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基础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课程考核。
0引言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2018年针对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对文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这类与媒体信息处理需求较高的专业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在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下属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完整教学方案。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更好地将榜样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内容,应用到课堂实践,从而实现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贯彻落实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本文基于《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方面的建设改革,进行探讨研究。
1课堂教学管理
真正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在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进度调整、教材编审选用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实到位。(1)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文件,课程思政应首先体现在课程标准的任务目标中。《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中应表明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专业人员或普通大众获取、设计制作和传达信息的主流方式,是现代本科人才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传播方式数字化变革而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良的职业技能。在实训项目中应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实际设计创作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强化实际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精工良匠。(2)课程进度的调整。课程进度是具体实施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课程进度的调整,重点应考虑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一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合理规划课程技术、技能的教学进度安排,并明确指明各个教学环节进度应融入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应独立安排教学时段,引导学生开展技术应用、作品创作、经典赏析中的思想、道德、价值、审美等思考、讨论,实现技术与思想在意识上的真正融合。(3)教材的编审选用。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材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的编选应慎重考查其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特别是,编选的教材是否很好的融汇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政内容。
2课堂教学内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重新审查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内容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可采用案例教学、技术应用实践、经典赏析等多种手段将思政教育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融入技能知识的讲授中。将创新、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等要素就这样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内容的思政设计示例如下。(1)知识产权意识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学习需要使用到相应的处理软件及各种素材。在进行“教学软件的安装”的教学时,可对教学软件的版本、网络下载软件资料类型、软件使用申明进行介绍。即可让学生软件工具及网络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支持正版,抵制盗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认识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讲解“ps/pr素材预处理”操作时,应加入素材选用技巧和“水印”的作用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著作权的保护。(2)独创意识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媒体作品的创作。在开展作品创作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独创意识的培养。例如,对于“绘图”操作的学习,可在指定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绘制作品,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点评,挖掘学生作品的亮点、特点,提升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又例如,在“pr视频特效”学习环节,引入介绍网络上媒体爱好者共享的独创特效,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多彩性,丰富性,培养学生创作的乐趣。(3)法律安全意识的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同样存在大量不法分子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在教授学生技术应用时应灌输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例如在“ps修图”技巧教学时,可“人脸替换”案例强调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在“ps技术应用”教学时,可列举ps诈骗案例,为学生敲响信息诈骗防范的警钟。(4)审美观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除了技术能力的体现外,艺术审美也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要素。在图像合成以及视频合成教学环节,可提供大量经典制作或学生优秀作品,进行艺术情操的培养和熏陶,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考核
旅游《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沿用命题考查的方式。在思政改革的要求下遵循“严要求,宽过程,出结果”的指导思想,将期末考核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环。(1)严要求:方案考查涉及的范围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内容,作品规格、结构严格限定。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综合掌握及应用,培养学生设计操作的规范化。(2)宽过程:对考核作品的具体内容、操作细节不做限定,鼓励学生自由创作。(3)出结果:对学生作品的评阅应从整体角度审查其设计性、操作性、应用性,技能水平及思想情怀做出合理评价。例如,2018级学生的期末考核命题为“学院风采”,让学生自行观察、发现学院之美,自行收集、处理素材并设计展现学院风貌的小视频。在整个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母校之独特、之优秀,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并主动将对母校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2020年“病毒”肆虐,举国抗疫,对2019级学生期末考核命题为“抗击疫情”,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去听,去看,去感受,人民之悲痛,英雄之豪迈,国家之强大,党之伟大,民族之自豪。
4结语
思政建设要把思政元素融《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目的。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育教学、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整合资源,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纽扣,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声蓉,王朝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9):49-5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医学检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计算机与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医学检验工作也越来越计算机化。计算机技术在各种仪器设备中的应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系统)等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使得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结果的准确性也保证了检测的质量,计算机的应用推动着医学检验向高科技迈进[1]。而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离不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特别是对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开设了42学时,随着医学检验工作岗位日趋信息化,需要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实验任务也相应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严重缺乏,学生难以在有效时间内消化须掌握的知识,造成学习愈加困难。
1.2实训条件薄弱
随着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并成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临床检验岗位的工作从样品接收到最后的检测报告,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变到现在的自动化、微机化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加,实训条件又不能满足学生全部实训练习,加之实训学时不足,学生实训操作内容及时间均有限,严重影响实训效果,不利于未来岗位的适应。
1.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综合操作能力欠缺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较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高中阶段,不同地区和城市教学质量的不同,使得一个班的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学内容细了进度就会慢,底子好的学生觉得没兴趣;教学内容粗了进度就快,底子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对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大多数实验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安排的实训教学内容大都是单一独立的操作,加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老师演示过的会操作了,但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学生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缺乏实际问题中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1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学时不足,实训条件薄弱的问题,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一方面,加强理论课件设计,将因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的教学内容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设计到理论课件中,尽量做到详细、明了,让学生吃透知识点,牢固记忆。另一方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训同时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实训室的教师控制系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进行听课,并在教师讲授结束时马上进行操作练习,知识点得到迅速巩固。同时,学生还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手机现场录像,方便了学生课后的学习。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2分层次分模块操作练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包含一个个的实训内容[3]。将实训机房设置成四个区域,第一次实训课时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将学生底子差异较小的分在一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每次安排的实训内容难度不同,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快慢,阶段性的调整学生的区域。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所在区域清楚自己当前能力情况,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的相互追赶心。如:医疗机构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WORD初级编辑”能力,在教授学生掌握“WORD初级编辑”模块技能时,需要实训的内容有四个:一般文字、符号的编辑、特殊符号的编辑、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编辑、普通表格制作的编辑,不同区域内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或多个实训内容,教师记录下学生的实训成绩,作为阶段性调整学生区域的依据之一。
