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病虫害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病虫害知识范文1

对当前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玉米栽培;种植问题;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质,在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都有玉米种植历史,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玉米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产物之一。玉米的种植虽然不存在较高的技术难度,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依然要遵循作物生长规律和要求,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并对病虫害防治加以重视,提高产量。

1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栽培技术略显落后

虽然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但很多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仍然缺乏科学知识,依旧根据经验积累和祖先流传下来的技术进行栽培。世界环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为了追求玉米产量,一些农民盲目提高种植密度,降低了玉米对养分的平均吸收量。有一些农民不理解因地制宜,选择不适当的土壤种植玉米,造成玉米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极大地影响了玉米产量。此外,还有很多农民不知道玉米播种、施肥的最佳时期,错过了玉米生长的重要阶段,玉米的收成因此大打折扣[1]。

1.2病毒感染

除了动物,植物也会感染病毒。玉米常见的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叶斑病及青枯病等,玉米叶斑病又有小斑和大斑两种,小斑病发展严重时即为大斑病。如果玉米感染斑点,叶片和苞叶叶鞘都会受到影响。矮花叶病同样多见于玉米病害当中,玉米从出苗至7叶期是容易感染这种病毒的时期。如果玉米斑点逐渐变得密集,并覆盖整个叶片后,会使叶子变黄,甚至出现黄色条纹,接下来它就会感染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玉米时,会使得玉米植株低、抗倒伏性差,易被水淹。

1.3虫害严重

玉米螟等钻蛀害虫繁殖很快,它为害玉米叶片,使之出现整齐的洞。玉米生长中玉米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从玉米抽穗期开始为害,那么整个玉米的生长期都会受到它的持续性为害,而且这样的为害是无法逆转的。如果玉米花心生长玉米螟,会对雄花基部严重损坏。如果它的幼虫进入耳丝、嫩苞片,那么整个玉米都会作为粮食被吃掉。如果颈部被吃掉,在大风的天气,玉米秆特别容易被吹断,这些都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大老虎和小老虎也是常见的玉米害虫,它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玉米害虫的存在对玉米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2]。

2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2.1准备工作

当前市场上玉米种子种类很多,一些高产量、高抗倒伏性及抗病虫害的品种在市场上受到热捧,但是玉米种子的选择依旧不能盲目,种植户应当依据自身土地的条件和自然特性选择适合的种子。在完成种子的选择之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升种子各方面的生长能力和抗害能力。首先,需要将不饱满和存在缺陷的种子挑选出来,保证种子品质的一致性,方便后期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将待种植的种子置于太阳光下充分吸收阳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3]。

2.2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保证种植的疏密度

种植户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一般来说,应当让玉米在雨季来临前成熟,如需提高玉米的经济价值,必须提前种植,还应当对玉米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温度和湿度等。玉米栽培密度一般以间距35~40cm为宜,保证玉米后期的生长有足够的空间,同时为玉米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

2.3施肥管理

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方法。玉米各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类型不同。在施肥前,要检测土地中自然营养成分的含量,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样既能够避免营养过剩,又能够保障玉米生长需求。另外,在施肥过程中,应保障每次都施加适当的无机肥。

2.4补水

玉米的生长需要一定含量的水分,尤其是在苗期,需要种植户能够准确地把握其所需要的水量,避免旱涝过度,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损害。苗期过后,应适当加大灌溉量,同时,种植户需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避免在灌溉后出现大量的降雨天气,造成玉米地内涝问题。

2.5田间管理

玉米苗出土之后应当对苗的质量进行检查,去除多余的、生长质量不好的玉米苗,并及时进行补种,避免造成土地浪费,影响产量。其次,要及时对田间杂草进行清理,防止杂草和玉米争抢水分与营养。杂草的处理一般选择使用药物喷雾方式进行,以减少对玉米苗的伤害。

3病虫害防治措施

3.1病害防治

3.1.1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主要对玉米的叶子、叶梢以及苞片产生危害,种植户需要定期抽查玉米叶片是否存在可疑斑点,若发现斑点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3.1.2黑丝穗病

黑丝穗病对玉米花和玉米穗产生危害,并最终导致系统性疾病,预防该病害的发生主要从土地整理开始。种植时尽量选择种植频率较低的土地,深入耕种,减少单位面积土块的病毒含量。

3.2虫害防治

虫害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虫害类型喷洒不同的药物。而对于具有绿色食品要求的玉米,则尽量采取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法进行防治。例如使用糖醋液防治法,或使用灭虫灯、雌性诱惑素以达到无公害灭虫的效果。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结合祖先遗留下来的可用的栽培知识,保证玉米的产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当优先选择现代的无公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的质量。

作者:曹尚政 单位:太谷县胡村镇农业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农民[J].致富之友,2014(14):122-123.

病虫害知识范文2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属于一类新型绿色生产技术,是更好地适应全新发展形势的现代化蔬菜种植技术体系。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要考虑相关生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负面现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不断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为大棚蔬菜的茁壮成长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1加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的意义

在种植大棚蔬菜时,要能够从整体层面上增强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符合大棚蔬菜种植的有关需要,综合分析大棚蔬菜的类型、种植环境与气象条件等。基于此,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科学种植与管理活动,显著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效率,在综合层面上强化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大棚蔬菜种植时可能出现的某些病虫害风险,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显著增强大棚蔬菜科学培育与种植能力,从实际角度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的综合效益。除此之外,在大棚蔬菜种植时,要持续提升技术应用效果,要从整体层面上提升病虫害防治作用,同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需要,持续创新农技与生产模式,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

