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础护理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护理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服务模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信息化持续发展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护理信息是医院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及提高患者安全性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1]。国外研究也表明,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对改善患者安全有积极作用[2-3]。《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4]。随着医疗护理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才有可能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5]。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信息化护理人才的后备军,在校期间培养中职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刻不容缓。本文将探讨通过对我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同时整合校院优质教学团队,组织护生进行临床见习等,以期提升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能力,适应医疗护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1护理信息能力概念及需求

1.1护理信息能力概念与应用

护理信息能力是指在护理专业领域中,护理工作者或护生为了能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信息的知识、技术、态度等方面优势,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而进行的各种护理信息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6]。目前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护理电子病历、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系统、智能护理呼叫系统以及预约挂号及辅诊系统。完整的护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对患者的直接护理中[7]。

1.2临床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现状

护理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医疗护理数据的传输与共享、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何晓璐等[8]基于医疗护理系统的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有较高的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希望得到系统深入的护理信息能力的相关培训,在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科研相关信息能力及PPT培训需求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庞伟勤等[9]对74所市级、县级、乡镇医院信息化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医院对医疗信息化培训比较重视,希望能加强对护理人员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培训,要求其在掌握医学知识以及各项实训技能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医疗信息系统,熟练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见,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信息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护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2中职护生提升护理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人民群众对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质量、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层护理工作中,通过计算机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书写,使护理计划更规范,减少了书写时间,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患者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以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中职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基本上停留在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的水平,在护理信息能力的获取和运用方面较弱。虽然医院有相关的基础培训,但要让护生在护理信息能力方面取得大的提升,必须要从学校学习期间开始,逐步引导护生树立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理念,通过在校教育,结合自身学习以及医院实践,逐步提高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进而提升岗位胜任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应提高对中职护生护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现代护理信息化的人才。

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护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及教学现状

3.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护生信息能力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基础》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编写。编写团队对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具有落实课程思政,强化育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突出职教特色;以护生为中心,注重教学适用性;配套齐全,以新技术促进传统课堂的信息化变革等特点。信息技术基础是我校中职护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培养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护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可以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10]。通过该课程学习,护生能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3.2.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信息化背景下,护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期望很高,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从护理信息化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护理信息应用技能培养专业特色不明显、护理信息实践基地平台不足等问题。中职护生也存在主动学习不足、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因素联合导致了中职护生对计算机学习勉强停留在基础水平,难以提升到高层次的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阶段。

3.2.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校计算机教学团队充分分析中职护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临床护理信息能力前沿信息,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在提升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既可以突出中职护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突出护理信息化实际应用技能的习得与提升,并应用与教学医院的联合授课模式,充分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即请临床护理信息专家来校讲课或进行“云课堂”学习,同时护生适时走进临床护理一线见习等。实现学校与医院的零距离沟通,实现护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当中,并将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当中接触的实践疑问带回课堂,以此促进和加深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校企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知识的理解以及转化,充分增强了教学效果,进而提升了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4.1基于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重组

教育部确定的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中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应用能力[11]。基于我校护生信息技术及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制定我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目标为: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树立护理信息安全意识;遵循护理信息道德规范;应用护理信息技能。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护生树立课程整体学习思维,厘清学习脉络,也有助于教师紧跟教学进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4.2整合优化护理信息教学团队

基于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笔者对教学团队进行了整合优化,教学团队选择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临床护理信息专家,分别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2名、临床护理信息专家任课教师1名、临床护理信息见习带教教师若干名。校院合作的教学团队,有效缩短了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既能让护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能使护生接收最新临床护理信息,接触护理信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开阔眼界,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学团队的优势组合,实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和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结合,也有效缓解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有限的困境。

4.3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学顺利有效实施

良好的集体备课是确保教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学团队在授课前举行集体备课,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临床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集体备课,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商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整理编制临床护理信息案例,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素材,突出护理信息教学专业特色;制作1分钟系列短视频微课,突破重、难点;添加信息安全内容,树立护理信息安全意识;讲解信息道德规范,遵循护理信息道德规范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校院教师的深度沟通和交流,确保教学团队始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有效实施教学。阶段性地举行教学组会议和护生代表座谈会,注意收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倾听护生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由于疫情的原因以及临床教师的工作特殊性,集体备课既采用线下教学演示,也采用线上会议讨论,有固定的备课时间,也有临时的紧急线上会议讨论。总之,课程团队的教师时刻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护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答,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全体师生始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努力。

