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1

摘要

新时代是科技信息交流的大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教育手段,能直观展示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变得更形象生动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数学理论。

关键词

初中数学计算机;多媒体

一、利用计算机直观展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能将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将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展示中,在学习“求圆柱、圆锥的面积和体积”这一章重难点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通过平面的图形来向学生传达图形形象,要求学生能自己建立空间几何思维来进行想象。而对于立体空间感差的同学来说,就会觉得很吃力,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展开思维了。而计算机课堂辅导教学的开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让教师不用反复地演示。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动态的课件,最好能用3D模式放出,对于圆柱的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来说,内容可以是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然后展开成一个方形,圆柱的侧面积就是这个方形的面积,方形再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柱展开成方形的一边是圆柱的高,另一边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这些动态课件可以通过反复展示直到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明白为止。像这样的立体几何教学也很多,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比实物模型的演示更能加强学生的立体几何空间建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直观展示课堂教学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二、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兴趣

计算机课堂辅导教学的推广和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大大的改革,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生硬呆板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得教学方式多彩多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计算机辅导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舒心。在运用计算机辅导教学时,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图形的认识中,对于什么是方形、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梯形、什么是菱形以及什么是三角形的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将这些问题生动地展示出来。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动画播放将这些图形融入进去,播放一个运用图形比赛的动画———小猪推着方形去比赛,小兔子推着圆形去比赛。学生看到动画短片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也会很感兴趣,都想知道谁会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样的教学,学生能直观地看出圆形要比方形跑得快,这样就认识了圆形与方形的差别。另外,通过阐述概念,学生能了解梯形、菱形都是属于方形,对梯形、菱形的描述也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利用他们的形态特征来加以区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图形的样子与意义。这样充满创意的动画情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如身处在图形的世界里一样,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充满奇趣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计算机将枯燥的概念生动形象化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单单以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那很多学生上课就会感觉听不懂,然后在习题与考试中就会颠三倒四地什么都不做。而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怎么能让这种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不枯燥呢?利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操作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线”的教学中,对平行线的概念定义有很多,如平行线是没有终点的、平行线是一条直线、平行线上有无数个点等,将这些连起来就是平行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拥有无数个点的直线,读起来很绕口吧,而死记硬背并不能让学生将知识点记得更牢、更清晰。这里我们可以将一些与平行线有关的图形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平行概念。比如说桥,桥面的创建就是由两边平行的线构成,再将这些形状由直线代替,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平行的概念。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适合学生的更好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徐爱丽 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级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初中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课堂提问,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重要纽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历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提问方式,从应用情况上可以看出,课堂教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当然,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依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科学设计课堂教学问题,促使数学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引导式问题,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

引导式提问主要是以层层递进式的方式逐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引导式提问在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各个阶段的特征,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通过设置疑问,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现以苏教版初中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提问:“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这一个问题是基础问题,在前两节学习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故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道:“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次数都为1次的整式方程就叫作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组就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继续追问:“一元一次方程怎样解未知项?”学生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回答:“通过移项变号即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项。”这样,教师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引入教学主题,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由此可见,充满吸引力的正式教学环节,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式提问的重要作用。

二、讨论式问题,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讨论式问题一般用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师生讨论,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问题,通过与学生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直接采用分析例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题1:一次篮球、排球比赛,共有48个队,520名运动员参加,其中篮球队每队10名,排球队每队12名,求篮球、排球各有多少队参赛?学生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提出解题思路“设篮球x队,排球y队,则有x+y=48,10x+12y=520,解得x=28,y=20,所以篮球28支队,排球20支队”。教师根据学生数学水平,逐步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由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探究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教师必须在为教学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对教学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讨论式提问,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启发性问题,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需要使教学问题“留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多用启发性问题,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依然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为了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课外学习逐步提高数学水平,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启发性问题:“两列火车从相距91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10小时后相遇。如果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先出发4小时20分,则在第二列火车出发8小时后相遇。问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应用题的理解难度比较大,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探究应用题,分析解题思路,就可以解出正确答案:“设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为x和y,则10(x+y)=910,13x+8y=910,则x=42,y=49,所以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为42千米每小时和49千米每小时”。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启发性问题,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尹海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期望,更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

分层教学;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农村,这一点尤为突出。“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的提出历史悠久,自17世纪中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就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开始从原来的贵族教育逐渐平民化。很明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教师在一个教室同时教授几十个学生,按年龄编排班级,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着相同的学科,然后又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评价,从而区分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这种方式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班级授课的优点是看到了学生的共性,缺点是顾不了学生的个性。到了19世纪末期,有专家学者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此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但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时,这种教学形式遭到各种非议:不够民主、容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随着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各国意识到科技落后产生的危险,加速进行尖端人才的培养,使得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二)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各类《教育学》论著中在论述教学原则时都一致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非常重要教学原则,成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涵义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耐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将难以有效推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形成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优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能够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实施分层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一些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一)分层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探索分层教学,首先就要确定学生的差异。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通常把学生的差异划分为可变性差异和不变性差异。可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学科特长方面、兴趣爱好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相对于可变性差异来说,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这些差异就成为学生的优势性差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特性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尽可能的做到学有所长。

(二)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教学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是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分层教学,要正确处理学生、教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解释和说明使他们意识到:实施分层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划分层次。

(三)分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要有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一刀切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融入到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教学的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激励是从学生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动机和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更多的成功;评价激励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进步和成功,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有适当的宽容。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分层要灵活机动,随时调整(可以半年一次或是两个月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采用相同的课标与教材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教学时,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把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记忆不得提升。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又要兼顾学生掌握的效果,适时的开展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具体做法包括:(1)讲课内容和方法的分层;(2)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分层;(3)教学问题的分层;(4)课堂练习设计的分层;(5)作业设计的分层;(6)评价制度的分层。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重点是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生得到拓展,让差生得到转化,逐步实现全面提升”。实施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所以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进步。

作者:董显锋 单位: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国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

[2]刘学文.利用分层次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剑南文学,2012,(02).