2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1科学选种

在未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需要科学选种,能够更好地保障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在选种时需要关注如下所述的两个方面:其一,种植的目标是要更好地符合农业市场经济需要,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先导,充分保证选种的针对性与高价值,优先考虑有着很高市场需求,并且出现供小于求的蔬菜种子,从而会让后续种植的大棚蔬菜有着更加理想的销售额,规避出现大量积压的负面现象。其二,需要分析大棚菜种子的抗病虫害性能。先是要检查大棚蔬菜种子是否具备检疫合格证书与供货商的经营生产资质等,使其作为相关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同时需要考虑到很多有机蔬菜未经多余的处理,没有转基因成分,要重点防控病虫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组织表面进行深入观察,需要优选颗粒饱满、表面未出现霉点的种子。

2.2科学选址

大棚蔬菜种植选址会对其产能与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展开科学规划。在确定种植区域时,要选择有着较厚土层结构的种植区域,从而给蔬菜带来充足养料。除此之外,要充分保证种植区域的完整状态,要让所有大棚蔬菜具有同等的种植环境,以此高效体现出土地资源价值,并且控制人工管理成本。在此之中,需要分析温度影响要素、湿度影响要素以及光照影响要素等。在未选择实际的种植地点时,需要实地调研相关区域内的环境要素,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工作,了解将要选定的种植区域,能否符合大棚蔬菜种植的环境要求,从中确定最佳的种植区域。要保证大棚蔬菜的种植位置远离居民生活与生产所在的区域,以此在更大化层面上降低蔬菜生长的各种负面影响因素产生的作用。譬如,防范生活污水或者工业污水对土壤产生的污染问题。

2.3生长期管理

在未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先是要对相关土壤展开杀菌灭毒操作,从而会给蔬菜种子营造更符合生长需求的条件,有效保障蔬菜健康长势,从而会提升大棚蔬菜综合产能。在大棚蔬菜种植管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种植生产的技术标准,有效利用种植栽培技术,同时要提供完善的管理配套设施体系,以此给大棚蔬菜种植打造稳定且安全的环境。在大棚蔬菜处于生长期的核心管理内容是进行有效的灌溉与施肥操作。不同蔬菜生长时期有着相应的灌溉与施肥方式,不同方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种植管控活动,让大棚蔬菜可以获取充足的养分。在此之中,相关农业从业者要科学换茬,以定期方式保持大棚通风的有效性,并且清除其中产生的垃圾物质与病秧等,可以给大棚蔬菜生长营造出更适合的空间。另外,在大棚蔬菜种植时,不能使用促进其生长的各类化学药品,从而降低其病虫害发生率。鉴于冬季气温较低,需要农业从业者因地制宜做好低温防冻活动,克服由于环境温度过低,而对大棚蔬菜正常生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铺设地膜以解决抗霜冻问题,保障大棚蔬菜在生长所需的温湿度条件,规避大棚蔬菜菜心出现低温冻坏问题,从而对大棚蔬菜产量带来影响。在此之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暖气技术与设备,更加高效保障大棚温度环境,最终提升大棚蔬菜的产量及其质量。

2.4加强施肥管理

为了保证大棚蔬菜的整体产能与品质,需要重点做好施肥工作。考虑到大棚蔬菜主要有着比较封闭的生长空间,这会加大肥料吸收的难度。因此,相关农业从业者需要尽量采用利于大棚蔬菜吸收的(小分子)肥料。既会对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产生保障性,同时会增强肥料的利用效能。另外,需要在施肥时科学控制其频率与用量,在满足大棚蔬菜正常生长的肥料需求时,避免产生肥料过剩积累的现象。在展开施肥操作时,农业从业者需要有效记录各类大棚蔬菜的生长习性、确定大棚蔬菜在其生长时实际的养分需求以及所需的肥料种类等。汇总相关数据信息,基于蔬菜实际的种植规模展开科学的施肥操作。一些农业从业者想要在短期内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就会使用更多的肥料,以减少蔬菜的生长期。尽管相关做法的确会在短期中获取相应的额外经济收益,但却会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对整个大棚蔬菜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大棚蔬菜施肥时,需要规避化学肥料的应用,优选绿色且无公害的肥料。譬如,将动物粪便和腐败植物进行混合,在其中加入相应比例的微生物。

3提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成效及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措施

3.1提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成效的措施

(1)品种选择。蔬菜类型会对其生长与相关的市场需求产生直接性影响,农业从业者在种植大棚蔬菜时,需要事先综合调研当地的气候环境特征等信息。基于此,考量实际的大棚蔬菜市场需求,优选具有高抗病性、理想环境适应力、较高耐弱光性能以及高经济收益的蔬菜品种,从而有效保障大棚蔬菜种植户的收益。

(2)土壤管理。在大棚蔬菜种植时需要强化相应的管控工作,在选择土壤过程中,要优选具有理想通风效果、平坦地势以及肥沃土壤的种植区域。在确定所选住址区域后,要强化沟渠建设效能,稳序推进后续灌溉与供水功能,一般而言,种植户要参考蔬菜种植的实际需要,强化有关灌溉设施的配置效能与机械水平。另外,在平整土地后,需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展开土地的暴晒与区间的划分等工作,并且要在大棚蔬菜被种植时施肥,这时要优选农家肥,从而打造理想的大棚蔬菜生长空间。

(3)种植及管理。在大棚蔬菜种植时,需要高度关注种植技术与管控方式。一般而言,要科学确定蔬菜品种所对应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时段,结合不同时节现象、大棚综合建设规模以及土壤环境条件,从而采购最佳的种植设备。不断强化轮作的高效生产体系,观测大棚蔬菜种植时的温湿度控制效果,考虑到昼夜温差现象与光照情况等,需要关注换气膜的有效利用,能够更大化保证大棚中有着蔬菜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同时需要提升大棚的空气通风效果,能够更好地置换内外空气,显著减少大棚湿度情况,不断提升大棚蔬菜科学种植效果。需要关注的是,要持续提升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要让更多的大棚蔬菜种植户在控制大棚内部温湿度时,应用更多的智能控制技术,以此产生更好的感应与调节作用,通过专家控制系统能够综合检测大棚蔬菜种植的各类信息,基于此,有效提升环境的动态调控效果,从而会为大棚蔬菜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好的技术保障。