2.3角色互换,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
在实训教学的设计上增加综合实训内容,将常规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是教师现场出题,留出3~5min给各区域讨论,然后由各个区域的学生推荐代表到教师机“讲课”,其他区域同学听讲并提出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此方式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二是教师现场出题后,留出3~5min给学生自行思考,随机抽取学生利用机房控制系统中的屏幕广播将操作演示进行展示,由其他学生对其操作给出评价。此方式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并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主和辅”角色上的互换,学生为了“面子”问题,课余时间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综合操作能力明显得到加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缓解了教学课时不足的弊端,同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次分模块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角色互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还需要努力,教师也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前沿知识,结合岗位需求,探索出更好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彬,孔虹.试论21世纪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J].医学检验教育,2000,7(4):5-6.
[2]马玉洁.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11(2):58-59.
1.1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粉笔和黑板很难讲解清楚计算机硬件内部的结构,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再配上简明的解说,可以将计算机内部结构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视觉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2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频、文字、板书、动画等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Excel电子表格的填充功能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时,可能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只停留在理解概念的层次上,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四种填充的功能和不同之处。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方法,可以将填充的过程以及这四种填充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同时再结合教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外,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对于一些文字理论的讲解,不仅是教师难以表述清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可以模拟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4重点、难点突出,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讲解计算机如何实现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描述讲解运算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可以制作一个动态的运算效果图。这样就可以把运算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和抽象、形式与逻辑之间的矛盾,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不足
2.1多媒体制作过程花费时间过长,消耗精力过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将需要展示的效果动态展现出来,但目前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很多,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得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且还要收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这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备课方式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纪的教师,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了,可能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2教师授课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过多地追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功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处于主导作用,整个课堂仍旧由教师来掌控。必要时,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以及进行现场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是面对着电脑屏幕按照课件的内容从头念到尾,从开始播放到最后,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没有任何言语情感,那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扬声器的作用,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适当时可要求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2.3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位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将会缺少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言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3总结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重视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技术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全面性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重点研究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意义与策略,提升课程教学成效,促进教学工作发展。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自动化办公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对专业领域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虽然能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机房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室,但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考核评价传统等问题,并且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效提升。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不均,虽然具备一定计算机实际操作基础,但是受个人因素与入学前区域差异的限制,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长期应用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摆脱教师依赖性,实现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深远教育意义。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本就与学生计算机能力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需要该课程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积极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化教育技术包括多种教育界的新型信息技术,这些信息化教育手段,以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技术、慕课等形式,被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重要高职基础教育课程,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课程教育氛围与形式实现全面信息化,更好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宗旨,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
四、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师生角色
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通过明确师生角色实现技术有效应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明确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自身职责,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例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程知识与内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学习主体定位与角色得到明确。同时,教师在课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问题进行答疑,辅助学生理解与内化课程知识,并针对学生不同问题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发挥教师引导与指导作用,明确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自身角色,以此体现教育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
(二)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程讲义、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课程中较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保证学生对该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但是传统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学习需求,影响课程教育革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该课程教学工作提出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具体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如,应用慕课信息化教育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技术有效应用。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应用慕课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保证每个知识模块均有对应的教学视频、课堂讨论、在线测试与学习反馈等,要求教师根据知识点教学内容将全部模块知识点讲解分别制成微视频,每个视频在10到15分钟之内。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对自身学习节奏进行自主控制,通过反复观看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对每个模块对应的在线测试进行通过,才可以对后续模块进行学习,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体现信息化教育技术高效应用。