[3]马林彦.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与尝试.成功,2013,(16).

[4]成太.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教育,2011,(03).

第四篇: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在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中,新一轮教学改革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有了较大改变,新一轮课改中的教学思路逐步转为以学生为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技术层面的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技术,植根于理论实践,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型设计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浅谈当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国内外课堂模式中的相关案例,进行了课堂中翻转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翻转模式;数学教学;实践结构

翻转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导,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传统授课方法不能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难题,在学习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在现代技术的引领下,网络和多媒体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翻转课堂模式将学生课堂获取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更新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简述

1.教学模式的起因与特征

翻转教学模式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一所高中。2007年,该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学习,而研发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通过视频进行课堂内容的录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这样使得没有在课堂学习的学生能够看到视频,也能够使得其他学生进行知识复习和强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师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颠倒了课堂教学中的传授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环境等几个方面构成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改造中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协作以及互动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传统教学中老师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翻转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授课+课后练习这个流程,课下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传授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也颠覆了班级授课,在翻转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将不同的学生分组,这加大了课堂学习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在翻转课堂中,常常会看到老师授课以微视频的模式展现,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暂停亦可回看。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视频记笔记,遇到难题可加以思考,同时自己控制进度,此教学模式丰富了学校中的课堂学习资源,提供的云端资源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翻转课堂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以往的纸笔测试,加强了对内容、学习方案的记录及展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价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

2.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有学者提及,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三个部分,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被划分成记忆领会、分析应用以及评价三阶段。在记忆领会阶段,学生通过对所掌握的概念、法则、原理等初步的记忆,从而归纳、概括出所获取的知识,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翻转课堂中将教学视频作为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可随时调整学习节奏,当然统一的教学活动较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应用阶段,老师将时间都用于学生的探索与组织两方面,通过个性化分析前阶段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在综合阶段,学生依据对知识点的理解,作出相关有价值的评价,将各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汇总整理,达到综合评价的效果。

二、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1.国外的案例实践

2011年,美国著名学者构建了翻转课堂四个模型,该模型将翻转课堂分成参与、体验、概念、探索4个阶段,以学生登录教学博客,观看教师的视频、论坛博客、教学网站上的自主讨论为主,把老师对学生在线传道授业作为构建的意义所在。国外的实践案例中,比较典型的有2010年美国一所高中的教师,在两年的教学实验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推广,由于两年来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于是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推广。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间一般是5~7分钟,学生将观看视频中产生的疑问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总结。

2.国内的实践案例

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包含学生的课前、课中两个步骤的学习内容,信息基础与学习活动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撑,保证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我国重庆,聚奎中学对美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借鉴,这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向教学改革积极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学校针对师生的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科技打造高效课堂,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实验中重获自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老师依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在重庆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一般老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学生在老师授课完成后开始作业练习,遇到难题时,学生小组课堂讨论。

三、初中数学中反转课堂的模式研究

1.实验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选取了B学校九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对比研究,甲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乙班采取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来研究该模式的教学成效。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等腰三角形章节为例,以具体案例来分析教学框架设计的必要性,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了一起。

2.初中数学的研究案例

教学中,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可更好的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案例一:经过前情导入以及情境的创设后,老师在PPT中展示了几道题。题目一:一个长方形的地毯长8m,宽5m,其中地毯中心有个长方形图案面积为24平方,求这个花边宽度。如果学生尚未学过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以死方法从24入手,如24=1×24=2×12=4×6,然后进行推算。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错,而且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将花边的宽设为X,因为长方形图案在中间,所以图案的长为8-2x,宽为5-2x,然后列方程(8-2x)×(5-2x)=24。题目二:A2+B2+C2=D2+E2,其中ABCDE均为连续的自然数,请找出几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得前面三个数的平方和=后面两个数的平方和。这道题中,我们可以设首数为X,那么会有X2+(X+1)2+(X+2)2=(X+3)2+(X+4)2。上述问题的构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方为2,这种方程我们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呢?如何理解方程的一般形式呢?学生经历了这类方程的理解与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老师通过讲解例题,归纳出每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引导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新知识的固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吸收。案例二: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的准备。本节课在进行PPT的录制中导入音频讲解,形成完备的教学视频。通过展示等腰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再进行例题的讲解,如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且角B为70度,求角C及角A的度数。本节课,以师生互动取代以往课堂中的教师讲授,这种个性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在新课改的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暂停、倒带等形式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取代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反复讲解。学生学习与自主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然后根据测试反馈决定是否再度观看视频。课代表对学员学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再汇总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遇到的情况作出科学务实的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老师又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学生就一些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求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惑或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协同合作。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增强沟通意识。

3.实践结构分析

以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级,教学成效显著,大家普遍赞同这种教学模式。教学调查报告显示,翻转课堂较从前的教学模式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希望在自主学习环境中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希望学校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普遍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学校的微机房设备尚不够完善,学生的信息素质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在当前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不太现实,但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定会普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思想已深入人心,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类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设计,这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本文的研究借鉴了前人的相应研究成果,但是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特征方面,对于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主导还是相对比较匮乏的。本文在前人的理论指导下,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主导,为教师提供了相关可供操作的模型,以实例验证了理论的实用性。

作者:段振桃 单位: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北城分校

参考文献:

[1]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2]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05):84-88.