3.2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大棚蔬菜种植时,务必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现有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重点选择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以及生物防治方法等。

3.2.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举措是要清理大棚中各类杂物,不断提升内部空间的温湿度控制效果等,从而产生相应的防治效果。另外,相关农业从业者要优选具备更高抗病性的大棚蔬菜品种,这会在源头处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不过,相关农业防治技术也会出现相应问题,特别是当产生大面积病虫害问题时,有关技术无法起到实际治理作用。

3.2.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举措重点是选择灯光诱杀与臭氧诱杀等技术,增强大棚蔬菜的病害防治效果,且没有给大棚种植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有着明显的病虫害杀死效果。不过,这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很高的控制成本与时间成本,在增加相应力度时,仍需要提升有关的配套设施投入量。所以,众多相关农业从业者从主观层面上不想采用此类防治手段。

3.2.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害防治举措重点是选择病原微生物、生物天敌以及昆虫激素而产生病虫害不育现象等展开防治工作。可以在相应层面上构建卓越的生态环境,产生防护的长效机制,有着较为理想的安全性,一些农户甚至会选择细菌杀菌剂或者真菌杀菌剂等进行生物防治。不过,病虫害防治方式仍存在问题。比如,没有产生较快的杀虫作用,特别是考虑高密度害虫现象等,这会在相应层面上提升防治难度。

3.2.4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举措重点是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展开防治工作。相关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能够针对病虫害的实际种类选择适合的杀虫剂,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譬如,通常会在大棚蔬菜种植时选择高锰酸钾溶液以防治病虫害问题,可以将病害虫卵消灭。有着很高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不过仍会出现相应的技术问题,主要是会产生显著的生态环境污染后果。化学药品会残留在蔬菜中,甚至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等,长期选择化学防治手段,也会让病虫害有着更高的抗药性,从而降低这类防治举措的效果。不管选择何种病虫害防治方式,均需要相关农业技术工作者持续强化研究工作,在长期观察与总结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等,持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在保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时,要有效统筹其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不断提升相关防控举措的科学水平,在更大化层面上减少病虫害给大棚蔬菜种植产生的影响。

4结束语

病虫害知识范文3

1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虽然在我们国家的起步较早,但是限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设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并随着技术的革新也变的越来越成熟。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将农民的收益最大化,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水平。但是随着人们对农业的需求逐渐增大,有些农民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蔬菜的生长规律,设施农业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遏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设施农业中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但对蔬菜的品质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其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施农业在温度、湿度上的改变,给原本需要过冬的虫卵和病原体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加大了蔬菜的患病几率;其次,设施蔬菜大都采用规模化种植,一旦产生病虫害,会危害到整个设施蔬菜,引起大面积的感染,同时也加大了治愈的难度;最后,为了保证经济效益,设施蔬菜的种植大都会选择蔬菜的轮作,这样一来,就无形中增加了蔬菜的患病几率,同时也增加了蔬菜的病虫害种类,给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

3设施农业发展中,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设施蔬菜种植前的准备

首先,正确选址,在设施农业的发展中,选址是设施农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设施农业的选址一般选择远离污染包括水源和土源污染的地带,选址尽量在光照充足,水源方便的环境,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精良选种,蔬菜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决定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发病几率,因此在设施蔬菜的种植中,选种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研发了很多优秀的蔬菜品种,甚至有些品种对某些特定病虫害有特殊作用,因此精良的选种也是减少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最后,合理轮作,设施蔬菜种植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种或者同几种蔬菜种植中会产生同一种或者同几种病虫害,而有些病虫害却对某种特定的蔬菜不起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避免同一种蔬菜连续种植,合理轮作和倒茬,既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减少同一植物种植中土壤营养成分的缺失,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3.2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设施蔬菜种植中的重要部分,包括田间的水、肥、杂草等等。一般我们在设施农业中,选择滴灌的形式进行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所造成的土壤水分不均匀,为病虫害提供繁殖的场所;施肥上,要科学、合理,按照所种蔬菜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不同需求进行施肥。肥水过少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而肥水过剩则会导致土壤内部滋生大量的病虫,增加患病几率;同时,还要注意设施蔬菜种植中的田间卫生,对田间的杂草、烂叶等等及时清理,防止杂草和烂叶的残留滋生病虫害,从而减少蔬菜的患病几率。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病虫害天敌解决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困扰,既能够有效的遏制病虫害的发展,同时又对蔬菜品质不产生任何影响。生物防治也是我们绿色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其最大的特点是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在生物防治上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利用天敌,利用病虫害的天敌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像我们可以利用草蛉、瓢虫、蜘蛛等捕食性生物进行害虫的捕杀,还可以利用寄生性的生物和病原微生物进行虫卵、幼虫、病原体的狙杀,从而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病率。

3.4药物防治

病虫害知识范文4

关键词:果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应科学引进先进技术,制定完善的栽培方案,如科学种植、合理选择园地、使用套袋技术,结合果树生长特点等防治病虫害,同时实现机械自动化管理、施肥管理、科学选种,通过综合管理以实现果树的优质高产。

