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病虫害防治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1

关键词:油松;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是松树的一种,也是中国特有的树种,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有栽植,树高可达25~30m,主干粗可达1m以上,多生于海拔100~2600m的地带。油松为阳性树种,喜光,其根入土很深,适应性强,具有抗瘠薄、抗风等特性,在土层深厚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上均能良好生长。油松材质较硬、纹理直,可用作建筑、家具、电杆、矿柱、造船、器具及木纤维工业等方面。此外,油松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风痹、肠燥便秘、十二指肠溃疡、流行性感冒以及疔疮肿毒、疥癣、湿疹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1油松栽培技术

1.1种子采集。油松种子最好选择树龄为30~50年的壮树,而且以无病虫害、树体美观、树干直立为最佳,每年10月上旬,种子成熟后采集球果,球果采收后,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进行通风晾晒,然后脱出种子,最后将种子储藏于干燥低温环境下,备用。

1.2育苗。1.2.1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酸性或中性土地,地势平坦最佳,于播种前一年夏秋季深翻土壤,清除杂物,并用福尔马林、硫酸亚铁或五氯硝基苯等对土壤进行消毒,然后进行施肥,肥料用有机肥,施肥后起垄,垄顶平面,宽为50cm,垄高15~20cm,垄沟宽30~40cm,起垄方向为东西向,播种沟方向为南北向,以便苗木受光均匀,通风良好,利于生长。1.2.2催芽及播种。油松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为了快速催芽,一般用温水浸种处理法,在播种前1周左右,用1%的浓硫酸溶液浸泡种子1h,然后用清水冲洗3次,再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浸泡1h,随后用清水冲洗2次,然后将其置于45℃的温水中浸泡24h,待种子吸收足够水分后捞出,置于湿布或湿麻袋上,然后覆盖,每天在其上方喷水,大约1周左右,绝大多数种子皮开裂后可进行播种。油松的播种在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播效果最好,春季播种在早春进行,秋季播种在地面结冰前进行。播种前,需浇足水分,播种采用条播方法,行距20cm,播种后覆土1cm。

1.3苗期管理。油松播种后每天需有人看护管理,并视干燥情况及时浇水,同时防止鸟鼠偷食。幼苗出土时,要搭盖遮阳网及时遮阴,遮阳网搭盖高度70cm,透光度50%~60%。幼苗生长的前2年要勤除杂草,使育苗地不见草,以减少对养分的竞争,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尤其在夏季,每隔1~2周需除草1次。当年幼苗越冬时,最好用玉米秆或稻草覆盖,以增加地表温度,减轻因温度强烈变化而影响根系生长。

1.4移栽。在3月份,当油松幼苗高度达到或超过0.5m时可进行移栽,移栽株行距为1.5m×1.5m。移栽前需要整地作床,然后按照划好的株行距定点挖穴,穴大小为30cm×30cm,穴下方留5cm左右厚的疏松土,然后将带土球的幼苗根部置于穴内,填埋后整平地面,随后浇水。刚移栽后的油松,前期可勤浇水,以便缓苗,然后可松土保墒。在6月和8月各施1次肥料,同时需做好除草工作,除草可每个月进行1次。

2病虫害防治

油松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落针病、松针锈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脂大小蠹、油松毛虫、油松球果螟等。其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在生长季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组织用药防治。冬季树干要涂白或喷石硫合剂,消灭树干虫卵及蛹。

2.1病害。2.1.1立枯病。主要发生于油松幼苗期,一般在幼苗出土7d左右,幼苗茎基部与土壤接壤部位会出现褐色的斑纹,然后逐渐发展,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幼苗根部发生腐烂,干枯死亡。立枯病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很强,需及时防治。首先,在育苗前要对育苗地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其次,在幼苗出土7d后勤喷药剂,一般使用敌克松、多菌灵、硫酸亚铁等,每隔5天左右喷施1次。2.1.2落针病。在两年生的油松针叶发病较多,一年生偶有发生,油松针叶感病初期会在叶尖端或中间位置出现黄色或淡绿色小班,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段斑,颜色变为淡褐色至灰色。病情严重时,进入秋季针叶会出现大量枯黄掉落。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原,进入秋冬季,剪除病枝和病叶,将地面的病叶清理干净并烧毁;二是做好管理,做好松土、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以提高树木的抵抗力,减少发病;三是喷洒50%退菌特500~800倍液进行防治。2.1.3松针锈病。松针锈病的病原体是黄檗鞘锈菌,通过气流传播。每年4月下旬到5月初形成锈孢子器,6月初开始飞散并侵染,10~20年树龄的油松最易得病。防治方法:避免与黄檗混合种植,或者栽植油松的区域最好与黄檗保持5km以上距离,以防止黄檗鞘锈菌的传播。此外,还可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药物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2

1优质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合适的玉米品种

实现玉米种植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是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目前市面上的玉米品种较多,有些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只是一味的选择产量高的玉米品种,这不仅加大了后续玉米田间管理的成本,还影响了玉米品质和质量的提高。

1.2土地翻耕深度不够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其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所以需要深扎根系来获取土壤深层中的营养物质。当前中国玉米种植的地区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有的甚至依靠人力来翻地,包括普通的旋耕犁很难做到深耕。深层的土壤通常都比较硬,玉米的根系在发育时,很难将根深扎到土壤深处,导致玉米的根系发育不良,也就不能吸收足够的养分与水分来满足玉米的生长发育需求,这种情况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由于玉米的根系发育不良没有深扎到土壤中,所以碰到暴雨和大风天气时,很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导致玉米不能正常生长。

