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语文教学反思
【导语】文有道的会员“qqfast”为你整理了“《江雪》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江雪》一课,我设计时想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比如问题的提出、猜测、背景资料的补充、朗读、体悟、引读、背诵、书写,内容太多,一个内容来不及总结就跳入下个环节,引读时,教师的情感出来了,有精彩,但学生还是浮在字面的理解上,毕竟他们的经历感受与我们大人的体悟相差太远了。所以老师再精彩的引,再有感情的读,对学生而言有些突兀。这也跟整节课所营造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之前的30分钟,我并没有很好的营造那种冷清,忧伤。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立足学生,目标明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读古诗,爱听诗人的有关故事的特点,问题多,还不能提出有层次,有水平的问题,我们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采用半开放的问题教学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出示背景,带讲故事,学生学得更深刻。学生学的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是十分充分,说的也到位。
2、把传统教学与合作探究融为一体。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是学生逐句逐字的翻译,读一句,解释一句,最终落实到背诵上。特别注重老师的指导朗读。在理解诗意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自学,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3、教师的语言能较好的引导,激励学生,营造氛围。
无论是在巡查个人学习,还是小组学习,还是学生的汇报环节,老师都能及时的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老师的引读都适时的引导学生读的不同层次。
不足之处: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确。
比如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之后没有提出问题,直接启动小组合作,让他们交流诗句理解,即降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自学之后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可能碍于公开课,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压制住了吧。所以此段的教学不像其他班学生一样有很多的生成。
2.老师不敢放手,牵引过多。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了两段精彩的引读语,结果老师的情感出来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老师的精彩代替了学生的精彩。
3.小组的建设不完善
如小组自学的指导,方法的指导不够,小组发言时,读课文时,请到的小组能做到认真表达,其他的小组的倾听习惯,补充发言的习惯都要加强指导。发现班上的一个小组在第二环节,小组读音时没有很好的宗旨,老师只是没给他们组加分,并没有指导如何做。
4.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到了“蓑笠是什么?”可先问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再出示插图,看了插图还不知道,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专门给他们讲讲。还有学生说到了渔翁钓鱼是吃多了没事干的时候,老师可反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而不必当做没听到。
《江雪》的教学,虽说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拓展延伸不可过多,但适当的牵引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同类相比。学《江雪》中体会蓑笠翁形象时可与清代王士祯作品《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作比较。(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体会同是钓,但钓的季节不一样,钓的心情不一样。更突显老翁的孤寂。课后可让学生再把这首诗与柳宗元后来写的一首《渔翁》作对比。看看作者心境的变化。这样,学生积累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海徳格尔说“诗”就是“思”,拓宽诗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文字的深远和思想的深刻,虽然我们走的是国学启蒙之路,但我们为师者需要有这个高度。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给教材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课件
江雪教学课件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