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行业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矿业行业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1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价标准

0引言

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矿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1-2]。2017年《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以下简称“4号文”)印发,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提出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制定领跑标准,打造绿色矿山”[3],试图通过标准引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还是科学管理的基础[4]。从2007年中国矿业大会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以来,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意识到主动建设绿色矿山在降低政府规制风险、政府补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可以获得多项收益[5],正在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为落实4号文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原国土资源部、河南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政府机构纷纷提出标准制定计划并了部分标准,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引和支撑。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矿山企业层面,对于绿色矿山如何建、建到何种程度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疑问,急需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对绿色矿山的建设、评价、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指引,助力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的尽快形成。本文在分析国外相关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与特点基础上,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两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国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经验

国外绿色矿山要求多以法律文件形式固定。早在19世纪,英美等国就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在不断变化和延伸,由最初的重视环境,演变为二战后由环境保护延伸至“资源的综合利用”,直到当代,已经演变为“以人为本”,并达成了“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唯一途径”的共识[6]。经过长期发展,英美等国对矿山开采活动中涉及的植被恢复、废水处理、矿山环境治理、闭坑与复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7],这些要求多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目前,加拿大和芬兰是仅有的明确提出绿色矿业计划的国家[8-9]。为了提升矿业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从政府层面制定了“绿色矿业”倡议(GMI)和绿色矿业研究计划(2016—2021),芬兰政府提出了绿色矿业计划(2011—2016),旨在通过创新方法,实现绿色矿业发展。2004年,加拿大矿业协会(MAC)提出了一套工具指标,即“迈向可持续采矿工具指标”(TSM),主要目标是使矿业公司以最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要求的方式满足社会对矿物、金属和能源产品的需要,帮助矿业企业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社会责任[9]。从TSM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重点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矿山企业在社区和居民、环境管理、能源效率;二级指标分为7个方面,集中在管理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土著和社区外展人、危机管理合沟通规划、安全与健康、防止强迫合雇佣童工、尾矿库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TSM将评价结论划分了5个量级,分别是AAA、AA、A、B、C,其总体目标是让所有矿山达到A级或更高级。TS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矿业领域做到对生产矿山进行评估的计划,其对矿山企业考核评价的指标要求与评价量级划分对我国制定相关标准具有借鉴意义。

2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现状

在原国土资源部、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初步建立了囊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三个层次,覆盖主要行业、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迄今为止,制定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共计32项。其中,已实施的标准有19项,包括行业标准9项,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2项;正在征求意见的有13项,主要为地方标准。

2.1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规范已经,但尚未覆盖全部行业领域

技术标准是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依据。原国土资源部组织相关协会制定了《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下文简称“规范”)等9项推荐性行业标准(表2),已于2018年10月1日实施,从此,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进入了“有规可循”的阶段。《规范》主要从绿色矿山建设的“矿山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6方面明确了要求,涵盖非金属、化工、黄金、煤炭、砂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水泥、冶金、有色等9大行业。然而,从已的行业标准的覆盖范围来看,当前的标准主要覆盖了9个主要的矿业领域,对于地热矿泉水、天然气、非常规气、油页岩等非传统行业,绿色矿山建设仍然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

2.2部分地方政府研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但仍需加快制定步伐

浙江湖州第一个推出了我国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10]。之后,尤其是4号文后,部分省(区)开展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研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1-14](表3)。目前,河南省地方标准已经实施,山东、广西、安徽的地方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江西的地方标准处于预研阶段。从标准内容看,地方标准延续了行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但指标要求更具体、更多体现地方特色,可操作性更强。在涵盖行业领域方面,各地有所不同。河南地方标准主要涵盖有色金属、煤矿、建筑石料、石材矿、非金属矿、岩盐、天然碱矿、铁矿、锰矿、金矿等矿山类型,基本覆盖了除油气、地热、矿泉水以外的各类矿山,是国内第一个实施的绿色矿山省级地方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主要涵盖金矿、铁矿、非金属矿、煤矿、饰面饰材矿、建筑石料、地热矿泉水等7个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围绕砂石矿、有色金属、非金属矿3大类矿山制定标准;安徽省重点针对井采煤矿、露天开采非金属矿、露天开采金属矿等3大类矿山制定标准。此外,江西省开展了非金属、水泥、砂石、黄金、有色、冶金、煤炭、化工、地热和矿泉水9个行业绿色矿山标准项目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多样、人口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优势矿种分布差异较大,各地矿山开采技术、选矿工艺、经营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一些民族地区的矿区和谐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因此,不同地区绿色矿山建设的侧重点存在差异,非常有必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标准。然而,从标准制定情况看,目前只有6个省(区)针对优势矿种和地方特色制定了标准,许多矿业大省尚未制定本地特色的标准,不能满足地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需要。

2.3有些地区和协会制定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与评分表,但尚未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2014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制定的《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评价指标及评分表》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的依据,可以说是绿色矿山评价的第一份文件,设置了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9个评价指标。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根据全省矿业开发实际情况,分金属、非金属固体矿山、采石场、地热矿泉水等四大类编写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验收评分标准》,作为其评价绿色矿山质量的依据[15]。近期,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评估指导手册》,与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指标对应,共设置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供2019年度绿色矿山评估和遴选工作参考[16]。综上分析,部分地区和相关协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对绿色矿山的评价工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大部分是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适用于某项具体工作或者本地区的绿色矿山评价,其适用范围有限。从评价结果来看,均为“是”或“否”,这种评价结论不易反映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能力水平和质量高低。从评分分值来看,大部分倾向于采用百分制,有的是采用千分制。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急需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好坏、质量等级等内容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

