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践报告内容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毕业实践报告内容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关键词]应用型;论文改革;创新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研规范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让学生获得如何学习和研究的本领[1]。本科论文的价值不仅是论文本身,更重要的是完成论文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2]。因此,毕业论文的价值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变化,很多高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为使大学生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对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等都进行大幅度的改革。JH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综合本科独立学院,自办学以来其毕业论文的形式一直仿照传统的模式进行,2016年根据现实需要正式出台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改革。笔者以JH学院论文改革为例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途径、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途径
JH学院在“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显应用、培养情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改变原有毕业论文的单一模式,实现论文形式多样化,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017年正式开始改革,并且对相关创新型毕业论文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以经济类毕业论文为例,要求改革的比例不低于10%。
(一)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化指导,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思维。对于经济类毕业论文,从原来传统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发展为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一是研究报告。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开展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二是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学生在第五学期后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论文,并以JH学院为第一单位。三是学科竞赛成果。学生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与专业相关的A类学科与技能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科技作品及其成果总结;四是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申请获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过审核结题的项目成果及总结报告;五是其他形式。经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它实践成果。在毕业论文改革实施中主要以创新实践性论文为主,即研究报告、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等,统称为创新实践论文。
(二)增强学生专业方法的训练
一直以来,在传统学位论文模式以及传统专业课的教导下,学生对毕业论文改革并不完全理解和适应,并且对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学生对实践调查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比较陌生,原有的教学计划并未有此类课程。经济类专业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JH学院经济系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型论文,采取了一定的具体措施。首先,有经验的教师对系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并参与具体的调查实践,使得青年教师对此项指导任务理解更加深入;其次,完善原有教学计划,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增开《专业调研》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实施调研、撰写研究报告。
(三)差别化考核指导老师
为鼓励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改革推进的积极性,JH学院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进行差别化考核。传统毕业论文指导每篇折算6个课时,而对创新实践型毕业论文则折算为8课时/篇。对于这种差别化的考核是有必要的,创新型毕业论文在工作量上较传统学术论文大,不仅和传统模式的论文一样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搜集相关资料,而且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整理调查所获数据,这是创新型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JH学院对此考虑较为合理,对于指导教师本身来说,会对这一年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年底工作量考核会更有优势,增加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开展实践调研
毕业论文改革不仅对老师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网络资料的梳理,需要实施具体的实践操作。例如撰写调研报告,需要设计调查材料、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数据,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更是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帮助。JH学院上至学院、下至系部和班级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鼓励学生展开社会实践,参与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对于学科技能竞赛获得名次的指导老师、学生给予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且学生会获得素质考核加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排名。
二、毕业论文改革实施中问题
随着培养目标的明确化,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毕业论文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趋势,然而,毕业论文的改革还处在探索过程中,JH学院在毕业论文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缺乏合理性
JH学院的选题模式是每个指导老师在学生选题前给出一些论文选题,然后综合在一起供学生选择。对于毕业论文改革的执行,需要增加不同于传统学术论文的实践性论文或报告类的选题。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题雷同。实践性论文的具体性,需要对具体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不同导师会给出同一类型的选题,例如“XX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XX公司进出口业务调查报告”等诸如此类大众化的题目。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公司不同研究报告内容就不会重复,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资料的不易获得性、知识的欠缺和思考的不成熟,因此很多内容都是借鉴其他资料,导致内容雷同,选题的大众化、相似性导致论文毫无特色。二是选题过大。部分年轻导师由于理论学术功底薄弱,给出的选题看起来“高大上”,学生在实践时却无法抓住重点,例如“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查研究”,学生在实施调查时由于时间、精力等限制,只能就某一小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状况开展调查,因此所获得数据具有片面性,不能概括全国。对于此类过大的题目无论是传统学术型还是创新实践型毕业设计都不适宜本科生,会导致内容空洞无重点。
(二)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自身实践经验欠缺,如何开展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缺乏规范、专业的训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教师,可能存在实践经验欠缺,对于调查设计、调查具体过程指导难以提供高效的指导。另外,青年教师课题相对较少,难以将学生论文设计与课题结合,导师亲自带领学生开展调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学生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单打独斗,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学生研究问题能力较弱
学生在大学四年更多的是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并没有开设“科学研究训练”的相关课程,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时不会查找文献、搜集资料,只会简单地在百度上进行搜索,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查询资料、更不知道有专业的文献数据库。另外,学生对论文或研究报告中问题的陈述和论证不会运用数据或事实支撑,一方面不知道在哪能找到相关数据和事实,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弱,不会分析数据。目前,JH学院经还未开设《计量经济学》,学生更不会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这是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中一个重大缺陷。
(四)论文改革比例相对不高
