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差异性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差异性教学范文1

1.国内外文献研究

我国学者对差异性教育方式研究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注较多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是华国栋在心理学基础上,分析了差异性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如何合理对差异性进行安置,阐述了差异性的教学模式;曾继耕分析了差异性教育内涵、理论和本质,阐述了教育个体差异发展的差异性结构、价值、本质、行为特征和内在机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差异教学的概念、性质和差异性教学。基于相关理论,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继续关注了差异性教学、个性差异。就差异性教育的试点来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北京、杭州、上海等,取得了一些成果。就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的课堂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如费希尔、胡佛麦克劳德等认为课堂管理可包括时间空间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教学管理等,阐述了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师生关系及学生行为等;埃默研究了教育中的教学教程、行为管理等;古德等阐述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方式及不良行为,研究了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国内学者张金福等阐述了课堂的性质特点、目标规则、心理机制等;陈时见分析了课堂管理的变革,分析了课堂管理的基础、模式等,并提出了基本策略;杜萍提出了课堂管理的功能、内容等,阐述了课堂行为,认为差异性教学要学会处理课堂的内容和功能,要注重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和角色,要积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和环境氛围。

2.差异性教学涵义

关于差异性教育的解读,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教育学者赫克斯(2004)认为,差异性教学是改变原有的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汤姆森(2005)认为,差异性的教学是有合适控制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多样化,主动发现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体现异质性的教育,坚持多元化评估。国内学者曾继云(2006)认为,差异性教学是重视被教育者的个别差异,从被教育者的水平、风格、兴趣、背景出发设计差异化的内容、过程并评估不同的结果,不断促使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升;华国栋(2003)认为,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夏正江(2008)认为,中西方的差异性教学本质上差别不大,都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因此,根据相关文献,差异性教育可以认定为在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构建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在被教育者的基础上实现最优的教育方式。

二、我国差异性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1.差异性教学管理的现状

差异性教学管理是依据美国教育学者布卢姆和加德纳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根据我国的一些教育状况展开的教育实践,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兼顾学生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差异性教育教学中的一般流程是:第一,了解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定位分组。在此过程中,要进行问卷调查,大概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和建议,分析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区别相异性,寻找共同性,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内容、评价,进行多元化分组,可以进一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定位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类,基于差异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合理沟通,让学生明白分组的合理性和动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明白自身优势,发挥特长,相互补充,一起进步。进行动态分组,要合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展开团体讨论,激发创造活力,根据差异性和不同层次,进行因素分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课堂、不同时间段,展开合作和交流,在沟通中解决问题。第二,有层次性地辅导和管理,学会分层化的教育方式,分层检验结果,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要改进教育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和启发相应优势,活跃教育的时间和过程,充分激发不同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管理和状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流程,学生应先进行自学,依照主体性原则,教育者扮演运动教练的角色,既要合理控制,又要科学引导,基于学生的基础、认识、理解、难易、目标适宜度合理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身的机会,设置相关情境,启发引导想象,不要人为地设置思维框架,鼓励大胆创新,让学生的自我探索、互助精神和思考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表现力。如可以涉及这样的教育教学流程模式:学生自我学习→小组交流和互相讨论→答疑→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成果展示→教师总结→布置任务。通过这种关系的构建,充分发挥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摒弃不良的教育习惯,呈现你争我赶的良好创优态势。

