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工艺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选题,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选择了学校内部或学校周边企业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此类题目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大纲对该教学环节的要求,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设计训练,但设计内容未能突出行业特色。实际上,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基础理论,又要源于生产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题目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典型装置工程分析专题”,该选题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课程组成员均为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均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化工石化类项目环评,具有丰富的一线环评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评课程设计。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均修习过《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石油加工概论》、《油田化学》等课程,并去青岛炼化、齐鲁石化等企业进行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备石油石化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繁多,流程复杂,敏感程度较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课程设计时间非常有限,仅为2周,因此若将课程设计题目设定得过大过深,会使学生不容易深入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整理上,这样会降低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由于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环评报告的核心,因此课程设计仅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某套装置进行工程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熟悉石油石化企业装置的特点,以及石油化工类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有两个班,课程设计分为四个大组,15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承担一套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课程组在已经完成的石油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选取了10套典型装置的工程分析章节,经统一整理后设计成标准题库供课程设计使用。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石油石化类项目环评内容及要点的讲座,对即将进行设计的几套装置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予以提醒和澄清,从而使学生们掌握石油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的编制格式及要点,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发放相关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列出工程分析专题所需的各项内容;(2)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的用法;参考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污染源及污染物;(3)查阅石油石化装置物料平衡、硫平衡、水平衡的计算方法;(4)查阅石油石化装置涉及的污染治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报告和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置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装置规模及组成;(2)原料及产品方案;(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一图一表);(4)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过程;(5)装置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硫平衡和水平衡);(6)装置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3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是装置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而环评报告中需要的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会读图,把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及物料进出情况摸清,然后将流程进行相应简化,突出污染源分布情况,同时要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应用AutoCAD软件完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读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有些同学对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绘图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构思草图的能力,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拓展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对信息的来源往往缺乏考证,指导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督导,要强调信息的权威性。
3.3保证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于课程设计每组参与同学较多,指导老师有限,设计内容相同,造成部分同学以逸待劳,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绘图存在抄袭现象。针对此问题,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保证任务的交叉性和独特性;应完善课程管理,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增加答辩环节,每组学生需要面向两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从而断绝环评报告的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持续改进;新工科;融合发展;联合培养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加速升级转变经济产业,提出“新工科”就是国内面临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新挑战的积极回应。当前,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料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始终面临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要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概念,这对整个油田开采及化工过程中“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油田工作者及石化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日益深入,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传统工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使传统专业能够适应和服务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当务之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立足上海,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人才。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向西部,在新生入校时考试选拔优秀学生赴华东理工大学开展大二、大三两年的联合培养,大三结束后返回石河子大学学习生活。石河子大学长期重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培养,自200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首次招生以来,从内涵建设上始终强调化工人才关键还应拥有良好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含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独立工作、解决问题能力,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开发的能力。经过联合培养近十年的实践,这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极好,成效显著,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访问进修、学历提升)、专业影响力等多方面综合提升了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工人才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更为突出的是本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1月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新疆第一个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并于2020年通过第二轮复评,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成效,得到了认证专家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11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12年获专业硕士授权点,2017年成为新疆自治区高原学科,2017年成为国家一流学科,2018年获批博士授权点。然而,如何在发展中能进一步重视持续改进综合集中实践课程的毕业设计环节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进一步思考。因此,如何在高校培养中能有效提高体现这些能力的毕业设计质量,这对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毕业设计的现状
