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治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法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法制教育

1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国民经济法制、国家社会建设的人才。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状态等情况,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更加投入的学习是高等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基于特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及道德法制规范,有目的地对参与其中的成员开展精神上的教育,并借助该种途径帮助每一位参与成员养成满足社会要求的基本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是帮助执政人员解决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

3高校安全法制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高校安全法制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形式单一,只在课堂上教授。当前高校进行思政课程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非法律专业,对法律只是不甚熟悉,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掌握到核心。而公共基础课又有沉重的教学任务,这制约了教师的进修学习,大部分教师是以自学形式来提升专业能力。因专业水平与素质的缺乏,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片面地讲解法律条文,缺少对价值理念的剖析与引导,无法促进法制教育的发展。另外,由于安全法制教育实践平台的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法制教育仅仅只有在客厅上讲授,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体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第二,侧重知识传授,忽视意识培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安全法制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律常识的普及,而不是进行法律意识到培养,将安全法制教育的重点放在法律规定的记忆上,忽视了法律原理的讲授。这种安全法制教育形式难以在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律意识,法制教育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第三,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实践活动。若想强化法律意识,则应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法律情感,强调法律信念。尽量在法制教育中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深入体会法律,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切身体验较少,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缺少对心理体验的考虑。

4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紧紧跟随发展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借鉴,切实促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4.1构建健全安全法制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科,并且其还具备强烈的理论色彩及可靠的指导效果。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应当革新观念,将安全法制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推进其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有效相融。首先,高校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当制定安全法制教育计划,不仅要权衡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引入安全法制教育,还要结合安全法制教育实际情况,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制定出科学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案。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应当构建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纳入进传统的教育教学计划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统一,促进安全法制教育的严格实施等。唯有如此,高校安全法制教育方可不断趋向于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构建起健全体系,实现安全法制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其次,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应当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理念,提高对全面社会、国家、自然环境安全等一系列要素的有效关注,切实提升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自然环境安全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最后,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应当革新传统安全观念,以发展的视角提高安全法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努力与社会发展变革保持相一致的步调,强化对非传统安全法制知识的有效学习,推进社会公共安全法制教育、文化安全法制教育及环境安全法制教育。

4.2推进多元丰富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高校应当提高对安全法制课程教学的有效重视,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设计大学生安全的对应法律法规开展法律汇编整理,打造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及过硬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安全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法律意识的有力途径,应当从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着手,引领大学生提高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有效认识,掌握应对各式各样突发事件的流程,科学使用应对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在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凸显第二课堂优势,运用各式各样的安全法制教学方法。首先,依据相关案例、事故发展规律,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制定科学针对的安全法制教育计划、预案,及时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就好比,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可依据其“安全→麻痹→量变→爆发→警惕→严控→安全的发展规律,防止大学生遭受源自生命、事故、疾病等带来的安全威胁。其次,借助各式各样形式开展安全法制教育。

4.3推进安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开展

首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确保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并重。作为上层建筑的两个不同范畴,法律是制度范畴,道德是社会意识范畴。人们常常提到,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即便法律与道德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然而道德教育依旧是推进安全法制教育的一大前提。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切忌在大学生突破道德底线后再去讲安全法制。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为安全法制教育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认识法律、掌握法律,直至在社会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均可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校安全法制教育中,应担逐步强化道德教育,不可让学生将法律知识片面视作为一项生存的技能或工具。其次,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确保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效并重。本质上而言,法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换而言之,法指的是国家依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建立或者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确保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统称。社会主义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彰显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群众意志的法律制度,其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内容。国家的法制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引导大学生推进政治理论与法制理论的有效相融,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有效认知,是培养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一大前提。

4.4依据法制教育规律,编制科学的教育计划

法制教育的本质为理念性教育,为此,应合理延长教育周期,适当调整教育计划。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分离法制与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不要将法制教育周期局限在某个学期或者某节课堂上。在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中应合理安排法制教育,在教育初期主要采用课堂教育的形式,并通过笔试来考查学习成绩。在中后期可以采用社会实践的形式,并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进行学习成绩的考查。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法制教育能够实现普及法律常识、培养法律人才、降低犯罪的作用,在高等院校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依法治国的指导下对法制教育引起过度重视,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鉴于此,高校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高校安全法制教育面临主要困境的深入分析,“构建健全安全法制教育体系”、“推进多元丰富的教学方法”、“推进安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开展”等,积极促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利.大学生安全法律教育初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

[2]崔江涛.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分析[J].长江丛刊,2016(34).