1影响果树种植的因素

1.1地理位置选择不合理

气候、地形、土壤是影向果树生长的重要因素。光照时长、降水量、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要求不同,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目前来说,影响果树栽培技术有很多因素,影响最大的就是果树的地址选择的问题。果树需要非常充分的阳光、适合生产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气温条件等等,但是农民在进行果树种植的时候,一般只是关注土地是不是够肥沃,对果树种植其它相关问题则很少,这样容易导致果树出现营养匮乏情况,生长很慢,结果质量不高,易得病,甚至会导致不结果的情况产生[1]。

1.2施肥不科学

在果树种植栽培过程中,适宜的水分和充足的太阳光照是基础条件,化肥也是果树重要养分来源,化肥的科学使用能够让果树非常迅速健康的发育成长,对果树的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化肥的使用还处于一种粗放状态,很多肥料用量情况都不合理,对科学的施肥认识不足。在果树成长的时候进行过多的施肥,不仅会浪费资源,增加费用支出,对果树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剩余的化肥会沉积土壤里,会对土壤产生持续性的伤害,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不利于果树生长,反而起不到施肥的作用。各地区土壤中各类元素含量不同,各地形、各地势的优势不同,种植的果树所需各类元素的量不同,施肥量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2]。而大多数果农仅凭自身的种植经验及所遇见的参考资料对果树进行施肥,所以常出现问题,如:施氮肥过多的果树会旺盛的生长但是成花非常困难;施磷肥过多的果树会极其明显的表现出缺锌的一系列症状等等。

2果树种植技术

2.1科学密植

科学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主要在于充分发挥土、肥、水、光、气、热的效能,通过调节农作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目的。科学密植非常适合果树种植,在种植果树过程中,如果果树种植比较稀少,每个果树的间距过于大,这样相当于土壤的利用率比较低。对于这种情况,可进行科学的补种,如通过密植的方式进行果树的补种[3]。

2.2合理选择园地

在建立果园时,尤其是大规模果园,首要任务是慎重选择园地,对园址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达到或基本达到建园要求后,才能进行后期的规划施工。需要考虑的生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土壤、温度、光照、降水、生物、风等[4]。

2.3套袋技术

在果实完全成熟前对果实进行套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的质量,有效防止果实受到鸟类等生物的干扰,同时还能隔离环境污染对水果的侵蚀,使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被树枝刮伤。套袋可产生局部温室效应,使水果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

3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化学防治

化学措施使用其实是比较广泛的,对于很多病虫害的处理比较直接快速且有效,使用时要注意根据不同果树的种类进行不同药剂的使用,方式大多是进行对产生病虫的部分进行重点喷洒,或者大面积喷洒,从而预防病虫的产生,保持果树健康,在使用化学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对果树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要注意病虫的抗药性,长效地保持果树的健康成长。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虽比较传统,但对果树伤害很低,对于未来果实结果的质量也有所保障。物理措施更多的是利用充足的阳光进行照射,从而祛除掉害虫,此外,涂白剂的使用也比较常见。要对果树进行定期的观察,要尽量及时的发现病虫的树枝,进行剪去处理,对于果园产生的垃圾要及时进行处理,保持果树发育生长的整洁,能够减少果树的病虫发病率,可有效的提高果树的产量。

4结束语

为了在提升果树栽培效益和收入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果树栽培中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果农而言,提升对科学果树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尽快在果树栽培的过程中利用所学习到的科学栽培技术进行果树栽培,是提高果树栽培质量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刘洪坤.浅谈果树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32):17-18.

[2]蔡艳华,胡冰,都钧.果树栽培技术对果实品质探讨[J].现代园艺,2018(20):23.

[3]张珺,周娟.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8(18):6.

病虫害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病虫害;防治设施

农业中病虫害问题是蔬菜健康生长,提质保量的最大障碍。设施中的病虫害问题不断在环境中累积、增殖和传播,在环境中通过病原、感病植物相互作用造成蔓延流行。另外,相对封闭的设施环境造成水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皆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了病害、虫害的变化,这些变化严重威胁着设施农业的健康持续运行,它比露地上的病害、虫害抗性更大,更难防治。

1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的是现代农业和设施工程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使传统农业的框架限制被突破,不再受温度、季节、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崛起。实现了反季节栽培和高价值植物的跨区栽培,满足了人们对多种蔬菜的周年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的生产者为了提高短期效益,会采取较为极端的生产方式,如盲目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造成投入高品质却得不到保障,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蔬菜病虫害抗性不断增加,这不但增加了防治难度,而且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商品质量。这种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设施农业发展不能够可持续进行。目前的设施农业正在积极地加强对工程设施技术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有效运用,针对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的研究,最大限度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降低药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2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科学管理,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设施农业中,其环境条件与外界基本隔离的,人为创造了适应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其温度、湿度、水分、气体最大限度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种环境条件同时也能导致植物病原、虫害的快速发展和繁殖。由于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的3个基本因素,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就是打破它们之间的联系。病原和感病植物的相互作用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进行的,如侵染性病害,植物本身和病原都是在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病害的发生发展也离不开环境条件,如霜霉病、灰霉病在高湿环境条件下就容易发生发展,而离开高湿环境条件就少发生或不发生。对于非侵染性病害,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超出了植物的适应能力而引起病理变化,发生病害。如日灼,是由于高温烈日暴晒造成的,一些死苗沤根烂根是由于水分过多、地温过低或过高引起的。由于在同一地块连年不间断的种植,病原、虫害不断累积,加上环境条件适宜,因此不论病害、虫害都不断增加,循环往复,导致设施农业环境条件下病虫害比露地蔬菜病虫害更多更活跃。由于种植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不同,不同的病虫害发生条件亦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生长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处理好空气、水分、温度、湿度的关系,创造有利于蔬菜健康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栽培措施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及时的透风换气,调节温度湿度,调节光照时间,在不影响蔬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改变适宜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水分、温度、湿度等因素,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2.2 选择抗病虫品种

