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互动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互动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科普动漫;青少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形成了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1]。习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青少年时期是树立正确科学观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也是科普的重点人群之一。在职业院校中的青少年,一方面继续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较早接触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如何在职业教育领域基于最新技术完成科普类职业技能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探索的领域。动漫课程是近年来青少年选择较多的职业技术专业课程,一是与他们的兴趣相吻合;二是国内动漫产业、动漫电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近几年大火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动漫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也让青少年看到了自己的职业前景。由于倡导科学氛围的形成,科普动漫蔚然成风。职业院校也在原来动漫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科普动漫课程。教师一方面在科普内容选择上给予青少年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在课程的设计与展示上,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打造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科普动漫课程,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1平台基础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职业院校再不是利用传统技术教学的象牙塔,全国各大职业院校早已依托“互联网+”建成互联网教学和课程资源平台。在该平台,教师不仅可以依托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和创意,收集素材,制作课程课件,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在线课程+服务平台+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帮助职业院校的老师实现了慕课、微课开发工具,教学互动,移动式教授与互动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对接,等功能,使教师利用新技术设计课件与课程更加得心应手。
2技术基础
以科普内容为素材进行动漫设计,更要利用最新的动漫行业新技术——三维交互动画技术。三维交互动画是国内动漫产业最主流的技术,它的动画互动性更好,同时可以和用户完成交互的过程,根据指令完成各种动画画面感的设计与互动过程,并进行调整。感官性强也是三维交互动画的特点之一。比如我们所了解的3D展览、虚拟动漫展等,都采用了该项技术,给参观者不同的感官体验。由于三维交互动画的逼真性,在展示行业以及游戏行业中被频繁使用。三维交互动画技术的设计语言为VRML,技术平台广阔[2],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多数时间被解释为虚拟显示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由第三方建模技术完成三维图像的构建,建立动态图像,配合多媒体音效、引擎系统等,以及其他动漫技术的应用,从而完成一部动漫作品的制作。在教学活动中,职业院校一般在课程设计中使用Unity、UE4等产品,这些产品性价比更高,使教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为首选。此外,Blender软件的使用也很普遍,其对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也有的一定的帮助,因为该软件支持三维建构,对立体图像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较好的效果,性价比相对来说也不错。该软件具有比较全面的功能,既可以建模,也可以编辑操作,综合性能较好。将这些软件与技术集成在职业院校的服务平台上,由教师统筹使用与管理,方便了教学,有力整合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将职业院校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3精品在线课程开发
再好的技术应用平台,也需要内容来支撑和展示。对于科普动漫课程来说,科普内容的开发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科普,顾名思义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如何将枯燥复杂的科学知识转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是课程开发的技术难点。目前,我国科普作家队伍还不够壮大,一些作品的普及和影响度也不是很高,需要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多实验,最终将好的科普作品以动漫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的氛围。在职业院校,更需要加大职业技能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以新的形式、新的技术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慕课、微课等,都是时下流行的课程形式,混合式教学也为更多学生和教师所接受。因此,科普动漫精品课程的开发也应由此展开。
4动漫课程开发
4.1建模过程
在建模过程分为基础建模、高级建模。基础建模在动漫课程中是最简单的知识,易于被学生掌握。如果这一部分知识掌握不牢,未来就很难进行动漫的设计与制作。所以,在基础建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分配课时,在平台上多布置练习,以使学生打牢基础,更快进入职业技能学习状态。高级建模相对于基础建模更具技术性,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它是在基础建模基础上的完善与优化,可以在综合平台使用多种三维建模修改器完成这一过程。刚开始学习接触较难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有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应该多给予讲解与鼓励,使学生后续的学习更加顺畅。
4.2渲染及灯光技术
在建模过程中,对灯光的要求较为严苛。不同的灯光展现出来的意境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对灯光参数进行调控,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灯光参数。同时,学生的场景设计能力也需要不断磨练才能逐渐炉火纯青。渲染器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对场景有了一定的设计后,需要用渲染器对整个图像进行渲染,渲染参数的选取是根据环境、图像内容来确定,核心的渲染技术通常需要1课时进行讲解。
4.3粒子动力学的动漫设计技术
该技术属于动力学模块较为专业的技术,是动漫后期制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归类在自然效果模拟的课程中。粒子动力学包括多项力学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才能完成一部动漫作品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流程。由于该部分教学更侧重于实际应用,需要鼓励学生多练多做,最终才能将动漫作品以完整的形式展现出来。该部分教学知识包括Hair、Realflow、群组动漫等。这些知识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专业的动力模拟操作技能[2]。
4.4动漫模型操作与交互
动漫作品中不仅有动漫模型设计,更有动漫交互设计。在动漫模型操作中,输入和输出的流程比较关键且应用广泛。常见的输入输出流程较多,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调节画面的光感与渲染参数,光感的好坏决定了动漫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把握整体画面质感,将动作参数进行处理优化。交互动漫设计指通过交互传感器、控制器、触动器对动漫半成品进行设计开发,一般采用BlenderGameEngine技术,该技术使用成本低,可应用于电脑、手机等多个终端。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让学生参与不同终端的动漫交互设计过程,从而使其能熟悉并应对多种系统操作。
5加强微课和慕课建设
面向科普动漫类课程,建设一批微课和慕课。微课和慕课为网络公开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两者既有相同点亦有不同点。慕课大多集中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根据具体专业系统分为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也可重复收看。微课相对于慕课的时间较短,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发在个人社交平台,也可以发在公共服务平台。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不明白的课程难点,课上理解不充分的问题,就可以利用这两个课程进行学习,以巩固课堂学习成效。所以在科普动漫专业中更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慕课建设。根据教学实践,创建一批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动漫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以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6结语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承担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四川开放大学,肩负着重大使命。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1],在线教育、直播等教育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日趋增加,采用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模式,很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不愿主动学习,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开放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特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设计理论及其相应的构造知识与规定,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顺利地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分析方法、混凝土楼盖和楼梯及雨篷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和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空间整体结构受力和将整体结构化整为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楼盖、楼梯及雨篷、多层框架和单层厂房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但这些知识点理论性相对较强,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之前没有很好的工科基础,可能自学时针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大偏压和小偏压等知识接收起来会很困难。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和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