4.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4.4.1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线上课程

开学两周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线上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上下两册,教学内容分为8个单元,分别为:探索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神奇的e空间——网络应用;文档创意与制作———图文编辑;用数据说话———数据处理;感受程序的美丽———程序设计入门;创造动感体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构筑信息社会“防火墙”———信息安全基础;未来世界早体验———人工智能初步。将整合优化的课程内容按模块在平台设置明确。在“任务”模块,发布签到、讨论、作业/考试以及调查问卷等,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课程实施阶段性、过程性考核,并适时发放调查问卷,以检验评估护生的学习效果;在“章节”模块的安排顺序为课前任务预设、课程内容PPT、帮助理解重点难点的小视频、课后作业及延伸补充内容,在每个模块后面插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人典故类的介绍,起到课程思政引领的作用。在“更多”模块,上传部分补充学习的资料、添加任课教师及班级成员、建立班级群聊、关注护生学习记录等,通过学习通平台完善课程设置,方便师生讨论答疑。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护生厘清学习脉络。学习通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将对护生永久开放,方便护生根据自身需要反复学习。

4.4.2线下理论教学与线上课程

互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线下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通过线上的课程任务预设,护生已领取学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准备,课中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介绍护理信息化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思政素材,突出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开拓护生眼界并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讨论答疑阶段,充分运用学习通平台自带的选人、讨论、抢答等信息化功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适时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结合当前国家信息安全及护理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进行阐述及线上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引导护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包括遵守医学信息行为规范,尊重患者隐私,遵守患者病历、知识产权权益、保密和剽窃等伦理约束[12]。

4.4.3线下实训教学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及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

线下实训教学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为了使计算机教学更贴近医学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教学团队通过与临床信息护理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结合本课程护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将实训教学内容设置为若干个小任务。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要求护生制作个人简历、疾病护理健康宣教等;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中,要求护生制作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议名册录入等;在演示文稿(PPT)中,要求护生制作疾病护理小讲课、护理查房汇报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护生分组团队合作。教学任务提前发放至学习通建课平台,Word、Excel、PPT基本使用方法和运用技巧教师在课前已将相关资源放至学习通建课平台,课中重点讲解任务完成方法及现场答疑,护生领取实验任务,课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结束时,小组代表用PPT进行汇报演示,教师批改,选出优秀作品放入线上课程平台进行展示。通过案例情景设置的方法,护生被带入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情境当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探究,解决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问题,提高了护生将信息化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激发了护生的成就感。

4.5过程性、持续性考核评价动态监测学习效果

本课程考核评价以护理信息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因此考核过程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部分考核成绩组成:线上课程学习15分+文字处理软件word作品15分+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作品15分+演示文稿软件作品15分+见习报告10分+理论考试30分。过程性和持续性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动态检测护生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跟进和调整教学,并将此考核评价内容在开课前即发放到学习通平台,让护生清楚考核评价的要点,便于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及侧重点。过程性、持续性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护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一个个小目标,也能帮助教师掌握护生阶段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为了让护生对医院护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学团队依托我校附属教学医院信息化平台的有利环境,适时组织护生进行临床护理信息化观摩见习,见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现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护生参观了解了护理电子病历、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系统、智能护理呼叫系统以及预约挂号及辅诊系统等。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引导以及护生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护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体会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帮助护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WANGK,YANH,LIUY.etal.IncreasingprevaienceofHIVandsyphilisbutdecreasingrateofselfreportedandintercourseamongmenwhohadsexwithmeninHarbin,China:resultsoffiveconsecutivesurveysfrom2006to2010[J].IntJEpidemid,2012,41(2):423-432.

[2]HARTMD.Adelphistudytodeterminebaselineinformaticscompeten-ciesfornursemanagers[J].Computers,Informatics,Nursing,2010,28(6):364-370.

[3]JEONE,KIMJ,PARKHA,etal.CurrentstatusofnursinginformaticseducationinKorea[J].HealthcareInformaticsResearch,2016,22(2):142-150.

[4]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A].国卫医发〔2018〕20号.