2.差异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教育机构也开展了差异性教学活动,但还处于一种初步阶段,与国外的发展水平差距甚大,这是因为对一些传统观念的更新和认识不够,缺乏深入研究,只是停留在差异性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就具体的组织和安排、统筹协调、保障等问题不够重视,在具体的做法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冲突,差异性教育和教学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不准确,差异性教学需要个性差异性教学模式,个性差异表现在被教育者主体的彰显性,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扬,表现为被教育者自主选择权的丧失,被教育者没有真正选择学习的权利,这就决定了被教育者没有差异性,自己决定不了学什么、怎么学,教育者也就不能设定差异性的教学原则、目标和内容,遏制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理论和实践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教育者作为较成熟和主动的群体,被教育者往往是不成熟和被动的群体,自身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多样化,但主要是教育者评价,被教育者往往不能主导,限制了能力。在互动的环节,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真正体现,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是需要人与人的合作和交流的,但实际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存在很大的狭隘性,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差异较大,一些善于表达的被教育者占据主动,有的被教育者不善于表达,加之教育者的沟通不力,很难实现真正的差异性管理。第二,单一性的分层次教育和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根据被教育者的基础、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管理革新,但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分层教育和教学只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进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就失去了差异化的意义。第三,物理环境的缺憾。主要表现在大班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农村表现较为突出,学生人数多,直接或间接经验相异,难以了解差异性,受时空的限制,难以确保被教育者知识的深广度,被教育者主动性受限;教育教学进程的不科学安排,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老师对教育内容和课堂把握不准确。3.差异性教学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背后深层次寻找原因,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二是实际操作的问题。教育管理理念存在问题是指,对被教育者的能力开发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被教育者自身的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把被教育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人来看待。教育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这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只注重以物为本,直接带来了管理的模式化和形式化,难以灵活开展差异性教学;教育管理者在此过程中还强调纪律性和规范性,对实际的需求关注较少,被教育者容易失去独立和品质,造成人性的磨灭。从实践改革方面看,教育教学管理者很难打破常规,强调传统和常规的操作,没有一切以学生为主,在新的时代下,思想、思路和创新没有转换。教育机构方面,缺乏应有的改革,没有建立差异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此外,软硬件支撑力不够,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没有提供首要的保障。

三、我国差异性教育管理的路径选择

差异性教学范文2

 

