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护理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室护理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1

1.1科室通过开座谈会、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认真讲解科室发展情况、技术特色、服务内容、病区管理,增进护患情感,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同时科室还开展了定期上门随访服务,了解患者出院身体的恢复情况、指导正确用药,使患者备感关切,护士的自身价值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让护士感到在这里有一种安全感,能够被接受,能够得到科室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她们在这种温暖的环境里更加大胆细致、真心投入地工作;而且也愿意与科室人员促膝交谈,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有利于工作的好建议积极交流,成为科室真正当家作主的人,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1.2增强护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至关重要的。团结友爱互助象征着科室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室优良团队的合作来自于每一位护士彼此的真诚交流与互帮互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如:利用“5•12”护士节、“七一”党的生日开展为患者送关爱活动,为患者送鲜花、蒸鸡蛋,把“5•12”护士节作为科室每年爱心奉献日,已坚持开展4个年头,收效显著。在这些活动中,护士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使护士在活动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在为患者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快乐,护士们深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极大地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质量控制,减少差错事故

2.1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工作中应从严从细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大到护理新技术,小到科室的1张纸,都要亲力亲为。①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一切护理工作。②在执行制度中要督查每位护士有无投机取巧、是否落实护理措施到位,在督查中一方面检查护士,一方面听取患者的心声。③征求医生的建议,因医生与护士紧密相连,医生最能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护理措施采取的是否到位、及时等。通过三方面的督查,科室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缺陷讨论会,以此作为量化管理、质化管理,对发现的严重问题跟踪检查,直到全部整改。如交接班、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护患沟通、护理告知等,切实杜绝有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科室利用每天的晨会不断强调护理安全,对科室重点患者要重点观察、重点关注,责任到人,必要时实行专人护理,避免护理纠纷。

2.2我院经过2012年等级医院评审后,科室更加坚持按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做好各项工作,以“二甲”为动力扎扎实实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首先继续坚持护理业务学习,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讨论分析学习,熟练掌握科室开展新技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全面掌握科室配置的各种仪器操作,并且定期进行考核,大力营造钻研业务、努力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体现护士的道德修养,也能弥补、减少一些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工作中护士应运用灵活有效的沟通技巧,细致入微地为患者认真讲解、解释。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应该多帮助,反复讲解,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刁钻古怪的患者,护士应先保持冷静,认真倾听患者的各种不满与发泄,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详细讲解,直到患者完全理解;对于身份高、架子大的患者,护士应不卑不亢从容地与患者沟通,不能因患者的身份高而一味地顺从。

3创造发展空间,提供交流平台

护士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科室护士的特长和潜力,把优秀的、有长处的护士运用到刀刃上,并适时给予展示的机会,如组织晨会交班、开专题会、护理查房,如口才好的护士让其组织护患座谈会、实施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灵巧的让其为疑难患者操作服务;头脑反应灵活的让其多护理危重患者。总之,要利各自所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为医院培养优秀护理人员。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2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了2013年和2014年我科的物资领取及水电、纸张的消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将2014年作为观察年,2013年作为对照年,两年在月份、住院病人数、护理人员数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管理方法

选取我科两个年份,它们分别为2014年和2013年,对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9月份,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经过相同时间,比较观察两组的物资领取、水电、纸张的消耗和医护满意程度。

1.2.1观察组

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管理,首先要成立儿科品管圈,让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宣传品管圈活动理念和方法,然后把"节约物资,提高医护满意度"作为活动宗旨,找出浪费的原因,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每周进行一次圈员活动,根据"5W2H"原则制定出浪费问题解决对策,制定仪器设备维护制度及操作流程,避免违规操作;培养护理人员节约意识,打印护理文书时先预览审核后再打印,避免纸张浪费,凡私人需打印的资料能不打印尽量不打印或双面打印,并制作出专门的纸张回收箱,便于纸张回收利用,定期进行纸张清理,并进行质量控制;在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节约水电,定时开关热水器,预先为病人准备好饮用开水;各种电器设备如电脑、空调、电视及取暖器不用时应及时关闭。设专人进行物资的领取、保管和监控,避免胶布、棉签、口罩浪费,胶布、棉签凭空袋更换,口罩一人一天一个。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管理好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让护理人员了解物资浪费对医学治疗造成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物资领用数量减少率;(2)水电、纸张消耗减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两组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变更管理模式前后物资领用数量上的比较