[3]包芳.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养成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发展、科技大发展和网络大发展的全新时代,信息、科技、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深度融合。大学生作为新兴事物的重要接受群体,更受网络时代的影响。他们通过网络课程提升个人能力,通过网络新闻推送实时观看社会动态和社会变化,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开展交友活动,通过网络娱乐活动放松自己的生活。然而在他们“赖以生存”的网络社会中,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威胁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的潜在风险。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在享受网络便捷的时代,却有太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在网络世界甚至现实世界中遭受到巨大的伤害。网络诈骗致使大学生忧郁甚至轻生,“裸贷”逼债致使大学生自杀等等,各种骇人惊闻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的各种危险层出不穷、广泛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从大学生成长经历来看,长期处于家庭和校园这两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里,未曾直接面对社会。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中的危险因素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更不用说在相互“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直观性的网络社会里,单纯的大学生更是缺乏辨别危险的观察意识和较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他们往往利用网络社会的不可触摸性,以单纯善良的大学生为对象,实施不法行为。例如,犯罪嫌疑人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散播小额贷款消息诱惑大学生进行贷款,他们会用看起来相当具有诱惑性的条件来诱导那些为了贪图一时虚荣而急需用钱的大学生,用表面的“无息贷款”隐藏背后的“巨息目的”,用巨大的骗局来遮掩背后的不法目的。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在放款之初诱导大学生填写相关的信息,甚至获取极其私密的信息以满足放款条件,待学生无能力偿还巨额利息时,再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开展威逼利诱。还有的骗局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不法手段盗取大学生社交平台账号密码,再以该学生身份向其好友发送借款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目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这些潜在的危险就会缺少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尤其是一些因爱慕虚荣需要用钱的学生往往容易掉入犯罪团伙的陷阱中,甚至发生一些严重的后果。还有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谈恋爱等交友活动,而网络对犯罪嫌疑人起到一定的隐蔽作用,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受害的风险。二是政府存在监督和管理上的客观不能。由于网络系统的庞大,网络用户的分散,导致政府部门对网络事件的防范和管理难度也会大大提高,如遇到网络诈骗或网络贷款等情况,调查取证和实施抓捕的难度往往比现实社会中的案件要大的多,而且受害人的损失也难以追回。比如在有些网路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不在中国,单独一件案件涉及线索很少、标的很小,很难突破警力的局限,将每件案子都能第一时间解决。因此,助长了犯罪嫌疑人以大学生为目标,通过小标的积少成多的方式来实施犯罪。三是高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为主要职能,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缺乏专门的高层次安全教育管理人员,一般人员仅基于岗位而熟悉岗位,因工作而熟悉工作,缺乏从专业性、技巧性等方面对安全教育管理的把握。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并未针对网络社会,存在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而沿用了传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和体系。

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危机处理能力

网络危险无处不在,但大学生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大学生一直处在比较单纯的校园生活中,尚未体会过社会中的世故也极少遇见过社会中的危险,对社会尚存的危险因素往往惯以其单纯善良的一面去看待,因此即便在危险来临时,他们往往因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去识破犯罪嫌疑人的陷阱,仍愿意向陷阱迈出自己的脚。尤其在不可触摸性、缺乏真实性的网络世界中,我们的网络平台存在较多的技术漏洞,且相关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的前提下,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因此,我们更需要对大学生们进行法治意识的养成教育,以便让他们对威胁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实增强辨别能力,提高其防范意识,不给犯罪团伙任何可趁之机。

(二)有利于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在信息发展大爆炸的时代,当今的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平台,而我国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尚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也给一些蓄意利用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价值观对其进行恶意引导,宣传一些不实的煽风点火的荒谬言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往往就是这些不法分子的首要目标。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的养成教育更是相关部门和学校十分重要的任务,可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努力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有利于加强高等院校管理

