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律专业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
旅游行业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如何能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性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大批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类型
1.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模拟实训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利用学校内部的训练设施开展岗位模拟演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岗位工作环境中,按照自己掌握的岗位操作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进行工作,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例如说可以进行餐厅服务训练和导游服务训练,让学生们在走上岗位之前首先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要领。
2.岗位专项训练
岗位专项实训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模拟训练,让学生们利用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未来的旅游工作环境,在工作实训过程中掌握不同的岗位的操作环节和操作程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按照学生们的喜好和就业意向来选择性的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工作,通过综合实习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职业岗位素养,以就业为目的展开实训教学,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技能掌握。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由于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落后,教师理论素质和科研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学校内部的模拟训练教学是有限的,学生们还是需要走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但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时间较短,校企合作经验比较少,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长期稳定进行合作的校外企业,影响了专业实践效果。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
1.丰富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知识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因此需要丰富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说在学习《导游实务》这一专业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进行相对应的校内模拟实训内容或者是校外企业观察活动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
2.完善校内实训设备
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学习,让学生们通过模拟仿实训训练来提升岗位工作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实训室,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实训需求,让学生们通过实训了解到未来职业岗位操作要求。实训室要拥有逼真的工作环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设,要及时的更新专业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
3.建立实践性较强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可以在学校中选择能力比较突出的教师外出进修,或者是进入到校企合作单位从事酒店的管理工作,从而能够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讲座,聘请成功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中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企业中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
4.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由于岗位专项实训时间比较短,通常是按月进行实训,因此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和离开企业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注意跟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合作关系,可以选择在企业的经营旺季安排学生进行实训,企业这个阶段也正需要大量的员工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更加复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想要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校内的实训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自我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152-154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训课;方法
引言
对于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来说,在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方式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实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缺乏创新,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教师应找出问题的原因,有针对的去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现代实训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实训教学对于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要求非常高。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严重老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会致使中职院校实训教学难以依据现实需要来进行开展,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比较超前,可是在这种实训条件中也难以得到实现。有些中职院校只是将实训教学当成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修课程,并未意识到实训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在中职学校当中,经验丰富的双师型资深教师比较少,其对比资深理论教师来讲是更为宝贵的资源。一个好的实训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培养是极为关键的,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技能的提升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的职业素养包含:思想行为、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素养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职工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并不相同。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当中,并未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欠缺对学生职业针对性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简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创新策略
1.应树立起打造全新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的理念。一直以来我国各学段教育教学都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严重忽视了情感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思考、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标准和需求相背离。所以,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来讲,首先就应优化和革新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自身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打造全新的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新的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应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究理论知识,教师则应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及引导者。在实训课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自由表达、合作讨论以及竞争上进的实训课学习氛围,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支持,调动学生实训课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自主管理、学习、思考以及探究能力,打下坚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不断优化和革新实训课教学手段确保教学有效性。对中职学校学生来讲由于其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严重缺乏对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并且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在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耐心和恒心。因此,要求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也应及时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充分依据中职学生心理、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和特点,综合性的考量和实际适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依据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需求和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和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分组合作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法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丰富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中培养学习积极性,继而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效果。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创新及竞争意识。
3.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强化实践技能。运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能够有效激发优等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组内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继而带动组内其他学生通常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餐巾花型相关技能的过程中,就可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先进行操作学习,其余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后练习,每个小组组长学会后展开小组合作练习,在指导组内其他成员展开操作和练习,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在平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该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全体学生实训课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等多方面能力。可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的形式实现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比赛的形式来强化专业技能。学校也应与社会信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真正体验真实的旅游专业岗位,在实践工作岗位中切实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切实提升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4.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人本教学理念相关内容,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中心,注重学生在知识、情感、治理等诸多因素上的需求。在课堂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最为关键的工作任务就是要组织与带领学生学习旅游相关知识,可基于提问、论述、探讨、归纳等方式来自己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个体自主参与的意识。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包容,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有效参与和实践练习。此外,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相关措施,基于对现代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对人才市场进行细分,综合自身办学优势对旅游专业教学的目标市场进行明确,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比如:学生在各个部门都能够快速适应的万能型人才还是属于专门型的人才。针对旅游人才市场的调研结果,对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有组织开展实际教学。确保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其综合素养、文化素养等都能够符合预期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5.建设现代的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来,因为传统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不具备创造力,只能够生硬地套用书本知识,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实际发展的。所以,最为紧要的工作就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基于导向-中心-实践-实习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学生对于旅游从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通常都是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其中的。学生属于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实际学习中的指导者、引导者与帮助者。基于学生构建轻松、生趣、悬念疑问、竞争的教学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软件资源与支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积极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全面强化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旅游从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结束语
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教育的理念,还要创新教学的方式,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实训课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甘露.探讨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53-54
[2]徐春燕.浅谈中职旅游专业有效性教学的两个“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17-20.
