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艺美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传承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工艺美术在高校中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工艺美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

工艺美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工艺美术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进入到大众高等美术教育中。针对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工艺美术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是当前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19世纪末期,清政府设立了实业教育,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起源,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工艺美术从实用美术向商业美术转型以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20世纪30年代,工艺美术引入我国高等教育,被称为手工课程和图案专业;到50年代,工艺美术向装潢设计和染指设计两大方向发展,符合当时社会大力发展建筑和纺织业的需求;70年代,社会对工艺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工艺美术增加了工业造型、室内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向发展,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并逐渐与国际接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进入90年代,高校对专业目录设置进行了调整,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保留部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而工艺美术则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存续。20世纪末尾,拥有50年办学历史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并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象征着工艺美术教育逐渐发展成综合性的美术院系;进入21世纪,工艺美术完成了从实用主义向现代设计的转变,反映时代特征,并与国际化接轨,展现文化多样性。目前,国内仅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所本科院系和几所工艺美术高职高专院系,教育体系较为薄弱。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重新命名为工艺美术,突出强调工艺的特征和重要性,开设烧造、锻冶、染织、编扎、金工、髹漆等课程,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促进工艺美术教育专项。由此,更多的学校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工艺美术教育改革。

二、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体系可分为专业型和普及型,前者是教授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型人才,后者是指高校非美术和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培养人文知识,两种教育体系面向的群体不同,教学目标和成果均有所不同。

(一)专业型教育

专业型教育是指专业进行工艺美术教育的高等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的主要途径。早期我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注重技能培训,培养从事专业生产的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改革开放后,国内引进和吸收西方现代化教学内容,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工艺美术课程从边缘性状态向核心课程发展,并有一定的创新。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符合时展的中国工艺美术教学方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深入高校教育改革。

(二)普及型教育

随着专业型教育的深化改革,工艺美术的普及型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普及型教育与专业型教育同等重要,是复兴中华民族文化,重建工艺文化的重要举措。只有大众了解工艺美术,才能对其感兴趣,产生热情,参与到民族文化复兴工程中。普及型教育是传统文化普及和传播的重要手段。高校普及型教育是将工艺美术从专业院系扩展到非专业院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普及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知识,辅以主题活动和专家讲座,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其审美和消费,进而带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增长,使融合民族元素的现代设计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建立起全面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推动我国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发展。

三、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工艺美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工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结合创作与美,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工艺美术强调以美术技巧制作出具有审美性的实用工艺品,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审美性。工艺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工艺美术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体系,在各个专业体系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工艺美术本身特征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的本质。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法规,以推动工艺美术的传承,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年),加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保护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此外,我国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的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保护体系,包含传统(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而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成立,象征着工艺美术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壮大,组织开展编纂《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文化工程,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社会经济的产物,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保护传统手工艺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手工艺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高等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高等教育应当发挥其人才优势,结合传统手工艺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合应用型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理念,保持工艺美术的活力,在新时代保护、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

(二)建设文化强国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强。人们在满足于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的消费逐渐增强。艺术品收藏的火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市场的繁荣。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对生活品质和精致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艺术品是艺术家原创作品,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的商品,每件作品都凝结了创作者的智慧,独具匠心,个性化十足。工艺品不同于昂贵的艺术品,价格不高,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性,符合大众消费需求。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美观、实用、经济的工艺品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情操,带动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而推动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应当认识到社会的新需求,改革教学,为工艺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创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三)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阐述了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多种传统手工艺,保留传统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保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接受基本训练,掌握专业领域的设计制作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工艺技能,以培养具备审美和创造力的工艺美术人才为目标,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农耕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诞生了种类多样、造型独特、用料考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工艺美术品,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最高生产力和民族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知识讲授和技能教授,组织学生阅读文献或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艺术来源于民间,民间艺术为工艺美术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民间艺术以传统的民间生活和审美为出发点,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将普通材料经过精湛的技艺和创新制作出美观大方的工艺品,造型独特,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为当代工艺美术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工艺美术作为本土艺术,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灿烂文化。如今,全球化发展迅速,工艺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工艺美术教育应当进入国际化视野,并将最新的设计理念、新材料、新观念、新工艺融入到工艺美术的创作中,促进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工艺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通过他们将工艺美术推向世界,促进工艺美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扬光大。可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是工艺美术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工艺美术,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工艺美术品以其美观、实用和经济著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经过1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综合性的教学体系,但是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工艺美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工艺美术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符合市场需求,展现时代特征,以高校教学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文.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3(10).

[2]许奋.当前办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对策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

[3]孙井义.试论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发展方向[J].艺术科技,2016(4).

[4]龙辰.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6(4).

[5]杨林.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下的工艺美术教育改革[J].美术大观,2012(10).

[6]刘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J].艺术教育,2012(8).

