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启蒙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启蒙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哲学;启蒙教育
幼儿哲学教育,即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尊重与保护其哲学天性,经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启发幼儿哲学智慧,在哲学思维训练下,令其正确认知世界,并形成正确追求价值的思维。幼儿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思维。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儿童哲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幼儿,正确地看待幼儿各种充满童趣的哲学问题,从而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哲学天性,有助于尊重幼儿学习哲学的权利,从而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成长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借助民间传统游戏开展儿童哲学启蒙教育,为幼儿奠基幸福的人生。
一、了解幼儿生活体验,从其模仿天性出发
一方面,教师可丰富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师在开展哲学教育的时候,也需继承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真实生活中找寻游戏素材,实施哲学教育。具体遵循原则为:在生活中以游戏为主进行的教育;为更好生活进行的教育。即先肯定幼儿哲学教育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而是人们在生活中的真理与基础命题。且哲学教育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内容,而是人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内容,并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以民间传统游戏为例实施的生活实践。另外,幼儿哲学教育不能脱离幼儿生活,其形式也需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为主。以此,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其生活向上实施的教学。另一方面,将模仿生活与哲学联结。由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可知:幼儿无论在何时何地发表的观点都是源于其生活,同时也受限于生活。还有部分认知是大人告诉的,即大人说是什么,幼儿就认为是什么;大人告知如何做,幼儿就怎样做。此时,对于幼儿到底是扩宽眼界还是坐井观天,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幼儿阶段模仿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根据其天性决定的,教师要保护并利用好这份天性,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育儿模仿提供素材。而在模仿与内化的过程可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完成对哲学的浅层思考,并转化心智。例如,对于“藏摸摸”民间传统游戏中,教师提问:“刚刚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摸出来这个人是谁的?”有的幼儿回答:“先摸男孩女孩,然后摸头发的样子。”这一答案往往得到其他幼儿的一致认可。于是就在幼儿中间产生了一种“人云亦云”的情况。当然,这也是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常见的表现。幼儿在语言与行为上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幼儿模仿的一种行为,从积极角度分析,是幼儿对他人的认同,但若从消极角度分析,很可能是幼儿惰性思维的体现。为了让游戏教学是积极的方面,还需教师的继续引导,让幼儿跟随其指导认真思考,这样即使回答出来的答案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是其思考热情却一直都在。如教师问:“小朋友是怎样通过摸头发判断出来的,发现什么不同了吗?”幼儿跟随教师思考,有的幼儿说头发长短,有的说看是否扎辫子。教师再问:“当知道是男孩女孩之后,你还会怎么确定是谁呢?”这一问题对幼儿来说太难了。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聪明的孩子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如有幼儿回答说:“可以让他再打个鸣。”其他幼儿恍然大悟,认为通过打鸣就能区分是谁的声音。在教师逐渐引导下,幼儿自己找到完成游戏的方法,并快乐进行游戏。日常生活中幼儿处处模仿,教师充分利用其价值,有效引导其向正能量趋势发展。
二、民间游戏常态化,引导幼儿加深体悟
正如“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教师可将教育渗透于生活与游戏中,教师可通过创新游戏方法改良游戏形式,将民间游戏有效纳入其中,并促使游戏的常态化。以“雪地打马球”为例开展哲学教育活动。传统的打马球游戏是人骑在马上持棍打球,但是如果幼儿园教学中运用该游戏显然对幼儿安全有影响,且幼儿园条件也不允许原封照搬此游戏。所以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回归生活。如利用下雪后的操场,使用扫把代替马,让幼儿假装是在骑马。经过一段时间热身,教师将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并挑选一名守门员。在教师喊开始后,幼儿们马上骑马并以此为工具进行扫球,哪一组幼儿将球扫进球门,哪一组得分。幼儿在此游戏中,体会到骑着扫把奔跑的快乐,并想象自己就像有魔法一样在雪地上奔驰。教师在幼儿游戏后,通过对话升华哲学教育。如教师问:“我们刚刚玩的什么游戏?”幼儿回答:“我们踢球了。”教师再问:“用什么踢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说:“用扫把!”此时教师提出三个关键词,分别为“雪”“踢球”“魔法”。然后教师询问什么是魔法,师幼一同讨论,结合幼儿不同的意见,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勇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幼儿进行表扬,激励其激发思维,创新思考。在幼儿对飞翔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内摹仿”理论,让幼儿在扩展自己身体经验基础上,了解自己身体的力量与运用自然创造奇迹的能力。正是这种借助生活实物模拟虚幻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将自己与社会自然连接,进而获得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然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以魔法为反例,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科学,从动作到心灵进一步内化“内摹仿”。让幼儿在模仿魔法与讨论科学的时候,产生潜在学习,并学习到新的知识。
三、在游戏活动中讲究提问技巧
