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1

文章根据公路隧道养护相关技术规范及有关制度要求,结合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经验和不足,围绕隧道运营管理的主要板块,体现出隧道管理的功能性、联动性与系统性,就隧道运营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隧道机电消防等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隧道土建养护、隧道监控管理、隧道现场安全巡查管理、隧道安全管理以及隧道应急处置预案的完善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隧道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搭建隧道运营管理体系的初浅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体系;搭建

引言

为进一步提升隧道运营管理水平,体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理念,参看有关技术规范相关制度要求,结合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经验和不足,对隧道运营管理体系如何搭建进行了初浅的摸索。

1明确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

1.1组织机构

隧道运营管理工在公司层面由收费机电部、养护部、路产管理部、客服中心负责各业务板块的指导及监督,具体事务由分公司隧道机电管理站、养护站、排障中队等部门共同承担。根据隧道交通工程等级为A、B级的隧道或相对集中的隧道群,结合隧道养护等级及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情况,并充分考虑后勤保障等相关因素,结合邻近的管理区设点组建五个隧道机电管理站。

1.2人员配置

(1)为了开展好对管辖路段内59座隧道,近3万套的隧道照明、通风、监控与通信、应急求助等设施设备日常巡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不定期检修等工作,根据管养每条路的新旧程度和隧道的分布状况,对每个隧道机电管理站和监控室值班人员的工作量进行了测算,并整合公司的机电维护力量,将监控维护员纳入到隧道机电管理站进行统一管理调配,大大地增强了隧道机电管理站的技术能力。(2)隧道机电管理站管理人员由隧道机电工程师、机电技术员、专职安全员、电工四部分组成。(3)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专门在隧道机电管理站配置一名专职安全员,其工作内容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对管辖路段内隧道、收费站的安全工作统一管理,特别是对隧道消防设施按国标规范开展日常巡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等工作,并对站内其他岗位人员的设备管理维护工作进行安全培训、指导及监督,其业务主要由公司路产管理部负责指导及监督。(4)电工是依据加强供配电设备维护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专门给隧道机电管理站专门配置的,其工作内容是对管辖路段内隧道、收费站供配电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特别是按国标规范要求对隧道供配电(含高压架空线)设施开展日常巡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及不定期检修工作。

1.3职责分工

公司对隧道运营管理各版块作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收费机电部负责隧道通风、照明、监控与通信设施业务,路产管理部负责隧道供配电、消防设施业务及安全运营,养护部负责隧道土建结构及附属设施的业务,客服中心负责隧道监控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跟踪及协调。具体的隧道照明设施、通风设施、供配电设施、消防设施、监控与通信设施、土建结构、安全应急保畅等工作由分公司的隧道机电管理站、养护站、排障中队等站队共同承担;其中隧道机电管理站主要负责辖区的隧道机电设施(含消防)及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养护站负责隧道土建结构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工作,排障中队负责隧道应急及安全保畅工作。

2隧道机电、消防等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1)对隧道机电、消防系统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隧道管理办法建立每个隧道的基础管理台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故障报修流程、故障维修过程管控机制、设施设备损坏赔偿处理流程以及员工考核等6个方面做了要求,细化隧道机电消防日常巡查维护模式,以适应河池公司所辖路段数量多、分布散的隧道机电设施管理难点。(2)公司每半年组织收费机电部、路产管理部、养护部、客服中心等对口业务主管部门对所辖路段重点隧道设施运行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排查。(3)为加强对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河池公司着力打造发现问题互相报送、处置结果互相监督的隧道巡查信息报送及反馈机制。客服中心、隧道机电管理站、养护站三个单位通过QQ软件建立隧道日常管理三方巡检平台,将各自在日常监控管理或上路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平台中进行通报,由相应责任单位受理并将最终处置结果进行反馈。通过问题信息报送反馈机制,将与隧道运营管理息息相关的客服中心、隧道机电管理站、养护站三个责任单位联系起来,互相查缺补漏,为隧道规范化管理提供有效补充。(4)为了推动隧道设施设备日常保养、维修维护的规范化、专业化,并最大程度下节约运营成本,河池公司目前正在尝试分系统、分项目将基础设备的维修保养进行外包或外聘维修维护的模式进行。例如我们把设备的一些技术要求低、工作量大的日常清洁维护内容经过测算工程量计算工日放在了养护招标工程量里面,由养护中标单位负责实施;将一些专业性强、专有设备维修维护通过建立维护联系平台和明确的议价机制,定专业队伍进行维护等。(5)河池公司要求隧道机电管理站、养护站根据所辖路段内的隧道机电设施设备、土建设施的实际情况,对站内管理人员的业务进行明确分工,分系统、分隧道的将巡查及维护工作打包落实到人(要求按A、B岗每两人一组),将隧道土建、机电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即每座隧道日常管理工作由一位主要负责人A和一位协助负责人B共同承担。

3隧道土建养护

土建养护与机电养护同等重要,区别在于机电设备大多是附着式设备,土建养护大多是固定式设施,两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河池公司隧道土建养护由辖区养护站负责。

3.1日常巡查

按《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要求,对隧道土建及附属设施实施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完善相应台账。结合河池公司隧道管理实际情况,各养护站对所辖隧道土建及附属设施实施地毯式排查。地毯式排查的检查频率调整为1次/季度,以步行巡查的方式,对各隧道土建及附属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3.2病害处理

对土建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4隧道监控管理

在全面掌握“软、硬”件各类情况的基础上,“如何做好监控巡查、信息、事故监控等日常工作,发挥沟通桥梁作用”,是隧道管理的主要工作、更是关键所在。河池公司辖区管养隧道达59座,面对如此繁重的隧道监控任务,河池公司共设置河池东、都安北两个监控室,由客服中心统一管理,承担全路段隧道的监控巡查和信息任务,制定了客服管理办法、信息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和辖区路段地方政府应急办、路政、交警、消防等部门构建了良好的联络平台,确保隧道安全监管到位,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有效。

5隧道现场安全巡查管理

隧道现场安全巡查管理的重点是对路面施工、突发事件前期处置、维持秩序等方面发挥现场保障等作用。河池公司隧道现场安全巡查以客服中心监控巡查发现,主要涉路部门(排障中队、养护站、隧道机电管理站)共同协查为主,对隧道路面施工、突发事件前期处置、维持秩序进行有效管控,其内容应包含隧道安全巡查、突发事件前期处置、隧道施工审批、隧道施工监管等方面。

6隧道安全管理

河池公司为做好隧道安全管理,凸显隧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程序性以及安全责任划分,在每个隧道机电管理站设置专职安全员1名,其职责包括隧道各业务板块安全检查及管理,特别是隧道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组织开展隧道安全应急演练等,指导隧道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其内容应包含:隧道安全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隧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办法。