[3]李莉.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1):103.
一、模拟教学是方向 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所以我国法学教育一直沿袭大陆法的法学教育传统,即注重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原理的讲授,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生活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入世带来的外来英美判例法系法律文化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和学院式教学方法日益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及其对实用性法律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讨会提出,法学这们学科的社会性应当得以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法学教师在教授方法上常常采用诸如疑案抗辩、模拟法庭、案例教学和实习等来体现该学科的社会性。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文化基本上沿袭大陆法系传统,在法律适用上注重由法律文本的规定开始的演绎推理,这种法律适用的方法的缺陷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纷繁复杂现象不能在法律文本中一一对号入座。而英美法的判例教学法可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它让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就开始从活生生的现实入手,产生求知的欲望。这也是模拟教学法的优点,即强调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与主动,同时它还可以在团体中加强合作学习,这对于传统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产权法教学而言仍然如此。 (一)主动学习是模拟教学重要特点 在传统法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现象突出。然而,在模拟教学的模式下,由于教学背景材料往往来自实际生活案例,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诉求比较强烈,学生兴趣比较浓厚。 学生常常以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友可能遇到类似问题为出发点来试探性解决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从法律专业知识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中讨论对相关问题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具有多样性,而不是得到某个单一的答案。 虽然根据法律规定,个案只能适用某个法律的规定,但是多元方式解决法律问题是完全可能的,且常常行之有效。如果老师能够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阐释,学生会对法律问题认识更为深刻,而且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用法律。这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又可让知识更好内化,产生创造性知识。 (二)内化法学知识 知识的学习不是灌输而获得,即便记住了一些知识要点,那还是算不上知识。因为知识不但要知,而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在模拟教学中,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活生生的案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种欲望下,学生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抽象的法律概念还是具体的法律规则,都需要内化到学生头脑中,从而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更生动和更自主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即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而获得的体验,因此其学习的有效性将大大加强,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在模拟教学中,注重对解决额问题的探索过程,而不是问题的单一答案。在模拟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根据已有法律知识和心中原初法律体验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对所列案例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自己对法学原理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将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所教授的知识和理论,而具备了对现有知识或者所谓的解决方案进行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这一点正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可以训练几个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在短暂的时间内想到别人没想到的理由和方法)、沟通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有效沟通极为重要)和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激烈的争锋中加深理解专业知识),如果分组进行讨论,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法律专业人员在法律事务中的基本素质,即便在非法律事务中,这些素质仍然重要。 二、隐性知识是模拟教学中的重要知识 (一)情境学习 模拟教学就是将教学置于一定的情境案例中,而不是老师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进行逻辑推演,而是在案例中让学习者更多地通过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团队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运用知识获得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仅听老师讲解灌输。从中学习者可以思考哪些方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肯定,哪些方案在问题的解决中被否定,哪些方案虽然有效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哪些方案虽然无效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认识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元的,也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只有更优,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理解其所学专业知识。这样,学习过程也变得生动和富有挑战性。将法学教育的重点从教给学生某种法律知识或法律理论,转变为让学生体验如何学习法律和如何使用法律。 (二)角色感悟知识 在模拟教学中,教学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世界典型情况(教师一般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典型并不在于案例脱离实际生活,而是说案例有利于理解知识产权法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培养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就像当事人或则会像法官一样亲身体验这些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们在负有一定责任的角色中学习时,其学习的动力会得到加强,也会表现得更加主动。 在模拟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不管是原告/被告还是法官,甚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产权法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学会在实际案件中或者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法律人或者普通公民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标准,如此一来学生今后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求就在这些案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培养或者教育。#p#分页标题#e# (三)沟通中学习 沟通是现代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在知识产权模拟案例加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流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且这种交流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传统讲授教学法中的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那么简单的信息交流。