3几点建议

3.1加快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

针对当前绿色矿山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加快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体系。一是拓展行业标准覆盖领域,应在现有9大行业标准基础上,研制地热矿泉水、天然气、非常规气、油页岩等非传统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从而实现所有类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二是加快制定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各地应根据本省实际,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内容,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建设;三是鼓励制定更多绿色矿山建设的团体标准,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四是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实施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国家标准,逐渐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相互配合,全部行业全覆盖、有特色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

3.2逐渐建立统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

明确绿色矿山建设到什么程度、建设的好坏如何评价等关键问题,对于绿色矿山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便于企业和管理者操作,打造并宣传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标杆,应基于国内各组织机构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的实践与经验,参考加拿大TSM工具指标,逐渐形成统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标准规范。首先,重点围绕矿山绿色性能指标,如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建设、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6大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其次,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在地域、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与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在对绿色矿山进行评价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绿色矿山建设重要原则,综合考虑矿山所在地区的地域、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条件和特点;第三,为了客观反映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能力水平、质量高低,在评价时应合理划定等级,规范中应明确等级划分标准;最后,在评价方法上,建议设置评分项和加分项,分别分配评价分值,从而达到鼓励矿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使用绿色开采技术目的。

3.3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2

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的基本情况

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plc)及其子公司、合资公司是世界上采矿和自然资源领域的著名公司。它在黄金、白金、钻石、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集团在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澳洲都有业务操作和发展。斯塔拉塔公司(Xstrataplc)是总部设在瑞士的全球性矿业公司,产品包括铜、炼焦煤、热媒、铁铬合金、镍、钒锌等。公司经营机构和投资项目遍布世界四大洲和18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锌和铁铬合金生产商,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为智利全资国有企业,由智利政府于1976年成立,是一家集铜矿开采、冶炼和铜金属销售的世界级矿业公司,其铜矿储量和电解铜的生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该公司2011年铜产量约为170万t。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GoldCorporation)是一家跨国的以黄金勘查和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市。该公司全球金保有储量达2700多t,其黄金地质、采矿、选矿、冶炼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NorilskNickel)是全球最大的镍和白金生产集团,该公司所生产的镍占所有镍产量的20%。该公司有高管预计截至2012年底,旗下位于南非的合资企业镍年产量将达20000t,目前产量为6000t左右。法国埃赫曼集团(ErametGroup)总部设在巴黎,主要生产和销售镍、锰及其化工产品,高性能特殊钢、合金、超合金和高附加值的锻件。该公司是全球锰系化工产品最大的生产商,同时还是世界第二大高品位锰矿生产商。世界金属矿业公司十强2010财年,世界金属矿业公司十强净利润情况。

世界大型矿业公司的特点通过对国外大型矿业公司,尤其是三大铁矿石集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矿业公司在多国家、多地区进行矿产品的开采、加工和销售,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大,盈利能力可观,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多地区占有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资源。国外大型矿业公司之所以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实力雄厚,本质原因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在多地区占有了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如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都是重要的、大宗消费矿产。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就能看出,他们占有世界上优质的铁矿石资源,从源头上垄断和控制了铁矿石的开采供应,因此,具有雄厚的谈判实力、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行矿产品的加工、贸易等活动,进行多元化经营。大型矿业公司不仅进行矿石开采,很多还拥有自己的冶炼厂,对矿产品进行加工。如必和必拓在氧化铝精炼和金属铝冶炼上拥有很强的实力。除此之外,三大矿业公司积极参与全球矿石贸易,在矿产品定价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并购重组、参与资本市场。BHP矿业和BILLITON矿业公司合并而成必和必拓集团、力拓并购加拿大铝业、必和必拓与力拓联合开发澳洲铁矿,瑞士斯特拉塔公司收购加拿大鹰桥矿业,以及现在正的嘉能可并购斯特拉塔公司,这些案例都说明大型矿业公司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有效地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占有或垄断矿产地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进行矿产品开发和贸易的必要条件之一。大宗矿产品的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港口、海运。大型矿业公司十分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大矿业公司都在自己的矿产地拥有港口或铁路的运营权,而力拓和必和必拓还曾试图说服政府不允许其他公司进入本公司铁路网络。开展全球化经营。从几大矿业公司的矿产开采分布情况可以发现,这些公司在大的、优质成矿区域都进行资源开发,如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地,产品销售到世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日本、美国这种本身缺少矿产资源的国家,它们通过三井物产、美国铝业公司、菲尔普斯道奇公司等世界级矿业公司,在全球市场内进行资源配置。

国内大型矿业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冶金矿山为主)

我国矿产地分布范围广泛,20多万处矿床(点)散布在全国各地。从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矿业公司开始蓬勃发展。如今,从事矿业开发的公司几乎遍布各个省市地区。这些矿业公司不仅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在经济不发达但资源丰富的地方同样具有一定的数量。在全国2204个县或县级行政区中,有2019个县或县级行政区有矿业开发活动,占全国县或县级行政区总数的9%。目前,比较优秀的矿山企业除了老牌的国有矿山,如鞍钢矿业、攀钢矿业、武钢矿业、马鞍山矿业、包钢矿业、本溪矿业、太钢矿业、梅山矿业、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鲁中矿业、海南铁矿这些黑色冶金矿山外,还有江西铜业、云南铜业、铜陵矿业、华锡集团、云锡集团等有色矿山,以及紫金矿业、西部矿业这样新兴的民营企业。国内几大矿山企业简要情况分析鞍山矿业公司是鞍钢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冶金矿山企业。探明铁矿石储量74亿t、工业储量44亿t,具备年产铁矿石4500万t、铁精矿1500万t的能力,占全国矿石产量的6%。“十二五规划”铁矿石产量将近3500万t。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是河北钢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所属矿山整合组建而成,是以铁矿山采选加工为主业的国有大型冶金矿山企业。现有矿石储量10.37亿t,规划铁矿山资源储量46.26亿t。现有大型全资铁矿4个、控(参)股铁矿3个、正在开发建设铁矿3个,另有白云石矿、兆丰冶炼等多个企业。“十二五规划”铁矿石产量将近3000万t。中国五矿是中国最大的冶金工业原材料集成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贸易企业之一。目前拥有铁矿石储量约10亿t、焦煤储量约2.5亿t,焦炭、煤炭、铁合金、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出口量和铁矿砂、废船、废钢、钢坯的进口量居全国前列,年销售钢材2000万t。