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体系是在师生互动型模式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法学学科中的运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性组合。因体系适用条件不尽相同,教学目的也不尽相同,教师与学生也存在差别,所以其在不同的法学专业课程的适用也应存在着差异。   一、法学教学方法体系   随着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被采纳。目前法学教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指让教师在课堂内能系统地阐述法的历史、法的基础理论、法律的运用等问题,以教师讲为主,通过讲授实现知识的传递。有观点认为,讲授教学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造成满堂灌的情况,学生被动学习,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观点认为,我国传统法学是以介绍法学的基本理论、架构和对现行法条的理解等为主,注重法学体系化、逻辑化的学习,讲授教学法是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本文认为,讲授教学法可以较为系统地传递知识,但不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会减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辩论式或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或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就某一课程内容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辩驳,然后由教师做出总结性陈述,使学生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引导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课程教授主要采用该种教学方法,那需要大量的课时,这与现有院校课程课时安排存有一定的冲突,要适度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此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教授最先在法学教育中系统运用,是指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利用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索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与培养能力的综合性教学方法。①   案例教学法可以推动法学院学生形成思辨的思考习惯,提高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法学的教学活动中来。但是,案例教学法被认为不能教授法律的历史进程,不能教授律师执业的道德基础,也不能教授如何对立法在法律制度和程序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学生们被训练得只是为了求得逻辑上的一致而接受法律的规则和假设。②   4.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由西德教育学家M•瓦•根舍因率先提出,是指从教材中选择范例,即对进一步了解事物本质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启发性的内容,通过对典型性事例或内容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教材结构,理解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知识的教学理论方式。③   范例教学法可以对某一内容做到具体透彻的分析理解,防止学生仅作文字表面的理解。   5.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法学教学利用多媒体完成课堂教学、课后的问题解答、师生交流。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学软件的掌握程度有限,软件使用单一,使得部分多媒体课件成为讲授方式的电子化,并没有较好地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学校相配套的基础硬件设施缺乏。也有观点批评多媒体教学法是取代了教师,教师变成了单纯的放映员。本文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不是简单的放映,需要由教师完成对课件的讲解。课件只是能让学生提高注意力并感性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已。同时作为多媒体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课外资料的提供、课后的问题解答、讨论等却被人忽视了。   6.情趣教学法。情趣教学法是教师借助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④   情趣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活泼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参加、愿意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效果。   7.模拟法庭。模拟法庭可以说是一种角色代入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原告、被告和法官/仲裁员在处理案件所应遵守的程序和法律,处理案件过程中对法律的适用和对法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吸收。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学性模拟法庭,是指由教师设计与实务有密切关系并含有复杂疑难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审判;第二类是展示性模拟法庭,是指主要精选法院实际工作中已经宣判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来进行法院审理过程的再现;第三类是实践模拟法庭,是指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在校内真实受理学生与校方、学生间的民事、行政纠纷,进行开庭审理,在老师指导下进行。⑤   8.比较教学法。各国法学理论、法律体系和法律教育方式有所不同,通过比较进行法学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处,所以有学者认为,在法学教育中应当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并且认为可以采取三种比较教学的方法:第一是纵向比较法;第二是横向比较法;第三是综合比较法。⑥   9.诊所式教学法。广义来讲,诊所式教育包括了作为法律角色的学生在某种受到指导的环境之中的表现,在法学院的诊所或校外实习时,学生可能真实的当事人;他们也可以参加模拟的诊所工作。⑦   总而言之,目前上述某一教学法单独使用的情况已不多了,大多数时候需要多种教学法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法学教学目的。   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位一体”教学法⑧、“五位一体”教学法⑨、“阶梯型实践性互动式”教学法等综合性教学法,仅对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着分歧性认识。本文认为,将上述教学法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法学教学目的是可行的,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叠加,而应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相互之间产生张力,不同的教学方法穿插适用在合适的学科内容中,以更高的效能完成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   二、法学教学方法体系在法学不同课程中的差异性适用#p#分页标题#e#   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体系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征,是运动变化着的系统,在法学课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和组合。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体系需要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色、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法学专业课程从其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法学理论基础课程、部门实体法课程、部门程序法课程三大类。法学教学方法体系在三大类课程中应做主要的区别适用,每一类的课程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总之,对于理论性内容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但对于制度性内容较强的专业课程,实体法与诉讼法类课程,讲授方法的应用可以适当减少,甚至在诉讼法类课程中可以将讲授方法作为辅助作用结合在教学方式体系中,以实现国家对法学教育既定的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   1.法学理论基础课程的适用。法学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法学导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外法律制度史学、中外法律思想史学。这些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联系比较松散的特点。这时,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成为不太采用的教学方式;而讲授法、辩论或讨论法、范例教学法、情趣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成为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对法学理论的兴趣方向,结合自身授课的特点,采用其中某一两种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较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形成自我的主动思维。其中,特别是法理学,作为法学理论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的课程,需要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开启学生的自主思维活动。同时,不同教学类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我情况有偏重地选择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激情型的教师可以侧重对讨论教学法和情趣教学法的使用。   2.部门实体法课程的适用。部门实体法课程包括民商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完整严谨,与我国现行法律关系紧密。一般情况下,课程的知识体系是围绕现行法律展开的,教师可以选择围绕法律文本或者从学科自身理论体系进行教学。教师教授这些课程的时候,除了讲授教学法以外,应当结合案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以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   3.部门程序法课程的适用。部门程序法课程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证据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体系以我国现行程序法律规范为基础建构的,内容一般较其他课程简单准确明了。教师讲授的时候必须围绕现行法律文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发生偏颇,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所有教学方法都可以被适用。但是,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方式,以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   讲授教学法不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辩论法、多媒体教学是比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课程安排时灵活地穿插适用上述教学方法,以谋求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实体部门法内容,让学生熟悉目前我国司法实务。   三、结论   法学教学方法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或几个教学方法的适用,也不是构造一个固定的教学模板就可以解决所有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法学教学方法应当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进行调整以外,还应当结合法学专业不同课程进行系统有效地安排,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针对性的“学术思想指导”,启发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悟出“法的理念”和“法的精神”,这才是大学教师应该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⑩教学方法体系应当有助于教师完成这一使命。

