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培训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茶艺培训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广西茶艺;实用化;教学内容
茶艺,是中职酒店、文秘、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9年1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之后,各中职院校都有了完善茶艺课程的指导方向。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中,茶艺师的职业定义为:在茶室、茶楼等场所,展示茶水冲泡流程和技巧,以及传播品茶知识的人员。由此可见,茶艺师的职业要求既要注重茶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茶水冲泡技能的实际运用,把学习内容要实用、要有用放在职业标准的核心之上。一、茶艺教学在广西中职院校的地位和现状茶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席多次在重大场合,以茶为符号进行“茶叙”外交,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同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使茶文化茶产业蓬勃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茶艺作为酒店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并引导中职生参加初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水平的鉴定考试,以考促学,学用结合,使他们在茶艺知识、技能水平和人文素养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目前,广西各中职院校的茶艺教学均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的要求,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为准对茶艺教学进行指导。这些教学用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涵盖工作岗位要求,是指导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范本。这些权威而规范的教材提纲挈领,知识框架清晰明了。但中国茶类众多,茶区辽阔,各民族茶文化底蕴丰厚,现行教材多为通用型教材,对广西茶类知识及冲泡技能介绍较少,也不够全面详尽,这使得广西中职生在茶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实践中,缺乏对本土茶类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具体的岗位中,因知识结构有所缺失,出现广西人泡不好广西茶,没法推介销售广西茶具和茶叶的尴尬局面。因此,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广西茶具茶类知识和冲泡技巧进行增补编撰,使教学内容得以本地化、实用化,应当成为广西中职茶艺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实用化教学内容的编撰依据和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是实用化教学内容编撰的有力依据。中职生的茶艺学习多以中级技能的职业标准为导向。在最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里,按照茶艺师的职业定义,在中级职业功能第二项茶艺服务的2.2茶艺演示中,明确了茶艺师能根据茶艺要素要求冲泡六大茶类;在中级技能职业功能第三项茶间服务的3.1茶品推介和3.2商品销售中,明确了茶艺师能根据宾客需求推荐茶饮,销售茶具茶叶,能解决相关问题。这些都是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实用化技能为导向的具体要求,为茶艺教学内容的编撰指明了方向。只有依照职业技能标准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具有解决问题的实效性,才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从而真正地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茶艺师》系列教材和相关标准,为本职业鉴定提供的鉴定要点和鉴定比重,起到教学大纲的作用,是实用化教学内容增补编撰的依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茶艺师》,依据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和《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参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茶艺师》,为各级茶艺培训明确了鉴定点,是茶艺实用化教学内容细化项目增补、编撰的指导思想。这些教材和标准框定的知识结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都是茶艺师职业技能最基本的要求,是茶艺教学不可忽视主干部分。在广西茶艺实用化教学内容的编撰中,应以这些权威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体,并加以灵活运用。
(三)企业用工的需求是实用化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是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的“落地”体现。在教学改革中,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要求嵌入教学目标,是中职学校茶艺教学的共识。酒店、旅游等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多在高星级酒店及相关企业,与茶相关的工作有诸如酒店中的油茶餐饮服务、早茶服务;高端商务中的茶饮接待;茶馆中的茶艺服务;旅游景点商场的茶叶茶具特产销售;等等。这些涉茶服务的企业,都迫切希望就业人员能掌握实用化知识和技能,如能熟练介绍广西茶叶茶具知识,能沏泡广西常见的茶类,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在茶艺教学实用化内容的选择上,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地学能致用。
(四)广西绚丽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习俗,是思政教育的最好载体,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是实用化教学内容富有当地特色的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建设。民族和经济的繁荣兴盛,来自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自信的民族,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西侗瑶苗等少数民族茶文化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支流,各兄弟民族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在油茶习俗中,我们看到勤劳礼让、与人为善的民族品格;在六堡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我们看到先辈们诚信克己、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这些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茶文化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铸就了八桂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脊梁。这些教学内容与民族自豪感联系起来,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都能成为对中职生进行民族自信教育的精神力量,为培养具有广西特色的实用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广西茶艺实用化教学内容的编撰
(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为指导,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茶艺师》所明确的鉴定点为蓝本,选择通用型强、实用性高的知识作为编撰内容的主体。这些主体知识有:1.理论知识:以职业道德、茶文化、茶类茶具、品茗用水、茶艺等基础知识为构成的基本要求;以礼仪与接待、准备与演示、服务与销售为主要构成的相关要求。2.技能实训:接待准备、茶艺服务、茶间服务等技能实训与操作。如玻璃杯泡法、盖碗泡法,壶泡法的基本技法;泡茶用水知识;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相应的器具,用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冲泡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运用接待礼仪进行茶事服务;根据顾客需求推介产品,完成销售任务。同时,《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在理论知识权重表规定:中级工“基本要求”由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组成,占鉴定比重的40%;“相关知识要求”以接待准备、茶艺服务、茶间服务组成,占鉴定比重的60%。在技能要求权重表规定:接待准备、茶间服务各占鉴定比重的15%,茶艺服务占鉴定比重的70%。从标准规定的中级工理论和技能鉴定要素中可以看到,“基本要求”侧重在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要求”则与实用性强的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为茶艺实用化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增补编撰上,应该参照这个比例来安排茶艺教学内容的分布。
(二)以广西当地知名的茶饮习俗,茶类茶具知识为特色内容。为符合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熟知广西茶叶、茶具知识,娴熟掌握其冲泡技艺,应该成为实用化教学内容考虑的范围。在教学内容的增补和编撰中,要以当地的茶叶、茶具、茶文化习俗为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遴选,使教学内容能在服务当地企业中体现实用化。广西地处我国的华南茶区,桂平西山绿茶、凌云白毫、桂林毛尖等都是历史上的名优绿茶;原产梧州苍梧的六堡茶是从清代就久负盛名的侨销茶;广西红碎茶生产也成为上个世纪出口创汇产品;茉莉花茶香飘海外,广西横县享有“中国茉莉之都”的美誉;打油茶,更是千百年来八桂大地侗苗瑶壮等民族的饮茶习俗;四大名陶中,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烧制的茶具利于茶性的发挥;坭兴陶烧制技艺以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北流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这些带有浓郁民族气息和本土文化的茶叶茶具知识和茶文化习俗,都恰恰是通用型教材没有兼顾详尽的内容,应当成为广西中职茶艺课程增补的教学内容。只有依照实用价值、民族文化价值有所取舍,甄选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民族和文化个性,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编撰的比例要符合鉴定指导手册要求。对于中级技能人才培养来说,按照指导手册要求,“基本要求”对应着职业道德、茶文化、茶叶、茶具、品茗用水、茶艺知识等等,占鉴定比重的40%,在教学内容的增补编撰中,可以把广西茶类、茶具知识有机融入到这个部分当中;“相关知识要求”则对应了技能操作需要掌握的接待与礼仪、准备与演示、服务与销售等,占鉴定比重的60%,可以把油茶的捶煮,广西六堡茶、广西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的冲泡,坭兴陶壶等茶具的推介销售服务,对接到这个部分当中,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茶艺师》的指导下,既科学合理,富有本土化特色,又实用有效。结束语之于越来越多的广西中职学校高度重视茶艺课程教学这个背景,为加强茶艺课程的创新和改革,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使知识技能在工作岗位中具有实用性,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的要求,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发行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茶艺师》为指导,以通用型强、实用性高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选择有代表性的广西茶类、茶具知识和冲泡技能进行合理增补编撰,使广西中职茶艺教学内容本土化、实用化,这将对茶艺技能的学以致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惠娟.翻转课堂在中职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04-105.