在铁矿石生产领域,中国五矿重组了邯邢矿业有限公司、鲁中矿业有限公司。邯邢矿业先后建成18座铁矿山、9座选矿厂,资源控制量已增加至6亿t以上,在安徽霍邱地区已具备千万t铁矿石生产能力。目前,邯邢矿业拥有铁矿山10座、选矿厂9座,已建成年产铁矿石1000万t、铁精矿500万t的生产能力。鲁中矿业的铁矿资源总储量亿t,品位在45.5%以上,铁矿石生产能力400万t/a。中国五矿收购世界第二大锌公司———澳大利亚OZMinerals公司旗下多个矿产项目,基本上涵盖了OZMinerals公司所有的铅锌矿。拥有锌1820万t、铅260万t。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境外拥有多个已建成、在建和开发的有色矿山,拥有境外有色金属资源量1000万t,铝土矿资源量逾3亿t。在国内,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拥有铜、锌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以及钽、铌、铍等稀有金属研发、加工科研生产基地。中钢集团是我国最早走出去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目前,中钢集团拥有15个矿山企业,遍布国内4个省区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印尼、南非、津巴布韦、喀麦隆等国家。占有铁、铬、锰、镍、铀、钼、钒、萤石8个品种,控制资源量达30多亿t,其中在海外拥有铁矿石储量20多亿t,铬矿石储量2亿多t。同时,铬矿石在当地进行深加工,并销往世界各地。经过20多年的经营,尤其是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矿石产能已达1000多万t,海外矿石产能已达2000多万t。资源开发作为中钢的三大主业之首,将来定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较好,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矿山企业投资建设了一批矿山,其中正在投资和即将建设的矿山生产规模达9000万t以上。#p#分页标题#e#

国内矿业公司的特点综合分析国内矿业公司的情况,它们显现出以下特点:国内矿山企业近年来成长快。有些老牌的矿山企业,如鞍钢矿业,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开采,但是由于受中国整体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整个采矿行业真正开始市场化运作和蓬勃发展是在近三十年改革开发以后。企业的数量、规模、盈利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某些矿业公司经营的品种单一。有些传统的黑色冶金矿山拥有国内质量比较好、数量可观的铁矿资源,但其没有进行其他矿种的开发,矿产品结构单一。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相对比较弱。有些大型的矿山企业在国外没有矿山,或者在一些政治、经济局面不够稳定的地区进行矿山开采。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待提高。国内矿山企业市场集中度不够,缺少大型矿业集团。目前,我国经营各种矿种的矿山企业遍布各省市,在资源整装勘查、联合开采上缺乏有利条件,因此较难产生规模效应。所以,国内矿山企业需要进行兼并重组,以取得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的优势。

国内外矿业公司的发展优劣势分析

国内外矿山企业发展积累程度不同。国外大型矿山企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而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也不过三十年。因此,国外跨国大型矿山基础厚实、规模庞大、经验丰富、运营资金充足,而国内矿山企业与国外大型矿业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大型矿山企业经验丰富。我国的矿山企业想要取得更大发展,应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大型矿山企业的经验,将他们的企业运作模式、企业价值标准、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等与国内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矿山企业发展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矿业领域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关闭了一些规模小、效益差、污染严重的小型矿山,对矿产资源开始整装勘查和联合开采。此外,我国是个矿产品消费大国,接下来的城市化进程都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另外,钨、锡、锑、钼、稀土、萤石等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资源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为国内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内大型矿业公司的发展方向

通过大量获取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行业内的数据分析,2010年全球铁矿石消费量为18.2亿t,2011年约为19亿t,2012年将进一步增至19.9亿t;2011年,中国铁矿石产量已经达到13亿t,但外依存度仍超过60%;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约为15亿t,中国粗钢产量突破6.8亿t。因此,从行业情况判断,市场仍然在相对活跃的状态。资源性企业应当顺应行业的情况,提高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扩大资源的拥有数量和质量,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环境。大量获得优质的矿产资源,积极投身全球范围的矿产资源配置,其途径应当多样化。在申请取得、投标取得、受让取得这些传统资源获取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并购、收购等方式获取资源。同时,在现有矿区的基础上,进行深部探矿、外围找矿,提高和扩大可采储量。对周边的矿区和矿山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将分散的矿区按照成矿体系科学地结合成统一的大矿区,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此外,加大基础勘察力度,利用风险勘查基金,重视绿地项目,寻找新的大型重要资源。