1.3土壤肥力不足、碱性过大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基本上都是从土壤当中获取的。所以,土壤养分的高低、土壤的结构以及施肥的时间等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玉米种植户因为对玉米种植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根本意识不到施肥时间与施肥量对玉米种植的重要程度,在给玉米施肥的时候,往往会依照过去的习惯进行施肥。这种不科学的施肥方式直接降低了玉米对养分吸收的效果,比如,如果只给玉米施用氮肥,就很容易导致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过多,这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还可能会灼烧幼苗。此外,玉米的产量还会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玉米对盐碱的难受性比较差,所以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土地的酸碱度。

1.4种植密度不合理

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会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很大影响。玉米不仅茎秆生长的比较高,其叶片也比较大,所以对玉米的生长空间很难把握,农户在种植玉米时,会根据过去的种植经验来确定玉米种植的密度,再加上不同玉米品种在叶片等方面存在差异,就很容易出现种植密度不合理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1.5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

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玉米,就必须掌握好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但是很多农户并没有掌握好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导致种植出来的玉米在产量和品质上没有得到明显提升。比如,在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上,有些农户没有意识到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在出现病虫害时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或者没有使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的危害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还有些农户没有把握好灭茬技术,导致在下一茬的玉米种植中又出现了这些病虫害,这不仅难以获得优质高产的玉米,还增加了玉米种植的成本。

2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2.1选种

玉米品种的选择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因此种植户一定要做好对玉米品种的挑选。种植户在筛选玉米品种的时候,应该对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综合考量,挑选合适的玉米品种才可以为优质玉米的栽培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农户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抗病性较强、抗倒伏的玉米品种,在挑选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玉米种子的外观,看看有没有被病虫害侵袭或受到损伤,要选择籽粒饱满、纯度高的玉米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农户可以随机剥开几粒玉米种子进行观察,如果玉米胚芽是黄白色的,并且富有光泽,那就证明这是纯度较高的好种子。

2.2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尽管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种植地的土壤也没太大要求,但还是需要营养的供给。肥沃的土壤能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为其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因此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农户应该选择土质比较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同时做好土地平整工作。要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层次好的土地种植玉米。整地工作包括春季整地和秋季整地,在播种玉米前,要进行春季整地,让土壤变得更加松软有层次,这样方便玉米对养分的吸取,也能将根系扎的更好,进而让玉米能够更好的生长;秋季整地是在农作物收获以后。在整地时农户不仅要把田里的土块弄碎,还需要将杂草等给清理干净,为玉米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3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大部分玉米种子都能够顺利出芽,农户在开始播种玉米时,应当先先对种子进行晾晒,并做好拌种等工作。先对种子进行合理的处理再播种,不但能够确保玉米种子的出芽率,还可以让玉米出芽更整齐。农户在拌种时,可以利用沼液对玉米种子进行简单处理。不过农户开始拌种前,需要先晒种,在经过晾晒后拌种处理的效果也会更好。另外,农户一定要把握好晒种的时间,不要过度暴晒,这样会降低玉米种子的质量。2.4播种时间为了能让玉米更好地生长,农户应该结合本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来确定最合适播种玉米的时间。农户要掌握好玉米的生长周期,结合时令进行种植。通常条件下,当土壤的温度在10~12℃的时候就可以种植玉米了。此外,如果种植地的土壤是沙质土壤,则应该提前播种;如果种植地的土壤属于黏性的,则需要晚些播种。在完成播种玉米的工作后,农户还需要做好后续的施肥等工作。

2.5种植密度

在播种玉米时,农户要控制好种植的密度,确保光照、土壤等条件都能更适合玉米的生长需求,进而实现玉米的高品质高产量。在设置玉米种植密度时,应当对玉米的品种、土壤等条件综合分析,然后在确定好科学的玉米种植密度,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2.6苗期管理

在玉米的幼苗时期,农户要时常查看玉米生长的状况,如果有空苗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苗,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定苗和间苗的工作。要避免玉米幼苗生长的太过密集,抢夺养分。在玉米长出三四片叶时,农户可以分次开展间苗工作,把生长势头较差的幼苗拔除掉,留下长势不错的壮苗。在玉米生长出4片以上的叶片时,农户要完成定苗的工作。在补苗时,农户可以通过浸种催芽的方式进行补种,或者直接移苗补栽。以上这2种补苗的方式,都要在玉米幼苗长出3片叶子时进行,并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2.7中耕和除草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农户还需进行中耕和除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更便于玉米吸收养分和水分,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另外,农户还要做好培土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玉米在生长的后期出现倒伏的现象,进而保证玉米的高产高收。

2.8施肥管理

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当中,在田间施加基肥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的肥力,并改善土壤的结构,让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能够更频繁的活动,进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让玉米可以在苗期能够更好得吸收养分,茁壮生长。可以将有机肥和无机非配合起来使用,作为玉米种植的基肥,在施肥前,可以先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测量,之后根据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施肥的比例。此外,在使用农家肥作为基肥时,一定要确保是腐熟的。农户在给玉米追肥时,可以配合着中耕和培土进行,追加的肥料主要是氮肥,追肥要分两次开展。第一次追肥可以在玉米生长到喇叭口的阶段进行,可以追加适量的尿素;第二次追肥可以在玉米的攻粒阶段,同样也是追加尿素,具体追肥量要结合土壤的肥力条件确定。施肥的时间应该在降雨过后,若土壤比较干结,可以配合着灌溉进行追肥。