[7]刘茂大.基础美术教育中工艺美术教育的构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职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0.前言

高职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更是实现学生艺术素养与人格健全的重要教育。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职教育都更加偏重于学术研究,脱离实践教学,即重艺轻技、重学轻术。相较于欧美发达地区与国家,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问题十分严峻。而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不仅具有显性、物质性、直接使用等价值,同时也兼顾着隐性、非物质性、非直接使用价值等特征。这些要素对高职艺术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同时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渗透到高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走向高职教学,是完成教育理念创新的重大举措,对创建我国特色现代化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1.1传统工艺美术阐释

工艺美术是创造性美学的具象化表现,实现了生活环境、生活物品的艺术加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便深深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其中张道一教授甚至为此做过专项的学术阐述,张道一教授认为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创造物的具体化表现,其审美性与艺术性的价值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它是祖先文明在历史长河背景下遗留的产物。为保障它的可持续继承,我们要为之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科技同步发展。一般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多由家族、师徒关系继承,往往带有很明确的地域性与民族风格特征,且继承时间往往超过百年的历史。流程完整的工艺系统,以及精湛的技艺技术是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第一印象。可见传统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审美性、实用性、地域性。

1.2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自步入新时期,世界的格局就在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我们不可预料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更是将我们的生活方式渐渐向西式靠拢,许多人的东方审美观念也在逐渐向着西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宝贵的精神文明逐渐走向边缘化,被人们渐渐所以往。传统工艺美术的不被重视,让许多艺术家丢失了能够生存的饭碗,且由于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艺术性特征与繁琐的创作流程,使得许多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也在逐渐消亡。如传统艺术中的皮影戏便被日益丰富的休闲生活所替代,包括电影院、电子游戏等。电影院及电子游戏等相较于皮影戏来说,对年轻人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传统工艺美术黯淡的发展不仅受到了我国政府与艺术机构的关注,甚至连整个世界都在注目着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保护。许多地区政府对此相继出台了众多保护政策与保护措施,希望用政府的力量引导传统工艺的继承与保护。然而虽然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具体表现在,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保护工作,虽然政府以政治领导力量身份介入,但是因管理不善导致有关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阻,责权不明、分工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虽然政府予以了传统工艺美术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这种关注与重视却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基层部分并没有提高足够的关注。试想如果只有政府关注这项艺术,而人民却没有履行文化继承与保护的责任,那么这项艺术在多年以后必然只能出现在博物馆的展台,失去发展与生存的空间。最后受现代科技挤压,传统手工技术正失去生存的市场,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主要依靠的是口传心授,这种学习方式技艺水平提升慢、且工序复杂,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据笔者统计,国内现阶段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高达68岁,这种现状显然会严重阻碍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

2.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应用价值

2.1弘扬与继承传统文化

传统工艺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受到时代性因素包括经济、文化因素影响产生的具有一定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形式。当然随着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不断变化,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1]。古时候,受限于信息水平与文化水平的影响,寻常百姓的休闲生活多依靠工匠与艺术家的表演,精湛的表演技艺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不过在工业时代来临以后,许多传统工艺美术便开始逐渐走上下坡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渐渐地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淡出。而传统工艺美术与高职艺术设计相融合,却可以保障具备千百年历史的优秀文化完成继承和发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文化精髓作用[2]。当然,这也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系统理论与设计元素,才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本土化气息浓厚的地域性工艺美术价值,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传统工艺、本土文化、现代艺术的相交与融合。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的艺术课程中都存在着诸如重艺轻技、重学轻术等问题,学生往往匮乏实际动手能力,仅能够掌握一定基础文化理论。将传统工艺美术与高职院校艺术课程融合,不仅实现了国内非遗文化资源的继承与保护,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动手实操能力,打破了传统艺术教学的局限。

2.2实现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传统工艺资源教学走进高职艺术课堂,不仅是高职艺术教育的一大突破,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能够实现学生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现代艺术设计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传统工艺资源的挖掘与了解,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提升设计面,扩展知识视野。此外,传统工艺的教学引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欲望,用新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传统工艺历史,了解传统工艺朔源,启发学生的技术意识、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为现代艺术教育注入更多的思想与活力。

3.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3.1充实教学资源

引入传统工艺教学资源,将其作为艺术教学的主体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框架,不仅可以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思想方面的力量,同时也可以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因为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具备着显性、物质性价值,同时也兼顾着隐性、非物质性价值。利用传统工艺文化中的深层文化素养,便文化价值为教学价值,能够实现艺术教育的重点突破。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不仅仅是综合素质养成,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候,也能够获得非智力因素、飞机能因素的人文教育提升与培养。而传统工艺教育的价值正是在于能够启发学生自发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3.2拓宽教学方法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便在时展的过程中,积极获取国外教学经验,并将其发展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传统工艺教学资源的引用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学形式,使技能学习与知识传播达到与我国文化教育背景最高效率、最科学的教学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教育的行为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取的结果,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得知学习获取的过程。我们不应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经验,而是要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实践与经验的结合体。从而将课程的设计赋予教学化、系统化、知识化、理性化。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渗透到高职艺术教学,正是为了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高职艺术教育变成更具特色的过程。

4.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作为高等技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阵地,高职院校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相较于其他人才培养机构,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针对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特征。这些特征是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端工艺美术人才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高职院校教育与传统工艺美术的融合,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创富有地方性色彩的美术教育,能够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美术人才的同时,为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输送更多的力量。能够同时做到提高高职艺术教育效果与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扬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倩.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J].艺术科技,2017,30(09):384.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

工艺美术是人们经过长期生活积累下来的传统工艺技术,是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从20世纪开始高等教育中就包含着工艺美术的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却由传统的美术学学科属性转变到设计学学科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并对之产生兴趣,目前也有很多的高等院校开设这一专业,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创新,顺应时展要求,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时展,首先需要增加工艺美术教育所覆盖的范围,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高等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去思考未来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将工艺美术传承和发扬。