差异性教学范文3

在科学教学中引入差异性实验,能满足学生探索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组织、合理引导,为学生参与差异性实验创建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得多元认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差异性实验;环境;生成;概念

所谓差异性实验,是指实验结果和现象超出事前预想,甚至是违反直觉的实验操作。差异性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前认知是矛盾的,这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设计差异性实验时,需要展开学情调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并营造课堂互动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建立差异性认知体系。

一、学情调查,创建差异性实验环境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入差异性实验,既能为学生解疑释惑,又能帮助学生明晰实验原理。例如,在学习《什么叫机械》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机械工具?”有的学生说:“我见过大型的挖掘机、拖拉机、叉车,这些都属于机械工具。”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家的电器也应该属于机械,如冰箱、洗衣机里面有很多机械零件。”于是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剪刀、纸张、圆规等学习工具,再出示操作任务:画出五个大小不一的圆,并将这些圆裁剪下来。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因为操作实验很简单,学生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学生都说是剪刀、圆规等工具使用的结果。于是教师总结:“这是使用机械的结果,因为剪刀和圆规都属于机械工具。”学生大多不能接受这种说法,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机械定义进行探究、梳理。这里,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机械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大型、复杂机械的层面上。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画圆、剪圆,这就是进行典型的差异性实验。学生利用剪刀、圆规等工具顺利完成实验,但对实验结果却难以接受,认为如果剪刀、圆规是机械的话,那身边所有用具都是机械了,这与学生的前认知形成冲突。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展开阅读学习,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自主探究,激活差异性实验生成

差异性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这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生成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生成,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大胆质疑。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思维启发,让学生正确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例如,在学习《折形状》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普通的白纸,用不同折叠方式改变其形状,然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同时,教师给出实验设计:“纸是比较脆弱的东西,如果不进行折叠,它能够承受的重力非常有限,现在改变了形状,它的承受重力肯定也改变了。大家估算一下,自己手中的折叠纸能够承受多大重力呢?然后进行实践操作,看看自己的估算准不准。”学生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检测结果出来后,很多学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预算与结果相距甚大。于是教师继续做实验:“鸡蛋是最容易破碎的,老师用书本去压它,看看需要多少本书才能够压碎它。”……这里,教师让学生估算折叠纸的承受力,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教师并没有进行解释,而是用另一个实验来验证学生实验的正确性,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增加了新的认知。

三、多元互动,建构差异性实验概念

差异性实验具有新奇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适合学生展开集体性探究。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互动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尽快消除认知差异,自然升级认知体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要为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提供更多的创新形式,这对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品质有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中的“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植物繁殖的方式,学生都能够说出植物靠种子繁殖,也有的学生知道植物能够利用根茎来繁殖。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介绍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然后让学生利用营养介质来培育一种植物。学生听后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给出一些技术性建议,提示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养殖必需的条件。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差异性实验,使学生从中获得很多新的感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生多元互动的深入,他们逐渐掌握相关知识,教学目标也自然达成了。

差异性教学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从而对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其他区域活动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在差异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等,保证所选择的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主体性作用,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幼儿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述

在幼儿园实施教学过程中,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区域活动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在严格遵循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江活动室划分为若干块区域,每个区域内放置相应的活动器材,例如在积木区域内放置积木等。幼儿按照教师制定的活动规则,并且具备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权利,让幼儿与材料和同伴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促使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满足。但是,在幼儿园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区域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特点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差异性。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有效弥补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将会充分挖掘材料深层次所蕴含的价值。差异性教学与一般区域活动自大的区别在于,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材料的深层次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区域活动的意义将会得到完全的体现。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未得到重视

