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的执行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制度的执行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完善

一、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得到逐步完善,解决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焦点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就目前该制度的实施状况来看,仍暴露出诸多问题,立法的弊端逐渐显露。笔者将在下文,针对目前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展开逐一讨论,进行深刻反思。

(一)“知假买假”合法化存在立法缺陷

“知假买假”的现象在笔者看来仍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焦点,其最大的争论点无非是在于“知假买假”的行为人是否可以认定为合法的消费者,以及该行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打假行为[1]。实践中的“知假买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在公益目的打假行为而知假买假,另一种是为牟利目的而知假买假。从哲学上角度来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每个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不能够被人所知悉的[2]。就“知假买假”者的行为来看,主观目的的不确定性导致该现象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使人难以判断。因此,要准确判断“知假买假”行为人是否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合法消费者的相关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分析后做出最终判断。在食品安全领域,立法层面并没有明确规定“知假买假”的行为人是否属于《食品安全法》的消费者范畴。但司法机关对“消费者”概念的准确界定一直不停努力。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高法解释)第三条的规定,“知假买假”行为人也属于购买者,符合提起诉权的主体,享有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权利。之后2014年更是以第23号指导性案例即“孙某山诉南京某超市有限公司江宁店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形式正式回应争议已久的知假买假的消费者的合法身份,明确了其获得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基础[3]。但是笔者认为,高法解释及第23号指导性案例在“知假买假”适用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存在过度解释。虽然其本意是为了遏制市场不法行为,但还有一部分为牟利的知假买假行为人,实施不诚信的行为对抗不诚信的行为。为了遏制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而牺牲市场赖以开展的契约精神和诚信原则,长期看来对法律建设有害无益。

(二)经营者主观上“明知”规定不明确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列明经营者明知,但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含义。经营者需承担过错责任,存有故意的主观心态。但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经营者过失而导致的。而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过失行为纳入惩罚性赔偿范围,将重大过失纳入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能迫使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注意义务,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同时亦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认定食品经营者“明知”主观状态时应包含重大过失的行为要件。同时关于“明知”认定标准不明,影响了司法实践中法院的裁判结果。在明知的认定标准上,出现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两种不同的选择。主观标准的认定即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观状态为准,其主观上存在的故意达到“确实知道”的程度,而采取客观标准即以推定经营者达到“应当知道”的程度,存在着“明知”。在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时,认定经营者主观过错究竟采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推定标准,法律和司法解释应当加以阐明,否则实践中混乱适用的窘迫境地是不可避免的。

(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认定规则不明确

立法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和经营的食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因此,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便是衡量是否违法行为的核心。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法》有专章规定食品安全标准,但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暴露出食品安全法对此情形的立法不足。1.包装标识瑕疵的食品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关于包装标识存有瑕疵的食品是否能认定为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食品的外包装标注的标签、标志和说明书均属于《食品安全法》第26条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但《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以“但书”的形式规定了食品标签、说明书的部分免责情形。从豁免条款的角度来看,某些情况并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如食品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则造成误导。因此,该“但书”条款规定会造成例外适用情形,出现适用不统一的情形。2.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过大在国家标准监管缺口的部分,如果该食品没有所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食品生产企业也可制定相应食品生产安全企业标准,逐层管控。但是在适用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诸多不同层级的标准中如何选择便是一大难题。虽然最高院曾做出相应司法解释,认为违反所有标准均可使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笔者看来,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免有违背立法本意之嫌,并不会对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良性导向。

(四)惩罚性赔偿的计算缺乏弹性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赔偿价款十倍或者消费者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食品安全纠纷案件纷繁复杂、情况不一,若法官不能综合考量众多具体因素仅用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裁定出的惩罚性赔偿金较为片面,因此,这种缺乏灵活性的规定,会影响惩罚性赔偿目的的实现。关于该条惩罚性赔偿计算方法的规定应该体现出私法自治的灵活性,而目前的规定的计算方式缺乏弹性,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消费者举证证明存在困难

在适用《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时,仍然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需要作为原告的消费者证明被告经营者存在“明知”的主观恶意。如前文论述,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明确经营者的“明知”尚不确定,且对于所购买的食品是否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也不得而知。除此之外,消费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及解读相关规范要求的能力不足更会造成举证困难的情况。由此,亟需《食品安全法》中明确相关举证责任归属问题的解释,以解决消费者举证证明责任过重的难题。

二、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矫正“知假买假”高法解释的规定

司法机关以高法解释及第23号指导性案例认可了“知假买假”行为人的身份。这种不区分消费者的购买目的均可获得惩罚性赔偿,权益均受本法保护的规定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有违立法的初衷。对知假买假者不应一概而论,需要区分知假买假者的购买目的。因此笔者设想修改高法解释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修改最高院解释的第3条,区分对待知假买假的购买者,将牟利性知假买假的购买者排除在外[4]。

(二)经营者主观“明知”的明确规定

1.将重大过失纳入“明知”主观要件目前我国在适用《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对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主观过错责任存在差异。对生产者适用无过错责任,而对经营者适用过错责任。可对食品的经营者来说,适用过错责任时,仅包含故意的过错,而将重大过失的过错排除在外。笔者认为应该将重大过失涵摄在经营者主观明知中,针对其重大过失行为,也可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2.以客观标准推定经营者“明知”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时“明知”的认定问题需要阐明,即在认定经营者主观状态时是采取主观标准还是采取客观标准推定要求达到“确实知道”的明知程度成为实践中选择的难题。由此,笔者建议由立法明确规定以客观标准推定经营者的“明知”的认定标准更为合理。只要经营者没有尽到自身的审慎注意义务,导致消费者因购买食品遭受损害,即可推定其主观上存在“应当知道”的明知,而此时需要经营者承担排除明知的举证责任。