[2]马颖欣.基于人文素养分析茶艺教学的应用方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144-145.
[3]赵敏.茶艺在茶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中的意义与应用[J].福建茶叶,2019,41(7):95,116.
关键词:茶艺;建设;教学
茶为国饮,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华人的播迁和文化传播,茶文化已经传布世界。近年来,各地茶文化在“台湾茶现象”的激荡下,茶叶店、以喝茶为主的茶艺馆、酒店内设茶事服务高密度兴起,带动了茶文化的复兴。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许多中职学校在酒店专业下设置了茶艺课程。
1酒店管理专业增设茶艺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相互包容性越来越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酒店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茶被认为是中国的国饮,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今,饮茶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茶艺这一传统文化将人们带入大雅之堂,在酒店中开设茶馆、茶艺室等场所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确保日常的教学培养模式能与社会需求之间无缝衔接[1]。实际上,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可以说是必然。从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出发,为了丰富酒店人才的技能和专业性,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中职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要的茶艺师,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现状
2.1茶艺课程教学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教学基础普遍较差。其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①课程的设置问题。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一般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每学期课时一般在30~36节。茶艺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众多,每周短短的两课时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比较难把握新的内容。课程教材根据学校不同选择也不相同,并没有规范统一。同时,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一般由理论和实训两个模块组成,理论模块大多是传统的茶叶分类知识,实训模块以传统的冲泡技能为主。课程教材方面市面上的教材多,以理论指导为主,鲜少有针对实训的教材。单纯的理论介绍无法把动作要领和冲泡细节真实地还原在学生面前。即便是教师示范也无法控制实操的标准。导致教学活动与酒店专业的特殊性不符。酒店的实际操作更注重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有针对性、符合中职生的课程设置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②师资的组成。课程教师构成复杂,教师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与茶艺相近专业的,有的是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后直接担任茶艺课程。俗话说“老师要交给学生半桶水的知识,自身就要具备一桶水的知识”,教师本身是茶艺爱好者但缺乏经验和深入的了解,无法系统全面地带领学生进入茶艺的广阔天地。
2.2茶艺课程实训条件落后
许多中职学校新增加了茶艺课程,但在技术投入和资金方面还不足以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实训设备以政府采购为主,一次性经费的划拨经常出现茶具配套不齐全、设备跟不上知识更新、茶叶品类不齐全等问题。茶艺实训室的条件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训的效果[2]。理想的实训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
3茶艺课程教改策略
针对于目前中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所呈现出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总结归纳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3.1固元强本,抓教学
茶艺课程设置必须遵循茶艺师的国家标准要求:①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针对专业性质,突出职业教学特点。②结构上,针对茶艺师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别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茶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对接资格考试。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公布陆续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证项目共有434项,其中酒店行业执业资格证也在其中。针对中职学校技能加学历,执业资格证加毕业证,持“双证”毕业的原则,茶艺师资格证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学校检验和用人单位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根据茶艺师考试教材进行教学,便于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在固定的基础上扩展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在课余也能接触茶艺、喜欢茶艺,那么将有助于学生在本专业上的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社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茶艺社团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切磋,丰富课余的校园生活。依托茶艺专业建立相对成熟的社团,还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实实在在地得到锻炼。
3.2完善课程实训及师资配套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茶艺课程基础建设跟不上教学需求及形势变化的现象,要想促进茶艺课程的发展,不但要对症下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不断建设和改善实训环境、条件,还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与实训要求相结合,着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以更好贴合茶艺行业需求[3]。例如,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茶艺实训内容模拟实训环境,进行技能实践和茶艺表演,同时在教学中突出流程及理论知识,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加深学生对茶艺、茶类、茶具等方面的认识。此外,茶艺课程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师资构成,不能闭门造车,既要走出去学习,也要走进来合作。在行业中聘请有专业经验、经历、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优秀茶艺师进行校内外联合教学。专家来校指导,学生也可去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消除实习中的社会心理隔阂。
3.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是茶文化的精髓和典型的物化形式。每年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华茶艺项目都是一个检验平台。全国茶艺技能大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以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国家中、高级《茶艺师职业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的要求为评分原则,依据参赛选手整体表现综合评定,全面评价参赛选手职业技能水平。竞赛旨在促进中职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茶艺技能的提升,帮助其陶冶情操、提升人文艺术修养,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比赛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找寻合适的教学培养模式。通过比赛还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
4结语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于茶艺人才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以“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服务员工”为基本出发点,职业生涯逐步向“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进阶发展。为完成这一目标,广大中职院校必须不断总结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不断对照培养目标与教学成效是否一致,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从师资、基础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切实解决目前广大中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切实提高学生面向社会及行业需求的能力素质,这也是中职教育的应有之义及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华英.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98-199.