[3]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121-126.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探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及人性化特征。毫无疑问,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功能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成绩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对其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即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提高及发展。然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融入俨然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基于其本身就存在的鼓噪、乏味特征,其通常都难以难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倘若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引入到其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

一、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人才对数学的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国家国定,初中毕业学生应严格按照高中与职业中学1:1的比例进行分流。这也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之后,严格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就业发展来进行区别性培养。基于此,分层次教学就势必就成为了设备会对教学的要求。

(二)是体现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甚至让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具体来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是以统一的信息传递形式与速度来向每一个学生传授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个性不同的因素,很多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就出现了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状况。究其原因,即是没有真正观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于此,要想着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以为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为基点,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维为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1]。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学生方面的分层

要引入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来说:第一步,以各种方式(如学生座谈会、访谈、家访等)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第二步,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为优等生,此类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可以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以及教师布置的强化题目,并且还乐于助人愿意帮助其他学生学习。第二个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此类学生同样可以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并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但对教师布置的强化题,则需要在一定的启发下才能完成。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为所谓的“后进生”,此类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尤为困难,通常都需要在教师与同学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课本知识[2]。

(二)教学方面的分层

所谓分层次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严格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将教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进行,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并让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基于此,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全部分层,而是要明确哪些目标是共有的,哪些目标是需要进行分层的。

总之必须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比如说,针对“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类别,层次一:在正确认识并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对因式进行分解,并且运用它去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优等生。层次二:能够正确认识并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可以熟练地对因式进行分解,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层次三:能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可以因式分解最简单的整式,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后进生[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势必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在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理应对学生分层的有效性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保证学生分层的合理性,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备课、授课、作业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以此来让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推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岳峰 单位: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林林.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20.

[3]叶卫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05):119+121.

第六篇: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生活经验研究

摘要:

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十分密切。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可以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让数学贴近生活。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领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

学生生活经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程标准改革这一背景下,教育重点强调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探讨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时,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问题,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多彩。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

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依据,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此过程必然要用到数学。因此,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

二、生活经验与教学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经验,平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现实世界就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一系列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使学生明确数学的作用。

1.例题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作用,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数学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自己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例题设计需要从生活中进行提炼,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带着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获得知识,通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相关领域,会使学生拥有更高层次的聪明才智。

2.数学素材生活化。

通过选用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完美。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方面缺乏关注,偏向于从抽象到抽象,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取素材:

(1)就地取材。数学素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素材。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角》这一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室里,寻找到各种角,比如黑板、桌子、铅笔盒、黑板擦等都可以找到我们生活中的角。

(2)化静为动。数学不仅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静止的图形通过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同学们,比如旋转、平移、对称、折叠涉及到的一些变换方式,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洁,学生易于接受,学习也会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数学故事。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牢记历史以及对数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比如八年级上册,教师讲述到完全平方公式,其系数关系属于是杨辉三角的一种最简形式,其中包括一些公式在数形结合中的证明,这些知识都是古代数学家聪明才智的结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趣闻,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3.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模板,设计一些图画等新鲜素材,使知识具有新鲜感。并且找寻一些数学历史或经典例题供学生探索研究,同时,教师应亲自做一下所设计的作业,精选习题,先易后难,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可对作业进行人性化的分类处理,如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全部完成,而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要求适当完成即可,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数学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作者:周兆权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尹海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25-25

[2]谷新婷.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6):25-26

[3]李晓菊.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经验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2):113-113

[4]唐奉怀.浅谈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用

摘要:

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利用学生动手动脑、生活实例、趣闻典故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数学理念,体现现代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学生;实例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至理名言充分揭示了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每个人对未知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有探个究竟的想法。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的特点为我们运用“探究”“引导”等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安排,合理把握,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达到学的目的。

一、动手动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奇”“怪”“趣”“疑”来做好引导,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设计出富有兴趣性、好奇性的引导方案。比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自己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角的和,再让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并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一个平角,与开始计算出的三个角的和比较;同学之间讨论并比较各自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因为每个学生做的图形不同,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等,同学自己交流就形成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的定理。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实际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会设身处地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把教学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目标。比如,我在教“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仁寿美加好超市和国贸超市为庆祝端午节都进行了促销活动,其中美加好超市是全场商品打六折销售,国贸超市是买200送100.请问到哪家购物更划算?这一问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用好数学,学好数学,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主动的求知。

三、趣闻典故,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趣闻、典故等等,其中很多是很经典的数学应用的事例。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引用这些,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有效地作用,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比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为什么维纳斯被公认为最美女神?”其关键在于维纳斯塑像的设计运用了黄金分割;主持人在舞台上的位置给人们一种与舞台一体的感觉,是那么的和谐,其关键也在于主持人的位置运用了黄金分割。

四、利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探究的定势

在讲解新知识点之前学会从周围空间或者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似的来进行判断,有利于知识点的熟悉和实际的运用。比如:我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行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有纸片动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班上同学的图形进行比较,引导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也一样,让学生观察,讨论手工制作的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然后自己证明。在这些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为主探究学习。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探究学习,在后面对“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探究定势,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如何去探究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了。

五、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之,由学生开展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呈现一种立体式、相互交注、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一般由4—6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数学教师拟订数学目标题纲。小组合作的学生围绕目标,开展讨论、探究,教师指点迷津,指导解答疑难。是开展初中数学的一种好的学习形式。

总之,“探究”“引导”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学习过程。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开发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也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这里,我们还要特别作一些强调:其一,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教育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让学生去积极探究,学生才能创新;唯有让学生去探究,学生才能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与真理。其二,我们要为学生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比如:①思想上的鼓励;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人人都积极投入探究学习活动;③引入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探究活动。