多品种发展,多元化经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资源型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开展多元化经营是其重要途径。如冶金金属矿山除了传统的铁和锰之外,可以开发钼、钒、钛、焦炭、镍、稀土等矿产。同时也可以开展货运、贸易、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从单一的生产某种矿产品拓展到生产多种矿产品、从单一的矿产品采掘拓展到矿产品深加工、从单一的生产业务拓展到物流与销售、综合配套服务等等,这都是资源型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在多元化经营这方面,国内的矿业公司与国外矿业公司有着明显差距。国内的大型矿山通常品种比较单一,似乎是“非冶金即有色”这样的格局,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机构设置以及企业长期行政化运作有一定关联,因此,国内大型矿业公司要突破自身行业的圈子,步伐要更大,不仅仅在企业自身传统的优势资源上加大开采力度,同时积极拓展其他矿种的开发力度。不仅仅在采掘上发挥优势、拓展深化,同时也应该进行冶炼、制造、物流、销售等。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矿山;生态治理;智能化;安全监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自此,“‘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最终实现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下,矿业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主导,广泛地在大宗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升级,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新动能,为我国新一轮资源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下,采矿行业面临一系列新趋势和问题的挑战,矿山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矿业新趋势

(1)采矿行业投融资不稳定,产业链发展难度加大。据统计,从2017年起全球矿业股指下降幅度高达18%,2018年矿业股指累计收跌,2019年上半年矿业股指依然表现不理想,矿业股指的持续走弱,导致许多大型矿业企业的市值大幅缩水,采矿行业的股东回报率持续降低,投资者对矿业企业的热衷程度不断下降,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就采矿业投资而言,受矿业周期的影响,各年投资很不均衡,2005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约17亿美元,最高时达到248亿美元,2017年为-37亿美元[3],投资热情非常冷淡,许多矿山行业发展壮大举步维艰。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资金链的枯竭使得国内新建矿山项目越来越少,鲜有大型项目,过去在建的多个项目也出现缓建和停工的局面。受其影响,矿山设计企业继续为生存而战,行业内恶性竞争加剧;矿业集团出于保护自身考虑,壁垒依然难以攻破。矿山争取项目越来越难,不得不做更多的小型项目,合同额小,利润率低,而生产的压力大;部分大项目推进速度缓慢,清欠和收费工作难度加大。(2)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不可否认,矿业开发致使全球生态链破坏,生态系统退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在矿产采掘过程中产生并且未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形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不可规避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据统计,有色矿业开发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约10亿t,巨大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自然资源部于2018年6月颁布了包括《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随着规范的实施,建设绿色矿山、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矿业发展的主题之一[4-5]。行业发展需要满足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等要求,因此未来需要围绕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项目的绿色、智能化水平,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化解发展瓶颈、实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这也意味着,对于开采条件差、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小型矿山企业面临着关闭停产,新一轮矿山企业间的技术升级、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已经开始。

2我国矿山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矿业新趋势下,我国矿山企业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管理体系缺乏完整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度建设是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建设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议事有规则、管理有办法、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职责又追究的良好格局,在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能很好的降低“风险”、鼓励“勤政”、促进“发展”。所以,完善的制度和一套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该系统拥有很好的扩充性、个性定制化、可开发性等性能,能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迅速适应。但是受到行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影响,矿山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内部成本管理受到自然、环境、生态周期等自然因素以及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非常大,这些因素不可控且难预测,为此矿山企业很难设计出一套高效实用的管理系统,取而代之的往往多是针对诸如财务、销售等某一个领域的单项系统管理程序,从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充分满足矿山企业复杂的管理需求。(2)对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美化的重视有待加强。2018年开始,国家对于生态环境治理高度重视,首先将生态文明纳入了国家宪法,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部分,随后自然资源部出台并实行了《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这意味着矿山企业要最高级别地关注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美化工作,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落实到矿山开采、矿区建设中的厂区建筑、采矿、选矿、尾矿库处理、回水利用等每一个环节中去。然而,在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低层次环境管理的观念影响下,由于过去长期以来粗放的发展方式、较为简陋和落后的开采方式,过多注重产量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探采选冶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造成了地表塌陷、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简单,产生了较多的废水、废气和粉尘,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规范执行后矿山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否则将面临停产关闭等严重后果。(3)我国矿业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各个领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满足各方需求同时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各大企业都是竭尽所能加大对矿产资源的采掘,开采的方式相对简单、传统,较少做长久和全面的规划和考量工作,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过度破坏。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矿山采矿、选矿及冶炼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包括难选矿石处理技术、复杂精矿冶炼技术等得到大幅提升,而与发达国家实现矿业开发的智能化、低碳化、机械化的绿色高效开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在矿山企业加大对技术的攻关力度,寻求矿业技术的整体提升。此外,国内矿山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矿山企业管理水平上还有些差距,且对于企业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人事任命、议事规则,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很少。针对矿山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品牌打造、人才梯队的建设等内生因素考虑不够,缺乏精细化内在管理,最终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提升商誉,打造品牌价值也有不利影响。

3新常态下的应对措施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4

关键词:矿业类专业;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模式;工程精神

矿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矿业类人才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矿业类人才不仅要工程技术性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而且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1-2]。随着新时期“双一流”“新工科”“工程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智能矿业、智慧矿山等新技术的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矿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3-5]。当前,全国矿业类高校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6-9]。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这两个矿业类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特色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近年来,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类专业以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先导,以培养出更多满足矿业行业发展新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经过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结合矿业行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太原理工大学实施了矿业类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将其提炼、总结,以期为相关院校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一、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矿业属于传统艰苦行业,在“市场化就业”政策的导向下,学生对矿业类专业的自信心和热爱度不如其他专业高。传统矿业类人才培养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由于受到矿山安全生产压力、经费、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赴企业现场实习的时间有限,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当前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学生的创新意识、驱动力和条件不足,难以满足矿业行业科技革新需求;(2)学生安全素养不高,对矿业领域风险感知的敏感性不足,规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3)学生工程精神不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工程伦理素质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针对上述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提出了“三位一体”矿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该培养模式针对矿业类专业的特殊性,完善了人才培养链条,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创新能力和工程精神。该模式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层面、四梯度、五自主”。“三层面”即创新能力、安全素养和工程精神,该模式从这三个层面搭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框架;“四梯度”是指遵循教育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将上述层面划分为四个梯度,对应本科生大学四年培养过程;“五自主”即运用自主发现、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主评价,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式学习方法。“三层面、四梯度、五自主”贯穿在本科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各环节中。