[5]李琳,白剑英.信息能力培训助力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28-229.

[6]徐荣,曹梅娟.护理信息能力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20):88-90.

[7]吴欣娟,王艳梅.护理管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8]何晓璐,黄铁牛,谭小燕,等.基于医疗护理系统的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9):43-44.

[9]庞伟勤,黄晓梅,黄莹,等.国家中职示范校护理专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49-52.

[10]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工程产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大型的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生产的质量。如果想要让这些设备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就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这不仅仅是机械设备进行正常日常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现状

目前阶段,一些企业管理者以及操作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以及维护,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没有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没有真正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这就导致当前的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们都清楚,机械设备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见此类的消息。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可能是因为机械设备老化,没有及时进行修理更新导致的,有些是没有按规定进行操作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员工对于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的。总体上来讲,是由于员工以及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保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企业,员工自身也认为只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就可以了,没有深入思考这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

1.2管理维护意识不够到位

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对于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意识会有一定的缺失。由于,对设备进行管理以及维护保养不仅仅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甚至还需要时间、人工等一定的成本。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其实,只有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以及维护,才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1.3管理及维护技术有待加强

一般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都是从外部购入的,虽有配备不多的相应专业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对于一些日常的机械设备故障,通常靠自身或许有能力解决。由于水平参差不齐,一旦碰到一些专业的机械设备故障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够外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理或者重新购买设备。尤其是针对一些隐性的安全隐患,并不能够及时发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的措施

2.1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将机械设备的管理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首先,就是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和采购。机械设备的选择设计的方面很多,要根据生产要求以及生产规模进行考量,并不是说机械设备价格越高越好,也不是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只有在机械设备的选择时认真进行准备,才能够避免机械设备与生产之间产生偏差。其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做好调配控制,及时增加或者减少机械设备的类型和熟练,避免机械设备闲置和不足的情况出现。最后要对机械设备的应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得到修复,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进行工作,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维护保养意识,正确认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作用,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每一位一线操作人员。其次,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对于机械设备,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周期性维护保养制度,每月、每周、每天进行必要的检查保养。日常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由他们进行,但是专业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要由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最后,要注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的培养。定期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更新维护保养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更好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以及保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机械设备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及维护保养能够有效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价值,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是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也要遵循相应规章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进行不同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勇.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1).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3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处理措施

1.1完善系统方案,综合考虑任何一个设备

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要想实现播出安全,任何一个播出设备都要符合使用要求。具体而言,首先,在单位采购设备时,要重点考核使用可靠性,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其次,增强技术人员对设备的了解,包括设备设计原理、设备信号流程、设备整体结构,同时,积极查找参考文献,知晓设备常见故障,并自主模拟故障情景,给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然后,出于保障播出安全的目的,要落实设备备份工作,以保障意外发生后,可以及时替换。最后,组织新同志学习,特别是维修经验,即在提升技术人员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保证设备播出安全。

1.2设备出故障时,确保节目播出正常

在运行系统时,一般会备份关键设备,比如在线热备份、或者系统级备份。为此,在处理故障时,首先启用备份设备、系统,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具体而言,在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要保持镇定,并结合故障开展紧急处理,以确保信号输出正常。之后,借助检测系统探究故障,以便后续处理。换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评判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主要是应急处理的快慢,而不是理论知识、文凭等可以比拟的。对此,在挑选技术维护人员时,要重视其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其深入了解播出设备,并熟练处理意外事件。