现代高校,特别是网络社会发展至今的高校,面对着各种发展挑战,高校具有更强的功能性,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面对网络社会密集的网上商业活动和频繁的校外人员流动,面对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和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对校园的责任界限、内容、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的养成教育,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进一步维护好高校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网络安全防范路径

(一)强化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组织性

一是提高认识。只有校园的稳定和安全,才能给予学生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害学生本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同时对学校其他学生、家长以及高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对地方安全稳定产生负面性作用。应当联系学生实际,在课程中增加法律、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思想政治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法治引导;学工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从职责出发,做好法治教育的领导、组织与实施。二是强化领导。应当设立系统完善的网络安全教育领导体系,由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学工处、保卫处、信息化管理部门等具体管理协调;政府和网监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并指导具体业务。三是建设高水平教育队伍。培养具有技术、法律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吸纳对该项工作感兴趣的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教师主体,主要任务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加强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自觉传播健康、积极的舆论信息,抵制虚假、黄色、消极等不良信息内容,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二)强化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科学性

确立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一是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问题分析和判断。二是以加强法治教育为核心。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道德的最低底线。应当具备底线思维,增强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严守法律制度,特别强化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学习,切实提高懂法、用法、守法的能力。三是以提升防护能力为重点。从法律层面,深入了解安全知识,特别是如何在网络社会中,安全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自己触犯法律。同时,能够识别网络陷阱,抵御网络诈骗等恶性违法行为。在遇到侵权行为时,能够积极应对,减少损失,合法维权。

(三)强化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策略分析

一引言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与教学管理活动中,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够推动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引导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应从当前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现状出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围绕学生们的个性特质和主体需求来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朝着人性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社会、社会组织或者群体通过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与思维理念对社会各成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得社会各成员们能够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诸多社会矛盾或者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主要是教会高校大学生学会分辨是非,从安全法律心理、观念、理论、信仰等方面来强化大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安全技能,灵活、随机地应对多种安全法制问题,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法制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诠释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安全法制意识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塑造与提升,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困境分析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中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模式化

当前,高校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时,很多授课老师都不是相关法律专业出身,他们对于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热点问题缺乏科学认知和深入分析,且在安全法制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缺乏改革与创新,一味地运用单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在安全法制教育过程中很难抓住教学的中心和重点,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习安全法制教育知识和内容的个体兴趣。此外,过分重视运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度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滞后

许多高校老师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教学工作时,过分重视对传统的普及法律与安全常识等基本知识的理论灌输,而缺乏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引导和培育,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起科学的安全法制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由此,在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运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方式去学习安全法制知识,而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和意义,不能很好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安全法制意识无法真正培育起来,由此,无法形成自发性的学习和认知,对于理论性的教学知识和内容不容易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这就不能够有效地实现培养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缺失

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其也是一门具有非常丰富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在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很多老师出于考试考核制度和教学目标设置等方面的考虑,过分重视对安全法制教育的理论性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另一方面,有些高校无法对安全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提供配套的专项经费支持和合适的教学场地等,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由此,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安全法制教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安全法制意识,也不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策略分析

在思想政治视角下,高校老师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时,要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进行有效地融合和运用,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思维和安全法制观念,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得大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水平都能够得到更好地提高。接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安全法制教育体制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高校都要开展的重要课程,也是积极落实和稳步推进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思想政治教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高校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时,也要善于将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使得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因此,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安全法制教育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法制教学规划和方案,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反馈制度等,进而推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朝着更加具体化、标准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以期在健全的安全法制教育体系中更好地实现安全法制教育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高校各方面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