(1)毕业设计的设置。设置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保证每位同学都经历大设计(10周,6学分)和大论文(14周,8学分)的综合实践训练。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中,始终重视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厚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队伍。化工专业自2005年学院建院同年招生,教师经过专业培训、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积累,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的工程知识背景和科研方向、稳定的工程教育课程、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教学和研究团队。为进一步使化工专业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培养方案分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化工设计概论”和第六学期开设“化工设计”,改变了以往设计理论教学集中进行,将集中教学和分组指导相结合,尤其是毕业设计的进行和“化工设计”课程的开课同步进行,特别是围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针对性强,效果好。同时,为了提高化工类工程软件在毕业设计应用效果,在第六学期开设“化工过程模拟”课程,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软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通过采用Aspen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对设计深层次认识,可与应用相结合扎实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为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广的化工高素质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针对于联合培养生,用共同的毕业设计环节衡量评价与本校学生能力的达成,高效促进我校教师设计水平的提升。
(2)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目前,普遍高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化工毕业设计选题由教师拟定,难以统一评价选题的难易,不能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缺乏对自己能力正确评估,开展效果不佳。因此,因该专业毕业设计是以每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为契机,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以及按照设计大赛的要求组队完成各项设计任务,所以学生在第六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在七月中下旬进行设计作品的最终提交参赛,第七学期再对设计作品进一步完善,最终上交留档。毕业设计培养存在片面性。个别学生态度不够端正,有“等”“靠”“混”心理,认为专业系及学院为了毕业率、学位率,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会为难总会通过,不从自身能力及毕业要求出发主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质量和自身能力的培养进度。同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是关注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在过程中易忽略图纸、文档等规范性等细节,人才培养中的踏实严谨能力欠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尚显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毕业设计属于一个开放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并能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充分展示成果。在毕业能力培养中,常忽视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沟通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而经常将原因归结于学生个人。因此,对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应提高,教师自身工程设计能力做到了与时俱进,对于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2.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1)指导教师团队。多年来,工程设计教学团队积极申报教改课题,组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研讨,丰富教师队伍的工程背景,提升教师的工程软件应用能力;组织队伍参加设计培训及讲座;聘请化工企业专家、邀请行业精英能线上或线下定期举办一系列讲座,一方面培训老师,另一方面也可以紧跟最新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能力。专业系特别邀请行业校外专家来校参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会和研讨交流会。答辩专家针对学生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的规范、数据的引用、标准的失效与更新、图例的规范、计算的参考依据、对环境的影响性评价、经济核算等方面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修改建议。该项举措不仅有利于改进理论与实际想脱离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提高在校教师工程素养,同时对于学生工程概念的强化,进一步加深对工艺与工程紧密结合的理解,掌握化工设计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诸多规范均具有良好的辅助和提升作用。
(2)设计案例与理念。建立以学校为体、企业参与的设计院—院系全方位合作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同时建设一支由高水平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围绕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题目,设计院参与设计,不仅可以规范设计过程、提升校内教师的指导水平、设计内容能更好地和产业相结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基本认知体系,能在设计中考虑满足的特定需求给出的设计方案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该模式的建立是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有益探索,校企双方可以在设计案例、师资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企业—院系实践育人基地和石油加工系产学研实践基地作用。
[关键词]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石油炼制工程是为我国的石油院校特色课程之一,在学生修完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及生产实习前进行学习,其课程特点石油组成极其复杂,传统化学和化学工程是面对物质或有限组分的混合物,它们的基本原理虽然也可用于石油及其产品,但对具对问题需要依据经验,有条件地进行简化.石油炼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把原油高效合理加工为产品,往往需要多个过程组合,因此,需要同学具备在广泛的基础知识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的生产、设计、科研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石油的基本理化性质、主要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产品的性质与使用性能、环境保护与石油产品质量的关系,了解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
1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的特点。目前,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所涉及的方法、过程均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该课程为叙述性课程,学习时易觉得枯燥,应注意培养兴趣。本门课程通常由专门的教师和专家进行讲授,但是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广,通常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厂操作的内容相结合,并且每一个章节都完整且相对独立,这就对教授该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满足教学需求[1]。