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具备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并能顺利通过注册建造师考试。而实际上传统的知识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将两者有效结合[2]。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不能建立整体结构概念,缺乏工程意识,更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我们对从事土建工作的学生进行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很希望通过学好混凝土结构设计这类专业课,为获取执业资格创造条件。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更好地促进工程实践。这同时也说明了传统教育中教学与应用所存在的矛盾冲突。
(二)新工科发展需求
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也莫不如此。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发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行动路线(天大行动)”等项目。新工科的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这首先就会触及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就成为迎接挑战的主阵地。目前开放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考试形式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成绩合成的。这两项成绩缺少一个学生可能就会使该门课程不及格。当前这门课程教材课后习题理论性强,并且没有答案,学生在做形成性考核作业时对于教材习题的参考性不大,只能对照教材中的例题依葫芦画瓢,使学生做课后习题的动力和兴趣较低。而且学生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大多数时候并不懂得参数的灵活应用,甚至在做形成性考核的计算题时将教材例题的参数不做任何变化,直接导致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分数较低,影响其最终的课程成绩。在期末的纸质试卷上,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将例题泵送誊抄在卷子上的现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的级别发生了变化,这对应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和最小配筋率等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学生却根本不理解这些,仍然乱做一气。因此,在此模式下学生完成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只不过是完成一次作业的照抄照搬而已,与当前的产业需求和创新基本脱钩,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在新工科和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操作创新的培养。
(三)“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被互联网技术深深地影响着,就高校教育而言,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既是一种机遇[4],又是一种挑战。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成人学习的途径越来越便捷,获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大大降低了成人就读开放大学的意愿。同时我们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成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越来越强,招生难度也相对增大,教学方式也需要顺势改革,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移动互联网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入直播教学
四川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2020年春季开始在小鱼易连平台全面进行直播教学。早在几年前,四川开放大学就已经借助小鱼易连平台推出过精彩课堂、铿锵三人行等课程栏目。这种方式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就像看电视节目一样,既轻松又可以互动。学生既摆脱了下班赶来上课挤交通的烦恼,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所以,我们借助小鱼易连平台进行混凝土结构式课程直播教学很有必要。小鱼易连教育云视频解决方案集教育视频能力中枢、教学管理与资源平台、互动教学终端于一体,提供大并发的高清互动教学、多学科在线互动教研,实现了互动、直播、录播、资源分享、教学管理、AI智能等多教育全场景融合,同时具备扩展能力。为了让这门课程获得不一样的直播效果,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这次调研有效填写人数为438人,其中网络直播课的呼声最高为325人,占比74%。可以看出学生对直播课的期望,他们也想感受新型的授课方式,也想充分使用碎片化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盛宴。有了这次数据,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期末的历年真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汇总简化,最终以四个专题的形式进行直播授课,分别是:专题一:材料性能。专题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专题三: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专题四: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通过这四个专题,学生能够从如何登录课程平台分步自学,分别理解钢筋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继而掌握受弯、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再看到教材及考题中所涉及的公式时再也不是灾难一样,而是自信应对,更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在施工现场来控制配筋率,优化施工,同时也为注册建造师考试储备了技术章节的知识。
(二)更新教材、录制微视频
随着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变更,我们在更新教材的同时针对重点、难点、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公式等,录制了微课来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5]。微课共有28讲,包括:适筋梁、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斜截面破坏形态等内容。内容短小精悍,每讲时长控制在5~10分钟,更紧密地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最短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微课的制作是直播课堂的补充,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素材,合理设计构思微视频的录制。同时要针对每个微视频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习题、作业和拓展资料,从而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建构知识体系。
(三)建立虚拟实验平台
四川开放大学由于办学的特性且土木专业的学生部分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可能是幼师、电工或文秘,这些学生大多存在一个同性:没有去过工地,根本没见过真正的钢筋骨架。那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时没有操作实践会显得苍白无力。为此,学校开发了施工工艺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分模块化配套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如:墙柱钢筋、模板施工;梁施工和混凝土浇筑施工等施工工艺进行虚拟操作体验,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辅助该课程的教学。
(四)建立网络教学团队
网络教学团队是国家开放大学“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教学过程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国家开放大学稳步推进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建设了以课程为基本单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网络核心教学团队。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管理服务学生的水平。四川开放大学根据核心团队的建设指导意见组建了基于网络面向全省开展教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实施团队,为全省学生提供有支持的线上授课和答疑服务,弥补基层教学力量薄弱的缺口。在教学团队中,作为全省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责任教师,我承担了课程实施团队的团队负责人,制定了实施团队方案,团队成员担任辅导教师职责。团队成员有:四川开放大学的何雅妮、宜宾分校的韩震、西南林大的刘德稳和四川开放大学的黄靖雅。成员里既有专任教师,又有外聘教师,既有省校教师又有分校教师,充分体现了开放大学系统办学的优势。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实施团队成员应发挥专业教师的群体力量,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远程集体教研、网络授课、轮值答疑、个性化辅导、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形成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实施团队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五)建立在线试题库
对于学生做计算题时效果较差的情况,我们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题和期末历年真题进行汇总,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设计相似题型试题库并附有解析答案,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在线测试,在掌握题目的同时还提高了做题速度。
四、教学效果