1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手工业文明在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这是每个人都不可以否认的,任何一种类型的手工艺技术都有独特性,有着专业的加工技术,从而可以制造出精美的手工艺品,通过一些合适的条件就可以永久流传,象征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是如果要把一种手工艺技术传承和发扬是需要面对很多的现实问题,因为社会在发展,工艺技术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由于工业生产的需求,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技术被以大工业生产为主流造物的方式所取代,当前传统的美术学学科属性已经转变到设计学学科下了。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单纯从事手工艺去谋生的人会越来越少。民间工艺是人们经过长期劳动而传承下来的,所以现在传承的角度上来说,以前工艺技术的传承方式是依靠手工艺技术去谋生的从业者,并可以通过收取徒弟的方式去将手工艺技术传承下去,例如制陶、漆艺、雕刻等等。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手工艺技术的传承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了解发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很多人不想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甚至不会有很好的收益,因此也就造成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人放弃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借助外力,因此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顺应时展需求,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做出思考,提出更好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将其延续和创新发展。

2当前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品味不断的提升,因此工艺美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艺美术品的市场需求都很大,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工艺美术品所带来的作用是其发展与传承的时代,但是存在缺乏工艺美术人才的问题阻碍了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所以开展工艺美术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国家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工艺美术方面来说,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院校是少数的,不符合国家所倡导的科教兴国战略。面对巨大的工艺美术品市场需求,当前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仅缺乏专业素质搞得人才,还缺乏熟练技能的人才,所以面对当前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是以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为依据,去思考工艺美术人才未来的培养方向,从而培养出更多工艺美术人才,及时抓住传承与发展工艺美术的时代机遇,得以将其发扬。目前在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缺乏培养目标,其一是有的教师只专注于基本的理论知识,没有进行实践能力训练,使实践课程也只是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其二是学生没有用到艺术实践教学的教材与设备,造成了学生无法训练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思维;其三是教师只注重最终的结果,没有关注整个过程,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四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工艺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社会对于工艺美术人才是急需的,但是在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是不确定的,有的人认为是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有的人认为是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但是在我看来未来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不能单一发展,进行一概而论。未来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如果不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依据去确定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那么即使由院校开展工艺美术专业,从本质上来说也只会变成普通的美术教育,因此未来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必须充分考虑大市场需求因素,否则是毫无意义的。

3.1确定培养目标

开设工艺美术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首先应该具备清晰的培养目标,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面向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其实践能力,该专业的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工艺美术专业所必需的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掌握一定工艺美术理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发展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一共包括7点:(1)掌握一定的工艺美术理论知识和工艺史知识。(2)掌握绘画理论知识和技能。(3)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搭配技法。(4)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具有初步的构图创作能力。(5)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修图、版式、制图等)。(6)了解工艺美术行业动态。(7)具备收集、选取艺术创作素材的能力。

3.2建立工艺美术教育体系

在我国早期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高等院校中,其区分标准是造型门类,主要是培养从事工艺美术相关职位的人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进行的改革,国家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注重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开设上主要包括普及型和专业型,普及型工艺美术教育主要是指在中小学和学前教育中所开展的工艺美术课程,包括美术课、手工课等;专业型工业美术教育是在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是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技能及知识的,在传承与发展工艺美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交流渐渐加深,西方的设计理念被吸收和加入,造成了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教育被忽略,但是当前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认识到工艺美术教育是不可忽略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找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工艺美术教育方法,将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进行融合,进而实现本土设计创新。

3.3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目前我国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由于我国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工艺美术专业不可能开设所有的种类,因此所包含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且如果只开设其中的一种类型,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单一,影响到将来的就业,所以高等院校在进行工艺美术教育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给学生配备实践教学教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校可以与一些工艺美术专业的公司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院校还可以结合工艺美术的课程开展一些设计比赛或者项目让学生参加,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的走入社会;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增长自己的见解,学习到更多的设计方法。总而言之,院校在进行工艺美术教育时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4转变教学理念

当前工艺美术教育需要进行转变教学理念去培养出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从而实现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院校在进行工艺美术教育时不能采用别人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模子里,工艺美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工艺美术教育形式多样化,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促进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从目前我国工艺美术的市场需求来说,我国缺乏实用型的工艺美术人才,但是如果放远目光,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应该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工艺美术人才。当然,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因此工艺美术教育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工艺美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出专业技能强,高素质,创新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发展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

参考文献

[1]杨林.文化产业背景下工艺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探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16(01):67-70.

[2]张祖荣.关于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教育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6(13):91-91.

[3]许奋.当前办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对策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41-46.

[4]张建华.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现实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69-71.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美术设计教育;融合路径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伴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进步,在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术文化形态,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功能,在色彩运用、结构设计等多方面也具备了极高的观赏功能,美术设计感极强。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独有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现代美术设计发展过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依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产生的起点,许多新思想、新观点逐渐涌现,同时国外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理念也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以前的艺术设计发展缓慢,艺术内容缺乏独立创新和自我探索,仅仅是对外来文化的照抄照搬,没有自身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美术艺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表现形式,不断被人们理解并重视。1949年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加大,现代艺术教育开始成为学校的一门学科,称为工艺美术专业。到20世纪末,工艺美术专业正式被定名为艺术设计学,至此,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正式形成。