1.2教学容量和难度大,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理解困难。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中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量多,但是课时安排相对内容来说较少,导致每节课学生理论学习的知识量大,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全面地讲解只能采取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2],学生要想真正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变得困难,最终致使吸收效果不是太好,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知识量大二多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石油加工的同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生只课堂学习,很少参加实践,会难以理解课程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善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案
学生毕业后需要掌握石油炼制的典型工艺,并理解基本原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事石油炼制的生产、设计和科研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好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对与学生参与相关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程的存在的不足,根据其现状和,我们提出了几条新的教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2.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由于石油炼化过程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条件限制,学生难以近距离接触设备和装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设备相互结合教学手段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增加学生们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当放一些现场炼油加工装置、工艺流程和图片时,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老师做过的科研成果以及在炼油厂装置上应用成果,提升教学的工程性和时效性,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最前沿的炼油流程。经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深对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制作了课程内容相关的大量视频和动画素材辅助多媒体教学,包括原油到化学品七大炼化工艺大全,催化裂化流化床反应器,加氢精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加强学生对炼油厂流程的一路整体认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2.2强化学生多小组教学和增加师生互动。炼油一体化的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3],倡导小组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每当一个章节讲完后,老师针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设置不同题目,让同学们组成学习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查阅和讨论的形式,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互相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查找材料,做汇报PPT,勇跃回答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而提高主动思考和良好互动的好习惯。
2.3增加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当地的石油炼化企业加强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到石油加工作业现场进行参观学习,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穿插部分石油加工工艺的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等设计过程,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合理组织课程并加强指导。由于本课程知识点复杂,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东西,例如在石油炼制工程前几章节主要介绍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和质量要求。为了避免学生在上课过程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的讲解,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采用对比方式教学的方式对于典型的炼油加工艺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催化裂化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从加工原料性质、操作条件、产品性质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不同炼油装置性能和工艺理解和认识。典型工艺课程的讲授可以请炼油厂的现场高工或该领域知名专家配合现场的技术服务、工艺技术革新和改造、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专题讲座。增强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丰富了教学过程。
3石油炼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原油如何经过石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及加氢精制等4个阶段得到合格化工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4]。通过课堂教授与工厂参观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熟悉石油加工装置的主要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完成学习后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分析石油加工单元的能力,为以后操作打好基础。本课程内容具体包括,(1)石油蒸馏:原油蒸馏塔的操作特征、原油蒸馏塔工艺计算、常减压蒸馏的流程及技术发展。(2)催化裂化:石油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催化裂化催化剂、裂化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催化裂化工艺过程。(3)催化重整:催化重整的化学反应、重整催化剂、重整反应器。(4)催化加氢:加氢过程的催化剂、加氢过程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重油加氢工艺、加氢反应器。以上是我们在石炼油油炼制工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有益尝试,这些探索教改措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胡霞,于化龙,林宁.石油矿场机械概论课程教改探索[J]求知导刊,2015(12):78.
[2]林庆,徐冬梅,赵国明,等.石油炼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18,47(13):142+145
[3]丁丽芹,张君涛,梁生荣.提高《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6):134.
[关键词]专业认证;能源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师素养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属于战略型新兴产业专业,北部湾大学毗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和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钦州石化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以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石油与化工千亿元产业为契机[1],北部湾大学申请开办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已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在进一步满足国家、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方面,专业的建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瓶颈,制约着专业向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方向发展。这些问题和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定位不清晰,难以准确全面的体现行业企业的需求;(2)专业能源特色不明显,与同属化工与制药类学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区分度较弱;(3)在课程设置方面,侧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且体系化程度弱;(4)对学生在工程师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关注不足,毕业生离合格工程师的要求差距较大;(5)课程教学方面,侧重于学科和教材导向,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偏弱。国内很多高校和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2-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华盛顿协议》为基础开展的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的认证工作,贯彻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促使专业培养出能够胜任行业、企业工作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8]。北部湾大学能源化学工程教研室开展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注重学生的工程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收集了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几易其稿,得到了最终的2020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2020版人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修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1专业定位