1.3播出恢复后,找准故障点,恢复系统运行

故障划分:考虑设备组成,其可以分为软件、硬件两种,同样的其故障也包含两种,其一为软故障,其二为硬故障。对于硬件故障,一般由原件选型、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引起,其位置比较集中,可以定位到高频故障元器件,处理方法是相同的。同时,在处理故障时,要做好记录,比如实际操作流程等,以便资源共享。对于软件故障而言,一般由软件设计缺点引起。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记录故障点,并寻求厂家帮助。寻找硬故障点:在寻找硬故障点时,有一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即逐级排查信号经过的部位。在进行这一操作时,维修人员要深入了解系统设计,比如信号的具体流程。在这一背景下,就可以沿着信号流向,逐级开展排查工作了。同时,可以开展反向寻找,即自故障点开始,反向检查信号流经的地方。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余检查方法,精确把握故障所在设备。查找、分析软故障点:在逐级排查软故障时,要面临很大的困难,为此,要积极寻找辅助手段。一般而言,在处理软故障时,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运行系统,知晓每一信号流程的同时,了解设备性能,还要知道设计理念,理解所有设备的功能。在实际分析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分析问题时,要遵循自简到繁、自易到难的原则,即不过分复杂思考问题,从小故障入手。其次,先大胆假设,后小心求证。有的时候问题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对此,要予以深入思考,并大胆假设,后寻求证据证明猜想。再者,分析逻辑可行。由于设备种类的繁杂,维修人员可能不了解某一设备的工作原理。对此,可以忽略细节问题,自设备结构逻辑入手,只要分析逻辑可行就可以。最后,辩证看待经验、理论知识。在分析设备故障时,工作人员很容易局限于现有经验,禁锢分析思维。此时,要客观对待自己具备的经验、理论知识,既知晓自身的不足,也要认可自身的优势。

1.4系统恢复运行后,认真总结、分析

故障处理完毕后,要积极认证分析故障原因,不要停留在故障表面,而是要考虑元器件性能、系统设计等方面,并找到问题所在。不能仅仅局限于问题的出现点,要具有全局的意识,从整体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出现的原因。总之,在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善于总结,客观看待事物,深入了解设备原理,增强自身解决故障的能力。在实际的故障处理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有助于以后的故障处理和潜在问题的发现。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措施

2.1健全电视广播台规章制度

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要遵循一些规章制度,为内容播出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对于不一样的工作环节而言,其要遵循不一样的规章制度。对此,可以借助实践实验的形式进行条例的合理性的检验,对于实验期间所展现出的不足或者不合理性要及时地加以完善和改正,这样才能实现制度的合理化和实用度的有效提升。要结合各个环节的工作特点,逐步完善制度。此外,规章制度可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使得工作规范性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有助于电视台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增强各播出环节管理力度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而言,其除了节目本身内容外,还要考虑播出质量,防止影响节目原有质量。为此,在播出节目时,要严格遵循播出规则,比如细致剪辑、重视审核、严格验收等,保证播出质量。要将各个流程进行细化,将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以实现在有责可追,达到对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认真度的有效提升。

2.3提升技术人员专业能力

在实际节目播出时,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会影响节目播出效果。为此,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为节目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比如掌握新兴技术等。能够借助安排其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活动,使其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得到有效的提升;还可以聘请具有权威性的技术专家,开展座谈会,与工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积累实际经验,有助于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落实维护、保养工作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4

对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病情稳定者在发病6小时后手术,病情逐渐恶化或起病即病情危重者入院后紧急手术,术前均急查血常规、凝血常规。按颅脑CT测量法定位,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YL-1型颅血肿穿刺针,以选择的部位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抽吸量约为原出血量的50%,抽吸后接引流袋,并立即复查颅脑CT,观察穿刺针的位置及剩余血肿的量。每日上午8~9时及病情加重时复查颅脑CT,按穿刺针的位置及剩余血肿的量决定给予NS5ml+尿激酶5万U,由引流管注入血肿内,保留4h后放开引流,每日2次。3~7d后经复查颅脑CT或再无引流物排出,拔出引流管。

1.1血量的估算

和术后继续出血的判定标准1.3.1血量的估算采用多田氏公式[4],根据颅脑CT影像估算出血量。出血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1.3.2术后继续出血的判定标准Brott等[5]认为,血肿体积增加33%,即可判定为血肿扩大,因血肿体积增加33%意味着血肿直径增加10%,颅脑CT阅片时,用肉眼足以判断出这一差别。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记录:详细记录可能导致术后继续出血的一切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饮酒史、平均每天饮酒量、术前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出血部位、形状、是否破入脑室、原发出血量、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穿刺部位、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手术前后患者情绪状况。

1.2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梗塞病史、吸烟史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出血组SBP、每日饮酒量、原发出血量较对照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DBP较对照组增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继续出血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关系

出血组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0,P<0.01)。

2.4术后继续出血与血肿形态的关系

出血组血肿形态不规则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2.5术后继续出血与手术前后躁动的关系出血组手术前后躁动不安者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5)。