(三)丰富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的策略,实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本身具有多样性与多元特点,其中包括多种适用于教育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信息基础课程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成效。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中的微课信息化教育手段,教师综合多种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上与课后等阶段,加强学生知识理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如,微课信息技术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融合音频、文字、动画与图像等,通过课堂多媒体设备对视频的播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综合应用微课与翻转课堂,使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均实现有效利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单独使用或综合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借助多种信息化教育手段,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体现技术有效应用的同时,促进课程教育革新与发展。
(四)创新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公共必修课,存在于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旨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文稿演示、数据管理分析、图文处理等工作进行完成,同时,教会学生利用网上工具对信息进行浏览、处理与收集,培养与提升学生具备现阶段社会要求的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该课程需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以此路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体现信息化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将现有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对应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现有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内容。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际工作岗位相关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对视频内容进行记录与总结,对比自身专业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列举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这种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方式,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特点、学生专业特点与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目标,利用学生专业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的结合,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现学生在该课程中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同时,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与能力,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课程教学现状与技术应用意义,采取明确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等措施,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推动课程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漪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热点问题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5(20):99-101.
[2]姚江梅.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6):232-233.
[3]贾红军,徐博文.云班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8):93-95.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应用、设计、评价和管理,完成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在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程序教学、视听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现代化的教育理论等。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1]。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现代教育运用计算机教学技术,以更加先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手段进行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2.1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和有机结合,如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能实现教学信息组织的表达最优化,是信息技术传播的有效方式,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多媒体有机结合,能充分实现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使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如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碎片化学习。
2.2有利于教学方式及内容的更新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或网络平台检索自己想要的知识。共享网络资源库,如教学资源库、慕课、微课等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获取。现代教育技术有补充和更换现有教学内容或教学资源等功能,不断、持续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及不断完备,便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学生的自主学习。
2.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使用VR等技术,使学生利用自己的所听、所想、所感、所见去学习知识,学生的感官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从而显著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教学,如远程布置作业、答疑解惑等。
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特点
3.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现代教学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多媒体课件是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或视频等为一体的现代课程软件,它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将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宏观或微观,对较抽象的知识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因此,其可以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2]。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静态图像、文字、图表等信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将其投放在大屏幕上,可以产生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使原本抽象、难学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难学的知识。现代教学技术还可以把该课程的“教材”变为“学材”,由于该课程教师要讲的知识非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可以培养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教学技能更加先进
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系统运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自由和轻松,改变了传统的学生、教材、老师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并且不会受到地点和时间控制。尤其是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明显革新教学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也有很大提高和帮助。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功能,还可以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人施教,实行个性化教学,从而使计算机上机效率和实验质量显著提高。还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等情境教学,或通过CAI课件教学,循序渐进地找到学生学习的最好切入点,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产生更加逼真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个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系统与环境,同时又是可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系统与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能交替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课堂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调教学方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对教师网上布置的习题进行自立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成“微课”“慕课”或其他教学辅助软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在课后反复学习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可以随时对相关内容知识进行学习,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极大地帮助教师教学,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便利。因此,教师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地计算机教学能力,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把枯燥无味的反复教学改变成多媒体授课形式,以更加鼓舞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和同学之间关系发生改变,教师从课堂的主角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与获得者,这从某种角度缓解了教师授课压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4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当今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使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发生巨大变革,可以极大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莺.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计算机教学课堂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报2013,12(1):49-50.