北部湾大学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广西区内,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学校毗邻的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对能源化工人才需求旺盛,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比例很高,考研率偏低。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必须选择合适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为:立足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一定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较熟练掌握能源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够在能源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外,针对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的预期目标,专业从人文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并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度优化,构建了合理的课程支撑体系。
2专业能源特色的打造
在旧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较为接近,没有体现出专业本身的能源特色,对于地方能源化工产业的支撑不足,为此,此次修订过程中将能源特色课程的优化作为了首要目标。针对钦州石化产业园中石油石化企业众多的现状,并且近年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二期、华谊、桐昆、恒逸、四川能投等企业陆续进驻和开工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芳烃及乙烯项目,对相关能源化工人才需求旺盛,为此除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导论》中通过理论和实践向学生介绍能源化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外,在专业必修课方面在第五学期开设《石油炼制工程》、《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第七学期开设《能源催化转化原理》,讲解石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技术以及在这些工艺过程中的催化技术。在能源化工专业实验中优化了油品、煤性质分析实验项目和工艺转化综合实验,在选修课方面第六、七学期开设《石油化工工艺学》、《高分子材料》两门侧重讲解石化下游技术和产品的课程。除石化企业外,北部湾经济区内还有大量生产新能源电池及其原材料、生物质能源相关产品的企业,因此学生掌握新能源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储能技术概论》、《生物质能源技术》、《新能源材料》四门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多种类型的新型能源的知识。将《能源化工专业实验》调整为2学分、2周的集中实践课程,以方便耗时较长实验项目的开展。在内容方面,优化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两方面的实验内容,一方面主要开展石油、煤相关原料及产品性能测试实验,另一方面主要开展能源化工转化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有效保证了课程的能源化工特色。
3化工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属于化工与制药类学科,要保证毕业生在能源化工领域的职业发展有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前途,本着“厚基础”的教学方针,扎实的化工学科知识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化工学科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充分保障。根据新版《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和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达成的要求,优化了课程的开设和学分安排,调整了先修后续关系,优化了四大基础化学的学分及开课学期。化工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的教学集中在第四、五、六学期,而对于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工行业现代化生产意识的《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节能技术与原理》调整为选修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开设。为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和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手段,在第二学期开设1学分的《化工计算机数据与图形处理》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1学分的《化工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于化工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训练方面,2020版人培专门增设了一门《化工学科基础实验》集中实践课程,有针对性的开展涉及《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等课程知识的实验项目,促进学生的化工学科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
4工程基础及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程认证更加强调知识的实践性,注重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构建知识和发展知识[9],在2020版人培中,侧重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课程主要有《电子电工学》、《工程制图与AutoCAD》(理论)、《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能源化工设计基础》,侧重工程基础实践知识培养的课程有《工程制图与AutoCAD》(实践)、《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能源化工设计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开设《化工设计综合实践(课赛结合)》,参照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题目和比赛规则,专业全体大三学生自行组队参加校赛,再选拔质量较好的作品参加华南赛区比赛。校赛和华南赛区的比赛成绩作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通过实际的比赛过程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涉及校内外行业及企业生产的实践课程方面,精心设计好《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建立稳定实习基地,通过接触能源化工的实际生产过程,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开设《能源化工模拟仿真实训》、《能源化工综合实训》两门综合性集中实践课程,通过对典型能源化工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实际操作的实训和贯穿其中的安全生产和环保的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5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工程师是综合素质的持有者,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外,专业还在毕业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方面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并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支撑毕业生的工程师素质及能力的达成。对于毕业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则通过《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导论》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基本能力,并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特别指出的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夯实自身理论技术水平,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伦理修养[10],对工科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020版人培为此新开《工程伦理学》课程,通过理论和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工程的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安全和人文等社会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具备对专业工作进行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
6结语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安全管理;识别;控制
化工工业品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工业地位。化工工业分为大化工和精细化工。大化工包括石油裂解、石油裂化和煤化工等。精细化工品包含医药中间体、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农药、染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日用化学品等。化学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致使化工品合成的化工工艺成为很多化工行业工作者探究的问题,探究如何让化工工艺设计更好地提高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水平。