(三)明确规定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

笔者针对实践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认定时出现混乱的情形,对其适用范围的不明确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包装标识瑕疵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明确相关认定规则。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的“但书”规定,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免责情形。这使部分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有免除适用惩罚性赔偿之虞,因此需要由法律做进一步的规定,有效解决司法实践适用不统一的情形。第二,将适用的标准严格限定在国家强制标准。实践中针对违反企业标准时,若果没有国家和地方标准,可认定此时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若有国家强制标准,但并没有遵守企业标准,应按欺诈行为处理更为合适。

(四)完善惩罚性赔偿金的弹性计算方式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一直采取固定金额模式。固定金额模式下裁判的结果只有两种:按照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赔偿和完全不能获得赔偿。由此,笔者建议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可以增加弹性的规定来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在判决具体的惩罚性赔偿金时适当考虑以下的因素:(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2)生产经营者的主观恶性程度;(3)生产经营者采取的积极弥补措施;(4)消费者的实际损害后果等因素。

(五)解决消费者举证证明困难的问题

在以往相关案例适用《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时,“举证难”始终是消费者维权路的阻碍。在对待此问题上,笔者认为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应当被予以重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可减轻消费者的举证证明责任,这不仅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且能克服轻消费者在举证时带来的困难[5],改由经营者证明其主观心态上不存在“明知”的举证证明责任。经营者不能证明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就推定其主观上存在“明知”。而不能任经营者以不知情为抗辩的理由,轻易逃避法律的追究。

[参考文献]

[1]朱广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演进与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4(03).

[2]税兵.惩罚性赔偿的规范构造———以最高人民法院第23号指导性案例为中心[J].法学,2015(04).

[3]李仁玉,陈超.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解读[J].法学杂志,2015(01).

[4]肖峰,陈科林.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以经济法义务民事化归责的制度困境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02).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2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措施

据统计,我国每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中与电有关的事故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大多数都是操作失误造成的。这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所以需要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同时,也要保障人们可以安全的用电,为人们提高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1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1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我国的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都设有相关的管理体系,但在执行力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细节的处理,这样才可以更充分的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一些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其继续发展,对于一些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操作的情况要及时发现、纠正,上级领导要起好带头作用,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争取从根源上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对于新员工,要做好岗前培训,最好通过实例来告诉员工操作失误带来的严重影响,也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教授安全技能。

1.2忽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作用

随着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安全管理技术已经逐渐完善,但由于大多数电力企业对安全方面的不重视,很多员工做不到对安全知识的全面了解,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人员去监督。忽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作用是现今我国电力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3安全工作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对员工工作中出现的不当操作没有相应的惩治制度进行规范,这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生产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会使员工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在发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要以教育为主,不能一味的惩治,甚至加大处罚力度。这样不仅不能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而且还会增加企业员工的心里压力,产生抵触情绪。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考核制度,这将合理的措施将对强化管理工作的执行力起到直接的作用。

1.4安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企业在安全方面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这让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虽然注意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去约束员工,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没有进行惩治,这就更谈不上强化执行力了。还有的企业安排了很多工作,但真正落实的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上级在下达工作任务时没有及时传达到各部门,没有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没有认识到企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导致了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

2基本原则

2.1重视生命安全

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员工的生命安全,要坚持“安全第一,经济第二”的原则,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威胁到生命安全。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生产,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2.2有效管理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对自身有效、精细的管理,要经常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去防止事故的发生。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徇私舞弊,每个环节的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增加员工安全的意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障不出现较大的纰漏。对于生产的设备要定期、多次检查,排出安全隐含,对于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更换,防止出现问题。

3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3.1企业应该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内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企业对设备的安全应用、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不符,随着企业的运营有些弊端慢慢的显露了出来,所以急需对这些制度、规范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时展需要。

3.2增强安全意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员工起着主导作用,是企业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所以想要强化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就必须重视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把握好安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很多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员工的操作技能,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电力事故的发生。

3.3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企业生产中,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重视培训环节,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首先培训应当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基础,再辅以专业的操作技巧,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保障自身的安全。企业还可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针对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讲解,鼓励员工积极参加,逐步的提高整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3.4加强监督

企业想要达到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目的就必须加强监督,保障安全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对于各个生产环节,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去监督,保障工作人员能够规范的去操作设备,安全生产。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对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监督,还要对每一个机器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和维修,防止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只有加强企业内部对安全管理的监督,才可以让员工认真负责的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4结语

为了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企业应当针对影响执行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漆林.当前电力企业安全监察的现状及理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2]杜新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行车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行车安全管理是交通行业的重点,行车安全管理水平的好坏更是会影响事故的发生率,而事故的发生会直接增加公司成本,因此加强行车安全管理的工作对交通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审计部门的角度,通过全面审核企业各下属客运分公司的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对行车安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客观反映行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降低行车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进而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建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及发现问题