课堂上对幼儿进行哲学启蒙教学的时候,开展游戏活动是很容易的。但是一到提问的环节,对教师来说却是教学难点。基于幼儿接受能力,如何进行高效提问很重要。民间传统游戏下的提问,可从教师提问与幼儿提问两个角度入手。第一,教师优化提问技能。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水平不高,就会影响与幼儿对话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使用陈述代替提问。对幼儿思维的刺激,不只是通过提问,还可借助陈述代替,利用隐性的形式激发幼儿思考。如“老鹰抓小鸡”游戏后师幼对话为:师:“A和B做老鹰是否成功?”大多数幼儿都表示成功,但是有一名幼儿C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他们做老鹰过于直接,直接捕捉小鸡。”并直接说出:“老鹰不应该是扑上去,而是抓或者抱。”当有幼儿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不直接提问“为什么”而是通过“我觉得他们做得很成功啊!”或者“他们也抓到了小鸡”这种类似于为“老鹰”辩护的陈述句,激发有不同意见幼儿的思考,并展开讨论。第二,使用批判性思考。在游戏后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可以借助对比或者质疑的形式,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例如“老鹰抓小鸡”游戏中,教师提出“鸡妈妈”的作用,并提问:“如果小鸡们受伤了,是谁的错?”有的幼儿就说出“鸡妈妈。”教师继续引导:“如果你是鸡妈妈,你应该怎么做才不被老鹰抓到,鸡妈妈在开始的时候自己先跑离了。那么小鸡不就很快全部被抓到吗?所以,请你思考怎么样才不会被老鹰抓到。”通过此,幼儿就会将注意力放在“鸡妈妈”身上,然后说:“鸡妈妈,你应该慢点跑,保护好我们,否则就会被老鹰抓到。”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质疑过鸡妈妈的做法,让幼儿分析“小鸡被抓到”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以此锻炼其批判性思维。有时提问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水平,特别是对待幼儿,只要能打开幼儿批判性思维即可。第三,及时提问引导。当教师教学的时候,如果提出的问题幼儿不能有效回答,那么教师就要通过提示性语言为幼儿提供思考方向,诱导幼儿回答问题。同样以“老鹰抓小鸡”游戏为例,教师对“鸡妈妈”说:“除了让小鸡跟上你的速度,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保护小鸡们呢?”“鸡妈妈”说:“我可以慢点掉个弯去跑。”此时幼儿的回答就与问题不相符,属于答不对题。教师思考幼儿没有保护小鸡的经验,需要摸索,所以不断引导幼儿,如做出张开手臂并煽动的姿势,问:“这样可不可以保护小鸡不被老鹰伤害?”此时有的幼儿可以想到“轰”的词,但是还过于陌生,教师带领幼儿们做一遍这样的动作,丰富其游戏体验,以此促进幼儿找到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方法。在教师通过问题不断引导与提示下,让幼儿逐渐可以自己完成游戏,并感悟其中的哲理。
【关键词】钢琴教学启蒙;传统钢琴教学法;应用钢琴教学法;识谱教学法
一、传统钢琴启蒙教学法与应用
钢琴启蒙教学法传统钢琴启蒙教学法以西方音乐作品弹奏为脉络,在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上,在强化钢琴演奏技术和音色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严谨性和规范性[1]。传统钢琴教学法从钢琴启蒙阶段就强调演奏技巧、音色训练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专业性,更适合专业人才的培养[4]。在教材选用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为启蒙教材的钢琴教学法,书中涵盖多种音乐技巧与音乐理论知识,通过“1对1”的上课形式,学生自主模仿教师的弹奏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识谱与弹奏方法的练习,通过大量重复性的弹奏,逐步提升演奏技巧。应用钢琴启蒙教学法是星海音乐学院辛笛教授针对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钢琴教育面向大众的教育宗旨”提出的符合当今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新型教育理念。应用钢琴教学法提出以学生的钢琴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钢琴伴奏,钢琴弹唱,钢琴即兴创作等应用能力的培养[5][6]。强调钢琴启蒙教学应以儿童兴趣培养为教学目标,通过儿歌弹奏导入教学,把钢琴伴奏,钢琴弹唱以及乐理、和声伴奏等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弹儿歌,学伴奏》是由星海音乐学院辛笛教授创编的应用钢琴启蒙教材,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国儿歌和自编小曲,左手是固定位置的和弦弹奏,右手是简单的单音,曲目简单容易上手,易于儿童成就感的产生和兴趣的培养。
二、传统钢琴教学法和应用钢琴教学法在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优劣势
(一)教学形式对比
传统钢琴教学法通常采用1对1的专业授课模式,以培养专业的钢琴弹奏者为目的,注重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传统钢琴教学法选曲多为外国古典作品,不利于中国儿童的理解,“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结构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更缺乏对儿童即兴伴奏,弹唱歌曲,歌曲创编等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儿童在学习中通过大量重复性练习来获得弹奏技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应用钢琴教学法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大众性的特质,儿童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容易产生成就感,伴奏声部规律性比较强,更利于开展钢琴集体课教学,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启蒙阶段易于提高儿童学琴兴趣[7][8]。
(二)识谱启蒙对比
识谱是钢琴启蒙最大的难点。能否快速准确地识谱,是钢琴能否学好的基础。很多儿童学琴不能坚持的主要原因,都是由识谱慢导致的信心不足所致。传统钢琴教学法启蒙阶段的识谱,是从钢琴中间的小字一组的“中央C”开始,逐步向两端小字组和小字2组两个八度扩张。教师通常通过教授儿童数五线谱中间和线的方式,来找到钢琴上对应的键。这种识谱方式看似合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不适合儿童启蒙识谱的教学,特别是识谱初始,同一个音“中央c”既出现在高音谱号上,也出现在低音谱号上,很容易让学龄较小的儿童出现混淆。应用钢琴启蒙阶段的识谱是从小字2组的do开始的,这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儿童在初学“中央c”时左右手混淆的困惑,但是在识谱方面,依然采用五线谱,线与间数数的方式在钢琴上获得想要的音,这与传统钢琴启蒙识谱方式如出一辙。此外在应用钢琴启蒙教材《弹钢琴学儿歌》中的指法标记和要弹的音一致性比较高,且左手弹奏简单的重复性很强,实际教学中出现很多孩子不看谱而看指法练琴的偷懒现象,一旦换了没有指法标记的稍微复杂的乐曲,孩子识谱慢的问题依然会显露出来。
(三)教材对比
常见的传统钢琴教育启蒙教材《约翰.汤姆森》《拜厄》《哈农》等简易钢琴教程,兼顾了儿童坐姿、手型的规范性训练,但是每首乐曲中的基本乐理知识点分布比较凌乱分散,缺少相对完整的乐理知识系统,学生的注意力多是放在运用五线谱数线间的方式找键上,无暇顾及音乐连接和乐句起伏。应用钢琴启蒙教材《弹儿歌,学伴奏》虽然具有简单易上手的优势,但其缺陷在于伴奏模式单调,音乐性不突出,儿童在启蒙阶段容易依赖于指法标记记谱,对儿童乐曲的音乐处理与感受的训练,相对于传统钢琴教育略显不足。由此可见,传统钢琴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儿童对乐句、音色上的把控和弹奏技巧训练上面,而在应用钢琴教学中,更侧重培养儿童即兴编配与弹奏弹唱能力,但对精细化音色控制方面要求甚少。两种教学法各有优劣势,在对两种教学法选择的态度上,需要二者并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钢琴教学和“应用”钢琴教学两者选择性地统一结合起来,才能探索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钢琴启蒙教学法。
三、传统与应用并行式钢琴启蒙教学法
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是儿童整个钢琴弹奏生涯的根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儿童在钢琴启蒙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实现传统钢琴教学与应用钢琴教学元素的叠加,汲取两种钢琴教学法的优势,达到提高儿童的钢琴技巧的同时注重儿童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效果[9-10]。笔者将从识谱启蒙、教学形式、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如下阐述:
(一)识谱启蒙教学
从儿童思维的特点来看,年龄较小的儿童,其逻辑思维并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应用钢琴教学法中,通过数五线谱的间线的方式对应钢琴找键,大大降低儿童的识谱效率。相反,在学龄前阶段的儿童的记忆性思维是最发达的阶段,通过直接记住五线谱中的音符和钢琴上对应的位置来弹奏轻松得多,这正如,直接让孩子记住没有联系的26个英文字母一样,虽然他们还没真正明白这些字母的真正含义,却能很好地记住它们。例如,指出一个音,孩子会马上报出高音谱号第一线小字一组e,并让孩子在大声念谱的同时弹奏出来。
(二)音乐启蒙教学形式
钢琴教育传统课堂形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单向讲授,课堂多采用问答式教学,上课形式枯燥且单调,如果做些许改变,按照年龄段把儿童划分为4-5人不等的小组,进行小组授课与“一对一”个别课相结合的教授模式,使应用钢琴教学具有的趣味性、渐进性与“一对一”授课中对音色技巧等要求融为一体,弥补两种教学法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让儿童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知识难点,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释放儿童心理压力,培养儿童开朗型性格。
(三)教材选用和启蒙课堂方式
“传统+应用”钢琴启蒙教学可把辛笛教授编著的《弹儿歌学伴奏》等教材,作为传统钢琴教材《汤普森》《拜厄》的启蒙补充教材,以此加强对儿童的识谱能力、听力、伴奏弹唱及视奏等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弹儿歌学伴奏》教材简单易懂,重点突出,易于使儿童获得成就感,提高弹琴兴趣。同时,《哈农》和《拜厄》等传统教材的加入,不但能提高儿童弹奏技巧、音色控制的能力,也可以让儿童运用《弹儿歌学伴奏》中的和弦知识,对《拜厄》中的左手弹奏的和弦进行分析,建立早期的和声概念。
(四)授课技巧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儿童;钢琴启蒙
现今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过程缺少感性培养熏陶,出现过多理性灌输,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的自由与弹性,注重激发孩子的即兴与创作能力,课堂内容充满趣味。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吸取内涵与精华,对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包含四个部分内涵,其一,原本性的音乐。原本性的音乐是将歌唱、演奏、舞蹈、语言和戏剧以及其他姊妹艺术相通的元素整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音乐。其二,亲身参与的音乐。在奥尔夫的课堂里,学生不仅仅只是听众,而要参与到朗诵、歌唱、律动、演奏、即兴创作等音乐活动中。其三,质朴的音乐内容。奥尔夫的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简单,常用简单的和弦、固定音型、回旋曲式等,让儿童在早期的音乐学习中掌握简单的音乐元素并享受其中。其四,本土与多元结合的音乐文化。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能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1]这一观点表明教育者不仅要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还应提倡教学中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不仅需要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承下去,还需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建立学生包容的音乐文化态度,在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可以吸纳其他音乐文化带来的精彩。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启示
(一)以培育学前儿童综合音乐能力为准则,制定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是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是钢琴教学活动中的出发点与归宿,体现着钢琴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学习钢琴是学前儿童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途径之一,故钢琴教学的目标应以培养学前儿童综合音乐能力为准则。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3]这一观点不仅指出了音乐学习的综合性特征,也强调了音乐学习的体验过程。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学前儿童的学习注重感性培养与熏陶,避免理性灌输。学习乐器所需的基本音乐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注重感性熏陶正是奥尔夫音乐思想所倡导的。
三、以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为前提,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前儿童在学习钢琴时不具备学习乐器之前所需的基本音乐能力,在缺少感性培养前提下,传统钢琴教学出现过多理论灌输,导致幼儿对于美好音乐的喜爱与向往被磨灭在枯燥的识谱、纠正手型中。故游戏化教学在艺术领域的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技能性的钢琴教学中,对激发幼儿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由“课程生成的游戏”还是由“游戏生成的课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的本身。避免传统钢琴教学中枯燥的数线识谱、划拍识节奏,可借鉴奥尔夫音乐课堂中“诵读”“声势”“回声与卡农”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风格、体会节奏特点并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愉悦心境中促进认知发展、提升学习乐趣。
四、以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创造力为基础,创新钢琴启蒙的教学内容
传统钢琴教学内容大多以钢琴文献为中心,培养演奏技能为目的,少量的乐理知识为基础,注重高技能技巧训练,忽视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创造力为基础,创新钢琴启蒙的教学内容。其一,创造力需要音乐语汇与经验的积累,故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调性多样、体裁多变、风格各异的钢琴曲目,选用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趣味性、技巧性、创造性相结合的教材。其二,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充分理解教材的同时,师生间可共用参与音乐片段的“模仿--卡农--创作”游戏,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作,从简单动机到乐句再到完整的乐曲,循序渐进。其三,广泛涉猎西方各音乐时期钢琴曲目的同时也应加强本民族的经典民族民间音乐改编钢琴曲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音乐认同感与音乐无国界的包容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荫尧.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1).