7隧道应急处置预案的完善

将常见的突发事件处理中所涉及跨业务、多方协调的应急预案进行汇总,力求做到遇事有预案,应急反应快、处理好又准。应急预案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地方和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来制定,并积极和地方政府协调,并入地方应急联动体系。以上是参看相关制度和规范,结合两年多的运营管理工作,对隧道运营管理体系如何搭建的初浅看法,在实际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例如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如何区别划分及相关的人员、消防设施设备配置等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解决。

作者:邱民 李峰 单位:河池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和现代化房产开发相配套的综合管理体系,日益受到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对环境卫生和安保投入较多,而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关注较少,普遍存在消防安全管理缺失、消防控制系统故障、消防车通道不畅通和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问题。《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解决此类防火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有效办法和有力依据。

一、贯彻《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办法》的适用范围。《办法》将本市内委托物业管理的各类情形均纳入其中,包括商业楼、商业广场等公共场所、住宅小区,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并明确规定,尚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住宅小区,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负责。

(二)明晰具体责任。《办法》明确要求:明确了县(市、区)政府、乡镇(街道)和城管、住建、自然资源、人防、行政审批、发改、公安、消防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物业管理协会等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了物业使用人、租赁双方、业主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等主体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三)行为要求明确细化。《办法》列举了物业服务企业应尽的12项消防安全管理职责、10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项防火巡查内容和10项防火检查内容,并就电动车停放充电、消防车道划线标识、出租双方所尽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提出了物业服务企业每年至少委托检测机构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的规定。

(四)执法监督手段多样化。《办法》第三十七条明确:对于违章搭建建(构)筑物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消防车道、防火间距等,消防救援机构既要与公安派出所落实日常检查职责,亦需同乡镇(街道)、城管综合管理部门协作执法、联合执法。

二、住宅物业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住宅小区历来是亡人火灾高发区域,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电气故障和用电隐患风险居高不下。据统计,2019年度,住宅火灾占总数的44.8%,共造成1045人死亡,占总数的78.3%,远超其他场所亡人的总和。其中,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或老化、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旧电器“超期服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较为集中。

(二)消防设施器材管理维保不到位。部分住宅小区存在消防设施未定期维护保养,自动消防设施系统瘫痪、消防给水管道无水、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缺失、常闭式防火门未保持关闭状态等等问题,消防设施成为摆设,发生火灾时不能发挥防灭火作用。

(三)疏散通道堆物现象严重。随着私家车不断增多,私家车数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严重失衡,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通道的现象经常出现,甚至一些小区主干道车满为患,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堵塞现象日益凸显,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迅速开展。

(四)居民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居民不懂消防安全常识,对身边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在日常生活中,用火、用电、用气不注意、不规范,乱扔烟头、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擅自增加大功率电器、私自改装燃气管道等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严重。

三、如何应对住宅物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办法》规定和工作实际考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层面。1.物业服务企业建立消防档案是“有据可依”的具体抓手。目前,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往往对管理区域的消防安全情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设施停用、器材挪用等消防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只有严格消防档案的管理要求,督促监督指导力度,才能真正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应按照《办法》明确规定,严格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建立消防工作档案。消防救援机构应依法查处未建立消防档案或者消防档案内容不规范的违法违规行为。2.宣传提示是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办法》以法定的形式明确了物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的要求和法律责任,《办法》明确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和义务。3.发挥微型站火灾防控末端作用。微型消防站社会最末端的火灾防控力量。物业服务企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设好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切实提高微型消防站的效能。

(二)消防救援机构层面。1.督促住宅物业落实管理责任。要结合《消防法》和新施行的《衡水市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制定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工作导则,打造示范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单位,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2.重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要与物业公司协调配合,利用“119”宣传月等有利契机,把消防安全知识多维度、多形式进行宣传,面向住户群众广泛开展安全逃生自救、初起火灾扑救等方面的消防安全知识。同时,可联合物业、居委会组织火灾疏散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点评讲解,进一步丰富物业和户主的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安全自救能力。3.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管理。要经常深入到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或适时开展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发现火灾隐患或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监督指导物业公司对管理区域内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并指导其做好管理区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物业服务企业层面。随着《办法》的施行,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细化,也给物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完善交接手续,严把“交接关”。交接要把消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无论是新物业还是旧物业,都要细致全面地对内部消防设备进行验收。首先,要求交接方提供消防系统的相关图纸和设施设备维保的基础台账,遇到突发情况才不会慌乱;其次,要邀请专业人员对消防系统的组成、性能进行检查、验收,并加强发现缺陷的整改工作;同时,接收方要对技术交底和施工图纸仔细整理归档,做好消防设施设备维保的登记记录,确保消防系统能够可靠运行。2.明确岗位职责,严把“队伍关”。物业服务企业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消防常识和灭火技能,定期接受消防培训,掌握常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微型消防站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先期处置作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且熟练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方法。3.强化考核监督,严把“长久关”。要定期对物业员工组织消防安全工作技能、能力的自测,对考核优秀的员工要表彰奖励,对考核未通过的员工要强制“回炉重造”。要利用好日常巡查对电气设备、照明灯具和应急标识等进行检查,按时间节点对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测试,最大限度消除损坏隐患,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并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Z].2007-8-26.

[2]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GA1283-2015[S].2015-12-22.

[3]陈同刚,徐万利.高层住宅物业消防现状及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06):47-49.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3

 