JH学院论文改革自2017年正式实施以来,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创新实践型论文指导和资料的搜集更为费时费力,更多的学生和导师还是倾向选择传统论文模式。因此,在2017年给定毕业论文选题时,很多导师并没有给出实践性论文选题。2009年四川大学初次进行论文改革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90%以上的学生仍选择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而且敢于“尝鲜”的同学是那些在平时的实践锻炼中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3]。JH学院经济系2017届有毕业生413人,仅17人是实践性论文,占比4.12%,远低于10%的要求。2018届毕业论文实施时,由于院、系领导的大力推进,指导教师在命题时会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性论文选题,学生只能选择此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经济系2018届参加论文答辩的272名毕业生中,创新实践性论文为69篇,占论文总量的25.37%,上升非常明显。但如果是学生自己命题,结果肯定不会如此理想。
三、完善毕业论文改革的对策
毕业论文改革的呼声随着应试教育的推行早已有之,自2009年四川大学开启论文改革第一炮,已被广大高校接受并逐渐推广。然而,在论文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何顺利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课程培养计划,规范研究训练
调整本科课程培养计划,增加对学生进行相关规范训练的课程。例如,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科学研究基础训练》,通过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项目策划书的结构与写作步骤;其次,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文献等资源,学会查阅文献、搜集二手数据等资料。大学二年级开设《计量经济学》,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大学三年级开设《研究方法》相关课程,主要目的为,对于不同的题材论文(设计)撰写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搜集数据,掌握问卷调查、体验调查等具体方案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带领学生实地开展,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
(二)实施专业化培训,提高指导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推进的具体实施中,创新实践性论文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培训非常有必要,首先教师本人需要对研究报告、实践调查的具体过程、步骤非常清楚。相关部门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给予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传授以及亲身参与的机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指导论文的水平,也是对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极大帮助。
(三)研究选题具体化,评估研究可行性
论文选题方面应该具体可操作,避免大而空、实践调查无从下手的论文选题。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有些具体研究的数据获得也存在一定难度。例如,“XXX出口贸易调查研究”等这类具体的研究选题在撰写的过程中经常得不到数据,原因是有些企业不愿意向外界公布,而中途更换选题时间上又紧张,因此导致整个研究报告只能从整体上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数据和事例支撑。故在确定选题前要评估或者事先跟具体研究对象进行沟通,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四)调整时间安排,提高论文质量
多数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开始于第七学期末,第八学期末答辩结束。JH学院的论文时间安排也是如此,整体来看学生有半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应当非常充裕。然而,在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复试、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非常少,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因此,毕业论文时间需要进行调整,一方面能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另一方面不分散学生找工作等求职精力。学校可以将论文选题、开题时间调整到第六学期中,学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实践调查,同时结合高校自身的暑期实践要求,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为防止学生拖拉等情况出现,可在第七学期开学后进行预答辩,预答辩后再对论文修改,毕业前进行正式答辩。这样既能够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也能保证学生最后一学期与学校保持联系。
(五)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丰富毕业论文考核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对参与者以及获奖者给予不同的奖励措施,增强学生参赛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竞赛,一方面能够获得项目设计规范训练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一定程度获奖作品可直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参与毕业考核。学生的付出能够一举多得,同时为毕业论文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丰富了毕业了论文(设计)的考核形式。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2]田洪,陈绍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及提高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4(6):157-162.
关键词: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0引言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始终秉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拓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道路。英语专业根据学校定位,思索上海本地和周边地区对英语类人才的需求,以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的建设要求为参照,旨在培养职业特色鲜明、岗位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应用型本科注重理论和实践、实习、实训的密切结合,尤其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实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构建。需要构建从课内系统、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培养体系。”[1]作为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毕业论文(设计)如何摆脱传统的理论性课题的窠臼,做到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和项目相结合,是各个应用型本科专业都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是应用型英语专业探索尝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1问题的提出
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诟病由来已久,本科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的辩论也时有发生。虽然学术界鲜有大张旗鼓支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观点,但是持有区别对待态度的学者却不乏其人,比如,“本科毕业论文不应‘一刀切’,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2]“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而不应该一刀切地都写毕业论文或者全部取消毕业论文。”[3]反对取消的学者则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就等于干脆取消了对本科教育质量的综合考核,连教育质量如何我们都无从测量和判断了。退一步讲,就算本科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也不能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取消。”[4]“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等。”[3]基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更不利于本科各个专业的发展。《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强调“要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们要思索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英语专业2016—2017学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2017年4月出具的本科专业评估达标报告中肯定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同时也指出“论文选题多为自选,几乎没有来自科研项目的课题,来自生产实际的课题也很少”。针对这种反馈,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对实践能力的突出要求,英语专业积极探索如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框架下进行论文改革,试点推进和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相吻合的实践类论文。
2英语专业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尝试
如何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定选题范围、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形式,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6],这是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着规划有序、试点推进、重质不贪量的原则,英语专业成立了毕业论文改革试点小组,由英语专业负责人任组长,5位英语专业团队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核心成员,率先开展英语专业实践型论文改革和试点学生论文指导工作。与常规的毕业论文相比,实践型毕业论文以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工作实践或者翻译实践中为宗旨,分析并解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对知识的创新把握能力和对经验的总结变通能力,以期指导日后的工作。实践型毕业论文以应用为核心,强调亲身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操作,强调论文课题来自工作实际或生产实际,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1实践型论文的试点动员