[2]马伟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实践;思考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孩子一辈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有如何的做好幼儿时期的学习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情。而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就喜欢玩游戏,而且能在各种各样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大人所不能感受到的快乐。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永远觉得累,而且乐此不疲的喜欢玩不同的游戏,因此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张中,老师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这种天性,在教学启蒙的过程中进行游戏教学,通过把游戏与教学任务融合到一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很多孩子刚开始接触幼儿园时会有很严重的抵触心理,比如出现情绪不佳,大哭大闹等,而在幼儿的学前教育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排斥心理。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幼儿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学前教育可以进去孩子带孩子的负担,同时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基本不会跟太多的同龄人接触,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多与同龄人相处,可以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因此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的内容
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将游戏与教学融为一体,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式是对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所以对所选的游戏就有这一定的要求,对于教学启蒙过程中所需要的游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要求游戏的生活性比较强。参与启蒙教育的儿童一般的年龄处于二到三岁之间,在接触幼儿园之前,他们的主要生活范围和活动范围主要是以家庭为主,所以老师在教育启蒙的过程中,要多以家庭生活的内容为主,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感,比如可以选择让孩子对教室的摆设和构造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来跟自己的家里的摆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教学;第二是游戏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学会抓住当今时代的脚步,幼儿在入学之前主要接触来自自己家庭的信息,而对于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老师要根据身边每天发生的新鲜事设计相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像孩子讲述所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家庭之外的世界,以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方式
在游戏中对儿童进行学前教学的启蒙教学,主要通过一下几种教学游戏的方式:第一种是幼儿合作活动教学形式。这种合作活动教学形式是指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合作玩同一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年纪大点的孩子可以带动年龄小的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戏环节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比如孩子们可以玩捉迷藏的游戏,大孩子带着小点的孩子共同进行隐藏,可以帮助刚进园的学前儿童早点融入集体生活。第二种是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环节的形式。通过让学前班的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在参与设计和选择的过程中帮助学前儿童开阔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三种是主体活动教学形式。这种游戏教学方式是由老师设计指定的主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分组,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主题的含义,并进行相关主题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游戏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方式的优势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学前儿童在入学之前主要是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接触到的事物来认识外面的世界,而且通过接触新鲜的事物来学习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外界中这些有趣的事情可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型,引发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次在幼儿的启蒙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对启蒙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之外多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会了解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老师还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吸引儿童兴趣的事物,提高学前教学的内容对学前儿童的吸引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学前儿童喜爱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帮助学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帮助老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进而能够提高游戏教学的学习方式的使用价值。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对学前儿童的教学,可以使学前儿童在玩耍中学习,这样对于提高学前儿童的综合能力又大的帮助,比如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准备很多小礼品藏在教室内的各个角落,当开始教学时,像学前儿童提供相应的线索,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寻找礼物,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会吸引孩子爱上学习,同时在寻找礼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互相合作的意识,让学前儿童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学的效率。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在学前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可以使学前儿童的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同时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高自己的全方面发展,在课堂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前儿童学会在游戏中独立思考,自主观察相关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跟其他同学相互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和相互分享,这样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
四、通过幼儿园游戏对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第一是注重户外游戏的开展,创造户外游戏教学环境。在通过游戏教学方式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教室内的课堂之上,幼儿教师要学会对游戏的场地和环境进行创新,对学前儿童多开展室外游戏,同时要根据游戏的方式来确定进行室内还是室外游戏。比如对幼儿参与性要求较高的,需要幼儿进行大幅度活动的游戏教学就需要选在室外进行,开展室外游戏教学,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多亲近大自然给,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家长进行参加,进行家庭主体类型的活动可以提高新入学儿童的安全感,提高他们对幼儿园的喜爱,同时可以让学前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提升个人生活的体验能力。第二是选取适合学前儿童身心的游戏方式。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刚刚开始起步,思维比较幼稚,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幼儿园学前儿童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游戏方式要简单易懂,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以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为主,只有相对比较简单的游戏才能促进学前儿童快速的融入游戏教学中去,比如老师可以再课堂上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互相合作搭积木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既能培养儿童的互相合作精神,有能使学前儿童在快乐的玩耍中开发智力。而且五颜六色的积木可以吸引刚入学儿童多么余光,在鲜艳的感官刺激下,帮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游戏的方式要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只有幼儿身心全部融入到游戏中去,才能实现游戏教学的教育目标。第三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设计游戏。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前儿童自主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和创新,通过这种方式的游戏教学可以使学前儿童对游戏更加感兴趣,而且他们自主设计的游戏会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喜好,从而提高他们对课堂游戏教学的兴趣。[4]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中,幼儿老师要学会运用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向学前儿童进行启蒙知识教育。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爱动,贪玩,所以在学前教育的启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这一天性,对常规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可以吸引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可以使学前儿童的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同时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高自己的全方面发展,为以后步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崇铁.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23(8):64-66.
[2]李春良,张莉.大班幼儿判断游戏活动的依据———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7:31(05):25-36.
[3]吕武,吕吉.对近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思考与未来构想[J].教育评论,2017,12(2):136-139.