设施农业中蔬菜品种的选择,应注重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抗虫好的品种。但是要注意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也是有选择性的,不可能对所有病虫害都有抗性。因此,要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栽培管理中在防治主要病害的同时,防止次要病害因管理方式的转变而变成主要病害。选择抗病虫的品种,不仅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产品品质。

2.3 科学施用农药、肥料,合理用水

设施农业中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使用量应严格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量使用,防止过度使用造成病虫害抗性增加且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品质。尽量选择避开引发病虫害发生条件的因素。如防治霜霉病或灰霉病尽量采用喷粉法或烟熏法,避免喷雾造成湿度更大,更利于病害的发生。对肥料的使用,坚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因化肥连年的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次生盐碱化。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的不平衡,易造成植物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缺钙易引起生长点坏死、大白菜干烧心、裂果等,进而引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是化肥的有益补充,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增加植物营养,而且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能有效的抑制有害菌的产生,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根据作物蔬菜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用水方式,如滴灌、微喷、膜下浇水,既保证作物蔬菜对水分的需求,又要防止水分的使用使空气湿度、土壤水分过大或设施温度、土壤温度过低,引发病害虫害。还要特别注重浇水时间,应根据作物蔬菜需水特点,根据其生长发育需水关键期来浇水,以满足作物蔬菜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到天气温度的变化,因浇水容易造成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作物蔬菜适应不了,引发生长障碍,造成沤根、裂果等各种生理性、病理性病变。

2.4预防为主,治早治小

病虫害知识范文6

关键词:苹果树;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

作为四大水果之一,苹果以其富含大量的纤维组织和维生素而深受人们喜爱,常食用苹果有利于消化,其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所以各地果农也开始重点关注如何在种植苹果树的过程中科学预防病虫害的问题。因为水分、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均是苹果树栽培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苹果树出现病虫害后会导致植株死亡,果树减产,严重影响到果农的收益[1]。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准确把握栽培技术要点,通过采用控制病虫害的科学栽培方法,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

1苹果树栽培管理现状

1.1滥用化学药品

一直以来,果农十分重视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为最大限度保障经济效益,化学药剂防治方法仍然是最常用到的方法,尽管短时间内这种防治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农药残留会较大程度影响苹果质量,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如果质检不合格,果农还会面临大量退货损失。

1.2受苗圃有限条件影响

栽培苹果树果实质量受栽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要在综合考虑环境指数、水源质量、土壤肥力、空气湿度、气温温差等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苗圃,部分果农为压缩成本,把苗圃选在土壤比较贫瘠、偏远的地区,尽管看起来节约了大量成本,但是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却要产生较多开支;如果养护管理做得不到位,会逐步影响到果树的长势和产量。

1.3栽培技术比较落后

当前,各地果农都积极响应经济合作体运营模式,纷纷改进种植技术,但一些果农缺乏对苹果树的生态习性的充分了解,仍然采用落后的栽培技术,没有考虑到苹果树品种不同栽培特点也存在差异,最终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实未成熟便脱落、果实长不大等,大大影响果实质量。另外,部分果农为节约投资,侥幸使用质量较次的肥料,致使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现象,进而对果实质量甚至翌年产量产生影响[2-3]。

2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2.1腐烂病

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幼苗和侧枝受其为害不大。植株一旦感染腐烂病,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发病初期,在树皮上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病斑质地较软,表面会略微隆起,用手按压会有塌陷,病斑里有水渍,发展到中期病斑会渗出褐色汁液,到了末期,表皮组织腐烂的面积便开始逐渐扩大,用手轻轻撕扯,便可轻松剥离。防治措施:首先,应充分重视该病害的规律,每年春夏和冬春交界时期果树容易发生腐烂病。在日常栽培时要严格做好水肥管理,及时清理干净患病的枝条,适当修剪长势较弱的枝条,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其次,出现病斑时,要及时刮除病斑表面,每日在患病位置均匀涂抹勾兑好的腐必清乳液,连续使用3d;另外,选用福美砷100倍液在春季小枝条萌芽时喷施,也可对腐烂病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2.2炭疽病

该病主要为害苹果果实,还会感染枝条。患病初期,果实表面会出现褐色斑点,随着患病面积的扩大,会进一步加深患病部位颜色,造成表皮到果心逐渐腐烂;中期褐色的果实表皮会变为轮纹状黑色斑点,后期果实开始整个失水、腐烂,呈黑色干枯状,导致大量落果。部分病菌还会在患病果实附着越冬,对翌年的果实产生影响。防治措施:在冬季养护时,定期修剪患病的枝条和果实,防止开春扩大感染面积,控制病害在合理范围。春季抽枝时采用福美砷80倍液大面积喷施,也可对病菌起到消杀作用。如果在生长期患病,可在保护坐果果实的情况下喷施200倍波尔多液[4-5]。

2.3苹果轮纹病

该病也称粗皮病,先为害苹果枝干,发病初期主要在皮孔形成红褐色的扁圆形病斑,中心有瘤状突起,边缘逐步裂开。翌年病斑中心会出现黑点,并逐步加深边缘裂缝,呈马鞍状翘起。以后病斑中心逐年向外扩展,许多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轮纹的同心大病斑,枝干的表皮逐渐变得粗糙。果实受到为害后,初期会在皮孔中心形成褐色的水渍状圆形斑点,并逐步向果实内深入,形成同心的深浅一致的轮纹状病斑,并扩散至四周,并有茶褐色腐烂味液体溢出病斑,后期果实表面会形成许多黑色小颗粒。防治措施:①应远离发病区育苗,保证培育的幼苗健壮且不带病;新建果园应选择无病害植株,定植后认真观察树苗的生长情况,及时淘汰患病的植株,消除侵染源,切断病源蔓延途径。②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增强其抗病能力。整形修剪时,避免留下患病枝干,将修剪的患病枝干进行集中处理,并注意水肥管理。③要铲除越冬地致病原,早春刮除树干上的老树皮和病瘤也能预防翌年发病。刮除苹果树树皮前,先喷施100倍液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Be的石硫合剂,防止病菌发展。④合理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开花后及时对果树喷洒药剂,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2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5%轮纹病铲除剂100~200倍液等[6]。