1.“三层面”搭建人才培养改革框架。矿业类“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能力、安全素养和工程精神三个层面出发,强化矿业类专业内涵建设,着重进行课程及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在具体实施中,按照矿业类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三位一体”模式,持续改进矿业类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制定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出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安全素养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矿业类高素质人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类专业已在西山煤电集团、晋煤集团、霍州煤电、同煤集团、太原煤气化、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地形成了数十个实习基地(包括智能化实习基地),通过现场参观、专业基本知识讲座、模型教学、模拟矿井参观、生产矿井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对专业领域的基础认识与了解。

2.“四梯度”贯穿人才培养改革过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矿业类专业特点,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按照年级高低,将三个层面分别分为四个梯度。创新能力层面分为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创新品质四个梯度;安全素养层面分为安全认知、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品格四个梯度;工程精神层面分为学习精神、实践精神、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四个梯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梯度等级设置相应课程。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导论、学科前沿讲座、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体验创新活动,树立创新意识。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基础上,开展系列创新实践项目。例如,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矿业行业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实践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通过创新实践培育创新品质。学校采用学分奖励、资金资助等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实践。其次,安全素质教育贯穿矿业类专业四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年级安排“专业导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认真学习矿业领域的安全文化。二年级开设“地质学”“工程伦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和认识实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三年级开设“边坡稳定”“环保与安全”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让学生熟知安全规范。四年级通过“矿山法规”“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让学生自觉形成安全行为,为从事煤炭生产相关工作做准备。由此,通过全过程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安全文化、意识、规范、行为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安全素养。

3.“五自主”体现人才培养实现途径。在培养过程中,太原理工大学的矿业类专业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探索出探究式学习、互助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五自主”(自主发现、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主评价)。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对应,课堂教学也实现了五个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太原理工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学”课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DIY模型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虚拟仿真和模型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课外自己动手制作矿山模型,并在课堂上展示评比。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矿井空间结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太原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矿物加工管理”课程,增加了慕课导学、案例实战、翻转课堂等环节,增强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弹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提升了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矿物加工管理”课程因此被认定为省级混合式精品共享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标

太原理工大学的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实践协同创新为保障,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1.自主式学习理念创新。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生为本、教主于学”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主于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心理,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自主式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了“五自主”,课堂教学相应地实现了“五转变”,工程案例教学、DIY模型等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由此探索生成。

2.多维度融合创新。为了让学生具有在新时期从事艰苦行业工作的能力与素养,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开展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素养教育、意志与精神教育等。本培养模式针对矿业领域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矿业科技的新发展,以学生为本,将矿业安全心理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分为创新能力、安全素养和工程精神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为四个梯度。最终,从“三层面,四梯度”加强矿业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训练,实现多维度融合创新。

3.递进式协同创新。本培养模式依托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构建了校内外协同合作的开放性、多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本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堂、实验平台、企业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构建了开放性、多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了“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本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创新实习基地建设,多层次创新实验项目,多元化创新实验方式,多形式创新设计环节,最终实现了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一体化。同时,太原理工大学拓宽了教师引进渠道,聘请企业高级人才作兼职教师,丰富了工程实践教学形式,加强了对学生创新研究的指导力度。另外,太原理工大学通过学分奖励、资金资助等方式来拓展实践教学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与创新实践。

四、总结与思考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5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lngy,lnmfa的平稳性,检验标准为:当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该变量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若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该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即是平稳。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lngy,lnmfa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ADF检验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所对应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对lngy、lnmfa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y,△lnminfa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对应的临界值,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此,lngy,lnmfa均为I(1)型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矿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增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1协整检验

目前关于协整检验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el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两步法检验;二是Johansen(1988、1991)和Juselius(1990)提出的基于VAR模型方法的协整系统检验。本文依据E-G两步法,对lngy与lnmfa进行OLS回归,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的前提是两个变量时同阶单整变量,根据上表检验结果可知lngy、lnmfa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对lngy和lnmfa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lngy=4.45+0.81×lnmfa(1)(16.18)(17.75)R2=0.94D-W=0.43提取式(1)的残差图如图2所示。由式(1)的D-W值及方程的残差图可以看图2回归估计的实际值、拟合值、残差图出,方程残差呈有规律的波动,预示着方程存在自相关,需进行自相关修正,运用迭代估计法对以上回归方程进行自相关性调整,默认迭代次数为100,误差精度为0.001,估计方程为:lngy=14.34+0.054lnmfa(2)(18.78)(11.36)R2=0.99D-W=1.79F-statistic=2470将此方程与以上OLS方程估计相比,方程拟合度有所提高,D-W值明显提高接近于2,方程常数项数值变为14.34,斜率估计为0.054。因此采用式(2)作为工业产值和矿业投资的长期均衡方程。