(二)优化和创新安全法制教育方式方法

在高校学生们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中,老师要重视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不断优化、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安全法制教育的任务、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来创新安全法制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安全法制教育知识和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将安全法制教育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这样既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和意识,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法制观念、安全思维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此外,由于思想政治与安全法制密不可分,它们都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因此,适当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或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并确保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到针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中去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促进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法制教学内容,不断树立和践行自己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此外,为了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进安全法制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安全法制教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创建校园安全活动月,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在讲座中,高校可以邀请警官或者律师来现场讲课,现场发放安全法制宣传册,学生可以现场提问和解答,向大学生宣传安全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与安全法制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三)推动安全法制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法制教育并不属于同一范畴,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老师在推进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时,要重视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信念培育和价值观养成工作,将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错误思维和观念摒除掉,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此外,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维和综合素养水平,为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思想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道德观。高校也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来推进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要通过安全法制教育来推动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既具有道德素养又具备安全法制意识和能力,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明确道德底线和法制原则与规范,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促进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法制,维护法制权威,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成为已经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改为进而培养出更多新时代懂法、知法、守法的人才,高校必须要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展开各类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逐渐完善安全法制教育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基本流程,积极引导和鼓励老师们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为改革创新,协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丰富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安全法制意识,提升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687,701.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中职教育教学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成为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专题;虽然许多中职学校通过组织讲座和播放教育片,或者通过开展征文演讲和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学生仍然时不时地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本人、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科学地将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应用到中职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运用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

(一)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案实施原则

在实际的中职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合理、科学地实施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为了能够促使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中职学生可以意识到安全对于自身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中职学生常常因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以及安全防范能力不强等因素,使得中职学生发生多种多样的安全意外事故;中职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安全意外事故按照发生频率进行排序,接着根据排序结果就发生频率较高的安全意外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得中职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较强。第二,开放性原则。中职学校根据安全教育教学目录,设计相对应的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效结合社会实际状况,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走入安全现场,比如让学生到交警队、戒毒所以及消防队等部门进行参观学习,使得中职学校安全教育教学严格遵循开放性原则。第三,科学性原则。首先,在实施中职学校安全教育方案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考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其次,想要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中职学校应当多多听取一线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将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处理,将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易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二)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实施过程

第一,确定安全教育项目。中职学校根据安全教育目录,与学生的安全认识程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制定出合理、完善、科学的安全教学项目,对处于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安全教育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安全教育的不同实施时间,比如开展六月防溺水安全项目和九月交通与疏散安全项目等等。第二,制定项目活动方案。根据实际的安全教育项目,制定出相对应的中职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其中需要突出中职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危险,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其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包含了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流程以及要求等等。第三,组织活动方案实施。在实施中职安全教育活动之前,中职学校将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位学生详细了解安全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让每位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安全教育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安全教育活动的实施人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或者帮助学生完成相对应的安全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消除紧张、轻视的心理情绪,让学生领悟到安全活动当中的动作要领,促进安全教育活动的井然有序地开展。第四,落实教育效果评价。在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之后,中职学校应当及时组织教师和学生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通过参与感性的教育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评价安全教育活动效果,第一种方法,通过班会让学生谈安全教育活动的感受,以及描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得失;第二种方法,通过中职学校会议,就安全教育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中职学校在上述评价结束之后,根据安全教育活动的目的,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有关安全意识的演讲、征文等比赛,鼓励全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赛,有效加强中职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度,提高中职学校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二、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中职学校通过合理、科学地开展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让中职学生全面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促进提升中职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提升中职学校的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有效加强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降低中职学生的安全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促进中职学校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兵.中职学校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2):221-222.

[2]龚少东.浅谈中职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7):210-211.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5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素质教育

0引言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勉励和指示。“生产再忙,安全不忘”的俗语诠释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发电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生产任务艰巨,电力企业应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确保生产安全,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发电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1认真调研,未雨绸缪

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发电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并以月度为周期,以班组为单位,以班组长为责任人,加强各自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其次,每个月将问题汇总一次,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分析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最后,在制订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时,企业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需求和未来的安全生产形势,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中逐一分解部门、班组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为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2高效落实,自查自纠

为了确保方案高效落实,发电企业要在制订安全生产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核实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情况。同时,在一线生产过程中,班组长需要加强对整个班组的安全生产指导,及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班组成员安全教育,激发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3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发电企业还要切实强化全员的认识,在全体员工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此外,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发电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事故演练,对所制订的安全预案进行全方位检测,从而促进安全生产任务高效实施,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应急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

1.4勤能补拙,全面到位

由于安全生产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各方面的工作也较为复杂,因此,发电企业应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到实处,监督职责落实情况,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发电企业要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毕竟专业技术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员工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在生产现场中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同时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发电企业需要确保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常态化,并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优化配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发电企业还要加强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应用视频监控系统为违章取证与事故调查提供便利,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发电企业还要设置安全违章举报与安全信息反馈中心,保证全体员工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维护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信息举报渠道通畅,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利用微信搜集违章举报线索,也可以接纳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建议,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入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安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1.5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安全生产管理