观察组变更护理管理后的物资领用数量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在水电、纸张消耗上的比较

观察组水电、纸张消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电、纸张消耗率(P<0.05)。

3.讨论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0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2011年度所在外科的女性护士48例,年龄22~39岁;平均(30.34±2.56)岁;其中护士26例,护师18例,主管护师4例;本科12例,大专28例,中专8例;工作年限1~14年,平均(5.23±1.14)年。研究组为2012年度所在外科的女性护士52例,平均(29.82±2.41)岁;其中护士24例,护师21例,主管护师7例;本科17例,大专30例,中专5例;工作年限2~3年,平均(5.33±1.21)年。两组护士在年龄、职称及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护理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步骤:(1)进行层级分组。根据工作年限、职称、护理工作经验,结合外科专科护理特点,将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具有10年以上工作年限,职称为主管护师,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护士长;具有5年以上工作年限,职称为护师,担任组长;具有3年以上工作年限,职称为护师担任责任护士;具有3年以下工作年限,职称为护师或护士担任助理护士。(2)具体职责。护士长主管科室全盘护理工作,组织协调医院、其他科室及科室的护理工作;组长协助护士长工作,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指导,协助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有目的、有针对性、合理的护理措施,尤其对危重患者制订细致的护理措施,每天进行查房了解护理情况;责任护士具体负责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组长的指导,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助理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3)质量控制。护士长每周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提出更好更适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每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和理论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知识和人文护理知识的培训,半年和一年结合平时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给予评优者奖励。

1.2.2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护理部制订的相关规范,对本院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宣教、技术操作和病历书写等项目,满分为100分。采取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研究组共抽取104例患者,对照组共抽取96例患者,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心理护理5大类,每类20分,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1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其满意度越高。通过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安全质量。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质量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7±7.89)分(P<0.05)。2.3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安全质量指标比较未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前患者意外发生率为65.4%,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4.1%,实施后均为0.0%。实施前后意外发生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的目标。作为一个科室犹如一个家庭,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管理是落实具体护理措施的基础,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充分调动有经验、有资历的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工作年限短、经验少和技术水平低的护理人员的上进心,有利于护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自身潜力服务于患者,在医师和患者间起到桥梁作用,减少医患、护患纠纷。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既保证护理人员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各尽其责,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也满足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工,符合护理工作的需要和护理人员个体的差异,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通过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老带新,有利于年轻护士快速进步,也有利于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身作则。对护理人员进行细化、优化的分层管理,制订标准、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建立考核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的制度,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护理方法,征求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意见,积极改进和完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体现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间相互配合和共同协作精神。

4结语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质量管理;急诊;重症监护;满意度;护理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是危重病人集中救治的场所,其特点主要为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烦琐,医护人员常需要24h待命,随机为危重症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管理是病人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功能恢复的良好保障[1⁃2]。但就目前而言,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护理质量较差、病人满意度不高等情况,影响正常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主要是指通过为护士赋予权力以及构建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管理架构,为护士创造一个平等与合作的工作环境,从而引导一线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决策和管理过程[3],其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服务质量及安全性,有利于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我院急诊科监护室在三维质量管理架构(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监护室现有床位14张,年均收治危重症病人1100例,室内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血滤机、快速血糖仪、心电监测仪以及心脏起搏器、心外按压机等。监护室共护士64名(含护士长1名),均为女性;年龄24~46(32.15±3.24)岁;专科42名,本科22名;护士15名,护师31名,主管护师18名。