公司内审部门从与行车安全管理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审计,主要内容是: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行车安全培训的情况;行车安全监督采取的措施;事故挂账未结案的情况等。经过审计,发现B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制订及执行方面上面缺失。B公司关于行车安全管理已制订《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安全行车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驾驶员行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已进行汇编,制度制订较完善,但部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1)制度执行不到位。《车辆安全例检作业操作规程》中规定驾驶员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逐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写在《驾驶员日常维护检查作业记录单》。检查中发现各客运经营公司未填写《驾驶员日常维护检查作业记录单》,只有修理工在出车前或收车后每天检查一次,修理工填写门检作业单,门检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涵盖驾驶员日常维护检查内容。(2)大部分公司未配置专职安全员。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交运发〔2012〕33号《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10辆以下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二)监督检查方面存在不足。(1)视频监控检查比例过低。集团GPS监控中心每日检查车辆为21~24辆,每辆车查看监控15分钟,检查车辆只占每日营运车辆的5%。城乡公交每周查看2~4台车,每台车随机查看,无查看时长要求,检查车辆只占日营运车辆的1‰。(2)集团安全保卫部、客运安保部未对各分公司超速违章认定予以监督管理。根据文件规定,集团安全保卫部、客运安保部负责对驾驶员GPS超速违章认定有异议的事件,予以重新定责、定性。经检查每月上报的超速处罚情况时发现,集团安全保卫部及客运安保部未对各分公司GPS超速违章认定有异议的事件,予以重新定责、定性,系由各分公司自己认定。经抽查部分分公司未处罚的超速违章经科信部核对系正常超速。(3)超速处罚执行不到位。集团各营运公司2016年超速312起,处罚34起,其中一个营运公司2016年超速69起,该营运公司均未对超速情况进行处罚。还有公司2016年超速上千起,但仅处罚41起,很多月份发生超速情况均未处罚。(4)车载视频监控维修外包无监督,各分公司反映维修中心对视频监控维修不够及时,如检查子公司监控日志线路522的9174的车载视频全景模糊一个月未做处理。维修中心对外包维修单位无监督程序。

(三)安全培训方面。(1)新招驾驶员培训未实施到位。集团制订有《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制度规定管理人员每年应接受规定的继续教育,驾驶员岗前培训不少于32学时,每年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12小时。新招驾驶员岗前理论培训一般都在半个工作日或一个工作日,一、二、三分公司近年新招驾驶员未发放《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2)部分公司驾驶员安全培训记录未由本人签字。《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中规定驾驶员应参加每月至少一次的安全培训,应在相应记录中签署姓名,严禁他人代签。各分公司每月的安全培训均有记录并装订成册,但发现部分公司安全培训签名并非本人签字,安全例会请假人员没有补培训记录。(3)未对历年未结案事故进行监督管理。截至2016年底挂账未结案事故26起,估计总损失336.02万元,安全保卫部一般只关注上年未结案情况,未对历年未结案情况进行统计和监督管理。(4)档案管理不完善。各分公司对事故处理结果记录档案没有编制目录,未对事故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归档,部分公司未对历年未结案情况予以整理汇总,未能及时掌握历年未结案情况等。检查部分公司驾驶员档案发现档案不完整,无驾驶员培训记录等。各公司安全台账档案内容格式不统一。人事调整,资料交接不齐全,缺乏延续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1)公司管理层思想上不够重视,公司管理层对安全驾驶及行车管理成本对公司总体运营成本的影响预估不足。思想上认为运营成本重头还是在实际运营上,而忽视了行车安全管理成本在实际成本中的作用。(2)驾驶员对安全驾驶重视不够。公司驾驶员一方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驾驶员对行驶车辆周围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动态观察不到位,处理路面情况有侥幸心理以及驾驶员疏忽大意等,驾驶员对安全意识不够导致事故率不能有效下降;另外一方面,驾驶员普遍认为事故主体责任在公司,就算出事故,也是由公司负责出面解决,所以,驾驶员普遍对事故责任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

(二)监督检查制度执行缺乏刚性。一是管理人员对集团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不熟悉或不重视,一方面具体有哪些相关制度不清楚,平时也未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检查出问题时根本无从用起相关制度,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相关制度也未引起重视,认为有些安全事故较小,驾驶员又难招,没必要按制度执行。二是部分相关制度已多年未更新,一方面有些制度已不适用现在的形势,造成部分制度较难执行,管理人员不愿意按制度执行,另一方面部分制度存在缺失和漏洞,制度规定的太宽泛、笼统,具体检查出的问题执行时找不到适用条款,让管理人员无从处罚。三是日常的监督检查较随意,各营运公司也无统一检查标准,而检查出的违章行为大多是口头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处罚,存在人情管理现象。

三、启发与思考

(一)严格制度执行。(1)严格按照公司制度的规定执行,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营运公司考核,对制度是否执行到位,效果怎样,原因何在等,都要细化及量化,把考核结果与具体经济利益相挂钩,从而及时发现制度执行的偏差,促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2)制度及时进行清理修改,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不及时修改,就可能为破坏制度的人提供机会,对于以前建立的制度定期进行梳理,及时废止已经不适用的制度,对于有缺陷或有漏洞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3)加强制度的宣导,制度的宣传教育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确保相关人员对制度具有足够的了解与重视,牢固树立以制度来管理的理念,拒绝人情管理和管理不一的情况出现。

(二)强化监督检查。(1)加强日常检查,各营运公司应加强对车辆动态检查,检查中出现的违章行为要按规定进行严格处罚,对车辆超速应加强管理,对超速驾驶员应按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处罚,在每月的安全例会上对安全情况进行剖析,对事故特性进行分析,对各类事故进行及时的通报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布。(2)加强定期检查,加大视频监控检查比例,适当增加视频监控检查,统一各公司检查比例,更好地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3)加强监督管理,对超速违章认定的监督管理,每月上报的超速违章,集团安全保卫部、客运安保部应对各分公司GPS超速违章认定有异议的事件,予以重新定责、定性;加强外包车载视频监控维修的监督及其他设备维修的及时性。

(三)提升专业技能。(1)加强培训管理,加大培训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对驾驶员岗前培训应有统一的培训并进行考试通过才可正式上岗,每位驾驶员应发放《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便于日常学习,对驾驶员日常安全培训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不能是为了走过场,严肃培训考勤纪律,不能出现代签而实际未培训的情况。(2)加强专业技术水平,为确保驾驶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基础管理入手,制订相关考核规定,使驾驶员增加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压力和动力;定期开展技术比武,提高公交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水平。

(四)完善档案管理。(1)统一安全台账格式并完整记录,安全台账由集团公司统一内容格式并下发各营运公司,以便更好地完善档案;驾驶员一人一档应完整记录归档,记录驾驶员每次培训情况等,更好地掌握驾驶员的个人情况。(2)及时整理各类事故档案,对事故处理情况记录应编制目录,按事故类型分类整理,可以对事故更好的分析总结;及时整理历年未结案事故情况,了解未结案原因,尽快办理结案,减少经济损失。(3)加强安全台账档案资料的保管,安全台账资对于公司总结过去,更好地服务于将来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安全台账资料应延续,指定人员负责保管,避免在人事调整时出现资料交接不齐全、资料不延续等情况出现。

四、结语

内部审计是国有交通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水平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内部监督的必然选择。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丰富内部审计的方式与方法。尤其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内部控制以及战略决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晓强,王昊,刘向,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实务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04):57–62.