3玉米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当中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包括纹枯病、黑粉病以及小斑病。黑粉病主要是因为玉米染上黑粉菌导致的,在农户没有对种植地的农作物进行及时处理时容易出现这种病害。对于黑粉病的防治有3种办法:第一种,在播种玉米前,先把粉锈宁混在玉米种子里搅拌均匀,以减少黑粉病发生的概率。第二种,选择可以抵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种,这样能够明显降低黑粉病病害出现的概率。第三种,在准备播种玉米的时候,农户要将种植地的杂草等全部清理掉,破坏黑粉菌的生存环境,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夏季,尤其是阴雨连绵、持续高温的天气是小斑病的高发时期。对于小斑病的防治,主要是挑选抗病性比较好的玉米品种,并实行轮作种植的方式,这样可以对该病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此外,农户可以给玉米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并做好排水的工作,通过减少治病因素的方式来防治小斑病。在这3种病害中,纹枯病对玉米生长的危害性最大,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造成大片的玉米死亡,农户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该病害的出现,玉米种植的产量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进而造成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减少。对于纹枯病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在玉米刚开始发病时,第一时间使用药物进行杀菌,通过合理的药剂使用,可以对纹枯病的防治起到不错的效果。

3.2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3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张家川县的传统农作物,具有较长的种植历史,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县发展玉米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玉米更是成为优势和特色农作物。近年来,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科技支撑、大户带动和稳面积、提产量、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全县种植规模形成逐年增加的局面,逐渐形成以食用为主、饲草为辅的玉米产业,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年均种植10万亩以上。

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品种对玉米产量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县各乡镇近几年气候数据分析可知,我县东、中、西部间的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广大玉米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宜生长周期且具有稳产、高产、抗病、抗倒伏和抗逆性等一系列优秀品质的杂交玉米品种,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在降低后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率的基础上为实现稳产高产奠定良好基础。建议我县东部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和饲草玉米品种,中西部可以选择高产品种和饲料玉米品种。

1.2深松深耕,农技落实到位。要想玉米稳产高产,必须良法良种配合,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优良的农机农艺融合。由于玉米体长较高,在种植前期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对耕地进行深耕深松,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系无法下扎,吸收营养物质不充分,正常生长难以得到满足,遇到大风天气或多雨天气玉米的倒伏几率就会大幅增加,将严重影响产量。要从根本上达到“稳产、增产、高产”的种植目标,因此在进行耕地选择时要尽可能选择营养丰富、利于排灌、pH适宜的耕地,同时为提高玉米产量,必须确保做到玉米种植地块深松深耕,同时做好播前底肥的科学施加。

1.3优选良种,适期科学种植。由于我县属高寒阴湿地区,全年霜期长,因此在种植时必须适期播种,确保玉米出苗率和生长周期完整。而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在温度较低和雨水较多时播种会对玉米出苗率和正常生长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故此在每年清明为我县玉米适宜播种期,即每年4月到5月初是我县的玉米最佳播种期。为确保玉米的出苗率以及茁壮成长,必须选择适宜我县种植的良种,像登海系列、先玉系列,同时加以全膜覆盖防止地温和水分流失。在种植时还需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控制种植密度、行距、株距,建议我县最适株距30厘米左右、行距50厘米左右;亩株数食用玉米为4000株、饲料玉米为6000株。只有良种良法结合才能为稳产、增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1.4田间管理。从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1]而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玉米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尽相同,为此科学施肥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田间管理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除了要做好科学施肥作业外,合理灌溉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必须满足它们对于水分的需求此外在雨季来临时,劳作者还需做好对土地的整改,确保水分的及时流出;必须烂苗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在初期种植户还要定期检查玉米的出苗情况,及时做好补苗作业,并在定苗和间苗的过程中,及时清理周边杂草,规避养分的流失。近两年我县夏秋降雨较多,容易造成田地内涝,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在玉米种植生产过程中田块要做好排水渠修筑,防治因降雨过多形成内涝造成玉米减产,带来损失。

2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是当前农户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县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有: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大小班病、茎瘤病和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瞑。虽然我县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但总体而言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对玉米产量造成损失,尤其是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严重损害产业发展和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种植积极性造成打击。

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基本概述

在当前新市场常态下,玉米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即通过大面积种植玉米在满足人们对于粮食作物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纵观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问题的存在在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传统防治措施的实践也导致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仅给农民增加来生产成本,也对经济收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故此为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的产生,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除了要秉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外还需做好如下工作。

3.1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要做好对玉米病虫害的高效防治,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就要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因此,要高效发挥防治效率,在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要优先做好防治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议县农业部门在玉米种植的各个关键环节定期举办以玉米种植户和防治员为主的培训班,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培训。甚至在实际的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县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直接在田间地头对玉米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意识。

3.2农业防治简述。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业防治是一种现代化的防治手段,与传统药理防治相比,它不仅贯彻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与此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防治质量和防治效率最终为预期产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3]“农业防治”就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优化玉米种植技术以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一方面是在选择品种时,以提高玉米产量为目的的同时尽量选择一些抗病虫害强、具有一定免疫性、进行过拌种处理的新型杂交玉米品种,通过选育良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提前对耕地采取深松深耕,通过对土地的翻耕杀死部分虫卵和病原体,在后期播种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农艺技术,适当种植密度、适时施肥、正确的田管等都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3.3化学防治简述。目前我县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因在病虫害防治质量、效率以及经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现阶段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最有效且成本极低的一种防治手段。随着化学防治的长期大面积使用,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来严重破坏,不施农药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农药残留给人们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本质上解决盲目用药、过量用药的发生,但减少农药的使用又和保证高产成为一对矛盾,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过程中明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及时防治、科学用药配将是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3.4生物防治简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对于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防治手段因农药残留等问题而成为人们关注对象,为此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提出来了生物防治,不断地探索实践利用生物相克关系来进行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天敌、抗生素等进行病虫害防治,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确保玉米正常生长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生物防治有效减少来化学农药的使用,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做到来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当前我县玉米种植规模不断增加,玉米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而且对于我县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县农技部门和农户要秉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最好能做到统防统治,在防治过程中做到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相结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玉米稳产、增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祥祺.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48.