安全生产是大事。但坚持“大题小做”,把安全这个重大题目,联系实际,化为一个一个的小题目,分别抓,分头做,以小见大,用心做好每个规定动作,不放过一丝隐患,就能做好安全生产这篇大文章。   细节入手消除安全隐患有一次,济宁供电公司巡线人员在巡视110千伏宁银线时,发现18#—19#线下太白路修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所修路段正好穿过最低弧垂点,导线本身对地距离较低再加上使用吊车等机械,施工机械随时都有触碰导线的可能。面对这样一个大隐患,巡线人员决定立即蹲守监督。到了夜间,温度不足5摄氏度,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再加上风大,刮起的沙尘让人睁不开眼,但他们一直坚守在现场,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施工安全通过线路通道,隐患得到彻底排查,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   像这样的情况非常多。2010年是济宁市政建设年,线路防护区内修路架桥及管道施工区域特别多,施工机械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威胁。巡线人员每天进行巡视工作,对于特殊地段都要专门蹲守以协助施工单位把好安全关。在太白路、运河路、火炬路升级改造和八个路口渠化拓宽工程中,涉及架空线路、地埋电缆及用电设备较多时,为避免施工对线路及用电设备损害,公司第一时间与工程指挥部取得联系,做好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工作对接。在道路开挖前组织了专门队伍,人工查找电缆具体走向和埋设深度,将原有地下线缆挖出并做好了警示标示;通过电台、电视台就用电安全和电力设施安全等问题公告,向广大市民和施工单位进行提示告知;印发了《致机动车驾驶员、工程施工人员的一封信》,向他们宣传线路安全知识;提前与拆迁办沟通,对拆迁处低压线路及电表箱及时迁移。由于措施到位,在如此多的道路改造过程中,未发生一起线路因外力受损导致的停电事故。   安全生产的重点在现场,只有每个环节管理到位了,人员的安全行为规范了,才不会留下隐患。针对以往现场作业中,作业负责人在交待作业内容、停电范围、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等项内容后,作业人员出现对所交待内容有所遗忘的情况,济宁供电公司推行“看板管理”模式,将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到位监督卡等资料张贴在作业现场看板台架上,实现看板管理资料“一板通”展示。这就做到了将工作票公开公示,工作内容和带电部位一目了然,危险点告知和围栏设置清晰具体,提高了安全措施的针对性,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考虑到生产现场人员复杂、协调困难、危险因素多等实际情况,采取工作负责人穿“马甲”措施,使现场人员容易辨认,提高了协调指挥和上情下达的效率。同时,还严把外协人员现场“进入关”。在施工前,对土建、吊车司机、临时借用工等外协人员进行安全规程考试,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准进入现场工作,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进入”资格,并配发“安全合格证”,佩戴在胸前。正面是人员的姓名、相片和编号,背面是检修现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外协人员遵守安全规程,设备符合检修标准,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了现场施工安全。   为了消除每一处安全隐患,济宁供电公司还建立了隐患排查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对隐患“多发现、多整改”。在2010年秋检中,公司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秋检之星”评选活动,其中“安全之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激发了职工安全工作的热情,增强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职工窦汶汶在220千伏马青变对直流系统蓄电池进行充放电工作时,发现蓄电池组的电压异常,及时汇报给班组,并进行了相应处理,避免了直流系统重大事故的发生。在秋检过程中,大到配电变压器加油,小到线夹连接点松动,没有一处能逃过检修人员犀利的眼睛。   管理不严,设备有缺陷,是安全隐患,会造成事故,职工健康出了问题也是安全隐患,同样也会造成事故。济宁供电公司从扫除职工身体的安全隐患角度出发,建立了职工身体健康档案。   把生产一线员工每年的体检表放入到个人安全技术档案中,建立健康档案。以体检为基础,包括医生的终检结论,以此来综合评定职工的安全技术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并为每名职工配发了一个医疗保健箱。通过健康档案,班组长对自己和本班成员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布置工作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避免职工因身体状况引发事故。   防患未然织牢“大安全网”济宁供电公司近年来年年被评为全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场消防疏散演习与消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整体素质。   抓消防安全工作的秘诀就在于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管理方针,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夯实消防安全基础,落实各项技防措施,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确保在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下开展各项工作。   在消防安全月活动中,济宁供电公司为全面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制作了12幅图文并茂,寓教娱乐的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展板,摆在办公楼前和宿舍区,引来员工和家属驻足观看;举办了消防知识讲座,讲授火灾预防措施、灭火器使用方法、火灾扑救方法等形式多样的消防知识,使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做到“四懂”和“四会”;开展了消防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成立了社区消防之家,让职工家属也全面了解消防知识。在消防设施的硬件配置上,公司消防专职人员对部分单位增添了消防器材,并对此前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了校验和检查,对不合格的消防器材进行了及时更换;对各部室、单位办公场所安装的烟雾报警器进行了试验。同时,为全面提升各部室、车间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公司组织力量全面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查出存在的问题16个,消防隐患2个,都在限期内得到彻底处理或整改,夯实了消防安全基础。   济宁供电公司树立的是“大安全”理念,编织的是“大安全网”,协调抓好了高危和大客户供用电、农村电力设施、交通、消防、信息等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在保证公司电网安全的基础上,把安全预控管理向客户端延伸,重点加强了煤矿、化工等90家高危客户的安全用电管理,推行客户安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及时向政府提交客户用电安全调查报告,每月向客户通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整改。积极推动政府有关部门下发指导性文件,明确构建政府监管、客户落实、供电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安全用电体系,制定了《济宁市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办法》。还不断加强动态管理与演练,不断完善各类事故预案,坚持做到“危险点分析天天有,反事故演习周周有”,每周组织客户开展区域性的联合演习活动,营造了共保用电安全的良好环境。#p#分页标题#e#   为了预防和减少农村用电安全事件的发生,济宁供电公司与济宁市安监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村电力设施专项安全检查整治行动。在安全检查中,对产权属于非供电公司的电力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危及电网及人身安全的,由联合检查组书面下达立即终止供电通知书,责令整改。   济宁供电公司每年都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聘请交警给驾驶员讲解交通法规知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对无派车单、不系安全带、超速行驶等习惯性违章现象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驾驶员不断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杜绝习惯性违章,使公司交通安全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和谐局面。公司还深入开展了“管理信息年”活动,按照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完善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实施了信息系统等级防护改造工程,开展了信息安全反违章、违规外联专项治理活动,提高了信息安全水平,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   济宁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大题小做”有效地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巩固发展了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促进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已实现了3个百日安全无事故和12周年阶段性安全目标。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救护车;车辆管理;国内外规定;法律研究

根据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的定义,救护车是指用于紧急医疗服务以及突发性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的机动车辆,具有驾驶室、医疗舱、双向无线通讯装置,以及必要的基本抢救、抢险或防疫设备。救护车在作为特种车辆上道路行驶时,除了应当遵守相应的特种车辆管理制度外,还要遵守卫生行政部门对于救护车辆的专门管理规定。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立法对救护车辆管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

一、国内外救护车辆管理规定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救护车纳入特种车辆(紧急车辆)的范围进行概括管理和统一规定,但也有一些国家针对救护车管理进行了特殊规定,体现出对此种车辆的特别注意和专门管理。

(一)我国救护车管理规定

从内容来看,我国救护车管理规定包括了车辆登记、车辆使用、驾驶人管理与法律责任四个方面。从主体来看,公安交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均对救护车具有一定管理职责。

