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资产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资产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1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我们发现,已出台的这些制度主要的是在规范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信息管控问题,更多涉及的是应急处置,更多是体现在信息管理中,系统地常态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办法措施则不多见。按照管理学中的概念,信息管理,亦即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信息内容、信息机构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区别于单纯“信息整理”的地方在于将信息视为资源的一种。信息作为资源至少具备稀缺性和增值性两大基本属性。当前社会信息冗余现象严重,但巨大的信息集合中相对高质量、高价值的信息依然处在稀缺状态;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有效整理和科学利用,可以挖掘出信息额外的使用价值。所以,我们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数据信息视作一种资源,进行精心整理、合理配置,并最终有效利用实现增值的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应从其信息生产、搜集整理和传播利用来定义,微观上包括相关信息的获取及有序化存储等;中观包括相关信息的、传播、利用、交流、反馈及信息服务、产品推送等;宏观上包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机构、信息系统、信息体系队伍及其运行机制的管理。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的管理不仅仅在于信息,还包括诸多的其他信息管理环节,以及信息机构、信息系统、信息队伍及管理机制的构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的利用也不仅仅在于应急处置,而是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安全消费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互通和利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信息内容

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信息对象内容,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科学管理的基础。根据普遍化的信息定义,信息是负熵,由基础数据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来。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可以产生若干信息,作为生产者应该构建或形成哪些信息,以便展现其良好生产行为、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监管部门作为一个执法部门,需要提供或获取哪些信息规范生产、监督违法、指导消费、展现监管绩效、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消费者放心消费应该关注哪些信息,从什么渠道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社会公知专家应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面对媒体、指导消费、科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们的初步研究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涉及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和消费者4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涵盖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不同的责任主体在不同环节(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及监管、科学研究等)存在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集合。从这4个主体来看,不仅有各自在农产品生产、监管、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也有各主体自身需要关注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们将其归纳为生产加工信息、监督管理信息、营销消费信息及安全科技信息等4个大类。生产加工信息是产前-产中-产后进入市场销售之前的整个生产链的有关信息,包括产地环境信息、农业投入品信息、生产过程信息、收获屠宰捕捞信息、产品初加工信息、产地准出及贮藏运输信息等。监督管理信息包括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措施、标准制修订、监督整治、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以及执法监督管理情况及其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营销消费信息包括包装标识信息、经营销售信息、市场管理及供求信息、消费者信息等。安全科技信息包括安全生产科学理论技术信息、风险评估信息、科技创新队伍能力建设信息等。这4大类信息包涵的各个信息板块还包括进一步细分的信息单元,在此不予赘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实时监测,全面掌控,科学分析,分级利用,才能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及利用的几点建议

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业界的普遍共识。结合近年来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网络舆情信息的跟踪、分析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构建及利用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以资源意识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一种资源,更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革命性,最核心的生产力。但任何资源只有经过有效获取、科学加工和有序管理,才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才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以对待资源的意识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也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搜集分析、深度加工和科学管理,才能形成可供传播利用的信息产品,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促进政府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预判风险隐患,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成效。如今信息管理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亦需要直面大数据环境的挑战。信息数量急剧放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质量日益恶化,大量的无用信息、虚假信息、反复炒作的过期负面信息等充斥各种信息渠道,加之新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迅速快捷,虚假、负面信息的传播极大地妨碍了社会公众对正确信息、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强化资源甄别意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同其他资源一样,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信息资源占有者的利益关系如无科学合理的制度协调,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就会困难重重。在某种程度上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就是要解决信息资源不对称问题,需要寻找相关方利益平衡点,构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生产、消费共享机制,实行科学的信息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简言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研究开发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解决资源不对称难题,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

