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导语】文有道的会员“刘子涵”为你整理了“统编版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均、匀、茎、柄、蛟”5个生字,会写“虎、占”等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评论(0)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本课的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评论(0)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
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了解作家导入新课
了解作家
-叶老吗?(生介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篇文章?他都有哪些主要作品?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学习一篇叶老的作品,也就是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2)学习书写“虎”字。和我们学习的哪个字比较象?(虚)
(3)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活动2
【讲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预习的字词部分。
3小组进行字词学习的汇报。
(一)我会读
PPT出示:均、匀、茎、柄、蛟
1指一组读生字
2强调:茎的字音
(二)出示多音字:
1出示:空:kong ①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②无着落,无成效③天空④姓
Kong ①使空,腾出来②闲着的,没被利用的③没被占用的时间或地方
2讨论“空隙”读哪个音?
3结合句子理解“空”的意思。
出示句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抹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三)出示本课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1小组读词语。
2出示带有词语的句子: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四)我会写:PPT出示: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迹
1、小组交流难查的字的部首。(占、叠)
2小组交流难写的字:叠、逐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在写一个。
(五)请小组交流形近字、近反义词等。
活动3
【讲授】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课文围绕爬山虎,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1小组内先说说
小组汇报: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至五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2读了课文,了解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你此时还有什么问题?(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都是在哪观察爬山虎的?进行交流。
活动4
【作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习内容
爬山虎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3、我要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学习分析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这篇文章细致描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学生学习做着的观察方法和表达能力,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准备
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学习流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
二、自主独学
1、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一个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
(2)任选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3)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
3、指名讲述课文大意。
三、合作研学
小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总结段落大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
(1)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
爬山虎是生长——————————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四、汇报展示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目标导学
1、谈话导入
2、明确学习任务
二、引出行为
1、明确自主独学任务
2、指名反馈并点评
三、呈现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学任务
2、师点评小组学习情况
四、反馈学习
1、小组汇报展示
2、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0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二、回顾全文,理清顺序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读悟结合品悟叶子的美。
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读:
这是新鲜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服,你能读出来吗?
这是新鲜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均匀”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这样铺满墙。你能读出来吗?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在学生想象出海上波浪般的美丽后,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美。
观看视频:你们真了不起,已经完全体会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美,老师决定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播放视频,起风时爬山虎的叶子。)
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感情朗读: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面爬山虎铺成的墙前,在那绿意盎然的叶影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爽气息。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二)读画结合了解脚的特点。
过渡:爬山虎之所以绿得这么鲜亮,是因为脚能牢牢地抓住墙壁,才能使它舒枝展叶,任意吸吮阳光,显出这般的勃勃生机。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又长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脚的位置,用曲线勾出脚的样子。
交流:
脚的位置:学生找出脚的位置的语句后,教师出示画有爬山虎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找出图中脚的位置。
脚的样子:在学生找出脚的样子的句子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枝状、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再在小黑板上画脚,其他学生拿彩笔在练习本上画。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黑板上脚的对错。
观看脚的视频:想看一看爬山虎真实的脚吗?认真观看,看看它和叶圣陶先生写得是不是一样?跟你画得是不是一样?
你觉得叶圣陶先生写出脚的特点了吗?他是怎样做到的?这段中也有一个词表明他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是那个词?(注意)正是因为他注意了,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再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脚的特点。
(三)读书与探索相结合发现爬的秘密。
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还观察了它怎样爬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思考: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呢?
谁能读出相关的语句?
默读这一段话,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脚发生变化的用途:变成小圆片是为了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将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爬的情景。
课件演示爬墙的过程。一边看课件一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
思考:你明白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吗?
总:爬山虎长一只脚巴住墙,然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长脚,不断向上爬,向左爬、向右爬,最后,爬满整面墙。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精神。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事物的美,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进行认真地观察、甚至长期的观察。你看,叶圣陶爷爷认真观察了爬山虎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特征。这长期、认真观察、反复观察是多么重要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爬山虎是一种葡萄科藤蔓植物,并且了解到本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脚)我们一起回想一下,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颜色好看、排列整齐),爬山虎的脚究竟有什么特点,咱们大家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好吗?
