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知识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知识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1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基础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能学.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会学、会用。让学生明白书中的知识只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自己才能独立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新的计算机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通常分为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部分。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1改变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翻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定义和常识.把学生误导为学习计算机基础就是要记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脱离了实践操作,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下的理论知识只能应付一些考试,而当学生面对计算机实践操作时却感到手足无措,从而打消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上往往也是理论课较多,上机时间操作较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必须减少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单独的讲解,不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套教案来上课”,而是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有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成时,将计算机的各部件图片借助课件一一展示出来,学生看到了实物,有了直观的认识,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其功能,从而才能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改变上机操作教学模式,采用“同步教学法”   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讲究理论知识和事例后再布置学生上机操作的作业。让学生上机操作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单一的操作,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做到讲练统一即采用“同步教学法”。所谓“同步教学法”就是教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跟着老师练习,而不是教师将一章内容都讲完之后再单独布置一个练习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及时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和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在采用“同步教学法”组织教学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给标准答案,以免固定学生的思维。碰到有比较科学,思维比较新颖的方法,就介绍给同学们参考,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标准进行总结并引导到教材内容上来。例如:在学习word制表时,教师先教会学生如何自制表格,然后让他们制作一个自我介绍表格,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虽然表格各异,但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变教学中离分低能现状.注,培养学生缘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计算机基础是为了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不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只让学生掌握书本就满足.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凌鸯于书本,放开书本,引导学生自如地使用书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幕础知识时,不仅教导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网上查询,网上搜索来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应用网络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会L网学习,发出了网络的力量是无穷的感慨。   4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课堂知识以外,根据学生自愿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研究问题的能力,培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理解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为此可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如,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打字比赛,还可组建计算机活动小组,教师根据学生自愿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共同完成相应的题目。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巩固了自己的课堂知识。   5教师应注,自身的索质提离.努力扭离教学能力   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自己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由于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经常参加一些学术讲座,实践培训,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此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听公开课,参加优秀课评比等来提高教学能力。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2

 

中专校的计算机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计算机教学。中专校的计算机课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能迅速地融入社会。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而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深入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多时候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在网页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的文本编辑基础,所以可以一概略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安排个性化的作业和考试   计算机只是工具,所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仅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搜集感兴趣的有关资料,在上机课时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四节课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有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   四、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要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例如,讲授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给学生留下上机作业:自己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海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搜集资料,资料搜集完后又向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案,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中的工具,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即使在较长的一些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也乐于上机完成他们的作业。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中专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杂谈,以求共同发展。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3

(1)理论知识是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多,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内容非常繁杂,往往使用起来容易,但想真正弄清其中的原理却比较困难。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应用上,要想在日后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必须从理论上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创新创造提供帮助。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能有一个广阔的拓展平台,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背景有很重要的意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可以为日后的专业选择打下基础。

高中学习的下一阶段就是大学学习,很多学生将会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所以,学生如果能在高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会在未来的大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优势。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有利于以后的专业选择与学习。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难点

理论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总是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比如一些专业名词,像“操作系统“”命令窗口“”指令”等等,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如果忽视了这部分理论基础,后期的学习中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学生总喜欢上机自行操作,相对来说也给理论知识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理论课程的开展上也会有较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难点,对症下药。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实施的措施

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在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理清每一部分的功能与作用。要将学生带入到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去,需要对当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系统改进,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消除畏难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结合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1)加强理论课程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高中学生的课程压力大,有的学生就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这对教学方面很有挑战性。教师要想提高理论知识教程教学效果,就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应用软件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应用。

(2)设置生动形象的理论知识教学素材。

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照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所以,教学素材形式一定要生动鲜活,能够体现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色。比如可以引入幻灯片放映技术,这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课程技术,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好奇,从另一个方面展现出这门课程是有用的而且非常具有趣味性。讲解一些操作过程的时候,还可以用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这样实用性很强,学生能够在手把手的教授中学到知识,攻克操作上的难关。