[2]王晓洋,卜燕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2):42-4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升高。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茶艺的知识,不仅能让我国的传统茶艺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茶艺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修养。本文主要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茶艺;课程思路;教学
高职中的茶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茶叶、茶具等的学问,对茶艺的鉴赏、品茶的学问、不同地区茶文化的差异等等。在茶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茶叶养生常识以及对茶艺的审美能力,从而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茶艺相关的基本技能。
1.高职茶艺课程的设计思路
为了能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掌握基本的茶艺知识,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1]。首先,利用审美教育向学生渗透茶艺中包含的美学知识、我国不同地区生产的茶叶以及产量、茶叶的加工流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熟悉饮茶的茶具和掌握泡茶的技艺。其次,在整个茶艺体系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茶叶内容,因此,为了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后,要进行茶艺的实践教学。不管是理念的渗入,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符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要求。茶艺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茶艺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茶艺内容,是对茶艺文化的具体体现和诠释。
2.高职茶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2.1将审美教育引入茶艺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
审美教育主要是向学生展示茶艺中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开端,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中国茶艺体现出的精神,同时,也要让学生对日本茶道以及韩国茶礼有一定的了解,向学生讲述我国茶艺文化的内涵,进而能让学生能体会到茶具、茶叶的美感。通过讲述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茶艺文化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茶艺文化是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茶艺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对茶艺工作产生热情。
2.2利用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茶艺文化的理解
在实际的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有所了解。比如,教师收集各种茶叶的图片以及加工茶叶的视频,并将这些收集好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观看中对不同茶叶的颜色、形状、起源地等有所了解,此外,还能在动态的视频中掌握具体的加工工艺,明确茶叶制作的步骤和储存方法。
2.3利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具能加深对茶具美感的认识,是茶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课下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阅我国茶具的发展历史以及茶具的种类。然后在茶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能使学生对茶具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4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茶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茶艺活动和表演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茶艺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对茶艺的应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待客礼仪、茶艺服务等,尤其要注重根据前面已经教过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不同种类茶叶的冲泡、品饮和鉴赏过程,以便在实践过程中对茶艺知识有所了解。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尤其是现如今度假、旅行、娱乐活动等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茶艺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升茶艺课程的个性化和完整化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结束语
茶艺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如今在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茶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对茶艺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许凌云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篇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完善筛选和融入教学素材,其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机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需要立足时代需求角度,通过融入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职教学的全面创新。结合茶艺课程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特点看,将其融入到高职教学机制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素材,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递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
1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背景分析
高职教育机制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与重点,凸显职业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诉求,已经发展成为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茶艺课程来说,其不仅是一种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综合分析茶艺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实现对茶艺课程的理性开发。综合来说,无论是茶艺课程自身的内容,还是该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其都不同于其他课程,茶艺课程不仅是一门知识技能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素养,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课程。
1.1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要求
茶和茶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茶文化体系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如今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饮茶认知,尤其是茶文化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思维,使得其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功能可以被具体应用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结合当前学生培养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在学生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开设茶艺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1.2高职学生就业活动的客观诉求
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看,庞大的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脱节,引导学生掌握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技能,恰恰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过程。结合当前茶艺课程开设的具体现状看,其大多是基于酒店管理或者旅游管理等专业所开展的,因此,对于这些专业学生来说,引导其掌握必要的茶艺知识,将大大提升其就业过程中的竞争“砝码”。
1.3文化传承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茶艺课程中所传递和讲述的内容,不仅是一种与茶相关的艺术化元素,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因此,我们也需要站在文化传递的视角来理解高职茶艺课程。对于茶艺课程中的内容来说,其无一例外地生动剖析和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传承状况,其传承载体的缺失、时代元素的匮乏、内生动力不足等等,已经成为制约其“价值延续”、“影响传递”的主要障碍。因此,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尤为重要。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传播方式,融入合适的文化内涵,不仅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更为整个教学机制的优化传递提供了重要平台。
2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剖析
茶艺课程是以茶艺表演为基础和前提的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茶文化的艺术化表演外,其中也充满了茶文化内涵的生动诠释与表达。想要实现茶艺课程的最佳教学与传递,就需要精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了解,从而为其最佳传播提供相应的载体和空间。当然,从该课程的文化视角看,系统化开展教学活动,恰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创新。我国茶文化机制极为成熟,其教育功能极其多样,因此,在当前茶艺课程开展过程中,能够将其中所诠释的文化气息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饮茶活动中品味相应的思想理念和艺术思维。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切实感知茶文化和精美茶艺的深厚价值和影响力。当然,以课程教学的方式所开展的茶艺教学呈现出生动性、人文化的色彩,这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该课程的价值特色,从而实现茶艺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
3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理解
对于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状态,仍需教学者通过全面创新和理念突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传承与文化传播效果。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要站在引导的层面,具体设置教学方案,通过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自身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动力”。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实施进程中,要注重将茶艺课程内容与高职专业相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元素,创新教学形式,从而使其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创新。结合当前互联网媒介的广泛应用,如今对学生教育与培养时,制作与茶艺课相关的微课、慕课,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来学习与茶艺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相关教学要求来自主寻找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茶艺课程教学来说,其更是一门开放性、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创新,就必须从文化包容的视角,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而实现整个高职教育活动的全面创新。
4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机制