1.2干预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采用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我科进行管理。1.2.1建立组织管理架构,明确人员职责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并结合急诊科监护室实际工作情况,建立急诊科监护室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架构,由护士长总负责,下设6个小组,选派工作中认真负责、有较高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护士自愿报名入组,经护士长统筹微调后每组2名或3名组员,护士定期轮转,研究期间所有护士全部参与。①病室管理组:主要负责病房环境、物品摆放和药品管理,同时负责护士仪表和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和标准,如高危药品管理、无菌物品和一次性耗材管理等,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督导;实施过程管理,针对临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改进等;保证监护室环境整洁、物品和药品安全以及病房有序运行;实施人文护理。②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组:主要负责保障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结合行业标准和医院及科室要求制定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标准,包括基础护理、管路管理、病情观察、风险管理、急救流程梳理、病人转运等涉及病人治疗和护理的方面;定期组织护理质量查房,分析病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循证护理,改进临床护理工作质量。③仪器设备组:主要负责各种仪器、设备(包括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复苏机、血滤机等)的使用方法培训、维护、消毒、检查等工作,保障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保证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和故障排除方法。④医院感染监测督查组:监护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控制医院感染是监护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组组长由后备护士长担任,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标准和培训,考核医生、护士、护理员、病人与家属的感染控制知识;监测病室内耐药菌,督导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每月按医院感染控制处要求进行病房自查,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在科会或者晨交班时进行总结、分析、培训,减少或避免耐药菌及医院感染发生。⑤护理文书管理组:负责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的制定与护士培训,并每周进行督导,保证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性、科学性。⑥教学与科研组:主要由高学历护士参与,负责科室不同层级护士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急诊监护的学科水平;根据护理部、急诊科监护室要求以及急救学科发展重点,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考核;每月安排1次主题学习,每周进行相关内容小讲课,内容包括常见急危重症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护理人文知识和新指南与规范解读等;每月进行1次专业知识考核,每周进行临床教学查房,定期进行反馈和总结,持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1.2.2进行质量控制首先,由护士长对各小组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概述、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概念及重要性、各小组工作职责与内容、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其次,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学习并进行工作分配。学习形式包括多媒体、发放文件资料、微信视频、督导演示等。最后,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使每名护士均能掌握所在小组的工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等,保障质量管理的均质性。1.2.3实施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1.2.3.1检查每个管理小组除对其负责内容进行培训外,重点对其管理项目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检查,所有检查内容每月全覆盖1次,并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做好相应记录,填写《科室质量反馈单》,包括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改进建议与具体措施等。护士长作为质量管理总负责人,每月对各小组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抽查和评价,填写急诊科监护室质量控制表。各小组间可以互相督导质量控制执行情况,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网格化护理质量管控体系。1.2.3.2反馈护士长和各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及时对质量督导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将个性问题及时反馈至当事人,将共性问题在每周晨会时反馈,同时通过微信平台群公告告知所有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严重的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护士长和所有护士。护士长针对小组管理中薄弱环节,及时对各小组工作进行指导;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小组或个人及时做好沟通交流,以更好地提升小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1.2.3.3持续质量改进每季度护士长组织进行护理质量总结会,全员参与,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采用“80/20”法则对主要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听取组长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护士长协助解决的问题;进行护理工作经验分享、知识交流,使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对护理部新下发的规范进行解读,公布下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

1.3评价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作为研究时段,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后进行调查。①护士质量管理能力:采用护士自我评价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参与质量管理的能力、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4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质量管理能力越高。②护理质量:护理部每月对急诊科监护室进行三级护理质量考核,主要包括护理管理、查对制度落实、用药安全、消毒隔离、危重病人管理、仪器设施管理6项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质量越高。调取干预开始前1个月及干预结束当月数据进行比较。③病人满意度:护理部每月对急诊科监护室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治疗时的核对、护士的告知、操作技能、保护隐私、护理标识等10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调取干预开始前1个月及干预结束当月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护士质量管理能力比较(见表1)2.2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急诊科监护室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质量、安全、效率是人们对优质医疗的基本要求,这使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强调整体医疗质量,并将其视为推动医院整体发展的重要举措[2]。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病人生命安全与健康,影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医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急诊科,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在急诊科监护室实施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管理能力及科室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与马娟等[4⁃5]研究结果一致。