3护理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颅内血肿发病6小时内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继续出血增多,6小时后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继续出血减少。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继续出血与术前血压增高有关,尤其以收缩压增高明显。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继续出血还与患者手术前后躁动、患者手术后用力排便有关,并且早期颅脑CT示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易发生继续出血。

3.1心理护理

患者急性发病,多伴有情绪的不稳定,清醒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压力表现,如因突然肢体活动不灵或失语、吞咽困难表现出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等,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或以恢复期的病人为榜样,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使病人建立起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与康复,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治疗,避免情绪烦躁造成再出血的发生。

3.2用药护理

遵医嘱常规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以期配合。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应用降压药时,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微量泵严格控制用药速度,避免血压波动幅度过大,给病情带来不利影响。

3.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和瞳孔的变化以及肢体功能的改变,使用监护仪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颅内压增高时脉搏和呼吸减慢,血压增高,当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一样大时为脑疝或再出血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术后早期出现高热,提示中枢性高热,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或大动脉处冰块冷敷进行物理降温;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颅内压,防止术后再出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尤为重要,血压过高者遵医嘱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为宜,勿将血压降得过低,以免影响重要脏器血液灌注。正确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要注意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防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

3.4舒适护理

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及情绪激动引起继发性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避免身体扭曲,肢体保持功能位,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定时翻身、按摩肢体促进舒适。保持床单整洁、干燥,若被服、衣物潮湿及时更换;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外阴部皮肤清洁,昏迷患者若出现心率快、呼吸急促情况,应注意有无尿潴留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取下活动的义齿,防止误吸、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导致缺氧、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3.5引流管的护理

根据微创方式的不同,血肿引流时,引流袋的高度应与血肿同一水平或低于血肿的位置,利于血肿腔内残留积血流出;脑室引流时,引流袋应挂在床头,引流袋上端应妥善固定,位置应高于血肿10-15cm的高度,以保持正常的脑脊液压力;每日更换抗返流引流袋,严格消毒处理,防止感染,每日上午8-9时及病情加重时复查颅脑CT,按穿刺针的位置及剩余血肿的量决定给予NS5ml+尿激酶5万U,由引流管注入血肿内,保留4小时后放开引流,每日2次。3-7天后经复查颅脑CT或再无引流物排出,拔出引流管

3.6饮食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房屋基础信息;行政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维护管理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确立了以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交易和登记工作发展的管理理念。近十年来,政府投入巨资用于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使得登记信息系统日趋完善,信息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其中,房屋基础信息采集这项基础工作,在基础信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开展房屋信息采集、加强房屋行政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做好采集工作势在必行

作为房屋登记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房屋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工作,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房屋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势在必行。毋庸置疑,房屋基础信息在城市管理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房屋坐落为例,该信息是房屋登记需要确认的重要权属内容,作为社会基础地理信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户籍登记、抢险救援和邮政投递等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地理媒介作用。但在实践中,房屋登记机构一般以公安部门出具的门牌编号批文作为信息蓝本,导致在特殊地理环境下,不少社区地名被人为忽略。同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分析和引导功能,也离不开房屋基础信息。众所周知,以房屋基础信息为基础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登记簿,在建立商品房楼盘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楼盘表中各单元房屋的状态如已售、未售、抵押、查封、保留等分别来源于网上交易系统与产权登记系统,通过系统的交互查验,可以有效防止开发商“一女二嫁”,或者将已售房屋进行抵押,甚至将已抵押的房屋擅自出售,从而很好地规范了开发商的预销售行为。同时,完善的登记簿信息也为实行存量房网上交易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授权有资质、信誉度高的中介公司将房源挂牌,所挂房源由信息系统自动验证其有无权利限制,防止中介重复挂牌造成可售房源信息的失真,可以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依托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可充分发挥信息引导功能,建立起较为全面及时的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通过上海市网上房地产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商品房和存量房交易信息、市场监测报告。尤其是商品房信息,为市民了解各楼盘的销售情况以及详细的商品房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以房屋登记基础信息为主要依据,建立信息分析与制度,每日、每周、每月以及每个季度都能及时分析和公布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向政府、市民、开发商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开展房屋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还有利于市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近年来,按照住建部的统一部署,各地政府持续推进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陆续建成启用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全力整合、打造包括住房信息系统在内的房地资源信息集成系统,进一步完善房屋基础信息采集,对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水平很有帮助。从全局来看,掌握完善的房屋基础信息,更加有利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楼市调控,最重要的就是摸清我国楼市的基础数据,包括我国住房总量、住房结构、房价、收入情况,等等,否则会无法避免地落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好的政策就像好的裁缝一样,只有先量体才能裁衣,目前当务之急是逐步摸清楼市真实的基本情况,并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疏堵结合才能避免盲目调控,从而渐渐化解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顽疾。