(二)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广义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等,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人员、设备、资金、技术支撑等多方面的组织和协调。我们在顶层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应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要有一个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必须构建一个持续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重要的是要着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分析系统,要解决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从哪儿来,如何识别、获取以及谁来获取、谁来分析研判及如何分析研判的问题。从上文谈及的4大类信息来看,涉及从生产到消费链条中的诸多环节,各个环节常常又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譬如包括纵向的产地环境监测、作物种植、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投入品生产及管理、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贮藏运输、经营销售、食用消费及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认证认可、科学研究及标准制修订等部门,横向的农业、食药、食安、质检、卫生、工信、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这就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获取增加了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的制度安排,要有一个专门的信息监测搜集、分析研判的机构队伍体系。尤其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获取体系建设值得高度重视,应在各地农业信息中心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点设置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部门(岗位)并配备适当的信息获取技术条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及分析研判工作须专人专职,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实现常态化的信息主动获取、分析、预警及利用,避免被动的应急灭火以及信息失真、失信、失灵、失控的情况出现。

(三)不断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利用就是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新媒体时代,信息呈分散化、碎片化和海量化特征。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这些信息筛选出来,构建信息砖块,并按照潜在用户的需求特征、权限范围和政策导向等维度分别形成信息产品,以便交流分享、预警防控。通过一系列分析加工优化,形成信息产品之后,就要构建适当的渠道和模式,比如文献服务、报道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和网络服务等等,开展信息服务,以充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品也是商品。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之一,有利于提高信息产品生产的针对性和效率,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商品的效用。一个时期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被当作民生福利产品、公益性产品免费提供给公众。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很高,信息纷繁复杂,鱼目混杂,很多信息并不被公众所接受。很多免费的信息制作相对粗糙,缺乏科学性,真实程度不高,也很难让公众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也应该是商品,政府可以购买,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有偿消费。因而,通过精心制作的信息产品应该有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应适度建立有偿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信息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和充分利用,将其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服务。

(四)组建高质量研究团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作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外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越来越多。根据CNKI的数据统计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研究界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与2014年直接相关文献在CNKI中的检出数量分别为146和194,分别较前一年增长了5.80%和32.88%。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院校为研究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研究体系。我们的研究团队多年来持续跟踪关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从舆情信息管理的角度对这一方向有所研究。但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我国当前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研究的创新团队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优质团队甚为少见。近年来虽然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从研究成果的科研影响力角度上来看,还不是很显著。在此背景下,要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组建专业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学科团队,加强在信息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两个层面的科研投入力量,尽快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边界,聚拢拥有专业化研究才能的创新人才,树立学科领域内的标志性成果。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产学研”循环链条,在加强相关研究工作的同时,扩展团队在教学和产业转化中的职能,将研究成果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依法管理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2

1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分析

1.1管理流程的基本内容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涉及到了企业日常运行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目标职责、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查处和持续改进八个方面。

1.2管理流程的逻辑关系

目标职责等八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不是相互独立的,通过各管理流程之间的关联逻辑关系使企业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如图1所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动态运行的PDCA循环管理流程。首先利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确保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利用教育培训为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生产作业安全提供核心支撑,保障生产环节中的人、机、料、法、环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通过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及实时排查和治理隐患,保障生产作业过程的顺利进行;对隐患未闭环整改发展成事故事件,通过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进行善后处置;最后对安全生产管理流程的运行成效进行绩效分析,制定优化措施作为下一级循环的依据,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数字化模式

2.1总体架构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数字化模式将企业的不同安全要素,包括视频要素、设备要素、人员要素等按照统一方式进行联动,然后根据收集到的安全要素,基于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特征提取等数据方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预警模型能够了解各部分的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再根据运行状况的变化评估企业的风险程度,对危险情况进行预警或预报,最终实现事中以及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警。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1)数据层。该层包括三方面的数据内容,分别是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业务数据、基础资源数据库。其中,现场监测数据指的是传感器或视频采集到的数据;基础业务数据指的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文档数据,包括隐患排查和治理等内容;基础资源数据库指的是为生产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的数据库,包括人员库、设备设施库、法律法规库等。2)中间层。该层内嵌基于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特征提取等数据方法建立的预警模型,包括生产安全预警模型、人员管控预警模型、设备安全管理预警模型、运输安全管理预警模型、安全检查预警模型。利用预警模型大数据采集分析数据层的所有数据信息,了解各部分的安全生产运行状况。3)应用层。该层对接用户层和中间层,根据各预警模型反馈的运行状况变化量评估企业的风险程度,对危险情况进行预警或预报,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4)用户层。该层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根据不同用户权限设置分为管理用户、操作用户和查询用户,用户可通过个人电脑或移动手机进行访问。

