高中学习总结(15篇)
【导语】文有道的会员“362741148@qq”为你整理了“高中学习总结(15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强化师德素质,我校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思想教育不放松。
三年来以来,铜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师德师风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由书记杜勇华同志任组长,学校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干部为成员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工作,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实施意见。利用教师培训、教职工大会,组织教师学习教体局关于师德工作的整改的文件,学习“教师师德规范”、十八大精神以及“教师法”、 “教育法” 、“义务教育条例”相关法律等。加强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师德修养,规范从业行为,通过学习,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作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提高了我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对这些先进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其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谈学习体会,谈感想。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我校建立了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师德考评制度。做好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管理工作,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评优评模挂钩。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省。
2、召开党员会,会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
3、召开教职工会。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及学生用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4、建立师德师风投诉制度。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
5、开展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6、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年度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同时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学生的测评得分占一定的比例。【学校学院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学校学院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四、自查自纠情况
1、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我校不存在乱收费、乱补课、乱订资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师德师风成果,①学校领导、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文明执教,优质服务于学生。②乱收费、乱订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③学校的师德师风明显好转,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五、整改措施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以模范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修养,提升教育品质,努力使教职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下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同学们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一、物理学简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结构。在它的研究领域里,有“力”的较量,有“热”的爆发,有“光”的闪耀,有“电”的神奇,还有“原子”的奥秘。大到天体和宇宙,小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都有物理学的足迹。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说过:“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主导。”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各种观念、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物理
用物辨理,以物明理靠物论理见物识理以物言理
无理、雾里、勿理
二、高中物理的特点
重在理解、理性思维、灵活运用
要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行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特别是在高中物理中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单纯地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
三、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五种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应用。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问题。
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和规律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加速度”、“惯性”、“牛顿定律”、“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滑动摩擦力”这个概念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滑动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电荷间作用力以及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滑动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滑动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滑动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在平时学习物理时,我们应十分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深思熟虑其含义,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要花力气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素质。否则,若在学过物理后,只是死记住一些定义和公式,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就难以用科学的物理眼光去分析问题,不能把普遍公式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或者不管条件乱套公式,看不清问题的实质。
怎样才能理解物理概念呢?
(1)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果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标量,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3)明确概念的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4)了解该概念与有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学过“位移”概念后,应了解定义这个物理概念是用于描述物体在机械运动中位置的变化,为下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做准备;其内涵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长度的单位:m,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是:路程是标量,是路径的长度;在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怎样才能理解物理规律呢?
(1)明确形成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
(2)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等。
(3)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4)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出的物理事实与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应用必要的数学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到新的结论或公式,作出判断。推理和判断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物理学中的推理要以物理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思维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绝不能凭空臆造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因此,透彻了解和熟悉物理学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事实,想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要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只有周密的思考,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
3、分析综合能力: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弄清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不但复杂问题要这样做,简单问题也应这样做。我们要通过知识的运用,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决物理问题。
分析综合能力也表现在要求同学们会独立地处理不熟悉或者未见过的问题,即所谓的“生题”。处理这类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同学们已学过的,甚至是非常熟悉的。要求同学们能独立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并不一定复杂,有的看起来可能很简单,涉及的知识内容也不一定多。它不仅要求同学们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有比较准确和深刻的理解,还要求同学们能独立地把它们应用到所涉及的问题中去。
处理物理问题时,有时可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同学们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并力求融会贯通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处理物理问题时才会有较大的“自由度”,否则就会思维狭窄,缺乏从不同角度看清其中道理的眼光和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的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四、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一句话是一些同学们对理科各科特点的总结:“物理难,化学繁,英语数学作业做不完”,由此反映出不少同学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其实这些同学觉得物理“难学”,并非智力不足,相反有很多人“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
1、心理因素:在上高中前就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
2、教材因素:高中物理以定量研究为主,数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明显提高。
3、方法因素: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即使一些概念、定律背下来了,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而无法求解,即所谓“(上课)一听就懂,(课本)一看就会,(习题)一做就错”,还有许多同学说“我觉得花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习题也没少做,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总有投入不少,产出却不佳的失望。
所有这些使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逐渐地一些同学对物理学习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同学们切身地感受,进一步证实了学长们的话,于是高中物理的难度无形中又被放大了许多,久而久之在同学们的心里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心理障碍:物理真难学!
诚然,高中物理有一定难度,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学好的希望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有信心,同时要有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如何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问题?