(3)构建巩固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上机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先前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和验证。理论知识最终需要扎根于实践,如果只是强行记忆了一些枯燥的术语却丢失了实践的环节,那么这样的学习也是比较肤浅的。计算机是强大的应用工具,需要灵活地操作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最终自觉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虽然在课程讲解环节对于如何操作都进行了描述,但是看到的过程和自己实际动手操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只有亲自实践,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上机操作前,教师对本次课堂操作环节应该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教学要和理论讲述的内容配合好,不能流于形式,只是盲目操作而缺乏相应的思考。在实践环节需要养成科学的操作习惯,改掉不合理的操作方式,从一开始就做到规范、做到精准。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自行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探索,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验证,还让学生更加熟悉课程,有利于下一阶段教学的展开。

四、结束语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等相关内容,因此更加关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互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信息交互和反馈功能发挥到极致,还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加趣味化和多元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环境,因此教师更需要关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与实际生活经验存在断层。很多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并不能快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比较滞后,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存在比较明显的断层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若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很容易误导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模式的认知和理解过程[1]。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版本较为陈旧,导致教学实际意义并不显著,也影响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

1.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生硬。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比较刻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比较生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影响到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2]。如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过程中,并不能将近几年内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度讲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了解不够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生硬,也是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性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1.3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衔接不准确。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其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衔接并不准确,严重干扰了中职学生的正常判断过程[3]。尤其在学习文件系统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集中展示文件系统的具体管理对象与管理过程,并对文件操作的一般原理进行详细分类,但是并不能从多个视角协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件系统应用知识结构。

1.4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不明晰。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并不明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并不能将不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有效整合和分类总结,很容易造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被混淆的问题[4]。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若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不明晰,也不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职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教学活动。

2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技巧

2.1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穿插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穿插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生活中比较常用的office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地串联多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场景,为学生直观展现[5]。以Word软件的应用为例,个人简历是中职学生在就业期间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内容之一,如何排版和整理简历中的文字内容,非常考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类型的个人简历以及模板制作方案,并将应用效果与制作之前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从艺术美感和整洁度等多个角度认知简历的基本制作方法。

2.2利用短视频和后期配音辅助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利用短视频以及后期配音辅助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计算机系统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相关教学内容而言,利用短视频以及后期配音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转变为更加生动具体的操作技能展示。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短视频的制作以及后期配音工作,并让学生了解到各个计算机软件的独特应用模式。可以运用会声会影或者剪映等轻量级的教学软件,将多媒体素材与关键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并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制作过程。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资源进行授课,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知和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应用方向,从而能够充分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2.3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协助中职学生认知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方式,能够从直观角度详细了解内部运算和存储功能的基本实现原理,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很多中职院校并不能及时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习设施数量存在一定限制,此时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可视化的交互系统设备,协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计算机硬件和运算单元的基本组成结构,并可以从硬件设施运行与维护的角度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Linx系统以及Unix系统作为可视化交互系统设施,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中的硬件进行集中展示,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内部硬件设施的具体功能进行合理猜想。充分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认知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结构,还能够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2.4利用虚拟化技术展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通过虚拟化技术展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信息安全意识比较匮乏的中职学生而言,通过虚拟化设备集中展示比较经典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攻击类型以及病毒类型进行集中展示,还能够节约计算机系统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应用技能展示平台。在虚拟机或者虚拟现实实验操作平台中,中职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一解决,将实验操作结果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详细比对,从而牢固掌握此项学习内容,以期能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5

目前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职高的计算机专业课上,能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笔者将会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知识;项目教学法

1引言

职高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强以及操作熟练的人才。过去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却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枯燥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们自主创造的能力,并且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任务一步一步完成学习的目标,并且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过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授与学习脱节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主要以演绎和演讲为主来传授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演讲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感悟。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老师在传授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的角度来决定教学策略,更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单一性地灌输知识,而学生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2学习目标与效果脱节

计算机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课程。社会的激烈竞争迫使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职业素养,而这也是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目前国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单一的教育模式,学校没有根据当地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1],以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未来就业困难。

2.3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大多还在探索阶段,很多还是延续过去的教学方法。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被束缚在繁杂的计算机理论中而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对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将会是一大阻碍。目前,计算机领域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而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学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也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来自工业信息社会的教育方法,它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特性,并且与生产活动的联系紧密,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实践让学生们提高动手能力并获取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项目教学法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平台,让他们提高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优势来引导其积极参加,以巩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项目教学法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4.1解析学习的需求

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积极性不足,而零散的理论教学也无法构成知识整体架构。项目教学可以帮助营造教学场景,并且将每一项任务具象化,学生可以根据系统布置的任务进行实践,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不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比如在Flash动画的教学中,老师通过精彩纷呈的动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给他们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引发其制作动画的热情。