1.车辆登记。与救护车有关的登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册登记。《机动车登记规定》第13条规定,车辆管理所办理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注册登记时,应当对车辆的使用性质、标志图案、标志灯具和警报器进行审查。北京、重庆、福建、青海、浙江等地出台了《救护车管理办法》,对救护车的分类及装备、配置与登记注册、使用与监督管理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目前,救护车注册登记事宜主要依照特殊程序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等负责。地方《救护车管理办法》普遍要求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函告公安交管部门等,由公安交管部门进行核对与审批。审核通过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向申请单位出具救护车登记证明文件。或由卫生行政部门出具配置审批单,公安交管部门凭救护车配置审批单,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机动车登记和特种车辆使用凭证。办理审批同意后,医疗卫生机构方可购买救护车,并持相关证明材料办理税费缴纳、注册登记等手续。车辆购置后仍需要到市级院前急救机构对救护车的车型、车况及车内医疗救护设备配置进行审验,审验合格后方可运营使用。二是转让登记。救护车配置不得随意转让,转让需要依照特殊程序进行审批。地方《救护车管理办法》均规定不得随意转让救护车配置,如需必要转让则需向市或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批。《重庆市救护车管理办法》还特别规定了受让方需为符合条件的卫生医疗机构。

2.车辆使用。与救护车有关的使用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统一配置标准和外观标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原国家卫计委令第3号)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救护车。救护车应当符合救护车卫生行业标准,标志图案、标志灯具和警报器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第12条规定:急救中心(站)、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以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着装应当统一标识,统一标注急救中心(站)名称和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二是要用于特定服务。《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三是要由特定主体使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除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3.驾驶人管理。对于救护车的驾驶人资格,我国法律并未作出特别规定,仅规定了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救护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2条第3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或者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以及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驾驶的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4.法律责任。一是针对未经批准使用救护车的违法主体,《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现本辖区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未经批准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或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向同级公安机关通报情况。二是针对未依法履职的交通警察,《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5条规定:交通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二)批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机动车安装、使用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警报器、标志灯具,喷涂标志图案的。

(二)国外救护车管理规定

1.车辆使用。韩国规定,不得擅自采用与救护车类似的涂装。韩国《交通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对机动车进行与紧急应急机动车辆类似的涂装,或令人厌恶的涂色或者标志等,禁止驾驶此类涂色或者标志的机动车辆。2.驾驶人管理。巴西规定,救护车驾驶证的申请者需满足特殊的申请条件。巴西《交通法》第145条规定:应急车辆驾驶证的申请者需同时符合大于21岁、无重大或极重大违法,或在近十二个月内无累计中等程度的违法、通过由国家安全委员会规定的专业课程及危险情况下的实训等条件。3.法律责任。韩国《交通法》第154条规定:违反第42条规定,对机动车进行违法涂装、标志或者驾驶此类车辆的人,处以3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拘留。

二、当前我国救护车辆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业监管存在难点。目前,各地对于救护车的审验标准和程序并未统一,公安交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于上道路行驶救护车的监管尚未形成合力。近年来,一些不法经营者在没有运营资质的情况下,将普通机动车伪装成救护车,以接送患者转院、就医等方法招揽生意,开展非法经营业务,形成了所谓“黑救护车”“黑120”产业链条,对患者生命健康和正常的救护车管理秩序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法律规范衔接不畅,虽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了对于未经批准使用救护车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具有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的义务,但是对于未经批准、超越资质、不按规定用途上道路行驶的救护车,以及上道路行驶的“黑救护车”等问题车辆如何查处,仍存在法律适用的困难。

三、完善我国救护车辆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救护车登记与管理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其他交通参与者对于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具有不得超车等特殊义务。一些地方性法规也进一步规定了在遇到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时其他交通参与者应当遵守的具体让行规则。然而在规范救护车通行规则的同时,也要对救护车辆进行严格登记、科学管理、依法使用,以便交通参与者能够及时地识别出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并且在尊重救护车辆优先通行权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建议一是应规范救护车辆登记制度,对于一些由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的车辆租赁、改装情况,应当与公安交管部门及时打通信息壁垒,互通有无。二是在登记时应当严格区分专门用于院前急救的救护车辆和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单位用于转运人员的一般运输车辆,对于后者,经确认不具有院前急救功能、不属于救护车辆的,不得采用与救护车辆相类似的涂装、标志灯具。三是对于同一地区救护车辆的涂装、标志应当予以统一,以便其他交通参与者对其进行识别。四是对于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违规情况,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进行处理。

(二)加大对“黑救护车”等问题车辆的打击力度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5

1.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在开放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按照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科研、工程和企业应用的密切联系,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大模拟仿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例如,根据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和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特殊性,结合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自主研制了部分设备并依据设备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列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开放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改进了相应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石油工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合适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中心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标驱动开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实验教学、渐进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开放实验教学。

3.开放实验教学考核。针对不同的开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心采用了实验操作、汇报答辩、实验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侧重于从学生的创新实验方法和结果、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发挥,对实验室开放的兴趣增加。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中心隶属于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实验分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型设备共享中心。中心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定期评价、分类考核、合理交流的管理机制,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管理,中心负责考核聘用,确保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行。

1.开放运行模式。中心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大型仪器、高精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实验室实行每周7天和每天8+2小时运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然后在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周末和节假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开放和运行。中心利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模块承担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开放分为“基于项目的开放”和“基于场地的开放”两类。“基于项目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项目申请→教师或学生申请项目→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基于场地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项目→学生申请→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预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创新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并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教师根据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中提交对应开放项目相关的成果。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于每学期期末提交本实验室的开放总结。

2.开放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须知》、《重庆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开放的规范性。中心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验室高效开放、规范运行的管理办法与细则,如《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办法》、《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开放过程中,实行进入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学生使用前应先接受培训,取得上机资格后方能操作。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处理。同时,为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中心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费用和学生的奖励费用,从物质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过程。

3.开放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石油行业发展需求,每学期由中心分批次组织相应学科的实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审查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实验预习、过程和结果均需老师签字认可,对预习过程不认真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大的学生,要求重做或补做。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开放实验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心实行专职人员考勤制度,实行8小时坐班制,同时加强了考核。对于专职人员,在期末由考评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对其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设备维护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兼职人员,要求每人负责1~2个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项目开发、开放实验指导等工作,在期末主要考核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开放项目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4.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的理念,制定了中心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实验室开放安全目标责任制,确定安全总责任人,层次落实责任。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程上墙,装有自动灭火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走廊安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四防”功能。同时,每学期对中心人员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使所有人员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中心实验室备有废物废液收集桶,废物、废液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降低开放实验过程中实验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危害。

三、初步效果

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由于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得到体现。同时,将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分认定,使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55项,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6项。

2.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通过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石油企业对我校石油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3.实验室设备得到较好利用。通过将台套数多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对集中放置和开放,将精密、大型、贵重设备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成立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对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中心的实验设备整体利用率达91%以上,较开放前有很大提高。

四、结语

1.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非常必要。

2.专业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同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范围和特点

