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档案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档案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数字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发展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人们利用影像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加,福利院也通过影像设备即时记录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影像档案逐渐成为留存最直观记忆的主要载体。下面以档案与影像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提出若干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档案利用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措施
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是福利院的一种特色档案,是切实维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可靠依据,做好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能促进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扎实开展,并在进一步保障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提供福利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开展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档案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档案与影像技术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准确即时记录影像信息
摄影技术的意义在于它对人类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有重要作用,它和以往的自媒体不同,很少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的记录最为真实、形象,且其保存和传播不易出现失误。依托摄影技术发展起来的电视、电影等共同构成了视觉影像,成为传承、记录福利院孤残儿童成长信息的载体。
(二)影像技术普及简化推动档案进程
摄影技术在普及之前,图像编码相当复杂、困难,且成本很高,而随着摄影技术逐渐普及、简化,图像编码变得越来越简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数码影像的制作、传播,手机拍照更是让使用者能随时享受拍摄和传播影像带来的乐趣,数码相机、单反等让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划分日益模糊。当下,很多报纸、电视台都使用业余人员拍摄的影像,即平民影像,这一点可被应用于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1]。影像媒介的平民化让影像信息编码、译码简单化,拥有操作便捷、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廉等特征。
二、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范围
孤残儿童并非简单地叠加残疾儿童与孤儿,而是生活在福利院的、无人抚养的、公民权以及生存、生活、受教育等权利得到法律保护的孤儿、弃婴、残疾儿童。一般情况下,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主要包括肢体残疾儿童、各类型脑瘫儿童、智力低下儿童、持续癫痫状态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对应地,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就可理解为福利院等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积累的、与孤残儿童入院离院有关的、直接形成于其成长过程中的、富有保存价值的影像凭证与记录[2]。
(二)建立福利院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
各级档案馆应针对福利院建立起孤残儿童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提供影像档案拍摄服务,从而主动参与到福利院孤残儿童重要活动档案的形成过程,同时提供口述福利院历史视频档案的服务,建立健全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当然,档案馆在建立福利院孤残儿童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之后还应专门配备工作人员,使其直接参与福利院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看望孤残儿童、各界爱心人士爱心捐赠等重大活动档案的记录工作,为相关单位提供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拍摄记录,以及策划制作纪实片或宣传片、冲印数码照片、画册等服务,在拓宽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渠道的同时消除福利院内部影像信息因外包加工制作而面临的安全隐患,帮助档案人员全面、及时地掌握福利院等机关单位需要归档的孤残儿童影像信息资料的状况,提高影像档案管理效率。
(三)疏通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渠道
要想完善收集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选择必要物资保障、疏通影像档案收集渠道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档案人员要全面出击,在通过福利院各个科室移交档案室,接收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形成于重大活动中的影像档案可主动出击、直接参与、跟踪拍摄,如上所述;针对在重点科室、重点单位形成的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则需档案人员经常与其保持沟通,即时掌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影像档案收集;针对摄录人员等重点人物手中的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则需档案人员多方努力,可直接上门征集或收集。
(四)尽快建立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库
为提高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科学管理影像胶片,使其能被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就是尽快建立信息化孤残儿童影像库,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影像库能再现孤残儿童的情况,形象直观,部分图像资料还附带着文字记录,保存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影像库中的图像实体能表现孤残儿童的信息,图像资料能真实反映孤残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等情况,帮助福利院等机构从影像库真实的影像中得到准确的信息,确保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资料能齐全入档。
(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协同与配合
由于孤残儿童影像档案不仅形成于儿童生活中心,医务科,康复中心、教育科、办公室、家庭寄养中心等其他科室也会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关于孤残儿童成长情况的原始资料,所以档案人员在收集影像档案时必须积极与有关科室或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做好材料交接工作[3]。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部分业务科室保管影像材料不精心的情况,如工作或活动结束后简单地把影像材料装进塑料袋并堆置于橱柜,时间一长往往易导致孤残儿童影像资料的破损或散失。所以福利院各个科室在办理完每一份影像材料之后都要及时收集、整理并核对,妥善保管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确保所有档案不丢失。最后由档案人员,专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形成孤残儿童影像材料,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三、结语
孤残儿童在福利院收养人群中占据的比率越来越大,入住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往往举目无亲、无依无靠,需要福利院、国家及全社会给予帮助,如何将孤残儿童的影像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管理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档案人员务必要顺应时展,掌握摄影技术与档案的关系,有的放矢加强影像档案管理,最终实现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为保障孤残儿童权益服务。
作者:徐娜 单位:辽阳市福利院辽阳市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常瑛.浅析影像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J].管理观察,2015(15):36-37+40.