二、“活用”基础数据成为管理关键

为了做好房屋行政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活用”基础数据。房屋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理数据和权属数据两部分。物理数据用于描述宗地、幢和户的自然特征,如户的坐落、房型、房屋平面图等,其表现形式为楼盘表;权属数据用于描述户的权利特征,如权利人、产权价值、权属状态等。物理数据是权属数据依托的基础。如何实现基础数据的“活用”,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在全面完成房屋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开创性地整合各环节行政管理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房屋全生命周期平台。通过这种手段,使房屋普查形成的所有基础数据,成为能够实时更新的鲜活信息。目前,依托现有的业务系统,已完全实现了新建房屋图元、测绘、交易、权属登记业务的动态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实现实时更新。正是得益于平台数据的日益完善与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已经开始服务于宏观决策、住房限购政策落实、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执行等工作,并在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楼市政策对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此外,“活用”基础信息,还体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主要做法就是通过信息接口,为地税、统计等部门提供准确适时的房屋基础信息支持。当然,向各区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辖区内房屋状况的直接查询、统计分析等,也属于共享应用服务范畴。截至目前,在房屋基础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纵向支持市区两级应用、横向实现委办局之间信息共享,服务政府、社会和百姓的综合信息服务架构,从而大大提高了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水平,增强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三、关于采集和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养护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的重要作用

1.1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

在保障公路工程项目安全顺利的实施过程之中,一旦忽略了施工技术与后期养护方面的管理,便无法保障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在这种形势之下,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将后期施工养护管理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来保障公路工程的性能,确保其始终处在稳定化的运行状态。

1.2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的尤为关键,且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充分重视起来。在公路工程施工实施的过程之中,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并掌控各施工技术的要点,将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和边坡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注重起来。

1.3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

公路正式通行之后,外界自然环境与车辆荷载双重作用之下,就会出现坑槽、裂缝与沉陷的质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为威胁到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但是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力度,将施工养护方式落到实处,这是保障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及时找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修复,在最大限度上来确保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预防再一次发生质量方面的问题。

2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分析

2.1路基施工技术管理

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是关键的基础性分项工程,填料的性能参数和压实作业的施工质量关乎到路基甚至是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依据路基作业施工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技术方案。其次,强化针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路基碾压的质量。最后,强化把控填筑和碾压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阶段中,可以运用分层填筑和碾压的方法,严格把控每一层的厚度,将厚度控制在20~30cm之间。直至填筑和碾压作业完成,随即要实施必要的质量检测与检查工作,以此来确保后续施工作业的质量。

2.2路面施工技术管理

(1)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管理。路面垫层处在公路工程路基和基层之间,需要严格控制垫层施工技术管控。首先要强化针对施工材料质量性能方面的管控力度,保障砂石等施工材料的级配与含水率与设计标准相符,另外,全方位监测砂石路的纯净度。在针对垫层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杂物予以清理,并实施必要的整平工作。在进行摊铺施工的时候,要运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实施,且严格将每一层的松铺厚度合理的控制在15~20cm之间。在完成以上每一层的摊铺施工之后,都要实施必要的平整。碾压施工的遍数要确保在4遍之上,且还要将轮距搭接距离合理的控制在50cm以上。针对难以使用机械碾压的转角或者是边缘部位,可以选择运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来予以夯实。(2)面层施工技术管理。在路基面层施工中,要全面检验基层施工质量,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杂物予以清理,提升基层和沥青之间的黏合性。运用微量的水来喷洒湿润基层表面,保障喷嘴与有关输油管道等的顺畅性,最终确保施工得以井然有序实施。在均匀撒步集料之后,运用压路机等设备来实施碾压施工,在碾压的时候要运用1/3左右轮宽部分予以重叠,进而确保压实的宽度与压实度达标。