实践表明,交流对于知识的获得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交流中可见,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表达出来的知识及显性知识仅仅是其隐性知识的一部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知识产权案例的解决中,法律知识仅为一部分。在传统知识产权法学教育中,人们则过多地强调显性知识的短期效果,忽略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其所学的有限的显性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何培养更多的学生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到、并富于创造性的隐性知识。就这个方面来说,案例模拟教学在相互交流方面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更优化的方式,使得我们可以更快、更方便的获取知识,交流对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并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的习惯。 三、案例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也要正确处理我国的法学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一样,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例如,英美法系注重案例,在法学教育中,案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即便通过法学教材进行逻辑体系的学习也是如此。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律逻辑体系的构建来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不失为一种比较简洁的方法。就是英美国家也认识到这种法学教育模式的可取之处。因此,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的大陆法系传统的制度中有效地借鉴英美法的法学教育模式,同时又保持自身传统中合理的部分,是进行模拟教学法需要讨论的首要问题。 如前文所述,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我们的法学教育情况与大陆法系国家类似,注重对学生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如果学生在短时间内想获得某个法律专业知识,能够通过一些概念的深入学习迅速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比如,学生想了解商标法的相关知识,他可以通过学习商标法、刑法和民法相关知识即可。但是通过这种法学短期培训出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律师技巧、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思维与口才等方面的训练比较缺乏,最为明显的结果就是学生不能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更不用说疑难案件了。相反,通过案例模拟教学法,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学生知道如何下手,思路不会显得单一。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引进英美法在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但同时,我们不应忽略我们的法律传统、文化、制度和社会等各方面与英美法系国家存在的差异性。作为成文法国家,我国的法律在颁布前,立法者和法学家就已经不知不觉地采纳了某种理论或概念,有些理论或者概念是法律得以建立的基础,所以这些法律条文背后的原理、原则、概念必然得到反映。因此,在大陆法系中不好好理解那些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法律原则、法律原理和法律概念是几乎不能理解法律条文的。因此教学中不能忽视条文背后的原理学习。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法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讲解。另外,就法治发展方向来看,大陆法的系统性、整体性是其优势所在。英美法目前也在借鉴大陆法立法的成功经验,颁布了大量的单行法,美国的律师协会等团体不断出版类似成文法系法条的法律论著,把大量判例中基本定型的知识点归纳出书,方便法学学习者学习,甚至还有利于法官等司法工作者进行法律适用。可以这么认为,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判例法国家。所以在我们对我国法学教育教授方法进行改革的时候,也不应当把自己法律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全盘否定。无论哪个国家的法学教育的重点都应当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和理论,并具备法律分析等基本技能和素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教学方法改革都应依照实现或者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另外,由于英美普通法的系统性与大陆法的系统性差距很大,我们对这种系统性的差异进行认真比较分析,进而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法律文化传统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在注重安妮模拟教学的同时不考虑我国法律的系统性背景,到头来学生对法律包括知识产权法的重要基本理论都不知道,在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当探索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在我国成文法体系中的最佳方案及其与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协调性。还值得一提的是,不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上都十分强调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美国的法学教育建立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德国的法律人才培养起码也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学本科四年既承担通识教育,又承担职业教育显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目前对法律硕士的培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改革的力度还显不足。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法学教育改革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发掘每个人的潜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就受教育者个体而言,每个人的智资、个性、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个体的“比较优势”。 因此,借鉴英美法系中案例模拟教学法在我国应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帮助其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是现代中国对每一个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一、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法律服务全球化的推进,法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的联系日益紧密。入世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法律制度上不断调整其与WTO基本原则不相容的地方,试图与WTO规则保持一致。 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亟需大量有法律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法学双语教学便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很好途径。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例,国际公约的标准文本一般均为英文,如果该课使用双语教学,既可培养既掌握相关知识产权法规,又能熟练运用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这将为更好保护中国知识产权起到推动作用[1]。 因此,商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应服务市场,培养学生在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知识[2]。而这些课程在专门性法科大学及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并不开设,但商科院校法学院均开设有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等相关课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法律服务全球化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商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尤为必要。 2.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商科院校中经济学、管理学具有明显优势,而法学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也备受关注。