科学安排教学流程,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在高职类艺术专业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是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广告设计的概念,通过与概念相关联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实践是通过对广告设计与策划案实施的情景模拟,培养学生专业、符合要求的工作习惯和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广告设计与策划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广告设计的内在素养。真实案例实践是通过广告设计课程中情景模式的影响中学生进行思维、设计、创造的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实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例如辩论设计、群体合作竞赛、课堂游戏记忆、小组协调互动等。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做实验、学生发现问题,小组成员竞争、讨论,传递知识。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设计成果,团队成员间互相影响、启发、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总结性的讲解知识点,指导学生探索性的去找寻相关的知识扩展和联系,让学生带着思维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思辨的表达,对情景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3、注重教学方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的合理构建
广告设计课程不应该是让学生呆在教室里,教师给予理论知识讲授,并布置相关作业,学生在机房操作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实践过程,调动学生从填鸭式的掌握理论知识向主动去实践企业工作情景的积极性,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广告设计课程情景互动式教学方法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使用应该是互动的,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应该打破禁锢的空间局限性,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围和学校外围延伸。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仅要重视某次课程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突出课程的参与过程。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评定,不应该局限于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进行评判。教学评定应该从项目课程入手,从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实践中是否是有序的、思维是否是创意的、成果展示是否是多元的以及课堂互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方面作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评定指标。对教师的评定,重点在课程项目设计的适用性、课堂组织有序性、课堂秩序的控制力度以及课堂学生互动性的表现等方面作为评定指标。
4、情景互动式教学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适用性展示
【关键词】在线英语教育;说客英语;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
一、引言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在线教育为全世界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与途径,在线教育已然变成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在线英语教育更是前景广阔,网络在线英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说客英语”作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品牌,具有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可观的用户数量,拥有专业外教师资团队,服务对象以青少儿为主,充分践行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原则、语言输入原则和利用控制母语原则,将其作为案例研究在线英语教育的个性化和互动性特征,并探讨适用于在线英语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二、个性化特征
1.课程设计个性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育所秉持的课程设计理念更具主体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学生为中心,将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风格、水平、环境的差异纳入到课程设计的因素之中,形成适用于不同学习者群体的定制化课程选择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巩固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实施的有效策略,实现算法的不断优化,做出更加精准的资源选择、课程设计策略调整。说客英语的课程设计坚持课程统整原则,因材施教,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分类培养学生,符合前后教育阶段的垂直连贯性,根据学习者的综合认知能力提供阶梯课程,让学习者对照参考评估标准分值自主选择满足个人需求的课程,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下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发展路径。2.教学设计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体现在为不同的学习者群体做系统设计并实现预定学习目标,说客英语秉承“授人以渔、变之其思、塑之其观”的教学理念,采用自身打造的Super Talkers数字化多媒体教材系列,提倡帕沃拉(Paavola)等提出的作为知识创造的学习(learning as knowledge creation)模式,即教学设计的目标为促进以语言为载体的知识的创新与创造,服务对象以英语学习处于入门阶段的青少儿为主,也包括从事商务活动的成人,支持教学系统、过程、产品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3.教学平台个性化。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其学习主要是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完成的,即通过一定的教学平台实现的。移动终端设备打造的教育空间不受物理环境的限制,信息技术平台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说客英语自主研发的Talk915学习平台及视频直播上课工具eClass均属个性化在线教育产品,让知识基础、学习动因、学习能力各异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上灵活约课,选择教师,做出评价,自主掌握自身的学习进度。
三、互动性特征
在线教育课程一般分为两类:实时课程、预制课程,实时课程属现场直播授课,预制课程则是提前录制好的课程。实时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实时互动,教学临场感较强。实时课程教学采用“弹幕”或连麦方式与学习者即时互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关注评论区便可获取学生反馈,对讲课方式、速度等作出相应调整。相比之下,预制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课后反馈为主,但通过网络仍可进行全互动交流。说客英语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实时课程为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多种方式互动,包括论坛、弹幕互动。此外,教学系统对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分析、评估,有效预测学习者表现,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
四、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
1.教学前。教学前阶段始于个体定位,即学情分析。学习者之间存在年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动因等方面的差异,首先,需要找准个体定位完成分类,可由学习者自主判断选择,也可由平台按照标准访、谈测试后定性。其次,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或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掌握课程探究方法,遵循特定范式,运用适宜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深度学习资源,建构满足其认知特点、风格、水平、环境的课程设计体系。再次,根据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式,考虑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避免思维定势,如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接近于真实、高度互动的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2.教学中。线上教学中阶段应注重教学的发展功能,营造积极课堂气氛,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聚焦学习过程本身,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实现有效教学与知识创造的学习目标,即融合学习。首先,通过体验互动式学习过程让学习者找到表达、展示、满足自我的学习观,体现教育中的育人价值,而非以教书为主的传统教育价值。其次,实现与教学前阶段中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想呼应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按可量化的等级划分。教学中阶段最重要的是重构学习方式,实现融合学习。3.教学后。教学后阶段,测试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与效果,部分线上教育机构提供智能测评知识地图系统,根据学员的课后练习测试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学习者行为数据并输出个人知识地图,做出评估。得出学习者的评价数据后,在下一次教学活动前反馈其学习情况,促进学习策略的习得,有针对性地为其制订教学计划、配套师资,或重新实施个体定位,匹配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形成循环式流程,实现精准教学。
五、结语
本文以在线教育品牌“说客英语”为例,分析了在线英语教育的个性化和互动性,求证了在线教育从学习者的角度创新了教学模式,进而初探了以学习者为主体、集定位、融合、反馈于一体的个性化、循环式的动态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以期有助于提高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质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初始动机,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该流程结构既适用于在线英语教育,也适用于其它领域的在线教育。
参考文献:
[1]殷宝媛,陈丽.在线教育自组织系统的科学原理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03):56.
[2]牛阿娜,滕玉英,张春明.国际、开放、远程、灵活学习的新战略———第25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世界大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02):5.