二、研读课文,品味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特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呢?(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它长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请生回答,预设找出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简笔画板书)同学们说这爬山虎脚的'位置和形状,老师来画一画。
男女生分读:结合图片,脑海中想象一下爬山虎的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大家见过蜗牛的触角吗?仔细观察过蜗牛的触角吗?今天我特意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这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非常生动形象。看到蜗牛的触角,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生:蜗牛的触角给我的感觉有点滑,很有光泽,特别细,长得很漂亮。
4、同学们找得很仔细,如同蜗牛触角般的细丝,作者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预设学生回答“仔细观察”,师继续追问:你本自然段中从哪一个词语知道的?“注意”。是啊,正是由于作者今年注意到了爬山虎的脚,所以才会把这么可爱的“脚”分享给同学们。
三、研读课文,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1、作者除了观察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爬山虎脚如何向上爬的语句?圈出相关的动词。
2、请生回答:“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简笔画板书)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得弯曲。爬山虎如何爬的相关动词,你可以圈出来了吗?
3、如果把“巴”换成“挨”字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巴”字说明爬山虎贴在墙上很牢固。如果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一步一步”是指双脚交替前行,而爬山虎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向上爬,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的,所以不能换。
4、同学们,了解过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请大家借助你的双手,一只手臂扮演墙壁,另一只手扮演爬山虎的脚,同桌两个人互相来演一演吧!请同学示范演。
5、带动作齐读:请同学们带着动作一起读一读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
6、作者叶圣陶爷爷仍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到爬山虎的是怎样向上爬的?从文哪一个词语直接告诉了我们?“仔细看”这一个词语体现作者观察认真,仔细。
四、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它是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如果没有触到墙呢?会怎么样?
课文第5自然段。这说明爬山虎与墙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爬山虎依赖墙壁。
无论是爬山虎的叶子、脚还是它如何爬的,作者观察爬山虎特别仔细,那他是采用了那种观察的方式呢?板书(连续观察),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表示他连续观察的词语呢?
预设生找出: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
五、练笔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怎么爬?它与墙的关系?如果你是爬山虎,让你来自述一下自己,你会如何去说呢?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写“爬山虎的自述”。
格式:
1、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长在……
2、我爬的时候,脚先……再……
3、我与墙……
六、升华
因为爬山虎有了脚它才能不断地向上爬,每走一步都是那么坚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人也应该这样。你喜欢它吗!当然,我们也要学习叶圣陶爷爷善于观察的特点,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二、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上课前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
(听写:重叠、均匀、逐渐、触角)。
2、 背诵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齐背)
三、新授: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联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爸爸一起去学习写“脚”的部分。
1、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形状、颜色;爬;触着墙,没触着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那书上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填一填
(3)我们已经对爬山虎的脚有所了解了,根据文中所描写的,现在请你试着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好,指一名同学上台画;
(4)评一评,是否画得准确(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体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
(5)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得非常细致,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写得细致呢?因为他……(生答后板书:仔细观察),你从本段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抓“注意”一词)
(6)让我们一起细致、认真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小结: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课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合作学习(出示课件):
A、指名读合作学习要求
B、合作学习
C、反馈
(2)抓住“巴”字(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老师演示“巴”这一动作,请一名同学说出“巴”的感受),结合第四、五自然段,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爬山虎的脚就紧紧地“巴”在墙上的。
(3)同学们,你们看过壁虎爬墙吗?大家学了文,又观察了爬山虎,能说说壁虎爬墙和爬山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呢?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呢?根据学生回答,回归第二段“叶尖一顺儿朝下……好看得很。”再问:课后思考题(金话筒)。 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齐读三、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后去观察葡萄、丝瓜、冬瓜等并试着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目、均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板题: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爷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满眼是爬山虎,指读第一段,齐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做泡泡。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五、学习第二段
课文写了关于爬山虎的哪两个方面(叶子、脚)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1、范读第二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美)
2、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划、练读
3、交流中适机点出静态、动态;颜色、姿态。
4、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视频播放,练习朗读
5、背诵本段。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新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梳理问题
大致如下:
脚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怎样爬墙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二、研读,体会自然的神奇
1、刚才大家围绕“爬山虎的脚”提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3至5自然段写脚的部分,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⑵指导读勾画的句子,用读书记号在句子中标出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脚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⑶看图认一认爬山虎的脚,说说根据。
⑷指导朗读。
3、分小组讨论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⑵交流汇报。
⑶重点指导句子:
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⑷议一议:能否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⑸指导朗读。
4、自学第五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
⑵说一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有什么变化?
⑶指导朗读。
三、朗读,感受文字的韵味
1、因为有了爬山虎这样神奇的脚,才有那满墙的美丽的叶子。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2、课件欣赏。
3、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四、总结,拓展课外的世界。
1、学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无奇不有。老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多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的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3、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
请你在“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
板书设计
位置、形状、颜色样子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帖爬墙
触着牢固没触萎了变化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
爬山虎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