作者:格西王姆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第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探究的几点体会》李民2013年《中学数学参考》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2012年《现代教育研究》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并实践,增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情境创设教学也是顺应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教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设计及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设计实践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吸收和掌握,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并且适合学生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等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过程。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逐渐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学的认可。对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以及实践,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追求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和理念,保证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了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情境创设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重要性

1.能够强化老师的综合素质

现在新课标十分注意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情境的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结合数学教材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中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创设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并将创设的数学情境的功能更好的展示出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等,都考验了老师的专业水平。老师通过对教材中的要点进行情境教学创设的过程,也是老师逐步完善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同时,对课件进行创新和改进,帮助老师去钻研初中数学知识,从而拓展初中数学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还能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促进、互相借鉴,更加有助于创设情景教学。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学校和老师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模型,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校和学生未来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教材中需要掌握的要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原理等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切身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对深层次数学原理的思考,形成一种热爱数学的课堂氛围。

3.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将创设情景教学设计和实践也纳入其中,更加注重学生施加能力的培养。所以对初中数学创设相关情境教学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同时也能够不断创新数学新课标教材,不断补充中学生应具备数学素养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教材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体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二、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设计及实践策略

1.创设实践情境

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实践教育活动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观察、讨论等,形成数学思维模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创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灌输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数学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互结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思考,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抽象的数学公式、数学论证题等,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多观察,多思考,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老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勇于对老师提出质疑,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从而合理的设置教学任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两点之间什么最近?然后在黑板上画两个点,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思维模型,然后老师将两个点之间相连,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而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和推理,加深对勾股定理的印象,有了初期的思考的这个过程,在加上老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这样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

现在生活元素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是比较高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列举贴近初中生生活经历的例子对数学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进行解决,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更好的加深教材上规定的重点。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高,主要就是因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没有理解,没能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现在一部分的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面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周末布置一个任务,发现家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并对其求体积等,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自己进行解决,然后老师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对这项任务进行检查,让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思路,使整体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3.创设竞争情境

对于初中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加以利用,可以转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促进课堂上学生整体的协调的发展,同时老师可以定期的组织比赛等形式,对速度、解题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竞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还能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展开相关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同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竞争类的比赛,还能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在协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各个小组的解题方法、思路进行借鉴学习;通过创设竞争讨论的教学情境,也能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个和方向,及时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及时的对教材中的难点、要点进行拓展等相关训练,为学会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教学,不仅是顺应社会教育快速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数学教学任务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也能将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作者:马立艳 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凤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78(8):24-24.

[2]钟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与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3]冯永美.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化设计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陈海燕.情境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践与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8):48.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思考

【摘要】

新课标提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当前一刀切的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知识,还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在众多学科当中,数学较为特殊,因为学生在获取知识、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性,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分层教学增强教学实效。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1.分层教学模式的含义

分层教学主要是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解决一刀切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为各个层次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从本质层面上看,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依照实际情况,针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实施改革,以此来满足各个不同主体的需求。

2.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工作本身不能强求一律,采用齐步走的方式。每个学生受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及遗传基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自然也会存在很多差异。考虑差异因素,也是因材施教的客观要求。许多智力与能力优秀的学生并不喜欢常规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而智力与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则不喜欢进度过快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必然面对这些方面的矛盾,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教师应当认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当偏重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弥补他们在基础方面的缺失,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尝试更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获得更大的突破。

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体现发展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统一课程标准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差异性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力。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学生能力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等,把学生划分成A、B、C3个不同的层次。C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与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态度需要端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与学习能动性需要提升,思维模式与学习方法需要改进;B层次的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一般,成绩属于中等水平,但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发展潜力较大;A层次的学生,拥有极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极强的学习能力,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具有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分层以后,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进程中的目标定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基于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严格遵循课标要求来针对教学目标实施具体的分层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对应的目标,进一步掌控知识与数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利用该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针对A、B、C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教学目标:针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开展综合性运算;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必须要在有效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理论层次方面的掌握应用,还需要在实践方面进行有效的理解、掌握、应用,并且需要进行有效拓展,可以将勾股定理有关的知识应用于相关的证明题、运算题中。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完成各自目标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实现促进学生整体成绩提升的目标。

3.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纠正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同样需要覆盖课堂练习,通过分层次的课堂练习设计,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加深印象。例如,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层次的习题:①尝试画出一次函数y=4x+1的图像(C层次);②点(1,5),(4,15),(-2,-7),(3,11)是否处在y=4x+1的图像上?(B层次);③一次函数y=kx+b,k的取值和一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具体关系?当b值为0的情况下,一次函数的图像具有怎样的特征?(A层次)。

4.评价模式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短期内通过努力获取的成绩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评价不能一概而论。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则需要从不同层次学生对应的学习目标着手,综合参考学生对应的表现来实施指导、鼓励及肯定,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均能够获得相应的肯定与赞扬,以此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不断提升。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竞争性的评价模式,督促他们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自信的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虚乐学的良好态度。评价模式分层是保障分层教学得以不断开展的重要保障,评价不但需要注重结果、过程,还需要重视鼓励、重视发展,真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个漫长、系统的工程,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意识到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真正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抓两头,带中间”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相关要求,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数学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冯建钊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晶.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梁萌.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下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3]王辉.基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20).