4.2解析学习的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内容进行解析,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们一步一步完成系统安排的任务,可以从浅入深地学习和把握实践中所涉及的知识。比如在Photoshop的训练中[2],老师可以创建一个元旦主题的宣传画,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主体、版面以及素材,一步一步进行设计。学生们可以利用蒙版、选区的工具来设计任务,用艺术创造的魅力来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4.3明确教学目标

老师在进行教学规划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除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巧外,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情感体验等,比如在知识目标的培育上,学生需要掌握系统工作的元件连接方式。在能力上,学生必须了解电脑硬件的运作状况,并且安装所需要的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而在情感上,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源动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明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4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老师的教学观念影响下为了达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组织形式。老师会运用多元的智能原理,在参考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组合,每个组相互竞争,而组内要相互合作,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资源共享,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技术水平,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作品的展现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组与组之间存在竞争,通过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同时,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需要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搜集和筛选资料,在遇到问题时尽可能让他们自行解决[3]。另外,老师可以在他们讨论过程中巡查,在他们产生困惑时做到及时提点和解惑,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

4.5设计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权,因此,为了规避风险,老师可以制定一定的评估标准以及设立相应的实例参考让学生们能够做到正确认知项目任务。除了对结果的评价,还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在设计中的沟通、创造力等情况,再得出最终的结果[4]。

5结语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改变过去主导型教学地位[5],不能够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需要将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如果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计算机的知识在频繁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学校也必须及时调整内容,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采取项目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创造更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镭.计算机基础知识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01-102.

[2]李鸿.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74,289.

[3]郑雪莲.项目化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178.

[4]陈进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24.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6

1.1学生计算机基础与学习目的的矛盾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生只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然而,近几年来,根据教学观察与问卷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最大动力来自于计算机一级考证。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太大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高校使用教材与现实教学环境不适应

高校使用的教材大约是5年左右才更新一次,教材的编写更新频率也差不多是5年一次,教材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不再单纯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而是转为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的,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授课。

1.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知识管理

我国邱均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概念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含对知识进行创新、对知识进行获取、对知识进行加工、对知识进行存储、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对知识应用进行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概念不仅包含对知识自身的管理,还包括对和知识有关的无形资产和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内容。

3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状态的新路径。

3.1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授课模式会造成知识匮乏的局面,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集合起来,而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类管理使学生较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

3.2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管理需求

课堂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是个性化的,因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加强学生知识管理的关键。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内容。

3.3注重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应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知识共享环境,让学生与教师能够无障碍地相互分享个人的学习看法、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

4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知识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包含人、知识、技术以及共享文化,所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应当建立四维的知识管理策略。

4.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中,学生在知识交流部分表现越活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越较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时应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交流情况实施具体的策略。

4.2以知识为重点的知识管理客体

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以知识的教授做为教学重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4.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知识管理质量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

4.4以知识共享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衡量指标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共享、交流和创造。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力求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课堂的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5结语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7

关键词:中职;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等相关内容,因此更加关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互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信息交互和反馈功能发挥到极致,还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加趣味化和多元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环境,因此教师更需要关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与实际生活经验存在断层。很多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并不能快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比较滞后,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存在比较明显的断层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若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很容易误导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模式的认知和理解过程[1]。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版本较为陈旧,导致教学实际意义并不显著,也影响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

1.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生硬。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比较刻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比较生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影响到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2]。如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过程中,并不能将近几年内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度讲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了解不够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生硬,也是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性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1.3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衔接不准确。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其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衔接并不准确,严重干扰了中职学生的正常判断过程[3]。尤其在学习文件系统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集中展示文件系统的具体管理对象与管理过程,并对文件操作的一般原理进行详细分类,但是并不能从多个视角协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件系统应用知识结构。

1.4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不明晰。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并不明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并不能将不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有效整合和分类总结,很容易造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被混淆的问题[4]。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若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不明晰,也不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职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教学活动。

2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技巧

2.1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穿插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穿插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生活中比较常用的office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地串联多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场景,为学生直观展现[5]。以Word软件的应用为例,个人简历是中职学生在就业期间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内容之一,如何排版和整理简历中的文字内容,非常考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类型的个人简历以及模板制作方案,并将应用效果与制作之前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从艺术美感和整洁度等多个角度认知简历的基本制作方法。