1、态度决定行动
曾经带领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的主教练米卢先生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同学们初上高中,一开始就对物理产生了畏难心理,背着沉重的包袱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物理,学习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怎样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同学消除心里障碍,调整好学习心态。其实,既然高中物理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科学地安排给我们的课程,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它,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它,就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因此,只有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迈出坚实有益的步伐——态度决定行动,有了积极的态度,才会有积极的行动。在此,不妨带上一些霸气——我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2、方法决定效果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没有,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分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我们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六环节”学习法,六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练习→质疑→小结”。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
(1)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自己独立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需要用到但又遗忘了的已学知识,课前及时补上,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二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新旧知识衔接,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第三,可以使我们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然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告终”。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从心理学规律上看就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探索规律的动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集中精力、明确目标,取得最好的听课效果。
(2)上课
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上课。获取各门知识的信息、掌握各门知识的内容的主要渠道是听老师讲课。所以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一)主动听课
在课堂上,老师要系统地讲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指导同学们观察和完成实验,组织讨论和探究新规律、新方法,为同学们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上做出良好示范。因此,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是否已经搞懂了。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要在课下通过看书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解决。不仅要记住新的知识,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在听课中,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二)关注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如对于物理概念课,听课的时候要学会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弄懂概念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听物理概念课。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层含义,概念的层次化就是将其复杂的内涵分解为多个层次,让同学们一层一层逐步认识,最后综合各个层次的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定义。
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层:物体是做直线运动(体现“直”字)
第二层: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体现“变”字)
第三层: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体现“匀”字)
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给出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所以不管概念分几层,也不管各层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你听课的时候只要将各层的含义分开,将每一层含义弄清即可。
又例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一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举例汽车的各种运动情况: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等等)。
第二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例汽车转弯;骑自行车转弯;人造卫星等等)。
第三层:力的作用能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四层: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老师讲课时肯定会重点强调第一、二层含义,因为它容易被许多非本质的现象所混淆,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把这个重点听清楚了,比如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静止的汽车运动起来,运动的汽车静止下来都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你如果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那就错了,老师讲的是力改变了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所举的例子也是力引起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它只说明力改变了运动状态,但并不是说有力才有运动。另外,运动也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而且还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听课的时候一定得把重点听清楚,分清主次,然后再加以深化,把所听的知识、所学的内容彻底消化了,这样就能形成清晰的新概念,这样的听课才有效果。
对物理规律课而言,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规律的前提条件、形成过程、物理本质和形成范围。即“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这些都是听物理规律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建立,虽然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它不能直接用实验加以证明,它是实验、思维、推理和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则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并利用数学方法总结出的客观规律。
另外,物理规律是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所组成的。
对于习题课,应注意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条件、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要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笔记”变成“板书复印”。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记下,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在课堂上要简记,在课后依照听课的记忆做课后补记。
有的同学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同学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四)掌握物理老师上课的特点
每个物理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从引入新课到讲解新课,往往并不和课本完全一样。有的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有的喜欢用启发式提问进行,有的喜欢从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入手,有的喜欢用新闻报道,而有的更偏向于就题论题等等。有经验的老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设计,所以你要充分了解老师的上课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使自己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有的老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引入方法就比较多变,新颖、活泼,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充分融入老师讲课的情境中去,让自己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听课取得最佳效果。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或解释一个物理现象,有的物理老师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演,而往往在表演的过程中解释了很多用简单的语言不能解释的物理知识,所以你不能简单地看热闹,而要和老师地思维融为一体,仔细观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表演,其目的是什么,我从中能发现什么,得到什么结论等等。比如,在引入静摩擦力的时候,老师用推讲桌的例子。推,没有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增大一点力,还是没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加大力,快要动了。这样通过一连串的肢体语言,不仅得到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而且还得到了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听课的在老师一连串的表演中把静摩擦力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了。再比如,在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时,往往速度大小很容易理解,因为匀速,所以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如何呢?有的老师会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在原地转圈,以手的指向或脸的朝向作为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一直在变。
经验告诉我们,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听好课的关键。
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往往是你课后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换不来的。会听课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觉得特别轻松,觉得学习是特别有意思、特别愉快的事。
(3)复习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如何,由复习效果而定。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高中学习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书、看笔记、找公式,孰不知,这么做是钝刀砍柴,既费时费力,效果又差。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因此,课后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通过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回忆战胜遗忘。也可以是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因为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最起码的要求,它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基础。还可以是对公式、定理的重新推导,从而在记忆理解物理公式的同时,深入体会它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条件,为进一步灵活应用做好准备。
(4)练习
第一句话,要学好高中物理,不做题不行。要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通过练习,一是可以帮助我们记忆、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解题像破案一样,分析推理要步步为营,要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千万不能想当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叙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过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课后一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知识是形成技巧的基础,只有知识掌握得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要保证作业不出错误或少出错误,迅速完成作业,作业前必须先读书,将知识很好地消化理解。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也没养成这个良好习惯,总是急于完成作业。由于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准,常常发生错误,从而降低了作业的质量。虽然增加了作业的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二句话,要学好高中物理,光做题也不行。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绝不是成千上万道题所能概括得了的。
因此,在解题时,不能只会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的高度。做题必须经过积极思考和总结,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解题的要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做题必须做明白!