[2]王德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6):51+53.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0  引言

蛋白质是维持人正常活动和营养所需的主要成分,而大豆当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同时豆制品也是人摄取蛋白质的一个主要的食品,大豆对于各种豆制品而言都是一个主要且丰富的供体。大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具备丰富的实用性,对大豆在栽培和种植期间充分利用高产栽培技术,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提升大豆的产量和整体品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而大豆对农业生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人的生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大豆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1.1  大豆品种的选择与播种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因区域不同所以种植条件也存在差异。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要考虑种植的主要地区和实际的地理条件与环境因素[1]。为有效的促进大豆的高产和优产,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大豆种植的区域,特别注意大豆种植区域的温度,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大豆种子作物。提前选择合适的大豆作物品种,能够有效的筛选合适的大豆作物,这也是防止病虫害发生,实现高产的有效方法。在进行选择时应注意选择耐旱性强和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做好大豆的选种以后,就要实施合理有效的播种。播种之前需要对大豆种子进行筛查,将其中不合格的种子剔除[2]。在众多的大豆种子中,会存在一些病种、虫蛀种、杂种等,当筛选工作完成后,还要科学的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清洗完整后还要晾晒3~4日,通过根瘤菌或硫酸锌等进行合理比例的拌种。根瘤菌的粉末要选择半年以上的大豆植株当中的根瘤比较多的植棵。在大豆播种的时候,留苗密度约为2.0万~2.4万株/667m2,具体播种的时候要根据大豆的实际状况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大豆的不同品种特性。有一些大豆分支比较多,而且成熟期晚,在进行种植的时候需要将种植密度放大,如果成熟期较早,可以将种植密度放小;土壤肥沃的地区,如果生长旺盛,可以将种植密度放大,否则可以将种植密度放小;对于播种时间较早的大豆且营养时间较长,可以在种植时将种植密度放大,反之可将种植密度放小。大豆在进行种植时,若属于高产天地,则可利用大小垄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栽植之后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豆的苗株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存在缺苗的应及时进行补苗。大豆的苗株栽培应保证苗全苗壮[3]。会提升土地的合理利用率,还要确保土地中具有充足的养分,在种植的时候可以将大豆和其他的合谷农作物进行轮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大豆的生长提供保障。在具体的种植中要根据实际的土地状况来进行适当管理,强化土壤肥力的作用,保证大豆生长的营养需求。在对大豆播种的时候,要对播种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有些地区冬季时间较长,所以在播种的时候要将播种的最佳时间选在4月底,此时地下耕层温度大约为10℃,在播种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适合大豆种子的生长和发育,播种的时候应注意保证苗株之间的距离。大豆在生长中应积极的进行农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生存时期大豆的需求。为了使大豆在生长中具有充足的营养成分,生长后期还要进行积极的除草和合理的灌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

1.2  大豆种植栽培的技术

在对大豆进行种植时,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根据不同品种的大豆分析其生长的特性,确定其栽培的密度和行间距。大豆的栽培与玉米基本一致,所以在进行大豆种植的时候基本可利用玉米种植的方式来确定大豆的种植密度,还可以参照玉米种植的基本形式来,最大程度上实现大豆的高产种植,这是提升大豆产量的主要策略。在具体的应用中可利用如下栽培技术:

1.2.1  分层垄栽培技术。可以在大豆栽培中通过垄三栽培技术进行栽培。利用分层龙体栽培的方式对大豆栽培,就能够提高大豆机械化栽培的质量。种植者要了解并掌握大豆栽培的环境和主要生长习性,了解其土壤的状况等。全方面的分析大豆的栽培状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栽培手段,这样就能够为增产增值奠定基础。栽培结束后还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期的天地管理。秋季时农户要对田地进行翻耕处理,这是改善土壤密度的有效手段,也能适当提升土壤的肥力,可以对大豆适当的施加钾肥,这对促进其养分的吸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2.2  窄行密栽培技术。改行密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技术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栽培技术存在其自身的明显优势。改行密度计数可有效的提升大豆的产量,进而保证经营户的整体经济收入。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大豆的高度和发育有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就会存在不同的效果差,在进行大豆培育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来充分的确保大豆栽培的密度,还要严格的控制大豆生长的条件。在进行施肥前,要特别注意大豆种植的整体环境,通过科学有效的种植模式,并根据大豆生长的整体环境特点,来补充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针对大豆的实际状况施加合理的肥料,以此来保证大豆产量的合理性。

2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对于农作物而言是十分严重的一个危害,病虫害也是影响大豆的产量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大豆种植时,要科学合理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病虫害。所以经营户在种植大豆时,要积极的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高效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来提升大豆产量,以便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能。最近这些年在种植大豆的时候,出现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豆天蛾、菌核病、霜霉病、大豆蚜虫等。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喷洒农药来达到除病虫害的目的。但最近这几年绿色无公害的农业种植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应尽量的减少对农药的投入。所以农户在大豆种植前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大豆的品种,科学有效的实施土壤轮作。同时还要进行田地的杂草清除。要尽可能的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虫害对大豆作物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的提升无污染和无公害的水平。