本文主要通过对ERP系统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在大型企业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档案管理对策,保障项目档案管理目标实现。
关键词:
档案管理 ERP 一般性 特殊性
一、ERP项目档案管理的一般性分析
一般而言,ERP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初次调研阶段、系统培训、制定蓝图、确定编码规则、主数据收集、流程测试、期初数据导入、上线支持八个阶段,一般性的档案管理,就是将这八个方面产生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这样的档案管理不能深层次的体现ERP项目的档案精髓。
二、ERP项目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文档随着ERP的实施而逐渐完善,同时也反映了整个ERP实施过程。文档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虽然ERP项目具有大多数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的一般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多它的特殊性,这也给ERP项目的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需要比一般项目开展更多更细致的前期研究工作和配套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将形成比其它类项目更多的档案资料,并具有较高的档案价值。如果忽视对这部分资料的归档,将失去较多的档案件。(2)ERP项目开工前要举行正式的项目开工大会,要求参加人员的层级高、规模大,会议准备的文献要求程度高,这些纲领性文件资料,是很宝贵的档案源,需要及时预归档案处理。(3)与其它大部分的信息化项目不同,ERP项目建设中需要设计成套的蓝图资料,这些都是后期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系统应用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极为重要的档案源,必须高度重视其归档管理。(4)ERP系统内部的整体业务架构、模块创建、块间逻辑关系、系统实现方式等极为复杂,在业务模型向技术实现转化、系统成型过程中的各类测试和改进优化等,都将产生很多相应的特殊资料(如多版本),也是重要的档案源需要加强管理。(5)ERP系统上线前的数据整理和主数据界定等都是难度大、涉及部门和单位多的事项,还涉及采集标准问题、数据规划问题、数据多元审核问题等等,产生的档案资料完整性、准确性比其它系统要求高且复杂,需要高度重视其资料的归档管理。(6)ERP系统的应用管理环境宽广和层级多,各项业务都的本质都是与人、财、物等企业核心管理要素打交道,控管要求在所有系统中层级最高,标准最严格。系统的技术功能需要与企业的内控体系密切融合,增加了系统实现的难度和增加了许多特殊的档案资料,需要纳入归档范围。(7)ERP系统上线的准备工作复杂且工作量巨大,其中人员培训工作,涉及岗位构成复杂、数量大、培训材料与手册构成多样、培训教件多样、考核标准多样等特殊性,产生大量相关资料,有长期的档案价值,需要完整的归档处理。(8)ERP系统上线、双轨向单轨切换的多层级申请与审批资料的归档。(9)ERP系统上线后的双轨运行评估资料、单轨切换有关资料归档,ERP系统上线后成功运行的标志物归档。(10)ERP系统上线应用的运行与维护期产生的相关资料的归档。(11)ERP系统全部安全管理的资料归档。(12)其它有特殊性的具有档案价值的资料归档。
三、ERP项目中解决档案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管理的主要对策
(1)提前学习研究和掌握项目运行规律,结合项目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制定ERP项目档案管理细则并认真执行。(2)ERP项目中的特殊性所涉及的业务性和技术性都很突出,档案源点的庙宇和档案物的跟踪管理,需要项目领导者在人员匹配、档案管理指导和监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3)ERP项目产生的档案资料,要随项目进程伴随性预归和相应档案化处理,不能全部留在项目尾期收归。在正式归档前的阶段,要确保档案物的齐全。(4)ERP项目的档案管理的首要条件,要确保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化能力培养。项目的档案工作主管领导为项目档案管理创建必要的工作条件。(5)对于项目档案管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项目领导应及时组织解决。
四、结束语
总之,ERP项目档案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应该在项目管理实践中试用和总结完善,形成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管理体系,提升项目档案质量。
作者:吕微 单位:吉林油田公司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关键词:健康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健康的意识普遍增强,在不断追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对个人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同时,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健康档案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的疾病风险评估、检后健康预防作用。笔者所在的山西省儿童医院职工健康体检工作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笔者从事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多年,现结合本单位为例,经过认真梳理,对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
1.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从2008年以来,医院职工的体检工作一直由人事部门负责,医院每年10月份以后到年底要组织安排职工体检一次,从原来的在正式职工群体(在职及离、退休正式职工)逐渐扩大到医院的所有职工,充分体现了院领导对职工健康的重视和关爱。另外,医院在省医保中心备案的正高级保健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组织实施,人事部门统一把职工健康体检报告从体检中心取回来并在单位进行备案。由于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系统地安排专人管理,把工作管理重点放在了职工健康体检的组织安排实施环节上,而对后期的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健康建议等等信息未及时和职工进行沟通汇总,致使每次职工健康档案的登记信息存在遗漏。2.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护工作者既是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同样也是健康的被守护者。作为省级医院三甲医疗机构,现有在职职工2500余人,担负着三晋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工作,特别是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相比成人医院的工作量两倍以上,许多医护人员劳累过度、每天休息睡眠不足,身体超负荷运转处于亚健康状态,年轻的女职工过早内分泌失调,大龄女职工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医院每年职工体检总有个别职工检查出一些重大疾病诱因,根据医院考勤系统统计,现在每月职工因病请假人数者达3%左右,这不仅影响到职工本人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到单位的整体经济效能,不得不引起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的重视。
二、存在问题