1云计算技术
1.1概念
云计算技术是指通过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技术资源,用户利用云计算技术,就不需要再去构建各种底层基础设施,只需要像用自来水一样直接去购买服务就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了底层去建机房、安装硬件设备、安装软件、系统维护等问题。有关研究学者提出云计算技术是第三次IT变革,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是IT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1]。云计算技术具有随时随地、信息共享、存储容量可扩展、集中整理数据等优势,包含了平台即服务等模式,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安全存储中,有助于实现存储功能最理想化。
1.2特点
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云计算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它是计算机技术的拓展,在其搭建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还可以实施有关操作。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平台被搭建起来并分布在全球各地,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各种平台,将本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并提供各种服务需求。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与信息存储中,保证了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做到拓展其他类型的功能。
1.3发展现状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存储领域,诞生了新的名词:云安全。云安全被应用于规避计算机病毒和预防黑客攻击,旨在为用户、企业等机构的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云安全是以网络运算和时效性高的信息分享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存储安全的目的。现阶段我国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探究和运用获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同时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在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计算机存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以往的计算机存储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U盘和移动设备将数据信息存储起来,二是在电脑设备上利用硬盘将所需数据存储起来[2]。第一种存储方式利用U盘和移动设备,可能会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的可能性,第二种存储方式利用电脑硬盘,存储的数据信息会占用大量硬盘空间,甚至是接近硬盘最大容量,造成电脑运行不畅的情况发生。此外,如果在有计算机病毒的电脑上插入移动设备,可能会导致移动设备中毒,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电脑硬盘也会受到病毒的入侵,损坏存储的数据。而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优化数据存储方法和存储环境,最大程度上降低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云计算技术还有自动化备份的功能,可以减少用户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数据丢失情况发生。现阶段云计算技术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其在面对黑客入侵上还未有完善的应对策略,在用户将数据信息存储在云平台上后,有关技术人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2计算机安全存储问题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借用互联网技术获得有关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的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机制,是以负载均衡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起来的。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了一个数据收集渠道,用户借助互联网搜索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数据。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人数迅速攀增,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外泄、信息盗用等数据安全事件频繁,造成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以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策略中较为忽视数据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极易发生丢失、盗用等安全事故[3]。当下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用途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于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要求愈来愈高,在计算机数据安全存储中运用云计算技术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有必要整理汇总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安全存储中有哪些应用方式。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数据安全问题就是黑客入侵和病毒攻击。出现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的原因主要是数据没有得到严格的加密保护,密钥管理不完善、数据没有做好备份、没有精确的身份验证保护。所以,对于产生数据存储安全的原因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信息存储的安全保护。云计算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在云计算平台上用户通过负载均衡等技术分享查找搜索所需信息。在计算机安全存储领域运用云计算技术,有助于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减少信息被窃取、破坏、丢失的情况发生,缩短信息收集时长,为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3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3.1身份认证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云计算技术在数据安全存储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诞生了许多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性技术,而身份认证就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技术。