2.1  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当前我们更加重视农作物的绿色环保特性。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农业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病害防治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农作物市场发展的要求的发展要求,甚至会限制我国农业生产的进步。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一旦出现病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豆的产量。大豆的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甚至会存在一些病毒性病害,这些病害会很大程度上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叶斑病和大豆花叶病毒病表现尤为严重,甚至容易导致大豆出现减产和绝产,而且还会对整体的大豆质量产生影响。在进行防治的时候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病害的清除,可利用现代化工具来清除病株。对存在传播性病毒的害虫进行集中捕杀。举例而言,在防治大豆叶斑病中,就可以再清除被病害侵犯的植株的同时实施土地的深翻处理;在治疗大豆细菌斑点病的时候,种植户可以在品种上选择抗病性和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还要对发病的植株进行集中式的清理,并且实施至少两年的轮作。

2.2  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在农业防治当中需要严格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来进行田地轮作。科学实施农田管理,有效的对杂草进行清除,提供合理的灌溉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施肥,合理促进大豆的生长,这些方法是综合性减少大豆虫害发生的主要手段。可以在大豆虫害防治中合理的对生物防治技术加以应用,不要通过生物的食物链作用来对虫害进行治理和预防。比如瓢虫和蜘蛛等益虫可以对相关害虫产生制约,这样就能达到清除虫害的目的。相对而言,这些虫害具有诸多的天敌,所以可以选择的,益虫也比较多,利用益虫来捕捉害虫,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虫害。也可以在治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物理手段,比如可以采用干扰相关虫害繁殖的方法,降低虫害的繁衍几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单分析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普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大豆产物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大豆种植的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防止虫害的发生,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管毅.山东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224-225.

[2]   朱喜宁.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1,(4):61-62.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5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是较为常见的粮食作物,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植物蛋白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大豆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需求。然而,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其生长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大豆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就要深入研究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大豆种植技术

1.1大豆选种和直播

选种是大豆种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选种科学,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科学选种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结合大豆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种植的成活率。第二,需要选择母大子肥,颗粒整齐的种子种植,从而全面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另外,大豆属于直根系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土壤中富含充足水分和养分,才能够为大豆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1]。由于本地区采用直播方式,想要促进大豆健康生长。需要对大豆直播提前试验,并结合大豆生长状态大范围种植,同时掌握好大豆的播种时间、播种量以及播种方法,为大豆健康发育奠定基础。

1.2合理播种

通常情况下,大豆播种技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窄行密集播种技术,另一种是垄断分层种植技术。窄行密集播种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种植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只适用于植株较矮、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因此,种植户在选用这种技术进行大豆种植前,需要对大豆品种进行科学选择,并控制好播种的密度和深度,从而为大豆生长营造良好环境。而垄断分层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播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在垄体下方展开浇水和施肥工作,并且需要利用农业设备控制大豆的中致密度,从而促进大豆健康生长。农业种植户如果选用垄断分层种植技术,首先,需要科学选择种植品种,尽量选择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另外,需要强化垄体输送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水分和肥力的效果。这种技术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种植户通过翻耕改变土壤性质,保证土壤情况满足种植需求。

1.3合理施肥

大豆在生长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尽相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技术,保证肥料充足。首先,种植户需要适量施加有机肥。另外,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掌握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并展开肥料配比工作。最后,需要通过分层施肥促进大豆生长,使大豆能够在逐渐增加肥料的环境下吸收养分。

2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蚜虫防治技术

蚜虫是大豆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会对大豆生长造成严重威胁。通常情况下,蚜虫爆发期在每年6月中旬左右,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快,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植株和产量,结合种植经验分析,蚜虫爆发可以通过药剂技术防治。如:使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到大豆受侵害位置。

2.2大豆根蛆防治技术

大豆根蛆对大豆的危害也非常大,通常幼虫以啃食大豆幼苗的根部为主,导致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严重影响大豆的健康生长,甚至会导致大豆根部腐烂造成植株死亡。针对这种虫害,可以通过药剂拌种方式防治[2]。利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与0.8%的种子重量拌种,进而进行兑水喷雾。喷雾过程中需要边拌边盆,从而有效预防大豆根蛆的危害。

2.3霜霉病防治技术

霜霉病是大豆生长中常见的病症,会直接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多发于大豆幼苗时期,主要病发位置为叶子和果实。每年6月中下旬为爆发时期。与此同时,降雨量过多也会增加发病率,当前,针对这种病症,防治措施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农业防治方法,通过轮作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病害发生。另一种为药剂防治方法,利用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的种子重量进行拌种,从而有效预防病症发作。

2.4食心虫防治技术

一般情况下,大豆食心虫的幼虫,会顺着豆荚边缘进入内部,严重影响大豆发育。针对这类病症,需要在食心虫化蛹时期,适当增加种植区的中耕次数,或者结合食心虫特点和习惯,利用菊酯类药剂进行熏杀[3]。从而减少食心虫病害的侵蚀。

3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粮作物,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蛋白质。然而,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期间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引发病虫害等问题。不利于大豆健康发育。因此,本文针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恩成.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87.

[2]王家正.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经,2017(15):74.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6

本文主要的论述内容就是讲述了吉林对于林业栽培相关技术的分析及对其病虫害预防与治疗管理相关办法的研究,这方面目前是国内生态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程,因为利用好林业原本本身特有的一种资源优势,能够给当地的环境及经济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这篇文章就是基本介绍了林业相关的栽培技术,讲述了一些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现况,针对性的给出一定建议,最后有所总结。

关键词:

栽培技术;病虫害;吉林

前言

其实加强林业资源的建设是中国国民经济得以健康且可持续性发展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如果最终可能保障林业建设整个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一定要切合实际去进行,根据林木实际的生存状况及各个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林木存活比率,在栽培技术上需要有所改进,有必要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此外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接下来就以吉林地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林业的栽培技术(以杉木为例)