1化工工艺设计的概论
1.1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工艺设计是为了完成目标产品及产量,在运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或者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然后组成的一条完整生产工艺路线。化工工艺设计是全面的、完整的一条生产路径。但是化工工艺设计中也存在很大差别,主要分为两种:大化工工艺设计和精细化工工艺设计,二者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量小,大化工产量大,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工厂,年产量通常在几十万吨,一些大的化工厂年产甚至能达到千万吨级别;而精细化工品合成的产品年产多在百吨千吨左右。②精细化工生产存在间歇性,大化工生产具有持续性,例如:炼油厂可能会几年如一日的不间断进行石油炼化,而精细化工品合成因其产量小、技术更新换代快、产品种类繁多等因素所以生产会存在间歇性。③精细化工的工艺路线长,大化工的工艺步骤相对较短,例如:像煤化工中的水煤气生产,只要经过脱硫→脱碳→制气三个步骤就可以得到水煤气,而精细化工品合成一般都有十几步合成步骤,一条工艺路线做完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④精细化工产品的附加值高,大化工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例如:化肥厂的产品就是化肥,而化肥只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但精细化学合成的产品会被添加到医药、化妆品和各种助剂中,这样就会使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精细化工品合成主要就具备这几种特点,归纳这些特点的目的是为精细化工品合成达成化学应用这一目标做准备。
1.2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管理。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进行管控和治理,从而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这其中就包括:物料安全管理、用电设备安全管理、管道及输送设施安全管理和反应发生装置安全管理等。物料安全管理包含:原料和产品存储、易燃易爆存储及使用、有和腐蚀品的存储及使用;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电动机、搅拌器、排气扇和干燥器等;管道及输送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流体输送管道、气力输送管道和公用工程管道等。反应发生装置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搅拌釜等。
2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识别
2.1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路线的危险因素识别。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工艺路线是整个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在进行工艺路线的设计和推导时必须确保路线符合化工科学理论,同时路线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路线中的各个步骤必须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只有确立良好的科学的工艺路线才能确保整个工艺的成功。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在项目立项初期,由化工行业协会组织专家,与建设方、设计方共同进行“项目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识别工艺路线的危险因素。根据论证建议,修改工艺设计,最终获得“工艺技术安全可靠,生产过程安全风险可控,可以按照核准规模进行项目建设和工业化生产”的论证结论。依据《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与《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份典型工艺的通知》,也可以辨识工艺路线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从而根据“通知”中的具体工艺,辨识工艺路线中的危险因素。
2.2化工工艺设计中物料的危险因素识别。化工工艺中的物料品类多样,数量多少不一,几公斤到几十吨不等,但是这些物料在存储和使用时都要做到安全第一,物料的安全管理危险因素要根据物料的本身性质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状态:对于固体稳定物料可以进行合理的叠放,液态物料则不可以进行叠放;易燃易爆:此类物料必须单独存储,同时控制存储数量和密度,适量降低存储密度,注意不与禁忌物同库存储,注意建构筑物的泄爆,从而确保安全;有:存储时必须远离厂前区,取用时必须做到双人管理,帐、卡、物一致,确保使用安全;腐蚀品:包装是否符合存储条件,取用时防护用具必须佩带整齐。除此外,整个存储区需配备专业安全人员管理,备齐消防设施,做好日常巡查,为此才能做好物料安全存储。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辨识危险化学品,并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设施。
2.3化工工艺设计中用电安全的危险因素识别。用电安全是化工工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用电安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用电设备、电源开关和输电线路三方面。用电设备:配备的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使用标准,保证设备的防静电、防水等性能正常;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选择疏通性能好,符合安全要求,不会产生电火花等危险;输电线路:工业用电的线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确保线路不会过载过热,及时检查线路老化等。同时,需确保在爆炸危险区域内(气体或粉尘)的用电设备,根据爆炸危险介质的情况,选用符合的防爆电机或防爆电器。
2.4化工工艺设计中管道及输送设施的危险因素识别。化工工艺设计中物料的主要运送方式为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管道材质无法满足物料的腐蚀要求、管道壁厚无法满足物料的输送压力、管道尺寸无法满足物料的流量要求、高温或低温管道的柔性设计、管道的振动或脉动、蒸汽管道的水锤现象等。所有的输送设施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巡检,确保生产现场的输送设施运转正常。压力管道必须满足国家规范,并按照要求进行报备报检报验、定期维护等工作。
2.5化工工艺设计中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因素识别。化工工艺设计中反应发生装置是核心设施,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程度也最高,因为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放出,这对反应发生装置也是一种考验,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因素识别包括: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温度;反应器的耐腐蚀性;反应器的供热或冷却能力;反应器的温度、压力、液位等的监控设施;反应中催化剂添加过程的监控与急停;反应中止剂的紧急添加等。这些都是识别反应发生装置的一些危险因素,所以为了化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必须确保反应发生装置的安全。
3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控制
传统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化工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化工生产中对危险因素的监管控制和化工生产安全观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也要发生重大改变。网络信息和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工厂的整体实力变得透明化;多媒体讲解和推演系统的运用让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电子监控和报警装置的运用,让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更容易被发现;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新背景下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主要在化工生产环节。化工生产环节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化学反应部分,根据化学反应时能量的变化,可分为吸热和放热两种反应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分为慢速反应和快速反应;还有的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所以在化学反应进行时对其反应速率进行控制就成为控制反应安全的关键,控制住反应速率就能控制住放热速率,控制住反应速率也就能控制住放气速率,进而就能控制住反应发生装置内的温度和压力,这样就能防止反应器因高温高压产生物理爆炸。目前在化工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也有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和替代手段,最常用的新技术包含:离子分离技术、催化剂技术、提纯技术和精准复配技术等。气体离子拆分为精细化学合成带来非常大的助力,例如:在精细化学的有机合成中进行硝基还原时需要高纯度的氢气,之前的工艺就是通过分离提纯尾气、再进行压缩,这种方式得到的氢气纯度不高且非常危险,而气体离子拆分技术通过对甲烷气体进行拆分得到高纯度氢气,既能提高产品纯度又能保障相对的生产安全。在使用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反应速率不可失控,要有随时切断催化剂进料的安全措施,并保证反应中止剂可以随时进入反应系统。提纯技术的应用,要时刻关注其工艺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提纯后目标产品的燃爆性、毒腐性等因素,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设施,保证提纯工艺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复配工艺的发展,也提高了原始工艺的本质安全,同时减少了投入,为工业化生产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