在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启动的2018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指导工作的初始阶段,毕业论文的改革小组对英语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和2018届学生进行了实践论文的说明和动员,并在《2018届文理学部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须知和撰写规范》中明确:鼓励学生结合实习公司和岗位进行选题并进行深度调研,撰写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报告,鼓励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对应用翻译材料进行选题评述。在教师层面的动员,主要希望论文指导教师支持和鼓励学生选择与社会实践、岗位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相关的选题,并根据学生实习、实践的实际情况帮助和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升实习实践经历和经验的水平。在学生层面的动员,主要介绍预设的实践报告和翻译实践等两种实践论文模式及其相应的基本要求,同时指出实践型毕业论文可以形式多样,包括但是不限于介绍的两种基本模式,“只要是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真实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与专业相关即可”[7]。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构想,也欢迎和专业负责人探讨。
2.2实践型论文的完成情况
两种类型的实践型论文的完成情况和预期基本一致,又各有特点。选择实践报告类毕业论文的学生共有26名,由于有实习实践的经历,他们都不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信心十足,经过指导教师的悉心指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个环节的任务。由于实习的单位、岗位和职务不同,学生论文的取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总体上遵循“理论应用/分析+实践反思/完善”的模式。比如一位在外资企业担任人事助理的学生,她的实践报告的题目是“ReportonDTinEventPlanning”,主要内容是用设计思维的理论来指导并分析她负责的“双DAN晚会”(圣诞、元旦晚会)项目。报告记录了这个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她是如何根据DT理论来规划或者完善的,最终得出了“DT理论可以让活动策划者在尊重活动对象的基础上,更有逻辑地做出一份打破思维定势达到创新以及具有可行性的策划案”的结论。当然,在整个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对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走访、问卷、访谈等也让她对自己将要留任的人事岗位的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启发她思索如何应用设计思维的理论做好人事助理的工作。选择翻译实践报告并完成的学生共有6名。对选择翻译实践的学生,一般要求其英语成绩较好,有一定的英汉互译的经验,或者有在翻译机构实习的经历。翻译实践报告基本上是“译文+评述/反思”的模式,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翻译原文的挑选,既要确保论文涉及到的翻译文本没有现成的译文,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翻译原文;二是用相应的指导理论评析翻译文本,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ATranslationReportoftheExcerptsfromaBlackHeart:FromthePerspectiveofKatharinaReiss’sTextTypology”是其中一位学生的论文题目,这份翻译实践报告的正文是翻译评述,包括翻译前的准备、典型的翻译案例和对收获、局限性及建议等的总结,附件是英文原文节选部分和相对应的中文译文。撰写实践型论文的32名学生参加并顺利完成了论文答辩,在答辩中的表现总体上优于撰写传统理论型论文的学生。首先答辩的时候从容自信;其次在陈述部分能够清楚地说明论文的选题、框架、拟解决的问题等,思路清晰,表述到位;在回答问题尤其是在回答需要例证、结合个人情况说明、对情况的反思等类型的问题时,这些学生的回答都相当充分,有相对独到的个人见解。
3实践型毕业论文推广的可行性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英语专业2018届毕业生实践型毕业论文试点改革的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撰写实践型论文的学生普遍认为所写的论文有意义,对论文答辩非常有信心。部分学生提到,毕业论文不仅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个人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而且通过写报告的形式进行反思,有助于审视自己的工作,客观、宏观地综合分析,有利于总结提高,写作过程中收获很大。撰写教学实践报告的学生还强调,准备毕业论文使自己对教学特别投入,通过备课、授课、结果反馈等一系列环节,自身的教学自信心增强,能更容易地配合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和带教老师进行磋商并完善教学,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学生的反响也越来越好。既然学生反馈好,实践型毕业论文是否可以全面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可行性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先期实习实践的机会。为了确保实践型论文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试点阶段一般要求撰写实践报告的学生有在企事业单位或者校企合作单位3个月以上的在岗实习或者工作的经验,以实习合同或者单位实习证明为准,学生可以选取实习或者工作中与英语专业相关的经验经历进行陈述、总结或反思。对选择翻译实践报告的学生,要求能够找到原创的英语或者汉语文本进行独立翻译,结合一定的翻译理论对个人的翻译进行评述、说明或者对翻译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目前应用型本科领域内的英语专业基本上都和相应的单位或者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相对固定的校企合作单位,能够保障有实习意愿的学生的实习需求。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英语专业目前共有迪士尼、策马翻译、新东方等9家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习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目前在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既是学生的实践创新机会,也可以成为实践报告中项目报告的题材。翻译实践报告更倾向于学生平时的翻译练习和翻译实践积累,只有平时多练多译,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并在找到原文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述。另外,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翻译项目既是一种锻炼,也是形成翻译实践报告的另外一种模式。
4实践型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实践型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要求更高。从试点开展的情况来看,在论文初期讨论选题方向和确定论文题目的时候,很多选择实践报告类的学生都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如何用一条中心线把个人经历串起来并进行总结或者反思。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积累的素材相对丰富,如何甄选、删减也是常见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理论支撑点或者组织报告的契合点。翻译实践论文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翻译实践,还要指导评述的合理性,能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对翻译的反思。无论是哪一种实践型毕业论文,都要求指导教师进行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领域,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或者建议。论文指导教师要胜任指导任务,就有必要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这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5结语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可行合理的世界教学体系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着力点。”[8]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让毕业论文成为连接学业和就业的纽带也是探索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英语专业经过第一轮的试点,师生之间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也证实了英语专业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也有学生抱怨由于没有足够的实习实践经历无法选择实践型毕业论文。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如何实现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多元化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能否把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相结合、怎么设定采用翻译作品形式的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应用型毕业论文潜力无限,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旨在提升论文质量,提升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秀丽,杨锐锋.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3):170-172.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3.
[3]胡伟.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4(2):116-117.
[4]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5]彭青龙.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09-117.
[6]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7.
[7]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60-162.