3.1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护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积极引入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进行改进,干预期间通过教育、培训动员全体护士自愿参与质量管理,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全方位管理,期间医护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得以提高,管理经验不断丰富,护理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3.2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急危重病人为主,病人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护理管理质量将对病人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6⁃8]。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急诊科监护室,有利于急诊科监护室建立起一个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效果的良性循环模式,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服务体系完善中,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管理、检查、反馈、改进、落实等可以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螺旋式提升[9]。同时,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护士的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各小组中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使其质量管理意识得以提升,进而使各项工作逐渐趋于专业化、均质化。在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要求下,所有参与质量管理的人员要保证自己的工作按时、按质、科学、规范地落实,也促使参与者不断学习管理知识和使用各种管理工具,无形中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10]。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切实可行的手段,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1⁃13]。

3.3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较重,护理中需格外注意护理安全性,责任护士需要对重症病人生命体征、血压、呼吸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关注病人意识状态和行为[14⁃15]。本研究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抢救仪器落实到位,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减少了危重病人感染危险性,护理质量整体得到提升,保证了病人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病人满意度随之得到提升。

4小结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77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3±3.8)岁;泌尿系统疾病时间为1~5年,平均患病时间(2.3±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泌尿系统患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泌尿外科安全管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护理级别标识、腕带标识、输血安全标识、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用氧安全标识、消毒标识以及药物安全标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37例,占94.9%,对照组患者满意24例,占63.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占2.6%,对照组患者出现10例不良反应,占26.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泌尿外科患者年龄差别较大,且主要以老年患者、小孩为主要发病人群,因此,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护理安全。对其给予护理标识,能够有效优化医院护理秩序,促进治疗方案的顺利有效实施,并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体护理标识如下。

3.1护理级别标识

患者入院后,首先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对患者护理级别进行标识,主要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以及三级护理等,使用不同颜色标牌将其放置到患者床头卡内。

3.2腕带标识

主要对手术、重危等患者给予腕带标识,医护人员确定患者身份、病情信息后,将内容填写到腕带上,在患者左手腕位置统一佩戴;男患者使用蓝色腕带,女患者使用红色腕带,佩戴后嘱咐患者不能自主取下。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要对腕带内容认真、仔细的核对。

3.3输血安全标识

如患者需要输血,则为其制作出护理标识,塑料卡为白底红字,患者进行输血时,将和患者血型一致的血型卡挂在患者身上,以便能够起到提醒作用。

3.4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

非静脉通路用药主要用于胃肠内营养、膀胱冲洗等,制作一个规格20cm×15cm的塑料卡片;如患者为膀胱冲洗,则为其悬挂“膀胱冲洗”卡片,为黄底蓝字,将其和冲洗液一块悬挂在输液挂钩上,与静脉液体分开后悬挂,这样能够避免发生换错药物的情况;如患者为胃肠内营养,则在对患者给予胃肠内营养液输入的过程中使用“肠内营养”标识卡,在患者头端悬挂营养液。

3.5用氧安全标识

将标有“防火防油防热防震”的标识牌贴在中心供氧插孔位置,将标有“满”或者“空”的标识卡放置到科室备用的氧气瓶中,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用氧的安全性,使医护人员做好“四防”工作。

3.6消毒标识

由于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耐菌感染,为有效避免发生细菌感染,要求要在患者床位贴“接触隔离”标识,并在患者病历夹上张贴“接触隔离”标识,使医护人员在与该类患者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做好预防隔离措施,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发生交叉性感染。

3.7药物安全标识

对患者注射泵或者应用特殊药物治疗时,在药物上面粘贴标签,标签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名、时间以及执行人员等信息,将其粘贴到药瓶表面或者注射器尾端,这样能够方便更换和查找。另外,设置药物过敏标识,如患者伴有药物过敏史或者运用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则将过敏药物名称备注清楚,并将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6