1.1教学目标的设置凸显功利性,有悖于“启蒙”与“激发兴趣”的教育宗旨
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基本目标,通过对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教育手段的运用,来强化其对于英语学习的感知,进而形成较为巩固的认知表象,以便于为其未来接受系统化的英语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通过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名目繁多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无不将快速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用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广大家长的关注,进而获取更多的生源,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种凸显功利性的教育目标的设置,专注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途,无视学龄前儿童的心智承受能力,因而,不仅有悖于开展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宗旨,而且,还会制约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生成与发展。另外,通过对经历英语教育的学龄前儿童家长的访谈可以得知,这种凸显功利性教育目标的设置,会导致学龄前儿童在接受英语教育后,其实际效果与家长预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学龄前儿童正式上学以后,往往会出现英语学习与汉语拼音学习在内容上的相互交错与混淆,由此导致了学生在面对母语知识学习时出现困顿或迷茫的现象,进而限制了学龄前英语教育的社会实用价值的体现。
1.2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叠性,易于造成培养行为的失效与教育资源的浪费
现阶段,由于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叠性,即学龄前英语教学的内容大多借鉴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体系,致使学龄前儿童在上学之后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与其在学龄前时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内容大致相仿,极易诱发学生的懈怠心理与厌学情绪的产生。这种教学内容的重叠是造成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另外,这种对教学内容的嫁接性择用,还会屏蔽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创新,无法构建起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英语教学体系,进而对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对于学龄前英语教育教育创新发展的阻碍,会导致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无疑也是一种对于英语教育资源的较为明显的浪费行为。
2.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成因
2.1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
学龄前儿童天真浪漫,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天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兴趣引导,则必将为其未来接收系统的英语知识传授与英语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强调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在教育领域内长时期地奉行应试教育,致使教育理念受到长期禁锢,对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也产生了贻害至深的影响。导致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无法秉承“以激发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为主的启蒙式教育”的宗旨,而是在违背学龄前儿童心智发展特征的前提下,专注于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这种超出学龄前儿童心智承受能力的教育行为,凸显出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不仅在发展取向上步入狭隘性的误区,同时,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发展与维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制约性影响。
2.2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在拥有来自于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丰厚的物资享受的同时,更承担着振兴门楣、光宗耀祖的殷殷期望。因此,在学龄前儿童出生伊始,其家长便为其规划出“宏伟的发展蓝图”。在此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下,“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为广大学龄前儿童家长的信条。于是,学龄前儿童被迫放弃理应享受的童真快乐,接受各种学前教育以及技能培养。由于英语的重要作用已为社会所共识,因而,学龄前英语教育就成为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为其子女选择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英语作为非母语的语言类型,相对于心智尚处于发展起始阶段的学龄前儿童而言,难免会有生涩、枯燥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启蒙手段,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而广大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在望子成龙意识驱使下,过于强调对其子女英语能力的快速提升。而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机构无不将发展取向制定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步入发展的误区。
2.3功利主义观念的诱导
伴随着我国英语学习热潮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英语教育机构,其中既包括针对成年人英语知识充实与英语能力提升的业余补习机构,还包括满足出国留学需求的雅思、托普等高级培训机构,同样也包括针对学龄前儿童群体而专设的英语教育机构。但是,这些英语教育机构大多以私立形式存在,以办学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各种群体对于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宗旨的确定上,往往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的表现尤为严重,即使是幼儿园这种专注于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学前启蒙教育的机构也将开设英语教学科目作为提高入园学费的条件。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入学生源,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择用上,无不凸显对学龄前儿童家长需求的迎合性,而忽视学龄前儿童的自身素质与兴趣取向。因而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较为低下的严重后果。
3.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修正途径
3.1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启蒙式教育在学龄
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还无法承受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而言,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及儿童家长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再加以教学机构的功利主义的诱导,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理念上的偏失,并由此导致了在对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这不仅会导致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实际效果的低下,同时,还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发展误区,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迎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成为修正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智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启蒙式教育,运用点化、引导、体验以及刺激等手段,不断地吸引与唤醒学龄前儿童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
3.2创新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趣味性元素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它。因此,英语教育的低龄化使幼儿园启蒙英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攀枝花市幼儿园启蒙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探讨了启蒙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攀枝花市幼儿园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实践探索;解决策略
本文研究基于对儿童语言的认知,习得与学得假设(克拉申的理论)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采取问卷调查、采访和交谈等方法来研究攀枝花市幼儿园启蒙英语教育中的现状。从中发现,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进行启蒙英语教育和通过语言环境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发现启蒙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和解决。本文从以下步骤的程序: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以确保作者提出的方案和解决的策略,符合实际的需要。通过激发和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注重挖掘结合,这样能提高幼儿的英语水平,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和迅速发展,促使全国兴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目前,幼儿英语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些学者认为,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幼儿过早接触英语,容易造成崇洋媚外的后果。而且本族语言不牢固,对其有一定的冲击性。尽管存在着上述的争论,但是各大中城市的幼儿园都已逐渐开设英语课,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认为对攀枝花市幼儿园进行启蒙英语教育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启蒙英语教育有利于儿童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更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方式
在2015年4月—2015年12月对攀枝花市幼儿园启蒙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实践探索,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现场采访法。
1、问卷调查法
此次问卷共设置了16个问题,涉及了家长和老师两个方向,考虑到幼儿的理解问题,家长的调查问卷中还涉及幼儿的问题,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填写,以便调查具有可行性和真实性。此次问卷在攀枝花市幼儿园共发放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份。这份问卷调查体现出了启蒙英语教育的必要性﹑教学与评估及策略性教育等。
2、现场采访法
结合调查的问卷,凭借对此的理解和分析,准备好相应的问题,采取了对老师和幼儿进行现场采访,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他们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看法,从中了解了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目前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调查,85.5%的父母坚持子女应着重于主要的科目和其它的业余爱好,他们所关心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4.5%的父母认为,儿童应取得与英语教育的联系,这适合孩子们的生活和未来。由此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有着激烈的分歧和不同的思想,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
1、幼儿自身方面