一、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

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于早期的农耕文明当中,所以具有很强的农业印记。工艺美术在当时主要是由朴实的劳动人民完成的,以实用性为主,兼具艺术的特点,完全依靠手工来完成,制作时间较为长久。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于工业大革命时代,是在制作技术比较成熟的时代产生的,艺术设计依靠工厂流水线完成,不仅效率高,而且具备很高的完成度,在质量和工艺方面,与传统工艺设计相比进步较大。传统工艺美术主要由民间手工业者完成,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文化水平上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古代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导致很多工艺失传。现代美术设计在大工业时代产生,生产力发达,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再加上市场的价值规律,在工艺研发上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研究对象不同

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手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还是停留在器物本身的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上。现代美术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产品,在注重产品的基本使用价值之外,对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研究。不难看出,传统工艺美术主要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器物的本身,体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器思想,在对工艺的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着墨较多。现代美术设计在古代道器思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价值,无论是色彩装饰还是其所体现的艺术文学内涵,都更加重视人的作用。

(二)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联系

现代艺术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代美术设计的很多设计亮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无论是物件的形态、装饰,还是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都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风貌,所以,现代美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正是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这一时代的工艺设计特点,这些文化艺术形式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体现,所以现代艺术设计不仅是当下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未来,也是某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创新。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许多创意灵感,都是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汲取而来的,对提倡传统艺术形式的设计师而言,传统工艺美术是其进行研究开发的主要动力,也是所要挖掘的重要宝藏。对于“反传统”的设计师来说,他们也需要在了解传统工艺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理解,传统工艺美术都是现代美术设计的根源,在装饰、图案、设计理念等多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复古思潮和人文意识的回归,在客观上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工艺美术。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在机器的帮助下设计出精美异常的工艺产品,在这样的现代化潮流中,对技术的追逐和崇拜在为人们带来高超的工艺品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在工艺制作上出现的人文价值和工艺价值失衡的问题。伴随着这种文化价值的缺失,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提倡传统的工艺美术,复古思潮和人文意识开始受到重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从中发现、汲取优秀的创作艺术形式,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族艺术和文化开始被裹挟、同化、消失。在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的美术设计要想保持初心,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就要在坚持创新、融入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大力发掘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思想,坚持发展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提升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民族性、独特性。

(一)传统工艺美术思想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思想诞生于早期的农耕文明,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工艺美术思想文化中,存在着许多熠熠生辉的思想,尤其是在道家、儒家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体现出“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文化特点,注重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些在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地位。

(二)传统工艺美术造型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古代工艺品的设计造型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艺术智慧。这些多样化的造型艺术,成为现代美术设计的巨大材料库,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设计思考。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图案、装饰以及颜色的运用,都被大范围地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式设计,许多传统的鱼、鸟、花、草图案被运用到现代服饰、工艺品装饰图案中,中式背景墙、玄关以及中式门窗的运用,都体现了传统工艺美术造型对现代美术工艺的影响。中国符号性传统造型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大成果,这些抽象的文化符号,是古人在文字交流中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最典型的文化符号运用要属2008年奥运会的火炬造型,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体现了艺术设计的人文性与艺术性。除此之外,传统的符号性造型在现代灯具、图片设计、建筑造型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这些古今结合的创造性设计,大大提升了工艺设计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产品特点独树一帜。

(三)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下,产生了许多高超的设计技巧。现阶段,在进行传统工艺的设计时,同样需要高标准和高条件来完成。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过于追求短时间内工艺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将工艺所具备的质量和内在的精巧技艺忽略、遗忘,有些甚至偷工减料,不仅大大降低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美感,而且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需要重新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教育,提倡在传统工艺技术中进行改革创新,设计出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工艺产品。此外,在现代生产设计过程中要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去除浮躁,认认真真地完成工艺制作。

三、传统工艺美术引入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侧重点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任何一个民族的美学思想,都是其社会状况的基本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民族的美学思想是在经济基础作用下的独特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感悟和形成的,在无形之中影响人们审美价值,这种美学思想会在传承之中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讲究情感、意味、气韵。在情感方面,除了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与诉求外,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注重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统一之道,对自然保持着一份敬畏、尊重的态度。在意味方面,古代美术工艺中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和谐思想,追求的是在实现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前提下的美好、有趣、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气韵方面,古代工艺制造者善于从社会、自然中寻求灵感,将自然之中的生机和灵动通过工艺技巧转换到器物的形状、装饰、花纹、图案等各个方面,从而使所制作的器物在无形之中具备自然社会中的灵韵和气度,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民族传统符号

人类自产生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流系统。符号系统是人们独创的交流形式之一,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使用符号系统进行交流。人们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将某些符号约定俗成为一定的指代意义,用来代表人们交流的主要内容,这些符号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古代工艺发展过程中,人们将交流符号进行艺术转化,分为图像符号、知识符号、象征符号,这些不同的艺术符号代表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交流意义,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更形成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存在。例如“马上封侯”“蝠鹿同寿”“莲生贵子”等,在历代的传统工艺装饰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身所传达的吉祥的寓意却从未改变。

(三)特有的民族工艺及技法

我国古代的工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制作工艺和民族技法,这些都是古代工艺者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所总结、探索出来的智慧结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古代工艺注重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探索出许多复杂工艺的制作手法。但是在现代社会,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工艺极少有人问津,所以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要突出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在对古代技艺的探求中不断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制作水平。