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安全存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身份认证,它的主要认证方式是通过密码确认,也就是说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通过身份认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身份认证的合法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4]。此外,身份认证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智能IC卡,以智能IC进行身份认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强。此外,身份认证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公钥基础上构建的PKI身份认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匹配的密钥加密公钥,在进行解密,这种方式能够为计算机数据安全存储提供有效保障。
3.2信息加密
计算机信息会受到外来信息的攻击,使信息数据无法安全存储,所以,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储问题,就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加密技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安全存储中,对信息进行加密,模拟信息模块,使两个信息模块互相影响,共同为信息数据存储安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在信息模块上安装报警装置,一旦其中一个信息模块受到攻击,另外一个信息模块能够接到报警提醒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实施紧急冻结,保障原有数据信息安全。
3.3密钥管理
在计算机安全存储中应用云计算技术,其中的密钥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存储方面,就其安全性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计算机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共享水平,而对于数据信息的密钥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共享水平的关键内容。百度云盘作为一个云服务平台,用户能够在平台上下载、上传所需文件资料,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文件资料分享给好友或陌生用户。通常情况下是分享者对文件设置密码,密码可以由平台自动生成也可由用户自行设置,之后分享给需要的好友或陌生用户。这种形式的密钥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用户如果想要获得文件就必要输入正确口令。如图1所示,是一种平台的密钥管理系统。
3.4信息备份和复原
信息数据备份和复原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备份和复原主要是为了减轻数据丢失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数据泄露造成的各项损失。现阶段信息备份和复原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用户逐渐将数据信息存储在虚拟云空间内,替代原有的U盘、移动设备、计算机硬盘存储,云空间存储数据不仅有较大容量的存储量,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集、存储、查找、备份信息,与此同时在云空间内还可以整合数据资源,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5]。此外,用户在备份信息时,还可以用加设密码的形式加密需要备份的信息,将信息存储在云空间内,这样在查阅这些信息时就需要先输入正确的密码,能够很大程度的为数据存储安全提供保障。
3.5删除码
在计算机安全存储中应用云计算技术,其中的删除码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现阶段,在我国国内已有的计算机数据安全存储领域已经出现了几种删除码技术并已获得普遍应用,例如无速率编码技术,这些被广泛应用的删除码技术不但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提升编码速度。所以,从当下在计算机安全存储领域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看出删除码技术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应用技术。
4在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储中,提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价值的建议
4.1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提供保障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同时不断加强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计算机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时,对重要的数据信息实行加密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外漏、丢失、破坏等为用户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计算机用户对正在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也逐渐重视起来,关注其受到保护的程度,所以需要研发新型的信息加密技术,对信息传输和存储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发生信息外漏的情况。此外,如果计算机用户在使用中发现信息防护漏洞或潜藏风险,需要及时处理以维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转,对于发现的漏洞要加以记录,以便在后期系统升级时进行更新处理。同时还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计算机实施监控功能,一旦计算机出现攻击、信息外漏等不良状况,云计算的监控功能能够起到报警的作用。
4.2为信息共享和安全提供保障
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共享信息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就个体来说,信息共享有助于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就企业、国家来说,信息共享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在信息安全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对于重要信息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防止不法黑客的攻击,信息外漏、丢失,对国家、企业的安全造成威胁。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二者联系紧密。如果要实现推动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国家交流的目的,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则需要对信息安全加以重视,将信息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计算机技术保障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5结语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技术