1.医院职工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高度认知意识。个人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医护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一线医疗工作,忽视了个人健康问题,总认为自己学医懂医,大病远离于自己的错误想法。另外,职工在健康档案信息反馈方面与档案管理者之间缺乏交流平台。医院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健康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没有搭建好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有效的主动服务意识。2.医院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应该在向服务对象加大宣传力度、说明健康档案涉及的内容、用途并征得职工同意之后建立,因为只有得到服务对象的配合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对健康管理才有实际意义。3.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简单化、不规范、档案利用率低。作为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对单位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意义、作用、原则、内容等基本框架不太熟知,对职工健康档案未进行及时登统计、分类、整理、归档,职工利用健康档案途径少,档案成为一种死档,其使用管理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只是简单地统计、造个花名册,简单地把检查材料、化验单、检查报告登记、汇总一下作为成为职工体检的基本情况,具体健康情况没有进行详细记载,这样每年体检的内容不全面,历年的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一种病多次出现,每年体检都有,有的病情加重了也没引起职工重视,年年体检,年年有病不及时治疗,反而拖得病情因加重。未真正实现对每位职工健康档案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整理,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等情况不能进行科学归类,未对出现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跟踪分类,对存在疑问须第二次进行必要项目的检查再化验的结果未及时补录,尤其是医生对职工检查结果评价一栏的建议录入不全面,存在原始的手工录入过于简单化,未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未让档案真正活起来。4.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未充分发挥职工健康档案效能。管理者未能发掘职工健康档案的功能,现在职工健康档案体检的途径很多,作为医疗机构,一般是由三甲医院承担体检,有专门的职工体检中心,我院结合自身的情况,把一些能自己体检的项目进行内部消化,其他项目放在承担体检任务的体检中心进行,这主要是医院为节约体检成本来考虑的。目前,职工健康检查还存在的问题是检查的项目不够完善。医院一些重要的检查项目没列入职工体检项目之中,原因主要是医院投入的经费不足,职工人数多,医院开支大,平时对一些常规项目内容进行了检查,不是全身检查,从而导致了职工的健康档案信息不全面,对特殊疾病预防方面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建议年龄段在55岁到60岁阶段的在职职工,在临床一线工作了25年以上的CT和核磁共振等纳入职工体检的项目,虽然费用较高,但对职工的健康更应当放在首位。要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对职工健康档案检查的项目,逐一进行完善,对职工体检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做到一口清。
三、提出对策及建议
1.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专人专档专盒。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实现一人一档装入档案盒。纳入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等等,一一列出各个项目进行量化,对过去逐年的检查信息进行了归类整理,便于职工对过去历年检查结果进行抽查对比。2.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保护隐私措施。职工健康档案涉及到个人的许多隐私,档案管理者应严格保守职工体检档案的秘密,放入固定的场所专人保管。3.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建立职工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院的OA办公系统“宏景”系统开发职工健康档案数据录入系统,建立职工健康电子档案,便于职工就医查询,方便职工备查使用。医院本身,是对患者负责的医疗机构,利用医院的资源便利条件,加快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非常必要,可以利用院内的信息化建设,整合职工健康档案,利用现代医院信息分建设的条件促使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职工可以利用医院的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利用个人身份验证信息在前台网上查询自己的健康情况,使自己真正地触摸到自己的健康线,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管理者在后台就职工过去的病史、病情档案等进行完善、整合。职工就医时借阅带上档案,这样有助于医生对职工疾病的有效预测。4.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本着职工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个性化、关爱式服务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促进职工体检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由于医院每年人员进行一些变动,如每年招录新员工,职工退休,职工调动等,都涉及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特殊人群健康档案如骨密度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肺功能检测、糖尿病复查结果和慢性病随访记录要达到不漏一人,要对职工的健康进行科学、系统、持续追踪。档案管理者要系统地掌握职工健康需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管理服务者系统地掌握服务职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疾病诊断、及早预防治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总之,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要时刻把职工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职工体检信息存入数据,建立长效的职工健康档案机制,可随时查询并进行历年结果对比。为职工健康中提供满意的服务效果,为职工健康提供电话回访、短信提醒、检后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邀请健康专家来院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亚健康职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职工更加以饱满的热情,更加健康的体魄投入到一线工作之中。每年的职工体检工作,既是职工的一项福利,又是单位职工的一项健康检查制度,这为职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体现单位对职工的一份关爱,同时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之中,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关乎于医院对职工健康成长的一项长远制度,要充分发挥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之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一、提高医学档案利用质量的紧迫性