2.2预警模型设计

预警模型,包括生产安全预警模型、人员管控预警模型、设备安全管理预警模型、运输安全管理预警模型、安全检查管理预警模型。各预警模型通过传感器或视频采集到的数据、管理流程运行文档数据及基础资源库数据对安全生产运行状况进行提前预测。1)生产安全预警模型。通过应用工业视觉识别技术、自动贴码技术、自动扫码技术、组态编程技术等信息技术将生产车间打造成一个数字化的车间,各个生产线的实时产能、实时产量、设备实时参数、安全预警、实时视频等数字化信息通过展现并进行安全管理,同时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预警和管控。2)人员管控预警模型。人员是高危生产企业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人员的管控和预警,实现人员的管理。采用数字化门禁定员系统、企业一卡通两项技术。其中,门禁系统将各个独立车间的实时人数进行实时反馈和定员控制,一卡通系统将各个辅助区域的人数通过道闸、翼闸等各个节点综合反馈到可视化指挥中心,同时启用人员对应不同区域的出入控制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人员与地域结合的安全管理水平。3)设备安全管理预警模型。设备的管理可以从设备的购入到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整个流程进行管控,同时结合设备的实际存放地点以及视频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通过设备统计分析能够清晰明了地查阅设备的期限和寿命、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的关键参数,同时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企业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4)运输安全管理预警模型。运输管理将企业所有运输车辆的信息,包括运输的货物信息、订单信息、路线信息、驾驶员信息,以及车辆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展现,方便进行管理。对于车辆超载混装等情况实现实时预警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5)安全检查预警模型。安全检查可通过安全管理流程,将企业安全标准化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执行,包括对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安全检查、安全巡检、安全隐患、安全整改、安全事件等进行管理和统计。通过一卡通技术将安全管理整个流程数字化,落实了安全标准化的执行。

3结论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3

(一)中小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部分企业采取了制度管理方式,制度清晰明确,但缺少实物操作的规范和落实。如缺失定期与不定期的盘查、合理与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发现缺失和闲置的资产未及时上报处理。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隐患,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状况,也不能达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2.流动资产管理管理现状。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流动资产,企业就应该从流动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有效性。比如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常常用短期资金投向长期项目,使资金回笼缓慢,造成资金链断裂;存货没有合理的定额储备,往往造成积压或短缺;对应收帐款方面缺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造成坏帐和呆帐,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3.无形资产管理现状。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专利、商标、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才是无形资产。前几项企业没有,不必管理,而后者土地使用权就是在用的,更没必要管理,所以到现在中小企业中对无形资产管理皆是空白。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在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变化,而包括经济、技术、法律、人力资源诸多方面,涉及到企业内外综合的全面管理。因而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是企业生存之本,竞争之源。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识,放松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部分企业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领导的工作重心侧重于经营上,放松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认识不够,片面理解为仅仅是要看住资产、堵住漏洞、管住人事、不让流失就是最大的目标,而对于国有资本如何增值却很少问及,更谈不上发展战略、资源配置。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一是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存在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严和不规范的情况。国有资产的购置、处置、出售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主管部门审批,使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脱离国家监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资产运营质量不高,流动资产不流动,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比重过大,资金周转缓慢,以至企业经营运转缺乏保障,造成资产闲置。三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没有建立和完善申请采购制度、盘点清查制度、处置制度,导致国有资产帐实不符、闲置、废弃等现象时有发生,把累计折旧作为调整利润的杠杆,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内审制度缺失,监督力度不够。内审制度在中小企业中还未建立健全,使资产管理监督缺失,企业对所有资产也未能做到清楚明白。外部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往往依据企业报告的财务报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这虽能反映资产的价值状况,但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无法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实现最大效能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定义明确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对于资产管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住资产,防止其丢失、损坏、流失的工作上。而是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用,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严格规范资产管理的购买审批、日常维修、出租抵押、报废处置等相关制度。包括:首先,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盘活流动资产存量,合理增强其流动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企业应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抽样等方法检查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控制流动资产的领用及消耗。其次,固定资产管理要做好在用、闲置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其进行核实,摸清家底。对在用固定资产应制定资产保养维修计划,不断提高在用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闲置、积压的资产应采取合理的调剂制度,或出租出售,使这些资产变现或增值,充分发挥其效用。再次,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建设,维护和提升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