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拥有复杂的作业环境,其行业特点十分明显,很多电气设备的部署具有诸多关联性,加上存在很多高温、高压设备,不管是锅炉,还是汽轮机,以及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都属于易爆易燃物品,因此,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基于此,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展开分析。近年来,不管是VR技术还是AR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虚拟现场技术就是以这两种技术为依托,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发电企业主要利用其辅助电力安全生产管理。(1)在电力安全培训系统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关键流程开发。发电企业在应用三维模型时,应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针对性地选取建模软件,比如采用3DSMAX软件作为建模软件时,可以利用TGE作为引擎,并将其和3DSMAX软件来组合和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离散模型,搭建虚拟现实场景,采取针对性的人机交互设备,同时利用包围球算法与AABB包围盒算法,制订混合方案加强检测。(2)在事故案例培训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传统的安全培训主要采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主要以文字和语言描述为主,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难以给员工带来直观感受,加上每个人对安全培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使每个人获取安全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发电企业通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使员工置身在实地,快速接受真实的场景,从而更好地为员工提供现场安全教育。但是,在进行虚拟操作时,企业应以强化安全事故体验为核心,使员工深刻感受事故带来的可怕后果。企业要利用4D调节座椅模拟生产中的触点与高空坠落等,并配备通风系统和喷水系统,用于模拟大自然风雨交加的真实情境,同时,为了强化感受,员工要佩戴3D显示设备,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安全生产作业带来的影响。(3)在技能培训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发电企业在技术培训模块中应安装现实设备来实现设备虚拟化和可视化,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员工深入掌握电力设备的构成和特点,弄清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观摩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学会电力生产工器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大脑接收感受的信息之后,就会形成相应的思考和动作,并利用输入界面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与系统进行有效交互,从而提升电力场景的沉浸感与真实感。

2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的对策

发电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员工素质教育中,发电企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完善员工素质教育机制。在新经济时代,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员工在企业中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力,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作为发电企业,只有切实把握机遇,不断适应市场,不断增强员工自身的忧患意识,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此外,发电企业在员工素质教育中,应切实融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精神与宗旨作为全体员工意愿的共同体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尽可能地为员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将员工紧密团结起来,自主参与企业管理,从而为开展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2)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发电企业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加大员工专业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并将生产与学习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员工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建立完善的职教体制。(3)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企业要为员工排忧解难,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将员工智慧与力量凝聚在生产经营中,并不断完善现有奖惩体系,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发电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人本的原则,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知。(4)加强思政教育。发电企业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思政教育,尤其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切实加强集体荣辱观方面的教育,使员工在行动和思想上都以企业荣辱兴衰为关注点,将企业命运与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从而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

3结语

发电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员工素质教育为依托,与安全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只有不断从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寻求减少事故和杜绝事故的客观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使供电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伟,夏军.提升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安全生产,2016(7).

[2]王永刚,孙玉龙.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寻[J].工业设计,2016(3).

[3]郭才伟.浅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员工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5).

[4]彭鹏.浅谈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的管理[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2013.

[5]高权.浅谈火力发电厂热控班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6]李海宁,蒲德柱.浅谈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1).

[7]张华.浅谈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4(17).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6

一、将“法律七进”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完善“法律七进”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将“法律七进”工作同本地中心工作、本单位业务工作相结合,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县区要集中打造一批“法律七进”示范点,做到每“进”都有示范标杆。

(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直各部门)

二、组织实施好“七五”普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和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运行全省统一的公务员在线学法考法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考法活动。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直各部门)

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完善“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执法部门的普法责任。推进以“12·4”宪法日宣传活动为统领,集中开展“1+10”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上下互动、全市联动。

(一)结合三月法治宣传月组织开展以“三八”妇女维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妇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直各部门)

(二)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国安局、市保密局,市直相关部门)

(三)结合“5·4”国际青年节,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责任单位:团市委,市直相关部门)

(四)结合“6·5”世界环境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直各部门)

(五)结合“6·26”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法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直相关部门)

(六)结合秋季中小学校开学,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直相关部门)

(七)结合“9·9”重阳节,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直各部门)