客观地看,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以茶艺为主要素材的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同时其也有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材,从而塑造了极其科学、人文内涵的教学活动。随着当前文化传播机制不断成熟,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色彩,正是当前整个高职教学机制创新与优化的关键所在。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利用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就需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从而让高职茶艺课程能够在本质化创新的前提下,融入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学价值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重尊重茶艺文化的本质内涵,不能盲目改造,尤其是从精神理念、文化思维,甚至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计划,从而引导学生对整个茶艺课程知识形成真正理解与应用。将传统文化、茶艺课程与高职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能很好地解决传统高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显著提升高职教学的课堂活力,并且让学生很好适应当前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当然,对于高职学生教育来说,茶艺课程知识,不仅是茶艺文化展示为基础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包含了对茶艺文化的真正理解与认知,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思维的条理性和规范化。当然茶艺也是一种技能性活动,所以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系统化的实践技能。此外,茶艺课程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与诠释,其中包含了诸多文化素材,以及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心态。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时,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心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内容及要素极为多样,但是,其中所有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集中围绕学生自身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来培养,特别是要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最核心要素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围绕学生就业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筛选合适的教学元素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高职教育机制全面创新背景下的核心要求。
5结语
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的艺术化表达方式,该课程的具体设置所展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传递的艺术理念和人文素养,恰恰是当前高职学生成长与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理念。因此,引导学生系统化掌握茶艺课程知识,恰恰也是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诠释。
作者:宋卫泽 崔爽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篇3
1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茶艺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必要性
1.1树立榜样力量,形成精神引领
茶文化融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精髓,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茶为国饮,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茶为毕生事业的茶文化大师,古有炎帝神农氏、茶圣陆羽、宋徽宗、乾隆,近当代茶圣吴觉农、陈椽、庄晚芳、张天福和茶叶加工方面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们,还有在脱贫攻坚路上依靠茶致富的无数茶农。他们著书立说、研制茶器具、开创饮茶新风尚,推动茶文化持续创新发展,成为历代茶人的榜样力量。在茶文化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饮茶习惯,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他们知史明史,了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为茶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茶人大师,茶人精神,学习优秀茶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理念,引导学生永存感恩之心,树立榜样力量,形成精神引领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
在国家颁布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茶艺师的职业守则是: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简练精准的40字标示了茶艺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现代茶叶行业从茶种植源头到茶叶售后服务,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对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师工作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销售,做到诚信销售是茶艺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代表了企业和品牌的口碑和水平。对于不同级别的茶艺师,对于销售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具体的要求,例如:初级茶艺师在完成基本的消费结账、记账工作基础上;还要向宾客销售茶叶和茶具;中级茶艺师能根据茶叶特点,告知宾客如何科学保存茶叶;高级茶艺师能够向宾客介绍选购瓷器茶具、紫砂壶茶具的技巧以及养护知识。茶叶和茶具都是有等次之分的,价格也千差万别,因此茶艺师在销售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文明经营、诚信销售的原则,把货真价实的茶产品分享给爱茶之人。
1.3借助茶文化,培养坚定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国际环境复杂,对于年轻一代,首先要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强大基因,茶起源于中国深入人心,并且茶科学、茶艺术、茶器具等引领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更加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倡导“禅茶一味”,茶为清高之物,不仅能沁人心脾,还能清人心性:修心、修行、修德。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深深贯穿在中国茶文化中。以茶会友,茶叙外交,茶作为国礼逐渐登上了国际舞台,金砖厦门会晤、中朝茶叙、东湖茶叙等,都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君子外交、和天下的政策理念。学生在高职茶艺课堂体验茶艺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中国茶道精神,领会茶诗茶画等的文化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觉接受的思想共识,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精神里,进而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2高职茶艺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茶艺师工作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高职茶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并提炼思政元素,融入新形态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中,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茶艺师。
2.1教材项目版块
活页式教材根据茶艺师工作流程,共分为八个项目版块:茶艺师接待准备、茶艺服务、茶间服务、茶艺馆创意、茶事活动、茶艺馆业务管理、茶饮服务和茶事创作。
2.2思政元素分类归纳
围绕茶艺师岗位要求和职业性质,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文化自信、爱岗敬业、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精益求精、诚信、求真务实、创新精神等方面。
2.3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入
项目一:茶艺师接待准备主要内容为仪表准备和茶室准备,从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方面体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项目二:茶艺服务1.冲泡备器:以恩施玉露制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伟老师讲起,重点分享六大茶类识别;2.茶席设计:器为茶之父,以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为案例,分享紫砂壶知识,再讲到景德镇瓷器;3.茶艺演示:分享国家级茶艺比赛冠军和在校学生参赛视频,展现选手们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项目三:茶间服务1.茶饮推介:茶与健康,茶起源于中国;2.商品销售:诚信销售,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茶产品推荐给茶客;3.茶事推介:用审评的专业技能,向茶客介绍选购茶叶的技巧。项目四:茶艺馆创意1.茶艺馆规划:五星级茶馆案例分享;2.茶艺馆布置:特色茶艺馆案例分享。项目五:茶事活动1.茶艺演示:精通仿古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式下午茶;2.茶会组织:对每一个茶会进行创意组织。项目六:茶艺馆业务管理1.服务管理:对茶艺馆的茶叶、茶具进行质量检查;2.茶艺培训:茶艺人员培训严谨规范。项目七:茶饮服务1.品评服务:对比审评茶叶等级及优劣;2.茶健康服务:浙大茶健康专家王岳飞团队。项目八:茶事创作1.茶艺创编:国赛省赛自创茶艺项目优秀作品分享;2.茶会创新:五星茶馆特色茶会分享。
2.4思政元素教育方法与载体途径
依托活页式教材,通过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载体,以案例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示范、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春风润无声的教育目的。
3高职茶艺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呈现路径
3.1案例导入榜样力量,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知识内涵丰富,在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茶学著作、有名人轶事、有历史名茶和优美的历史传说,活页式教材中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案例导入的形式呈现于每章每节内容之前,增加学习趣味性,同时将茶文化中深刻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好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名人故事、重要著作或是重要的历史事件编辑成文字,再转化为二维码嵌入到教材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资料,拓宽知识学习的层面和深度。在项目一:茶艺师接待准备,讲到茶艺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时,以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事为例。案例主题:你敢挑战权威吗?吴觉农先生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唐代陆羽的《茶经》自问世1200多年以来,流传深远,被国内外公认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给予高度评价和广范推崇。梅尧臣有诗赞道,“自从陆羽降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苏轼也曾说,“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从未有人对这本茶界学者奉为神明的专注提出质疑。但吴觉农却认为:“原文比较古涩,不易看懂,有的内容值得商榷,由于时间的流逝,《茶经》所叙述的造茶工具,煮茶、饮茶的器具等部分,有的已无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主编了《茶经述评》,全面客观、准确地评述陆羽《茶经》,而且对自唐迄今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被茶学届誉为“二十世纪新茶经”,内容丰富,质量高,颇受广大读者好评。案例思考:(1)茶圣陆羽和当代茶圣吴觉农对茶文化的贡献是什么?(2)你觉得吴觉农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2项目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感知文化魅力
茶艺服务是茶艺师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做好茶艺服务,首先要认茶识具,做好充分的冲泡准备。茶分为六大类,在熟知中国十大名茶基础上,还要了解每类茶中较有名的品种。以项目二茶艺服务板块子任务“六大茶类”为例,绿茶以蒸青工艺为例,重点介绍湖北名茶恩施玉露。活页教材中对恩施玉露的介绍,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恩施玉露名片历史背景: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恩施玉露作为国内蒸青绿茶的代表,传承了盛唐之风。唐代的蒸青工艺在恩施玉露身上保留得比较完整,是中国茶的活化石。恩施玉露曾称“玉绿”,1686年,《清一统志》记载:恩施“玉绿”被征为官衙礼品,进贡到朝廷,获当朝皇帝“胜似玉露琼浆”之盛赞。在恩施方言中,“露”与“绿”是同音字。于是,恩施“玉绿”,渐渐演变成恩施“玉露”。传承唐宋工艺,恩施玉露创立于清初,1965年列为“中国十大名茶”,2008年被湖北省认定为“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品质特征:外形特征:形似松针、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汤色:浅黄明亮,如针如露香气:清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翠绿匀整恩施玉露加工工艺:采摘—蒸青—扇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提香烘焙—拣选。加工工艺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恩施玉露采摘的要求及蒸青工艺的特色,更加提升文化自信的情怀。恩施玉露冲泡方法:恩施玉露茶,宜用玻璃杯冲泡,水温宜为80°C左右。若用热水冲泡易使玉露茶泡老闷熟,茶汤浑浊,香气暗淡。可用1:50的比例进行投茶,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投入相应茶量,1—2分钟即可品饮。在分享湖北名茶恩施玉露的时候,可以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伟老师和茶圣陆羽共同介绍,在教材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两位大家的贡献,从生活年代、茶学贡献、大师魅力关键词(思政元素提炼)、大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四个方面讨论,课堂教学中以小组讨论、个人记录的形式完成学习。
