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表演艺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1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现状

(一)传播力度不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更是瑰宝。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了解过少,而被国外流行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不了解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由于了解的人少,传播的范围就小,传统音乐的传承很多是靠民间的心口相传,没有正规的体系和方式。在现代教育中,除非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才对传统音乐有一些了解,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平时音乐课上教师的教授,这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有兴趣的学生来说,缺少了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二)审美性不足

虽然现在社会和学校都提高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落实到位。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其的审美能力。在进行传统音乐的教授时,很多教师还是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和学习。

二、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建议

(一)坚持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模式

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主要还是来自课堂,现如今的音乐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尤其受西方系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授模式主要还是心口相传,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工作者千百年的经验。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音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要按照音乐的种类来划分。中国传统的音乐表演艺术之所以能代代流传、从未间断,在教授方式上一定有它的道理。教师一定要坚持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现传统音乐的美。

(二)加强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

要在音乐教育中提高传统音乐的内容和教授的比重,以提高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在音乐教材中提高传统音乐所占比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传统音乐。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对传统音乐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风格类型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兴趣。传统音乐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美”的意识培养,传统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发挥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对一些将要灭绝、无人传承的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必须重视,通过细致的收集和筛查工作,列出需要保护的音乐种类,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优秀剧种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以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国家还应该加强投资建设,帮助传统音乐表演艺术顺利地传承下去。要保障民间音乐艺术者的稳定收入,确保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重视对大众传媒的应用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表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多元,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也随之得到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表演艺术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创新发展。而舞蹈教育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展开分析,以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舞蹈艺术概述

(一)舞蹈艺术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把人体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后,将其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利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等多种要素,构成直观、动态的舞蹈形象,舞蹈艺术也通过人体动作抒发了情感。舞蹈艺术的美通过人体动作来表现,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相较于其他的艺术类型,舞蹈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二)舞蹈艺术的特征

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包含律动性、动态性、抒情性、虚拟和象征性以及造型性。律动性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它可以使舞蹈表演者的美感、气质、情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出来,并能体现出表演者的舞蹈水准。动态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多样的动作造型和形态能够使人物的角色、表现的事物和情感直观地、优美地表现出来。抒情性是舞蹈表演过程中最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特征,同时让人们感到视觉上的震撼。从包容我国汉族古典舞蹈的戏曲来看,它的舞蹈动作如骑马、划船、坐轿、刺绣、扬鞭等等,都具有虚拟和象征性。造型性,舞蹈动作不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而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准则对事物、形态的提炼、加工和美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正是这些特质,才使舞蹈艺术具有沁人心脾的功能和直击人心的震撼。

(三)舞蹈艺术要求

舞蹈艺术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只是对其他事物的传达和再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它的呈现需要表演者的全身心投入,以达到真情流露的效果。在舞蹈教育中,要让学生感知、认识、体验他们面对的舞蹈作品,从而真正地展现自我。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既要有舞蹈,更要有表演,表演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手段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作品主题思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舞蹈的具体含义,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要求

(一)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

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表演又有了新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表演时情感的投入和调配。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这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学习舞蹈需要突破的难点。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或是不从舞蹈内容出发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为出发点,那就会使舞蹈作品流于形式而显得毫无色彩。如果舞蹈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会沦为形式上的技巧表演,从而丧失舞蹈艺术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要追求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一个完美的舞蹈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表演的效果可以影响观众和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交流,能够使观看者切实感受到舞蹈表演的魅力以及表演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蹈表演者传达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涵养。