2.4苹果斑点落叶病

该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枝条和果实,发病初期叶子表面会产生紫色晕圈的褐色或深褐色的小斑点,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有明显的界限。在温度逐渐升高后,病斑进一步扩大,多个病斑经常连接形成规则不一的病斑,严重时会使叶子枯黄直至脱落。在湿度较大的果园,叶背还会产生黑色霉菌层。防治措施:①冬季清园。秋季采收完果实后,要及时清理果园,剪除患病的枝梢,集中带出果园并烧毁。②加强果园管理。7月份及时剪除果树上患病和徒长无用枝,尽可能消除侵染源;及时耕种除草,提高田间通风透光率,降低湿度,也可控制发病。③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使用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可获得显著效果。

2.5梨小食心虫

该虫为为害较大的蛀果害虫。幼虫会蛀入果柄洼处、萼洼处,直接到达果心吃果肉。果实早期被害后,蛀孔周围一般有排泄的虫粪,晚期被害以后大多无虫粪。在环境比较潮湿的情况下,会导致蛀孔周围腐烂变黑,并逐步扩大为黑斑,也被称为“黑膏药”。防治措施:分别在苹果园的四角和四周栽植一些桃树,梨小食心虫会逐步转移至桃树,可有效减少果园害虫数量。果树发芽后,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到果实套袋前,选择20%天达虫酰肼药液2000倍液或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喷洒桃树嫩梢细枝,2种药液需交叉使用,每10~15d为间隔周期,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更佳。另外,对果实及时套袋,也可降低梨小食心虫的为害。果实套袋前,要先联合使用防治金纹细蛾、叶螨等的药物,可喷洒“天达-2116”600倍液+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或“天达-2116”600倍液+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防止食心虫为害袋内的幼果。

2.6绿盲蝽

绿盲蝽可为害苹果的花朵、嫩梢、嫩叶、幼果等。花朵被绿盲蝽为害后,会停止生长,逐步枯萎直到脱落;嫩叶被绿盲蝽为害后,表面会出现许多红褐色的针刺状小斑点。在叶子逐渐长大后,会形成形状不一的孔洞;果实被绿盲蝽为害后,其表面会有锈斑或瘤形成,呈凹凸不平状。防治措施:日常养护过程中,注意及时清理干净果园和周围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越冬虫卵。尽量不要把其他农作物混种在果园内,切忌种植绿盲蝽喜欢的寄主植物(如棉花等)。入夏后,要及时修剪果树,并进行摘心,加大田间透光透风率,防止果园过早郁闭。果树发芽前、花前后、幼果等时期,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全园均匀喷洒70%吡虫啉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可获得显著效果[7]。

3苹果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3.1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如果病虫害为苹果树,不管使用哪种化学药剂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种植人员应加强对苹果树的养护管理,从根源上提升其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秋冬季节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苹果树进行施肥,及时修剪掉多余的枝杈,防止消耗营养物质,对种植土壤还要定期除草和整理。果实成熟后,要全面检查果树的枝叶情况,彻底清理病虫害的枝叶。如果苹果树感染轮纹病,需喷施叶面肥,提高其抵抗力,保证苹果树可以充分接受光照,避免发生早期落叶病。对于变色或腐烂的树皮,可采用刮治方式彻底清除掉病害部分,并涂抹化学药剂,防止复发。

3.2保证科学合理用药

化学药剂药效迅速,清除病虫害效果较好,但也存在毒副作用,不仅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要严格按照苹果树病虫害的类型和损害程度选择适宜的化学药物,科学合理用药。首先,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剂量,注意尽量不伤害有益昆虫,消灭果树病虫害;其次,要尽可能避免污染到环境和果实,可选择环保型农药(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等),如浏阳霉素、阿维霉素、华光霉素等,以减少环境污染。

3.3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安全

在苹果种植、管护过程中,应树立安全意识,从各方面出发,全方位完善苹果树病虫害防治网络。即努力提升综合防治苹果树病虫害的技术水平,通过对多种手段综合利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等),全方位为苹果树病虫害开展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既可逐步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还能避免果园内大规模传播病虫害,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预防病虫害不到位的现象[6]。

3.4构建预测病害的预报网络

我国各地区近些年频发果品质量安全事故,社会影响较大,非常不利于果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所以,在日常果园管护过程中,既要重视树立果品质量安全意识,还要根据时间情况构建预测病害的预报网络,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将病害控制相应范围内。在苹果树成长和收获果实时,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监控技术,实现全程监控和科学化管理果园病害。同时,要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治技术,基于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农药防治的无公害控制措施,既可避免病害随着苗木传播,又能避免人为因素而增加病害发生的概率[8]。

4结语

病虫害知识范文7

关键词:种植技术;防治措施;玉米;病虫害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其栽培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对提升玉米的产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种植玉米的时候,高产栽培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部分偏远地区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比较低的现象,所以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1玉米高产种植所存在的问题

1.1播种方式不够合理

虽然科技的发展为玉米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变革,然而,先进的玉米生产设备的价格却超出了很多种植户的购买能力,所以种植人员在播种玉米时,会常常采取人工的方式来种植玉米,因此使玉米每一株之间的距离很难控制。同时,由于播种的深度不够统一,从而造成了玉米的减产[1]。