四、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扩大宣传范围

相关院校要在思想上实现转变,改变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育不断普及化的今天,大众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将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窄而冷”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一项日常化、平民化的教育形式。学校要加大美术设计的专业比重,吸收大量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现代设计教育在社会上的贡献率。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网络文化课程普及和宣传,借助微博、微信等形式,提升大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了解程度。要采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借助H5、视频等传播形式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生动化宣传,在满足大多数人好奇心的同时,增强传播力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立一些艺术社团,如民间剪纸、陶瓷制作、刺绣等,增强艺术知识的推广范围。

(二)鼓励工艺创新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一些学校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安排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校没有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处理,导致专业课程占比较少,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应当在专业课程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相关领域的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将陶艺、剪纸、皮影等极具民间风格的艺术引入课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真正体会到传统美术设计的精华和灵魂,实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要摆脱老掉牙的理论内容“大轰炸”,要处理好艺术历史与艺术设计方法的比重,启发学生采用开放式的思维进行思考,发掘传统工艺的设计技巧,发现传统器物所保留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实现新旧融合,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现代工艺创新。

(三)创新教育方法

针对目前传统工艺美术与其它艺术设计相对割裂的状况,笔者认为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要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字体设计课程,要强调中文字的造字体系、笔画、由来;书籍设计课程可以融入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书籍装订方法;在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中要强调应用传统元素的内涵形态,并以内涵形态设计范例为内容,促进教师与学生对于传统元素形态的重新认识与设计。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保障内涵形态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下,可以借助先进的VR技术,让学生从课本上单调的图片展示转变为眼见为实的亲身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内容,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手段,将VR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将传统艺术工艺的特性借助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帮助下,身临其境,切切实实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美绝伦之处,感受到专业课程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此外,还可以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设计教育思维相结合,创新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路,从形式到内涵实现专业课程的全方位挖掘。

参考文献:

[1]许奋.当前办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对策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41-46.

[2]吴山.中国工艺美术人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邓力群.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马忠秋.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及其发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53.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民间美术;公共艺术教育;可行性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原来国家只是为学生教导学术知识,而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开始被重视,各种艺术院校也开始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对于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就要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始,公共艺术教育不光能提高学生们对艺术审美,更能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兴趣爱好,完善人格发育。而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群众之手、丰富社会生活,诉说民族信仰与道德观,满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理念,又能让学生们体验民俗、倾听民族信仰、感受民族之魂,可以说民间美术的加入会让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变得更加完善。

一、民间美术的概况

民间美术是传统美术的一部分,也是一切美术形式的开端。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以其为观念创造的彩陶艺术,到了中国的战国、秦代、汉朝时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雕、陶俑、砖石画像等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风格与造型,都体现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到了魏晋时期,各种贵族开始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并成为画坛的主导角色,其中画的类型各异,有版画、年画、笔画等,皆出自民间画师之手。除了各种画画形式还有刺绣、印染等技术也油然而生,并且普遍流行于民间。当时的民间艺术可谓是多姿多彩,除了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更是培养了不少大家。其对生活添加了乐趣,为人民的感情起到了传达作用,并且随着时展,成为了一项富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美术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术的一个分部,民间美术在民间广为流传。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有类似的言论,讲明艺术其实是来源于生活,而民族传统文化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民间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性,比如自发性、审美性、实用性等。在过去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上,具体上课传授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属于国外的审美艺术文化,对于本土的艺术形式则没有过多讲述,导致学生们对于自家艺术没有过多的感受。将民间美术加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中国的艺术形式,学习中国的传统理念,更能激发学生们对国家的情怀。所以为了让学生们提高审美,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三、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好处

(一)丰富课堂教学

有兴趣才有学下去的动力,而传统文化就是囊括了各种好玩、有趣形式的产物。特色发展不是说说而已,千篇一律教不出好的人才,对于课堂上枯燥的知识,学生们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的。再加上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多都是参考国外例子,学生感受不到其带来的现实意义,学习不是只学习理念,而是需要理念与现实相结合。民间美术则不同,民间的艺术形式有很多,教师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并且可以有选择性的,根据学生们感兴趣的角度教授给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老师的讲解变得更有现实意义,那么何愁学生们学不到知识呢。

(二)延续传统精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如今国家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的发展除了国际化以外,更有本土化的精神。打个比方,很多学生在高考过后会选择出国,去国外的学校读书,难道国外的空气就比国内的好吗?并不一定,只是中国的教育问题,总是觉得国外的就是好的,国内的就是不如国外。而公共艺术教育也有这样的问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大多来自国外,培养的是国外的审美,可见连审美都是国外的,又怎么能阻止国家的栋梁统统往外发展呢。庆幸的是,目前国家已经在解决这个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及兴趣爱好,而引进民间美术,就是贯彻国家发展方针,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感受民族艺术形式的一个好方法。

(三)宣传爱国理念

过去的一代人对中国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以是中国人而自豪,以生在中国为骄傲,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更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他们经历过国家的低谷,感受过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他们爱着这个中国,而对于现在一代来说,出生便是和平年代,吃喝不愁,娱乐项目繁多,难以理解老一辈对中国的爱与感激。所以为了培养学生们对国家的情感,需要从传统灌输,而民间美术就是传统的代言,加入民间美术就是让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爱国理念得到宣传,让学生们的爱国理念得以培养。