(二)在表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舞蹈表演的本质是指在特定的情景里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形象,通过连续的动作将舞蹈的魅力展现给观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想象力对一个舞者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促进舞者对艺术形象的创造,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舞蹈表演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对艺术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涵养;第二,舞蹈技能必须过关,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历。这些要求是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达到的,尤其在大学舞蹈学习的后期,能够促进舞蹈水平更快地进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想象力的提升,通过舞蹈表演者对创作的深层次研究,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三)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终要在不同的舞台上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除了包含较高的舞蹈技能和触动人心的情感之外,还要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新鲜感。无论何种种类的舞蹈形式,观众都不愿意舞台上呈现的是一模一样的表演,这会导致观众在感官体验上的疲倦,降低表演的审美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众对舞蹈表演的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体验,更注重表演风格和表演质量,他们更喜欢一些别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因此,艺术的表演也应该关注观众的要求和反应,将艺术表演的重点从艺术技能转变为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创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富有色彩,只有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让观众更好地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三、改善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掌握基本舞蹈技能是学习舞蹈的前提,舞蹈学习者学好基本功,能够为未来高难度舞蹈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进行舞蹈训练要依靠舞蹈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还有依靠学生的情况去进行教学。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注意不要盲目地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方面应该先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由于学习舞蹈与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有很大联系,不能只靠后天的努力。比如:两个学生接受了一样的训练内容,投入相同的训练精力,但是由于两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很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他们的舞蹈技能水平会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舞蹈的追求是怎么样的。一些学生虽然在学习舞蹈,但是由于他们在舞蹈学习上没有任何的追求和目标,导致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在舞蹈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一些学生甚至因为训练的严格和辛苦,最终放弃学习舞蹈。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舞蹈训练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一步步为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对呼吸的控制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力和灵活性;第三,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提高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配合度,将两者融为一体,烘托舞蹈表演的气氛,这也是提升学生艺术表演素养的一个重点。

(二)提升表演者艺术涵养

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的教学除了教授舞蹈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艺术涵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进行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将提高自身舞蹈水平作为前提,注重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自己与表演融合在一起,达到忘我的境界,既要做到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准确无误,也要注重情绪的合理释放,让观看者体验一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表演。其次,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舞蹈学习,避免学生由于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身体伤害,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控制能力。在舞蹈的最后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艺术涵养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舞蹈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展现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提升学生艺术涵养等手段,不断发展学生专业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艺.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艺术评鉴,2019,(01):101-102+114.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3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发情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教学;表演艺术

近年,表演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兴起,如何有效的将表演艺术恰当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力求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与表演艺术巧妙整合,促进教学课堂有机发展。

一、表演艺术的运用背景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可塑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文字不是简单的组合和堆砌,在不同的语境和环境中同一个字词表达的意思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具有很丰富的涵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中,朗读是最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还有播放教学视频和简单的小游戏等辅助的教学方式,但对于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缺乏语感和语言积累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理解和感受得到文章和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需要课后反复的练习和运用才能较好的接收,因此在语文教学任务里,学生的作业量非常大,大量知识性训练和重复性训练的作业非常的多,当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感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获取,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体悟,但通过潜移默化的反复练习,其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语言运用的情境,让他们在互动和参与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表演艺术与探究式教学的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探究式教学也引入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辅助教学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为中心,老师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最终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玩是孩子的天性,表演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因为艺术表演具有强烈的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合作与参与性高,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可塑性很强的学科,艺术表演在语文课程的教学里能得到充分的运用,教师可以把学生对表演艺术的自觉投入因势利导的引导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例如:在语文课程的课文朗读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同时要求将人物的感情、语气和性格读出来,这其实就是表演艺术的运用。表演艺术中的吹、拉、弹、唱、跳总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潜能,比如朗朗上口的儿歌跟着唱上几遍就能记得住,欢快的舞蹈跳上几遍也能跟着跳上一段,动画片里经典人物形象说过的台词,孩子在课余的角色扮演中都能倒背如流,这就是表演艺术在孩子们自主学习过程中最明显的效果。表演艺术在语文的探究式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中,创设字、词、语句和文章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揣摩、分析、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和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艺术表演的方式,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演绎,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编排,不仅提高会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