1.2市场上品种比较混乱

玉米的品种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品种其质量和产量也是不一样的,有很多质量差、生产不规范以及产量不足的品种。随着市场经济迅速的发展,玉米种子经销商当中也混入了很多非专业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对种子的特性并不够了解,所以,并不能够保证这部分经销商可以把优质的玉米种子卖给广大农民。若是农民所选择的种子在产量还有质量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就会使他们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受气候及地质影响

在种植的过程中,受地质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玉米幼苗会产生许多分支,后经过人工培育与筛选形成各种不同品种。所以,在应用玉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时,东平县种植户应重视气候、地质以及病害等对玉米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品种选择的不当,而造成产量不高[2]。

2玉米品种的选择

随着当前农业科学研究不断的发展,可以供山东地区所选择的玉米品种也比较多。然而,也容易使农民在选择种类的时候出现盲区,一些种植人员没有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味地借鉴其他城市的玉米种植技术还有种植经验,在玉米种植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质量比较差以及低产的情况,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当前,在推广和运用的杂交品种有竣单20、登海701、还有郑单958等。在正式种植玉米之前,还应该进行催芽玉米种子,科学合理地分析出出芽的情况,把得出的结果作为后期种植的依据,从而为提升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3适时播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太早或是太晚都会影响到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就需要进行适期播种。玉米种子在温度为6℃的时候就可以发芽,过早进行播种尽管种子能发芽,然而会受到早春温度的影响,所以很容易在发芽后就遭受冻害,从而丧失了活力,使得出苗率非常低,并且发芽的时间还会延长。另外,玉米种子播种的太晚的话,若是降水量增多,那么很容易将玉米泡烂,还会耽误到农时。所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应该在4月份~5月份,若是早春的温度比较高,而且土壤墒情比较好,那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提前播种,这样对于植株的抗旱还有抗倒伏能力非常有利。同时,在播种的时候还要科学控制种植的密度,结合东平县气候条件还有土壤条件等因素,根据往年的种植经验,来合理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尽量实现玉米产量的最大化[3]。

4科学密植技术

具体种植的时候,玉米种植的密度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抗倒伏性能、还有质量,科学的密植可以满足玉米生长期间获得足够的光照,使得生长环境具有非常好的通透性。其次,植株过密的话会使得玉米秆过细,而且抗逆性能也会降低。所以,建议采取大垄双间的种植方法,有效控制好株距、大行距,还要确保小行距在科学的范围内。要想确保植株通风是良好的,那么就可以采取宽窄行种植的方法,从而发挥出边行的优势,对管理玉米植株也非常有利。

5玉米生长管理

玉米幼苗生长到3叶期~5叶期的时候就要展开间苗和定苗,但要注意间苗和定苗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具体的做法是先剔除病苗、过小的苗、弱苗以及畸形苗,留下壮苗,以使整个玉米植株都是健康的。同时,通过中耕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还能疏松土壤,清除田间的杂草,从而促进玉米生长,达到增产提质、优收效果。玉米幼苗期的植株比较脆弱,很容易死亡,特别是在此时若是浇水太多的话,那么就会使玉米植株受到涝害,轻则会影响玉米根系的发展,重则会使玉米苗死亡,所以,在幼苗期的时候要科学的控制浇水的次数与灌溉量,可以结合东平县实际情况来保持适度干旱。在大喇叭口期植株对于肥水的需求比较大,这个时候做好肥水管理尤为关键,不仅要定期灌水与施肥,同时还需要多次检查各田地的肥水情况,保证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灌溉施肥。此外,在吐丝期也要合理地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而使玉米花期受到影响,在蜡熟期的时候则要进行及时的收获,不然在玉米进入完熟期后,其质量和产量都会明显降低,并且还会伴有渣多、品质较差、皮厚等问题。

6施肥管理技术

玉米的根系十分发达,并且还有着较强的生长能力,东平县各个地方都有种植,但是要想使玉米获得稳产和高产,确保足够的施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玉米在生长期间对氮肥的需求较大,确保玉米生长的每一个阶段足够的氮肥更加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因为玉米比较高,在大风的天气下很容易发生折断,要想应对这一情况,那么就可以施用农家肥,并将化肥、微量元素与有机肥等肥料混合使用,确保玉米生长期间养分是均衡的。一般情况下,施用农家肥800kg/667m2~1000kg/667m2,复合肥施用量为30kg/667m2,磷肥施用量在25kg/667m2。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应采用田间喷施的模式来施肥。

7病虫害防治

7.1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主要的病害,病害的位置是在玉米的叶片处,叶子上会出现各种斑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就会转移到叶梢、叶背、苞叶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大斑病在发生的初期,其叶片上会出现很多灰绿色的斑点,并且伴随病情的加重,会危及整个包叶部分,呈现出灰绿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的中心呈现出黄褐色,叶片会随着病情慢慢干枯,然后凋零。种植区域的湿度也会加重大斑病,使得叶片上形成大片的斑点,进而产生很多霉状物。其防治措施包含:通过换茬以及土壤深翻的种植方式,来降低土壤当中病菌的存活率。同时,要选择抗菌及优质玉米品种,并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

7.2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是通过灰飞虱来进行传播病毒的,最近几年在种植春玉米的时候,玉米的粗缩病越来越严重。该种病害对于玉米的影响非常严重,严重的时候会造成绝收。所以,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必须要选择抗病的品种,及时调整玉米播期,在处理玉米种子的时候,应采用吡虫啉悬浮剂或者是噻虫嗪悬浮剂来拌种。在感病初期可以选择1.5%的植病灵700倍液,或是20%的病毒宁800倍液喷施防治,这样能有效控制粗缩病。