2.3边坡施工技术管理

在正式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积极进行实地勘查工作,全范围掌控和熟悉边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掌握边坡施工技术要点,保障边坡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3公路养护方法及措施

3.1分级养护

在公路养护的管理过程之中,实施分级养护管理方式,要求统一实现调配、标准与实施,保障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得以全方位落实。例如在选择运用养护机械的时候,来降低公路所出现的病害问题。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以薄膜敷设的方法来予以保湿,在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的情况下不允许通车。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疏导工作,在施工期间要实施严格化的交通管制,避免影响到面层的结构。

3.2预防性养护

在针对公路实施养护管理的过程之中,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实施,对比分析技术检测操作方式,后续的养护管理,都是建立在养护机制基础上,针对其进行合理化地管理。在落实养护流程规范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养护的时机,还要注重养护资金到位。

3.3公路病害的处理措施

(1)病害防治。在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处在特殊化区域的时候,公路建设的难度加大,相应的养护管理难度也会加大。要依据目前现有技术条件来加强养护,针对公路发生损坏程度、工程量、施工技术来实施防护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出现病害的概率。(2)路面翻浆处理。公路路基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很容易发生路基翻浆的情况,导致路面发生十分严重的损坏,从而给交通运输造成诸多麻烦。针对该类问题最为常见的处治方式为:①局部出现翻浆的路段,可以运用打水泥稳定砂砾桩的办法来进行改善;②加深边沟,在沟底处来增设盲沟,在路肩上以交错的方式来开挖横沟;③将软土基挖除,并换填透水性优良的天然级配砂砾,在该阶段之中运用分层填筑夯实的方式,来确保路基夯实的质量。(3)裂缝处理。公路路面病害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裂缝,处置方法:①缝宽在6mm之内的,则是通过刷子来将裂缝缝隙处清理干净,并运用压缩空气来吹去沙尘,运用热沥青或者是乳化沥青灌封来实施封堵。②缝宽在6mm之上的,可以通过沥青砂石或者是细料式沥青混合料来予以填补,捣实之后做封口处理,并撒砂扫匀,也可以运用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来进行填封。③针对轻微面积相对集中且路基强度较好的裂缝,可以选择运用乳化沥青来稀浆封层,或者是以沥青封层来罩面。(4)波浪处理。公路发生波浪波峰或是波谷高叉过大,势必会给车辆驾驶人员带来诸多的不适感,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威胁到驾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该种形势,就要求以顺行车的方向来将凸出的部位予以削平,假使其比路表面低,那么就要在消除部分的基础上喷洒热沥青,从而实施必要的压实摊铺。

4结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针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与养护工作的时候,加大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注重各类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运用,逐步提升施工与养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保障公路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阶段之中,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力度,且在工程结束之后,要及时针对公路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养护。

参考文献

[1]胡春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29.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7

本研究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妇产科收治的32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2-52岁,平均48岁。文化程度:大中专、高中12例,初中、小学14例,文盲4例。其中肌壁间肌瘤16例(50.00%),粘膜下肌瘤12例(37.5%),浆膜下肌瘤4例(12.50%)。行子宫全切术22例(68.75%),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31.25%)。

2.结果

经精心护理,3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痊愈出院,成功率100.00%。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导致衰老及影响夫妻生活。详细向患者介绍耐心生殖器的生理功能,让患者知道卵巢作为女性性腺,分泌性激素,子宫不分泌性激素,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不会因切除子宫而引起,因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地方,故子宫切除后丧失生育功能,卵巢功能是产生卵子及分泌性激素。保留卵巢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次切除术的患者不必担心女性特征的改变。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安慰与支持患者,从而取得其信任,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3.2术前护理

①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并帮助患者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疑虑,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手术,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②手术野皮肤备皮:术前1天行手术野备皮,上达剑突,下至双侧大腿上1/3,两侧达腋中线,同时行外阴部皮肤备皮,即备除外阴阴毛。③术前遵医嘱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等皮试,并记录在病历上。④术前3d开始行阴道准备:每天给予10%碘伏棉球擦洗阴道2次,避免术后感染。⑤胃肠道准备:术前进容易消化的食物,术前1d进半流质饮食,禁食12小时以上,禁饮8小时以上,以免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导致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术前1晚、术前清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避免术中肠胀气,以充分暴露手术野,利于手术及避免损失肠管。⑥膀胱准备:子宫比邻膀胱,为避免膀胱充盈而发生膀胱损伤及手术野的暴露,术前常规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