1.1育苗技术分析

种子种植前期的采集及处理。杉木种植时的各个阶段周期都是不同的,花期一般是三月左右,采收期一般是十一月左右,而一至这时,它的果子将呈现一种由青绿色向黄褐色转化的过程。在选择球果时,一定要选择15年至30年间的杉木树为好,必须要主干比较笔直、生长比较健壮、没有病虫伤害为主,将其球果采摘下来之后需要放至阳光下直接暴晒,等到其鳞片打开了,再去翻动这球果,种子就会从球果中慢慢散落出来,这些种子可以用布袋保存好,入在通风地备用。

1.2苗圃地挑选及整理

为了种植出更加优良的杉木,土壤、环境等都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从目前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坡度较为平缓的半阳坡亦或是平地是比较好的种植场所,此外还要求泥土的质量以疏松为佳,土壤要求湿润、肥沃、透气性佳,排水条件好且水源丰富,但是在沙砾含量上要求越少越好,具备这一系列的土地是绝佳的种植苗圃地。选择好了适合的土地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整理好这一片土地,让其更加适合且帮助树苗成长。定期地挖土、翻土、挑选及去除石块、野草、树根、经过长期日光暴晒及风化,在泥土里加入一定的火烧土,依据不同的地势条件来制造高床,床面的要求一般是1-1.2米,高20公分,长是根据地形来设定的,苗圃周围要开设水渠,用来日常排水。

1.3播种的最佳时期

种子的播种日期一般是定于12月到下年1月上旬左右,这段时间是最佳播种时期。首先播种前需要先把种子放入千分之五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体中浸泡半小时,再把药液去除密封一小时给种子消毒,接着平铺晒干。此外种子处理好了还要对苗床进行处理,在苗床上开辟播种沟,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撒至沟中,然后用黄心土亦或是火烧土盖于种了的表面,一定要看不到种子才行,最后是用稻草、松叶盖上,一定要新鲜的。

1.4种植的最后环节:苗期管理

揭草:一般杉木自播种后至出长出树苗是要30天左右的,这时就需要及时地把盖在上面的草揭除,当做这是分次进行,每次只去除三分之一,十天完成。这里注意低温天气要暂停。浇水除草:需要依据土壤不同的水分要求进行浇水,不可过多,也不可多少。至于除草,则要坚持把握三原则“除早、除小、除了”。追肥:了解树苗的生长情况及其苗龄再适当及时地追肥,肥需要人稀至浓地施,次数还不可以减少。移苗间苗:都是从幼苗开始长出真叶子之后进行。苗木出圃:当其长到30公分高之后,地径有0.5公分了,而且苗木非常健壮,这时就可以出圃了。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分析与解决措施

从近几年吉林林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很多人为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向外引进了不少先进防治技术,并将其用至实际中,这些技术也对林业中发生的病虫害相关问题有一定的控制。即使如此,可治标不治本,其中还是存在过多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就致使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难以很好地完成。而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有几个不错的解决措施:

2.1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提起重视

有再好的技术,如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对此类工作没有重视感,一切都只是幻想。因为林业产业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不仅仅与其生态效率有着莫大的关系,还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常发展,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则对提升林业生产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让相关工作者提升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也是目前必须要做的做。

2.2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中的无公害技术

目前来看,在树木成长过程中林业病虫害的威胁是越来越大了,这也直接增加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亏损,致使林业经济损失程度扩大。如此一来,提高防治技术急不可待。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以是减少病虫带来的伤害。

2.3在林业病虫害的相关管理人员上,增加他们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林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防治工作者必须要求有非常丰富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才行,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准确辨别各种病中害类别,并且比较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措施,减少病虫害伤害。不过在国内这类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短缺的,导致国内病虫害防治工作者的经济都不太足,这非常不利于病虫防治工作的进行。因此需要对这些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芦盟 单位:四平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张树材,浅谈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7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植树造林是人们为保护环境所使用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是,许多树木的生长周期较短,不足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而杨树作为防护林和绿化林的主要树种,其存活率和繁殖力较高,可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成材后的杨树极易加工,可用于家具、建筑、人造纤维等的取材。但在生长过程中,杨树也遭受着病虫害的威胁。因此本文主要简析杨树栽培的技术,进而从杨树病虫害的主要几个方面着手提出防治措施。

1杨树栽培技术要求

1.1选种

选种作为栽培杨树的前期工作,对整个培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品种优异的杨树可用来遗传增益,进而大大提升其优质、高产的优势。在具体选择时,要仔细查看苗木的完损性、有无病虫害、根系水分流失情况等,并选择吸水性能强的苗木,优良的品种可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进而为后续的栽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整地

整地的目的在于为杨树的生长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通气条件,再通过细菌分解,将原本无法利用的养分转变为可利用状态。杨树的整地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可使其加速光合作用,是速生杨生长的基本要求。在整地时,杨树栽培的土壤应为砂质土壤而非重盐碱地,且栽植地的积水时间不宜超过30d,不可选择低洼易涝的地方进行栽植[1]。

1.3栽植

杨树的栽植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苗木失水,待苗木送达后,最好将苗干下部浸泡于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再取出进行栽植。在栽植时,在水位深的地方需要深栽,并且需将过长的侧根截短,避免窝根,阻碍杨树的生长。另外需将杨树的伤根断根等有损伤的根系去除,避免感染其他杨树。

1.4施肥

施肥的目的是为植物补充并维持能量,弥补土壤中所缺物质的不足。面对生长快速的杨树林木,使用大量的有机肥则可弥补杨树造林地含氮量较低的缺陷。在施肥过程中,将肥料与施林木穴底的生土搅拌均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以及避免植物与肥料的直接接触,以免对苗木根部造成损伤。若将过磷酸钙添加在有机肥中,那么杨树的成长效果会更好。