关键词:护理事故;产科;护理管理;防范策略

随着国家放开二胎的政策,医院产科的大龄产妇不断增加。近些年许多产妇医疗事故被曝光。有报道认为,医疗事故与护士的素质和护理技术、管理水平等有密切关系[1]。在产科,护理质量不但事关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还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完善医疗技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是目前产科护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产科护理管理和防范措施,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医院产科的2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初产妇154人,经产妇46人,孕周29~41周。产科有护士2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7名。对产科出现的护理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全隐患和基本原因,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

2结果

产科共发生不良事件8例;呛奶5例;脐带感染2例;产妇意外事故1例,发生率为4.00%。其中,护理因素占57.70%,患者因素占42.30%。

3结论

3.1分析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奖惩制度,所以出现用药错误,交接班导致产妇送入产房的时间不准确等;排班制度不完善,护士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负责对账等别的非专业性工作,占据了护士的大量时间;部分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不佳,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严格,产科的病人多、周转快等,引起护患纠纷事件等。同时护士在产科工作时,产妇可能出现急性的并发症,大多的孕妇都是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在临产前难免出现急躁等情绪的变化,在心理上更需要得到家属、亲人及其医生护士的呵护[2,3]。在分娩时手术室没有家属时她们更需要医生护士的呵护,但是部分医护人员做不到人文关怀,更做不到对待患者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这样给产妇带来了许多的不安全感。其次,妊娠分娩往往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比如出现大出血或者子宫切除等,所以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产妇分娩整个助产工作的特殊性,在很多技术上的操作手法都需要理论和实际联系、灵活应用,在某些操作手法上具有特殊性,部分操作甚至也无法用文字描述或者在直视下进行。最后就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剖腹产比率不断增加,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不能满足产科的需求,使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4]。其他因素包括部分新生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弱,病情转归易被忽略;病房探访人员多,院感控制难度大。此外还有产妇的伦理、隐私等问题。

3.2做好针对性防范策略

(1)在产科工作中严格按照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积极健全院内的质控网络和电子信息系统,科室的护士共同参与,在工作上进行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护士长等管理者主要负责一些高难度的重点管理,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护理部门进一步核实和分析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的瓶颈进行补救措施等。(2)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无论是继续教育还是进修,都要不断让产科护士接受最新的教育,加强对护士核心护理技术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讲座,组织学术会议;强化护士的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其法律意识,合理规范护理行为。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其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人文关怀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当重要[5]。

3.3加强护理管理制度

在产科,不仅有对产妇进行人文关怀和照顾,还有对新生儿的照顾。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方案。产妇入院时积极宣传安全内容,利用微信等平台推送一些相关的文章和注意事项,让家属和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告知产妇及家属遵守规章制度,考虑产妇的隐私,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对常见的急危重症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时处理并发症[6]。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操作,如果因差错出现纠纷,如呛奶、脐带感染等必须积极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主动向护理部和医务处反映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层应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给患者多一些关怀。通过不断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做到每个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管理上,医务处、护理部及科教部门需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其助产技术,重视医风医德,完善护理管理,注重专科知识学习,自我完善,降低产科护理差错的发生。产科护理有其特殊性,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将责任心、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贯穿于每项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海荣.如何防范产科护理差错[J].医学美学美容,2013(5):25.

[2]周英.论产科护理差错的防范与护理管理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1(10):35.

[3]夏海燕.影响产科护理差错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2):35.

[4]张世丽,魏桦,郭峥.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2-64.