中小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1.资产管理制度应贯穿于资产的各个阶段

(1)建立健全资产采购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资产采购审批制度,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企业资产无论是长期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在选用与采购要综合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能够跟上技术的进步,以免造成存货积压,机器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企业经营运转。(2)建立健全资产使用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购入的资产投入使用后,往往是“三天新鲜”,在以后的使用中没有严格的检查、维护、修理等相关制度,只要能用就不停止,致使资产使用寿命缩短,提前报废,或是能用就用,造成安全隐患。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的检查、维护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发挥资产使用的最大效能。(3)建立健全资产处置阶段的管理制度。对于闲置和报废的资产处置,企业应建立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制订资产处置的操作细则以及财务审核制度。严把资产“出口”关,最大限度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强化和完善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

(1)强化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使之对资产管理更加有效,现代的财务不单单只是对资产量化的记录,而是对资产经营运转及产生的收益的管理。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固定资产的收益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些指标准确及时的来源都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2)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时时跟踪管理,对经营中出现资产盈余与损失及时处理,保证帐、卡、物一致,及时发现资产运营中的问题,提高资产利用效果,合理调配,发挥效用。(3)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合理有计划的计提折旧是更新固定资产,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应制订合理规范的资产折旧制度,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将其作为调整各期费用的杠杆,从而来调节利润,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三)资产管理应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长远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积极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杜绝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和每位员工的责任。加强学习、了解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规章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使国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结合、责任到人。这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人员职责、权限,以良好的秩序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不断实现资产管理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外部审计的力度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4

企业合并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为优势经济资源的互补,以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合并也是为了教育资源互补,突出教育优势,使学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例如大专院校升本通常采用N个学校合并,将教育资源集合,形成N项优势专业,从而达到本科院校的标准。

二、学校合并背景下的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合并使得教育资源集中、教育资源优化,使得学生可接受更全面、更优秀的教育。但是每个学校都有其自有资产,学校合并带来了资产管理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合并后资产对账困难

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严密度不一致,管理状况有好有坏。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学校的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基于错误的资产情况表,合并后的资产情况表也不可能正确。由于各校资产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合并后的资产情况表中的错误很难及时发现。从而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合并后资产对账困难。

(二)合并后人员变化较大,使得新资产管理人员不熟悉资产情况

学校合并中肯定存在人员增减、岗位调配等问题。合并前单独的学校个体有自己相应的资产管理人员,在合并后有人员调离该校、有人员调离该岗位。新的资产管理人员也许只是熟悉其中某校的资产,而对其余学校的资产并不熟悉,导致资产管理困难。

(三)合并过程中资产容易丢失、损毁,使得资产账实不符

学校的合并中人事、部门等不确定因素众多,容易让教职工产生焦虑的情绪,没有归属感,从而不爱惜或者滥用资产。资产使用部门的被合并将导致该部门对自己部门的资产无心管理,进而出现资产丢失、损毁的情况。合并后的学校都存在搬迁的问题。搬迁过程中,有可能无意间损毁资产,也有可能遗忘某些低值资产。

(四)资产管理模式、制度不统一,导致资产并账困难

合并之前的学校资产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资产分类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导致合并后两校的资产台账并账困难。每个学校对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也略有区别,相同的东西在某校划分为固定资产,在另一学校,因为使用频率高、易损耗,划分为低值易耗品。这样在资产并账就有两个标准,增加了并账的难度。

三、学校合并背景下的资产管理的对策

学校的资产是为学校的教育服务的,资产的保全和管理将影响教育教学。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国有资产不当流失,学校在合并前、合并后都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全资产,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模式和制度。

(一)合并前清查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学校在合并前就应该各自清查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盈的资产,深究盘盈的原因,及时入库入账;盘亏的资产,探究亏蚀的原因,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报废。如此理清合并前各校的资产,盘盈盘亏及时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才能保证合并后资产情况表的正确性。