1.5修葺

杨树的修葺工作对于杨树的生长亦极为重要。在栽植大苗时,为减少杨树整体水分的流失,应将其多余的侧枝修剪截除。栽植后的杨树,可能会有部分未存活或即将死亡的状况发生,此时栽植人员需做好勘查工作,对于那些地上死亡而根部存活的应马上进行平茬,并及时实行补救措施。

2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2.1防控虫害的措施

杨树的虫害主要有食叶类、蛀干类、刺吸类和螨类害虫几种,不同种类的害虫在不同时期会对杨树造成不同的危害。因此急需种植人员对林木做好防控工作,并提升和运用防灾抗灾的综合能力,对林木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预测和监控,尽量减少虫害对林木的破坏,进而提升杨树的整体质量。对于食叶类害虫,可在其成群时期将其吸引并聚集起来利用喷射农药喷杀。对于不同时期的蛀干类害虫,在幼虫期可向蛀孔中喷射有机磷农药,在成虫期可喷射40%乐果乳油的1000倍液。对于不同类型的刺吸类和螨类害虫可选用不用的农药进行喷射,例如草履蚧可选用氧化乐果等,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抑或在此类害虫繁多且密集时期利用黑光灯诱杀。另外,种植人员还需注意在1~2龄幼虫群集时期,要及时摘除虫苞并喷洒农药杀死幼虫[2]。

2.2杨灰斑病

杨灰斑病,在杨树病虫害中发病率最高,大多在高温多雨的盛夏季节,且范围跨度大,老幼时期的林木都有发病的可能,其中幼苗期的杨树最为严重,大多表现为病叶早落嫩稍枯顶。在防治灰斑病时,要将感染的杨树枝梢和树叶烧毁或深埋,并定期用药物喷杀灭菌。

2.3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主要症状为树木干部出现褐色软质病斑,触后有臭水和腥黏水泡产生,水泡破损后病斑颜色呈现深褐色,多发于早春时节。在防治时要调查清楚苗木的来源,选择高品质幼苗;使用多菌灵等药物进行喷射并加强肥水管理,可在杨树落叶后进行涂白工作;在运输幼苗时,应适当缩短时间,避免周折,以减少水分的流失;要及时清除重病杨树,可刮除病斑,减少侵染源。

3结语

杨树栽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发展至今不仅具有很高经济效益,更蕴涵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种植者在栽植时要慎重选种、选地、整地、施肥,并做好除草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改进栽培技术,同时要更加注重病虫害的防治与监控工作,为杨树提供优异的生存条件,保质保量的同时,全面提高栽植杨树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志茹.杨树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135.

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8

关键词:大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山东是我国农业种植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农业,培育了寿光蔬菜、烟台苹果、山东樱桃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增值效果明显,农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我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亿的省份。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短暂、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适合大葱种植。大葱属于百合科葱属植物,脆嫩可口、微露清甜、葱白比较大,容易存储,是重要的调味蔬菜。山东大葱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主要种植范围集中在章丘、安丘、寿光等几个地方。其中,山东章丘大葱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并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大批农民增收致富。然而大葱种植过程中,由于部分农户种植管理不规范,影响到大葱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探讨大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提升大葱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大葱种植技术

1.1合理选址

大葱是一种喜肥植物,根系不发达,对土层养分吸收能力比较弱,因此在选址的时候,可以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透气性比较好、排灌方便的沙土或者壤土,有利于排水灌溉。选址的时候避开工业区,以免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蔬菜有害物质超标,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种植区域尽量选址三年内未种植过大葱、蒜、韭菜等农作物的地块,可以选择前茬是小麦、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选择种植区域后,需要根据周围地形和大葱生长发育要求,平整土地,深耕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土壤翻耕的深度超过30cm,并保持土壤疏松。大葱的需肥量比较大,在播种前,需要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选择猪粪、牛粪、人粪等人畜粪便,添加适量草木灰进行发酵腐熟,这样才能杀死粪便中的病原菌和微生物[1]。播种前,还需要对苗床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提高种植发芽率。大葱适合在pH值7.0-7.4的土壤中生长,在播种前,测量土壤的酸碱度,如果土壤偏酸,需要添加一定的碱性物质,改善土壤。

1.2科学选种

山东种植历史悠久,地形地貌复杂,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平原、黄河冲积扇等地貌构成。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形成了章丘大葱、寿光大葱、安丘大葱等地方品种。在选种的时候,需选择适合地方的品种,提高大葱的抗病害能力。章丘大葱是章丘地区人民长期劳动实践活动形成的农家品种,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大梧桐和气煞风两种品种。大梧桐是一种优质高产的品种,辣味稍淡、脆嫩可口、葱白很大、耐存贮,被誉为“葱中之王”,适合大田大范围种植;气煞风是大梧桐与鸡腿葱白杂交出来的品种,株高100cm,葱白长40-50cm,这种大葱味道辛辣、叶形粗大、叶身比较短,抗风能力比较强,由此得名。寿光大葱植株比较高达,单株重达250-350g,葱白长约35-40cm,辛辣味比较淡,生吃脆甜,亩产量高达500kg。安丘大葱是安丘地区种植的地方品种,各种大葱纤维比较粗,耐寒、耐旱、耐热、葱白直立,具有大葱正常的味道,是山东人民比较喜欢的一种类型。在种植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地方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2]。播种前,要将大葱种子进行无公害处理,减少种子的病虫害。播种前,用多灵菌、0.5%甲基托布津溶液将种子浸泡搅拌,可以杀死种子内外残留的病虫害,并为种子萌芽提供养分。