毕业实习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构建校局合作机制实习管理模式是保障和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文章结合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问题,依据《公安技术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送审稿)》要求,从毕业实习管理与实施方案等有关教学文件的制订、实习基地和教官队伍建设、毕业实习手册编制等方面,探讨公安校局合作机制下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关键词:
校局合作机制;公安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制度;交通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课内实践教学、专业综合实训、就业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和方式。其中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多、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作为一门主要的专业实践课,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必须的实践环节,是学校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联系具体工作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1]。但对于毕业实习如何组织实施、如何规范管理,特别是结合公安工作的性质和公安院校毕业实习的特点和特殊性,如何建立校局合作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目前各公安院校普遍处于探索与尝试的初级阶段,缺乏相对成熟、统一的规范和模式。本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以及《公安技术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送审稿)》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目前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实践经验,探讨校局合作机制下的公安院校毕业实习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一、公安院校毕业实习的地位与作用
公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公安高等学历教育、开展民警训练、进行警务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积极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培养公安专业人才。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既是公安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院校的教学与育人特色,也是由公安工作的性质及其对人才需求特殊性决定的,同时对公安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毕业实习环节也提出了特别要求。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公安院校必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适应公安特色的模拟场景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教学形式,并通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课堂教学知识和内容,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警察职业素养和实战应用能力。公安院校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为实现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实践教学环节要坚持理论联系公安工作实际和学以致用,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公安实战基本能力以及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校局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并将实践教学各环节纳入学生的学业考评范围。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公安实战基本能力的掌握和培养等功能与作用,同时也是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步入公安工作岗位前的必要锻炼环节。学生只有通过毕业顶岗实习才能进一步了解公安工作对于专业技能的实际需要,加深对公安工作性质特征的认识与感受,增强对公安工作的切身体会和适应性。交通管理专业作为公安技术类专业之一,其专业教育要突出公安交通管理职业特色和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战要求,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与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之间协作共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人才。交通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习这个阶段和过程,掌握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并将所学交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融会贯通和进一步升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是学校专业教育回归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本位要求,也是对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强化环节[2]。
二、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问题
毕业实习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早已达成共识,但纵观目前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缺少毕业实纲、毕业实习实施与考核方案等相关方面的具体内容。具体到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推广“2+1”模式[3],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为2年,毕业实习时间为1年。其目的是通过为期1年的毕业实习,能够将两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交通管理实战进行深度融合,并使学生可以从顶岗实习中进一步理解、掌握和提升交通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交通管理专业“2+1”模式的毕业实习安排,1年的实习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半年由学校统一联系、组织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习(有时根据当地公安部门的实际需要,也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如治安、刑警等部门),后半年考虑到学生备考公务员等原因,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称为自主实习)。从时间分配和实习组织来看,交通管理专业“2+1”模式中1年的毕业实习其实只有半年(实际时间是5个月左右),偏离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初衷。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毕业实习安排一般是在系部制定的专业实习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宏观的实习方案后,实习学生就被统一安排到各实习地点开始顶岗实习。由于缺乏专业实纲这一规范实习内容与管理的教学文件,加之没有建立相对稳定与长效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普遍缺乏校局合作的深度融合机制,致使交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往往无法保证专业对口,即使专业对口也一般以路面执勤等单一的实习内容为主,往往不能按照交通管理岗位设置进行轮岗实习[4]。因此,交通管理部门的其他岗位工作,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交通违法案件处理以及交通安全宣传等,实习学生往往没有实践的机会。其次,由于没有提供专业实习指导书,缺乏对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具体要求的明确指导和规范,学生在实习中比较盲目和被动,影响毕业实习应有的质量和效果。另外,由于缺乏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之间有关学生实习共同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实习过程主要是学生按既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实习内容、过程往往缺乏原始记录载体,不但不利于学生完成实习调研报告的写作与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使得学生实习鉴定和成绩评定缺乏依据,这对于学生实习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均是不利因素。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为半年(16-18周)。按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要求,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于上述原因使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越来越远离实习要求,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的需求往往出于顶岗需要,导致学生的毕业实习成为走形式或过程,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同时,由于缺乏毕业设计(论文)与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实战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一般从实习基地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其主要作用只是提供一些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原始资料,或解答警务实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因为校外指导教师的职责不明确,而且不熟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多数只是挂名而已,失去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公安实战服务的应有作用。
三、基于校局合作机制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与制度建立
根据《公安技术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送审稿)》的要求,毕业实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兼职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20周。同时要求公安技术类各专业要提前制定实习见习管理办法,并具备完整的实纲和实习指导书。而且毕业实习过程监管要有反映学生实习过程的原始记录档案,要求学生按规范填写实习记录(日志)和撰写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按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了达到这些规定和要求,针对上述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规范文件与制度。
(一)制定与完善有关毕业实习管理与实施的规范教学文件
1.毕业实习管理办法
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是规范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纲领性文件。为规范学生毕业实习工作,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中须制定与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其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的组织、领导和分工;实纲(计划)的制定要求;实习具体内容与时段安排;组织纪律及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实习鉴定表填写要求;实习成绩评定、实结要求;实习经费保障等。对于公安院校要注重建立基于校局合作机制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必须增设毕业实习校局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这部分内容既属于公安院校教学管理文件的内容之一,也是校局合作单位合作协议内容的其中一项,并把此项内容作为毕业实习校局管理模式与制度建立的重要依据。
2.毕业实纲
制订实纲既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客观需要,也是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要求的主要规范内容之一。毕业实纲对于规范和明确学生的实习内容、如何完成实习目标、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具有很强的规范与监督作用。编写实纲要明确八个方面的内容:(1)实习的性质、目的和意义;(2)实习的任务和要求;(3)实习的方式和组织管理;(4)毕业实习阶段划分和时间安排;(5)实习纪律与要求;(6)实习教材及主要参考教材;(7)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要求;(8)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标准等。毕业实纲确定的实习内容,使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把具体理论知识点的实际操作要求与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实纲要与平时的校内实训、实践大纲有所区别。对于交通管理专业实纲的内容要求,要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岗位设置,从道路交通勤务、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道路交通指挥中心管控等方面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实纲就明确知晓自己在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习要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明确公安交通管理岗位工作职责以及需要培养和掌握的交通管理专业核心技能。