[2]肖伟.做好三大转型履行好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与使命[J].中国内部审计,2020(03):4–6.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4

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我们看到的人员伤亡只是安全事故的结果,而引发事故的原因虽然表象各异,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直观:(1)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率;(2)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3)控制物或材料来源,保证使用合格产品。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说明,“三违”是引发事故的结症所在,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制造者,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2以人为本,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高空和露天作业多等特点,属于事故高危行业。近些年,大量富余农民改变传统的务工性质,以劳务分包的型式参与工程施工,已成为水利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其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安全常识,特别是安全教育与培训及易被忽视,不重视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其有效的途径是重视全员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详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培训的计划,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有参加建设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项培训等。培训可以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通过专家面授、多媒体教育、班组班会、员工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行业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国家及行业有关规程、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等应知应会知识。

(2)注重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实用性。

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严格按照“三级”安全教育程序进行,应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补充。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各岗位的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现场紧急救护等。还应把适应性、季节性、应急性等多方面的安全培训内容纳入日常安全教育中。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前沿的施工人员,他们操作现场设备、机具,是各生产工序的作业者,是各项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安全培训不能走过场,应严格考核,建立个人培训档案,颁发内部培训合格证或上岗证。

(3)强化项目经理在教育与培训中的领导与带头作用。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合同的履行与实施,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企业负责人在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时,应将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从而督促项目经理策划、督导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目标和效果;

3建章贯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筑业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体系文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重大危险源识别办法等等。

4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生产一线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水利建筑业企业,不仅需要制定严谨的安全生产制度,更要保证制度在项目管理中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但众所周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所以,提升项目生产一线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项目一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要将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安全职责细化和量化,安全管理人员能充分行使安全管理职权。明确各班组、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既是强制性的又要有可操作性,配套细则要涵盖到每个人员、每道工序、每台设备和工器具,安全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工期相对长的项目要定期对其全面性和适应性进行评审和改进。

(2)科学规范制定程序。

好的生产一线安全管理制度一定是科学立制、结合项目实际立制的结果。有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管理办法照抄照搬,脱离实际,无法执行。只有紧密结合项目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广泛地听取收集作业人员的合理建议,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切实保证安全制度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大家才能自觉遵守。

(3)明晰责任,保证制度执行。

明晰安全管理职责要把复杂的工作程序化,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负好其责。让每个作业人员明确本职岗位必须遵守哪些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和后果。避免推诿扯皮,保证制度执行。

(4)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没有监督,安全生产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更谈不上执行力。只有加强监督,制度才有震慑力。一是项目部管理层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不违章指挥并接受监督;二是项目负责人和要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保驾“护航”并充分授权,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尽职尽责;三是作业人员要相互监督并自觉接受监督。运用好监督管理,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项目部全体成员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5)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项目部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机制,通过考核把项目部成员的行为纳入到制度化范畴内,通过赏罚、聘用与解聘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手段实现全面管控。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体现制度的刚性,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的“知行合一”。确保安全责任追究落实到项目部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从而形成引导项目部全体成员自觉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的长效机制。

5结束语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5

1.1缺乏发电计划编制的安全运行隐患

长期以来,河北南网调度部门缺乏一套现代化的软件系统支撑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编制工作,主要依靠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和计划编制人员的人工经验来完成。日前发电计划仍然采用人工方式编制,无法协调处理电网和机组的各类复杂约束条件,编制的发电计划难以协调经济性和安全性。这种传统的计划编制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计划编制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难以实现大量相关信息的高效整合,所编制的发电计划往往失于片面,无法保证电网安全,并且容易因人为失误导致一些错误,造成计划编制工作的滞后或被动。此外,由于缺乏考虑安全约束的日内发电计划,导致日前发电计划在调度台上难以实际执行,电厂日前计划与实际发电曲线执行脱节,只能依靠调度员的人工经验临时调整,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无法实现精细化控制。

1.2电网外围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运行隐患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发电计划控制的外围政策环境也在频繁变化,电力市场运营、节能发电调度、双边交易、替代交易和大用户直购电交易等政策措施的实施,甚至输电线路和发电设备的检修及投产时间的变化,都将改变原有发电计划的制定。理论上,这种改变可能带来两个维度上的风险:一方面是影响系统的供需状况,当机组因燃料库存、机组检修等因素而不能相应改变运行状态时,将产生电力供应的不平衡风险;另一方面则对发电主体完成年度计划提出了挑战,调度中心保证完成年度合约电量的难度将加大,从而形成了合同执行风险。以上两个维度的风险在现有的中长期计划分析往往被忽略了,没有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执行误差对于计划执行偏差的影响,使得无论是年度方式编制,还是月度计划管理,所编制的计划往往是静态的,无法为调度决策提供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信息,也无法客观评估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分析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风险。