首先,档案的效果体现就是指以档案为基础对社会问题加以解决、促进经济发展,最终所获得的相关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档案得到合理利用将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利用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效益,指的是档案得到合理利用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学术成果、教育成果等等,一般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来衡量这一效益。通过档案而获得的经济效益,指的是在基础性生产与建设过程中运用档案而能够节约资金、控制成本。社会与经济两大效益的存在,使得档案不仅能够被用于生产,也能够用于社会的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如果能够强化医学档案的利用效果,对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会产生足够的影响与促进。所以,强化医学档案的利用效果与价值,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以提高医学档案利用质量为目标的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医院没有配备比较科学而现代的档案室和相关的设备,就无法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而且最为基本的档案保存工作都无法得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有很多,最为基础的都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保障确定基础环节,就很难对档案进行合理利用,档案也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价值。所以,应对档案的基础建设进行合理完善,科学系统地实现有效的编辑与整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检索的便捷度,构建包含编目、采购、信息检索等相关内容的整套系统。对检索工具和检索任务栏进行优化,把医学档案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和储存地点揭示出来,以适应高效的提取利用的需要。2.拓展档案公共服务。医院档案能够以现有的医院资源为基础,进行主题展览,结合目前的各个学科进行分类,包括临床、预防以及营养与食品、医学检验和护理等,对每个学科进行统一的分配与归纳。在主题展览的过程中,可以就公众兴趣点极强的主题进行重点展示,比如公众所关心的“婴儿护理”、“食品健康”、“老年护理”等。并且,为了能够让公众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制作音频、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同时,展览并不仅仅是在医院内部进行,还可以到社会上进行,比如社区服务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医疗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服务于医院内部的广大职工,同时还需要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档案部门合作,就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点进行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推广。比如,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可以编纂可读性强的儿童类图书,帮助儿童了解一定的医学常识。对于老年人,也可以编写通俗易懂的书籍,让老年人能够对健康的活动方式有一定的认知。3.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竞争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就医学档案信息而言,决定档案开发质量与水平的是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能够充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努力成为全能型人才。现代化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不但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水平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提高,相关从业者必须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来满足岗位的需求,为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为便捷、准确而又真实的档案材料。医院应该对档案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加强,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不仅要懂医学,同时还需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医院要强化医学档案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并合理配备现代化工具设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档案的价值所在。通过分析医学档案信息的具体内容与特点,明确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绩效,逐步通过完善与丰富我国医学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推动我国医学界医疗水平的与时俱进,实现我国医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瑶.医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17):215.
[2]孙丽娟.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5(9):54.
本文先简单阐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果,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应对策略
作为城市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区卫生服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详细记录了居民健康发展状况。在当今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重视并提升社会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人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社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档案管理意识缺乏、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不利于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果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保障社区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较为全面。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其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健康体检表等。其中,在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表中,除了记录居民个人的基本健康状况(比如疾病史、诊疗情况等)和生活习惯,还详细记录了家族的遗传病史等。除此之外,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也包含了精神病、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服务人员也给予详细记录,并且做好相关的用药指导、记录等工作。总而言之,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其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全面。