通过调查和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幼儿对英语的接触太少,缺乏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幼儿对英语没有太多的认识性和概念性。据调查问卷显示,在我们去幼儿园上课之前,小朋有们根本没有主动接触过英语,对其的了解少之又少,有的甚至不太愿意去了解。这样一来,幼儿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缺乏,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幼儿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造成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其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前景不大乐观。
2、家庭方面
调查显示,幼儿启蒙英语教育中,受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限制,很多家庭对幼儿启蒙英语学习重视力度不足,有些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小朋友的精力和注意力要放在其它的地方。其次,父母对幼儿的英语启蒙学习的支持和鼓励的力度不够。最后受应试教育和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父母给幼儿报名各种才艺班,来为他们的未来做铺垫。因此,幼儿们没有时间或精力去接受启蒙英语的教育。
3、学校方面
通过对幼儿园一些老师的调查和采访,我们了解到,英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有些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自身的英语教育水平不高,攀枝花的环境相对封闭,使其英语老师的就业更偏向大城市,因此幼儿园没有开展与英语教育相关的活动或项目,未能营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双语环境。攀枝花市幼儿园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过科学的英语教育方法。
四、解决策略
通过对攀枝花市幼儿园启蒙英语教育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启蒙英语调查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探索了实施幼儿启蒙英语教育活动的可行性。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予重视的基础上寻求科学有效而又实际可行的解决策略,去实践探索。
1、加强幼儿启蒙英语老师的专业和自身素质
我们这个团队是通过筛选和考核组建的,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作为一名幼儿启蒙英语老师,语音语调要标准流利,能够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编﹑改和组织有趣的游戏;能以不同的课堂活动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授知识,适时教授学习方法;上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做游戏,表演,唱歌来接受启蒙英语的教育和学习;团队里需要有成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舞蹈基础,能教唱英文歌曲和跳简单的舞蹈,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有加。
2、创新教学内容体系,融入趣味性来提升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仍以快速提高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为核心目标,而缺乏较为完善的凸显启蒙作用的内容体系。这就造成了学龄前儿童在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就要接受较为生涩的非母语类语言学习,因此,兴趣的培养和内容的创新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很重要。
1)实物与授课内容相结合
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中,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内容,而不是死板的去教他们。通过对小朋友们的调查和了解,教授他们与生活实际贴近的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采取实物加以补充和增加趣味性和记忆性。比如;我们在学习内容上加以创新,通过学习“peach”这个英语单词,我们会准备桃子这个实物,让他们去关观察和触摸,来加深小朋友们对这个英语单词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同时也使课堂授课变得有趣,激发和增加小朋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游戏、歌曲和舞蹈与授课内容相辅相成
通过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调查和对幼儿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小朋友对游戏和歌曲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注意力非常集中。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游戏、歌曲和舞蹈的环节对启蒙英语教育是非常有帮助和有益的。小朋友们会获得美的享受,萌生好学、乐学的动力,自由自在的学习。在授课之前,我们开始编排游戏,难度系数比较低,他们能很容易的完成,而且会对游戏很感兴趣。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这个游戏是围绕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目的是为了增加小朋友的兴趣和换一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接受启蒙英语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根据幼儿启蒙英语的内容来编排歌曲和舞蹈,在这一过程中,是对授课内容的加以创新,是对课堂的丰富和提升,更是对幼儿启蒙英语学习更好的诠释。
3)动作表情对授课内容增添亮色
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中,动作表情会对英语学习增添一丝亮色。例如:学单词hand,foot,neck,ass时,通过动作把四个单词表现出来,不加以解释,只要做出摇动双手的动作,小朋友就会说出:hand,hand,hand;做伸出脚的动作,小朋友就会说出:foot,foot,foot;做指向脖子的动作,小朋友就会说出:neck,neck,neck;做撅起屁股的动作,小朋友就会说出:ass,ass,ass.通过这种动作达到相互交流和表现,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认知,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让幼儿在启蒙英语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教育。
4)外教老师的加入丰富了授课手段
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中,我们通过外教加入授课来丰富授课手段,使幼儿启蒙英语教育更加丰富多彩。外教对小朋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小朋友们对外教充满兴趣,刺激了小朋友对英语学习的求知欲,有效地接受启蒙英语的学习。外教的发音标准,声情并茂,对课堂内容把握的比较好。小朋友会集中精力和充满兴趣来学习课堂内容,而且小朋友对外教的兴趣,促使他们会在轻松的环境和求知的环境下很好地接受启蒙英语的学习。
3、鼓励和奖励方式来激发幼儿启蒙英语的学习
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过程中,鼓励和奖励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幼儿有点进步,都应该通过口头来表扬鼓励他们或者奖励漂亮的粘贴,给他们心理上的满足感。有这种满足感,他们会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而且会学得更加努力。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方式对激发小朋友学习英语和提升兴趣是有帮助的。
4、家长在幼儿启蒙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学习内容。
比如说幼儿玩具的颜色、名称。幼儿学习书本上的图画,家里家具的名称。带幼儿逛街或逛超市时,告诉她所看到的实物名称。这些都要反反复复的与幼儿交流,才能使幼儿达到记忆上的存留。因为他们的记忆力还不完善,家长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她们。
2)家长可以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
家长可以在幼儿使用的东西上标出中英语单词,在家里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英语字母、国际音标、简单中英语单词及图片的图画,冰箱上贴一些水果、牛奶、食物等的图片及中英文单词,这样能够使幼儿融入英语学习的气氛中,无形中给孩子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3)家长可以利用录音机、CD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和对话,可以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等现代化视听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性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以上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调查,由此可知,培养幼儿的兴趣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启蒙英语教育有利于幼儿英语的提高,有利于儿童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总之,随着英语这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受关注,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好这门语言。在培养专业素质高的英语启蒙教师的前提下,认真选择和组织授课内容;在兴趣的带动下,让孩子快乐学习和快乐成长。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教育孩子,给幼儿的英语启蒙应该是给孩子搭建英语思维的平台,进而提高幼儿持续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为幼儿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彭勇 井玉蕾 单位:攀枝花学院
参考文献
[1]将燕明《学前儿童外语教育观点综述》,《国外外语教学》1990年第三期
[2]方俊明《中国幼儿如何学习英语》,《中国教育报》2002年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林《肢体语言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研究效果》2008年课程教材教学研究(34)
[5]刘芳,张玉迪《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思考》2005年教育科研
[6]孙国强,张立《对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研究和分析》2009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王彬《重视幼儿阶段,抓好启蒙英语教育教学》2009年外语科学
[8]张玉梅《幼儿英语教育目标》2000年第6期
【关键词】启蒙教育;作文素材积累;基本渠道探寻;教学相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广为人知的信条式经典俗语,意在强调“米”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它对于“炊”来说,是一种无可或缺的资源现象。作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的呢?在小学语文学科活动中,之所以普遍地“难教畏作”,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那么的“假大空”,这并非不愿写、不想写,最为根本和直接性因素,是因为他们没有实质性内容可写。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必然会陷入一片困惑境地。有鉴于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帮助儿童善于寻找并不断地积累习作之“米”,为打赢作文启蒙这场“硬仗”做好必要性准备。
一、引导儿童善于从教材资源利用中“储米”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这些极具“经典性(精髓性)”特质的语篇,都是历经淘洗与选择的优秀或成功作品,是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常态化语文学科活动中,教师应本着“读写互动”指导思想,引导小学生在课文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习作素材。比如,通过“批注式”阅读,不断拓展“字词句段”的内涵;通过“补白式”阅读,逐步积累的各类信息;通过“体会式”阅读,由此产生的情感体会;通过“摘录式”阅读,由此记载的好词妙句……所有这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就能在长期储备中积聚成一个巨大的“米仓”。通过与之相应的“反刍”,不仅有利于帮助儿童构筑“仓储”意识,而且有利于在“熟能生巧”中逐步培养他们“学用结合”的能力。这是习作储米的“绿色通道”。
二、引导儿童善于从生活元素链接中“筛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面强调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积极开展以“生活互动”为主的开放性学科活动,不仅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而且正在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语文活动主动接受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有利于在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中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相生。作为其中的“半壁江山”现象,作文教学又何尝不该这样的呢?以老舍的《猫》文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谈及猫的“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有小学生提问:“猫为什么不追进老鼠洞去呢?”教师乘机补充“猫的胡须”的功能。在后来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习作中,有些小学生就写到了“猫的胡须”现象。这不是从生活元素中“筛米”吗?