参考文献:
[1]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9.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政务活动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茶文化;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素质教育
茶文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倡导利用双导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希望改善传统实践与理论教育比例不均衡状态。借助茶艺课程推动茶文化融入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既能助推教学改革又能解决现阶段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存在的多元化问题。由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因此学校需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合理化利用,才能真正借助多元茶文化拓展教育结构与教育模式,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影响力。
1核心内涵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流传到我国后,充分融合了传统优秀文化,与茶文化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茶文化背景下剖析现代学徒制,发现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学徒制倡导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期望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实训与实习比例,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髓,借助其推动现代学徒制创新与优化,可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针,从而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学徒制流传到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借助茶文化助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可真正基于我国国情实现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完善与改革。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方面息息相关,而茶文化的融入,既有利于餐饮智能专业教学的系统性优化,又能助力学校基于茶艺课程发展需求,创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并有效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与价值。
1.2餐饮智能管理专业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是传统餐饮管理专业的升级,餐饮行业可利用系统化软件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但与常规的管理专业有所区别,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属于技术类专业,强调实用性,其中蕴含多元化实训课程。学校会借助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与职业核心素养。休闲餐厅服务、烹饪工艺、食品营养与配餐、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茶艺课程等都属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习的内容。我国属于人口大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用工成本不断增加,餐饮行业利润被逐渐压缩,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既能帮助餐饮行业减少人力成本,又能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无人点餐、无人收银等服务都能节约人力成本,也能借助智能化管理设备,健全传统餐饮行业管理体系与管理架构。加强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探究与分析,发现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也能推动学生在实训与实习中进一步探究传统茶文化的优势和特征,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也能在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时助力其积极为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并使其成为优秀传统茶文化的发扬者与传承者。
2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2.1构建真实实训实习场景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对院校提出更高要求,院校需积极革新教学软件与硬件,构建真实化实训与实习场景,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诉求,助力学生在茶文化学习时感受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提升职业核心素养,确保其在企业师傅带领下提升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茶文化背景下,构建的多元化实训与实习场景既包含传统茶文化元素,又包含多元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能力。企业现代学徒制以企业为主体,这与传统的产教融合有所区别,因此企业也需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积极提升企业师傅的茶文化素养,才能助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系统性革新与优化。企业可借助宏观调控,引导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时感受多元化场景中的企业文化,以此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行业模式,确保校企深入合作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并构建贴近时代语境的茶文化传承形式。
2.2助推培训评价系统革新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培训内容与评价系统会系统性革新,学校会在多元化评价中借助茶文化影响完善评价形式。受多元茶文化影响,现代学徒制在应用时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关注,通过茶文化对新时代学生进行多元化培训,既能完成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提升评价的多元化。传统校企合作中部分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针对性改革,学校会利用校企合作契机构建严格的学徒培训标准,避免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相应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与餐饮行业进行有机合作,既要构建符合院校发展的学徒培训体系,又要在合作过程中利用多元化茶文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架构与培养格局,确保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大学生提升茶文化素养,为餐饮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3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有效策略
3.1拓展茶文化应用意识,强化多元制度建设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融入现代学徒制时,应强化对传统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拓展茶文化应用意识,健全制度格局,以此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强化对茶文化的应用,有利于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形式,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也能提前拓展实训与实习比例,助力人才提升职业核心素养,真正为餐饮行业发展和优化贡献多元人才。教师需引导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文化元素的认知和了解,如茶礼仪、茶文化、茶道德、茶思想等多元化内容,从而丰富专业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本校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本身包含茶艺课程,这也为多元化茶文化的融入奠定良好基础,更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发挥其育人价值及作用。借助茶艺专业展开多元化茶艺表演,能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生活,又能在学习之余帮助大学生放松身心,推动其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的全方位了解。现代学徒制的推动下教育者可以担任企业师父。共同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格局。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育展开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渗透茶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工匠精神,也能引导学生在挖掘传统茶文化历史时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利用茶文化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趣味性,借助茶艺课程推动现代学徒制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可真正实现教育的新生与发展。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虽然现代学徒制具有一定历史基础,但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而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又属于新兴专业,因此二者融合时应加强顶层设计。所谓加强顶层设计是指院校应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指导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切实了解餐饮业的人才需求,以此确保专业教学中有效融入现代学徒制。与此同时,院校也应积极提升与政府的沟通频率,为政府提供多元化动态数据,以确保相关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形式。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共同建设多元化制度,既要提升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也要为企业师傅提供多元化物质与精神激励,以此助力其与教师共同合作,强化对学生的系统性培养,以确保利用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为餐饮行业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3.2完善茶文化渗透体系,强化教师职业培训
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时,应确保茶文化的全方位渗透,才能健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升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国家,茶文化中包括制度文化、礼仪文化等。借助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契机,剖析不同茶文化助力其融入现代学徒制中,可促进学生加强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能推动学生强化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知识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例如,学校可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发展时,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并助力茶艺课程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有机融合,以此为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专业教育与茶艺课程的进一步融合能强化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又能推动茶文化与学科知识协调发展,积极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然茶文化融入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时需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剖析,可适当借助企业意见,完善茶文化渗透形式与渗透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确保学生毕业后及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中包含的茶艺课程也足以见证其覆盖范围之广,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合作举办多元化茶艺赛事,引导学生在赛事中体验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从而以此推动餐饮行业智能化发展。院校在与餐饮相关行业合作时,也可加强与茶叶相关企业的合作,多元化合作能助力多主体加强有效互动和沟通,又能完善教育质量与育人模式,确保在现代学徒制的带领下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架构,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强化教师职业培训中的教师不仅包含院校内部的教师,也包括企业中的师傅。现代学徒制属于一种教育模式与教育机制,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企业中的多元化工具,引导学生在实训与实习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感受企业文化,以此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茶文化背景下学校聘请多元化企业师傅是期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素养,但由于部分师傅技术精湛,但缺少教育能力,导致现代学徒制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可借助教师职业培训契机,推动企业师傅与教师共同接受专业化培训,通过系统性培养提升企业师傅的教育能力,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此共同为茶文化的渗透贡献多元力量。提升企业师傅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可有效提升企业在教育中的话语权,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为茶文化的融入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构建茶文化融入场景,强化校企深入合作