商科院校中国际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且经济管理又与法律密切相关,因而商科院校的经济学、管理学一般都开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法学专业课程,且授课教师大多从法学院中选聘。而相对法律专业学生而言,商科院校一般不仅要求其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还要求其能够懂得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因而法学院一般也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开设为选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为法学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国际经济法为例,国际经济法采用双语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在此之前其已具备相关经济法、合同法等专业知识,因而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准确地获取知识。对经贸专业、管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其在学习国际经济法课程之前已有一定国际贸易知识,加之其外语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外语水平,因此使用双语教学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1] 二、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特色和目标定位 1.以“法商结合”为特色。商科类院校强调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一般以“经、管”为主体,以“法商结合”为理念。因此,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应以“商法”为中心“,法”与“商”密切相关”,法”为“商”服务,形成“法商结合”特色。具体而言,即法学双语教学应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服务社会为宗旨,紧紧围绕现代市场经济科学地构筑学科体系,不断凝炼商科院校法学学科特色,形成“以商法为核心,以民法、经济法为主体,以商事仲裁、经济刑法、国际贸易法等为支撑,旨在培养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有丰富的法学专业知识的法学通识人才。此外,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还应开设“经济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作为法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鼓励法学专业学生选修经济、管理类等课程,这符合商科类院校“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符合当前实际的需要。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中国法学教育属于通才教育,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也应反映通才教育的特点。 目前,专门法科大学和综合性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具体表现为在学历教育上是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而商科类高校法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依托商科院校商科教育为优势,充分利用商科类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市场的需求,将培养法商结合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3] 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除加强理论教学外,更应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将纸质的法律转化为社会中的法律。 三、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目前,各高校法学双语教学在实践中的做法很不统一。有的依据教师的外语水平而开设双语课程,有的将双语课开设为必修课,有的将其开设为选修课。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法学双语教学要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双语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法学专业自身的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其“商科”特色。因而,法学双语教学不宜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为依据,更不可因人而设,而应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4]。例如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都是必修课,其中大量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专业术语均是英语,因此,比较适合双语教学;而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WTO法等虽属于选修课,因具有较强国际性,同样适合双语教学。相对而言,有些课程受中国意识形态影响较深,例如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中国法律思想史等,不适宜设置为双语课程[5]。 四、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1.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法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缺乏合适的教材。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固然可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了解国外相关法律与制度,但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高的要求,除需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外,还要有良好的英文思维习惯及对历史背景的详细了解;不使用原版教材,学生容易理解,但其中却不乏中式英语的表达和思维。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不应僵化地、不区分实际情况统一规定必须使用原版外文教材,而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过渡。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采用汉语言授课为主,英文授课为辅,并同时使用中文版法学教材和双语版法学教材并行的方法。例如笔者在国际法双语教学中,一般采用两本教材。一本是邵津老师主编的国际法中文版教材,该教材对国际法相关专业术语都配有英文翻译。另一本是杨泽伟老师主编的双语版国际法,该书在尊重原版英文翻译的基础上,对国际法专业术语、相关立法背景及具体内容都有详细而又通俗易懂的介绍,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看懂。#p#分页标题#e# 其次,对于高年级学生,随着其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希望接受原汁原味的英美法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可渐渐采用原版教材授课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聘请国外学者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效果更好。 2.使用外语比例的选择。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关文件要求双语教学使用外语讲授要占相关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其实,双语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笔者认为,法学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比例不应硬性规定。当然,笔者也并不赞成“平分秋色”的教法,即先用英语讲一遍,再用汉语翻译一遍;或中文讲50%,再用英语讲5O%。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教学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外语更好理解法律概念。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外语不应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和工具,当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在语义上不存在歧义,可不使用外语讲授。毕竟法学双语教学有别于外语教学。前者应以法学概念的理解为重点,外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后者重在语言的学习。法学双语教学中不加区分地规定用外语讲授课程的比例,对于一些法学专业基础好,但外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适得其反,法学双语教学也就有流于形式之嫌。 3.法学办学形式的选择。长期以来,法学专业的招生形式严格限制了双语教学。法学专业班级划分大多依据学生报到先后,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班级进行授课。首先,如果以小班授课,在人数上比较适宜于双语教学,但学生外语水平可能高低不一;如果以合班授课,一是从人数上看不适合双语教学,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很难互动。