(二)有序交接,帮助新的资产管理人员熟悉资产

人员的调动对资产账账相符的影响不大,最大的影响在于新的资产管理员不熟悉资产情况,难以做到账实相符。所以在合并事宜确定后要尽可能让新旧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接。此次的交接不仅仅存在于账面上,更注重的应该是实物资产的交接。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资产,要请老的资产管理人员交接清楚,免得新资产管理人员错误混淆,造成数据的二次错误,使得账实不符。

(三)合并过程中注意保全资产、合并后及时盘点并处理

合并前要求各校的资产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督促教师学生爱惜资产。对资产丢失、损毁的情况要按照原有规定惩罚,不可因合并事宜而不予执行。在搬迁之前做好资产的盘点和登记,落实到各个使用部门,责任也具体到使用部门。在搬迁前后勤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搬家公司要开会协商具体的搬迁事宜,确保资产的安全。在搬迁过程中,后勤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也应在搬迁现场,监督资产的搬运,保证资产全数从旧校区搬迁到新校区。搬迁结束后,资产管理人员应会同资产使用部门,对每个部门的资产进行盘点。

(四)统一资产管理模式、统一资产划分标准

合并前也许各校的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划分标准不统一。在合并后,要站在合并后新学校的角度出发,兼顾之前各校旧的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划分标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模式、统一的资产划分标准。例如,资产管理模式可以参考相同规模学校的资产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建立适合自身学校的模式。在建立资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计算机管理系统、二维码系统,将这两方面放在资产管理的模式中。对于资产的划分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的规定,结合自身学校业务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标准。

四、小结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产管理水平

一、沈阳市委党校资产清查与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沈阳市委党校作为事业单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有资产得到保值,但在党校的资产管理中会出现购置资产难以实现理想的保值效果等问题。从相关文献与各类新闻中了解到,很多事业单位因资产处置与购买不当,对固有资产使用价值不能有效利用,资产面临贬值与废弃问题,党校系统的财务状况也面临同样问题。党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资产清查不够彻底,资产的收益不理想,甚至会直接导致盲目购买资产,国有资产供大于求,单位不能全部有效使用,造成资产浪费,单位资金出现紧缺。因此党校在保证购买资产满足单位使用量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多种举措,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党校进行系统化资产清查,可以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对党校资产清查与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沈阳市委党校在资产清查过程中,清查项目不清晰,账务管理混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同时每个部门内部也缺少专业的管理审计、理财人员,在资产管理方面因缺少严谨的管理程序,出现少许漏洞。第二个原因就是资产清查部门的工作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欠缺,资产保存不当,并且对相关资产进行购置、管理、处置的,没有明确的审核体系,导致有很多资产进入单位后,因管理不完善,造成贬值、闲置等不必要的损失。其次,针对以上问题,党校提出对应对策。第一、从个人主观意识方面入手,增加党校相关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有效提升对资产管理的认识。第二、单位结合相关政策,加强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非政府、非营利、非企业等性质随着社会的改变已经被打破,政府主要通过宏观杠杆对事业单位进行间接扶持,党校要利用这个契机,全面提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专业水平,对内做好清查,对外做好购置的规划,可以有效增加单位的国有资产价值。第三、单位针对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观念不强,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的财政纪律等现象,对单位内部工作分工进行调整。党校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单位的法制观念,此外还结合相关政策,对其进行不断地整改,尤其在资产清查方面做足工作,有利于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党校做好资产清查的作用

对沈阳市委党校资产现状及采取举措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党校系统的资产清查中存在一些尚未完善的问题,并且沈阳市委党校针对自己单位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对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一)资产管理得到规范