(二)覆盖率较为广泛。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覆盖率超过65%,居民慢性疾病档案则达到35%。此外,在我国的某些发展较好的城市中,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其中,调查方式也比较多样,比如走访、义诊、住院患者的信息记录等。
(三)实施分类管理。
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样,比如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疾病控制与医疗服务。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有效分类,管理愈加规范化。比如在妇女保健档案中,内容涵盖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等多项内容;在儿童保健档案中,涉及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在疾病控制档案中,则包含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等。总而言之,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促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对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该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薄弱,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此外,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由于设施落实、经费不足等,导致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受到不良影响,并且还导致某些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文件材料的任务,采用丢弃的信息进行填补,甚至某些工作人员直接封闭使用完成后的档案,使其丧失应有的价值。
(二)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与信息网络发生密切的联系。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中,同样应用现代化技术,逐渐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但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网络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统一信息化发展规划,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二是对社区重点管理居民缺乏动态管理,比如残疾人、儿童等。三是缺乏合理的机构和人才,在网络化管理中,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缺乏,导致网络化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对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缺乏、业务能力不高等。此外,在档案管理队伍中,兼职人员占据一定的比例,从而影响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三、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相关部门需采取多种途径,比如知识讲座、发放文件、交流会议等,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居民档案管理重要的宣传,促使相关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全面认识档案管理。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带头作用,促使下级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并且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不敷衍了事,而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政监督。比如监督档案管理人员是否依法办事,不随意泄露居民的隐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财政支持,购买所需的相关设施,促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是加强档案分类管理。结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大纲,用以指导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分析工作,对健康档案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来管理、保存档案,对于具有永久性价值的档案信息,则需要收集到档案室中,从而为居民后续疾病诊疗等提供依据。二是提高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采用电话随访、家庭调查等方式,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更新,比如将平时就诊资料归档等,提高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水平。此外,对于已经去世的居民,应及时销毁个人档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效性。三是做好档案查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的疾病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为了方便查阅档案,需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装订,同时做好目录,便于后期的查询、检索。与此同时,对于特殊载体材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号。
(四)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水平。
一是统一信息化规划。结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制定健康档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制定信息化管理措施,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动态化管理,并且实现档案在相同地区的交换和共享。二是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交际学、心理学、医学、档案管理学、计算机知识等,从而建立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需要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评价。三是实施工作考核。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比如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加薪、评为优秀员工等奖励,促使其他人员向其学习;对于工作中犯错的工作人员,比如擅自泄露居民隐私事件,需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内容较为全面、覆盖率较为广泛、实施分类管理、开始建立档案数据分析。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鉴于此,需要从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水平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雪英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淑果.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8(11):456-458.