如果在法学办学理念和办学形式上能够创新,招收法学专业实验班,学生入校后必须经过英语水平测试,采取双语教学方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后,就派往境外著名商科院校进行集训,或者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相信对法学双语教学会有极大的促进。目前,我院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采取联合培养方式,由我院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到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法学双语教,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结语 虽然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我们相信法学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一定会有新的突破,通过法学双语教学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既懂法律又懂经济,会管理,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正如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所言“: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6]。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只是要求护士完成有关的医疗护理内容,而是需要护士给患者实施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这样就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并且更加安全[1]。护理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要求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给患者造成心理与身体上的伤害。普外科是临床大科室,每天就诊的患者很多,并且患者所患疾病较复杂,紧急疾病很多,患者的变数大,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占较大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护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就对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相关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措施,不断提升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普外科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护理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将护士分为两组:对照组(7名)与干预组(7名),护士的年龄均在23-38岁之间,对照组中的护士都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干预组中的护理人员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两组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监督,严格、详细地记录每组护士出现的不良护理行为找出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此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不良护理行为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护理行为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的工作态度不佳和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等。
3讨论
3.1在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3.1.1护士的业务知识掌握情况不佳
调查发现在临床普外科中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不佳的情况很多。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有大部分时间要实施机械操作,护理患者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如果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差,那么发生差错的概率就高,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产生矛盾。
3.1.2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有很多护士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对和自己紧密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了解更少,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差错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就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处于弱势状态[2]。
3.1.3排班不合理
医院的护士数量较少,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再加上对护理人员的排班不合理,导致护士每天要完成超量的工作,压力很大,身心俱疲,很难保证工作质量。
3.1.4仪器设备问题
在普外科的护理中要应用到的仪器设备很多,有些设备应用时间较长而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电源的插头及中心吸引接头等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动等。而这些情况的存在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3.2安全隐患的干预措施
3.2.1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医院相关部门要对护士的专业知识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可以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3.2.2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医院有关部门要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使护士从心底里认同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3]。
3.2.3加强护患沟通
普外科中有部分患者是急诊病人,患者的情绪不佳,容易急躁,对治疗和护理造成较大的阻碍[4-6]。对此护士要重视患者负性心理问题的存在,主动和患者取得交流与沟通,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关心患者,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让患者坦然地面对疾病,和谐护患关系,不断提升护理效果。
3.2.4科学、合理地进行排班
医院要根据实际护理情况合理排班。在排班时要做到新老护理人员的科学搭配,每个班都要有重要负责人,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适当地增加轮班的人数,加班时间适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使护士能够以足够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2.5强化仪器设备的管理
在对新仪器应用之前科室都要先对其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培训讲解,教给护士正确的应用方法,并让护士反复练习直到能够正确、规范应用为止。而在仪器操作的过程中,仪器一旦发生故障,护士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维修人员处理,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总之,干预组护士及时接受严格的专业护理培训之后,护士护理水平显著提升,比未经培训的对照组人员的护理水平要高出许多,护理安全性也显著提升了。所以,对普外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合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不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还能增强护理的安全性,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邓海峰.普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5,(6):778-779.
[2]刘娟.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考及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0-21.
[3]程晓冬.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6):389-389.
[4]董梅.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5):2690,2241.
[5]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
[6]朱冬梅.浅析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843-844.