[3]海天电商金融研究中心.一本书读懂在线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0.
[关键词]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实践
中药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常见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供销以及临床应用的等知识的科学,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普遍。互动教学大纲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已经的先进教学方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和学生签订类似契约的教学大纲,进而形成对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约束力,最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介于中药学教学特征,积极设计和构建互动式教学大纲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对于推动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极为有效的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要合理设计互动式教学大纲,构建互动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继而转变中药学教学现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考核方式的革新能够让中药学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显著提升有效性,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养成。
1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
中药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和其他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1]。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划,继而提升教学效果。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实现对教学文件的完善,更好的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大纲的高效执行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实现,在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互动是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划教学目标及重点,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通过互动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为考核评价提供有效依据,继而保障教学质量。教学大纲也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互动教学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经过讨论而制定的,一旦学生确认能够完成大纲基本要求,那么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学习。
2现阶段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置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2.1学生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
互动式教学大纲再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大纲设计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的中药学专业教学中学校在制定互助式教学大纲时缺少学生的参与,并未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因此,学生在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继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2.2对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认识存在偏差
在很多院校的中药学教学大纲设计中,设计者并未充分认识到互助式教学大纲的重要作用,仅仅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教学文件存存放保管,主要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过程中会存在对大纲认识存在偏差的情况,进而影响其发挥教学促进作用。
2.3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整体性
互助式教学大纲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学大纲在编制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特征,并且大纲中涉及到很多重复的内容,整个教学大纲针对性和整体性严重缺乏,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很多互助式教学大纲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方法教学的,中药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支持,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教学大纲设计整体性和针对性缺失造成了应用效果的大打折扣。
3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改革的关系
专业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中药学考核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考核方式依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2]。中药学教学中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与课程考核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设计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专业考核评价机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考核来重新审视教学,建立在此基础上来不断提升中药学教学效果。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有利于推动考核方式的不断改革,继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为指导的课程考核实践改革能够有效转变当前中药学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实践改革实践策略探究
中药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立足教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推动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进而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置来规划教学互动活动,拟定考核改革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1制定互助式教学大纲,丰富考核内容
中药学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枯燥而繁杂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药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能够实现对中药学教学课程的科学化规划,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与学生讨论和沟通实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有效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和交流。以互助式教学大纲为依据来不断丰富中药学课程考核内容,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考核的前提下增加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以教学大纲组织学习,以考核促教学,继而提升教学效果。
4.2实践互助式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
要注重对当前中药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互助式”考核内容。教师要通过考核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满意度,继而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真实感受,并积极融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进行调查问卷活动,及时了学生对现行课程的真实感受,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激发自己学习欲望,教师则督促学生及时参与到中药学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极为单一的,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改革考核方式,将单一的笔试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在互助式教学大纲引领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不断提升考核效果。
4.3制定互助大纲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在中药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构建对互助式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提升教学效果[3]。教师要以互助式教学大纲基本内容为考核重点,按照指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效果、考核重点等方面制定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来实现对互助式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准确掌握,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5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学教学在编写中从内容到语言表述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短、概念术语抽象难懂、病症举例繁琐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驱动力。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为推动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提供有效指导,继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中药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慧娟,张挺,朱慧.《中医基础理论》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3):86-88.