区域活动的发展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理念,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区域活动作为新兴教育理念,其余传统的集体活动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体活动为主,区域活动为辅”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准确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导致区域活动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在部分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往往被安排在放学前,让学生区域活动过程中等待放学,从而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对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认为差异性教学就是因材施教,认为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现代教学中,对于差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两者的概念界定却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差异性教学应该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差异性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具有更高的教学和内涵价值。

(三)区域环境规划缺乏合理性

为了保证区域活动可以顺利实施和开展,必须对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通过不断改善区域活动的环境,保证活动教材的齐全性和完善性,促使幼儿在沟通与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的区域环境设置的较为固定,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并无充分考虑幼儿的层次性特征;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器材和教学工具等不够齐全和丰富,无法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部分幼儿园的各个区域活动是封闭的,缺乏沟通与联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内心的想法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给予每位幼儿足够的尊重,以实现幼儿社会化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让每位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个体性,获得一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加在幼儿身上。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每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区域。通过营造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自由的发挥,从中获取经验。

(二)设计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该保证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征,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语言活动区域内,教师可以提供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和材质的纸张,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纸的分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纸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手工制作,使得幼儿的审美能力水平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保证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

合适的教学方式将会为区域活动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差异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分组教学法,实现幼儿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芸.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77-78.

差异性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差异性教学

平面设计课程是为高中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设计的更大的专业课程,其中包括Photoshop,CorelDraw,AdobeIustrator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与一般基础课程的区别在于,平面设计不仅非常直观,而且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有很高的标准。除了要熟练掌握上述应用软件之外,还要做到对颜色匹配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职业中学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时时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适当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各自特别之处部署差异化的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1.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1.1电脑基础操作能力的差异

在图形课程中,一些学生已经在执行任务,而其他学生任务执行的很慢并经常犯一些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是不同学生之间基本计算机技能存在明显差异。在进入初中之前,初中生在进入中职之前只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敏捷,并且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对程序和操作技能能够尽快掌握,但是基础差的学生会发现很难接受它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很低。

1.2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差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具有快速的学习技能和稳定的学习成绩,主要是源于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广泛的爱好,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以及专业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力坚实。其他班级的学生可能具有较好的智力素质,但对学习的专业兴趣较低,缺乏勤奋的精神。还有另外一种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学习不充分,结果不理想。在上述情况下,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不同学生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并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

2.实施差异性教学

2.1推崇创意小组模式

在一个具有创意的团队创建成立后,教师鼓励学生创建有创意团队并导入真实项目。在设计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印刷广告公司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并在早期的学习阶段培养学生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技巧。由于创立项目是实际的具体的,需要创意团队成员可以更容易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项目设计相结合,并可以直接联系客户,与客户时时沟通可以让设计者了解客户的市场需求,在与市场接触时,他们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市场趋势和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2.2愉悦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平面设计教师需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根据自己最大限度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房地产广告的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开始:首先是对概念的设计,然后要准备材料最后是操作程序。每个学生的设计理念都不尽不同,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为了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做到开放,灵活和鼓舞人心,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感到自由自在。另外,在教育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如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教学等,引导学生学习问题,投下疑惑,澄清无聊程序的运作。你还可以将有才华的学生和难以学习的学生融入课堂,并使用竞赛方法,工作展示方法和其他现场整合方法,以便所有学生都能学习。

2.3举办设计竞赛并与作业相结合

每年在国内外举办大量的平面广告设计比赛,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国内外的设计理论和品牌广告策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广告竞赛,并鼓励他们将团体的组合形式作为个人参与者使用,从而使学生对创作和设计充满热情。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具专业性的综合素质设计人才。

2.4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培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例如,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形设计,你可以根据特定的工作设计实行任务的计划。这是将课程说明放在设计项目中进行分析,研究,协作,探索,练习和设计工作,获得成就感,并学习如何使用Photoshop和技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完成了教育任务,而且实现了教育目的。

3.结束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育中,教师需要时刻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7):219-220.