高校后勤工作与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后勤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它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涉及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后勤安全管理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后勤安全管理主要指能源安全、餐饮安全、医疗卫生安全、车辆运输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施工安全、防汛防灾等。广义的后勤安全管理则把实验室安全、消防、治安等纳入其中。本文论述的后勤安全管理主要指狭义的后勤安全管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后勤安全管理是持续的、动态的管理,贯穿于后勤服务的始终[1];后勤安全管理的范围广、涉及的领域多;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2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师生对后勤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现有的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师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内资源紧张问题凸显,餐饮、住宿、工程维修改造等后勤保障服务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各高校都或多或少成立了后勤安全管理机构,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成效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来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理念滞后,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没有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2安全意识淡薄

校园后勤安全风险处处存在,大到配电室、水泵房、排水系统、中央空调、电梯等公共设施,小到各部门、院系使用的水、电、暖气等,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不仅涉及后勤管理部门,还涉及其他部门和院系。而其他部门、院系一些师生认为后勤安全风险防范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另一方面,后勤队伍中劳务派遣人员、乙方服务公司人员众多。这些员工分布在餐饮、供电、供水、维修改造、物业、绿化等岗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只关心生产工作的完成情况或是经济利益,缺乏安全意识。

2.3主动巡查欠缺

部分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没能跟上招生规模的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基础设施老化问题[2],自来水给水管网、供暖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层出不穷;宿舍陈旧、拥挤,用电线路老化。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对于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基本上是被动维修,等到出现漏水或停电时才去抢修,平时没有做到主动巡查或是巡查力度不够。

3加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学校高层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后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石。学校成立校级层面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协助党政负责人做好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领导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党政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后勤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相关制度,细化安全隐患排查的主要条目,对排查出来的隐患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学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开展检查,对一些单位存在忽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或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行为做出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安全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制度,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设立一名兼职安全网格员,后勤管理部门各科室(中心)均设立一名兼职安全网格员,学校明确每一名安全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后勤安全管理领域全面覆盖,不留死角[3]。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巡查巡检制度。细化水、电、暖、中央空调、路灯、屋面、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等专项定期巡查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在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小组领导下,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对从事后勤安全生产的干部、教职工以及服务公司员工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后勤管理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名单,抓好抓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安全生产领域管理者和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后勤餐饮管理教职工及餐饮服务公司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学习餐饮行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制度以及学校制定的餐饮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学习安全操作技能、消防知识等;后勤维修管理教职工及维修服务公司员工须接受施工安全培训,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定的校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学习施工安全操作流程和人身防护技能;后勤能源管理教职工及服务公司员工须接受电力、二次供水、供暖等设施的安全操作培训,学习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须取得特种作业资质证书并按照行业要求定期参加社会相关机构组织的安全继续教育培训[4]。后勤管理部门要与学工、保卫等相关管理部门联动,共同做好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安全讲座、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形式,向师生们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在新生入学时,把安全教育作为上学第一课教学内容,对新生开展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防范教育,组织安全知识考试、主题演讲比赛、消防逃生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3.3实行人本管理理念

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人。后勤生产作业以及安全制度的执行必须靠人来完成。保证广大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管理就是强调坚持一切从人出发,通过激励的方式,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安全管理中不能仅靠行政命令对人的行动施加影响,更应尊重、理解、关心人,以人为中心开展管理行动[5]。后勤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理念,深入一线,了解师生的需求,及时沟通交流,化解师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误解与抵触心理,争取全校师生对后勤安全工作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对待劳务派遣人员和乙方服务公司员工,应做到公平对等,主动去关心员工,减少处罚,增强后勤队伍的安全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后勤教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乙方服务公司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推动安全管理深入人心。

3.4加强重点场所安全管理

3.4.1食堂。①高校应通过招标方式引进资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餐饮管理公司,按照契约化管理原则,加强对餐饮公司进行饭菜的种类、价格、就餐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监管。②加大对老旧食堂维修改造力度,更新设施设备,以使食堂操作间符合餐饮卫生安全要求,提升食堂服务能力。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工程,对食堂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建立线上线下24h巡查机制。④引入餐饮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餐饮供应链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食材采购、贮存、生产、加工、售卖、饭菜价格等全过程全透明监管,从而保障食品原材料的可溯源性和安全性。⑤建立健全餐厅考核办法。后勤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制定学校食堂考核办法,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和师生满意度调查等多种考核方式,依照考核结果对餐厅进行奖励和处罚。

3.4.2配电室。配电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做好日常巡检巡查工作,检查高压、低压进线指示灯是否正常,电缆沟盖板是否齐全,配电柜各开关是否正常使用,操作区地面绝缘胶垫是否破损。配电室出入口安装朝疏散方向外开的防火门,外开窗户均设置纱窗,避免蚊虫飞入造成电气设备短路。为加强用电安全监管,建议学校把用电安全工作托管给专业公司。通过安装智能化模块,建立监控平台,实时采集用电设备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会以毫秒级速度传输数据,并及时报警,线上平台将报警或故障信息以各种方式推送给学校后勤和公司工作人员,以便于及时排除隐患。

3.4.3水泵房。后勤管理部门需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包括维护检修、清洗消毒、水质检测、值班巡查等制度。水泵房内设置日常安全检查、设备检修、生活水池投放消毒物、生活水池(箱)清洗消毒记录本,值班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后在记录本上及时记录,保留过程痕迹。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水质检测报告上墙,固定于水泵房内醒目位置。依据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关于水池(箱)的管理制度要求,校内生活水池(箱)每年至少由专业清洗公司清洗消毒2次,并取得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3.4.4施工现场。后勤管理部门要紧盯一线,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现场,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施工过程中,后勤管理部门督导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安全责任义务。项目无论大小,均要求施工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监理加强现场巡视,发现不文明现象及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情况立即制止,并开具告知单。施工现场做到全封闭管理,并在醒目位置张贴“五牌一图”。需要动火作业的,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后勤管理部门通过定期检查、突击性检查和现场监督,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科室工作人员下沉至施工一线,把每个项目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定人、定期、定措施,以保证实现总体安全目标。

4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运用PDCA循环理论、失效分析、安全归零等管理理论对后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引入“7S”“6σ”等先进的管理方法[6],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工作程序。同时,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安全隐患进行预警预测,努力构建后勤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

5结束语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7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台湾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建筑由早期的三合院演变到透天厝,之后形成公寓、社区。建筑物形态的改变提升了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台湾的物业管理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官方主导下的物业管理尝试由于住宅形式的发展,居民对居住安全和设施安全等需求增加。不少住户自行聘请“大楼管理员”,管理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安全维护,并兼有代收信件等增值服务。这一阶段的物业管理仅限于“国民住宅”,是政府兴建的,低于市价销售的物业,其功能和流通类似于目前大陆市场上的经济适用房。