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本身包涵茶艺课程,借助茶艺课程构建多元化茶文化融入场景,利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翻转课堂、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引导企业师傅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多元化项目,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学生可在企业中了解多元化茶文化,促进学生感受茶文化的无处不在,从而助力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并全方位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例如,院校内部可成立专业社团,相关茶艺社团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加强对茶艺课程与茶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借助多元化实践提升其服务素养与服务能力,确保学生提升服务意识。虽然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发展能有效节省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本,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促进学生感受自我价值与自我作用。学生可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与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有效了解,才能为餐饮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多元化助力。茶文化背景下智能化的餐饮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与智能化设备操作能力,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指导,引导其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不同消费者个性特点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借助茶文化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性格特点,也能助力餐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服务,确保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均衡校内理论教育与校外综合实践的课程比例,调整现有课程服务,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服务与管理思维,有助于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例如,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要增加科技化含量较高的课程,引导学生强化对智能软件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发现智能化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智能化软件编写,以此真正推动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利用多元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能为学生营造茶文化融入场景,借助多元化场景丰富教学手段,可提升教育的现代化。近些年来,政府积极助力各类院校构建智慧型校园,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对学校的教学软件及硬件提出多元化要求,学校应借此契机完善多元化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才能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创新发展。茶文化背景下,不同餐饮软件的操作模式不同,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借助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缓解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引导其进一步提升茶文化素养与茶文化能力,推动学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餐饮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态势,期望以此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价值与作用,助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多元化发展,并促进学生深入剖析餐饮行业中蕴含的多元化茶文化元素。
4结语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调查问卷;普及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两代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1]。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制度、行为、精神的具体表现[2],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世界其他国家关于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源自中国[3]。唐朝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茶文化体系形成的象征[4],《茶经》也被引入古朝鲜、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等地。我国传统茶文化被多主体推动、多路径发展、多视角深入的全面发展[5],促使茶文化被不断地完善和创新[6]。1993年10月25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组织活动正式开始。我国高校设置有与传统茶学文化有关的研究专业,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21世纪更为兴盛[7],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愈加完善[8]。“盛世兴茶”,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现代大国外交活动中也同样起到了推动“和平发展”的作用[9]。中国茶文化蕴含的和谐理念可以沟通感情、增进友谊、营造和谐的环境,能够促进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世界之间和睦相处及和谐共进[6]。茶文化未来的传承、推广和发展离不开代表了社会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的高校学生群体,高校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
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高校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状况。电子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了目标群体的饮茶习惯、获取茶文化途径、影响茶文化发展因素、茶文化发展继承形式等21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传播问卷链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返回问卷1488份,其中有效问卷1459份,问卷调查数据有效。统计问卷数据发现,接受调查的1459名高校学生中,男女学生比例为1∶1;接受调查的学生分布地区比例为,国内华东地区接受调查学生数占28.9%、华北地区占16.7%、西北地区占14.8%、西南地区占14.2%、华中地区占12.5%、东北地区占7.9%、华南地区占4.6%、国外地区占0.4%。统计数据显示,有54.6%的高校学生对饮茶喜爱程度为一般,36.6%的学生比较喜爱饮茶;77.4%的学生喝茶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65.7%的学生家中有专用泡茶用具,其中有58.9%的学生掌握泡茶基础知识。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六大茶类的喜好选择顺序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选择茶叶的受影响因素顺序为品质、价格、保健、名气和其他因素。统计数据中,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男女比例均衡,国内各地区均有分布,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的高校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情况。高校学生对茶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关于茶香、滋味的感觉上,对茶叶本身比对茶叶传承的茶文化更关注。接受调查的学生获取茶文化的途径来源情况为,网络传播占29.7%、茶文化公众号信息占22.9%、家人朋友交流占19.7%、茶文化书籍占16.9%、电视新闻相关内容占6.4%以及其他方式占比4.4%等(图1)。图1表明,高校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了解茶文化,因而在网络信息时代,通过网络宣传并传播茶文化是较重要的方式。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关于茶文化中茶与人的关系围绕茶能静心、以茶会友、助人识礼、茶可疗养等四方面内容有了解的分别占比42.9%、26.3%、15.7%、15.1%,认为对茶文化非常了解的仅占13.8%、浅显了解的占50.5%、完全不了解的占35.7%(图2)。学生关于茶文化的认知主要是茶艺、茶道和茶饮方面的,分别占比24.6%、24.4%、18.4%(图3)。由图2~3可知,接受调查的学生或多或少对中国茶文化有所了解,对于茶文化关注点多是茶艺的,对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没有深刻认识。多数学生认为目前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不理想,并认为现代快节奏工作、生活是影响茶文化被学习、掌握的主要原因。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于在学校外的茶文化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态度见图4。图4表明,高校学生对学校以外的茶文化培训机构认同度较低,对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和学习效果不满意,对学习时间表现的较为忧虑,多数学生希望能在校园内学习并掌握茶文化,因此在高校校园内宣传、推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茶文化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10],在茶饮品鉴中“识茶评茶”,通过茶艺表演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意蕴。高校学生对茶文化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在高校校园内普及、推广茶文化,对学生个人、校园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校园茶文化知识的普及
基于高校学生对茶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提出在高校校园内普及推广茶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茶文化修养的建议。
(一)为学生开设校园茶文化公益讲座及公开课。定期为学生开设茶文化公益讲座及公开课,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关于茶文化历史、茶马古道、茶艺、茶道、茶礼、茶俗、茶叶加工、古茶树保护等。
(二)在校园组织茶艺表演及茶艺表演培训。借助校园公共平台向师生展示茶艺;通过校园茶艺表演兴趣班培训学生学习茶艺,鼓励茶艺爱好者积极创作创新、交流茶艺,深入感受茶文化意蕴,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茶主题活动宣传茶文化。在校园中定期举办茶文化主题艺术活动,组织茶叶加工、茶饮创作、茶诗创作和茶艺表演等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吸引师生学习中国茶文化。
(四)营造校园茶文化氛围。在校园营造茶文化氛围,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专属赏茶、鉴茶、品茶、聊茶等与茶文化活动有关的场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
(五)定期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成立“校园茶文化兴趣学生社团”,让校园茶文化爱好者可以集中学习评茶、赏茶、茶艺表演、茶道等茶文化交流活动[11]。
(六)多种茶文化互动学习途径利用网络开展校园茶文化在线活动,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微博、QQ等平台茶文化内容信息,整合茶文化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提供茶文化多媒体学习资源[9]。