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总之,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做习题时,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类型。只有这样才能期望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以应付各种有关的考验,当然也包括考试的考验。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难的习题做得少了。于是便花很大力气去攻难题,解一道难题,记住一种解法。这些同学脑子中虽有许多解难题和复杂题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情景,脑子里的记住的各种题型和解法与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对不上号,仍毫无办法,于是更加认为自己做过的难题还不够多。其实这些同学可能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症结所在。如果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解答的,如果你对求解过程中的依据,每一步涉及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基本的物理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你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的问题的基础,再经过解答一定数量复杂问题的锻炼,一般就可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不少同学由于平时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与习惯,因而在碰到陌生的或者复杂的情景时,首先从心理上就感到畏惧,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也可算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却是与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议。
解一道题应充分发挥题目本身内涵的教育功能,不应把答案出来看作是解题的完成,恰恰相反,答案出来以后是自己总结回顾、提高自己整体把握能力的极好时机,不应错过。所以答案出来后,我们要回顾头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怎样解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克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益。《孙子兵法》上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用到习题上可以说:粗做十道题,不如精做一道典型题,精做一道典型题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精做物理习题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一题多解,对习题“扩充”、“变型”或在某些条件变更一下,进行一题多用和一题多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这样做:第一步,先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分析、解答出正确答案;第二步考虑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第三步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条件改变,或将原题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使结论不变或结论也随之变化,或从同一条件出发,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情景,得出不同的结论。
目前同学们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目的性不明确
当前有些同学对于解题的目的认识模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为什么需要解题,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不留心解题的过程,不去弄懂为什么这样解的道理,而是设法如何能快点解出答案来,这些同学没有在应有的解题程序上分析所解的习题,好象解题只是为了得到答案,做习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对物理习题“做得多,想得少”
做物理习题有些同学只是仿照在课堂上学过的例题来解答,所以一遇到类型不熟的习题时,就埋怨这样的题没解过、没学过,好象非得把所有的题都学过、预先把所有类型的题目都逐个解过不可。这种现象说明有些同学学得过于死板,在活化知识方面缺乏功夫。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做题时想得太少,思考得不够,往往结果出来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这样习题尽管做得多,却思考得少,总结得少。
(三)对物理习题“粗做多,精做少”
在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贪快图多,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不注意解题过程,做多少算多少,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勉强能看懂;有些同学的解题只是一大堆公式,既没有物理情景分析,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之间的联系不作交待,只是粗线条式地解了题,算是给老师和自己有了交待。
(四)做题目套公式多,分析得少。
在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的解题是在一大堆公式中碰来碰去,运气好的恰巧给他碰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式,解题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运气不好时,公式套来套去就是无法套到合适的,结果解题过程只能被迫停下来,这种碰运气,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永远也不可能学好物理。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整张物理试卷中没有一幅受力分析图,也没有一幅情景分析图,可以说就是整篇的数学公式。
(五)不注意解题后的反馈,不喜欢动手运算
有些同学解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作业发下来后,有的根本不看一眼就放进书包里;还有些同学只是看一下有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就万事大吉,若有错误也只是粗略地看一下,根本不去深究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因而以后遇到了同样的或相似的题目还是要错,解题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有很多同学平时作业时不喜欢动手运算,即使是很简单的运算也要借助于计算器,到考试时遇到稍难一点的计算,就感到烦,从而错误百出,丢掉了许多不应该丢的分数。
下面是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的教诲。
“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5)质疑
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所以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学问学问,连学带问。一个人要博学多才,既靠学又靠问。大胆地向老师提出疑问,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表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6)小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若我们学会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
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章节引入的概念、规律,一些典型的习题及其基本的解题方法,及时加以归纳、总结,直至对知识结构、思维方法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总结积累解题方法。
如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要抓住这样几点:描述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共有v0、vt、s、a和t等五个物理量;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的是v0和a两个物理量;时间t是自变量,它牵连着s和vt的变化。再通过图线和公式的复习应用,弄清由这五个物理量组成的运动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抓住v0和a这两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要抓住v0和g这两个不变的量。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预习、听课学会基本的概念、规律,然后通过课下及时复习记住这些内容,再通过练习学会使用物理规律、方法解决问题,之后通过进一步练习和总结,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达到能够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规律、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并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这几个环节,将学习踏踏实实地对待,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3、细节决定成败
经常在考试结束后听到不少同学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要么公式或单位写错了,还有分式的分子、分母写反了,或是数字运算错误,像1/2等于0、2,10乘0、2等于50,这样的错误在试卷中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中,多数同学都是使用计算器做数字运算;另外像画图不准确,文字、符号书写不规范,解题过程不完整等,以上种、种现象,造成该得分的题目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因此在复习和考试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所以有的老师说,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失分。每道题都有失分,这是考试得高分之大忌!