7.3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害是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在患病的时候玉米叶鞘会出现很多黑色的纹路,并且所形成的一些不规则的状云纹会渐渐蔓延到叶片的部位。在防治纹枯病的时候要重视消毒种植的地区,借助升汞溶液进行浸泡,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翻土,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热空气干热来消毒,然后配合药剂来治疗,可以使用菌核净、退菌特,以及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对玉米进行喷施,通常间隔一周连着喷施两次左右,即可彻底消灭病菌。

7.4玉米螟

玉米螟是人们经常见到的一种农作物害虫,同时又被称做玉米钻心虫。主要是在叶子上面进行钻孔的活动,钻孔以后玉米螟就会进入到玉米的心叶部位,对于玉米的生长非常不利。所以,在种植之前种植人员就要进行防御玉米螟,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选择适宜的杀虫剂,结合虫害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农药杀虫。在喷杀虫剂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天气,应科学使用杀虫剂,确保可以去除虫害,而且还不会破坏到玉米的正常生长。同时,种植人员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消灭害虫。比如,可以引入玉米螟天敌,如赤眼蜂还有黑卵蜂等。另外,在玉米螟产卵的时候,玉米秧苗附近要设置一些放蜂点,每一次放15万头/hm2~30万头/hm2,以产卵的方法来破坏其生长。种植人员还可以在冬季将玉米螟虫卵全部剔除干净,防止虫卵来年继续咬食玉米心叶。

8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升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积极促进玉米种植的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发展,那么东平县就应该加大力度推广相关的种植技术,并引导广大种植者以合理化还有科学化的方式来种植玉米。这一过程当中还应该不断的完善与创新高产种植技术,注重虫害防治手段的研发和运用,大力推进生物农药,要减少使用化学药剂,同时还要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推动现代农业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洪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19,(12):39,42.

[2]李来金.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80.

病虫害知识范文8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实践

长江师范学院园艺学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就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7年被立项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1-2],主要通过给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树立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为适应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相关工作岗位需要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3]。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活动中病虫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学生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且动手能力很差,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难以让学生树立对于解决园艺植物保护问题的自信心[4]。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知识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完成培养计划,适应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最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应用能力。笔者结合当前重庆地区园艺植物的实际生产需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同时,为了增加课程容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笔者广泛收集了多种园艺植物病虫害症状及危害图片,将生产实际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增强了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的直观认识。此外,通过引用一些媒体中报道的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相关的新闻,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剖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园艺植物保护与经济生态健康的认识。

1教学材料的建设

1.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内涵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优秀的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3-5]。目前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教材较少,且一般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用书,课本主要介绍病害与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而缺少植物保护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性质,选用黄云、徐志宏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园艺植物保护基础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重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的各论部分,主要介绍重要南方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虫害危害症状以及相应病原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该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教学新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并且将其应用于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园艺专业的培养要求。

1.2教学进度计划的调整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课程为32学时,课程前部分为病虫害基础理论,后部分为各类园艺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后半部分内容的学时较少,不能全面讲解当地普遍存在病虫害的特性及其防治,而这部分内容是该门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可以将32学时的理论课增加至48学时,同时调整基础理论部分与各论部分的比例,增加西南地区常见园艺植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果树害虫、蔬菜害虫、观赏植物害虫的授课学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常见病虫害的习性、侵染规律等,以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3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园艺产品生产实际以及科研的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对该课程中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章节,例如绪论、园艺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流行、昆虫的体外特征和昆虫的习性等,可以通过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资料来制作课件或小组交流写出小结进行课堂汇报。后部分的各论讲解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适时跟踪重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主要园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例如柑橘衰退病、柑橘煤污病、观赏植物炭疽病、榨菜根肿病、蚜虫、菜青虫等,以这些主要病虫害为案例,讲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自行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真正掌握该类知识体系的核心。同时,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科研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正在推广应用的新科技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产生的危害、动态变化等。

2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2.1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已在国内各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该理论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该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学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学习氛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与多样化的现代媒体技术的协调配合已越来越多被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其中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7]。例如,“植物病害的病原”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但却是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板书、PPT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将各类病原菌的特征和引起的相应植物症状进行比较,对该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并且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使传统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此外,由于该课程涉及病虫害基础知识、防治技术两部分内容,而且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所以在讲解不同知识点时,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讲授教学法与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应用。在讲授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部分时,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启发式讲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部分时,主要通过讨论式和探究式的讲授方式以及让学生撰写某种病虫害防治综述论文的形式,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注重现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8]。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适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教学更易于直接简明地呈现新知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理解。例如在学习园艺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种类特征、识别和危害症状时,单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重要知识点,而通过现场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病害,进而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相关防治措施。因此,现场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地域特点,可将现场教学安排在校园、温室及当地果树、榨菜种植基地中。例如在樟树叶斑病、杜鹃黑斑病、蔷薇锈病、榨菜根肿病和百合病毒病等病害暴发时,指导学生观察危害症状并调查危害程度,以增强学生对不同病害症状的认知和学习植物病害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在园艺植物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网蝽和介壳虫等)高发期时,安排学生采集相关的害虫制作成标本,并保存于标本室,供以后的学生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将教学设置在教室以外的现场,让学生可以现场观察、学习与交流,并在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一方面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发现30%的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较低,且平时考核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今后教学中平时考核可采取课堂论文、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和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且将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40%,通过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笔者通过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长期探索和尝试,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果园和榨菜种植基地距离学校较远,且交通不方便;温室中栽培的园艺植物较少等,导致不能很好的开展现场教学。同时,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需要教师定期参加进修、培训、观摩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萍,陈力,吴俊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867-1868.

[2]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98-100.

[3]李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0):89-90.

[4]刘红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907-12908.

[5]马建,徐昭焕,向妙莲,等.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28-129.

[6]张亚楠,朱秀云,张慧君,等.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337-338.

[7]段海明.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