三、结语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教学改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很多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所和孵化基地,并给予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力创业项目开展和实施。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又是产茶和饮茶大国,茶文化不应成为大学生们的文化膜拜,而应该让年轻一代真正了解茶文化,并通过创新创业的平台让璀璨的茶文化开出更艳丽的花朵。由此,高职茶艺课程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使命,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创新创业背景下茶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客观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既是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又是修身养性之方式。古语云“茶味人生”,茶入口时苦涩而后甘甜,亦与人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茶文化礼仪中,又包含了儒家思想“温、良、恭、俭、让、孝、悌”,其蕴含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修身养性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有重要作用。茶有诸多优势,但是经调查研究表明,85%以上的大学生认同茶有诸多功效,但是很多人却认为喝茶是慢生活,应该属于中老年群体,茶又是苦涩的,没有一杯奶茶一杯咖啡来得畅快便捷。因此,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客观,意识的转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1.2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创业元素
茶艺课程围绕茶艺师的职业标准进行内容设计,主要包含了茶历史文化、茶类识别、茶叶审评、茶席设计和茶叶冲泡等内容,还停留在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层面,而缺乏创新创业元素。如茶席设计板块,通常利用2个学时,告诉学生茶席设计包括哪些元素,顶多举几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优秀的茶席应如何设计,而缺乏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应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茶艺课程应结合创新创业目的,拓宽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结构扩展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1.3茶艺课程创业师资明显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创业思维的能力。但校内专任教师多侧重于传统教学内容的传授,由于缺少企业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应积极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吸纳企业专家加入茶艺课程教学团队,开发设计创业教学内容,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创业实训项目和对应的评估机制。对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部分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资金、师资、技术支持等,为部分同学创造创业孵化基地。
1.4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为推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积极创业,开展创业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在资金方面,国家不仅向大学生提供了无利息贷款,一定额度范围内,还可以免除大学生贷款利息,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登记、注册、法律、税务以及管理等相关咨询服务,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门槛[1]。虽有这些利好的政策,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不高,经过调研显示,约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创业虽然很美好,但是风险很大,创业需要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资金链的支持,还必须具有前期调研、产品市场定位、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挑战,大学生对创业具有畏难情绪。因此,在茶艺课程教学中,应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开设创新创业专题内容,融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
2创新创业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深入剖析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课题组在新的一轮教学中,结合创新创业要求,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顶岗实习、社会服务、校内爱心茶室的实体经营入手,积极进行改革,融入创新元素,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2.1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丰富教学内容
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共36个学时。在原有茶的历史和文化、饮茶健康、六大茶类识别、冲泡实践等内容基础上,加大了茶叶审评、品饮内容,由原来的3个学时增加到6个学时;茶席设计内容由原来的理论教学调整为一体化实践教学,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茶席作品;根据旅管专业特点,增加茶旅线路设计板块,将旅游线路和茶文化体验游相融合,每位同学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旅线路,从而丰富主题旅游的内涵。根据创新创业的要求,增加茶楼经营与管理和茶的健康调饮两大板块内容,茶楼经营管理请企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们分享交流,茶健康调饮板块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搭配调饮食材,并通过实际的比例调整,设计出一款专属于团队的特色调饮茶。
2.2以上好一堂课为目的,校企双师联手搭戏台
学习茶文化知识,关键还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茶楼中茶艺师们的工作日常。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教学方法,应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构建校内校外双师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版块中,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备课一起上课,帮助学生既了解到茶文化的理论知识,又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比如,在茶艺服务仪态训练板块中,有2个学时,前半小时由校内教师为学生讲解在茶艺服务中对茶艺师的坐姿、走姿、仪态及茶具拿取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剩下的课堂则交给来自茶楼的茶艺师,她们会结合茶艺师工作流程以及茶楼服务的实际案例,教授学生们正确的迎宾、坐姿、走姿、仪容仪态、冲泡手法等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2.3以社团第二课堂为手段,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在课堂学习基础上,依托学校大学生茶艺社团,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通过沙龙、讲座、茶会、茶席设计、鉴茶斗茶大赛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增强对茶文化的兴趣。通过武汉每年近四场的茶博会,给学生布置茶博会调研的专项任务,从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茶企,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茶行业的门;通过自主设计茶会,从茶会策划、茶品准备,到会场布置,再到品鉴活动的冲泡、讲解、品鉴,完成一条龙服务,带领茶客在享用茶的独特滋味的同时,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通过茶席设计,激发旅管专业学生创新创造的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协作,从作品主题、创意思路、背景音乐、茶品选择、茶席展示等要素进行创作,展现各个团队的风格和特色;通过鉴茶斗茶大赛,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和热情。武职“凌家秋茗”品茶鉴茶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赛项分为参加斗茶大赛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每届历时近一个月时间。初赛是对10种茶样的茶类和名称进行识别;复赛是通过品饮五款茶汤和观察叶底,来确认茶类和名称;决赛则是以茶艺表演的形式展现综合技能。
2.4以企业认知和顶岗实习为媒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动力
在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中,增加企业认知的环节,利用2个课时或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茶楼茶企进行参观交流,初步了解茶艺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初步建立对茶艺师的职业认知;在旅管专业的顶岗实习环节中,加入了茶企板块,根据双向实习选择,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茶楼顶岗实习六个月。并鼓励其他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茶楼实习。学生通过茶企顶岗实习或兼职实习,全面了解茶艺师工作规范流程、提升茶文化知识内涵、茶叶冲泡技能以及店面管理和销售技巧等。通过茶企的实践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例如,合作企业八马茶叶集团,就有发展集团员工为股东,鼓励员工开设门店的项目,可以有效助力学生创业成功。
2.5以社会服务为窗口,增强学生茶文化传播自信心
秉着“惜茶爱人”的茶文化精神,依托大学生茶艺社团和大益爱心茶室,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投身公益、服务他人、回报社会。截止目前,旅管专业学生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近十场,幼儿园、小学、高校、社区、留学生、转业军人等都成为旅管专业学生开展茶文化公益活动的场所和对象。目前,部分优秀学生组成3~5人技术小组,为新开业茶楼做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店面管理、泡茶待客、销售茶品等方面都做得游刃有余,得到企业方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2.6以大益爱心茶室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武职大益爱心茶室自2014年9月正式开业以来,承载了教学、培训、对外接待、社会服务、创业经营等多种功能和职责。目前,茶室成员由大学生茶艺社团学生组成,共有66名成员,来自全校的各个院系和专业。茶室机构分化明确,有艺术团部、宣传部、财务部、后勤部和市场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茶室运营时间从上午10:00到晚上9:00,根据成员们空闲时间进行班次排定和调整,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旅管专业的学生在茶艺课期间,分配到茶室运营的各个时间段里,真正了解茶楼经营的流程及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
3茶艺课程教改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延展,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旅管专业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创新创业意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创新板块中,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茶席作品,将一个班的学生5人一组,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商议茶席主题,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任务分工,并将设计好的茶席作品进行总结,形成完整茶席文件,包括主题、主题创编思路、背景音乐、茶席图片、茶席视频等进行归档,每个班再集合到一起,形成一本作品集,同时还把每组作品上传到网上,邀请网友进行投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利调动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创业板块中,鼓励旅管专业学生参与到爱心茶室的经营管理中,了解茶楼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值班排班甚至盘存,学生们都亲力亲为,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社团微信公众号[2-3],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花茶品种,进行茶品销售,增加了网络销售的实战经验。通过茶艺课程的改革,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有所增强,但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还很远。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校外的茶艺创业课程引进校内,开设茶艺创业人才孵化班[4],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茶艺创业课程,开发创业教学内容,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业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地实现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若尘.利用新媒体对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185-186.