党校增加相关人员的国有资产观念,有效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同时结合相关政策,加强资产管理,这些举措促使资产管理得到规范。资产的清查对资产管理具有很明显的规范作用,从规范化来分析,资产的清查可以有效的规范预算编制,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规范化管理,增强预算的严肃性与约束性,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党校对其进一步完善,且推进改革,让资产清查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对资产出资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地安排。其次,资产清查水平的提高,可以维护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在对单位相关资产管理过程中,较重视购买行为带来的作用,尤其是对党校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一定完善作用。因党校事务繁琐,在购买之后,对其管理较少,单位对基本固定资产没有做出统计,造成重复购买,使党校购买力下降。因此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利于党校内部固定资产得到统计。资产清查可以随时知道事业单位的资产动向,有利于发现并解决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清理,避免造成损失。同时依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的精神,进一步有效加强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对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党校资产管理部门结合相关政策,对资产清查的过程及制度不断整改后,促进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并且迎合了国家的相关改革与创新制度,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措施也有一定改革与创新作用。党校按照国家规定有效地将资产进行清查,有效地提升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提高单位领导人员的重视程度。主观因素对资产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定期的清查,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资产的重视程度,从每一个人做起,才会更好地发挥对资产管理的作用。

(三)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党校针对资产清查过程混乱等现象,提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该举措健全了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基本保证。目前,党校结为了提高资产清查效率,运用到的文件就是新颁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对资产清查程序的建立提供一个较强大的理论基础。除了党校之外,很多事业单位会利用本文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资产构建、登记等,制定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契合的管理方法。

(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党校针对单位相关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重新分工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举措,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法规及新制度不断的推出,随着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要求的提高,强化了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工作人员的资产清查能力,提高对新法规的学习及自身的素质,在适应改革的同时,会有效将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做稳。综上,做好当前相关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管理有积极作用。面对事业单位遇到的资产问题,需要及时洞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解决,资产清查工作各方面得到提升是资产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结语

经过对资产清查的探究,可知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作用十分重大,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目前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具有规范、创新及完善作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海娟.事业单位做好资产清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01).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立学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

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应财政部下发的制度要求,公立学校建立了资产管理部门,推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资产管理监督,从而加强学校资产有效配置。从当前公立学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优化结合的措施建议,提高学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减轻学校发展的压力,确保学校资产安全性,赋予公立学校更多生机活力,给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公立学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的薄弱环节

1.1资产管理技术陈旧

目前,许多公立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资产管理应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设备、软件等资源不足,还停留在使用传统办法进行资产管理的阶段,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导致公立学校对资产管理信息未能及时了解,对资产变动等情况不能实时查询和跟踪,各部门对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缺乏沟通交流,降低了公立学校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影响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1.2资产管理效益观念薄弱

虽然上级财政部门早已有下发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公立学校等单位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表现在部分公立学校管理者更加侧重于抓好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公立学校单位经费是由财政部门下发的,而且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对资产的购置、使用等都相当于是没有成本费用的,因而对资产的管理效益情况和学校绩效考核关联不大,导致一些学校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比较随意,严重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造成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1.3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职能未落到实处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地公立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资产管理规模也相应变大,增加了学校资产管理的难度。目前公立学校虽然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但是管理职能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资产配置计划、资金预算安排缺乏专人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制度规程,审核、审批程序不严;对资产的处置、报废监管约束力度不强。从而导致部分公立学校存在某方面资产过量、闲置,而其他方面又缺乏资产配置资金的困境,限制了公立学校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2促进公立学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优化措施

2.1持续推进公立学校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公立学校发展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公立学校教育事业的需要,因此对于学校的发展更加需要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辅助管理。实施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融合,强化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的基石,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2.2提高认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实效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将强化监督和引导,提倡勤俭节约精神,加强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上级部门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工作的要求部署。其次,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管理人才,吸取国内外对学校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技术,提高公立学校对资产管理效益的认识,重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推进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公立学校绩效评估体系,把学校资产管理情况纳入考核评估指标当中,将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和落实到各管理人员,加强制度约束和监管,充分实现公立学校资产的有效配置。

2.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评价体系

公立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落实,细化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评价指标机制,学校要定期对自身的资产配置使用情况结合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学校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强化资产使用效益。还可把相关内容纳入到工作考评体系当中,制定相应奖惩制度,激励各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好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水平。

3结语

深化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当代公立学校发展的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学校运行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中,学校要及时发现自身的短板,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吸取先进经验,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资产管理配置,确保预算管理实效,促进公立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公立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郭丽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74-75.