4结束语
从当今化工工业整体发展形势看来,化工生产绿色化、安全化,逐步成为化工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化工工艺设计不能仅限于应用化工原理等单一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同时需要吸纳生物技术和催化技术等其他先进实用的技术。设计者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提高职业素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学习相关技术的优点,思路开阔头脑灵活地看待问题。总之,设计者要通过在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识别及其控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达到化工生产过程中绿色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判断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7(25):152.
1.职业素养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行为,具备一定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专业素质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工艺操作规程,熟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专业知识,能识读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管道图等相关图样,熟悉并应用化工生产中的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能熟悉、使用和维护化工装备,能掌握典型化工单元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化工生产装置开停车及运行操作,具有正确判断、处理化工生产运行中一般故障的能力,能在生产过程中实施QHSE及清洁生产,最终取得“化工总控工”或“化工生产运行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3.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继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养成后的又一必要素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发展、再就业、创业的需求。
二、学生目前的状况
笔者学院学生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愿也不会学习,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感到吃力,旷课,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后因为缺乏吃苦精神,嫌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待遇差而放弃就业岗位。
三、培养策略
1.加强职业素养培养
(1)重视行为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生除了技能过硬之外,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笔者认为笔者学院化学工程系、德育教研室、学生处和德育教师等应联合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德育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研究德育课程改革,研讨德育方法,使德育课确实有效。特别在待人礼仪、日常言行、实习实训等方面要制定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具体化,让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校正不良行为,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现实。受过去失败心理的影响,他们往往在择业、就业、再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推销自我和发展自我。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弥补个性的缺陷,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特别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要加强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心理辅导,以增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3)提升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
基础差、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完成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基于学生实际和化学工艺专业素质要求,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从行动教学、形象教学、互动教学等方面下功夫,尽量避免空洞而乏味的抽象教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积淀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加强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文化、纯理论教育,又不是简单的操作培训,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既不能只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只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点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使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工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体系的开发设计,从中观层面上看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从微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开发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总体培养目标,任何改革都必须结合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学生情况来进行,且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完成调研分析、开发、设计、实施检验四个阶段。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学校可结合云南化工实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应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化工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要建设具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实训中心,使之兼具教学实训、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功能。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化工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特色,使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成为常态教学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都动起来,教学中要使学生感觉到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角色。专业能力强调技能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教学计划中可将一些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关的课程加以整合,把单元操作所需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以单元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操作实训。以精馏操作单元为例,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认识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认识)→化工原理(精馏基本知识、精馏塔工作原理)→精馏实训装置(操作和控制,压力表、温度表等原理、结构,精馏塔等设备、阀门和仪表的维护和检修)→考核评定,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操作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环保、安全等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针对性强,知识点突出,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际进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教学。
笔者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受到“应试”观念的束缚,虽然课改在不断地进行,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偏向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只关注于知识灌输,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要创新教法。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比如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模块化、一体化、项目化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通过反复的教-学-做过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其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技能训练。