引言
计算机以及社会各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数据量增大,作为数据处理技术的一种,云计算技术出现并被推广。借助庞大的数据量,各领域可获得与发展相关的数据与信息,掌握自身发展规律,从而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但相对而言,海量数据管理难度则明显提高,且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极容易受黑客攻击或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的影响,数据发生丢失的风险较高。如未预防,将对各领域造成巨大损失。研究发现,以云计算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技术进行运用,可有效保证数据安全。可见,有必要对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
一、云计算及其特征
(一)云计算
云计算本质为一种计算模式,归属于分布式计算的类型,强调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并予以处理,使其分解为多个小程序,继而借助计算系统的功能,对不同的小程序进行分别处理。将小程序的处理结果相互结合,即可得到最终计算结果。海量数据计算难度高,通过人工的方式计算,并找出规律,具有一定困难。而应用云计算,则可有效减轻困难,且可提升计算效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样较高。目前,云计算的功能已经得到了明显拓展,将其应用到并行计算中,或网络存储中,已成为了云计算未来的主要应用趋势。
(二)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可拓展、灵活、可靠以及成本低廉等特征,上述各项特征,同样属于云计算优势的主要体现。具体如下:
1.虚拟化:传统的计算方式,具有实体化的特点,但云计算则需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完成,无论数据的存储或处理的过程,均需要基于软件而实现。上述过程,不仅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对数据计算过程的限制,同样为数据处理效果的改善提供了保证。
2.可拓展:传统的计算方式,功能相对有限,且无法实现拓展。对云计算进行应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结合时展对技术的需求,以及自身的需求,完成拓展过程,促使云计算功能得到改善,帮助扩大计算范围,提升适用性。
3.灵活:云计算同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计算过程的实现需要借助软件与硬件而实现,而硬件一般寿命长,更换所需成本高,故有关领域常通过更新软件的方式优化云计算结果。当前市面中的云计算软件,适应性均较强,可与多种类型硬件适配,呈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
4.可靠:云计算技术可靠性强,一旦计算的过程中,遭遇服务器故障等问题,工作人员可借助软件的功能,对以往数据进行恢复,减少损失。
5.成本低廉:技术使用所需成本,一般集中在购买硬件、更新软件等方面,其余成本较少,加之硬件无需反复更换,故总计成本较低。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现状
较以往相比,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储的安全性已经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不足,部分风险仍有发生,具体如下:
(一)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问题,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面临的主要问题,数据存储期间,主要载体为软件与硬件。软件风险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受其影响,软件中的信息将会泄露,被黑客所盗取,数据相关利益体同样会遭到损失。黑客攻击主要通过更改访问权限而实现,通过对访问权限的控制,可减少上述风险。硬件风险主要体现在硬件故障方面,如故障较小,可通过维修的方式促使数据恢复,但如硬件已无法使用,则数据将丢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备份方式可解决。
(二)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的不良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感染病毒的计算机整体崩溃,难以投入使用。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影响,主要通过复制以及传播的方式实现。部分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使用计算机时,随意下载文件,浏览不安全网页,或接收来源不明的邮件,极容易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木马程序,属于网络病毒中极其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当植入至计算机后,病毒将潜伏一定时间,继而爆发。而其爆发的具体时间,则取决于病毒控制者如何决定。
三、云计算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本部分主要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对安全存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MC-R端
应用MC-R端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技术的重要标志,在云计算领域同样需要一个可行的方法来保障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就是在服务器云端使用一个MC-R和一个相应的客户端MC-R进行相应的连接,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对于用户数据的储存和保护。对用户的存储保护,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减少数据的安全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能。
1.云端MC-R
将云端MC-R应用到数据安全存储过程中,有利于保证数据安全。云端MC-R本质上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维护网络数据安全策略的一种。应用上述策略后,数据不仅能够被伪装,同样能够在MC加密算法的支持下,以不同的模块显示。上述模块,共包括三种,具体包括伪装、标记以及隐藏。伪装模块的功能,在于避免数据被识别。标记模块的功能,在于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识别以及使用。而隐藏模块的功能,则在于避免数据在计算机中过于清晰的显示,从而减小数据被盗取的风险。上述三项模块共同发挥作用,便可有效保证网络数据以及信息的安全。
2.用户端RSA
用户端RSA的应用,同样可为数据安全的保证奠定基础。在应用的过程中,用户可借助计算机系统,获取RSA公私密钥,在此基础上,借助MC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加密之后的数据,可供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处理,既可将其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又可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至云端。经过传输后的数据,存储环境与路径将发生改变,此时同样需要通过加密的方式予以处理。当需要获取数据时,用户必须提供请求,系统同意请求后,方可获取以及下载。