2.试行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物业管理的重点发生转移由“内政部警政署”实施了《公寓大厦及社区安全管理办法(已废止)》一改住户自行聘请物业管理人员的惯例,成立社区巡守队,由里长和“社区守望相助委员会”协助警务部门进行社会治安惯例。同时“保全业”的相关法规制定实施,保全业积极拓展市场,取代了部分楼宇的大楼管理员工作。由于保全业的兴起,系统化的安全防范、巡逻维保也被引入物业管理行业。此阶段的物业管理以社区治安维护为主,楼宇管理和环境卫生退居次要位置。

3.规范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物业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1991—1995年多次的重大火灾事故,使住宅的安全管理从治安拓展到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上来。这一时期实施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加强了物业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条例》指出物业管理是物权的延伸,住户是其主体被服务的对象。根据《条例》成立的管理委员会强化了民主精神和理性自律,物业管理的概念中首次添加了服务的内容。同时,这一阶段的物业管理范围也从“国民住宅”扩展到所有的公寓大厦。

4.推进期(2004年至今),物业管理产业多元发展“中华物业管理协会”2004年提出的《物业管理法(草案)》,整合相关法规,推动台湾物业管理产业发展。现阶段台北等大城市建筑趋于饱和,使用和管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不少公司通过提升科技化水平,用设备和网络取代人员配置。同时,国际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台湾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所以近年来台湾物业管理企业加强了与学界的联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了对物业管理师执照的要求,并逐步与国际物业管理协会的香港认证接轨[2]6。

(二)大陆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大陆物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规范阶段。

1.萌芽阶段(建国后至1981年)

这一阶段,城市公有房屋基本上由政府出资建设,并以福利品的形式分配给职工。这些城市公有房屋产权归属政府,所以,房屋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维修保养均由地方城市房管机构负责,不带商业色彩,实行的是行政性、福利型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的特点是内容单一。

2.起步阶段(1981—1993年)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作为大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以管理商品房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物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被誉为“一座物业管理史上的里程碑”。此后,深圳、广州、沈阳、大连、上海、北京等城市先后出现了一批物业管理公司或机构。这些物业管理公司开始学习和借鉴国外和港澳地区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对住宅小区、商厦、写字楼、别墅等物业管理、物业经营、售后服务和租金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经营型、综合性物业管理的新路子。

3.发展阶段(1993—2003年)

1993年6月28日,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它表明我国大陆物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94年4月,原建设部颁布了我国大陆第一部系统规范物业管理体制的规范性文件《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该文件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从而确立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新体制,指明了我国大陆房屋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从此,上海、广州、深圳等物业管理市场初步形成。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物业管理发展的新高潮。香港房地产服务公司纷纷进军内地,内地涌现了大量的物业管理公司。国家和一些地方还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支持物业管理的发展。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以及深圳、海南、上海、广州等城市物业管理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物业管理体制已进人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日趋成熟。

4.规范阶段(2003年开始至今)

2003年6月8日,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大陆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提出“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第四天提出“国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大陆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更加完善,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二、物业管理行业规模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行业规模

根据周世璋、吴玫芳的整理,2007年台湾地区共有公寓大厦维护管理企业512家,从业人员24394人;保全业企业497家,从业人员35374人;清洁业7400家,从业人员约150000人。相关企业合计8409家,从业人员近21万人。此外在不动产经纪公司、室内装修、管理顾问咨询机构、旧城改造等公司的从业人员没有被一一统计。

(二)大陆物业管理行业规模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8年末我国物业服务企业58406个,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250.12万人。按照分析,加上安防、保洁等分包公司的人员,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应该在500~600万,其中秩序维护员、清洁工、工程维修人员、车辆管理人员、绿化养护人员、其他勤杂工种等一线操作工人占80%以上。对比两岸物业管理行业规模(如表1所示),台湾地区的平均企业员工数是大陆的六成,规模偏小的情况下仍取得较好盈利,与技术化网络化水平较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大陆的物业管理刚刚实现了一线二线城市的覆盖,对于东部的三线城市和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仍有大量的市场空白,因此从业人口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台湾地区。

三、物业管理经营形态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形态

目前台湾地区物业管理中的公寓大厦管理、保全业、环境保护、消防、装修管理、小区服务分别由台湾地区“内政部”的“营建署”、“警政署”、“消防署”,以及“经济部”、“金管会”、“环保署”进行管理。其中公寓大厦维护管理公司和保全公司取得特许时有资本额的限定。其中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资本额在新台币1000万(合人民币208.22万)以上,在此基础上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物业管理公司,其注册资本额和管理面积都有所不同(详见表2)。而经营保全业的企业至少需要新台币4000万元(合人民币832.86万)的资本额,每增加一分公司须增加2000万元(合人民币416.43万)的资本额。在注册资本的要求上远高于大陆的物业服务企业。此外对于保全业企业还需在台湾地区“财政部”核准的保险公司投保责任保险1000万元(合人民币208.22万)以上。为了解决“特许”执照的限制,台湾地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取得多张特许执照,设立多家公司。目前台湾较具规模的物业管理企业大多采取这个模式,但在取得资质的过程中费用较大,也客观上提高了行业门槛。(2)建立合作同盟关系,承揽服务业务。建立合作同盟关系是没有多张特许执照的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出路。但业主需要与多家公司签订合同,法律关系不容易理顺。(3)分包物业管理业务,拓展管理范围。针对没有取得特许执照的物业服务项目,一些企业通过分包的方式将相关服务交由其他公司执行。

(二)大陆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形态

不同于台湾地区对物业管理按照公寓大厦管理、保全业进行专业技术分类,又对物业管理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大陆的物业管理一直定位在物业的综合性的管理。但是物业服务企业毕竟是一种以较少自有资产管理庞大业主资产的企业,因此,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对各级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的注册资本、员工职称人数、管理物业的类型和面积、经营管理业绩等进行了限定。表2对比了台湾地区和大陆在物业管理区域资质分级管理上的异同。可以看出,有别于台湾地区的集中管理,大陆的物业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且注册资本额度远低于台湾,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大陆对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安全管理的性质和工作内容是逐步明晰的过程。安全管理的从业人员长期被称为“保安”。但“保安”一词隐含着“保证安全”、“保护安全”的含义,是配有防卫器械和枪支从事武装守护、护卫服务的工作,这与物业服务企业维护公共秩序和协助安全防范的职责不相符。物业服务企业使用“保安员”称谓容易造成社会误解,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8}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今后物业服务企业对从事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秩序维护和协助开展安全防范的工作人员使用“秩序维护员”的称谓,不再使用“保安”的称谓。国家对物业服务企业从事安全管理、秩序维护没有资质的限定。