3.毕业实习指导书
毕业实习指导书是在毕业实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定的实习管理办法,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出具体指导与要求的实践教学文件之一。毕业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和目标;实习的要求和基本任务;实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实习程序和时间分配;实习选点要求;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实习组织与要求;实习保障和管理措施;实结、实习鉴定、毕业设计(论文)等实习后完成和上交材料的规范与要求。毕业实习指导书的功能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实习,规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及通过毕业实习要完成和提交哪些成果等。毕业实习指导书对于明确毕业实习要求,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必不可少。毕业实习指导书要由学校和校局合作单位联合制定,并且要有明确内容体现毕业实习的校局合作管理。
(二)通过校局合作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和实习教官队伍建设
毕业实习的地点(基地)选择,对于学生实习目的的实现以及实习质量和效果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贯彻落实《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的精神和要求,根据交通管理专业实纲的具体要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统筹下,要逐步从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筛选出能够进行长期校局合作共建、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实习需要的单位,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校外实践基地。为保证校外实践基地能够满足专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要求,不仅要具备工作场地设施、实习指导教官、实习学生生活经费保障等条件,而且要具有严格规范的工作与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能够借助实习基地双向建设共赢,逐步完善校内实验、实训的设备和条件。为了全方位熟悉和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交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兼顾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等不同管辖范围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时兼顾地市交警支队和区、县级交警大队等不同行政级别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官队伍建设是公安院校理论教学与道路交通管理实战密切结合的重要纽带。目前公安院校教官包括驻校教官和兼职教官[5]。驻校教官是指来自公安实战部门,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被聘请进入公安院校脱产承担相关教学任务的在职民警,如借助“双千计划”①来校任教的教官。兼职教官是指不脱离自身原有工作岗位,根据公安院校需要承担教学或培训任务的在职民警②。为了保障学生毕业实习效果和便于校局联合管理,强化实习带队教师和在职民警对实习学生的具体指导,有必要在实习基地选拔专门的实习教官充实到教官队伍。实习教官主要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岗位工作指导,或者负责毕业实习期间的业务知识培训,并承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校外指导。为了贯彻《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③,要求实习带队教师在带队期间与学生一起深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一线,并将实习带队作为专业实践的主要途径。通过毕业实习带队,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基层一线调研和实践锻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及实习教官的充分交流和沟通,促进校局合作机制下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上述校外实习基地和教官队伍建设有赖于校局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此,在确定实习基地及校局合作单位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官队伍建设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逐步建立与完善学校与校局合作单位的合作协议与具体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校局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障。
(三)通过编制学生实习手册建立与完善毕业实习校局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提高实习效果,由校局双方根据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纲、毕业实习指导书等有关毕业实习管理与实施的文件,结合《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等,联合编写学生毕业实习手册。毕业实习手册要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内容与实习纪律等,明确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校局以及带队教师与实习教官协同管理制度。毕业实习手册既是实习期间所有工作的指导手册,也是规范学生实习具体工作和实习单位协同育人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实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记录载体。实习手册编制不但包含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专业实纲、专业实习指导书等规范文件,同时包括实习组织与实施方案以及实习管理制度等内容。另外对于学生实习与指导过程,以及实习成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1.实习组织与实施方案及实习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基于校局合作机制的实习组织与实施方案实现毕业实习目标,重点明确与专业实纲对应的实习内容(岗位)的具体规定,如不同实习内容通过哪些岗位实习来完成,每个岗位的实习时间与轮岗安排等。实习管理制度主要是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从建立实习办公室的领导机构和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分工、从内务管理、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勤务督察、机动应急等方面入手,将实习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个实习单位的具体民警(实习教官)和带队老师。在学校制定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由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实习管理负责人共同起草学员的实习管理制度,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单位岗位职责等情况,将实习学生纳入到单位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中。其制度包括日常督察检查工作制度、民警(实习教官)帮带学员工作制度、实习学员工作纪律以及实习轮岗制度等,同时可以将实习生培训计划、观摩实践学习等内容也纳入到实施方案中。根据上述要求制定的实习组织与实施方案、实习管理制度在实习手册中要充分展示给学生。
2.学生实习过程的记录内容与记录载体
实习手册中要有对于学生实习过程的记录载体。学生实习过程记录主要有实习工作日志(或周志)、实习指导(调研)记录表、实习岗位工作小结等内容。实习日志是记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与整理专业知识资料、学习与实习体会、策划与完成任务、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记录需要指导教师指导与解决的问题等的记录载体。实习手册要求学生每天(周)填写实习工作日志,主要记录当天的实习内容与实习收获以及出现的主要问题,其格式要求依次填写实习日期、地点、工作内容、当天实习小结或体会以及实习指导教师点评等。根据实习内容的不同,实习日志中也可以记录心得体会,同时将实习中了解与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体会记录下来。实习日志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全面、真实,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态度和实习收获,将直接影响实习日志的成绩,进而影响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实习岗位小结是指在每个实习岗位完成后要填写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自我思考的结论,同时每周要有简短的实习工作小结,每个实习岗位结束后要有对此岗位的看法和心得。
3.毕业实习成果写作规范和要求
毕业实习成果主要包括实习报告(总结)、实习鉴定表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按时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签章的实习鉴定表,并按要求完成和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是学生结合平时的工作日志和对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积极思考与分析后,在实习结束时完成的实习调研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向学校汇报实习完成情况,包括实习的内容以及实习收获、体会与建议等,尤其重要的内容是通过毕业实习获得的一些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心理感受。实习手册对于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有明确的规范与要求,明确实习报告是实习过程全面、客观的总结,其内容大体结构分为实习基本情况概述和专业实结报告两部分,明确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如资料要真实,图标要清晰,内容充实、结论正确、条理清晰等。实习鉴定表是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教官和实习带队教师签署意见并由实习单位签章后提交给学校的实习鉴定资料。实习鉴定是按照毕业实习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实习过程中在公安业务能力上的提高程度或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的程度,主要依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考勤、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等内容做出的综合评价。实习鉴定是学生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实习手册对于实习鉴定表的格式、功能与填写要求要有明确的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实习结束,即学生完成所有学历教育环节与过程后,向学校提交的专业教育成果和答卷。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准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是公安教育与公安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公安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综合和扩展。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历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要求,要在制订《交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的基础上,在学生实习手册中对学生实习后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如形式要求、开题要求、成果要求等,并从时间安排与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特别要明确实习教官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规范,建立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体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与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学生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水平,以及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张雪梅 单位:山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基于校局合作机制的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92.