[2]廖海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93-94.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民办学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制度

通俗来讲,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管理就是民办学校资产管理。随着民办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产构成越来越复杂,极大增加了民办学校资产管理难度,导致民办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民办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产购置存在随意性,未与预算紧密结合

部分民办学校房屋建筑物等资产的取得,没有取得合理合法的依据,例如,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无购置合同、产权证明、发票等书面文件,进而无法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进行确认;购置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没有采购发票、采购合同;还有部分民办学校资产购置缺乏科学而严密的计划,取得的房产、设备等不符合学校总体规划要求,忽视了学校资产预算的整体安排。

1.2资产权属不明确

一些民办学校对取得的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因为民办学校大多是由举办者投资设立,举办者通常认为学校资产就是其个人资产,举办者个人资产与学校资产混为一体,存在侵占学校资产行为;另外,学校奖励给教职工的房屋、车辆,权属证书登记在员工个人名下,但学校同时对其登记造册,视同学校资产进行管理。

1.3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

部分民办学校缺乏动态资产管理机制,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资产的变动、使用情况,导致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有的民办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同时,民办学校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管理粗放,容易引起资产闲置、报废、毁损、利用率低下等现象。

1.4资产降档或报废处理不及时,处理程序不规范

民办学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一些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做降档或报废处理,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搁置待处理资产,不利于学校进一步发展。一些民办学校虽然对资产报废处理制度和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

2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科学规划资产购置和使用计划

首先,必须保证学校资产账账一致、账实相符。民办学校关于资产的账目可能有多个,通过制定定期的对账制度,保持部门账、财务账与学校账的一致性,从而便可根据学校资产账目、学校发展规划以及预算标准科学地制定资产购置计划,避免重复购买或者购置无用资产。其次,检查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金额以及数量的变动情况等是否跟资产账目一致,做到账实相符。

2.2明确区分学校资产和举办者个人资产

对于举办者投资办学和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行而投入的资产,应统一视为学校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使用,并且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保管和维修工作。对于举办者个人资产,可在学校终止办学时按照法律的规定获取相应的补偿或奖励。

2.3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统一的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包括资产的取得和验收、日常管理和处置三个方面。在取得和验收资产时,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要求取得房产、设备等,且取得程序必须合法合规;对取得的房产、设备及时验收并填制交接单,资产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明确责任并及时处理。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资产的保管和维修等,定期检查分配给各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完善资产出租、出借制度及审批程序,保证资产的安全。在处置资产时,要严格审查需要报废或降档的设备,是否及时进行了报废或降档处理;检查拟出售资产的审核程序、出售依据、处置方式以及处置价格是否充分、合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2.4完善资产处置制度和程序

民办学校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等涉及资产的产权转移,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民办学校必须完善资产处置制度和程序,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执行,对拟出售的资产,必须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报废的设备按照金额、类别的不同制定相应制度,最后也要经过审核批准才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黎会友.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6(10).

[2]彭涌.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6(01).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产配置效率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建立健全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党的报告也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见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更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调查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不理想,大部分单位重配置,轻管理,长期不进行实物盘点,甚至部分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或者直接不处置资产,资产使用人退休、变更、存放地点变动等无相关跟踪管理使用手续,导致资产遗失、损坏找不到责任人,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建立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从多角度进行管理,加大相关责任追究,保障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可以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全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原因遗留的账实不符问题,难以追究责任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特殊复杂性,如体制原因造成的历史问题:原来单位可以集资建房,但土地是国家所有,或是将单位原国有房屋撤建,建成房屋又属于个人所有,或是撤了原建房屋但未办理审批手续,由于几十年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又无明确责任人,相关资产未及时按程序办理核销手续,导致实物已不存在但账上仍然有资产;再如管理原因造成的问题:原来购买的国有资产(如电脑、相机等)因未办理领用、跟踪使用管理手续,早该对毁损资产办理核销手续也不办理,导致现在有账,但找不到实物,更无法找到责任人,历经几十年,原经办人退休,甚至死亡,现在又难以办理审批核销手续,所以一直挂在账上,导致存量资产不断增加,盘点工作难度增大。