[5]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92-293.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7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80例患儿。男280例,女200例;月龄(75.9±12.3)个月;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202例(42.1%,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121例(25.2%,包括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耳鼻喉疾病84例(17.5%,包括中耳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皮肤疾病73例(15.2%,包括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入选标准:非手术患儿,具有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亲属陪同住院。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如指标监测、症状观察、用药督导、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1.2.2.1护理标识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采用腕带卡片,选用专门的防水软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小,采用防脱落式设计,扣上后患儿不能轻易自己打开。腕带卡片上记录有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房号、床号、姓名、年龄、疾病类型、陪同者联系方式(主要为患儿父母)。由护士和患儿家属确认无误后,在家属的帮助下给患儿佩戴。

1.2.2.2建立患儿档案

为每位患儿建档,具体包括:①基本信息:除腕带上的信息外,还包括患儿性格、体质状态、病史(护士通过直接观察,与患儿交流,与患儿家属沟通等方式获得)。护理信息包括基本护理项目和重点护理项目;②基本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在何时实施何项护理,每落实一项,则记录一项;③重点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病菌感染和过敏患儿的护理,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等,这些患儿要避免交叉和继发感染,重点做好患儿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卫生;④用药管理:用药种类较多或用药频繁的患儿,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⑤其他护理:对性格活跃的患儿以及睡眠不安稳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受压或脱落、坠床、跌倒等意外。

1.2.2.3准确施护

①将基本护理信息制成表格,同时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在要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家长能将患儿召唤至施护地点(主要为病房),护士能及时施护,减少护士寻找患儿的时间;②护士根据患儿档案和腕带,核对患儿姓名和病床号,以迅速确定施护对象;③根据档案上患儿的病情信息、当前状态、服用药物和相关检查,准确完成对症施护,提高护理效率;④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开水房、药房、食堂、相关的检查科室等,告知患儿在其年龄段可能具有的潜在住院风险,如跌倒、坠床、误食、误吸、乱跑等,让家属加强对患儿的防范。

1.3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每例患儿每天平均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4分为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部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1例(0.4%),及时发现后得到妥善处理;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8例(3.3%),其中3例意外拔管,2例采血错误,3例遗漏服药,均在当日核查中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2.2每例患儿每日护理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每例患儿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3讨论

科室护理管理范文8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80例患儿。男280例,女200例;月龄(75.9±12.3)个月;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202例(42.1%,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121例(25.2%,包括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耳鼻喉疾病84例(17.5%,包括中耳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皮肤疾病73例(15.2%,包括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入选标准:非手术患儿,具有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亲属陪同住院。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如指标监测、症状观察、用药督导、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1.2.2.1护理标识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采用腕带卡片,选用专门的防水软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小,采用防脱落式设计,扣上后患儿不能轻易自己打开。腕带卡片上记录有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房号、床号、姓名、年龄、疾病类型、陪同者联系方式(主要为患儿父母)。由护士和患儿家属确认无误后,在家属的帮助下给患儿佩戴。

1.2.2.2建立患儿档案

为每位患儿建档,具体包括:①基本信息:除腕带上的信息外,还包括患儿性格、体质状态、病史(护士通过直接观察,与患儿交流,与患儿家属沟通等方式获得)。护理信息包括基本护理项目和重点护理项目;②基本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在何时实施何项护理,每落实一项,则记录一项;③重点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病菌感染和过敏患儿的护理,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等,这些患儿要避免交叉和继发感染,重点做好患儿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卫生;④用药管理:用药种类较多或用药频繁的患儿,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⑤其他护理:对性格活跃的患儿以及睡眠不安稳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受压或脱落、坠床、跌倒等意外。

1.2.2.3准确施护

①将基本护理信息制成表格,同时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在要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家长能将患儿召唤至施护地点(主要为病房),护士能及时施护,减少护士寻找患儿的时间;②护士根据患儿档案和腕带,核对患儿姓名和病床号,以迅速确定施护对象;③根据档案上患儿的病情信息、当前状态、服用药物和相关检查,准确完成对症施护,提高护理效率;④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开水房、药房、食堂、相关的检查科室等,告知患儿在其年龄段可能具有的潜在住院风险,如跌倒、坠床、误食、误吸、乱跑等,让家属加强对患儿的防范。

1.3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每例患儿每天平均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4分为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部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1例(0.4%),及时发现后得到妥善处理;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8例(3.3%),其中3例意外拔管,2例采血错误,3例遗漏服药,均在当日核查中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2.2每例患儿每日护理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每例患儿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