专业素质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化学工艺专业的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教学中,探索并实践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实现“教、学、做”合一,有意识地加大实习和实训课时,尽量挖掘学生爱动的特长,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教学过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做中学习和夯实理论知识,又在学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但如此,在整个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还锻炼开发了学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在逐渐养成。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非常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推进校企合作
一直以来,笔者所在学院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要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推进订单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只有确实保障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质量,才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升专业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1课程设计选题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选题,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选择了学校内部或学校周边企业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此类题目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大纲对该教学环节的要求,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设计训练,但设计内容未能突出行业特色。实际上,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基础理论,又要源于生产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题目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典型装置工程分析专题”,该选题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课程组成员均为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均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化工石化类项目环评,具有丰富的一线环评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评课程设计。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均修习过《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石油加工概论》、《油田化学》等课程,并去青岛炼化、齐鲁石化等企业进行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备石油石化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繁多,流程复杂,敏感程度较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课程设计时间非常有限,仅为2周,因此若将课程设计题目设定得过大过深,会使学生不容易深入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整理上,这样会降低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由于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环评报告的核心,因此课程设计仅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某套装置进行工程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熟悉石油石化企业装置的特点,以及石油化工类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有两个班,课程设计分为四个大组,15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承担一套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课程组在已经完成的石油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选取了10套典型装置的工程分析章节,经统一整理后设计成标准题库供课程设计使用。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石油石化类项目环评内容及要点的讲座,对即将进行设计的几套装置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予以提醒和澄清,从而使学生们掌握石油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的编制格式及要点,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发放相关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列出工程分析专题所需的各项内容;(2)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的用法;参考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污染源及污染物;(3)查阅石油石化装置物料平衡、硫平衡、水平衡的计算方法;(4)查阅石油石化装置涉及的污染治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报告和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置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装置规模及组成;(2)原料及产品方案;(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过程;(5)装置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硫平衡和水平衡);(6)装置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3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是装置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而环评报告中需要的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会读图,把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及物料进出情况摸清,然后将流程进行相应简化,突出污染源分布情况,同时要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应用AutoCAD软件完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读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有些同学对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绘图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构思草图的能力,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拓展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对信息的来源往往缺乏考证,指导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督导,要强调信息的权威性。
3.3保证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于课程设计每组参与同学较多,指导老师有限,设计内容相同,造成部分同学以逸待劳,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绘图存在抄袭现象。针对此问题,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保证任务的交叉性和独特性;应完善课程管理,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增加答辩环节,每组学生需要面向两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从而断绝环评报告的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关键词: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育人;学生工作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校广大学生了解各种内容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民族地区高校的网络育人工作效果还不是特别好,理论和实践探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和形式要不断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平台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是各相关要素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最大合力等问题。因此,实有必要整合资源、搞好结合,以取得更好网络文化育人效果。本文从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入手探讨,以专业技能建设为核心促进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分析教育现状找出适合当今教育的对策,而教育重在教育理念,围绕着育人的问题上下功夫,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用力,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增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日常管理与网络相结合