[2]曹嫒.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4,(12):56.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公共必修内容,是高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点。鉴于多数学校存在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周课时数较少等限制条件,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和讨论为主,侧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知识,与学生互动少,对学生的个性塑造、自我认知和潜能开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较欠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立,混合式教学逐渐在高校中推广。混合式教学为弥补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师资不足、解决课程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升级,使课程设计和实施既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团队研究重点。我们课题团队以邢台学院为例,基于混合式教学需要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开展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背景
从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邢台学院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专题讲座阶段、课堂面授阶段(见表1)。《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择业指导升级为《职业认知与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个部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在校生规模扩大,职业指导教学中常见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松散的问题日渐暴露,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效果欠佳。2013年,随着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职业指导教研室开始尝试调整师资布局,形成主讲教师+助教团的师资队伍,探索一种能够借助网络来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精简讲授知识点、增加学生线下实践和网上实时性互动的“网络教学+线下指导”混合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借助网络资源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交互性不足的新模式,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式教学的逐步落实,是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升级的直接动力。
二、理论依据
网络课程的概念从课程的概念推导而来,中国知网以“网络课程设计”为主题搜索共有6023条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在讨论网络课程时,比较一致的采用美国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师生更多的有效互动,强调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程理论学者们在这个方面进行过深入的、广义上的探索,斯滕豪斯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四个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下的几个要素: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受课程目标导向的,明确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设计有着导向作用;其次,要明确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资源核心地位;再次,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担任着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三种角色,因此网络课程包含了教学策略的要素;网络课程还包括学习过程支持的要素;最后网络课程还包括辅助学习资源和互动环节。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一)前端分析
课程的设计最重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者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教育目的和承载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教研室首先针对课程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学习对象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的学习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对社会生活充满向往,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的择业观念已经从追逐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逐渐转变为接受自主择业和创业。但是,鉴于我国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生对“职业”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对自我认知不充分,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就业择业从众心理,重视初始就业忽视职业长期发展规划,求职择业过程因不了解政策而屡有失误。我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7000人左右,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也发现,学生都具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对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有基础的了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开设阶段、教学方式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设计,目前教研室根据学习者需要,将职业指导课程细分成《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三个部分,分别在第一、第五、第六学期开设,使课程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又避免同时因学生在线学习过于集中而引发的相关技术问题(见表2)。从课程的目标看,尽管国内各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大同小异,但作为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系统、科学并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清晰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特性和社会环境,了解就业政策和法规,初步完成自己职业发展规划;在情感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技能方面,掌握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的能力,具有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掌握求职技能。实际工作中,教研室将这些课程目标细化并落实到各个版块的教学目标中,形成各自的课程大纲。从教学内容看,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已经将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分成“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六个大部分十七个小部分。教研室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邢台学院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国家最新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指导教学内容体系,为了便于后期微课视频制作,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又被赋予形象化的名称:这些教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要求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优化组合和补充,为网络视频制作奠定基础。
(二)网络课程版块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职业指导网络课程应当能够提供多样化资料支持自主学习;应当支持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不同层面的协作学习;应当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测试和反馈;应当能够记录学习者的进度并支持教学评价。教研室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设计了“网络课堂”、“阅读参考”、“互动评价”、“职业测评”四个版块,根据三门课程的不同需要进行组合。1.网络课堂。网络课堂以微课教学视频为主,教师根据知识点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呈现形式制作教学视频,视频时长根据人的注意力最佳时限设定,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符合短小精悍的理念,适用于网络终端播放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视频录制脚本由教研室教师反复讨论完成,有清晰的情景引入、层次清楚的知识总结、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生动案例等内容,这一板块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的教学体系之一。2.阅读参考。根据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我们把阅读参考部分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学习资源两个部分。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课件、教材、补充学习资料、国家有关政策、测试题及公共职业教育媒体视频资料,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关优秀电子书,推荐阅读书目等,内容相对稳定。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包括指导教师、助教、学习小组成员网络社区交流的内容,内容不断变化,由助教老师以“讨论精华帖”、“群共享文件”的形式汇总分享阅读。3.互动评价。网络课程互动方式丰富,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分析、调研报告、规划书、话题互动等,是学生独立探索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的教学体系。教研室进行课程设计时突出两点,一是在每个微课视频结束后都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针对视频中的知识点提出验证性问题,提高学生视频学习兴趣,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视频学习;二是将互动讨论区的有效发言次数计入总评分数,提高互动讨论的效果。4.职业测评。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课程内容本身包含了很多自我认知、职业能力测试等环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制作了职业测评版块,包括兴趣爱好测评、职业能力测评、个人价值观测评、创业能力测评等测评软件,是帮助学生完成各类职业测评,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的服务体系。《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分别采用以上四个版块,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组合,完成网络课程设计和开课前准备工作。