3.3术后护理

①保持房间安静、干燥、通风,保持床单清洁干净。平卧位6小时后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发生肠粘连、肠梗阻,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肠蠕动。保持患者外阴清洁、干燥,为防止上行性感染,给予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外阴,每日两次。②活动:活动要根据病情耳定,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术后第三日可下床,稍微走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盆腔粘连。③饮食:术后当天可进流质饮食,但不能进牛奶、糖等产气食物,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待排气后,进普食,少食多餐。同时为了增加机体抵抗力,需要加强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铁的饮食为主。④疼痛:可给予镇痛泵术后镇痛,注意观察镇痛泵的药液流入情况,适时调整。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口服或肌肉注射。⑤切口:保持切口辅料的干燥,清洁,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感染,及时遵医师处理。

3.4出院指导

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外阴清洁,防止逆行感染。避免重体力劳动,禁盆浴、阴道冲洗及性生活2月。

4.护理体会

基础护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1存在的问题

1.1重视不足

有关部门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不足,导致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不能因时制宜,适时而为。重视不足使得在管理方面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支持,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上也缺少人力资源的供给,而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恰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工作,因为无法实现养护工作的有效供给。

1.2专业人员缺失

人员缺失原因有2个:一是人员引进不够给力。在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各组织机构往往招纳进来的人都不具备专业的种植养护经验,导致新技术的研发慢、新技术的应用也迟滞。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到这些机构来,导致招聘与应聘二者不能有效组合。二是现有员工培训不够。员工的思想意识不够强,认为园林绿化没有技术含量,现有人员也不重视专业技术管理,保持原有落后的工作方式。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阻隔了技术的引进与实施。如何吸引专业的人员从事园林绿化种植养护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

1.3养护经费不足

园林养护工作的资金需求量很大,并且需要长期不断地投入,导致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的经费,在园导致园林绿化种植的养护技术不能得到充分的普及。

1.4栽种不合理

土壤改良工作未做到位,部分土壤未经过改良或改良不到位就进行栽种,导致园林绿化种植成活率低;病虫害防治工作未及时落实,灾害发生补救不充分;植物种类搭配不合理,导致单一植物种植过大,出现病虫害等问题。

2解决的方法

2.1提高养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意识

为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加强岗位人员培训,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按照员工工作岗位以及工作经验的不同来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思想意识,助力园林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加大人力与物力投入

(1)在人员安排上: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种植养护专业技术管理的水平,以此来节约养护技术管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加大岗位人员的投入,及时补充缺失人员,梳理各岗位人员需求并及时进行补充;加强各岗位职责管理,工作程序上做到工作有落实、环节有人盯,落实岗位人员责任制;激发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提高工作效率。(2)物力投入上: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及建设类型合理预算园林绿化种植养护成本,物尽其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加强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投入,让机械化提高种植养护技术管理;加强经费支持,引进先进技术。

2.3加强科研支持

科学运用园林绿化管理方法,园林绿化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科研投入,让科技改变工作方法,让科技造福生活,各级各单位都要重视科学技术,加强园林绿化种植的养护技术研究,加强技术投入,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实现“一劳永逸”,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管理水平。

2.4建立并完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机制

(1)园林植物种植的养护阶段,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等要求,进行土壤疏松、施加肥料等有关养护工作,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2)日常养护中,根据气候情况、土壤条件以及不同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等问题,对植物生长进行合理的培育。

2.5建立合理的种植方案

首先要检测土壤pH值、土壤成分等,根据检测结果因地制宜进行土壤改良;园林绿化是人为营造景观,受城市环境、土壤成分等影响,植物在种植过程中较为脆弱,加上未能及时开展种植养护管理,发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几率相对较大。应建立病虫害防治机制,加强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园林植物种植的养护管理水平。

3总结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漫长的基础性、根本性建设工作,只有意识到种植养护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工作,达到园林绿化的要求,营造园林文化,使该项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园林绿化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进行了综合性、整体性的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在今后工作中更应该积极进行积累,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种植的养护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邓丽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