[2]管满泉.完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7(7):27.
[3]张雪梅.基于大公安专业的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52.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在经过两轮毕业设计实施以后,商务英语专业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在2013届毕业生当中展开了调研。调研分成两部分进行:一是对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实施的毕业设计的看法和体会;另一方面,对少数毕业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座谈,了解毕业设计实施的总体情况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毕业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2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00份。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针对选题、毕业设计写作过程、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等存在问题的反馈信息。针对毕业设计写作前的选题和培训工作,85%的学生认为在毕业设计环节之初,商务英语专业举办的“毕业设计写作指导”对于毕业设计写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33%的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表示满意,65%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还有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针对新实施的毕业设计形式,32%的学生表示满意,6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仍有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的指导管理过程,大多数学生表示与指导老师是通过电子邮件和QQ等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的,还借助见面和打电话等方式。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指导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来,仍存在少数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工作不到位,关心不够。学生认为在撰写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排在前5为的分别是:外文翻译水平不高、理论深度不够、时间投入不够、实践应用性不强、主观重视不够。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新实施的毕业设计是肯定的,但是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从座谈会交流内容来看,师生普遍反应的一个问题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先于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选题内容与真正岗位工作内容不能够挂钩,所以导致毕业设计内容空泛不实际。其次,部分学生反映毕业设计写作是与毕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的,实习开始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对于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这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不能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次,部分指导老师反映,由于改革后的毕业设计不再局限于考查学生的英文水平,而是更加注重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顶岗工作内容的结合和应用,由于指导老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指导起来非常吃力,有时候觉得力不从心。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仔细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和座谈资料,我们发现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存在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不够细致,学生选题存在盲目性。
每届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经过指导老师出题,教研室汇集讨论,然后发放给学生进行选题。选题前由教研室主任召集毕业班班长和学习委员进行讲授选题的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负责本班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由于个别班级班长或学习委员信息传达不到位,学生对待选题工作不够认真谨慎,从而影响了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以后,在选题的时候,原则上要求学生选取的选题方向与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岗位实习内容相挂钩,体现毕业设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选题的时候,许多学生没有确定实习单位,他们大多还不清楚接下来的实习内容,所以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生往往想当然的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选题,等顶岗实习以后才发现与工作内容毫无相关。到了那时,不是要求换选题就是根据自己的假设没有根据地进行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内容流于空泛,质量不高。
2.毕业设计写作整个过程,师生互动不佳。
从学生角度来讲,部分学生顶岗实习以后,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就能顺利毕业了,对于毕业设计就不够重视。学生做毕业设计不积极,瞎编乱抄。对于指导老师的建议,采取不理睬态度,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按照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工作难以展开。从指导老师角度来讲,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数量增加,或者出现所指导学生的选题不属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指导老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存在少数指导老师不够负责任,在毕业设计工作上存在放羊现象,让学生自己在那里闭门造车,不加以指导,以至出现学生瞎编乱造,甚至是这边抄抄那边抄抄地凑出一篇毕业设计的情况。有些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够及时,出现学生催促老师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3.毕业设计主要环节的质量关没有把好。
首先,是开题报告环节。开题报告往往由学生指导老师把关。有些指导老师在学生开题报告的时候,没有把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路给引导好,导致学生后面的设计难以展开,影响了初稿的质量。其次,是毕业设计定稿环节。一些指导老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定稿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定稿文本的格式都乱七八糟,更别说内容了。再次,是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部分指导老师出于仁慈心理,毕业答辩从简并且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轻轻松松就过关。在思想意识上,给学生留下毕业设计很容易过,不需要认真对待的想法。
4.毕业设计教学没有激励政策,让许多学生觉得毕业设计做好做差无关紧要。
学生大多抱着只要能过就好的心态,不花时间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势必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
三、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选题工作细致化。
一方面,让毕业班班主任亲自布置选题任务,仔细向学生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选题。让学生仔细考虑可能去实习的工作岗位,在选题时加以考虑。同时,在选题之前先分配好指导老师,让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量进行选题。这样,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初次选题以后,在开题报告期间,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选题更改申请。选题更改由学生提出,专业酌情考虑,如果觉得学生提出的理由合理,那么就允许学生更改。这样,可以让部分发现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工作内容完全不相关的学生在选题以后,可以有一个更改选题的机会。而设置选题更改申请,可以防范有些学生随意更换选题,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展开。
2.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
首先,由于传统的英文毕业论文不能够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环节工作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所以毕业论文改为与顶岗实习工作内容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但是,目前在校生存在部分学生要考取全日制专升本,将来他们希望进入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允许这些学生仍旧采用英文毕业论文。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完成高职学业的同时,参加本科课程函授学习的,本科的毕业论文也是要求用英文进行的,那么也允许这些学生自由选择是采用英文毕业论文或者中文毕业设计。其次,中文毕业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生一个选题的情况,允许学生团队式毕业设计形式存在。团队式毕业设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来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采用团队式毕业设计形式需要进行申请,由专业教研室来决定是否通过学生的申请。团队式毕业设计形式原则上要求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而且毕业设计项目最好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团队式毕业设计每个团队的人数要控制在2~4人。
3.通过在线毕业综合实践平台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
毕业综合实践平台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学生和指导老师通过平台相互联系,完成相应的学习和指导工作。专业可以通过加强对平台的管理,掌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完成的进度。每周都检查一次,了解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在关键时间结点,比如开题报告完成时间或初稿提交时间,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告知指导老师,要求了解情况,并及时跟进毕业设计工作。
4.采取一些激励办法,来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让他们主观上重视毕业设计。
例如,可以举办毕业设计比赛,以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毕业设计比赛采用自动参与和指导老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给予获奖学生一定的奖励。同时,参加毕业设计比赛的同学可以以比赛代替最终的毕业答辩。在比赛奖励和以赛代答辩的双重激励下,一些学生会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语