2浅谈一种基于电网调控安全运行隐患管理制度

基于电网调控安全运行隐患管理制度在智能化总体辅助决策的协调控制下,由远及近,由粗及细,各级协调,动态优化,在更长的决策时间范围内,实现电网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以及预防预控,并为调度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佳决策空间和调整裕度。而在各周期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又形成了由近及远的逐级校验和闭环反馈,将计划与实际调度运行之间的偏差动态反馈给计划制定流程,并且基于智能化的自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各级发电计划的模型、方法和决策流程,从而形成一套以智能化记忆、识别“、瞻前顾后”、动态协调、滚动优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调度发电计划体系以及基于电网调控安全运行隐患管理制度。基于电网调控安全运行隐患管理制度实现了:

(1)基于风险逐级预防、预控的滚动递进式计划模式:

该模式可根据各个时间尺度掌握的最准确预测信息,制定最优的发电计划,并将计划的结果以电量约束或者出力曲线的方式传递给下一级更小时间尺度的发电计划,作为下一级优化的基础。从而不仅实现了在更长时间维度上优化安排各种调度资源,而且通过动态优化、逐级细化,实现了风险的逐级预防和预控,确保了发电计划的安全性。

(2)全时间尺度闭环安全校核机制:

安全是发电计划节能和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该模式中设计了全时间维度的闭环安全校核机制,确保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电计划的安全性。

(3)基于信息反馈校正的自学习机制:

在发电计划由长期计划向短期计划逐步细化的过程中,短期发电计划可以不断反馈实际运行状况和长期计划的偏差,修正上一级长期发电计划,从而不断优化发电计划的制定模式、模型和流程。

3一种基于电网调控安全运行隐患管理制度的主要成果

本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调度计划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总体要求,按照“三公”调度的方针,设计、开发并建设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多时序发电计划技术支持系统,为河北省电网公司的调度计划工作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持,实施了省网年度电力电量平衡、年度合同电量中长期协调分解、月度发电计划、月度机组组合、日前发电计划、日内发电计划等工作,达到了规范发电计划流程、降低机组运行风险、协调中长短期电网运行的目标。本管理制度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如下:

(1)本管理制度实现了中长期电力电量平衡的精准控制

实现了电量分解、电力平衡、年度合同完成与逐日机组组合的综合决策;决策过程中,从时序递进的角度,依据外界“新息”的变化不断修正模型参数,并实施反复的滚动计算,对后续计划进行精确的动态调整,提高中长期计划的时效性与适应性,降低计划的执行风险;

(2)本管理制度设计了全过程、多场景的风险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的负荷水平对多种发电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综合优选;将风险预警的思路融入中长期电力电量平衡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分别提出对应的预警信息,形成风险评估指标,以监视计划执行的全方位风险度,从而为计划调度部门提供了充分、及时、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

(3)本管理制度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建立了全时序的自适应反馈调节机制

依据发电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风险信息,在日前不断地对未执行计划进行全局的闭环反馈控制,使得发电计划的执行偏差得以在时序间迅速传导,稀释了计划执行风险,减轻了电网安全运行的压力;

(4)本管理制度经过工程化应用和完善

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SCED)模型算法不断成熟,取得SCUC/SCED算法突破,计算精度和计算性能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电网要求,为三公调度、节能发电、电力市场调度模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5)本管理制度实现了计划优化与安全校核的分解协调。

支持线路、变压器和输电断面等多种潮流监视元件设置;实现计划优化与安全校核的分解协调,在保障满足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计算量。

(6)本管理制度实现了多时序发电计划有机协调。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6

1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分析

错接病人:可能与术前没有做好病人的访视、接病人时没有认真核对患者资料或与病房护士没有认真交接有关。摔伤或碰伤患者:在搬运患者的时候,配合不协调,没有掌握正规的搬运技巧,或在运送途中,固定不当,忽于对患者的防护。手术器械、用物准备不齐或不能正常使用:术前没有认真核对手术用物,器械护士准备用物不充分。器械平时不注意保养与维护。体位安置不当:长时间手术的病人因手术体位摆放不当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异物遗留体内:因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用药、输血、输液有误:与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药瓶摆放不合理、标示不清,等有关。切口感染:术前备皮不充分,术中无菌操作技术不严格,手术室环境消毒没有达标。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术前准备不充分,装标本的容器标识不清,核对不认真。

2防范措施

防止错接病人:认真执行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应先做好病人的访视工作,查看病例,了解病人的相关资料,接病人时认真查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时间、手术间号。并与病房护士核对后方可推走。进入手术室后,更换手术衣帽,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手术间号。避免摔伤或碰伤患者:进病房接病人时,如果用交换车,推车前要锁定床面,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病人的头部和手足推车时病人头部与推车人同一端,保持平稳,昏迷和烦躁病人要用约束带或防护用具。确保手术器械及用物齐全有效:术前认真核对患者手术名称、部位及所需手术用物及器械,检查是否齐全,是否能安全有效地使用,是否符合手术要求。相对固定器械护士,主要负责术前用物的准备与特殊器械的保养。确保病人正确舒适的体位:根据手术要求置病人舒适的体位,既要充分暴露手术野,又要避免体位摆放不当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必要时可使用体位垫、头圈、沙袋、固定带等,使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防止异物遗留患者体内: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清点,定位放置,心中有数;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闭体腔及深部伤口前、后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每次2遍,并记录,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术中如增加敷料或器械,应随时记录;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一端必须有兰色长带,且长带尾端应放在切口外,严防纱垫遗留体内。预防切口感染: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做好手术间及物品的灭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数,减少人员走动;确保容量净化系统正常运行,定期更换过滤装置;严格区分洁、污通道;如是连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污染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充分,按要求备皮;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如疑有物品污染应重新更换,不得再用。避免术中用药、输血错误:术中如需输血,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如需连续使用不同患者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完后,用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再输下一袋血。输血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手术室用药一般是口头医嘱,在执行前要“三对一重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巡回护士核对病人时,注意核对手术医嘱,是否有术中用药,所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正确管理标本: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及时放进备好的容器内,标本浸没于固定液下,贴上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逐项填写清楚后,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双方签名确认,及时送检病理科。