第十篇:初中数学课堂优质教学开展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和学习心态的塑造。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优质教学,进一步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课堂教学;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是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以三维目标整合为主要发展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倡导主动和创新学习,将教师的传授者身份转变为促进者身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现状,积极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优质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当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备课就直接开始讲课,认为备课与否并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在讲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安排不合理,课堂任务布置不科学,甚至数学逻辑不够严谨。此种情况下,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能够理解新知识,而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则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采取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保持长时间的精神集中状态,时务会出现走神现象,严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家长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家长承担着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重任,为了赚钱养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初中孩子正处于叛逆期,部分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僵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自制力不完善,好奇心强烈,自尊心强,叛逆心理比较明显。若教学方式不得当,则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优质教学的有效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促进优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准确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态,促使学生充分认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塑造优良的初中数学教学氛围,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领域发展均呈现出信息化、科技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信息设备的操作,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社会实例与学生探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塑造优良的逻辑思维模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优质教学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更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好奇心和自尊心比较强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并为学生创建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4.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因素,社会生活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好,并将这种喜好表现在行动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优良的师生关系往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那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学生更愿意从心底接受,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优质教学,应当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初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优质教学的开展,应当结合教育内容及学生特点,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熊艳梅 单位:乐至县中和场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77).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2

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旷会旷工。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朋友,关心爱护他们,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和谐良好的相处环境。

二、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常规

把常规强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难点与重点;了解学生概况,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把握好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各个知识点也要分别侧重。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之外,教师除了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还要及时对学习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自习课的时候,把分层施教的原则积极落实下去,对各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等生的培养工作,也便于及时了解学情,对症下药,对于教学策略也便于及时调整。工作中更要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取长补短。

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

四、提高教研水平,加强学习和研讨

教研水平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研讨和学习,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运用把新的课改理论和教学模式积极,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充分发挥出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应注意特别关照,像平时的回答问题、黑板板演等,只要学困生举手,就要先把机会给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教师心里是一样平等的。为了给学困生较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我会经常性地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较简单的问题,学困生可以正确回答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外作业中,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安排,多做面批。针对他们在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不但要当面表扬,还要在作业本上写上“太好了”“继续努力”“进步很大”这样的话。对于做错的,或者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辅导,直到其学会。学困生都比较害怕考试,怕考不好教师指责,同学讥笑,家长生气。为了消除他们这样的心理,在平时的小考中,我会尽量把基础题的分量增加一些,而对综合类的题型,尽量增加引导性的小问题,以减少难度。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更要及时表扬,考得不理想的,增加关爱,及时加以辅导。同时也会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要求他们对学生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爱。保护他们的上进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困生成绩都有所提高,课堂上也较以前活跃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经过认真的反思,做到成功。我认为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还要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彻底贯彻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目标多,且教学目标设置得不灵活太过于机械,也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得不明确,将德育教育更是无法融入到学习中,使许多教师急于求成,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设置了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达到学习共享,但是在本质上,设立的学习小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做到为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2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3.1明确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要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课堂的实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性,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并且把德育教育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去,这样才能促进有效高效课堂的实施。

3.2整合教材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实际情况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课堂动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有效地使用教材,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

3.3互动活动

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必须要在本质上改变教学关系,因为在传统的模式中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被动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互动活动的目标,要和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要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要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创新,大力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

3.4进行表扬

现如今一些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想要在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的好坏,还要关心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学习有启迪,要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过错进行包容,贯彻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些赞美的语言,不要一味的打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在教学课堂上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去,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初中数学课堂。

3.5先做后讲

在课堂中学生大多都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被动地听课,不能很好地学习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想要实现德育教育,老师与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先做题老师然后进行讲解,在解题程中要以学生为视角,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讲”的作用,让学生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养成敢问敢答的习惯,促进学生全方面德育教育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讲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力。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4.1榜样性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初中生心理榜样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强大的数学学科魅力,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解过一道题以后可以询问学生的不同解答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解答进行表扬,学生就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引导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这种思路,这种榜样式渗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教育结果的检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考试中进步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同时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不能进行过度的批评,这样会不利于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4.2习惯性渗透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又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在学生进行解题的时候对于数学的证明以及推理都是很重要的,老师就可以利用对数学严谨的推理过程的解题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数学中很多问题都不能直接解决,因为数学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逻辑性较强,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耐心、有毅力推理做出题目,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克服粗心的缺点,而且能够形成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3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4.4精神性渗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多变的解题思路,比其他科目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变化思路对每一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讲解,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所以,老师在进行新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发掘解题的多种思路,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性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习惯。

4.5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5总结

现在初中生普遍处于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都不成熟的阶段,所以说学生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的简单分析,在促进数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孟立可.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33):42-43.

[2]薛丽.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才智,2016(31):173.

[3]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34-35.

[4]陈乐社.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5(5):44.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4

一、在建立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倡导下,各小组间的学生起到了互相帮助与监督作用,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各小组成员在相互的活动或比赛中形成团队的力量并增近师生情感,为设置课堂情境提供了可操作性,为课堂高效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合作,从而在形成宽松友好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二、参加活动竞争讨论,挖掘学生的优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针对数学来自生活实践,多次开展数学与生活的课上讨论,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的平台,在各小组间也要开展活动,如竞选数学小组长,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自身的教学时间,及时参与和学生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与解答,从而展示出学生的才能,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在不断鼓励学生高效参与探究过程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来保障学生良好的成长。让这些所有的活动方式,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对我感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到提高。

三、针对更新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作用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每节课我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限定适时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检查,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在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同时,采用男女生对抗赛、小组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作用。在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优点,老师就要随时的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经验的老师都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高效率任务的保障。

四、总结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而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不仅要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打造出高效课堂。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那就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刘岚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倴城初级

第二篇:初中过渡高中数学教育方法探究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过渡问题的原因

数学教学中,高一与初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衔接意识;即便教师有衔接意识,也因为初中时期知识点和高中知识点之间衔接策略不合适。教育改革之后,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部“少、易、浅”的指导理念,删减了部分原来的内容,即便是一些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内容也被删去。