差异性教学范文6

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表现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身体适应程度、心理需要等层面上的,特别是学生在某项专业领域表现的天赋,都需要细心的栽培。这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具体了解不同个体的实际差异性,并表示一定的尊重态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使得个性各异的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以满足社会不同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的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力量的稳固。

学生有效地促进、突破关于综合知识和素质方面的考量工作,这是差异性教学的基本诉求,对于体育专业领域的适应性和能力展现来看,还具有一定的挑战距离。因为不同学生表现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地位,在认知基础和学习兴趣方面都有着严格的差异,教师则必须对这些差异性产生一定的敏感度,善于探寻这种差异的具体意义及应对策略,对劣势现象较为严重的学生要更加细心的指导和监督,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信心缺乏的、处在劣势的学生们,令其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试图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发挥扬优补差的教育理念,结合最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得每个学生在适应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督促自己在优势方面的效率提升,以及劣势方面的加紧修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品质的全面提升,保证以终身体育教学为目标的理念能够得到彻底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二、差异性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程的运用

首先,加强对不同学生的观察,包括具体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和内容。教师要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模式的改进,经常根据实际制定比较合理的应对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分析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和对体育相关事宜的了解,适当地调节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能力和水准,促进中学生以体育为基础的身心教育的良性发展,保证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其次,教师要适当运用合理的、较新的教学方法,具体针对现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综合,尽可能详细的给学生做一些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经验的传授,巧妙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超常发挥,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知识等水平的质的提升。

最后,在教学组织的改良上,可以适当进行分散的小组训练,以有效补充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在适应差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差异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修正和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总结

差异性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差异性教育;实施价值;讨论

早在21世纪默契,西方教育界就已经提出了差异性教育的理论内容,这个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定要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承认并且接受学生差异,估计到学生的差异,带动学生自身差异的发展。差异性教育理论内容是于素质教育视角之下提出来的,其符合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育的要求,文中阐明了差异性教育的理论内容,剖析了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课程差异性教育施行的可行性,并且遵照出初中历史学科进行差异性教学活动的对策。

1差异性教育理论知识内容

差异性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当前多元化社会中对于差异化人才的需求带动之下,在面对人类自身发展地挑战当中,打破传统的理论知识内容的素服而产生的,所以,其理论知识内容和素质教学理论内容二者是一致的,是现代基础性教学革新中所重点强调的教育理念。其一,差异性教育理论知识内容适合目前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当前在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兼顾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地发展,始终都是教师团队都感觉到困扰的问题,差异性教育模式的产生刚好就解决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这个难点。其二,差异性教育理论知识内容虽然有西方的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可是同时也和中国传统教学理论知识内容科学地融合差异性教育继承了我国因材施教的教学思维,同时又给予了新的发展给予。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一定要以个别教育作为立足点,当下所提倡的差异性教育立足于集体教学,重视对于学生个体的教化活动。

2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课程差异性教育实施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课程差异性教育的实施有着极强的可行性。其一,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客观性决定了差异性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初中学生在学习态度、独立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层面都有着极为突出的差异。还有当前集体教育的班级中人数比较多,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会致使后进生的进步空间更加狭小,可是一旦差异性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就会使整体的教育品质得以提高,并且变得更加可行。其二,差异性教育能够促进集体中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差异性教育可以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学生在班集体活动当中达成教学任务,获得学习活动的成就感,避免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与情况。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一定要培育学生自身的能力,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一定要培育学生进行剖析问题,钻研历史的现状与启发的能力,差异性教育就完全能够胜任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

3初中历史教育差异性教育的价值

因为差异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实行差异性教学活动,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自身不同的教学活动,更能够形成培育个性化人才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中,知识和情感同步成长,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形成自我认知与定位,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逐渐提高。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形成,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自身和谐的发展。