毕业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创作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作品,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采用此种方式。一个好的毕业设计作品,不仅要具备好的视觉效果,好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其所具备的功能性,这些重要的因素往往会通过文字来进行辅助说明,也就是常说的毕业设计报告。设计报告不同于论文,它需要包含设计背景及目的、需求分析、设计思路、创作过程等内容。设计报告记录了设计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它表达的内容应该具备全面性,集中体现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及理念,对设计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着重体现设计作品的实用价值及市场效应。而这一方面往往是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所忽视的问题,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创作过程的记录,总是忽略了创作的根本,过于草率,目的性不强,总是到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后才开始撰写设计报告,而在写报告的过程中又比较盲目,非常教条化,大都根据一些报告模板机械地装填内容,如此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最终毕业设计的失败。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大致如下。 1.学生能力欠缺的问题 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起初是以绘画成绩的高低被录取的,文化分数只是其次,很多学生通过一个假期的临阵磨枪就可以拿到一个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文化素养太差,绘画功底也不行,生源质量偏低。近几年很多学校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高考录取时艺术分只作为参考,按文化分数的高低来录取,生源的质量有了一定的好转,但学生的写作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2.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 很多艺术设计类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并没有关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进入高校后写作能力依然保持几年前的水平,虽然可能有部分学生能设计出好的作品,但设计报告的写作水平较差。 3.对毕业设计报告的重视问题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都认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作品上,只要能有出色的设计作品,所谓的设计报告只是一个附带的文字说明,没什么作用,既然教师都是这样的想法,在其指导下的学生也就不会把毕业设计报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往往都是在完成设计作品后再来反推、拼凑出设计报告来。 4.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问题 目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在大四的下学期,他们会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参加到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去,而这段时间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紧张期,面临当前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很难把心思花在毕业设计上。 5.缺乏对毕业设计的正确理解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毕业设计报告表现得非常抗拒,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种问题的出现得从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之初说起。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是毕业设计作品,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算毕业设计作品,很多学生都一直纠结在这些问题中,这样反而约束了他们的思想。毕业设计作品首先要能体现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其次,毕业设计作品要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只追求表现效果,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些问题使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都无法理解,这和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联。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确毕业设计报告的本质及其重要性。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应该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是毕业设计作品包括设计背景及目的、需求分析、设计思路、创作过程等内容的完整记录,应该做到观点明确、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严谨、语言流畅等。所以,做出一个好的毕业设计作品,并保证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必需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 一、“教” 所谓“教”其实是一种导向,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科学的培养方式,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市场的同时对将来的毕业设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他们将来走进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明确教学导向 不同的学习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待毕业设计时态度是第一位的。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很多人认为学艺术的人思维比较活跃,甚至表现得较为“奇怪”,这也从某个层面提醒教师,思维活跃对设计创作来说是有利的,但不能经常搞所谓的“头脑风暴”“天马行空”,引导学生利用其活跃的思维,结合理性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写作训练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一些诸如专业写作、叙事写作等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到了某广告公司面试,面试题目是请参试者提供对某广告创意的设计文案,但这个学生不知道格式,无从下手,最后导致面试失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一些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其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从早期的收集资料、市场调研、现场考察到后期的绘制草图、方案整理、设计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此时文字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收集资料中的某些观点,现场考察中发现的问题、难点,阶段性的设计思路等都应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些不完整的想法、观念都要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形表达出来。这些记录通过细心整理就是很好的文章素材,不仅为日后撰写论文理清了思路,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 3.重视毕业设计选题指导 #p#分页标题#e#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追求所谓的“头脑风暴”,想到一个题目就做,根本没有进行前期的调研、市场的需求分析,做什么都是想当然,毕业设计报告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能否做出一个好的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一篇完整、真实的设计报告,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学生往往会进入一种误区,认为题目所表达的范围越大越好,知识面涉及的越广越好。例如,某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眼’下的云南美食”,从这个题目上看该学生是想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云南的美食,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庞大,组织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很可能会导致最后作品的失败。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一个“点”,这里的“点”主要指的是一种说法,包括作品的市场价值、创新性以及合理性,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为什么选这个题目进行创作,了解怎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被市场接受。 4.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是学生真正单独进行系统的、融入市场的创作过程。设计类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市场化,学生在毕业后如何能尽快地融入市场,这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有很大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时刻与市场接触,了解市场的动态,那么针对市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将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市场价值。而提供这些信息的当然就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当然这是需要在有市场经验的引导下进行的。目前很多设计类院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和很多公司合作,创建实习基地、建立合作机制,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与市场接轨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这样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迅速地与市场融合,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增加了他们的实战经验,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学” 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要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1.注重写作能力的锻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对理工科的学生,还是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以前所谓的“灵感爆发”“头脑风暴”都是虚的,设计离不开想象力,但想象力也需要切合实际,“设计离不开生活”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写作能力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潜在的联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以房屋的室内设计为例,设计师如果不经过前期的考虑直接把突发奇想的思路口头告诉施工人员,如“把墙刷白”“石膏吊顶”“电视背景墙贴上墙纸”,试想按照这样的描述不仅施工人员无法进行施工,即便勉强照做了,结果会是什么样。