三、引导儿童善于从课外资源拓展中“啄米”
“课外天地,大有作为;资源现象,活力无限。”无论从哪个角度抑或哪种层面上来说,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始终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象。这也就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另一条非常宽阔的实质性渠道。比如,在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内外时空为小学生播放了其他一些民间故事资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影视片,有《田螺姑娘》《阿凡提的故事》等短小故事语篇。如此而为,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小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寻途径更多阅读且相互之间主动分享,而且有些人根据实际认知自主“创作”民间故事。再如,在教学《题秋江独钓图》时,有人发掘“数字诗”特点后,在灵感涌动下现场编制了数学分数题。这种精神不值得珍视吗?
四、引导儿童善于从自主体验活动中“产米”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等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心态,努力提供丰富多元的亲身实践机会。既可不断激活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又能在“自主体验”中不断深化“学用结合”的能力与素养。这对于儿童读写互动来说,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裨益和促进之效。比如,在《珍珠鸟》教学后,以“我与动物(自然环保)”为题,开展自主体验下的专题讨论活动;在《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后,以“发生在家庭的故事”为主题,组织开展“孝亲与感恩”演讲活动;在《将相和》《田忌赛马》等课文教学后,引导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想一想、写一写”活动,让他们把“见仁见智”现象写下来。这不是令人期待的“产米”行为吗?总之,语文知识以及学科活动中蕴藏丰富多元的习作之“米”,我们只要认真以待、引导有方,就会在“鱼渔兼授”中帮助儿童寻找并获取源源不断的“米”,把他们逐步引向善读乐写的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育;游戏化;教学问题;实践策略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教育幼儿的主要方法是将他们应该做的事都变成游戏”[1],对孩子们而言,游戏是最轻松和最自由的活动形式。所以对于钢琴老师而言,游戏也是开展启蒙类课程的最佳的方式之一。基于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尚未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这一现状,发掘当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可应用到钢琴教学中的有效游戏化策略是有必要的。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现存问题
(一)技能化、功利化的倾向严重
钢琴教学存在严重的以技能为关注重点,不注重乐理、乐感和情感的培养,更不注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的问题。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和发挥运用,使得幼儿学习时变得困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既不能很好地对幼儿起到启蒙的作用,也不能以正确的方式教会幼儿这一技能,得不偿失。家长的功利化也是这一问题背后的一大推手,家长们将技能看作孩子成长后的加分项,过于关注考级、考证等过于功利的行为,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会在幼儿的心中催生出反感的情绪,事与愿违。
(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1.忽视钢琴启蒙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感知并表达内心情感。部分老师在进行学习钢琴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音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游戏化教育的合理性,对于游戏的角色及情境安排过于简单随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盲目的进行游戏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差
对于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的幼儿来说,由教师示范后再由幼儿进行模仿是钢琴教学中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但能做到经常性且高质量示范的教师数量很少。专业师资短缺但琴童数量过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没有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得课上的示范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3.教学目标定位错误
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原则,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目的。但由于家长们近年来对考级和比赛的要求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视为关注重点,而不注重乐感与情感的培养。因为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以及发挥运用,幼儿在练习钢琴时的难度就会变大,会对练琴产生逆反心理,降低练习和教学的效率。
4.无法科学地使用教材
启蒙钢琴教材应注重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力,而不是仅仅教会幼儿掌握钢琴的技巧。教师们可以对《拜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等传统课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尝试选用与时俱进的优秀教材,例如《菲伯尔》《巴斯蒂安》等。《菲伯尔》的作者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倡“音由心生,乐由乐起”的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会通过教材中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被引导出来,比如第二册《技巧和演奏》中乐曲《小野马》的演奏提示中,向幼儿提出了三个问题:“跳音的地点像不像嗒嗒的马蹄声?连奏的地点像不像马儿正在翻过一座座的山岗?音乐的结束像不像马儿正消失在夜色当中?”[2]教师可以配合问题设置对应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创造出一幅"音乐图画"从而感受并学习跳音和连奏练习,达到快乐学琴的目的。
(三)家庭因素
1.家长包办代替
幼儿的独立性很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根据笔者的观察,为了幼儿能够更快地识谱,演奏乐曲更为流畅,许多家长在幼儿练琴时会用数字写在对应的音符的下面,替幼儿翻译乐谱。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会使幼儿丧失独立识谱的能力,对幼儿钢琴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产生危害,让幼儿在练琴的过程中离开老师和家长就寸步难行[3]。
2.家长缺乏责任心
家长们因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不能督促幼儿练习,甚至对幼儿的练习情况毫不知情,将幼儿练琴这一责任全部加之于教师,而由于教师无法监督幼儿在家的练琴过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了不良练琴习惯,使钢琴学习变得吃力。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策略的依据
(一)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孩子们主要借助简单直观的图形来认识外界事物,如色彩、图像等,而在语言中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简洁易懂的词语,而难以理解抽象、偏僻、重复的形容词。所以,小朋友们在记忆各种音符、五线谱、表情记号、旋律等抽象的乐谱知识时面临着不少问题,这时,孩子们很难接受教师用音乐术语或课本直接向他们解释,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与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描述,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4]。根据幼儿这样的思维特点,游戏化的教学也应当成为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方式。
(二)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以无意关注为重
针对孩子年龄的独特情况,孩子的有意关注易被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集中持续时间短,所以低龄儿童的无意关注更占优势,新鲜和多变的事件更能吸引孩子自然注意。比如,老师形象的变化、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上课内容的调整、上课环境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教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在游戏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设计和富有游戏属性的语言都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给孩子介绍生动有趣的图画或亮丽的颜色,让孩子听到富有强烈对比的声响等引起孩子的关注力,调动孩子对钢琴的强烈兴趣爱好,进而加长孩子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