[7]康月霞.重点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259-264.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素养;重要性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不断贯彻和落实了基本治国的各项方略,纵观全社会在法制时代下,从高校大学生具备的法律素养上看,应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社会法制化建设。
一、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法制教育迫切性。近年来,犯罪大学生数据一再升高。频频向社会昭告:大学校园并不平静,法制时代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很贫瘠。曾在有关“校园犯罪”的调查数据上发现,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其中不乏研究生和博士,而且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犯罪手段向网络化、高智能化发展。涉及方面众多。如:财产纠纷、因情暴力伤人、团伙勾结以及高智商犯罪等等,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法制教育现状分析。1)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教育理念上和法制教育的延续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基本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具体内容上讲述不够,法制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度少,易造成学生面对法律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但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模拟法庭、法院庭审和法律讲座等这些课外的法制教育很受欢迎。2)非法律专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课,首先他们对法制教育思想认识薄弱,高校对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未曾把学生法律素养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其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细致、深入、到位的传授法律知识,他们只能在专业的法律法规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未能上升到“法治素质教育”的高度,造成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信仰较为缺失;再有社会重视不够,目前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当今在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势必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时糊涂造成不可扭转的违法的尴尬局面。
二、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大学生经历四年大学生活之后,即将步入职场,踏入社会,在校期间不断的对他们进行法律宣传与渲染,提升法律素养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年轻气盛、性情浮躁、冲动鲁莽,所以经过法律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后,让他们遇到问题能够平心静气,明白生活中的“底线”所在,他们会本着以和为贵的心态不会做出法律以外不允许的事情,毁掉自己的人生,同时即形成了很好的社会风气又推动了社会积极发展。2、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饱腹诗书的莘莘学子走向了犯罪道路,探寻其背后不难发现高校法制教育与法制文化建设及其薄弱,所以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三、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可持续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观念及法律意识相融合。大学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亦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最佳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融入当今中国国情以及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自觉维护与信任法律,循序渐进的把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渗透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升主观的法律素养。2、专业知识与法律意识及社会化教育相融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提升对自身法律知识的认识,同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当前法制时代下还应注重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强化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使其能够正确辨别社会热点问题的是非与真伪,进一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现代法制观念。3、设立机构排解困扰与压力。步入大学生活与学习以后,大学生基本脱离家庭独立生活,这一阶段充分暴露出其心理弱点,遇到问题无处排解积压在心,可能会影响到其人生阶段的成长,甚至造成违法犯罪,因此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机构,长期有效为学生提供排解心理困扰与压力的出口是非常必要的。
四、总结
总之,法制时代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让大学生浮躁的内心通过专业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法律素养的提升得以平静,不要因头脑简单一时冲动做出遗恨终身的错误,为此需要持续性的提高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整体内涵。
参考文献
[1]莫丽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探究,《职工法律天地》,2016(24),P291—P291
[2]王荣,如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路径,《文学教育(中)》,2015(2)
[3]曲丽娟,试论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及教育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P123—P125
关键词:法务会计;人才培养;需求;供给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纠纷与犯罪事件日益增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均有可能涉及财务会计问题,且涉及到的财务会计知识较为复杂,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法官、纪检监察人员、律师、当事人等往往不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法律范围,法务会计人员便由此产生。法务会计人员可以有效地衔接司法和会计的沟壑,在涉及会计专业知识的诉讼及准诉讼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于法务会计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法务会计?什么是司法会计?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是不是同一个概念?法务会计或司法会计培养的是懂法律的会计人才,还是懂会计的法律人才?这些问题在理论与实务上都还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司法会计就是法务会计,两者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等是一致的。通常情况下,法学界学者认为法务会计培养的是懂会计的法律人才,会计界学者认为法务会计培养的是懂法律的会计人才。显然,两者都认为法务会计培养的是既懂会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李若山[1]提出:“法务会计属于会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特定主体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及审计调查技术,提出自主性专家意见,以用于在法庭上作证或作为法律鉴定。”纪红梅[2]结合多年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实践经验,指出:“司法会计是办案部门为了查明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案件,对其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或准诉讼)鉴定活动,其内容包括司法会计鉴定和司法会计诉讼协助。”该定义强调了:司法会计活动是一种诉讼或准诉讼活动。C·杰克·贝洛各尼和洛贝特·J·林德奎斯特则给予法务会计如下定义:“无论是刑事案件方面还是民事案件方面,法务会计是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关系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解释与处理,并作为相关的证据提供给法庭。”笔者认为,法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人员综合运用会计学、审计学及法学知识,在法律诉讼或准诉讼活动中,查证涉案财务事实,协助诉讼或进行司法会计鉴定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会计学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应用,属于会计学与法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如同法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应用到司法领域后的产物。
二、我国法务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纠纷乃至经济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众多部门机关均表现出了对法务会计人才极大的需求,需求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在法律诉讼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复杂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技术问题,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办案人员需要从纷繁复杂的财务会计数据中认识案件事实。公安机关在侦查“金融诈骗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等经济犯罪案件中,很多经侦人员看不懂会计账簿,经侦活动不得不依赖专业会计,这对于案件的保密非常不利,而普通会计对相关材料的证据价值也不十分清楚,难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检察机关在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贪污贿赂罪”案件的起诉中,很多办案人员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需要司法会计人员协助。我国检察机关设立有“司法会计”专门职位,司法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监察机关经济犯罪案件的起诉之中,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审判机关不仅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中,需要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在一些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审理中,同样需要财务会计知识。比如民事案件中涉及到“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关系,继承,企业破产,票据、证券、保险纠纷,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纠纷”等。行政案件中涉及到“行政许可费用的收取,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数额确定,行政合同与行政给付”等。