针对一直以来高校二级学院的育人工作,只是主要由党组织和辅导员队伍来进行的局面,我们为了形成网络育人工作格局和增强工作合力,建立了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支部书记等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的工作机制。首先,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把学院的党建、科研、心理、资助、实践等各大育人内容深入拓展到网络空间上,发挥出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其次,全体专业教师要做到网络育人,搞好教书育人工作。要引导学生利用好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平台进行学习。再次,辅导员等学工队伍通过讲座、班会、宣讲会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具体抓好学生的思想、纪律、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学院心理工作站,学院心理网络服务平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因学生成长中难免会有心理困扰,学院建立的心理工作站、由学院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轮流值班解答学生的疑惑。同时,还在网络上设置心育专栏,学生出现较多的是情感问题、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班级管理障碍、学生厌学等问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为学生解惑或疏导心理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思政课程与新媒体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深入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的思路,坚持把“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办好办活群团工作,优化班会、社团等阵地建设、机制建设和实效性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每学期举办1-2次全体学生集中学习政治理论,班级至少每月1次的学习活动。采取个人学、集中学、专家辅导学、领导上党课等方式,进行了多样化学习教育。在思政方面,除了开足上好思想政治类课程,还应开展各类线上的思想教育活动。其一,学院新时代讲习所可以在网站或者是微信上开设起来,讲解员线下进行讲解的内容不仅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而且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提高结合起来,如讲百色起义精神的时候,把它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创作进一步深刻体会百色起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这一内容可以直接进行录制、拍摄出来,进行稍微的编辑然后传至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供师生学习,这样一来,学习者的范围可以拓宽,学习的效果可以更好,反复回顾和翻看,另外讲习所还可以进行转载合适的视频,供师生学习。通过官网、微信、Q群等平台线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营造良好的思想育人氛围。其二,成立以党员学生为主的宣讲团,每周开展1-2次,由宣讲团到各班利用早读、傍晚的时候演讲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文、传播红色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录制成微视频、抖音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其四,在官网、微信公众号上设置“共产党员示范岗”专栏,主要把党员的先进事迹、师范行为通过专栏进行宣传,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三、特色课程与在线学习相结合
适当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其一,把具有本地特色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开设一定比例的相关课程,如百色起义艺术欣赏、壮族审美文化、壮族工艺品设计、壮族民间美术的色彩、造型等,这些课程可以制作成为微课、在线课程的形式,供学生在线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此类特色课程,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更加增强文化自觉,并在作品设计中更加主动融入红色和民族元素,使得作品更有文化底蕴,形式上也更有特色。在这些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之更加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这也是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做,能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知识。为此,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开始多门有关民族文化的特色课程。比如,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的《少数民族公益设计概论于民俗工艺欣赏》《民族纹样与装饰图案》、环境设计专业《广西少数民族工艺设计概论》、产品设计专业开设有《艺术民俗学》(红色旅游工艺品改良设计)等具有特色课程。
四、线上展示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学生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三全育人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做到教学、实践、心理、资助育人等十项要素统筹协调。我们除了配合学校每年一度组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雷锋服务月、宿舍文化艺术节、资助月宣传系列活动、心理活动月系列活动等活动,还举办师生创作的有关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主题的线上、线下作品展览、微视频,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创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学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书香文理”系列活动。同时要创设“红色讲坛”、每学期一次“院领导•学生”座谈会、每学期一次“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名师有约”等活动载体,搭建和丰富学生充分展示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才华的广阔舞台,以及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渠道和形式。在这些活动中自觉的感受、学习艺术、潜移默化的接受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也同时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观念,指导学生更高艺术层面努力的方向。
五、网络实训与创作相结合
三全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四有青年”,将来更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注重学生创作技能的培养,打好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关注业内的赛事,将国外、国内的大赛引入课堂,如每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台湾时报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ONESHOW中华青年创意竞赛等。通过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赛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比赛中真实的企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比赛中教师一边阐述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创作期间,教师会搜集大量的案例给予学生进行分享、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至于达到较好的成绩。此外,网站有大量的专业设计网站、征集标志、吉祥物设计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网络上的设计比赛,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与社会有一个联动关系。同时还可以依托学校教育创新的大平台,各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大胆尝试制度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把公司企业搬入学校,把学校搬入企业、把网络信息也融入课堂。通过这一举措,实现了以传帮带、以师生团队协同创作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总而言之,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建构科学工作机制才能抓严、抓实、抓出实效,把握当前学生关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让学生关注更多、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途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8).
[2]徐智利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才智创新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