考试答题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每一道题都要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答题时受力图、轨迹图、过程草图等要完整、规范,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准确,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要区分清楚。积极思维,想象情景,建立模型,分析过程,寻找规律,列出方程,最后运用数学方法求解、讨论结果,数学运算要准确,解题过程要完整、有效。
最后要提醒大家:在考试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没有哪位一同学能做到解题从来不出错。但无疑,谁能够有效地防范错误或者减少失误,谁就能够在高考中胜出。
在此,我提出一个口号:向正确率要成绩!
六、高中物理学习常见误区浅析
在高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同学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的现象,其表现为: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物理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同学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哪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1、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
2、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同学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同学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3、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老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例如很多同学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高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高中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同学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速度和加速度、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5、思维定势导致思维阻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同学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中看到你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同学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是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
a、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
b、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
c、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d、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
e、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
f、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
g、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
h、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
i、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究其根源,(1)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2)是同学们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同学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未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
同学们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学,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七、对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说几句话
1、树立学习信心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
想提高物理学习成绩,首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缺点,不理想的原因只不过是我们过去学习没有努力,或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很好,至少说明我们有了想提高物理成绩的想法。离高中毕业还有两年半时间,在今后这两年半中补回过去半年所失去的,是完全能做到的。不过这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加倍努力(因为我们比别人每天要学的内容要多哟!)。树立起自信心,做好刻苦努力的心理准备,我们就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2、“知新不忘温故”
因为我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上有很多欠缺,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多补习以前的知识,正所谓“知新而温故”。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针对自己基础薄弱的章节制定切合实际的补习计划,计划要做的具体、可行,之后严格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有必要的话可请自己的科任老师帮忙。
3、克服急躁情绪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循序渐进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捷径。在学习中,要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稳重拾阶而上,不断地借助“旧知”去获得“新知”,温故而知新,慢中求快,稳中求好。我们不能梦想“一口吃个胖子”,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其结果必是“欲速而不达”,多学而不获,事倍功半。只有我们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相信我们的物理学习成绩肯定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请同学们牢记:态度决定行动方法决定效果细节决定成败
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放下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最后,祝同学们物理学习能取得成功!
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到它。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现在怎么了?”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正是由于你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影响,才会造成学得累死而成绩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以下我谈谈我的高中数学学习总结。
一、 认清学习的能力状态。
1、 心理素质。我们在高中学习环境下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产生畏惧感,面对失败时不应灰心丧气,而要勇于正视自己,及时作出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
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 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后,不能还像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真正的听课,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 学习的条理性。我们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重点难点要突出。不要忙于记笔记,而对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摞,问题也有一大堆。如果还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而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对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记硬背,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忽视基础。在我身边,常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而是偏重于对难题的攻解,好高骛远,重“量”而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不是演算错误就是中途“卡壳”。
(4) 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卷面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解说的心理,做作业不讲究效率,学习效率不高。
二、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 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1) 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2) 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3) 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
(5) 抓45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希望于课外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 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因为有些知识只有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
3、 及时的巩固、复习。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应用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长远出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高二和高一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一定要打好,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基础好的同学更占优势。所谓打基础,在我看来,就是吃透知识,啃透书本。很多辅导书上讲的速效方法都是鸡肋,表面华丽,其实不值得看。你重点需要看的是老师上课讲的笔记,结合书本的内容去理解,去深记。然后才去翻教辅书。
给各位讲个例子,我高中的同桌是个学霸,高一高二时老师讲课提到以前的内容,她都记得很清楚,而且运用灵活。她常年霸占年纪第一的位置(佩服她~~)。
切记!高一高二打基础,看课本最重要!