2残差检验

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若e是平稳的,说明两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存在的,反之不存在。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根检验结果(表2)表明:残差e在5%临界值水平下为平稳序列。由此可以认为lngy、lnmfa是(1,1)阶协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矿业投资额的弹性系数为0.054,即从长期来看,矿业投资增加1%,工业产值将增加5.4%。

矿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分析

1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如果两变量是协整的,则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这些变量可以是不均衡的,两变量之间这种短期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型(ECM)来表述,即:ΔYt=lagged(ΔY,ΔX)-λμt-1+εt式中,μt-1是非均衡误差项或者说成是长期均衡偏差项,λ是短期调整参数。通过eviews5.0对lngy、lnmfa两个变量进行误差修正分析,估计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lngy=-0.12ecmt-1+0.81△(lngy(-1))-t:(-1.85)(3.773)0.57△(lngy(-2))-0.08△(lnmfa(-1))-(-2.712)(-1.387)0.03△(lnmfa(-2))(-0.532)由以上公式可看出:误差修正系数为-0.12,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偏离的调整速度为12%。可见,在短期内,矿业投资每增加1%,在滞后一期,工业产值减少8%,但统计t值表明这种作用不明显,在滞后二期,阻碍作用降到3%,同样t值不明显;而工业产值对自身的影响作用较大。

2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从更加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工业产值和矿业投资之间的冲击反应函数轨迹见图3。图中的横坐标是冲击发生后的时间间隔(以年度为单位),纵坐标尺度表示冲击的反应程度。从图3(左)可看出:当在本期给工业产值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正冲击后,矿业投资额在第2期会达到高峰,而后逐年下降,直到第5期降到低谷,从第6期到第15期在工业产值的冲击下,矿业投资额时涨时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15期。这表明工业生产受外部条件的冲击后传递给矿业投资,矿业投资额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即在第2期矿业投资额对工业产值的响应是0.079,第5期下降到最低点,矿业投资额对工业产值的响应为0.04。此后,尽管有涨落,但矿业投资额对工业产值的响应基本保持在0.042。而从图3(右)可看出:在本期矿业投资额发生一个单位的标准差冲击后,工业产值在前2期仅有小幅上升,而第3期开始会有较强烈的反应,并且在前7期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影响,从第8期之后逐渐放缓影响直至第15期,但总体来看,15期内矿业投资额对工业产值的影响总是呈正向高度影响。这说明矿业投资对工业产值的增加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高峰期第7期工业产值对矿业投资额的响应高达0.09。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税收筹划;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我国的财政收入需要经过长时期、持续性的积累,才能确保我国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而税收正是实现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的平稳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矿业企业而言,当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压力,若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获得可观的利润收益,就需要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科学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有效降低企业现阶段的运营成本,使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助力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现阶段,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理论层级进行探究还是从实务方面进行分析管理人员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知识和经验,广大矿业企业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税收筹划水平,在对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寻求更加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税收筹划概述

(一)概念

税收筹划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与规范。工作人员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筹划的范围不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可以结合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现有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行为。如果企业的筹划水平有限,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相应的管理事宜,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工作人员筹划的过程包括对经济行为或经济业务的涉税事项的有效设计过程。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的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也可将这一举措看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目标

矿业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先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目标,其内部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应体现层次化与细节化,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相关内容也可作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目标,为此,纳税人应结合诚信纳税的原则,及时开展申报纳税,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纳税成本或是对企业的行业声誉带来损失。其次,节约纳税成本。与企业相关的各项成本费用与纳税人开展的缴税、退税等项目有着很大的关系,再加上人员心理压力的增大,都必然产生纳税成本。为了有效控制这一方面的成本,管理人员应提升纳税成本意识、强化经营管理。再者,实现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延迟意味着增值额的增长,其金额越大、时间越长,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有利影响。最后,获得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应体现科学性,特别是在判定标准方面不能单一地以当前税负的高低为依据,还应将与之相关的其他税种税负效应考虑在内,以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税收筹划的各项目标紧密相连,无法区分开来单独存在,并且针对几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其侧重点与执行过程也应有所区别,以便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

(三)主要方法

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税收政策方面的优势开展相关的筹划工作;二是通过分散税基开展相关筹划;三是借助税法方面的弹性开展筹划工作;四是利用税法空白实施相关筹划;五是通过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六是采取延期纳税策略,开展税收筹划;七是充分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筹划工作。

二、矿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原则

税收筹划工作有利于矿业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使其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行,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首先,应确保使用的合法性。企业开展的税收筹划工作不能脱离现行税制单独开展,依法治税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其次,确保服从性。矿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往往会事先制定总体目标,工作人员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服从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降低税收、促进资本回收等目标展开,从而真正实现节约税收支出的目的。再者,保证筹划性。筹划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预先规划、设计的过程,因此应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实行安排、设计以及规划等方面,以确保筹划工作的顺畅实施。

三、矿业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矿业企业的发展与供给需求、市场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过于关注业务活动与实际效益,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认识较为有限。企业管理层大多将这一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人员负责,与之相关的责任部门与管理人员未能参与到管理决策之中,也缺乏相应的纳税责任意识。企业现有的业务活动产生税额之后,责任的划分工作并未得到落实,也无法均衡地体现在每一个管理层面,加之企业内部员工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较为有限,无法从自身实际工作入手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致使税收支出成本进一步加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理解不深入

矿业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税收筹划工作的践行者,其理解程度与判断能力较为关键。部分员工对于税收筹划理解得不透彻,将其看作是破坏国家利益、违反税法要求的具体表现,认为这是逃税漏税的一种,应加以抵制;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虽然也开展了相应的筹划工作,但是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其真实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一直处于改革、调整的过程中,一旦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很难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部分矿业企业在开展专项工作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单位税种的规划,因此也很难实现科学的筹划效果。