[2]韦江南,韦青杏,邱勇强.高校社团发展中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使用[J].通讯世界,2016(22):246-248.
[3]陆子青.微信公众号提升校园信息传播与服务:以复旦大学为例[J].数据通信,2016(1):50-54.
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并且人们可以从茶文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处,增强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元素;茶艺文化;想象力
茶文化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其将道家、儒家等百家的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施加着影响。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依靠表演者、解说员、音乐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搭配表演者专业的表演和优美的舞姿等,让参与者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教育机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将茶艺和音乐两者进行融合,是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借此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学习和继承。
1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从汉朝开始,文献资料中就有关于饮茶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饮茶习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慢慢兴起,到唐朝时达到鼎盛。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较高,饮茶风俗在当时风靡全国。茶圣陆羽在其文学专著中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借此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音乐可以让人们轻松舒缓,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们慢慢释放内心的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饮茶时加入音乐,可以将内心的杂念和浮躁排除,放松身心。汉唐时期,人们已经逐渐将音乐、舞蹈、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饮茶行为相结合。古代的文人墨客均喜欢饮茶,并且在饮茶的同时演奏音乐,尤其古筝的演奏更有意境,这种饮茶方式逐渐上升为茶艺和茶道。茶艺传递的是一种清新脱俗、质朴典雅、内心平静的意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茶带来的种种感悟和享受,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亲和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茶文化更加的重视。清香扑鼻的茶加上美妙的音乐,让人沉醉在精神世界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茶文化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茶文化,鉴赏音乐,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自古以来,茶和音乐都是互相伴随,在品茶中融合音乐情境,在聆听中品评茶文化,是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平静安逸的向往。
2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音乐信息传达的共性
音乐是人们相互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从音乐中了解和认识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音乐之所以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音乐是以声音进行传递的,并且是相对自由的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第二,音乐的作词者和作曲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音乐体系知识,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带给人们视听盛宴。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不同,茶文化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人们在品茶、赏茶的时候,可以借助音乐和自身对茶的理解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茶文化所要传递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茶文化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2深层思想的共性
音乐是历史长河中人们智慧的结晶,音乐词曲中包含了历史因素和作词者的情感,然而,我们对复杂或者纯的音乐却无法从中解读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所要传递的思想。人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时,只是觉得表演者的动作优美,但是难以从表演者的行为中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给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人们无法借助想象力来对茶艺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感悟。但是将音乐和茶艺进行融合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是具有魔力的,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来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的内容,并且发掘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和茶艺文化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人们更加轻松和有效地理解两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和内容,使得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丰富欣赏者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2.3音乐是具有流动性的艺术表现
音乐是靠声音进行传递的,具有一定的律动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借助内心去感受。但是,音乐的律动性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传递或持续一种声音,而是将多种音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中不仅仅包含多种乐器的结合,而且还包含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感情。音乐的律动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随着音符的变化,触动人们的内心,触发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音乐之所以可以唤醒人们内心隐藏的情感,主要是由于音乐音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节奏性,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中心思想。在茶艺表演的时候,是依靠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节奏感来进行信息的传递,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并且借助茶香融入新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人们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可以更加直接地将茶文化传递给欣赏者,使得茶艺的表演更加得饱满,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对音乐来讲,欣赏者需要完整地赏析一首音乐作品后,才能理解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思想,茶艺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生动,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3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对音乐教育和茶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中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重视,逐渐兴起了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并且对茶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3.1重视音乐鉴赏,建立音乐与茶艺文化表演的联系
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并且借此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作品进行自发的创作或改编。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改编中了解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情况。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音乐作品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和风格,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民俗派、古典派、印象派和浪漫主义。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上进行音乐赏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教师将茶艺文化和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茶艺文化和音乐的情感、内涵,发掘出茶艺文化的精髓之处。如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教师可以在播放作品时,搭配茶艺表演,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使得茶艺表演者的表演更加的流畅,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内心世界可以得到放松,学生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也可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创作内涵。
3.2通过民歌学唱,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体悟能力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较为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茶艺文化。不同地区所形成的茶艺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也不尽相同。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茶文化也具有不同的民族性,并且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了不同的民族音乐。茶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民族文化的传递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我国少数民族在茶艺表演中将民族音乐作为背景,使得茶文化的寓意更加的深刻,思想内涵更加的丰富,从而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茶文化中,使得学生可以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知识和茶文化进行学习理解。茶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关于品茶、赏茶、评茶的歌曲,这些作品的出现都是人们在辛勤劳作中所创作的。学习这类歌曲,内心世界得以放松,精神生活得到解脱,将自身的情感和茶艺表演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产生思维火花,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得以丰富,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茶文化更深的理解。
3.3借助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茶文化音乐选择能力
经过对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使得学生对茶艺表演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对茶艺表演的思想精髓更加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领域对茶文化进行探索。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感悟,然后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更深层次茶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校内音乐实践活动,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借助“赏乐茶会”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训练,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艺术讲解,帮助其进行艺术的鉴赏和品味。然后,借助赏乐茶会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检验,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赏乐茶会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果的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根据老师所出的题目进行音乐类型的选择,并且进行表演,借此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提高,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228-229.
[2]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3):3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