(二)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通常应用于数据传输过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时,如未加密,极容易被截取,最终导致丢失,为不法分子所利用。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上述风险。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多步加密与随机序列两种。
1.多步加密
上述加密技术,要求借助相关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应用此技术的关键,在于对随机数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用户可选择的随机数数量较为庞大,多为256个,上述数据,一般处于同一矩阵中。经过排序后,即可生成两项表格,分别为加密表与解码表。两者之中,前者的功能主要在于在传输数据前,对其进行加密,避免数据被窃取。后者的功能,主要在于在用户接收数据后,对其进行解密,从而保证数据可被应用。采用上述方法处理网络数据,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即使数据被截取,不法分子也将因无解码表而导致无法真正获取数据,这对数据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2.随机序列
作为数据加密技术中的一种,随机序列指的是用于加密的序列,因其具有随机生成的特点,故被称为随机序列。数据传输前,为了达到加密的目的,用户可利用相关技术,设计伪随机序列。数据被截取后,不法分子获取序列信息的过程将较为困难,因此解密的过程同样存在一定难度。为了降低自身获取数据的成本,不法分子通常不选择对上述数据进行截取。因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即可得到保证。随机序列是否能够有效生成,决定着数据加密效果。应用上述数据加密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首先选择序列,并通过转码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乱码。生成乱码后,数据便无法被读取,乱码中,各个字节均独立存在,但与其他字节之间,同样存在一定联系。如接收信息后,失去或不了解前一字节密文,则无法解密。上述加密技术,优势在于加密效果好,解密难度大,但同样存在一定缺陷,即使用较为复杂。
(三)密钥管理
密钥为数据加密的载体,加强密钥管理,有利于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此外,对数据存储过程中安全性的保证,同样可起到积极意义。应用上述技术后,用户如需对网络数据进行传输,则数据将被立即加密,经过加密后的数据,将无法被读取。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如无解密手段,同样无法读取信息。尽管如此,不法分子同样存在窃取上述数据的风险。为了实现对风险的预防以及处理,系统将会对上述行为进行记录。如某数据被窃取,不法分子通常会通过输入口令的方式用于获取全部信息,而在此操作的过程中,必然留下痕迹,系统将对输入的信息,以及信息输入的时间与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如解密未成功,则表明数据仍然处于安全状态。即使不法分子通过拆除设备的方式处理,系统同样可作出反应,立即将密钥消除。此时,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同样可得到保证。消除的密钥,并非无法恢复。具有数据获取权限者,便可予以恢复,从而确保数据可继续被利用,避免丢失或被窃取。
(四)数据备份
数据丢失,无法恢复,属于网络数据安全风险之一,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数据的丢失,通常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网络数据安全的保护,做好备份工作较为关键。具体方法如下:
1.数据存储
工作人员可通过备份存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其保存在不同途径,保证当某一途径的数据发生丢失后,另一部分途径的数据可立即补充,以便使用,最大程度减小用户的损失。例如:网络数据中,需要被存储的数据具有很多种,而文件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的文件存储方式,存储方向较为单一,用户通过计算机建立文件,并将数据输入后,一经存储,数据便可存在于计算机硬盘中。但由于硬盘的存储量相对有限,一旦数据传输量过大,则很难继续使用,甚至可能导致丢失。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通过备份的方式进行解决。采取上述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备份,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在丢失后可及时恢复,避免对用户造成影响。
2.数据安全
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同样可能受到安全威胁,存储期间,应用相关加密算法同样较为关键。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用户如能够通过加密算法,对存储于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加密,则可有效避免信息自计算机终端中丢失。当需要提取数据时,务必输入密码。密码输入错误,则无法解锁,从而无法对信息进行阅读以及下载。上述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在备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数据存储安全,从长远的角度看,便于不法人员从内部出发通过计算机直接盗取数据。未来,用户可对上述手段进行应用,配合备份技术,为网络安全存储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3.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技术,属于数据备份技术中的一种,且本质上属于数据备份的辅助技术,两者需要同时使用,从而更大程度确保数据安全。身份认证技术,衍生于云计算技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计算机系统将针对数据生成口令。口令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份进行识别以及核对,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具备提取以及阅读数据的权限。除了上述验证方法之外,通过智能IC卡的方式进行验证,同样较为常见。近些年来,身份认证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到了数据存储安全的控制过程中,不仅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样规范了互联网环境,降低了非法人员入侵计算机风险的发生几率。未来,用户同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身份认证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束语
未来,各相关行业需要认识到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应了解到当前网络数据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云计算,以之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技术进行应用。从数据加密、密钥管理以及数据备份等多方面出发,提高网络存储的安全水平,为自身利益的保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罗森.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3).