一.化学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学习总结。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工作总结《高中化学学习总结》。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是一个四季在我眼前流逝、进入高二的这半学期来,收获不少,但是也失去了不少!回想昨天感觉自己还是高一的学生,回忆高一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自己,还带着孩子气进入到这个学校,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那时候是那么的高兴,经历了一两年,才知道不是我想的中的那么美好!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失落…
转眼间,自己比以前更懂事了点,这半学期即将结束,我又学到了些什么,上课虽然不是很认真,但是每节课就去听了,这学期期末比以前努力了,更要认真,总之比以前好多了,大家彼此了解了,这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同学关系更好了,还有一些无形的,我感
觉得到,(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努力,让自己在无形中成长,让我了解到那种美,那种心痛!)可就是这样的收获让我长大了一些,认识到了我的错,认识到不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玩耍之间!你我之间(姐弟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好快,这半学期不知不
觉当中就要完了,细细回想,没有什么波澜,每天都重复着昨天所做的事,唯有不同的是平时和同学兄弟伙一起打篮球,那时候才能放松自己,就那么一个球给了我极大的快乐!给了我释放的机会,这学期是我心情最低沉的一学期!希望这学期能够有个好成绩
一、每天做几道数学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做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甚至有同学说,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
做数学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做题
做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越精越好。
怎样才算“精”呢?学会“解剖麻雀”。
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分析题型,深化对题中每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做完题,还要针对自己做错的题,分析自己当时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以便挖掘出一些好的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二)做难题
取得黑龙江省高考文史类第三名好成绩的李宏霞同学,认为坚持做难题,做大题才是制胜的法宝。
她说,数学中的基础题因然很重要,但高分的关键则是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最后两三道大题,即所谓“拉分题”。
因此,她在复习时坚持有规律地做这类题目。
由于题目难度高,所以每次做的题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五道即可,同时,要注意选择的题目要有代表性、要全面,同一题型的题选二三道即可,要注意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三)天天做题
熟练解题一定要有量的积累。
天天做题就是保证做题的数量的最好方法。
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要求自己做五道题目,或十道题目,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此坚持下去,做题越做越快,并且培养起相当的自信心。
二、紧紧抓住例题不放
许多考试题目都是取材于课本的例题,对例题进行简单改造而成。
比如把这个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把原来的已知条件作为新题目的结论;或者什么都不变,但是不直接给出已知条件,而是用委婉的方法告诉你已知条件,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新题目。
即使是综合题,也是由若干个基础题整合加工而成。
因此,提高做题能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记课本中的例题。
一、背例题
不仅要看得懂例题,还要能“背例题”,而且多“背例题”。
如何“背例题”呢?我们知道,一道题的精髓不在于题面,而在于解答过程。
因此,背题不仅是熟悉题目,更是熟记解答过程。
不仅要问怎么做,而且要问怎么想,不仅要知道这样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重复做例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做例题
复习时重做一遍例题,会收到意想不好的好效果。
弄清全书有几章,每章有几节,每节有几道例题,对全书的例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作业本上抄下每一道例题。
(每一道例题就是一种题型,可以自己算算有多少种题型。)不要先看书中的解法,合上课本,按记忆中书上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认真解题,不要马虎和省略。
全部解答完后再翻开书本参照例题一一对照,看自己的解题方法、步骤是否和书中一致,如果有不同的地方,要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和利弊,寻找存在的知识盲点,进行订正和记忆。
又是一个四季在我眼前流逝、进入高二的这半学期来,收获不少,但是也失去了不少!回想昨天感觉自己还是高一的学生,回忆高一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自己,还带着孩子气进入到这个学校,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那时候是那么的高兴,经历了一两年,才知道不是我想的中的那么美好!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失落……
转眼间,自己比以前更懂事了点,这半学期即将结束,我又学到了些什么,上课虽然不是很认真,但是每节课就去听了,这学期期末比以前努力了,更要认真,总之比以前好多了,大家彼此了解了,这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同学关系更好了,还有一些无形的,我感觉得到,(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努力,让自己在无形中成长,让我了解到那种美,那种心痛!可就是这样的收获让我长大了一些,认识到了我的错,认识到不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玩耍之间!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好快,这半学期不知不觉当中就要完了,细细回想,没有什么波澜,每天都重复着昨天所做的事,唯有不同的是平时和同学兄弟伙一起打篮球,那时候才能放松自己,就那么一个球给了我极大的快乐!给了我释放的机会,这学期是我心情最低沉的一学期!希望这学期能够有个好成绩!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XX年举办政治学习总结至今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里,中国——东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后的平台和辐射效应,建成了中国自由贸易区。它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又一世界重要贸易区。这一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更有效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从而更好的维护区域的稳定、促进区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又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沿海北部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港口、船舶、石油等方面。
第七届东盟博览会以“自贸区和新机遇”为主题。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今年博览会除了在农业、金融、法律、交通等方面有合外,最大的亮点当属新增的珠宝首饰展。据悉,该珠宝商只在北京、上海等这些大城市举办过展览,今在南宁展出,说明南宁的名声已经打响,人们都已发现了南宁这个发展的舞台。
自中国与东盟十国建立合作关系后,中国的边境贸易蓬勃蓬勃发展。博览会则直接启动了广西、云南两省参与大湄公河区域的投资贸易与产业合作。这一优势互补的举措,不仅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且能够丰富双边人民的生活,便于两国文化的交流。
从博览会看,当前我国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展卖、来料加工、对等贸易、补偿贸易等。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大的展卖舞台,这里汇集来自各地的商人,通过展卖的方式寻求更大的合作;来料加工贸易即接受原料并为别国加工,从而赚取加工费,这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了,虽然从中赚取的利润少之又少,但它却切实的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人口多、就业难的问题。