(四)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上面我们提到过,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多以国外教育为主,那么以此为主是错误的吗?并不,只是并不完整而已。身为一个中国人,要有属于我国的国魂。国家新一代的栋梁从小就应该培养中国化意识,了解中国发展历程,体验中国发展的艰辛,可是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没有家长舍得孩子吃苦,那么如果生活上不能体验中国的艰辛,就要从理念上灌输国家的传统思想,好的教育不只是有好的理念,而是好的理念与好的现实相结合。当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入国内的教程,相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会变得更加完整。

四、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探究

(一)合理性

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可见无论是民间美术还是公共艺术教育都是合理的存在,那么如果把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是否合理,就要根据具体现实情况相结合。实际上,国家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必定有其开设的道理,而想要公共艺术教育成功,则需要与众不同,引入有代表性的民家美术,则可以让公共艺术教育变得不同。可见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不一定合理,但是将有本土特色的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则必然合理。

(二)师资性

因为我国的艺术还处于发展中,并且发展时间较短,教育历程不算太长,美术教育存在不足也算是意料之中了。想补足美术发展的漏洞,则需要民间美术给与其帮助,也就出现了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从目前来看,确有不少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已经加入了民间美术的存在,但是由于加入时间较晚,效果和预期存在了一定的差异。具体的问题则出现师资上,本身掌握美术教育方式的人就不多,了解民间美术的人便更在少数,导致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民间美术教学上缺少主导性,难以进行。而且就算是这个教师掌握着民间美术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理论与实践,也是各个老师不同的重视方向,所以想要让民间美术在公共艺术教育发挥强大的能量,就要有人进行引导,建立本土优势,多学习多了解。另外学校也可以适当的请本地的民间艺术家、美术家来进行课堂教授,以实现民间美术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存在意义。

(三)设施

好的教学方式,绝不是读读书,做做阅读理解就可以达成的。想要把民间艺术有效的引进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上,必须要有完善的教学配套设备,足够的民间美术理论图书。当然因为各个地方的民间美术各不相同,就需要多方面配合来编写教材了,好的教学素材出现了,学生们也能对民间美术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其对公共艺术教育产生兴趣,并可能在以后将此发扬光大。

五、结语

可见,民间美术引进公共艺术教育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成功将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民间美术存在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产生的难题,因为其不光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进行,更是达到了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中国的艺术形式,学习到了中国的传统理念,激发学生们对国家的情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独特的民间美术形式也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并且民间美术可以让美术变得更加有我国的特色,学生学习多了自然培养了对国家的爱,增加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长春.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06-107.

[2]陈秀菊.民间美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147.

[3]唐珊.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6,(02).

[4]范涛.民间美术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措施研究[J].美术大观,2017,(04):146-147.

[5]冯蓓蓓.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策略

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唤醒他们内在的艺术气质与艺术意识。在融媒体时代,我国各项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侧重理论知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快革新艺术教育方式,助力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提升,是当下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

在“五育并举”这一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艺术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的一门重要艺术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肩负着指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文化价值观念的重任。通过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和艺术审美熏陶,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美术、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可以使高校学生掌握公共艺术方面的专业特长与技能,同时,使他们接受良好的艺术气息的熏陶,这对他们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审美创造力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艺术与现实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可以使高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挖掘、感知及创造“美”的元素,助力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1]。

二、融媒体时代到来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

(一)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

在传统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都会采取口授为主,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的方式进行授课,虽然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方式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但是,公共艺术教育本身更注重实践,注重示范教学,传统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针对“装置与绘画”这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形成深刻认知,教师仅仅口授相关知识远远不够,教师必须亲自动手为学生进行演示,帮助他们理清创作的整个操作过程,尤其是,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从构思到最终完成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如果教师创新融入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就可以有效拓展公共艺术教育范围,为学生补充丰富的教育内容,比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去相关公共艺术教育网站搜集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料,又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络上搜集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料,再在课上辅助学生高效理解相关知识。

(二)有利于辅助艺术创作

融媒体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为相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传播路径,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从本质来讲,公共艺术教育属于美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要求高校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才能深入理解公共艺术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本质上是公共艺术教育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过程更好地表达与传播公共艺术理论知识[3]。通过网络,高校学生可以便捷地与更多人分享和交流自创作品,增加高校学生开展艺术创作的趣味性,“抖音”“快手”等这些网络平台,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这对锻炼他们艺术创作能力有积极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

进入融媒体时代之后,互联网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互联网革新了公共艺术形态,如VR技术、MR技术等先进技术可以为高校学生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创设虚拟现实的环境,增加教育的新鲜感,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VR技术指导高校学生开展实践创作,也可以应用相关网络技术对高校内外的艺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进艺术教育课程规划、教法及训练方法的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在促进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基于融媒体建设在线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可以很好促进整个公共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基于融媒体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策略

(一)重构现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在融媒体时代,为了充分发挥新时代的艺术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的作用,助力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高效开展,高校应对现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更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文艺发展需求。在重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期间,高校要注意有效发挥新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势,对现有高校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高校还要注意紧密联系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从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出发,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例如,在重构高校现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期间,学校可以有效融入新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如短视频、影视类等融媒体时代的全新艺术形式,通过有机结合艺术作品和新媒体技术,避免学科内容出现偏颇。与此同时,高校要结合高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运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持续丰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尤其是,高校要注意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与结合,如书法艺术和美术艺术,美术艺术和影视创作等,通过强化融媒体时代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质量。但是,在运用融媒体时代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对现有公共艺术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完善的同时,高校要充分明确线上教学资源的辅助角色,不能“反客为主”,只注重线上教学资源的运用而忽视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