(二)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反腐目标明确,对纪检、监察、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履行职责,纪检人员,尤其是监察人员急需掌握一些财务会计知识,这是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2016年11月,我国开始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市、山西省、福建省进行试点。2017年11月,改革在全国各地推开,建立了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把过去的政府监察机关、预防腐败机关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会。
(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会计师事务所是从事民间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其审计业务主要是企业年度报表审计、验资及税务筹划等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与法务会计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涉及财务会计信息,但两者性质不同。法务会计是诉讼证明活动,是通过对涉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信息的鉴别、判断,揭示案件事实,为诉讼活动提供科学、客观的事实证据,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诉讼证据规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对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要开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应配备法务会计人才。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仅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开展了部分法务会计业务鉴定工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精通法律知识,缺少会计专业知识,对涉及财务会计信息的案件,律师事务所这一领域要求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因此,也需要配备法务会计人才,运用法务会计专业知识处理业务,以便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服务。
(四)企事业单位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规模逐渐变大,外部的经营环境也瞬息万变,产生经济纠纷的风险不断增大,各类涉及财务问题的经济案件频繁发生,因此,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事业单位对融合会计学与法律学的法务会计人员有着较大的需求。法务会计人员既熟悉本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又通晓法律法规,能有效地保护单位的正当权益。同时,法务会计人员作为具备法律思维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能提供更具价值的建议。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法务会计专业的人员有着迫切的需求。
三、我国法务会计人才供给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法务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当然,法务会计行业也为其需求提供了市场供给,目前,我国司法会计人员有两种:一是检察机关内部设置的专职司法会计人员,他们主要协助办理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案件或担任案件的会计事实鉴定人;另一种是由司法机关根据需要聘请的会计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普通高校的会计学教授及其他能够担任司法会计鉴定的专业人员。
(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对法务会计人才的供给情况
目前,我国高校各层次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由国家教育部核准,并列入专业目录。由于法务会计尚未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因此在本科教育层次,高校对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在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法学专业或法律事务专业下设“法务(司法)会计专业方向”。
(二)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对法务会计人才的供给情况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是在法学专业或会计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在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中开设“法务会计研究方向”。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法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我国高校的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少,而且缺少系统的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学历教育体系,高校法务会计专业的人才供给跟不上法务会计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高校法务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措施
从目前我国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情况来看,公、检、法司法机关,纪检、监察、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对法务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而法务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近年来仅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法务会计专业培养方向,人才培养少而且缺少系统的学历教育经验,不能满足市场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法务会计人才处于供需失衡状态。因此,高校应及时进行法务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尽快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务会计人才。
(一)建议国家教育部尽快核准高校设立法务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应尽快制定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1、高校本科层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法务会计专业应该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扎实的外语、信息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侦查学、司法鉴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法律诉讼或准诉讼活动中,查证涉案财务事实,协助诉讼或进行司法会计鉴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能够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法务会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本科层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高校应逐步完善法务会计学科建设,将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融入到会计课程中,法务会计人员在诉讼或准诉讼活动中,将会计专业语言转换为法律认可的证据语言。因此,在法务会计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中,除了具备会计学、审计学、法学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证据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学、逻辑学等专业知识,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职业判断及搜集鉴定能力。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应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法理学、逻辑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应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民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商法、合同法、税法、经济犯罪侦查、证据法学、司法鉴定学。
(二)高校应重视法务会计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法务会计人才
高校应大力投入人力资源,在法学专业、会计学专业、MPAcc硕士、法律硕士中开设法务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设计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引进高专业性、更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及实践培养;此外,部分高校也可以探索开设法务会计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加强国内法务会计培养与国际法务会计的发展相结合,各大高等院校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加大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高层次的法务会计人才。当前,美国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了法务会计专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与学习[3]。
(三)高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培养法务会计人才
培养法务会计人才,需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法务会计行业人才数量较少,专业能力及知识素养相对较低,为市场提供的服务范围比较窄小,高校应该探究实用有效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集合社会的力量进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面向社会开办法务会计或司法会计的短期培训,主要面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律师、在校的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开展法务会计或司法会计培训,建立专门的法务会计专业委员会,这样可以尽快形成法务会计人员队伍,使得高校学生积累一定的会计法律实务经验,促进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4]。
五、结语
目前,我国法务会计行业处于初期阶段,缺少专业的法务会计人才,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并加强法务会计的人才培养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5]。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阐述法务会计内涵及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高校法务会计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法务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提供高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法务会计专业的广泛开展,推动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若山,谭菊芳,叶奕明,洪剑峭.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兼论法务会计与新《会计法》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0,(11).