二、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衔接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过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删减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这部分知识的衔接,学生才有可能完成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过渡。进入高一的学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根式(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但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删减了根式的运算等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根式的分子和分母有理化,而让人头疼的是初中课本的教学要求中对分母有理化这个知识点不作要求,这与高中的正常教学严重“脱钩”,因为不仅仅在根式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子和分母有理化,在指数运算和一些复合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正常的高中教学之前,有必要补充根式和分子分母有理化的知识。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知道,为了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全面了解两个时段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找出衔接点,从而指导教学。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任务的时候,虽然往往会存在一些过渡问题,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通常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教育的“脱钩”问题。

作者:杨思萍 单位:江西省宜春四中

第三篇:数学化思想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一、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同样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将知识进行数学化来表现出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跟数学有关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我们就很难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后,帮助学生提升其数学化的能力,会对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比如:苏教版教材大多被使用在邻水的城市中,同样学习该教材的学生对水运也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这么常见的现象并不会联想到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中,有一个跟抛物线有关的数学问题就涉及到了水运:.已知在河面上有一座抛物型的拱桥,当水面距离桥顶3米时,水面宽度是6米,那么水位上升1米后,水面的宽度是多少?这道题是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来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二次函数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通过建模型的方式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苏教版的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在“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章的内容设置上就存在明显的数学化的应用.教材在开始时先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面以及水位的变化来进行思考,然后把平时生活中学生会碰到的问题设置为一道数学题.由于跟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学生的兴趣就会很高,但是仅仅凭借学生们目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等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对知识的讲解格外的注意,并且会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记忆这个知识.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化思想

1.发展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的数学化的发展创造一些具体的情景.比如,有位教师就曾经在比例的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具体的教学例子.这位教师在讲课前一天晚上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大的手掌印,第二天学生们来到教室便对这个手掌印起了好奇心,很多同学都在想“这么大的手掌印,那该是多高的人才能拥有呢?”.随后这位教师将自己的手放在黑板上并画下了自己的手掌印,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大的手掌印是老师手掌印的四倍,然后这位老师又拿了一条绳子,这个绳子的长度是这位老师身高的四倍,那么学生们就觉得绳子的长度便是巨人的身高.随后学生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巨人的鞋子、衣服、书桌的高度.通过这种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的教学方式,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认识.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教师在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入认识的同时还具备广泛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数学化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数学化思想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努力,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经验不足还不能很好地实现数学化.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说,一定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让数学化思想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部分之一.从上边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初中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跟老师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及培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数学老师要知道虽然讲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必须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前提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2.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由于目前很多的初中学校在师资、生源和教学用具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初中数学老师更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教案.另外,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各自不同,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采取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学习能力有些不足的学生则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数学化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式的不同对于初中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就初中学生的发展来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较高,但有的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有些不足.数学化思想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比较注重,如果数学知识不能跟生活经验有个很好的结合,那么数学化思想就没有达到其真正的意义.多元化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达到数学化的效果.多元化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将理论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不论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获取还是知识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情感领域的教育。即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通过一些相对应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若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注意情感熏陶,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能更好的完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教育领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证实了在实践数学教学中知识和情感教育占主导地位,这两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缺一不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只顾着授课,只是对书本上的内容不停的讲解,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老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大篇幅知识,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懒散,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能更加积极的相互默契配合。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能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所产生的厌烦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对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背景,教师应改变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教育环境下老套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和素质,优化并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切勿秉持唯我独尊的思想,应要跟学生多互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及发言提问的时间,让学生能在思考和提问的同时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充分消化和吸收[1]。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学中,教师列出一些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如x+5=13、x2+2x+5=0、2x2+y2=6等,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探索,如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为1(系数不能为0)的整式方程。学生在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获得一定理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并且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尝试,让学生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初步的学习。然后,教师在就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取得正确全面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将课堂进行优化,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进行学习。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对于传统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厌烦和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要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兴趣,促使学生能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情景式、探索式、小组合作式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2]。因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吸收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出现很多错误,从而在受到挫折之后会慢慢产生消极落差的心理,这种负面行为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避免这写现象的出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或是通过平时的做题可以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3]。例如,在上“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之后向学生提问:“在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数字?”虽然此时就有学生答道:“零下五度还有五度”,此时笔者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这两个数字,之后学生便写出“-5℃”与“5℃”,之后笔者再向学生提问:“为何在数字前加了负号后就代表零下的意思了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巧妙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便开始思考讨论,通过此种方法便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后面的教学也进展的更为顺利。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关系的交流

教师的情感生活核心应该是热爱学生。初中教学大都是以比较严肃的态度进行教学,这就使得了师生的关系在无形之中拉大了距离,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害怕面对老师。所以,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战胜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尽心尽力关爱每一个学生,并做到公正无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情感教学与数学教学相互结合,积极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要适时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还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魔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俊.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研究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3):161.