(三)课程教学实施
网络课程各个版块制作完成后,要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运行实施。按照网络学习的发生顺序,我们将课程分为学习准备阶段、学习进程和课后追踪三个阶段,强调“网络线上学习”+“课堂线下辅导”混合式教学。1.学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和注意事项做线上线下指导。教师团队将上述课程设计四个版块的资料进行网络建设,组建“主讲教师+助教”的教学团队,为保障教学质量,将学生按照教学班进行分组,人数规模控制在100-150人/组,每组搭配1名主讲教师和若干名助教。主讲教师一般为负责该课程前期视频录制的专业教师,助教有各学院职业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代表组成。教师团队在这个阶段开始在线上推送课程宣传片,在线下组织现场见面会,通过短片和课堂讲解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框架、重点难点,作业任务等注意事项和网络自主学习遇到困难的求助方式,组建网络讨论组群组,完成初步团队破冰。由于学习者个体在自主学习阶段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容易倦怠,在课程开设之初的准备活动非常必要。营造一个线上线下共享的社会存在,有利于网络课程的互动开展,满足学习者情感上的需求。2.学习进程。这一阶段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团队进行线上同步或异步辅导,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学习者通过网络依次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学习,通过验证性测评后进入课程讨论交流环节,完成三门课程对应的职业测评版块内容,获得自我认知或职业认知的专业测评参照,最终形成对应的职业规划书、创业计划书或求职简历。在这系列过程中,既要强调自主学习,也要强调教师团队辅导和学习者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组织方式自由,信息丰富共享便捷,为防止学习者怠学,我们专门在课程学习中加入了验证性测试环节,针对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建立题量充沛的试题库,在每个视频完后完成随机抽取的验证问题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最大程度督促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团队的辅导主要包括网络线上讨论答疑和课堂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两大类。在线讨论答疑我们采用讨论区问题贴和群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区问题贴是教师预设讨论主题,学生留言,所有学生共享讨论资料;群组讨论是学习者自由讨论,教师定时在线答疑。线上集中讨论阶段是教师团队工作量较重的部分,我们将主讲教师和助教轮班的方式,保证8:00-22:00有教师在线,教师的及时反馈会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减轻了学习者和教师的心里距离感,保障讨论不偏离教学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学生群组互动,给学习者反应时间,避免打断学生的良性争论,关注那些过于沉默的账号,汇总学习者互动的问题,将优秀观点以精华帖推荐的形式保留成课程资料。课堂线下辅导,针对线上热点问题和学习者表现出的困难,邀请全部或部分同学,进行针对性讲座或实践指导,以“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风暴”等方式进行面对面辅导,弥补网络辅导的不足。3.课后追踪。这一阶段重点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的总结和资料汇总存档,与线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学生升学就业服务。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课后总结,网络为教学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分析、档案整理、追踪指导平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团队在线上进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教师教学指导评价两个问卷调查,并继续开放讨论组支持学生课后的咨询与互动,学生学习情况归入档案,学生优秀案例和讨论数据积累成为线上课程资料。线下与学校招生就业处联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咨询和就业指导。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优点,又利用网络的便捷特点,邢台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网络化建设以来,已经先后开设四轮,课程访问量突破77万人次,学生评价问卷满意度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学习机制,混合式线上线下辅导,过程化教学评价,强调互动式学习体验,今后将在混合式教学科学化管理方向进一步努力。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建设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为推动我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要求[R].2007.12.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8.
[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11.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受众导向;互动式广告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市场已经形成一种以受众为导向性的趋势,受众会根据不同层级的需求主动搜索广告信息,广告商通过将信息整合,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链接性和信息管理的即时性,有效地扩大了广告宣传的效应,而新的广告制作方式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应运而生。H5互动式广告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互动式体验,受众既是广告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索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发展策略。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特点
1.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进入受众导向模式,即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变成了广告信息的搜寻者、品牌信息的搜索者、需求信息的者。在受众导向下,广告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参与式的、数据库导向的”沟通行为。在数字媒体时代,这更像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我们经常逛的网店,当我们在其中频繁搜索一样物品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推送。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内心有所期待的品牌,也可以便捷地获取相似品牌信息作为对比,这种品牌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式的广告设计已成为数字媒体时代广告推送的新方式。
2.品牌信息的整合性
品牌信息的整合性是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之一。以往的广告常以一种“偷袭”式的姿态出现在受众面前,如,人们在打开网页时会有广告画面突然弹出。这种广告推送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但是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前文中曾提到,广告的一大特点是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是开放的、多元的。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这种行为往往呈现“碎片式”的特点。如,对于同一件商品,受众A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受众B关注的是产品性能,受众C关注的是价格因素,如果要同时满足三位受众的需求,广告设计者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并全面呈现出来。
3.信息服务的链接性
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广告供给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说传统广告持续性较短,那么数字媒体广告则是通过人们的主动搜索获取信息,无论人们通过什么样的媒介平台搜索信息,都需要提供相应的链接以展示搜索者所需要的广告内容。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与广告相一致的配套内容,这些都是当前广告设计教学发展的必要因素。4.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也是数字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告的获取是由受众掌握的,广告不再是一种静态的信息内容,而是受众在一个动态的搜索过程中获得的,不同个体获取的信息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广告商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整理的同时,还要能够即时广告信息,从而全面提供广告服务。
二、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挑战分析
1.“产”与“学”的不和谐性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产与学的不和谐之处。当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其他专业,这导致了广告学专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艺术类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新闻传播类院系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在宏观基础上广告设计战略的讨论与思考;等等。这些内容看似丰富且合情合理,但广告学始终依附于其他学科,广告本身的意义未能充分展示出来。广告是营销和传播的结合,应在营销的背景下讨论传播,彰显广告拉动内销、塑造品牌的内在价值。数字媒体时代下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应符合时展的需求。然而,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学校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近年来,部分高校广告教学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发展都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媒体广告模式得到了充分发展,市场对于广告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实践操作课程教学时间偏少,真正的实践时间仅安排在最后的一个或半个学期,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较低。
3.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是营销与传播的结合,也是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换言之,学生如果仅仅掌握广告设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如广告设计技巧、电脑软件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其设计的广告作品会显得比较空洞,难以让受众产生内心的共鸣。目前,部分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不足。