(三)欠缺优秀人才

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只有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专业能力过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矿业企业内部,现阶段,真正了解税收筹划工作、具备专业筹划水准的工作人员较为有限,无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严谨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这也对企业实施的税收筹划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矿业企业财务人员税收筹划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与相关知识薄弱,会给企业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风险,不利于矿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矿业企业税收筹划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关注度

矿业企业应先从管理层入手,不断增强企业领导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关注度,树立榜样作用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应秉持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既不影响企业最大净利润又能维持相应的税负,以实现预期的筹划效果。矿业企业各部门领导应积极进行把关,不仅要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还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涉税业务情况。针对国家新出台的税收优惠应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可以应用于企业自身的相关内容,制定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在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维护好国家应有的利益。

(二)构建税收筹划工作机制

矿业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机制的建立涵盖了诸多方面,如筹划工作流程、筹划决策以及反馈机制等,内部机制的完整程度可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与时效性不受损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确立目标导向,真正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其次,与税收筹划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员均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明确涉税环节各部门的岗位职能,在合法的范围内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最后,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筹划工作的安全性。矿业企业应重视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税收筹划与风险评估能够进行有效融合,一旦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进行调整,将税收筹划方案真正落实下去。

(三)夯实人才培养工作

归根结底,矿业企业要想实现税收筹划效果的显著提升,还是需要从人才的培养与应用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确保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税收筹划与企业的未来收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为相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培养、学习条件,使他们在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与税收筹划相关的专业技能,多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企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对内应不断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并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学习效果;对外,可邀请权威人士以及行业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全面提升矿业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与各地市税务机关都在积极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深入,无论是税务机关税务稽查的效率还是管理工作都会得到全面提升。矿业企业可建立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税收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以便有效规避税收风险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矿业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内部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应与政府标准相一致,并定期分析关注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点并及时开展后续工作。

五、结语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7

【关键词】业财融合;矿业企业;财务工作;实施策略

引言

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为矿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挑战,矿产企业为了增强整体的综合能力,应不断创新生产环节,强化企业业财融合,积极进行内部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转型工作,确定企业业财融合目标,以实现矿产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稳健发展。同时,矿业企业不仅要注重生产还要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矿业企业财务工作与其生产成本以及经济利润密切相关,一旦企业财务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给其生产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因此,矿业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确保企业提高整体管理工作水平。

一、关于业财融合的概述

业财融合为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并对公司财务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业财融合是指企业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企业业务和财务工作实现有效融合,即把财务流程放在企业经营流程前面,以实现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把业务和财务工作实现有效融合。同时,通过采用各种财务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业务过程中各项问题实现高效管理,业务层面为企业财务工作提供相关业务数据,确保企业财务部门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的意义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之下,矿业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革命,加快完成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革新矿山运营管理的开发模式,是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推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升级。当前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建设的意义有:首先,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便是提高经济利润,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经济利润,而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利润密切相关。企业加强业财融合可以提升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化,减少企业成本费用支出不合理性,增加公司效益。其次,新形势下各行各业竞争更加激烈,矿业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应确保资金链稳定。而企业做好财务工作才能保证其经济效益长期发展,推动企业经济效益长期发展。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可以促进业务运营和财务进行有效整合,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最后,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可以促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顺畅沟通,密切合作,更有利于收集财务数据,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活动效率。

三、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现状

1.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任务缺乏统一性。首先,原有的经营模式下矿业企业没有给予其运行成本管理以及经营风险等问题足够重视,这样就会造成矿业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目标的统一。其次,矿业企业财务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对企业业务管理模式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如果企业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任务目标无法实现统一,就会使企业业财融合工作受到不利影响。

2.业财融合信息共享难度较大。矿业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中应该充分运用企业信息系统,但部分采矿企业却没有注重企业信息系统革新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忽视了其对公司管理的影响,由此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企业信息系统的业财融合工作也不顺畅。同时,由于部分矿业企业内部未能充分发挥起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功能,浪费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浪费。同时,部分矿业企业财务系统也未能发挥出信息统计分析、监督与追溯的功能,使得企业内部在沟通时还必须采取多部门联动方法,不仅工作耗时费力,也容易造成信息系统出现漏洞。业财一体化建设方面,业务系统尚未与成本数据、财务数据进行直接连通,业财处于相互独立状态,成本管控精度还有提升空间。

3.管理体系不完善,数据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差。虽然部分矿业企业给予了财务制度建设的工作高度重视,但部分矿业企业往往未能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没有在企业管理层级内形成完备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各厂、各科室、各车间、各班组的人工统计报表数以千计,生产数据统计主要依靠人工手动统计,通过MES系统、OA系统、微信、QQ等实时通讯进行传递,数据的唯一性、便捷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追溯性、安全性存在不足。同时,日常的生产数据未能及时预警,除已经建设的数据采集项目外,其余采矿、地质、选矿的各类生产数据、设备数据、工程数据尚不具备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难以进行有效的提前预判、预警。对数据的价值尚未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

四、矿业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开展业财融合工作中,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加强了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技术共享、信息技术利用等,确保企业各类信息内容更加真实、完整,使企业信息系统分析工作更加有效,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完善相应的信息沟通制度。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以便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效益,促进矿业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应优化信息沟通途径。面对当前矿业公司内部普遍存在的多个财务数据管理系统功能冗杂的现状,企业应明确选择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规范公司内部数据的传输与应用功能,进而实现信息化财务数据管理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为企业的运营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系统支持。其次,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企业要充分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的沟通与信息传输功能,并定期进行网络系统风险管理评价,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数据安全,提高企业的信息系统传输效能。