[2]郭兴.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48):56-56.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6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初中教师在开展初中教学课堂时,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开展数字化思想在初中教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研究,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内容的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开发自身的数字化思想,提升自身的数学化能力。在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加理性、科学性的思维,从而收获更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在数学学科的发展道路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数字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拓展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思维开拓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1]。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将数学化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掌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化思想的基本概念

数学化思想的建立人是荷兰数学家汉斯。汉斯所倡导的数学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数学思想应用于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世界观的建立当中,并且应用数学的理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化思想是一种较为理性客观的思想理念。由此可知数字化思想的应用更加注重理性思考能力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思想,可以更加客观性、有序性以及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化能力的掌握过程中,得以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的重要性研究

将数学化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育中,可以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良好的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将所获得的逻辑能力应用于生活当中,从而更加理性、有序的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全面的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2]。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育过程中的,数学化教学思想应用时,可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化思想的引导和培养。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以及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数字化思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引导初中生以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促使初中生对于现实世界,也能够产生更加理性的社会认知[3]。因此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教学课堂上的引用十分有益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知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初中课堂教学时,也可以着重的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经常应用的知识理论,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充分的将数学化思想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加理性、科学性的思维。

三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的方式研究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应用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以较为完善的逻辑性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尽量的引导学生在解答初中数学问题时,尽量应用数学化思想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应用意识。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开展初中学生的数字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字化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字化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在教室的黑板上,尽可能的高的,绘制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卡通图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这个图案的好奇心理。随后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绳子或者是软尺测量这个图案在黑板上的高度以及老师的高度,并且进行数据的记录。在记录下数学教师的高度以及初中数学教师在黑板上所绘画出的卡通图案的高度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去黑板上,尽可能高的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图案,并且测量自身的高度,同时也进行准确的记录[4]。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字化思维,对于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究自身能触及到的最高高度和身高的关系。此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互相测量对方手臂展开之后,两臂之间形成的宽度,并将这一数值和自身的身高进行对比,有效的锻炼的学生的数学测量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的同时,也良好的引导了学生应用数学化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化意识,可以在加深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的同时,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性、客观性思维和数学化能力。但是开展情景教学模式下的数字化初中教学课堂的过程,需要教师对于课堂内容有足够的数学化认知,并且能够运用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常识,将数学化思想与生活知识相结合,良好的引入到初中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当中。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都十分有限,因此初中教师在利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开展数学化思想与生活知识相结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在情景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化思想教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应当给予及时的、有效的解决,从而引导初中学生,在初中数学化思想的教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提升自身的数学化能力[5]。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初中教师在应用数学化思想开展初中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化能力。锻炼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初中学生将数学化思想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得初中学生的数学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不同的初中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物质教育资源的具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初中教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初中数学化思想的初中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同时教师在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差异。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应用数学化思想的初中数学化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的进行初中课堂内容的探索和学习。而对于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当采用引导教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也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的同时,有效的培养自身的数学化理念以及锻炼自身的数学化能力[6]。

四总结语

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研究,首先应当思考数学化思想的基本概念:内容就是将数学思想应用于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世界观的建立当中。通过理解数学化思想的基本概念,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的重要性研究:引导学生充分的将数学化思想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加理性[7]。科学性的思维。最后探究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的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通过开展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拓展应用研究。可以引导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内容的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开发自身的数字化思想,收获更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形成了更加理性、科学性的思维,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良好的、全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耿粉云 单位: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来宾一中

参考文献

[1]李明振.基于模型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A].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论文集[C].论数学化思想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2014:3.

[2]孔凡哲,严家丽.基本思想在数学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的研究[A].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C].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24.

[3]梁晓燕.论数学化思想在数学学发展中的作用[J].以“数学化”思想为指导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65-66.

[4]王应标.以“数学化”思想为指导——《参数方程》教学分析[J].推进数学化思想进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05:21-24.

[5]廖水源.谈初中“数学化思想”的实施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11:12.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比较的枯燥乏味,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着一些误区,使得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使用当中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能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合理的运用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便利,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阶段,多媒体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有全面的认识,重视对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一)过多依赖多媒体,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多媒体教学内涵的理解,认为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就可以了,没有在教学当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对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所忽视。在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运用课件来展示内容,没有将多媒体的巨大功能发挥出来。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有些教师为了操作方便,往往把课件进行顺序式设计,上课操作课件只是简单地按照顺序进行播放。在制作课件当中,一些教师还存在着拿来主义,缺乏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发挥,还对教学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教师对多媒体的过度使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多媒体和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在设计多媒体教学当中,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相结合。教师的讲解过多地用多媒体来进行代替,只注重教学的容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有所忽视,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不能让学生更好地选择学习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1]。

(二)教学课件设计不合理。信息时代,需要教师的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思想,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将课件资源进行简单的拼凑,使课件不仅缺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还缺乏吸引力,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将有些华丽、浮夸的内容展现给学生,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动画和声音的效果,对每张幻灯片都要设置动画效果,每个文本框都设置声音效果。这样的课件虽然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方式却让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对于课件重形式轻内容的不合理设计,使得课件的质量下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为了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将抽象的、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在创设的良好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来增强教学情境的感染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境当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探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使课堂学习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两辆车相遇的视频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相遇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再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时,对于随机事件概念,大多数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没有对随机事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对随机事件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与随机事件相关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发挥想象力来对结果进行猜测,通过创设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解事件关系、样本空间等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和拓展数学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当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教学当中,数学课程非常的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将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对一些重要的知识进行传授。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主观地理解图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这样对于难以理解的函数知识,利用多媒体就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函数图像有更主观更直接的感受。同时,教师基于多媒体展示的函数图像变化,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有更好的理解。总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教学资源精心准备课件,让设计的教学课件能够与教学内容完美衔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件当中的一些知识教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更深入地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再围绕着目标去准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延伸。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准备一些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在学生学完重难点知识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总之,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教学方式的优化,使多媒体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3]。

(四)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融入多媒体元素。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多媒体元素的融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对一些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适度和合理,不能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板书的合理运用、数学工具的有效运用等。例如,在教学几何计算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时,要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将重要的计算步骤书写下来,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五)解决教学当中的重难点。初中数学有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点,一些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缺乏实体来作为支撑,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将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直观的展示,细化重难点知识,使阶梯难度能够一级一级地降低,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出题意图,掌握重难点知识。比如,在学习“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是相切、内含等位置关系。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的形式,把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演变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当两个圆处于相切、相交时通过暂停,让学生对图形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从展示两圆相切相交变化当中,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使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锡.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研版),2020(2):120.