4.广告学习难以向数字化延展
讨论广告设计艺术化与技术化的关联性,需要关注广告设计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文艺术素养,还要能顺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学会将传统广告设计方法与新技术表现结合。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新的媒介技术、技巧融入课程教授,将艺术与技术有效结合,并向数字化设计方法延展。
三、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1.广告教学系统性的新构建
要想在数字媒体时代实现广告设计教学的发展,各高校需要进行课程的系统性再构建,全面推动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文已述,我国高校当前的广告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广告教学需要达成系统性的构建,并在这个系统下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时间。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比例,进一步梳理与设定广告设计课程,把握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主次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广告教学体系。在核心科目设定好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定相应的辅助课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辅助课程,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设定,重点增加课程实践时间,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学科重点,避免因专业设计技能学习的不足而带来的困扰。同时,数字媒体时代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指导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学生。
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新媒体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即时通信设备和社交应用的普及,人们观看广告的行为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随之改变,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H5互动式广告的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并与之产生互动,用户之间的转发形成了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互动式广告不仅能传达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增加用户黏度,为受众带来乐趣和满足感,这种新的交互式体验方式将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手机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将新媒体设计技巧与技术手段融入广告设计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设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3.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
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既可以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又可以顺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等案例或项目使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在课堂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安排学生到报社、电台等实习。实际上,电视台、报社、网络公司(站)、广告公司、印刷厂、生产企业、销售店面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广告设计实践的场所。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专业院系可以为学生建立校园实训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场地搭建广告工作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这类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广告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分享经验,全面拓展学生的广告设计思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四、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信息获取与更新方式的转变。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广告设计专业教师需要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的特点,全面更新教学模式,建立更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综述.品牌(理论月刊),2011(Z1).
[2]于洋,杨海鹏,管志翰.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
[3]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新闻爱好者,2010(2).
[4]于雪,刘爽.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交互式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对培养各类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与普通高职的实践教学类似,很难培养出具备相应技能的学生。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交互式教学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具有扎实实践操作水平的学生,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互式教学的概述
(一)交互式教学的含义
交互设计最初是一种电脑用语。它指的是系统向终端用户接受输入,再处理它,并把结果反馈给终端用户的过程。从互动的视角出发,互动是发件人与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所有教学中都存在着互动。其实,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但是,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中,互动的方法与特点有较大的不同。互动教育是 Palincsar 于1982 年首先提出的,并于此后获得了深入的研究与进展。它是在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支架式教育的实质,是把孩子最近发展区当作教育干预的空间,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从而鼓励孩子们主动高效地学习。互动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着重教育学生需要具体的、独特的帮助了解的教育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知识点并灵活运用学生群体的理解能力使之和新知识点联系起来。谈话必须有主旨和方向;使学生和老师明白课堂目标;同时,老师对学生发表的评论应诱导学生更主动地作出建设性的回答。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交互教育是在宏观的教育情景下,在自由的教育平台上,通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围绕着某一问题或话题,实现平等沟通和独立互动的一种方式。
(二)交互式教学的价值
一方面,可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平等的教育理念被社会普遍认可并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教育交互的重要时刻了。但事实是,这种师生关系仍然很难获得。因此人们之间尽管有了平等的观点,但也随着功利主义的影响扩大,而没有了真诚。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教师已变成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成果的带领者,但也在不少老师心目中,学生才是他们争取应有的利益或超额物质的有效手段。由于功利主义的发展意识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扩大,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多都只对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双方共同关注的是怎样提升学习成绩,而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事务,则一概忽略或者轻视。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间的隔阂也日渐增加,沟通日益减少,不仅教师间的对话关系无法形成,而且各种扭曲现象也此起彼伏。所以,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形成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必须注重于教师间的互动。只有让教师们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学识、经历、个性、精神、人文等多层次的视野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育体现人的发展本质,实现自身价值。教育人类学指出,人诞生时在能力上就有很大的不足与缺失。不过,就是由于人的这些不健全性、未待定化,才赋予了人对自身塑造的强大潜力,其正确塑造自己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便是利用教育发挥各种潜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创新发展。人也具有自身价值肯定的发展本质。但缺乏自己的人,并非真正的人。人的发展本质应当包括自身发展。而且是人对外部事物同化与适应的基础。人的自我肯定论,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自觉的社会活动,通过考虑利益别人,满足自身的需要,储备的长期目标与反馈结果,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相互统一。而另一方面也使人类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因此,互动教学利用自我互动来充实生活的内涵,达到个人的最优化发挥。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远远大于普通高职,但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大多高职教育只能成为高职学生获得文凭的一种方式,从而丢失了高职院校教育本来的意义,也扼杀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经过许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相关的教学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教学专家为实践教学的整体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方向。但在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不高,对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投入也不够。目前,高职专业学生在参加设计学科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时,设计专业技能明显欠缺,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培养。此外,由于在校生的基础比较脆弱,高职学院的招生数量也相对滞后于一般高职院校。同时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以及学业质量也都相对脆弱,在校三年的整体复习时间也往往不够掌握基础知识。另外,由于在校生所参加的实践性课程基本上由校内老师承担,学生也很难进入实际操作项目的状态,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影响了实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体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的技术课程,重点研究建筑物或房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学科专业的进展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新科技、材料、新工艺的诞生,将推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重大改变。这同时也是一个和时尚有关的新题材,旧观念很快就会被淘汰。尤其是对高职的老师而言,教师如果只负责教授学生课程,而没有社会经验,就很难和社会保持联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重新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近年来提出的“双师制”在概念层面上解决了老师的实际问题。而实际上,专职老师除课程任务以外,尚有繁重的教学事务,如教学管理、成绩考评等。另外,尚有由老师担任理论研讨员开展的课程研讨以及教学改革研讨。但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双师制”教师结构或“双师制”的师资素质,对高职教师环境与艺术设计学科实践课程的影响并不明显[1]。