[2]纪红梅,赵新安,秦蕾.谈谈对司法会计业务准则体系构架的设想[J].中国司法鉴定,2013,(6).
[3]陈秧秧.美国高校法务会计教育现状考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9)
[4]齐兴利,王静.法务会计:基于人才培养法案的实践探索[J].商业会计,2015,(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法律教学;职业道德;人才培养;教学效果
中职生毕业之后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法律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在开展法律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明确每个项目内容的任务,按照要求完成项目的完整程序,做好学习规划,进而达到学习目的。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目标符合现代中职教学需求,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中职法律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其主要特点。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强调以项目作为主线,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本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并将其延伸到日后的工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引导者角色,不要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在开展中职法律教学时,教师应该确定需要研究的项目,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理解课程知识的本质。项目教学法不能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其需要最大程度地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任务优先教学
在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任务,对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程度进行分析。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时,需要明确项目任务对深化概念定义理解的重要性,合理选择教学项目,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虽然中职法律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但是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还是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案例的理解与分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需要体现教学的项目优先原则,对中职法律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挑选,再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讲解策略。法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需要凸显法律项目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要求完成项目学习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项目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专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阅读与整理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虽然需要由教师进行引导,但是还是需要体现主体地位。教师在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中职法律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以自主学习为主,之后才能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讨论。自主学习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在对中职法律素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控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限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项目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优化,让学生可以相互协调。
3.依据法律教学体系
法律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需要作为一种基础依据,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动机。部分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较弱,其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表现的法律素质较低,甚至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利用法律专业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法律项目教学时,需要依据法律教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投入足够的教育资金,让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教师在编制法律项目时,需要提高对法律教材的重视程度,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法律知识。比如多元化社会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凸显,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就需要对这一点进行弥补。要按照法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法律条文的实用性得以增强。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确定项目主题
教师在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中职法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确定项目主题,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与需要完成的任务。首先,教师需要提出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项目任务发挥自己的特长。然后,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项目任务的产生过程,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项目的进程。比如,在让学生对我国的基础法律进行了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区分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及刑法等,让其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法律中选择一个主要的内容作为项目主题布置教学任务。
2.明确实施条件
在确定“民法”作为项目主题之后,教师需要针对项目的主题实施教学,明确项目的实施条件。其在教学中需要对主题进行全面及客观的分析,让学生对其有基本了解。主要的实施条件为:(1)掌握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调整方法、各项基本原则。(2)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3)了解我国民法的性质、表现形式及其效力范围。(4)掌握私法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明确这些实施条件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民法”章节知识内容进行调研,从理论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相关内容,然后让其通过基础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找到关于“民法”的学习案例,做好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实施时间进行控制,让学生把握每个环节的思考与讨论时间。
3.展示项目成果
在完成项目讨论之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考成果与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其可以从“民法”的广义与狭义定义进行切入,对古罗马起源的民法概念进行深入剖析,还可以对民法的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进行区分讲解,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个章节是重点考点,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完善章节知识。之后,其还需要开展项目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特点与弱势,优化学习体系。
四、结语
中职法律教学需要以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基础,引导学生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法律教学的特点确定项目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探讨。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职红艳.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
[2]陈承生.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
[3]孙思.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J].法制博览,2016(06).
[4]贾鸽.项目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5(04).
[5]李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设计探讨[J].职教通讯,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