对外贸易方式众多,但是不论哪一种,都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都是为了中国的经济腾飞而采取的方式,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相比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育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对数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更多地是停留在理念和方法上,缺少可操作性的内容,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很多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岳阳县一中的“四环递进”教学法、长沙教科所的“六环节自学辅导型教学法”等,本地区已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有醴陵二中“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都有较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尤其是非常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发行了较有影响的学习资料,但这种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整个高中的数学教学而言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单一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我们试图在借鉴已取得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结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高中教学课程内容的分析,形成针对不同课型、内容、学生的教学方式,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如何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及基本数学能力,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新课程的推行及新课程理念的确立给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实现新旧理念的接轨,如何更好的规范数学课堂教学构建一套“形变而神凝”(课堂形式多变――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对象的不同、鼓励个性发展,而课堂教学基本思想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规范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及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极为必要,这应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掌握能解决问题的程序任务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生目标,形成知识系统。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教学化”、“再创生”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帮助学生构建发展认识结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还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评判者。
认知学教学理论:认知学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不管教学是否存在,学习都会发生,但可以通过教学来影响学习,通过教学规划虽不会导致学习的发生,但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同时指出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呈现的方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目标:
①对高中教学内容的课型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划分,并形成界定标准。
②针对不同课型构建一个开放、动态、完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系统。
③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真正做到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的目的,形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④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对高中教材分章节、模块进行研究,寻找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教材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课型的界定及标准,特别是新授内容中概念课课型的界定。
(三)探求高中数学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新授课中教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1、从高中数学教材入手,通过对知识体系、新知呈现方式、内容的时效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目前高中的教学实际,考虑以上课的时效性为一级标准,将数学课型分成四大类:新授课、单元复习小结课、高三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以新授内容的性质和呈现方式为二级标准,将新授课分为数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构建、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与深化、数学基本概念新授课等课型。
2、针对不同课程构建不同的教学流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充分暴露,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确定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力地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为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A、关于数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建立的教学主要采取“导引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流程为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2、创设思维情境,启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精心设计变式分层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B、关于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及深化的教学主要采取“演练互议式”教学方法,基本做法是:
(1)出示问题
(2)学生板演
(3)师生评议
(4)师生共同小结。
C、数学基本概念、公式的起始课采用读、导、演、拓教学方法,主要流程为:
(1)学生自读
(2)教师导引
(3)学生演练
(4)拓展深化。
D、关于数学知识结构(小结与复习)的教学主要采取“问题模块链接式”教学模式,主要流程为:
(1)设计问题链,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问题链,这个问题链一方面要能充分体现知识点之间、知识模块之间的横、纵向联系,问题要设置在点与点的交汇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知识模块的背景、内涵与外延、应用等方面出发以充分体现知识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2)师生小结
由问题链的解决梳理相关知识,形成体系,总结方法
(3)迁移训练,通过设计综合练习题落实双基,形成能力。
E、高三复习课主要采用“四环递进教学法”,主要环节为:提出问题,自学练习,评议小结,课堂小结;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教学。
F、关于试卷讲评课主要采用“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环节为:
a、小组合作解决一般性问题;
b、师生合作,学生互问互答,老师点拨解决中等以上难度题;
c、教师讲评,教师讲解普遍性问题,做好方法的归纳小结;
d、评后反思,进行补偿性练习;
(四)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①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方法。
②高中数学教学课型的界定标准,特别是新授内容中概念课课型的界定。
③高中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新授课中教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④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案例研究、比较研究为辅,主要通过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师通过统一的安排,分别对教材进行分类研究,确定教学策略,形成系列教案和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张晖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孟庆男,课程教材教法,。2。
3、《论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何李来、李森,课程教材教法,。3。