2.2利用短视频和后期配音辅助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利用短视频以及后期配音辅助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计算机系统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相关教学内容而言,利用短视频以及后期配音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转变为更加生动具体的操作技能展示。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短视频的制作以及后期配音工作,并让学生了解到各个计算机软件的独特应用模式。可以运用会声会影或者剪映等轻量级的教学软件,将多媒体素材与关键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并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制作过程。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资源进行授课,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知和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应用方向,从而能够充分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2.3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协助中职学生认知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方式,能够从直观角度详细了解内部运算和存储功能的基本实现原理,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很多中职院校并不能及时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习设施数量存在一定限制,此时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可视化的交互系统设备,协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计算机硬件和运算单元的基本组成结构,并可以从硬件设施运行与维护的角度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Linx系统以及Unix系统作为可视化交互系统设施,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中的硬件进行集中展示,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内部硬件设施的具体功能进行合理猜想。充分利用可视化交互系统认知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结构,还能够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2.4利用虚拟化技术展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通过虚拟化技术展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信息安全意识比较匮乏的中职学生而言,通过虚拟化设备集中展示比较经典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能,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攻击类型以及病毒类型进行集中展示,还能够节约计算机系统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应用技能展示平台。在虚拟机或者虚拟现实实验操作平台中,中职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一解决,将实验操作结果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详细比对,从而牢固掌握此项学习内容,以期能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5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竞赛。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职业技能比赛是比较经典的应用实践教学形式,中职计算机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多参与计算机竞赛,并从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软件操作等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还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中职学生在参加计算机竞赛之后,都能够收获到不同类型的知识经验以及操作技能,还能够拓展学习理论知识的思路。

计算机知识教学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技术、移动设备已全面普及、数字化校园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中职学校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那么,中职计算机课程怎样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针对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实践思考,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中职教学“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总理强调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并提出了“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要求。中职教育与社会各个行业的联系都很紧密,如果不能及时实现教学改革,必定跟不上“互联网+教育”的前进脚步,培养不出符合“互联网+教育”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而言,只有树立以“互联网+教育”为导向的教研教改理念,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全面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与应用脱钩的问题,帮助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将会更加直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并与学生互动,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同时还将助力“互联网+教育”更趋智能化,使用诸如视觉、听觉和语言处理等不同形态的数据,实施跨媒体学习和互动。简言之,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教育行业的应用潜力正不断增强,当然也面临诸多挑战。

2“互联网+”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陈旧,与专业脱节

中职学校专业呈现多样性,分为理工类、医学类、经管类、艺术类等,计算机知识已成为不少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中职计算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相对固定,很难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某些特殊需求。另外,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和大纲的更新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各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需求。

2.2计算机教学缺乏新意

目前,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由于部分教师“互联网+教育”理念尚未完全形成,没有将“互联网+教育”名校名师的资源共享引进课堂,中职计算机教学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基本上用一本教案讲遍所有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没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2.3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目前,中职学校考核计算机课程的方式和内容仍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比如还没有形成“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考核方式。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必须改变考核机制。

2.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而在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互联网+教育”时代改进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建议

纵观“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就业市场仍十分看好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方面的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广”的基础上求“专”,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1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建设,改进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切实为学生服务。随着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教师可以将名校名师的课堂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可以将计算机教师的教案、PPT课件、视频、微课、学生优秀作品放在校园网上或微信群里资源共享,供学生参考学习,开辟在线留言板,供教师和学生交流使用,教师积极为学生服务,创设出信息共享、互动合作的多元化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互联网+微课”,翻转计算机教学课堂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灵活高效、资源丰富等优点,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有效整合计算机学科知识,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方便学生随时提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在“word”页面设计中可制作一个微课小视频,在欢乐的音乐中让学生观看微课,而对于课程中抽象、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后,仍会将视频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观看,这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可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教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交一个作品参加评选,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外学习合作交流更加主动,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微课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过程、师生线上线下互动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3.3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可采取情境教学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具有趣味性、合理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二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观看微课视频,参加网上讨论等线上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的学习中,真正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人。三是强化实践方式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大力提倡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地去学习。可采取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相关计算机理论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大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既有助于取得共同进步,又有助于提高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3.4创新考评体系,实现课程综合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