3护理体会

手术室的安全护理至关重要,它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艳春 张志 单位:鹏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选择性手术患者160例,其中男87例,女72例,年龄在1~82岁,平均47岁,普外科45例,妇产科54例,泌尿外科25例,骨科26例,五官科10例。

1.2方法

组织高年资的有经验的护士经过专门培训后做调查记录,从接到手术通知到手术结束送回病房,包括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患者进手术室后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仔细分析,查找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隐患,并制定出防范措施。

2安全隐患

2.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或素质培训不重视,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士配备不足,各级人员分工不明确,不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清洁消毒工作不彻底等,都可能发生差错事故。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业务技术欠熟练

手术室常常遇到重症、急症、复杂手术和抢救等,而且使用的仪器特别多,如心电监护仪、腹腔镜、膀胱镜、吻合器、电钻、高频电刀、C臂X线机等,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许多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和仪器使用不熟练,在应急的情况下,常表现得手忙脚乱,很容易出现差错,如手术所用物品准备不齐全,术前、术后物品清点数目不符,给患者摆放体位时摆放不当易造成压疮,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可造成患者灼伤,一次性电极板反复使用、粘贴不紧密可以引起患者局部皮肤灼伤,各种管道固定不妥在搬运过程中脱落等。

2.2.2安全意识薄弱

手术患者从进手术室后,没有家属陪伴,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催眠药后,有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护士如查对不仔细,对患者情况未掌握,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推错手术间的问题,接送患者时,可出现患者摔伤、碰伤,对各种管道是否牢固有时也会被忽视,标本保存不善而导致丢失或变质,巡回护士不在手术间时,其他人员添加手术所需物品后忘记记录,交接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

2.2.3无菌观念不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如手臂跨越无菌区,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时,手臂放置范围超出无菌区(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胸前,肘部内收,不能触及到未灭菌物品),有菌物品碰到无菌物品。手术医生汗液浸湿无菌手术衣,无菌敷料被生理盐水浸湿更换不及时,有的护士将头发露在帽子外面,有的医生手术后到其它手术间参观手术,尤其是一些实施了感染手术后的医生,使患者感染风险加大。

2.2.4与患者沟通欠缺

此时患者需要沟通和理解来消除手术顾虑,有的护士不懂得关心人,缺乏沟通技巧,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在进行注射、摆放体位前没有给予解释就勉强进行,这样极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加重病人的紧张恐惧感。

3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2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采取理论学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同时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优质服务,明确工作目标,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3.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护理人员缺乏

护士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护士长应合理安排手术护士,根据每天的手术台次,及时调配人员,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4加强护患沟通

手术室护士要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巡回护士术前1天应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可能所需的时间,麻醉的方法,使患者对手术室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3.5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

应有计划地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并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及要求,如各种手术的体位要求和手术配合,手术区域皮肤消毒的范围及方法,铺盖手术单的原则和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电刀等,熟练掌握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工作职责,在实行手术过程中能积极配合。

3.6提高安全意识

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强调医疗安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详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及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等,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如皮试结果、备血情况、术前用药、皮肤准备情况等,手术开始前与术者、麻醉师再次共同核对,并记录在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表上,运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对昏迷、躁动病人担架车上应加床档,两手放于胸前或身体两侧。外用冲洗盐水和静脉注射液体应分别放置,并有醒目标志,用药前后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并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术前术后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认真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物品,并准确记录,术中增加物品时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核对后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不能擅自离开手术间,严格观察手术台上、台下的情况,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静脉补液情况。器械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对手术所用物品做到心中有数,缝针离开持针器时应立即收回,器械上的小配件应仔细检查、防止松动和丢失。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打无菌包时,若怀疑有污染,则不能再用。对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以防滑脱,术中取出的标本要妥善保存,并注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日期等,及时送到病理科。

3.7创造和谐的手术环境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及抢救的场所,手术室应保持安静,不应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随便接打手机,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员,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可在手术室内频繁走动。定期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持其灵活性,减少噪音,努力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调查分析,将查找出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详细记录,并制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以后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完善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抢救患者成功率明显提高。

4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业务面广,技术要求高,无菌操作要求严格,风险大,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娴熟的业务技术能力,敏锐灵活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适应力和耐受力。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应分工明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保证无菌技术的操作过程。非手术人员不能擅自进入手术室,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上肢和手有伤口或有皮肤病的人员及不能参加手术。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解除病痛的地方,应对患者的安全负责,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多种应急措施,合理安排班次,重大复杂的手术应安排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动作灵敏的护士。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加强细节的管理,督促和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结语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我们应以预防为主,不断吸收经验教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

作者:张文英 单位:定陶县人民医院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应用

1.实行安全管理

首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挑战,在接受新的东西时,难免会感到沉重的压力,而拿以前的管理制度来比较,会发现很多不完善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手术中手术质量不达标,医疗器材使用不当。其次,由于手术室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医护人员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很疲惫,在多台手术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精神紧张,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而发生一系列的事故等。最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器材的引进,对于医生们来讲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在人们各方面要求增高的同时,医护人员就会面临很多新的尝试也就意味着会有新的风险产生,这就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转变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不仅是服务病人,还要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加强礼仪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完善奖惩制度对做的好的给予物质奖励,或更好的晋升平台,业绩落后的给予精神奖励,很不好的给予批评和记过,这样就能督促医护人员积极工作,全身心为人民服务,减少失误。改变培训机制以往的培训机制都很死板,存在很多缺陷,合理改革,可以给医护人员更多的学习时间,接受更多的新东西。优化上班时间长时间的工作会让工作人员感到枯燥和疲惫,适当优化上班时间,让医护人员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是必不可少的。优化工作环境手术室是一个空间封闭的地方,对于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来讲,长期在里面工作,会导致呼吸不顺畅,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精神疲惫等,优化手术室的环境对医护人员来讲至关重要,只有良好的环境,才会缓解医护人员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3.安全管理的效果