关键词:中职课堂;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中职设计专业已经普遍应用计算机,在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帮助学生接触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具有现实意义。提高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一、美术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不少中职生美术设计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导致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不够理想。其一,部分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师侧重宣讲,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师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影响了教学质量。其二,中职生存在美术设计基础薄弱的问题。部分学生对美术设计基础缺乏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虽然兴趣较高,但计算机操作较差,因此缺乏学习动力,美术设计基础成绩得不到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计算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不能仅重视培养学生操作应用软件的能力,否则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工作时缺乏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岗位要求。近些年,美术基础课程被引入中职教育,一些中职生在小学、初中缺少计算机美术课程方面的学习,加上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基础偏弱,对相关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引入计算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如,在利用计算机带领学生学习平面构成和图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优秀网站和App的标志设计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平面构成和图案方面的知识进行校徽设计,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有趣的表情包;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三大构成知识对教室或寝室进行设计,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空间设计的接触和认识;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现今流行的动画短片,要求学生默画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如此一来,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寻找和培养学习兴趣,扩展、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点的理解。
2.提高设计构想表达
中职院校中有部分纯艺术专业出身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师,受到自身专业影响,较少涉及平面设计专业的知识,侧重于纯艺术的绘画方面内容。这就造成美术基础教学中侧重讲解美术基础理论,忽视与计算机结合,这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教师应该改变教学重点,侧重利用计算机实现设计。中职生年龄较小,沟通、交流较为容易,学习氛围容易营造,可以很好地开展产品设计与表达。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设计构想并通过计算机设计展现出来。
3.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措施
(1)做好软硬件准备工作
其一,开设相关美术基础课程。非艺术类学生美术基础较薄弱,很少经过基础训练,因此可以在新生入学阶段开设关于美术基础的课程。其二,开设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相关的课程。将计算机软件与美术设计基础理论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和设计软件。美术设计时要求充分使用软件,综合考虑构图、色彩等因素,实现展现与表达设计理念和创意的目的。如,色彩构成以往的教学因条件限制一般注重色料混合的原理研究,而计算机的运用有助于对色光理论的研究,提升学生对于整体空间的用色能力。
(2)合理穿插美术设计内容
计算机美术基础课程涉及大量关于图形处理、颜色处理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计算机的应用中越来越突出。现阶段,有很多中职院校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Flash、3dsMAX和网页制作等设计软件课程,这些软件基本都涉及电脑制图和色彩填充等知识点,学生需要先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进而全面、系统地理解美学概念,掌握简单的绘图技巧和色彩填充能力,这样才能在计算机学习中得心应手,设计出完美的作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要想发挥中职计算机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在计算机美术基础课程中融入计算机和设计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应该将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现实的手机游戏、App图标设计、广告设计、婚庆设计等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希望文章的论述可以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博.论中职专业开设美术设计课的必要性.现代商贸工业,2016(34).
[2]周颖.谈网页设计中的美术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