[2]崔青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30(14):215-216.
关键词:社区综合减灾;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档案管理
社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时的承受主体,具有基层动员、应急自救、减轻灾害风险和降低灾害损失的职责。2007年,《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1]。2010年国家减灾委员会首次颁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并于2013年进行修订完善,均对社区综合减灾档案做出了规定,如第九条“档案管理规范”提出“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2]。从此,我国社区档案工作中一个新的专门档案——社区综合减灾档案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为增强全社会抵御和应对灾害的能力,2018年3月,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并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渠道逐级下沉,也使得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显现。
1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的涵义
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收录了基层社区在综合减灾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内容涵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各个环节,直接反映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全部过程,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属性。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措并举和综合协调的系统工作。截至2017年底,国家减灾委共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1048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命名的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也有10000多个[3]。这些社区根据各自地理环境和社区主体构成的不同,在人防、物防和技防上都各有侧重,都有各自独到经验和鲜明特色。可见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因此社区综合减灾档案呈现点多面广、来源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征。
2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综合减灾档案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但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进。“我国档案部门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档案部门同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能部门及辅助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4],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及时关注并优化完善。
2.1缺乏具体执行细则,档案管理各自为政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明确社区档案管理是申报评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十项基本要素之一[5],该要素下还细分为“社区减灾工作档案”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两个二级指标。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仅提出“社区应建立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有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档案信息”的要求,缺少具体意见和明确说明,在界定归档内容和归档范围上不够明确,对归档文件的种类和范畴的叙述也语焉不详、过于笼统。那么“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该包括社区里哪些部门或单位(如基层组织、驻社区单位或企业、社会团体等)呢?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的建档要求是什么,是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还是一部分建立纸质档案、另一部分建立电子档案?谁来负责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档案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详实,又由谁来统一审核或评定?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查阅的权限和范围是什么?这些现实问题和工作细节,都缺乏考量与统筹。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各地社区在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中,几乎每个社区的建档要求都不一样,归档内容也不一致;纸质档案通常多于电子档案,而且不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格式不完善和规格不统一的现象十分普遍。
2.2综合减灾档案研究近于空白,相关理论建设尚未起步
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能够减少社区灾害隐患风险、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大致包括构建社区综合减灾组织管理和协调统筹机制、识别与评估各类灾害风险、排查与预警预报常见灾害隐患、编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和群众生活安置预案、提高居民避险减灾意识和训练其自救互救技能、开展社区综合减灾动员和与各界进行联合演练、使用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与备灾资金、申报评估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在这一系列工作当中,会形成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如何使综合减灾档案为社区减灾工作服务,是社区档案工作者需要下功夫和出成效的地方,也是体现其档案管理专业水平的关键。国家减灾委明确指出“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6],要求坚持以防灾为主,把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当作一项需要始终紧抓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档案学术界似乎还没有认识到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以“社区减灾档案”和“社区综合减灾档案”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仅录得国家减灾中心邓岚老师于2015年11月在《中国减灾》发表的《社区减灾档案建设刍议》一文,邓岚老师在文中坦承“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社区减灾档案的研究才刚起步”[7]。我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始于2008年,迄今已经整整10年,但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的理论建设却没有同步跟上,就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的理论研究几近空白。这或说明学术界对当前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入了解,或说明民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在某些工作环节上尚未做到无缝衔接或进行必要沟通,或说明社区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完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管理的途径
3.1明确应归档的材料