三、表演艺术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课文中穿插表演艺术前应先明确教学目标,不能为演而演。语文课程中的课文大概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还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还有字词、语句的学习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穿插其中。例如: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读写寓言、认识和学写生字词以及培养阅读的兴趣。《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表演短剧,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和转折性的剧情会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表演时正确掌握“羊圈”、“窟窿”、“叼走”、“后悔”、“劝告”、“硬要”等生字词的读音,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讨的过程中主动对课文和人物角色进行简要的学习和剖析,最后各小组将寓言故事重新呈现出来。通过短剧的演绎,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间的演绎对比和点评更能让学生查漏补缺,并从中培养他们的协调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探究教学的内容可以是字词的音义,可以是课文的思想主旨以及文章的体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艺术表演的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将字词形象的表达出来,通过想象和动作的设计达到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和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单个字词读音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模仿表演进行学习,教授平翘舌的读音时,“南(nan)”和“蓝(lan)”,可以通过手掌模仿读音时舌头的动作,平舌就伸直手掌,翘舌就卷握手掌,同时将字音读出,直观的模仿和学习能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学习成语时,由于成语一般都出自典故,因此也可以设计单人演示或多人配合的短剧,学生们通过演绎和学习加深对字词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察言观色”、“道听途说”等成语时,教学设计可以创设词义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探讨词义,了解字词由来的文化背景,并将观察别人说话或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意的“察言观色”和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没有根据的话,通过分工简要的演绎出来,从而对知识有所感有有所悟,促进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程度越高则教学的成效就越大,因此,如何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参与就成为了探究式课程的关键。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教学时,可以将民族歌唱家雷佳演绎的歌曲《静夜思》结合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演绎的形式,以此为引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学习《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借助王菲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的演绎,让学生一起演唱或对唱的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致,从而顺利推进诗词歌赋的学习。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表演艺术的运用还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符合探究式教学要求的艺术形式开展课程,不能为形式大于内容,艺术表演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并将学生的兴趣正确的引导到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艺术表演只是探究式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其中一种,和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灵活穿插使用,相信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1(10).

[2]陈燕,潘朝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表演艺术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5).

[3]张琼.谈戏剧元素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5

钢琴教学属于艺术专业范畴的教学,它有着自身的属性及特点。在实际的钢琴教学活动当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是主要研究要素,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且不可分割的关系。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知识时,既要教会学生弹奏钢琴的技巧,也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并发挥钢琴表演,才能真正完成钢琴教学任务。

【关键词】

钢琴教学;钢琴技术;艺术表演

钢琴至今已发展了三百余年,各大钢琴家所创作出来的钢琴作品也丰富多彩。另外,伴随着艺术行业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宽,以及艺术的渲染力与号召力不断加强,艺术类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钢琴的教学情况来看,钢琴学习越来越受到众多学子的青睐。虽然钢琴教学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重要选择对象,但是,钢琴教学的过程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认识的偏差与教学的偏向等。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当中,钢琴教育者不是仅重视钢琴技术的传授就是只偏重钢琴艺术表演方法的传授,没有将两者融汇贯通,自然也不会达到最佳的钢琴教育效果。本文通过钢琴的相关理论与钢琴教学相结合,挖掘出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

一、钢琴教学的现实状况

首先,钢琴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且发展空间庞大,发展前景可观。以前,钢琴教学普遍出现在大学专业当中,将大学相关钢琴学习课程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平台,但是,从目前钢琴教学的教育层次来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高校,都普遍融入了钢琴知识的教学工作。因此,钢琴教学的教育层次在当今得到了扩展。其次,就钢琴教学的教育过程与教育成效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钢琴教学的师资力量与钢琴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钢琴教学的发展。总而言之,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需要我们辩证对待,认识到钢琴教学中潜在的教育风险,唤回钢琴教学当中的形与神,达到钢琴教学该有的精神面貌与艺术境界。

二、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

在钢琴表演当中,钢琴作品的内容是钢琴表演的灵魂,而钢琴作品表现的内容,又需要具体的人、具体的物来传达,所以,这就要求琴教学既要传授基本的钢琴技术也要传授艺术表演知识,由此一来,钢琴表演才能更具感染力,提升钢琴表演的层次。那么,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一)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属于潜在与外在的关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活动当中,教育者要想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钢琴知识,就必须要充分结合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两大要素,让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从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实质来讲,钢琴技术是学生掌握的内在知识,而艺术表演则是学生学习钢琴知识应具备的外在涵养,两者的教学偏向各有异同,利用两者所达到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自内而外地学习钢琴知识。根据权威教育学家分析,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之间存在的关系就好比我国的武术,可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效果。也只有达到内外统一、内外兼修,钢琴教学才能够实现其价值,打造出钢琴教学独特的形神。

(二)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所谓的钢琴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接受钢琴教学活动之后,能够具备钢琴作品演奏的能力。但是,不同需求、不同阶层的人,对于所具备的钢琴演奏能力的高低也会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家境普通、天赋一般的人而言,参加钢琴教学活动只是为了简单了解钢琴,甚至仅仅为了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掌握基本的钢琴表演技巧就已足够。但是,对于那些钢琴专业的学生或者自身具备钢琴演奏水平的学生来讲,在学习钢琴技术的同时,也要掌握艺术表演能力。因此,对教师而言,钢琴教学就必须重点研究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两大要素,既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要学会利用、发挥两者的影响力,将最高艺术境界传达给学生。