1)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转变服务理念,让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了责任心,从而主动为病人服务,时刻了解病人的需求,关心病人的病况,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担任起自身应有的职责。

2)提高了护理服务积极性

有奖有罚的制度,一方面激励着医护人员往更高的平台前进,另一方面也促使着医护人员完善自我,工作质量完成达标。

3)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

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更精准的护理方式让手术的每个流程或细节都能很流畅,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4)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安全管理的应用,优化了上班时间,让医护人员能得到很好地休息,避免疲劳造成的大小事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5)满足了医护人员需求

环境的优化,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顺畅的心情工作,缓解紧张的气氛,保证高效率的工作质量,手术的顺利完成对临床病人也是一个很好地交代。

4.讨论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7

关键词:石油;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标准化

0引言

机电设备的购入是石油企业投入资金最大的项目之一。机电设备是保证工作稳定持续进行的关键,高效、可靠地使用设备,能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能减小人力负担,为企业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为此,石油企业必须加强日常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但是很难避免不合规操作的问题出现。石油机电设备的使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设备的运行,还会影响生产效益。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机电设备使用问题,维护设备工作的稳定持续运转,有利于优化石油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

1石油机电设备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的不足

1.1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切行为的执行都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执行工作,才能减少意外、提高效率。但现实中,很多石油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生产效益上,对于机电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管理规范不太重视,往往是出现问题和意外后才会想到弥补。这就导致相关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没有相关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另外,对使用者和维护者的管理不够严格,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

1.2忽视机电设备检修和维护

机电设备的组装、使用、维护,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操作,如果出现遗落就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或者出现故障后找不到原因。为了操作方便,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一些操作人员未执行相关的规范标准,未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给机电设备留下安全隐患。

1.3养护检验不到位

对机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没有做到及时、准时、定时,甚至没有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对于检查了哪些部件、内容、维护了哪些机构等无详细记录。这样不仅不利于日常检查,在进行下次维护检查时没有依据、辅助,还会影响技术与安全检查效果。

2如何实现标准化管理

2.1收集信息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行业优化新指标、新动态以及其他先进企业的管理优势,做好数据收集,采集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本企业石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采集的方式主要有互联网,采集人员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

2.2识别标准

社会在发展,行业也会更加规范。行业标准是在不断更新的,信息采集人员要保证本企业使用的标准具备时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以最新的信息为标准,确定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最后再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针对特殊部门的,还需要重新采集、重新分类。

2.3全员培训

人员在标准化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于整理出来的新信息和已经执行的新标准,石油企业一定要重视宣传到位,对企业员工加强培训:首先是意识培训,其次是技术培训。意识培训主要是安全方面,通过标准规范所有员工,让员工养成安全生产、标准管理的习惯。技术培训则是将新型的、可靠的、有利于员工操作的技术及时培训到位。在培训中会发现,有些内容可能对员工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帮助,但是可以拓展员工的视野,让他们养成不断学习和进取的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矩,实现互相监督,并在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改变消极态度,积极执行标准化规范,落实好石油机电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与维护工作。

2.4实际应用

规范的关键是落实。设置规范执行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对那些未执行标准的部门或个人加强监督,对于执行好的鼓励并嘉奖。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家执行规范。

2.5信息反馈

科学化的规范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执行力,促进工作效果的可行性。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范这种东西并不是适用与任何情况,所以还要是灵活对待。实践中,标准化管理人员要及时获取反馈,做出调研,集合实际情况和标准的执行力,提升标准化的应用效能。

3石油几点设备运行管理的策略分析

3.1加强设备管理力度

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石油企业,其他各行各业也一样,都要通过有效手段加强设备使用管理力度,提升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石油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是关键,这些设备能不能满足工作标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经营。在机电设备使用之前,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而石油企业在购置机电设备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质量问题,这也是第一位考虑的问题。大部分电气设备所需的零配件是统一进行生产,可以采取统一检查的方式,但也有部分设备的个别稀有零部件是其他厂家生产的,所以要事无巨细地做好检查维护,减少使用问题。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管理制度执行。

3.2完善电气设备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执行一项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加强这项工作管理的有效依据。但从石油机电设备的使用实际来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无法设计机电设备使用的方方面面,总有突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及时灵活应对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管理制度,保证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落实管理制度,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保证全员执行,才能使得电气设备的运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3.3重视设备巡视和检查

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查是定期必须制定的。首先要严格执行管理和维护制度,每个星期、每个月按照规章制度对机电设备检查。此外,还要根据特殊情况,对设备执行全面综合的检查。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4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有缺陷,没有一部机器是完全零失误的。负责管理和维护的人员,要及时对各种缺陷和失误进行记录、汇总,形成分析报告,对机电设备的缺陷及时了解,做好安全排除工作,同时编制周、月机电设备维护计划,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3.5建立石油机电设备技术与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石油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有利于减少工作作业意外的发生。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必须按照标准化管理,制定有效、可靠的危险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准备。此外,定期召开事故预估会议,对可能或者即将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预判,制定相应的事故处理流程,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另外,对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部门的人员进行分工,保证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执行到位,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和巡视,做好人员和设备的协调准备,避免安全事故突发。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石油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意外事故发生率。

4结语

石油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不仅能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还能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的经营效益。为此,作为管理人员,有必要加强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和维护,同时深化标准化改革,不断更新标准内容,并将标准执行到基层。在实践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信息采集、审核、分类工作,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加强标准化内容在各个部门的执行力度。标准化的管理和维护,还能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是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石油企业的一员来说,实现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和维护,是一项终身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勇.浅议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标准化与质量安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2):210-211.