(三)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深受现实教育制度的约束。实践性教育也是一个因素不断转变的过程,每堂课程学生平均水平的不同会影响实际教学的具体内容,而项目的来源与具体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实际教学的时间与场合。因此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也很难满足于僵化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安排、课程监督管理、教学评估等机制都约束了实际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通常情形下,学校一般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难易、时间来选择,许多老师还通过介绍理论、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开展教育。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的配比严重失调。大部分学员的反映是课堂教学内容乏味,理论和实际无法统一,且学院所提供的理论课很少运用在未来的职业中,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而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员对现实生产流程不够熟悉,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交互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建构师生交互关系
一直以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取 20 世纪 80 年代环境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即以教材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学人员为中心,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当老师完成部分的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学生完成相应任务,一般按照“选题—市场调研—构思—初稿 — 讨论 — 修改初稿设计 — 制作 — 完成稿子”的流程去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流程都是由教师编写脚本,由学生复制,学生花几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许多学生在完成项目后仍然感到困惑。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重视老师的课堂,而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与训练,很易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环境艺术与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实际创新能力。老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发掘学生创新思想的潜能。让学习者善于利用不同表达手法表现自身的意愿。同时,把教室设计为与教师互动的场地,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交流,使每个学员在共同交流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与主体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二)建构课堂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的交互关系
若对教学方法加以划分,则一般可包括理论教学活动与实验教学。但目前,中国高职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流程已基本摆脱了这两类教学方法,并彻底脱离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际课程之间的关联。近年来,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性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全国职校生中日益流行。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学生依托于设计工作室,配合老师教学和从事设计项目的主要任务,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并共同进行生产、教育与研发,并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与实践操作技能得以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也非常适合于高职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2]。首先,工作室教育必须是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基准的。其次,教育必须要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最后,通过对学员完成项目的努力程度作出评价。从而构建了与工作室互相联系的课堂系统,把课堂理论和实际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传统学校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实际生产为导向的开放式课堂,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石,以产品知识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承接重大产品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和教育紧密联系,老师在承担教学和进行生产技能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员进行全方位的生产专业知识锻炼。这些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对职业能力的培训,又促进了职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连接,使学习者更有能力、更专业,并且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式和专业化。通过引入了课堂与工作室互动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在设计流程中培养专业知识。这是在市场推动下的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实验方法。而实践教学则是为了发展实践环境以及艺术与设计工作室教育的需要。
(三)构建课程模块与课程之间的交互关系
如果将整个环境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分成基础课与专业课。基础课程主要分为美术基础知识、环境美术设计专业程序和方法、环境美术、建筑构造、环境建筑设计软件等,意在培养专门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专业课则主要由多个环境学术专题设计课程所构成,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列项目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始终如一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不少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中,由于基本教学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完全脱离,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设计知识点往往断断续续,甚至无法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项目化课程展开深入研究。通过构建交互式课程网络平台,形成教学模块内课程间、教学模块内部的互动关系,能够很好地集成这些教学,使它们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四)构建学校与企业的交互关系
高职学校为企业培训需要的人员,而企业也要求院校为企业培训实用的人员。高职学校和公司直接相连,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感受公司的工作环境,掌握公司设计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生在教育阶段了解并掌握产品设计企业的模式、产品设计流程、开发工具、产品设计软件和与客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一旦学生完成,就可以直接走进产品设计企业,进行各种选项的产品设计,同时企业还节约了重新培养产品设计人员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建立了校企沟通互动制度,让企业管理者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将校内企业资源有机融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合理调整了教学方案、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3]。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公司派出有经验的人员来授课,让学员参加公司的实际项目,或参加研发工作,给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课程和实际无缝连接,训练学员实际创新能力,达到高职、公司、产业互动。另外,还能够适当地弥补和提高教师对公司研发的投入。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公司的项目研究,不但能够协助公司解决问题,还能够让公司的研发实力得以增强。学生进入公司团队后,企业会视其为自己的员工,努力与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使学习者熟悉公司文化,扩大学科视角。特别是,通过感觉适者生存的企业竞争机制,学生们更有机会有下一个阶段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通过和公司的联系,熟悉并适应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的规章。明白复习不再只是应付试卷,也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关键的是要把知识点消化吸收并转化成能力。学校与企业的交互可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只有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交互式教学模式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魏磊,王博.评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时代农机,2017(9):250.
[2]范文婧.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7,3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