三、结语

由上可知,只有理清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才能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找到钢琴教学发展的正轨。首先,钢琴教学应以音乐为媒介,传授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知识。音乐既属于无形的情感抒发方式,也是学习艺术的重要工具,对于钢琴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使学生学懂钢琴、学会钢琴。其次,利用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来诠释钢琴作品。钢琴作品本身是“死板”的,只有通过技术与表演的辅助才能传达其思想、诠释其含义、赋予其生命。

作者:李晶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传柏.钢琴教学中艺术与技术关系思辨[J].文艺争鸣,2011(12).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6

一、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

在高职德育的理论创新、教研探索和实践实施方面,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始终面临着目标笼统、理论性过强、缺乏现实指导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专家学者和教学实践者对高职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我国逐步在德育目标的分层设置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广泛吸收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在高职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让高职教育的德育目标更加清晰化、多元化和可操作化。其中,艺术教育本身就是美的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关联,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实施德育目标,建构起以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教学体系,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也较好地补充和拓展了高职德育目标的建设体系,是当下德育工作开展中一条较为有效的创新路径。具体来说,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是现行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事物和价值,并最终指向道德教育,塑造更符合主流审美和主流思想文化导向的美好人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的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充分与高职德育工作进行创新融合,将艺术文化教学和艺术文化活动引进到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想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更有效地实施德育目标,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保证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明确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模式,让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保持在较高的质量水平之上,获得高职学生的关注与欢迎;第二,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融入德育工作的教学出发点、教学方向和教学功能,让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兼顾德育工作的实施目标,进而利用高职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完成相应的德育目标。

二、公共艺术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融合创新是当下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板块,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价值。具体来说,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艺术修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发展,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高职学生能够在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审美体验、审美取向等方面获得积极的发展,逐步建构起兼具主流化和个性化的审美思想体系。换言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能够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自身的艺术取向、精神世界和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规范和指导,塑造合乎社会审美规范和个性审美取向的健康人格,让高职学生成为一个内在美、外在美、语言美和行为美兼具的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第二,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道德审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促进“美育”与“德育”的协同发展。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中,艺术教育除了美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承担起德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之外,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恶观,什么是荣辱观,继而不断构建学生的道德自觉,塑造学生健康有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如此,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涉及自然世界的艺术审美,也涉及人类社会的历史、社会演变,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教学,高职院校及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自然、了解历史和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下自然与社会的建设发展当中。第三,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拓展高职德育工作开展的学科边界,为高职德育跨学科的融合、协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开拓高职德育工作开展的多元渠道。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影响力,高职院校和教师还应当以公共艺术教育为实验,不断拓展高职德育工作开展的学科边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跨学科协作,研究并整合多元化的德育工作策略与方法,让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获得现代化、创新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三、艺术教育视域下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7

1、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传统媒体只能靠声音和画面来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把声音、图片、影像、实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产生更加生动、直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还支持音频、视频等的传播,产生灵活多样的满足不同需求的特定内容,也能针对特定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甚至和受众即时地进行互动交流,达到很好的效果。

2、新媒体信息含量巨大

传统媒体如报纸受范围、版面所限,广播与电视信息传播一般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因而传达的信息量往往是有限的。而新媒体能够大量地、长久性地和高密度地储存信息资料,从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来看,都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新媒体蕴含内容的复杂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输速度极快,覆盖面很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收或信息,的信息几秒钟便可以传播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及时快捷地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当然,这些巨量的信息内容庞杂,受众可选择性多,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需要进行认真筛选。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对新媒体广告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视觉下的广告语言误区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广告业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传播载体,也给广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多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可以使广告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实现新媒体广告互动式的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创意空间、数字化的科技支撑、人性化的信息传达、多元化的广告表现,使广告信息传达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但是,无论广告媒体多么丰富便捷,对人们的视觉影响多么绚丽多彩,都离不开广告语言的准确运用。在广告诸因素中,广告语言是广告存在的基础和支柱,最具生命力和表现力。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媒介传播广告信息,一旦离开了文字就会寸步难行。绝大多数情况下声音是文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画面也是为了配合文字或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广告宣传虽然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的功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无中生有,捏造词语