(八)结合“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做好脱贫攻坚方面法治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扶贫移民局,市直各部门)

(九)结合“11·9”消防宣传日,开展消防法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消防支队,市直相关部门)

(十)结合“12·1”世界艾滋病日,开展传染病防治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直各部门)

四、贯彻落实好媒体公益普法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要督促市、县(区)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要媒体开办普法专题栏目,已有的普法栏目要提升深化,重点打造一批公益普法品牌栏目。继续推进日报、广播电视台、北纬网等市级媒体普法精品栏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直各部门)

五、加强新媒体普法建设。做好省市两级普法网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和完善普法“司法”微信公众平台并有效运行。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服务资源,实现门户网站与普法网有机结合。加强新媒体普法的后台建设,设立网上解答咨询栏目,增强与网民的互动,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直各部门)

六、继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要持续做好法治微电影作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作品成果要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和车站、码头、医院、公园等人群集中的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推送展播。要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活动。县(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有机整合各级法治文艺团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创编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有影响力的法治川剧、法治话剧、法治小品等多形式法治文艺节目并开展巡演。以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增加法治文艺节目在文艺下乡中的比重。开展法治电影放映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法治电影进乡村、进社区。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市司法局,市直各部门)

七、继续加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梳理、摸清监狱、法庭、学校以及法治公园、长廊、广场等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情况,打造一批省市县法治教育基地,已建成的法治教育基地要面向公众开放,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住建局,市直各部门)

八、要进一步加强以法治示范县(区)为主的九大示范创建活动。要结合法治建设实际进一步健全法治创建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通过开展多层级多领域法治示范创建,打造我市法治教育名片。

(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工商局、市国资委、市民宗局,市直各部门)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7

一、坚持把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结合“双百”等活动开展系列宣讲,推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普法工作,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与全会精神统一起来。

(三)认真贯彻落实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其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决定事项和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召开普法工作会议,协调推动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普法宣传工作,学习《中共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小组关于加强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大力宣传与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依法防控的法治氛围。强化疫情防控普法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深入宣传全国普法办编印的《病毒肺炎疫情当前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五)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主动融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围绕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乡村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做好对台法治宣传及台胞创业就业普法专项活动。

(六)做好迎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验收工作。认真对照中央、省、市、县普法规划要求,强化考评自查,查找薄弱环节,筹备落实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好我县“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检查、验收工作。认真做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报送等工作。根据上级部署,科学谋划我街道《关于在全街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七)组织开展2020年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集中宣传活动。坚持整体联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采取各种宣传形式,统筹推动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万家,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在宪法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三、坚持把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作为工作重点

(八)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组织开展对责任单位的述职评议。

(九)围绕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利用关键时间、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结合各类纪念日、新法颁布时机、重大公共事件,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刑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劳动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律师法、社区矫正法以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分时段明确宣传重点,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十)着力将法治宣传融入执法、司法过程,推动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实时普法。推动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在起草、审查、过程的普法宣传;进一步强化普法与执法相结合,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过程中,落实普法责任;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到法院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好上级组织的旁听庭审活动。

(十一)突出以案释法效用。推动协调有关部门分别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过程成为向群众直观生动普法的过程,及时征集遴选典型案例,加强分析解读,充分运用新媒体展示普法典型案例,充分运用报、网、端、屏,把热点案(事)件作为全民普法公开课。

(十二)抓住“关键少数”,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述法活动、举办宪法报告会、开展宪法学习培训、组织宪法法律考试,有序推进法律学习宣传。

(十三)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推动建设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治课教师队伍,巩固提升“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四、坚持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传承载体

(十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本街道贯彻落实措施,为全面依法治县奠定坚实的法治思想基础。

(十五)培育法治文化示范品牌。建设法治文化基地、法治乡村建设阵地,发扬传承法治文化基因,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

(十六)组织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新时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组织各部门参加第四届“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第十七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的法治微视频、法治动漫、法治歌曲、公益广告、书画作品等征集、制作的推荐选送、展播活动。