4初中历史学科中差异性教育的深入推广

4.1差异性的课前预习活动要求

课前预习活动的差异性教育推广,这要求教师一定要预先做好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剖析,也就是一定要对班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完成教学目标的预先诊断。具体而言就是一定要切实搞清楚目前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经验基础、方法策略、知识内容等,学生是否已经真正拥有,拥有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只有精准地把握好学生自身的实际现状与已经有了的经验,教学活动才会有可能高效、省时地完成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讲授九年级(人教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可以更好地达成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一定要经过课前对话、问卷发放等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具体理解情况。教师完成了学生情况的把握以后,所设置的预习任务就会有差异性:将预习任务进行分层,切实实现由浅入深的任务设计。例如:预习教材中《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十月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是谁?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区别是什么?教材中所说的两个政权指的分别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十月革命最为关键的特点是什么?其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内容。切实实现对于任务的说明,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对预习内容进行选择,完成三个以上就足够了。这样的预习任务设置,会让后进生主动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基本能看懂要预习的内容,尝试着达成对应的练习题,带着疑惑问题去听讲;中等生可自觉地复习旧知识内容,初步了解与把握预习的知识内容;学优生深度理解与把握预习的知识内容,力争从理论知识内容与方式的层面消化吸收预习的知识内容,并且可以主动地帮助身边的同学。

4.2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差异性

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差异性是教学活动的难点,第一,教师一定要建立先学后教的思维,要能够让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任务、有既定的目标去自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行学习一定要法和四个明晰的要求:明晰时间、内容、方式与要求。第二,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进行分层,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程度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后进生四个层级,用不同层级的学生遵照共进互助、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对应的搭配组合。创建与之相配套的新型课堂常规,锻炼学生怎样在组长指引之下进行自学、评价、检测等基础程序。第三,要使用鼓励教育的模式,告知学生不要被教材内容所束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去找寻你我严重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协作学习活动当中。

4.3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作业布置理应具备差异性,可将其氛围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性质的作业任务(课后练习适合后进生);第二层面是以基础作为主导,并且搭配少量略有提升的作业任务(课后作业适合中等学生);第三层面是开放性拓展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问题,符合学优生),例如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之后,教师可布置较为基础的作业任务,剖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历史作用;而开放性问题是梳理自1960—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成就,并且配合图片,与自己所编写的文字说明,制成电子文件的展示,布置这样的作业任务旅游提高后进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也给学优生开拓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5结语

总而言之,差异性教育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的推广实施,理应从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任务设置三个层面进行,以保障差异性教育模式给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雪英.历史专题教学下初高中衔接问题应对策略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2):7-9.

[2]屋顶山.分层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34):138.

差异性教学范文8

1.对学生约束性的差异

中国自古就有“言传身教”之说,目前的高校大多数也是这样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不管听懂与否,先要把笔记记下来。而中国高校有的课程是上大课的,一节课不止45分钟,学生长时间地关注老师的授课内容、记笔记,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出现瞌睡、厌倦上课的心态。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学校和教师除了提醒学生外,没有其他的办法。韩国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学生都非常自觉,他们上课的时候都自觉地将手机关机。一位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说:“文化课上好多学生不听,他们有的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更多的人是在玩手机,有发短信的,有玩游戏的。甚至还有人小声在下面打电话,还有人进进出出,很吵!”在韩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即使带了手机也会在课堂上关机的,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礼貌,同时他们也认为课堂上不听课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究其现象而言,是我们对高校的大学生缺乏具体的约束性,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生守则”、“大学生守则”是从很“广”、很“宽”的角度来规定学生的言行举止的,没有从具体的细节方面确定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假如能从细节入手,将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学习纳入章程来实施,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

2.对学生统一管理的差异性

韩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高校也相对集中,其中以首尔最多,在他们的大学管理机制中也没有必须要寄宿学校的规定。除去首尔其它各城市都有高校,几乎在家门口就可上大学,不像中国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只能寄宿在学校。此外韩国的高校课程是学生自己申请的,大多数韩国学生会将课程集中在周二到周四间,晚上一般也没有自习课,给学生提供了回家的方便。中国高校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来确定的,学生选择性不是很大。中国的大学生由于寄宿制,更多的是接受学校统一管理。韩国学生在家校间流通,接受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重教育。家长也能时时监控学生的个人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高校统一管理制度,缺少了家长的监控与约束,缺少了长辈的亲身示范,缺少了社会与学校的沟通,更缺少了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3.毕业生管理的差异