广告语言应简练、准确,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对称、押韵等修辞手法,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新媒体上的一些广告语言却肆意组合汉字,捏造生词,无中生有,这样不仅难以传递准确的广告信息,而且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比如,某保健品的广告词为“片片牡蛎,沛沛精力”,这里的“沛沛”一词令人费解。而且,“沛沛”这个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所没有的,是广告设计者生编硬造的,其含义并不确切。再如,某某牌洗衣机披风雷,沐春雷,不孚众人望。“孚”字的本意是“使人信服”的意思,用在这里,就变成了某某牌洗衣机不能使人信服。可见,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含义截然不同,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乱套成语,滥用谐音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言约意丰,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如果在广告语言中能够准确地运用成语,可以构成一种情趣,增强新媒体广告的文化底蕴,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如山西杏花村汾酒以动画形式并配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告词,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氛围,突出了汾酒的悠久历史和汾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但是,如果在广告语言中乱套成语,滥用成语谐音,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如国内某白酒广告为“天尝(长)地酒(久)”,某空调广告为“冷潮(嘲)热风(讽)”,某痔疮药广告为“有痔(恃)无恐”,某灭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闻)”,咳嗽药广告为“咳(刻)不容缓”,饮料广告为“以喝(和)为贵”,等等,各类媒体中此类成语谐音广告屡见不鲜,不一而足。如此滥用成语谐音,必然会混淆观众视听,更是亵渎了成语确切的含义,容易误导正处于学习汉语知识阶段的少年儿童。一些小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时,就和老师“据理力争”说:“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

3、低级粗俗,故意双关

现实中有些新媒体上的广告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采用粗俗、低级的图片、视频和语言,有的故意以双关语引起人们的联想来招揽顾客。如椰树牌石榴汁的广告词是“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怕不行,喝椰树牌石榴汁”。老娘牌豆腐的广告词是“老娘又白又嫩,任君品尝”。尤其是有些随着打开网页跳出来的网络广告,把低俗当成了“创意”,其中的医药保健品、性用品和游戏广告更是低俗,使用的图片、视频低级媚俗、不堪入目,使用的广告语言粗俗不堪,充满了性暗示和性挑逗,以引发受众的性联想而自鸣得意。这些现象严重污染了人们的视听,不仅玷污了汉语言的纯洁性,也会使顾客对其产品产生厌恶而避之唯恐不及使广告的宣传作用大打折扣。

三、新媒体视觉下广告语言的发展方向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涌现,现代广告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涉及语言文字、颜色线条、绘画照相、音乐视频、舞蹈造型等。在群雄并起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要取得竞争力,提高吸引力,其语言必须在配合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字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为新媒体广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以情动人。

在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广告中,广告语言过于干巴平常,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易打动人、说服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情感的语言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因而富有情感的广告语言往往可以收到与消费者拉近感情、有效沟通的良好效果。新媒体广告要善于把握公众心理,寻找与消费者共鸣的地方,以语言文字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配以视觉影像,诉诸消费者的感情,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以不可抗拒的感情诱惑,激发其购买的欲望,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翻寻成功的优秀广告佳作,很容易发现这类饱含深情、真情实意的情感广告语。比如,戴比尔斯流传深远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麦斯威尔咖啡情意深长的“朋友情谊,贵乎至诚相处,相互支持帮助、相互激励。滴滴浓香,意犹未尽,麦氏咖啡,情浓味更浓”,还有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我们都可以从其语言中体会到浓厚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关爱。这些广告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以真情感动人、吸引人。当然,新媒体广告语言所传达的情感必须是对公众真实、深厚、健康的感情,决不能虚假做作,否则广告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

2、新媒体广告语言要注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丰富多彩的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语言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新媒体广告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如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能够把深奥的理念表现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事物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在广告文案中,比喻能使广告语言更加新颖,能更形象地表现出商品的特点和优势,对顾客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波导手机广告:“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则广告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手机质量形象化地表现了出来。再如ZZ油漆广告:“家具的贴身保镖。”用“贴身保镖”来比喻油漆的黏合力强、保护家具的特点,十分形象、恰当、生动。此外,恰当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令消费者很容易从广告夸张的语言中想到产品的优秀。如“格林涂料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乍看起来似乎太过夸张,但仔细一想,在这里它不单是指这种涂料的质量好、效果好,也包括了产品的销售、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好,各方面都能为顾客着想、为消费者做好服务。再如,白丽香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则广告抓住人们的爱美心理,运用违反逻辑的夸张手法,暗示白丽香皂具有美容功能,经常使用可以显得更年轻、更漂亮。这些广告语言用夸张的手法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达到扩大宣传的效果,然后吸引消费者深入了解有关产品的具体信息。当然,广告语言中的夸张与文学作品中的夸张应该有所不同,广告语言的夸张要适度,要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新颖独到,切不可过度,随意夸大,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有过度夸大和虚假之嫌。