2.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延续,也没有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甚至把资产管理简单等同于资金管理,认为单位资产由财务部门管理就行了。在这样的认识下,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资产(即实物)管理与资产账表管理混为一谈,没有设立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账实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然而要真正管理好单位资产,从采购、使用、处置核销全方位进行管理是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像目前这种随便指定一个科室,随便指定一个人,没有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往往停留在文件中,由于大家都忙于其他的工作而忽略了资产的管理,导致现在资产管理情况依然不理想。

3.管理制度缺失,行为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由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的,但是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的合理、明确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滞后性是造成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这样就会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在资产购置时不考虑存量资产状况,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使有限的国家财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且会导致资产购置超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资产闲置率高、资产流失等现象,这都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

4.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管理人员,而业务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也是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主要是资产账务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在工作中,资产管理设备不会使用,或是资产管理软件不会操作,工作对接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情况依然存在。此外,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少甚至没有,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不能够按照要求被合理处置,从而使得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现象。

5.资产管理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种类比较多,如货币资金、房屋建筑物、电脑、相机等,对于纵多的资产,没有针对资产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突出重大、重要资产、易流失资产的管理。导致管理工作量大,没有重点,管理不科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

针对各单位目前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账实不符原因,应该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查部门等抽调相关人员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制定资产清查方案,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全面彻底进行清查,清查出的毁损、流失资产进行核销处置。能找到责任人的,按要求进行责任追究,找不到责任人的,单位应受到相应处罚,重视资产管理。通过清理后,单位及时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报相关部门审批核销,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2.健全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责任

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设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其中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主要负责牵头采购配置资产(必须严格按照配置条件及标准进行办理,特殊情况必须有特殊事项并经审批方能办理,不得随便配置资产),资产投入使用的领用签批,资产使用过程中如有人员变动(如退休、调动等)需办理资产使用移交手续,存放地点变动也需办理手续,完善资产卡片的使用信息,资产损坏由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正常报废(如果是技术原因造成的,由有资质的技术人员作出书面鉴定,如电脑是否报废;如果是一般办公家具报废,要留存实物图片)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处置核销。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根据资产管理部门交来的采购配置资料、使用管理变动资料、核销资料进行账务处理,进行账表、账卡、账实的核对。监督部门主要对单位资产账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资产配置、资产核销等环节进行检查,以保证单位资产管理按相关政策规范进行。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资产配置管理制度(需要列明配置资产的条件,配置资产的标准、办理审批流程、需要完善的相关手续资料)、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产领用、使用人员变动、存放地点变动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由谁办理,找谁办理)、资产核销管理制度(哪些资产进入核销范围、怎么移交,由谁办理,办理流程,审核、审批人员,资产处置收益上缴规定,资产下账核销等内容)。

4.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为先进管理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的培训,以及以往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解答培训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5.健全适合单位的科学的分类别的资产管理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的资产类别有一定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房屋、土地:房屋、土地是固定不动的,针对这类资产,我们只需要加强对房屋、土地的权产证等相关资料的管理就行了,并要做好资料的保管和移交,从资产的重要程度来看,绝对是单位非常重要的资产,重视程度也应该是最高的,单位领导更换,建议作一下资料移交。车辆:车辆价值高,流动性强,这类资产属于单位重要资产,应该加强资料管理(如所有权证、行车证)和使用管理(使用一定有交移,并对交移前车辆的状况,移交后车辆的状况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特别是违章行驶记录及处理情况。报废时需要作技术方面的鉴定。易于流失的资产(如相机、笔记本电脑、录音设备等):对于这部分资产,单位应该加强管理,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个人随意携带私用。资产如有毁损,人为原因的由管理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达到报废状况,要有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进入报废流程,交由单位统一处置核销,有残值收入的全额上缴国库。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这类资产的管理,一般交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定期盘点,作好变动使用相关记录即可。达到报废状态交由单位统一处置。办公家具:这类资产使用年限长,不易流动,一般关注存放地点变动及报废处置就行了。其他未列举的资产: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资产价值、易否流动这两个方面来判定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即可。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需要单位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建立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顺利履职,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参考文献:

[1]金丽莹.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

[2]刘新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