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面对这样的项目应该先进行全面的考察,如根据房屋的朝向及日照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墙面主色;根据房屋层高的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顶部装饰;根据房屋(毛坯房)的格局的合理性考虑是否加以改造等,大的范围确定后再进行细节的修饰。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以图纸(效果图、工程图、文字描述)的形式转交给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设计师连基本的装修流程都弄不清楚,设计理念构思都描述不清楚,说明他是不合格的。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多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书写设计报告是提高写作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记录下自己设计每一个作品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使学生从中找到一条“路”,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逐步培养一种系统化、工程化的设计理念。 2.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注重与市场的结合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关乎毕业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注重作品的实际价值,注重作品的创新性,这是选题应注意的两个关键点。具体来说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有利于综合所学知识;②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充分考虑可行性问题;③突出作品的创新性;④毕业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作品的功能性,设计源于生活,应把作品的功能性放在第一位。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后,在第五学期课程结束后开始选择课题,然后带着论文指导书,边实习边撰写毕业论文;学校在第六学期组织中期检查,了解毕业综合实践进展情况;在第六学期后期,毕业综合实践结束,学校组织答辩工作,并给出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
毕业综合实践阶段和找工作阶段存在着冲突,多数学生在短期内频繁跳槽,实习岗位也跟着变化多样,占据了大量的精力。而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上岗预就业后,由学生变成了准员工,主要精力就转放在工作上。于是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直到答辩前匆忙准备,采取各种方式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
(2)教师方面:
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化,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指导。两者的交流会因时空限制,不能连续、及时地开展。对教师来说,无法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毕业论文等材料,经常会出现前中期时间很充裕,到后期却要忙通宵,加班突击,对材料的提交时间没办法控制。第二方面,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一般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超过10个学生,便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认真细致的指导。
(3)管理方面:
对职能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实习跟踪与反馈信息的管理系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单位落实情况、论文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等信息,出现管理无法到位的现象。此外,大量繁杂的手工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方面对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的严重影响,采用信息化管理就是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同时解决了过程管理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据笔者的统计,截至2014年5月,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中的41所学校已经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综合实践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全程服务,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届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践工作中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顶岗实习单位落实、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撰写、成果整理的全过程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
2.1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的运行流程
2.1.1平台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平台实施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作为平台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汇总各二级学院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综合实践题目、毕业答辩小组名单和总结等资料;维护和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数据;组织各二级学院交流。各二级学院则成立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实施细则;委派指导教师,组织落实实习单位,开展选题和审题等工作;组织学生动员工作,召开安全宣传会,并做好安全检查、毕业综合实践进度与质量检查;成立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审定保存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等。
2.1.2平台的角色权限
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专业主任、指导教师和学生等。校管理员负责平台的初始设置,导入师生基本信息,设置各类人员角色,下发学校文件,汇总二级学院资料;二级学院管理员设置各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起止时间,设置二级学院的各类角色,并建立师生的对应关系,设置答辩信息,下发二级学院文件,保存学生成果材料;教师在线布置作业、批阅实习周记、下发任务书,并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单位信息、实习信息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等)并及时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和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功能,一人可以担任多种角色,可以查看不同信息。平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2.2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监控
第一,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一周内,将个人实习信息、企业指导老师信息等输入到平台中,同时开始以周记形式将实习进程、工作任务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写入平台中汇报给指导教师。如发生实习单位变更的,可以重新录入单位信息,以便指导教师随时掌握实习情况。第二,选题确定后,师生通过平台上传下载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当学生所写内容通过教师评阅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应付的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对选题、开题的进度、质量、教师指导人数等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第三,通过事先设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提交时间,指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不及时提交论文材料的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修改现象。教师对学生材料的评阅情况、对学生学习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都会记载在平台上。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督促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第四,后期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成果完成提交情况、答辩的具体安排等。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信息及数据统计功能,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3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3.1实现了全程动态网络化管理,做到了分散实习集中管理
通过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选择指导教师到递交实习报告,从布置选题到论文定稿,从初定实习岗位到签订就业协议书,完成了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书写周记、在线提问、完成作业、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等,教师可以批阅周记、布置作业、回答问题、下发任务书、批阅论文等,两者实现远程在线指导与学习,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平台,突破了师生之间的时空界限,分散实习的学生可以集中在平台上管理,有效解决“放养式”实习带来的管理难度。
3.2提高了毕业综合实践的指导质量,体现了学生指导个性化
结合学校对周记撰写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规定、实习单位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填写要求,平台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设置实习起止时间,设置周记撰写的时间和字数要求,设置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时间点,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对实习管理过程的特殊要求,也避免了临时补救、指导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指导教师通过批阅周记,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对照材料提交进度,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督促学生提交材料,并对学生每一稿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修改意见,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3实施了流程化的管理,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