3、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词语精练,句式简洁。

广告语言最忌晦涩、深奥难懂,应以讲求音韵,读来亲切、和谐上口,为群众喜闻乐见为最佳,句式方面可以采用诗句、短语、短句等,便于记诵,朗朗上口。如“万家乐,乐万家”、“方太,让家的感觉更好”,这样的广告语言既简练上口又贴近生活。再如,中国电信广告“万水千山近在咫尺,网络天空任你翱翔”,杜康酒广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佳雪洗面奶广告“新鲜佳雪新鲜人,佳雪净白洗面乳”,康师傅方便面广告“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等,这些广告语言押韵对称,简单易记,有的就是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念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显得庄重平稳又活泼轻快,若能够再配以恰如其分的视觉画面,就可以让人们在欣赏广告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4、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温馨柔情。

繁忙快捷的现代生活,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柔情,人们对安静温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向往。广告语言要适应人们的这一需求,唤起人们需求的潜意识,把潜意识转化成明确的需要。即要通过广告语言创造出一个安静、温馨、柔情的意境,不要刻意去推销商品,而是用温馨的格调,让广告受众在一种温馨安静、馨香幽远的氛围中,回味和唤醒那些已经久违的对恬淡和柔情的期盼。如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在播出温馨的画面的同时,配以充满感情的广告语言:“小时候,一听到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情———南方黑芝麻糊!”这段广告语,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积淀,折射着生活的变迁,牵连着陈年的记忆,给人带来温馨、柔情的感觉。那悠悠的叫卖芝麻糊的声音,对于生活在紧张、嘈杂环境中的人们来说,犹如一首轻松愉快的小夜曲。这种美感,这种温馨,这种画面和语言,唤起了人们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情调高雅不失温馨,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上的震撼和认同。

5、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诙谐幽默。

诙谐幽默是人们面对生活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表达人们的真诚,给人以友善和宽容,对社会也能带来几分和睦与协调。新媒体广告语言的艺术风格,经常以诙谐幽默为其表现形式,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接收这些广告信息。如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某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公共场所禁烟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切。”这些诙谐幽默的广告语言,化严肃为谐趣,赋于单纯的商品推销以浓厚的人情味,和适当的画面相结合,能够淡化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对立意识,使人们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是一种富有魅力的广告语言。

四、结语

表演艺术教育范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同时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职业中学会计教学中,因学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一点认识都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喜欢尝试,因此新课开始,向学生引入会计职业和会计入门的小故事,让学生清楚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会计职业是充满无限机遇的职业,对自身的专业有自豪感,以此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和学习会计的浓厚兴趣,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愿望。总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可采用生活语言来教学,将现实生活中与会计问题相关的成语、故事、比喻、笑话、典故等引入知识点;将课本中复杂、深奥的会计哲理、会计术语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将复杂会计问题简单化、抽象会计问题具体化、深奥会计问题通俗化。比如,介绍会计恒等式的重要性时,用“天平”来比喻;介绍科目和账户时,用“家具和房屋”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形成过程,用“做蛋糕”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分配过程,用“切蛋糕”来比喻。充分利用会计趣味知识,使教学内容通俗化,使学生达到易学易会的目的,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自觉地“我要学”。充分体现会计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二、学为主导、教学语言启发思维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1)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设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问题式地讲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好在课前预习中有前置作业,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思维,检验预习效果;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中带着疑问,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即不按教材顺序,而是从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入手,通过逻辑推理,层层分析,逆向地向学生阐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将逆向教学法与顺向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加深记忆,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着重阐述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学生能够看懂的一般内容,有的可以简单地加以概括,有效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4)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

(5)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即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若利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热情。再如,讲授“资产”概念时,可以举一些日常事例“我们要办一家酒厂,就需要有启动资金、有厂房、有设备、有原料,有工人等。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厂房、设备和原料等就是资产。”然后和学生们一道概括出资产的概念。在学生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地介绍,这样教学内容就会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在情景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肢体、教学语言富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