2010年施行的《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指出公安部负责全国保安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保安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其中监督管理包括受理设立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单位的申请材料;接受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保安服务活动,以及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的备案;组织开展保安员考试,核发、吊销保安员证等。此外《办法》规定,对自行招用保安员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开展秩序维护等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只需要报送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保安服务分管负责人和保安员的基本情况、保安服务区域的基本情况,建立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的情况,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并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相比之下,台湾的物业管理中,大型企业取得多张特许,进行物业管理综合管理;小型企业通过分包把没有特许的部分交由其他相关企业完成。大陆物业管理企业也常常通过分包拓展物业管理业务,通常由大型企业将保洁、绿化等劳动密集型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而保留技术密集型的核心业务;小型物业管理企业倾向于独立完成全部的物业管理工作。通过比较,可知大陆虽然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多数地区物业管理都处于萌芽状态,但较之台湾地区已经在制度整合方面更进一步。

四、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法规发展过程

台湾地区物业管理法规的发展,与社会时事有密切关联。1974—1983年,住宅建筑面积高速增长,针对国宅维护管理,1985年实施“台湾省高楼及社区管理维护办法”(已废止)。1991年针对重大治安问题造成的社会不安,“警政署”制定“保全业法”,第二年颁布了“公寓大厦及社区安全管理办法”(已废止)。1995年针对之前的引发全台关注的火灾事故,实施了“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对建筑物设备管理进行规范。

(二)大陆物业管理法规发展过程

在物业管理的收费和支出方面,1996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下发《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加强各级政府物价指导部门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服务收费的监督和指导。1998年颁布的《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结合物业古来企业特点及其挂历要求,从代管基金、成本、费用、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方面具体规定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同年由建设部、财政部印发《住宅共享部位共享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售后都应建立共享部位共享设备设施维修基金,专项用于保修期后大修、更新和改造,维护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改革开放后,大陆的住宅小区建设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针指引下,得到飞速发展提升。为了提高城市物业管理整体水平,建设部在认真总结了一些地区物业管理基本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建设部为主的国家各部委于不同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物业管理法规政策。2003年国务院颁布《物业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介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规范了物业管理活动,尊重维护业主的财产权利,建立了业主民主协商、自我管理、配合利益的机制,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随后,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大步推进,建立了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法规体系。表四是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和自2003年《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有关物业管理的主要法规政策。

(三)两岸物业管理法规比较

台湾物业管理发展较大陆早20年,但相关法规出现的时间十分接近。以下通过台湾地区2004年提出的《物业管理法(草案)》与大陆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的对比(如表5所示),可以发现两岸的物业管理都对业主权力、物业服务和前期物业管理进行了重点关注,但台湾地区的法规(草案)涵盖了更多的物业管理内容,如行业协会、都市更新、顾问咨询等。可见台湾地区在物业管理经营多样性上优于大陆,在行业的积累总结沉淀上优于大陆。

五、总结

公司消防管理办法范文8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党建+”工作持续深入

①9月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县住建局始终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住建局实际工作有序开展好主题教育工作。学习教育阶段,局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挂点联系支部带头讲党课;调查研究阶段,党政班子成员对照各自调研主题深入基层调研,相互交流调研成果;检视问题阶段,局党政班子成员对照“十八个是否”逐条查摆,剖析思想根源,为下一步整改落实奠定扎实基础。同时,继续深化规范局属4个支部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内生活制度,在认真开展好“”常规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并延续推行我局党员干部带头授课的每周“干部讲堂”学习制度。截止目前,今年已举办15期“干部讲堂”,使局干部学风和工作作风迈上更高台阶。

②结合巩卫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桃源华府等第八片区卫生责任小区进行环境整治。1-10月份15次进社区环境大整治,清理各类垃圾100余车、铲除各类小广告20余处,拆除各类菜园和围挡搭建6处,积极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为“巩卫”贡献了一份应有的力量。

③掀起“学习强国”学习热潮,住建局在全系统内广泛宣传推广“学习强国”APP,已注册145人,长期活跃学员110余人。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天在学习报表里查看自己的学习积分和排名情况,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④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派驻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行局机关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指导协助村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保挂点帮扶村永阳镇渡头村、赵家村和梅塘镇东门村、永和周家村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⑤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党内监督各项制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杜绝“四风”反弹。纵深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严格“三公”管理,狠抓机关内部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2.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①城市功能品质与提升工作。《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规划设计》、《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提升规划专题研究》、《休闲绿廊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街规划设计》、《广场、龙湖改造提升最美岸线规划设计》5个规划全面完成。禾河滨江休闲绿廊、君山大道品质提升示范街、广场、龙湖改造提升最美岸线正在组织工程招标,即将开工建设。2019年度计划实施的47个项目开工率达75%。

②城南大企业组团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环湖道路全面竣工通车。君山小学和实验小学幼教楼、立讯综合门诊部、警务室投入使用,如期开通66路公交大环线。深圳大道西延、彩虹路南延等道路及临时夜市、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工程正在设计、工程招标或设备采购。城南现代服务配套项目已完成初步规划,正组织土地报批、清租等工作。城中村整治、水体整治、“两违”建筑处置等工作正加快推进。

③第三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2019年度第三片区棚改目标任务是166套套房、66栋栋房征收拆迁和3个新建安置点建设。目前已完成210户入户调查、测绘、评估,已编制完成分户评估报告并送达至棚改户。各棚改点已公示征收决定、评估结果,11月4日正式启动签订协议,接下来将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④老旧小区功能修补。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和微循环项目正在动工建设,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84万元。其中阳光华庭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评审已招标挂网,防盗网改造工程,目前已安装了302套防盗网,完成率95%;县政府西边背街小巷正在清理拆除违规建筑垃圾,并对拆除违规建筑后的墙体进行修补,准备铺设沥青路,同时停车场位置已经种植了10棵樟树;吉州小区“白改黑”项目正在进行铺设沥青的前期准备工作。

⑤城区畅通“微循环”。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9.48万元。畅通微循环项目片区涉及的门岭居民点微循环改造预算已出,正在财审。土地收储已和市工行协商确定工行宿舍土地收储工作。征地范围内正在准备樟树移植资料,报省里批准。10月20日项目组成员就门岭微循环项目樟树移植配合敦厚镇政府、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进行现场调解。10月28日项目组成员与县供电公司就微循环项目(兴华路至吉州路)的高压线路改造方案进行对接,正在进行作业设计。