1.3播种育苗

一般选择春季或者秋季播种。播种前,需要处理好苗床,将苗床整成100cm宽,高15-20cm的菜畦,两边平整的细碎厢面。将表面土壤浇透,将种植混合细沙后均匀散播在表层,在表面种子覆盖1-2cm厚的土壤,然后覆盖地膜保湿保温,避免雨水冲刷种子,造成土壤板结。当地温稳定在18-20℃左右开始播种,播种后6-8天开始出苗。出苗率达到60%后去除地膜,有助于植物的通风透气[3]。幼苗生长到5cm左右,需要根据天气适时浇水,水分不能过多,以免导致幼苗生长过快。

1.3移栽定植

定植前,选择与育苗条件相同的地块进行翻耕施肥,按照行距60-80cm左右东西方向开条状沟,沟深为30-40cm,宽度为20-30cm。前茬作物收获后开始移栽定植,需要将挖出的葱苗进行选苗,将病苗、虫苗、弱苗、杂苗等移除,选择壮苗,按照葱苗的大小分为大苗、中苗、小苗三级[4]。定植采用水插法和旱摆法,选择长度30cm,直径大小1.5cm的叉子,和地面垂直打定植洞。定植时,需要在洞沟浇水,土壤湿润后将葱苗垂直插入到定植洞内,植株距离保持在4-5cm,定植深度为6-8cm。移栽坚持“上齐下不齐”的原则,葱苗苗心叶距离植沟7-10cm,移植密度控制在18 000-22 000株/亩。定植时,南北方向的葱苗向西方向栽植,东西方向的葱苗向南方向栽种。移栽后,将大葱植株两边的土壤压实,并浇水。

1.4田间管理

大葱定植后需要及时浇水施肥,定植三天后,开始浇水,浇水量以湿透表层土壤为宜。加强田间管理,满足大葱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和水分,提高大葱的产量与质量。春季播种,到7-8月进入大葱生长旺盛阶段,需要适当追肥浇水。夏季温度比较高,植物蒸腾比较旺盛,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量和频次,满足大葱生长所需养分。9-10月,收获前一个星期停止浇水。大葱进入到缓苗期,为了促进缓苗生长,需要追加氮肥,氮肥按照4 500kg/亩。第一次追肥是在大葱茬口阶段,需要追肥一次,主要以尿素为主,尿素用量按照2 250kg/亩施入。第二次追肥是大葱生长旺盛阶段,这一时期葱白快速生长变粗,对养分需求量比较大,是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需要追加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尿素10-20kg/㎡,磷酸二氢钾15-20kg/㎡。秋分过后,还需要追加2-3次叶面肥,叶面肥采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促进葱叶的生长发育[5]。培土是大葱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土不仅可以软化葱白,加快葱白的生长升读,提高葱白的质量,还可以防止大葱倒伏。大葱整个生长周期一般需要进行3-4次培土,每一次追肥浇水后需要进行培土,培土一般在下午进行,以免损失植株。培土时,遵循“前松后紧”的原则。生长前期的培土不能太紧实,以免影响到土壤的透气性,导致葱白基础部分太细,中上部变粗死苗的情况。第一次培土在大葱的茬口阶段,施肥后开始培土,培土高度为葱沟的1/2或1/3;第二次培土是在大葱生长旺盛阶段,培土的高度与地面持平;第三次培土将菜畦成垄;第四次培土达到固葱防风的目的。每一次培土的高度不能超过葱心,也就是叶片与叶鞘连接的位置。

2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葱的主要病虫害有紫斑病、霜毒病、病毒病、潜叶蝇、葱蓟马、甜菜夜蛾等。病虫害是影响大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如果大葱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大量病虫害,可能造成大葱减产,而且还会导致大葱发育不良,出现虫眼、病斑,影响大葱的整体售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蔬菜逐渐受到市场青睐。大葱病虫害防治措施逐渐从过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向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包括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等。

2.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通过农业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中耕培土,清除菜园的杂草,合理施肥浇水,雨天及时排水,发现病株、毒株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其他健康植株。农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避免病虫害越冬。甜菜夜蛾是通过虫蛹越冬,通过翻耕可以消灭部分越冬虫蛹[6]。种子播种前,进行无公害处理,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病毒以及害虫,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害能力。

2.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根据病虫害趋光性、不耐高温性、假死性等特点,采用光、电、声波等方式对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进行干扰,使病虫害在生长发育死亡,达到治理目的[7]。甜菜夜蛾吸食葱叶,影响到大葱的长势。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在甜菜夜蛾发生时,在菜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在杀虫灯下安装一个袋子,袋子内投放少量挥发性农药,用黄色的灯光引诱飞蛾扑灯;外面安装频振高压电网,害虫一旦进入到网内灯光附近,可以直接将害虫杀死或者电晕。

2.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有益生物、其他生物抑制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达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目的,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潜叶蝇为例,它是大葱的主要虫害之一,大量吸食植物叶子,导致叶片枯萎变黄,植株脱落死苗现象。由于潜叶蝇的化学防治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抗药性,适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菜园投放姬小蜂、金小蜂、草蛉等寄生性天敌,寄生在害虫体内,吸食害虫的虫卵、幼虫,使害虫死亡。

2.4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是通过化学药剂达到治理虫害、病害的目的。这种治理措施见效快,可以快速杀死病害、虫害。在选择化学药剂时,尽量选择高效、无毒、易分解的化学药剂,以免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选择化学药剂时,必须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规律,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8]。紫斑病初期,选择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粉剂500倍液,每星期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赤霉病初期,选择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星期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在潜叶蝇幼虫阶段,采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兑水防治,连续喷洒2-3次;葱蓟马可以选择20%康福多浓可2 000倍液、10%的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