我国高校大学生修满相关课程,拿到相应学分,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但没有提前毕业之说。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可以参加实习也可以在学校写论文。韩国不一样,提前修满学分并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否则只能延期毕业。所以学生很注重学校的所有课程,因为谁也不想延期毕业,何况只有拿到毕业证才能找工作。这既是一种惩罚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目的就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上来了,加上社会的相互配合,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韩两国教育教学的差异

1.对儒家思想重视程度的差异

就目前的韩国而言,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曾经受中国的影响之大。韩国的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都是直接模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的,这是建筑上的模仿。现代韩国人的衣着都趋向现代化,但是在重大节日时,他们依然要穿韩服,也是直接来源于我国的。特别是学校中保留了“戒尺”,是直接将中国的教育方式引进后的体现。韩国早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因此即使在现在很多韩国的书法爱好者,依然在写汉字。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重视儒家文化的体现,对儒文化的重视也自然而然地衍射到高校中。在他们的作息时间表上不光有具体的时间,还用爻辞来表达时间。传统的礼仪教育不光在学校中开设课程,社会上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面向全体公民,因此去过韩国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韩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缩影。

2.课堂教学风格的差异

从孔子开坛讲学以后,中国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背诵、理解,难以消化的再请教老师。高校课堂上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但教师的个人教学喜好依然会偏向于传统的,再加上课堂上人数众多,难以兼顾到每个人。所以我们高校的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思想自由放飞的空间。韩国也是从儒家教学方式起步的,经历几次大的教学改革后已呈现自己的特点,表现在高校教学上就是: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互动性能让学生参与思考,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师生间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兼顾每个人,但以学期为单位应该是可以兼顾到大多数的,也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性,对“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很有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我国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一样,学生的选择性不大,而且高校的课程与之前的联系不大。也就是说在我国只要专业规定的课程,就必须要修满相应学分,并考试合格。韩国在97年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一次打的改革,学分制度随即产生。以人为社科类本科生为例,毕业大概要修满144个学分(不同专业课有一定差异性),每学期平均在18个学分左右,分为“教养科目”和“专供科目”,这些课程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他们在网上选课程,在开学前就完成,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内学生进行试听。不满意的可以调换课程或换老师,由此出现一个很残酷的局面:课上的不好的教师会真的没有人听你的课,学校会依据学生选课情况决定老师停课或关闭课程。残酷的现实下,教师会用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研究教学,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把学生留在课堂。

三、在相同中寻找差异

1.集体活动的差异性

目前各个高校都组建组建的社团,依托社团的力量开设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这点两国的高校是相一致的,从细处分析也各有不同。中国高校的社团建设,是在学校的统一调配下,有学生会在具体实施的,学校参与直接干预的少。韩国非常重视各种活动,学校直接参与,给活动提供一系列的保障。以校庆为例,中国的大学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就读期间赶上校庆的,因为并非年年举行,学生关注度也不是很大。韩国不一样他们对校庆非常注重,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都会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关注度比较高。一般都会在2—3天的时间里安排各种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提供了舞台,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来助阵,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密切,不光是院校的活动,可能还是那一座城市的一种重要庆典。

2.德育工作的差异性

每个高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中韩两国都一样,都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同一个高度,但具体实施上有一些不同。中国高校每个专业基本都开设马哲一类的课程,是一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课程,而韩国的高校注重具体的操作。以礼仪课程为例,他们有一整套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我们以试卷考察更规范性,更能直观反映学生的接收情况。将抽象的化为形象的、可操作的,是韩国高校教育的亮点。

3.检测成绩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