五、坚持把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作为有力支撑

(十七)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关于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的贯彻措施,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8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概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指平日的修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还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1]在《辞海》中,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一定水平。[2]由此看来,素养应是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在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艺术、道德品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法律素养,简言之,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3]该定义只是说明了法律素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认为,法律素养应该是内在法律修养与外在运用法律能力的相互统一,结合素养的一般定义,法律素养一般可以定义为:个人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在法律理论、知识、思维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思想和观点、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进行思考,以及运用法律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法律素养指个人为了从事教师职业,经过一定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获得的关于教师职业法规知识、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应思想观念、意识、态度等,也可以称为法律素质。[4]道德与法治教师属于一般教师范畴,但是,由于其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大量法律理论、观点、知识,其法律素养应高于一般教师,不仅包括教师职业法律素养,还包括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具备的法律素养。据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法律素养主要指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经过培养和锻炼所形成的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法律素养,以及按照国家法治教育方针、政策及课程标准要求,为从事法治教育教学所具备的法律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法律素养的具体要求

(一)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很难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及形成对法律的情感和信仰。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现有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的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法律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应了解法的产生和发展、法的概念及本质特征、法的价值,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关系,基本法律概念等。二是对宪法的深刻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突出了宪法教育,教师必须对宪法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与宪法的有关的基本概念,如公民、国籍、基本权利、国体、政体、国家制度、国家体制、国家结构等;掌握宪法的特征、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认识理解宪政,正确看待当代宪政思潮。三是对于部门法的一定了解和掌握。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法律知识,教师需了解和掌握的部门法包括宪法,涉及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国籍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刑法,涉及刑法及刑法修正案等;民商法,涉及民法总则、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等;行政法,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禁毒法等;程序法,涉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经济法,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还包括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等。

(二)基本法律意识

所谓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5]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相信法律,能够正确认识法的作用和价值;树立积极的法律情感,加深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任;具备法律的观点和信仰,能从法律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能用法律思维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法律问题。

(三)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对教材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能举一反三,拓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平时提出的法律问题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答;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排,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教育和宣传活动;对于侵犯师生权益行为能进行初步法律的分析,维护师生权益。

(四)法律语言的熟练使用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人类的任何交流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使用和解释法律概念;准确引用法律条款,明确其中条、款、项的含义;准确区分相关概念,如公民与人民、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权利与权力、国体与政体、罚款与罚金、定金与订金、违法与犯罪、期日与期限等;明确民事行为能力、行政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划分;还能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专业的法律概念和术语。

三、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路径

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升。为适应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师资需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今年将开设小学教育德育师范方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以适应教学一线的实际需要。

(一)以师范生法律课程设置引领教师素养提升

为培养小学教育德育方向师范生的法律素养,除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作为培养教师法律素养的儿童权利与保障等专业基础课程外,将开设法学概论、法律思想史两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其中,法学概论共计64学时,分两个学期开设,法律思想史32学时。法学概论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知识,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法律思想史主要介绍中西方不同时期法律思想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法的深刻认识,更好地认识法的本质与价值。法学概论课是基础的法律教育课程,其教学具有的一般要求包括:一是注意法律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解释。虽然德育方向师范生为非法律专业学生,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对法律概念和法律术语的解释。只有具备对法律概念和术语清晰的界定和把握,师范生未来才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向学生阐释和分析法律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培训亦当如此。二是教学中要用法言法语表述法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以及现有道德与法治教师职后培训中,必须用法言法语表述法律问题,课堂教学中运用法律语言要做到规范、严谨、准确、平和[6]。只有这样才会给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运用法言法语去影响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产生法律情感。三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教育方式,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对案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可能涉及多个法律条款适用的案例,更具说服力和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法律的知识,几乎全部以案例形式呈现。这为学生以及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从事教学提供了模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除了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之外,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入法学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从社会热点案例、身边的案例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四是注意法律条款的运用与解释。任何法律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法律条款的适用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实际案例的分析,都需要引用相应的法律条款以增强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法律条款的引用,做到于法有据,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运用条款的习惯。培养方案中的法律课程设置,希望能为当前普遍缺乏法学背景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提升法律素养,提供一定参考。