[2]陈亚平.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19(25):3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8

一、注重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授学生们科学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它更重要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便没有了今天的科学成就,人们依旧生活在石器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授、指引学生的教师,应首先具备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从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做出改革,把创新性作为教学首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过程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过程,学生只是接收数学先辈们所遗留下来的知识,并无发展创新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值了学生们发展创新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通过对数学字符、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等的分析、运算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们在抽象思维、逆向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的练习,从能达到提高学生们思维的创新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在“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达到最佳表现,假如教学环境过于严肃、认真,学生深怕收到老师责罚或批评的环境下,那么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也是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面对数学枯燥、乏味的运算过程,便不会感到厌烦,相反,学生们会很享受运算的过程,面过结果会有种成功的喜悦,会更加愉悦的学习,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也提到了“以学生为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重点突出学生们的主题意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价值,一切的教学活动、课程体系都应以学生为核心,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目标。

三、让中学生注重观察

观察是人们对身边事物或者现象的通过表面现象的数据分析其本质的过程,是研究和确定他们性质和关系的心理过程,运动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指引学生们通过对数学符号、字母、数字、公式或其它的关系式,结合自身所学,通过公式推导结果的过程,观察并非是消极的心理状态,它应该是“思维的视觉”,是学生们发展智力的有效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观察的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是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培养学生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逻辑化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下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培养的方向,采取有利的措施,不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重注观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意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夔单位:奉节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育兴趣培养研究

一、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数学兴趣培养的重要作用

1.对于初中生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年龄大都是13~15岁,综合学生发展心理学的成长阶段理论基础来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强。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可推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认知能力提升。假如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如此不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

学生在内心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这样一说到数学符号,一见数学老师,都会恐惧,如此其成绩就不会提高,也会抑制其后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对于后续现代高等数学的学习极其不利。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乃至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数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上压力会越来越大。国外不少心理学家对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表明,有着良好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然而学生对学科有厌烦感,这样其成绩也不好。从科学实践中我们得出,人的心情好,精神状态佳,这样其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其潜能激发也会比较充分。但是对学习的内容有抵触心理,这样要想提升成绩也就是天方夜谭。

二、推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培养的技巧

1.设计趣味性的问题,使得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问,说明学生是有所得的。除此之外,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说明学生对这堂课感兴趣,学生发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老师还要注重趣味问题的设计,探讨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会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富有趣味性,此时可一点一点地诱导学生接受知识,使问题既有层次,难度一点一点地加大,同时要适时地给予其一些嘉奖,进而使得学生更踊跃地参与其中。这样趣味提问法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同时要让学生都融入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合理的教学办法,才会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2.设置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学生一提及作业就会感觉到很无奈,设置趣味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趣味性的探究,对于学生兴趣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趣味性作业包含以下,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科教影片进行观看、布置一些制作数学模型的作业等,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被彻底打破了,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喜悦。此外可设计一些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符,还可以设置一些习题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有一定的探索价值,比方说奥数竞赛题的设置。很多时候,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其实质不是要让学生解出答案,是让他们在求解之中得到更多经验,培养一定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可以早日完成学习任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讲堂的形象性、活泼性的打造,属于一门学问,这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协作。其中初中生学习乐趣的培育尤其重要,对其进一步深入、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有大的帮忙,并会鞭策其数学成绩的提升。所以,这一点数学老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在讲授的过程当中要把乐趣培育有计划性地融入其中,不要有思想包袱,如果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其讲堂讲授质量才会达到最好。

作者:王海燕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育艺术和技巧探究

一、以尊重学生的已有能力作为前提,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进步需求.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已有学习能力之间出现了差异,具体体现在运算技能、思维方式、交流能力等多个层面.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以便在设计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练习反馈、学生分组交流等环节做到有所侧重、合理搭配,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融入学习的任务和机会,都能愉快自然地参与学习和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又能获得必要的帮助.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能力,才能保证人人都能参与学习,人人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二、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以正确理解学习任务作为前提,如果学生不能熟练完成数学材料的阅读,找不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与所学内容的联系,不能就某一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他就会对需要解答的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接触这批孩子的最初阶段,教师要拿出一定的精力,通过提出问题、给出提示、表明要求等方式做引导,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边读、边做、边思考、边对照,正确阅读数学符号,找出数学知识点的作用,发现自己的困惑.在这个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最初阶段,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为以后顺利实施教学做好准备.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使学生从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习,到培养学生逐步过渡到自己有目的地学习,为发展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三、及时弥补学生的学习缺陷,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作为教师应组织有效的学习帮助.无论这份帮助是来自老师,还是来自学习小组,都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只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学生快速跟上教学任务,也才具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整体教学质量,必须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作为前提.作为教学,不能有意避开学生发现问题遭遇困难的过程,学生经历困难并解决它,是带动学生融入教学,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既要放手给学生锻炼,又要学会雪中送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孤独,前进路上有关怀.

四、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但仅仅有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远远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以随时熟练地使用教材,灵活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困惑.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合作,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学习者、反思者,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塑造高素质的学生.其五,不要把学生培养成识记的机器,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善于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从接手这批学生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创造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助于调整教学,也融洽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这个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会欣喜地看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明显提高,学生的厌学状态明显减弱,教师会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调配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优等生的关注和培养,使这些领头雁能飞得更高更好,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对班级的整体学习会有极大的促进.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