(二)创新现有公共艺术教育方法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成为各行各业进行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同理,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高校可以巧妙应用融媒体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对现有公共艺术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突破传统公共艺术教育中时空因素的限制,有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关技术满足高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4]。但是,融媒体时代的全新教学技术、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现有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从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与创新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对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尤其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除了常规的线下艺术教育课程外,高校也可以创新开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可以向互联网上传公共艺术教育的微课、多媒体等不同类型的课件资源,并指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智能终端设备下载且进行自主观看和学习,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自主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此同时,高校通过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可以拓展艺术教育的范围,微信、微博以及各类学习APP都可以成为辅助高校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的重要载体,帮助高校学生实时接受公共艺术教育指导及开展公共艺术交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对提高高校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艺术教育内容的效果有积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云课堂”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借助“弹幕”等多种方法来完成公共艺术教育知识点的教学,并配合线下沟通和讨论活动及时解决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相关知识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微课这一全新授课方式,将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优秀微课件、导学案等上传到共享学习平台,供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下载,并进行便捷、高效的自主学习,这可以有效弥补以往自主学习资源和辅助性资源短缺的不足,对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效果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当下全国处于“防疫”新常态下,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先进媒体技术辅助学生高效开展教育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打破单一的公共艺术教育业态

以往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存在比较突出的单一教育业态模式,即公共艺术教育属于“公共”教育,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学生的实际艺术水平比较低。如果高校可以创新应用融媒体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打破单一化的公共艺术教育业态,开展个性化教育等一些全新业态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效果。例如,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普遍有追求个性和独立学习的特点,此时,如果高校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就可以促使传统“大众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向“个性化”方向转变,更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比如,学校可以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高校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不同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艺术教育计划,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公共艺术教育从传统的“文字时代”向“影音时代”或“读图时代”转变,这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此外,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期间,除了要注重发挥高校的教学指导效用外,也要注意强化课外实践教学,通过与社会上的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组织、新媒体机构等多方协作构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体系,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利于高校丰富教育内容、辅助学生艺术创作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基于融媒体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过程,高校要注意从重构现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出发,创新公共艺术教育方法,打破单一公共艺术教育业态,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杰,杨佳西.在网络技术影响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9):146-147.

[2]严岩.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J].戏剧之家,2021,14(10):171-172.

[3]边吴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2020,46(12):51-52.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地方民间美术资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用措施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经久不衰,依然有着非常完整的传承度。作为文化珍宝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则更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历史、传统特色和民风民俗。为了促使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将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合理地引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丰富公共艺术教育趣味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有效措施。因此,探讨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措施就成了当代话语下的必然之举。

一、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具备非常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果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中合理引入,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对于艺术、文化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唤醒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主动性和审美意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重新认识地方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热爱、尊重的情感,最终提升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当前这一阶段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当中,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群体的艺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同时在此基础上所设置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艺术基础并不匹配等问题。对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调整,把艺术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地将地方美术资源应用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中,可以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趋于合理和实用。鉴于地方高校还承担起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发展的作用,因而,对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是传承和升华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一环。

二、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还是教学理念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所实行的教育方式和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虽然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多样化,例如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等,努力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接触到地方美术资源,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全面性的成长。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其实效性并不明显,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公共艺术的“艺术”功能不断弱化

在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重视内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艺术课堂中掺入更多文化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相应的视频或图片,以期达到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不过这种改革方式虽然在短期能够获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会导致从根本上降低课堂中艺术的功能,促使艺术课堂中的“艺术”功能被弱化。因而,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中艺术感传播的效果下降。

2.学生对地方美术资源的重视度不高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外文化已经渗透到我国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再加上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许多学生认为国外文化是较为潮流和新颖的。我国地方美术资源则代表老土和落后,被认为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认识到地方美术资源宝贵的艺术价值,导致在课堂当中学习地方美术资源时积极性不高,平常生活中也不会对这些资源和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最终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师本身对于地方美术资源的认识度不高

学校所聘用的部分公共艺术教师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聘用高校中刚毕业的高才生;另一方面是聘用社会中对于艺术有一定研究的相关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其对地方美术文化的背景了解并不深入,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为,只需要将这些地方美术作品带给学生观看和认识,了解到美术作品当中的制作风格和技巧即可。由此可见,就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而言,部分教师本身的传统文化的艺术修养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都是教师绘画或制作一个美术作品,然后让学生从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绘画或制作一个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最终所呈现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4.地方美术教学设备不完善

因为高校经费方面的问题以及高校领导对于地方美术资源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许多高校并没有针对地方美术资源的教学需求购入相应的教学设施。地方美术资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内容非常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再加上学校本身的经济条件的约束,导致许多高校的美术教学设备严重不足,这也间接地制约了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措施

1.在教学当中重视课堂“艺术”功能

艺术教学所提倡的是艺术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如果改革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艺术课堂本身就很有可能失去教学本质。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高校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作为课堂的首要教学内容,在大量美术教学内容中,仍然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作、欣赏以及鉴别艺术作品等能力,为学生的高素质全面成长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定期拿出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模仿,以此提高学生对艺术理解的兴趣。其次,开展旨在提高创作能力的课程。例如让学生参与活动类的交流学习;又如开展以某某为话题的讨论会,让学生针对一个话题提出各种新颖的看法和观点,然后通过自身的看法、观点设计出相应的艺术作品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基础艺术能力培养的提高,弥补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缺失。