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已经成为社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在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时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建立健全运转高效和职责分明的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并完善社区综合减灾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社区灾害风险排查与识别,制定出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或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清单,排查摸清居民住宅和运动场所、医院、幼儿园、学校、超市等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制定或编制灾害风险隐患监测清表、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图等;根据社区灾害风险隐患特点、脆弱人群、救援队伍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和志愿者服务等实际情况,编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社区应急响应与紧急救助预案、各类自然灾害或生产生活事故的减灾应急响应预案,并明确救灾应急预案的启动标准。第二,要结合当地社区实际情况和灾害隐患现状,因地制宜建立紧急避难场所,设置比较醒目的安全指引标志,标明社区紧急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生活安置场所,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常用药品和必备的生活物资等;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以接地气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社区防灾减灾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并开展定期演练,还要加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之间的联合应急演练等。可见社区承担着繁重的综合减灾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解决各种问题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应当明确社区综合减灾档案应归档的材料,从减灾工作业务模块来看,社区减灾档案的归档范围大致包括:反映社区基本情况(辖区面积、分管范围、总户数、常住人口、所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信息;反映社区综合减灾指挥机构与工作制度的资料,如各职责小组名册、社区干部任免批复或批示等、社区相关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汇总等;反映风险隐患识别评估的资料,如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清单、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地图,还有各种灾害事故的减灾预案和应急响应救助预案;反映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资料;反映面向居民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时形成的资料,如各种宣传教育材料等;反映综合减灾资金投入情况的资料,包括各种减灾资金筹措情况说明、资金保管与使用情况说明、社区综合减灾资金监督与管理制度等。
3.2加强业务指导并提供业务培训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
在信息化时代,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在具体工作中,要保证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严格地按照单位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实施的,降低违法违规管理档案现象发生的概率。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需做好分级、分类管理,这样在后期的档案调用过程中,也能够快速的对应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在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将档案管理划分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工作计划,成为专业化的小组管理团队,依照档案类型、重要程度等,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档案管理事宜,逐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落实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升级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国政府部门经常会对各地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数据及其他各项信息不定期地进行治理和调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可能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因此,做好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升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改革升级档案管理方式,重点在于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借助该平台实现对档案分门别类的管理,这样即便是上级政府部门要临时检查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情况和效果,也能够快速地从电脑上调用这些档案,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档案管理还可以实现管理的多样化,如其可以将文字、图片、影像等集中到一起实施档案管理,丰富了档案的内容,使得档案信息内容更加的丰富翔实。当然,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升级,还需要有充足的设备作为保障,做好档案管理设备维护工作,如使用各类信息设备时要避免计算机被病毒入侵,及时地查杀病毒,做好重要档案文件的备份工作,妥善保管重要档案,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三、做好档案案卷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部分单位的成立时间比较久,因此,经常会有一些陈旧、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如部分早期纸质档案的制作比较粗糙、简陋,在当前要做好这些档案的管理与整理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中要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还需做好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针对一些制作简单、缺乏价值的档案可以及时地将其剔除,避免大量资源被占用。而针对一些有价值的纸质档案,则需要及时的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保证单位档案的全面性,不断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补充。
四、优化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综合素质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其规范化和标准化,还需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单位内所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熟悉且能够灵活的应用,更新他们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观念,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单位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还需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考核,保证他们熟练掌握了档案管理操作技能与方法,对于在工作中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给予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五、结语档案管理是人事合理调动的基础所在,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必须要结合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及时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峰.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