20xx年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规模巨大,准备充分,培训设施手段先进。通过13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省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教师的心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行。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和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具体来讲,一方面要转变过去那种过份强调教育的社会、经济、政治功能而忽视其育人功能的观念。另一方面要转变惟升学者是人才、惟升学者能成才的观念,确立[ 收集整理]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人的人才观;要转变以分数论人才、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要转变只对少数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确立对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施教观。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落实既要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启发讲授模式;自学讨论模式;目标定向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开放研究性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建构和选取,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不能把某一种教学模式作为万能的模式去传授所有知识。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是指在对比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优点和局限性的情况下,针对教学实际,汲取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重点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能力的全面培养创造条件。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收集整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通过三者的优化组合,才能实现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整体把握
1、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首先要整体把握新课程提出的六条目标,其次要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再次整体的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最后要以学生为主体
2、新增内容和变化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更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新课程更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后续发展、新课程更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更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活动。
3、对数学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问题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引人入胜;过程的设计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的设计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评价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注重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了解学科课程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学科的主要内容,对学科内容知识的产生、发展、功能等有系统的认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就个人来讲,虽然我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一轮,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个阶段我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具体工作中,可通过集体培训,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等途径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要终身学习与发展,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要向课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探究教学论》《讨论式教学法》等,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教师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或者利用网络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
教师要向自己学习,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即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形象地位。在教学中,我已经养成了写教后记的好习惯,每节课后在自己的教案本上及时记下课堂中成功之举或不足之处,或者提出改进性的意见,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在教师的工作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特征,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收集整理]性、不确定性,使得教师经常需要面对不少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歌德有句名言说:“人生至关重要的事是有远大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雄心壮志”。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信每位教师都和我一样,在新课程面前都是满怀自信,壮志凌云。暑期培训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的教学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准则,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用智慧和激情打造精品教育,用灵感和创新塑造数学人生。从数学学科的角度,为学生严谨性、规范性、自主性、灵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数学素养的养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等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不断完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计划,系统地安排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教务处负责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指导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研究课题,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全程管理,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每次活动的情况均有记录,做到有开题报告,有活动计划安排,有过程实施记录,有自我总结、教师评价。每学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之两年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与汇报:
一、规范规章,完善制度
近两年来,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课与高中课程的改革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分析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最大限度地发展。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研究性学习学分的取得是要学生参加研究性活动方能取得。为保证研究性学习能顺利开展,教务处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制度,形成规范的操作体系。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有明确规范要求,同时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记载表。指导老师有《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师工作记录本》,将课题指导教案记录在册,在研究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和记录,在结束课题时要对课题的完成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学生有《“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活动记录本》。凡是没有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活动过程记录表”。研究活动结束后,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总结,并对自己的学习与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一是对课题质量的评价,二是对学时的确定,根据这二点再认定学分。
二、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每学年在开学初,学生们在各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选择和确定,选题实行学生自主选题和各科老师定题的双向选择,课题类型分为知识探究型、学术研究型、社会调查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美术等学科,牵涉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学生确定自己在研究性学习小组里的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有分工,有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研究或探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维,积极主动参与,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对象,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个性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初步成果