(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意味着将“法治”主题正式与思想品德并列,进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从教学内容看,德育课程由“单核”变为并列的“双核”,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知识储备等方面,均需进行相应拓展;更重要的是,“双核”之间并非相互分离和独立,而是一个关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因此,无论是师范生教育还是在职教师培训,都需要认真审视这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道德与法治这两大主题之间的衔接点,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层关系:一是道德和法治的结合性。法律并非凭空虚构的产物,而是与各种或明或暗的道德规范相互联系而成。一方面,法治的顺利推行依赖于一系列良好而有序的、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规范,社会道德为法治的存续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道德也是法律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方法学发展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自然法学派就认为法律根源于人类的理性和良心,并且要以理性和良心对法进行检验。在现代国家,“道德法则会影响立法,它也对法官所造之法产生影响。每一代人的道德法典,混合了习俗、哲学与每一种中间等级的行为与信仰,它提供了行为规范或标准,这种规范或标准会努力使自身在法律之中得到体现。”[7]当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发生变革时,又会带来新的义务观念,并导致法律的变革。道德不仅是法治的来源,也是法律的权威和有效性的重要来源。法律的权威性首先来源于国家的强制力,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应当代表一种“正当”的权威,只有这种正当性才能激发人们守法的道德义务。人们守法不应只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更是因为相信它本身是对的。而法律这种正当性正是基于一种符合大众的、社会的道德价值。“法只能从伦理的有效性推导出自己的有效性,法的规则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作为伦理规范而拥有道德之品格。”[8]所以,道德是人们尊重法律的基础,合道德性是考量法治观念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依据。在人类历史的很多时候,遵守法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义务。相应地,道德也是评价法律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没有任何一套规则可以配称为法律,除非它和道德规范吻合,或至少能包含在道德规范之中。”[9]二是道德和法律的差异与互补性。道德和法律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从根本的出发点上来看,“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而道德则是以义务为本位的。”[10]其次,道德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远比法律广,包含了许多法律不会干涉的社会关系,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等。但法律会对公共生活有全面的调控,而道德则更多地聚焦于私人生活里的关系。再次,法律不干涉人们内心的想法与观念,只看重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道德则要求从内心观念到外在行为都合乎标准。第四,法律较之道德有着显著的体系性,并有硬性的国家强制力作为支撑,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和道德的目标、逻辑和标准,均有本质不同,不可相互替代。如果简单地用一般社会上的道德观和正义观替代法律的内在目标,可能最终根本无法建立法治秩序或者使原有的法治秩序受到破坏;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法律自身的内在道德的培育,否则容易出现以法律为名而实施各种邪恶。[11]因此,理解、尊重和恪守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差别,乃至它们和政策、纪律、风俗等其它社会规范形式之间的差别,是良好的法律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法治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与此同时,道德和法律在内容和作用范围上的差异使之也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和把握道德和法律各自的边界,比如见义勇为和义愤伤人之间的界限,并能够准确判断一种问题是属于道德范畴还是法律范畴。三是道德和法治的冲突性。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要求之间也常常会产生冲突。人们有时虽然做了法律上正确的事,但内心却感到不安,便是这种冲突的直观体现。究其根源,这种冲突有几种不同的形成原因。首先,道德和法律可能会有不同的诉求原则。比如,法律要求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道德有时却要求对弱者进行特殊关怀和差别对待。这就意味着法律和道德采用了不同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其次,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不同权利之间有可能会发生冲突,重大的宪法案例尤其会经常涉及到不同道德价值之间的选择。第三,比较而言,道德具有更为明显的阶级性和经济制约性,也会因不同的文化、亚文化而有所差异。有的道德甚至可能是以宗教信仰或迷信为基础,从而导致人们所持有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相去甚远。随着当前我国的社会日趋多元化,这些冲突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师充分展示和讲解道德与法治之间可能的冲突,以及化解之策,是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一环。正确理解、把握和讲授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充分衔接和相互呼应,在讲述法治内容时要联系其道德根源,并引申到相应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在日常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践行民主政治、提升法治观念和意识的机会,比如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学生的自主管理、主题式的社区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29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北京:中华书局,412.

[3]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01):577.

[4]李晓燕.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在法治教育中的师表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7.

[5]刘洪旺.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9.

[6]肖宝华.律师语言的"四性"[J].中国律师,2006(06):94.

[7][美]本杰明•N.卡多佐.法律科学的悖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0.

[8][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0-11.

[9][英]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3.

[10]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