⑥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整治工作已近尾声,目前主要收尾工作还有:一是青砖灰瓦房改造工作,由于10月8日、10月12日、10月26日和10月28日会议决定,所有青砖灰瓦建筑(宗祠除外)也要改成白墙红顶,工程量有所增加,正在组织工程招标;二是裸露黄土的补栽和彩叶树种的栽种;三是高铁安全运行范围内应拆房屋还剩横江2栋未拆,敦厚1栋未拆,其他已全部完成;四是已启动超高超大建筑拆除或降层工作,目前正和城管局等部门入户做工作。

⑦省级湿地公园及立讯产业园周边道路网架。湿地公园招标方案已向县政府初步汇报;居民点租金赔偿已经向县财政局申报;已完成立景自来水主管安装建设;正在优化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已启动富川路南延立讯厂区段道路建设,目前已完成东边人行道硬化;嘉华路已进行道路边线放线;富川路南延已开始便道施工。

⑧城西曙光路建设。①道路设计施工图已完成,抓紧跟踪图审、预算等招标工作;正在完善征收补偿方案,与自然资源局对接安置地选址申报工作;罗家村已完成征地17.32亩;征地款已到位200万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已通过常务会;招标控制价正在县财政局进行评审。

3.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

1-10月份全县公开招标项目27个,其中房建项目15个工程造价4.62亿元;市政项目8个工程造价0.7299亿元;工程设计招标2个,项目中标价334.28万元;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1个,项目中标价约3000万元;EPC项目1个,项目中标价约800万元。涉嫌串通投标项目(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9个,涉及15家公司,处罚13家公司。已发出27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家公司不处罚,不发处罚决定书)。处罚金额共计410601.45元,应罚272146.32元,13家公司全部已缴罚款,共计272146.32元。

2019年受监在建工程项目82项,总建筑面积192.6万平方米,约18.9237亿元。1-10月份,新增受监工程64项,总建筑面积113.35万m2,造价约14亿元,监督竣工工程验收40项,总建筑面积105.23万m2,造价11.82亿元。

参加单位工程竣工验收28项,组织综合竣工验收13项,有效地实施了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执行施工许可制度,严厉查处违法施工行为,依法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共60份,全部按规定实行押证施工。全年报建建筑工程总面积103.79万?,总造价13.7亿元。

完成了8627份见证取样材料检测报告,97份主体检测报告,检测业务收入约为205万元。城建档案入库1000多卷利用74人次,全年档案预验收项目32个,验收项目23个,开具验收意见书项目28个。另外,档案数字化工作经过挂网招标,6月份中标单位开始档案扫描及数字化设备安装,截至目前已扫描文件69.3万页次约3600卷,图纸3.57万张约3500卷。

4.安全生产严管重处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执行施工许可制度,严厉查处违法施工行为,对18个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下发了停工通知单。严格执行工伤保险制度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年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548.3万元并按要求退还792.6万元,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协助县劳动监察大队清欠农民工工资约98万元,涉及4个工程项目,并做好专项检查、汇报等工作。以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百日专项行动为主线,积极组织参加质量、安全大检查共计七次,在检查过程中共下发“工程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217份,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意见1202条,下发停工整改通知16份,下发处罚通知6份,处罚施工企业6家,监理单位1家,处罚金额8.8374万元。对所有隐患实行闭环管理,整改率达100%。

联合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市监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12家燃气经营企业进行了8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了燃气行业运行安全稳定,安全生产零事故。

5.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

2019年,我县纳入危房改造对象1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其他四类对象43户,一般户7户),其中维修109户,新建84户,交钥匙3户,第一批资金已发放到位。对全县15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进行了全面认定,AB级挂牌已全部到位,CD级援建牌部分完工的也已经挂到位。6.6和7.9两次洪灾导致35户倒损房的重建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第一批资金也已发放。

6.机构改革理顺职能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要求,我局于6月4日成立消防管理股(筹备),6月10日消防股与消防救援大队协商做好交接期间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确保此项工作不中断。6月20日与县消防救援大队共同对“湖滨公馆”进行消防备案验收。7月1日,正式由我局接管消防审验工作,从7月1日至今,已完成消防设计审查项目3个,完成消防竣工验收备案6个,组织消防验收1次,自县人防办划转我局以来,积极开展各项人防知识宣传工作。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人防知识进校园、“9•18”防空警报试鸣等活动,切实有效提高了我县居民的人民防空知识。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坚持“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腐必反、有乱必治”,持续保持对住建领域违法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不断推动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截止到目前,我局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90余条,张贴通告40余张,致广大市民公开信1200余份,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公开信1200余份,检查建筑企业56家,在建工地88个,深入住建领域各方主体及广大市民开展宣传教育15000人次,出动巡查6000人次,摸排治理处理乱象155起(质量安全领域85起、围标串标23起、专业技术人员挂证23起、燃气经营安全17起、其他乱象7起)。

8.“五型”机关建设倾力打造

为进一步转作风、优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住建局着力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干部队伍。一是统一审批管理系统,启用了江西住建云审批新系统。二是统一审批流程和清单管理,精简了审批事项和环节;三是推行了容缺后补和告知承诺审批改革;四是推进政务服务“减证便民”;五是全面梳理了“一次不跑”事项2项,“最多跑一次”清单18项;六是开展了延时、错时及预约服务,大力提升了住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特色亮点

1.局“干部讲堂”以学促干

为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破解机关党建内容和形式简单化问题,局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机关党支部中创新推出了“干部讲堂”。

①固本培元“政治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以“担当”、“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论述”等主题讲堂,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②能力提升“专业课”。为防止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结合城乡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殡葬改革等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安排相关股室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通过“人人当老师,人人当学生”,进行岗位大练兵,全力打造懂政策、精业务、能组织、善协调的干部队伍。

③正风肃纪“警示课”。采取案例分析、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以案说纪、以案析理、以警示廉,切实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锤炼过硬作风。

2.每周“销号”制度,深化工作执行力。

党员先锋带头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对全局16项主抓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责任到岗到人,实施每周一“销号”,月底一通报,实行任务倒逼限时办结,有效提升干部职工干事谋事能力,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快速有效推进。

3.意识形态工作推陈出新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宣传局内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展示住建系统的新形象。我局专门制定《住建局2019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实施办法》,设立新闻报道小组,每个股室选出1位宣传员,对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收集与撰稿。在4月份我局注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众号,通过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对我县住建人的住建精神和工作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截止目前公众号刊登推送文章62篇,浏览人数10000余次。已编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报》共6期,每月一刊,向上级和相关业务单位报送,畅通工作渠道,实现信息共享。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质量安全监管有待加强

在监工程量大,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工作难度高,工作人员人力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巨大。乡镇工程分步广,数量较多,工程规模小,工作人员下乡频率高,交通不便,容易造成监管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