经过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的知识面拓宽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析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很多同学通过研究性活动,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显著增强。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研究性学习论文,制作了多媒演示课件,同时同学们分别在班级和年段里展示自己的研究性成果,回答同学和老师的疑问。每学年教务处定期开展优秀课题展示活动,将评选结果公布并将其中优秀论文编印成集。
高中学习有“诀窍”
语文: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
变化: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因此,学习高中语文,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方法:要留意体察自然、社会和人生,关注文化生活,获得许多发现,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也要学会发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对自己的新发现,要学会不断追问,懂得联想和想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对高中生来说十分必要,从字音、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整理,搜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内容,构建起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和“转化”。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把若干重要的文言篇章熟记于心,文言的实词意义、虚词应用、各种句式的变化其实就已经包含其中了。转化是指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从而能够自己阅读比较浅显的陌生文言文。
此外,要学好语文,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计划当中。高一正是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好时机,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阅读课外书。
数学:耐心+恒心+毅力
变化:高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内容难度大、抽象,对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为没拿到高分而烦恼。当然,态度决定一切,既有耐心,又有恒心和毅力,相信是能够把高中数学学好的。
方法:学会听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上课听老师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思路、方法,掌握了原理,一节课就有收获了。记笔记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但不能因此影响听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跳过去。如果发现听课吃力,则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学数学的本质是学解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反复思考,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理科的学习中,树立自学的意识非常必要。此外,多做练习对学好数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应该强调“适当”,而不是多多益善,搞题海战术。
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两大要素
变化:进入高中后,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节课就可以把知识点反复操练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学,温故而知新。高中英语非常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之中。这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
方法:高一,重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锻炼听说能力,掌握几个重要的语法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坚持听说联系,着重扩大单词量和阅读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三,提高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和综合性,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此外,语法和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两大要素。“语法万能唯一论”和“语法无用论”都不可取,语法应坚持结合语境中体会学习。对于词汇的学习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阅读中主动记忆。在初记单词时,鼓励结合拼读规则,达到“读其音,知其形”的境界。另外,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夯实锻炼,通过背诵经典课文,主动参与类似英语角的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物理是高考理综考查的科目之一,理综总分300分,物理就占了120分。根据往年高考成绩,物理科得分不太理想。今年初三毕业生是参加过课改的,而高中物理末参加课改,这样就使原本所具有的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度增大,和其他科目相比,学物理要投入更多精力。
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可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高中的物理问题中,大部分要求画图,有些内容对图的精确度要求高(如几何光学),规范作图书写是必须做到的。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是按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及原子物理的顺序展开。暑假中,建议对初中物理中有关的章节进行重点复习,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四章机械能。而且高中物理以定量计算居多,初中物理则以定性了解居多,因此在复习时尤其要关注相关的计算题。此外,物理是高中学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同学们可以有计划地观看有关的科普类电视节目和书籍,增加对物理的兴趣。
化学:记忆理解两者兼顾
变化: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学习过程既要进行理科的逻辑推理,又要有文科的知识记忆和积累。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学好化学,就要做好实验,而且更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从高一到高三,化学知识由浅入深呈螺旋式上升,须细水长流、夯实基础,临时抱佛脚绝对行不通。化学知识虽然琐碎、繁杂,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只要善于并勤于对知识进行梳理、比较和归纳,就可以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是高一就必须开始做的积累工作,记下课堂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内容,每一次学习的感悟,自己平时容易错的问题,到总复习的时候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教材”,这是钱都买不到的宝贝。另外,做化学实验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时要“手到、眼到、心到”,实验完成后要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实验误差,进行实验评价。
高一这一年,很值得回忆。
记得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感觉很陌生。而且同学之间互相也不说话。有时,与其他人目光相对,却说不出一个字,使我感觉很尴尬。我当时还以为以后的高中生活也就是这样了:没有交流的单调经历。
这样的生活不会是任何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果然,没过多久,大家就“回归朴实的本性”了。最初的沉默,只因为互相不熟悉。而沉默后爆发,则是积累新友情之起点。最具活力的高中,确实给以我们真挚感情。
高一我过得很充实。除了学习,军训、运动会、模型制作、艺术节、科技节、春游(校园里的,和班里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使我的生活变得紧张了。比起初中的时候,更累,却又更有乐趣。
这一年,我也学到了很多:
一、努力工作的毅力
过去做事遇到难题,总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我,学会了坚持。经历一年高中的我,不会再轻言放弃。
二、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胸怀
即使没有完全做到宠辱不惊,我也努力使自己尽可能向他人带给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忙。
三、与人合作的明智
人之长处能够补充他人短处,人之短处能够被他人长处所补充。
与他人合理地合作,不正能够扬长避短吗?说到学习,则能够与同学互相教授心得,指点迷津。
四、思考问题的方法
高中学习与初中截然不同。关键在一个方法上。得到适应未来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
五、生活的好处
以前我曾怀疑过生活的好处,此刻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生活目标,它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高中学习总结
高中学习总结15篇
高中学习总结(合集15篇)
高中学习总结15篇
高中学习总结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