[2]刘春玲.浅议企业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C].石油工业标准化学术论坛,2006:139.

[3]邱鸿恩.浅谈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措施[D].三亚:海南大学,2005.

安全制度的执行范文8

关键词:安全文化;沟通管理;制度建设

鉴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行业的特殊性,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安全平稳运行。企业的安全运行是生产、盈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对安全的管理和要求有不同的重点,但安全的文化建设在企业运行中尤为重要。

1安全文化运行和保障机制

安全文化的运行,首先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并在相应的体制下运作。扁平化的直线管理,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具有人工成本低、效率高、执行力强的特点。机制的建立,横向要涵盖企业销售、施工、采购、资产等全方位的业务,纵向要涵盖企业从领导者到执行者不同的层面。

1.1“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

不同的部门对应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并体现在各部门的业绩合同中。首先明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安全管理部门担负指导、支持和监督的职责。每年由安全部将安全业绩指标分配到各职能部门,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安全业绩指标跟踪考核并公布。相关业务部门,从业务职能角度出发,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

1.2明晰安全管理团队的职责

安全支持团队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主要工作是提供专业的指导、支持与监督和进行业绩管理。其中指导是制定和推广实施相关安全战略、方针、制度、策略和流程,支持是对安全知识的传递、专业的支持,监督是对于执行质量的监督,业绩管理是对整个企业及各业务部门的安全业绩制订、审计和考核。

1.3明确安全管理内外部的关系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非安全部门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没有外部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包括运作部、财务部、人力资源管理部和内控部;另一种是有外部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包括资产部、供应配送部和市场部。安全部门与没有外部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关系,主要是安全部对其在安全工作上给予业务指导与支持,各部门按照本部门所制定的安全业绩目标实施管理,安全部对其安全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对安全结果进行分析与跟进;安全部与有外部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关系,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安全部、相关部门和相关第三方共同完成安全目标的情况,这种三方共同协助完成。

2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每个企业结合其经营性质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安全文化,并逐渐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作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通过开展良好沟通、谨慎操作、注重学习、相互尊重、公平对待五个方面的工作,结合运行实际,将会推动了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1良好沟通

建立良好的管理人员与一线双向沟通渠道是完全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要坚持执行的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人员通过对一线员工的观察,定期与员工进行面对面、诚恳的沟通,与员工就安全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并强化正面行为,进行个人安全行动和程序安全行动,及时跟进,最终达到落实的目的。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一线安全运行情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主要的工作都在一线,及时了解个人安全行动执行及安全指令执行情况,并及时解决和反馈。无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在及时了解的前提下,按程序做好后续流程和制度等防范措施,对潜在事故或发生的事故案例,按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制定新的流程和标准,实施后全过程监管。

2.2谨慎操作

主要体现在对程序至上的落实。每个员工都知道风险所在,并谨慎对待微小的变化。要对员工强化培训,要求员工必须了解自己面临的风险。组织员工对本岗位进行风险识别,形成档案,落实好控制措施。在风险识别中,做到全员参与,根据各自岗位的不同开展风险识别,并做好持续学习和加强工作应用;关注操作中的信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方法应对与解决,一直关注至问题解决,绝不会因为问题有解决难度而置之不理。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让专业人员决策。上线新业务、新流程、新设备材料前,首先由安全部门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流程。

2.3注重学习

加强员工的学习管理和培训,通过培训提升能力。由安全部门采取集中备课制度,统一出具标准培训课件,分别对不同层级开展培训,主要包括一线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承包商、施工管理人员等,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要寻求在程序上的持续改进。根据行业的管理规范要求,结合近期的案例等,完善内容,让管理程序更加简洁科学,关注程序的持续改进,定期修订方案,使其更具适用性。

2.4相互尊重

在安全管理中,尊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论坛、预案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通过安全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员工的意见得到重视。高度重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经过讨论分析后,组织落实;三是人人参与纠正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全员参与,通过员工相互影响,达到“相信安全”的目的,每个员工都能积极纠正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

2.5公平对待

管理人员要坦诚地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接受和不接受行为的界线清晰,各层次的员工已知晓企业对他们的安全期待,且已通过沟通的方式使所有员工理解。每个员工都清楚积极或消极的安全行为的后果,除了是故意的或不顾后果的不当行为,其他错误被认为是挫折或改进的机会而不被责备。

3安全文化的建立

在保障机制建立的前提下,经过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企业的逐步建立起和适宜于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推经安全文化的升级。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中,还需要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3.1坚持例会制度,强化安全执行

根据企业实际,可以分不同层级形成例会制度,如管理层月安全例会制度,基层单元周安全例会制度,班组日安全例会制度。在例会制度的执行中重点把握制度推动、流程执行和督查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其职责要求,可能随机参加相关层级的例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直接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3.2加强相关方的培训和考核

相关方是指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有相关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企业,例如进驻的施工企业、后勤服务企业、交流合作企业等。要对相关方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同时也将本企业的安全文化融入到相关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安全运作部人员按照检查表单随时检查,对安全运行情况、安全人员履职情况等进行监督,确保各环节和过程安全的闭环管理。

3.3建立潜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提升和发展的过程,结合运行的实际,对发现的管理问题和漏洞要高度重视,形成报告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潜在安全事故报告的流程和要求,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其次将潜在安全事故报告作为基层的一项日常工作,任何潜在事故都要上报;第三是安全运作部门对上报事故的分析和统计,通过收集案例,将每项案例录入分析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等级较高的案例分享等,其后要进行总结、管理和应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先进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理念作为理论指导。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要结合客观上有体制机制的不同,和主观上业务运行的实际,逐步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加油站创新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务实[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