2.提高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认识高度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教学效果不良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于地方美术资源的认识度不高,同时,在纷杂的文化当中迷失自我,无法寻找到最有学习价值的文化内容。对此,学校应当提高对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宣传力度,宣传形式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网络宣传,也可以采用真人宣传。一方面,可以在校园网、校园贴吧等空间中定期宣传相应的地方美术资源。另一方面,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民间美术传承人到校园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进行参观,为学生讲解民间美术资源的历史故事。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对地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艺术教育本身的文化性、本土性和地方性。

3.提高教师对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认识高度

要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教师对地方民间艺术必须有较高的认识度。对此,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借助专家莅临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教师参与到民间美术的考察研究活动当中,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沟通彼此的教育心得以及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发现教师在开展地方民间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地方民间美术教育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4.不断优化和完善地方美术教学设备

地方民间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的独特性,教学难度比较高,如果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给予支撑,教学的最终效果必然会流于表面。由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单一的讲解和模仿性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课堂形成一种枯燥和厌倦的情感。对此,学校应当不断地完善教学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教学设备方面,必须达到随用随有,并借助这些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借助PPT课件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画作。此外,对于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和观摩学习,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公共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并时刻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PPT课件之后,教师需要以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演示,否则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简单空洞。除此之外,学校还需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改善公共课堂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剪纸的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开设剪纸艺术的工作室,通过利用本地民间艺人资源,建立和本地民间剪纸艺术家合作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这些艺术家交流的同时,进行学习和创作,从而激发学生走出校园,真正进入剪纸艺术的创作空间中去。此外,还可以建立剪纸教学网站、微博等,教师也需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5.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实践探析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具有属于本地域、本民族的历史积累与文化传承,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与文化符号。传统手工艺技能是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领域中的重要一类。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许多手工艺技能在现代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异。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加入到本地区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保护、抢救、研究、传播、创新的行列中,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能相结合,是保护这些优秀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有益于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内容。

一、青海民间传统手工艺技能内在的价值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世居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历史发展中他们创造了具有强烈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并形成了各自较为完整的制作体系,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潜在巨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是青海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自身局限和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制约了其良性发展。如有的在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从原材料和手工艺技术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无形中导致了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变异。所以,青海传统手工艺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较为严峻的。首先,手工艺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技术理念落后、产品质量较差以及信息不灵、管理落后的状态;其次,民族文化是逐渐改变的,而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民间手工艺一直强调体现传统,忽视了文化变化的体现,民间手工艺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文化变迁的形势;最后,缺乏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都是“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很多技能逐渐消失或在流传过程中变异。

二、传统手工艺技能与高校美术教学的结合

近几年来,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民间艺术进校园”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本土的传统手工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其理论知识作了探索整理;部分教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成果。目前,学院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如建立实训室,利用多媒体网络,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工艺大师进行教学合作等。通过几年尝试,有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基础方法、要领。学生从临摹艺人们的作品入手,逐渐融入一些当代设计理念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的作品。部分教师开展了传统手工艺技能课题研究,他们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的田野调研,对其制作工艺流程等进行深层次挖掘整理。如“青海民族民间美术”等课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再现这些传统技能的工艺程序,让学生学习和领会民间工艺技能和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传统元素进行尝试性艺术设计和创新。目前,已有部分较为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出版了本土教材“青海民族民间美术”,还有一些教材正在编撰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实现,而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对其生长的原生态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强的依存性和附着性。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具有家族性、自发性、随意性等特点。虽然对于民间手工艺保持原有的民间特征是有利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愿意学习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已经成为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发展的瓶颈。依据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的要求,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是对传承民间手工艺技能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培训中就受训人群的实际需求及现状,注重开放性和交流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灵活性和长效性原则。通过以上形式的互助学习,受益的不仅是传承人,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并创作出一些适应市场、顺应时代审美但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保护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传承人不能完全接受现代设计理念,甚至某些问题上出现理念对立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发挥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承中的作用,是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三、高校美术教学深入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建议

(一)首先必须明确手工艺技能传承、发展的关键是要培养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人才;其次要明确教育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担负传承的重要职能。所以,高校理应从课堂教学、现有专业、技能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适合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民间手工艺技能的保护和传承活动中。

(二)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地方高校应明确自身在传承中所肩负的重任。具体实施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优势,凸显自身的特色,对于顺利开展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注重研究性、创新性,才能切实有效地巩固高校作为传承民间艺术及其手工技艺的重要阵地。

(三)高校美术学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技巧和能力。传统技能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补充现有高校课程设置中的不足,让学生接受系统、连贯、全面的教育;也可以让民间艺术在新的载体上得以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过程中,除了可以继续深入对目前合作的非遗传统技能的发掘,还可依据本地区优势,拓宽研究领域。除与设计专业结合外,还可与数字媒体、绘画、雕塑等专业结合,扩大校内传承的辐射面,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

(四)青海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是在各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瑰宝,必将深刻影响“青海文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强调人的“入念”,带有精神性,而现代设计则讲究合理性,理论是支撑实践和创新的唯一标准和依据。高校在传承过程中应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保护机制,一方面为创新创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并为有关部门的搜集、整理、研究等保护工作献计献策。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适合在地方高校进行传承。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地乃至全国其他地方高校的非遗技能传承保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亮.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中国戏剧,200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