家庭环境以及幼儿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因此,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幼儿都用同一个游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游戏化的钢琴启蒙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针对好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等措施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赋予幼儿一个角色,使其能够融入钢琴的学习中去;针对自尊心强,敏感细腻的幼儿,在其犯错时教师不能过分批评,可以通过带有游戏性的语言委婉地指出错误,同时每堂课都要对这类幼儿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很快就能改正错误。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实践
(一)利于游戏的集体教学形式
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这种课程形式因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也正逐步发展。首先,大多数孩子天生开朗活跃,和其他孩子共同练习钢琴,可以减少孩子产生寂寞、恐惧的消极情绪,让孩子从心灵上感受愉悦轻松。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吸引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由于集体教学容易实施游戏、良性竞争等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幼儿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互助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幼儿在课堂上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当幼儿演奏乐曲时“音乐家”的角色能锻炼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胆量;当幼儿欣赏同伴的演奏时“老师”的角色可以让幼儿学习认真聆听指出不足、评价他人及认真聆听。幼儿在“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督促。幼儿在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可以共同学习的方面更多。例如认识键盘、基本的识谱、弹琴姿势的训练、培养节奏感与乐感以及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等等,这些基本内容集体教学都可以完成。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幼儿进行四手联弹,感受和声美感,学会边弹边听[5]。由集体教学这一方式所创造出的学习氛围和内容配合游戏化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观察力、听辨力等十分有益。对于孩子们而言,在钢琴启蒙时期他们并没有遇到过复杂的音乐,也不需要掌握高难的技巧,因此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以后的钢琴教学奠定了扎实的根基。集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完成以上任务,也可以节省一部分师资。
(二)课内游戏课内游戏
主要由老师负责,是由老师从教学上正式进入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和孩子展开良性交流,完成教学内容。用游戏来引出知识点,还可以调动孩子们对钢琴和乐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
1.节奏训练游戏
幼儿对于节奏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比较困难,音乐节奏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使幼儿顺利接受。因此,八分音符是孩子不易学会的一个节奏,老师通过设置一种"敲门"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抽象出的概念,敲打的节拍是二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让孩子边敲打一边说出这种旋律,由于这种旋律在生活中孩子常常听见,于是孩子可以马上认识和模仿起来[6]。游戏应该是有趣的,具有故事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注意,或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他们对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理解,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能力。
2.乐感训练游戏
游戏化作为一种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通过竞猜、讲故事、听音乐等多种形式实现,它可以成为训练幼儿乐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的钢琴知识越多,幼儿越容易接受,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教师可通过让幼儿欣赏优秀的配乐动画片来培养乐感。例如《猫和老鼠》《睡美人》《小美人鱼》等。在这些动画中,主角们都会用美妙的音乐搭配契合的画面表达情感,同时也会使用古典音乐以及世界名曲作为背景,孩子们在欣赏时的视听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提升音乐的形象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包括言语、肢体、神情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做游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提问幼儿教师弹出的音符、鼓励幼儿弹奏音符并唱出对应音符、组织幼儿之间竞答等。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音乐的感受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继而愿意去学习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
3.放松游戏
由于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在进行长时间的钢琴课程时很难坚持下来,因此在课程中老师可适当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以此放松。例如,当孩子出现身体疲劳或溜号等消极状况时,老师可指导孩子通过做些游戏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玩“一枪打六鸟”:儿童首先拿出左手作枪的手势,接着再拿出右手做数字六的手势,然后调换过来不断交替,借此来培养儿童双手的协调性和手臂肌肉的灵活性。刚进行这一游戏时,幼儿会经常出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放慢游戏速度,提醒幼儿游戏的诀窍在于控制食指和小拇指,多次练习后,可以慢慢加快速度。传统教学方法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更加科学的教育幼儿,更好地实现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目标。游戏化是不仅新时代信息化催生的产物,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必经之路,其多元化、高效率的方法是钢琴启蒙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采纳的。
(三)课外游戏
课外游戏专注于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课后游戏体验。课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不忘记课堂上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环节的联系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练习时间。钢琴演奏对手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要克服这种问题,教师可进行几个手指游戏,这样孩子们只需动动他们的手指即可达到练习的目的。
1.培养正确手型的游戏
比如儿童手指游戏“石头布”,刚开始学钢琴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出“石头”的手势,然后再将手指逐渐打开,半握状态便是儿童弹琴时的最基本手型。然后让孩子们进行“布”型手势,同时放松手指关节和手腕,并利用手指的握拳和伸展的动作达到锻炼手型的目的。
2.训练幼儿抬指的游戏
手指的第三关节也是孩子弹琴时最重要的发力点,其灵巧程度也对孩子们未来的弹琴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初学弹琴的孩子来说,可使用以下“芝麻开门”游戏的方式活动手指关节。老师指导幼儿先摆好手型,一手指固定不动,其余四手指作完整的“开门动作”,即为上下运动;然后一二手指固定不动,其余三指重复上述动作,以此类推。因演奏过程中手指的变换组合繁多,因此父母要时时关心孩子的手指能否自由地放松或弯曲,抬指是否达到标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练琴趣味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