2.加强内部监督。业财融合模式下,矿业企业不仅要完成资产、财务信息的统计规划工作,财务部门还应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监管职能。而在传统业财分离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对企业活动实施监督,通常是通过产生的统计报表来完成,很少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先计划以及项目实施流程掌控。此种管理模式下便无法起到内部监督效果,也限制了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以及对企业财务经营风险实行事前预知和事中控制的提高。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可以使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双方保持紧密的沟通关系,财务部门可以对企业经营规划、实施流程进行全面认识,对企业财务部门内部监管职能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部门风险防范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更好的经营。

3.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矿业企业在构建内部监控体系过程中,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健全企业内控工作管理机制上来,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业财融合体系,从管理机制上保障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完成。企业在内部经营风险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从内部经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着手,不仅要由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能,还需要由二者共同参与。同时,矿业企业在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必须从业财融效能角度出发,采用弹性评价方式。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事前、事中对公司经营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将滞后或不能掌握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而业务部门可以通过对财务部门绩效数据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准确查找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从而在短期内作出优化调整,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矿业行业研究范文8

1.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史。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始于1826年的哈佛学院高等教育改革,从那之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蓬勃发展。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采矿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采矿工程学科。如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柏林大学等等。与此同时,一大批独立的矿业专业院校如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也建立起来。正是这些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使得美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可能。中国的现代采矿工程专业始于1895年的天津中西学堂,为我国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之后一些现代式学院如焦作路矿学堂陆续开始创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中国矿业大学为首的数所高校纷纷开设采矿工程专业;“”后,工业的腾飞带动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期间,包括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积极重建和发展采矿工程学科。进入21世纪,新科技与新工艺的发展给采矿工程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在美国,过去的30年里,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无论在国家性项目上还是私人资助的项目上,采矿工程研究项目都是比较惨淡的。而采矿工程是服务于采矿业这一单一行业,因此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因采矿业的兴衰而变化。当采矿业不景气时,工作机会就会减少,新的采矿班级就会缩小,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可能会转到其他专业。相反的,当采矿业繁荣时,以上情况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包括采矿工程在内的工程学士一般需要四年左右才能读完,这就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目前,中国大多数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大学从原采矿学科中派生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安全科学与技术工程两个新专业,采矿专业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学士、硕士和博士,一定程度说明了采矿工程人才和岩土工程人才可双向流动和两个专业的可合并性。通过改革也拓宽了采矿专业教师的知识和科研领域,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从而保证了中南大学采矿学科在多年大环境不利的形势下,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得到较大发展。总之,为了迎合新时代采矿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学时、课程、模式等方面做了相应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立。

美国的采矿工程课程设立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岩石和煤。煤矿或矿业类企业一般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东岸,而金属矿或贵金属矿物企业一般分布在西岸。这是因为州立采矿工程项目的设立是为了服务于地区利益。因此其课程设立是为了迎合州或地区的利益。出于这个原因,为了适应采矿行业的科技变化,对采矿研究生课程的要求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需要定期回顾课程内容以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和政府监管要求,通常企业会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需要纳入课程以反映当前的发展现状。以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国家工程院院士SydS.Peng为例,在其担任采矿系主任的20多年里,课程修订次数就达8次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的采矿研究生教育中,包括增加新课程、删减旧课程以及课程的修订在内的一切都应通过学校理事会的同意,而这一过程是漫长和困难的。与美国相比,国内采矿研究生课程的设立比较系统和全面,其课程的设立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包括采矿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数字化矿山、矿业经济学等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掌握采矿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学习不同方向的采矿学知识。同时,在理论学习中,导师会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组织次数不等的实习,让学生有机会深入采矿第一线来感受和学习。

4.研究生培养的授课方式。

相对国内研究生教育,美国的高校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因此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采矿研究生培养以课堂教育和实践认知相结合。课堂教育的教学气氛相对自由,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会随机抽查学生问题,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和探讨。在考核方面,课程教授过程中会有多次随堂小考,全部课程结束后会有最终考试,最终考试的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另外,美国的采矿研究生培养机制发展成熟,其理论知识和各种采矿设施、实验室健全,给采矿教育打下了基础。尤其值得借鉴的一点是,一个以导师为首的团队每周都会有一次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可以讨论学术研究上遇到的问题,或者每个人轮流展示他们自己负责的项目进程。通过公开讨论,学生们在倾听他人意见和分析不同观点中受到激励。讨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同时也确认了每个人的优缺点。随着研究项目的进行,整个团队以及导师本人的研究经验得到了扩展。在日常的科研中,导师也会设计各种团队合作项目,要求共同完成一个矿山开采设计任务,实现采矿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丰富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到了实用的专业技能,也使教学工作变得丰富和高效。国内在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与美国的培养方式相似,课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课程的考核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学术及写作能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与美国相比,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着重强调校企合作,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相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带动下,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会越来越完善。

二、对于国内采矿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建议

1.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采矿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经历了多年的修改与完善,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典模式。即注重采矿技能训练与培养,忽视了宏观、综合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培养,这就客观上压缩了学生未来无论是在生产、管理还是学术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导师在为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学科,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采矿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2.重视实践教学。

采矿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采矿研究生教学中实践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对此,高校应该积极开拓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场所,也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直接的实践机会。实验的设置能让学生操作仪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放其创造力。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能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训练,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研究能力提供更加宽厚的思维基础和创造园地。

3.注重采矿各学科间联系。

在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采矿各课程的独立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是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学生在单独的课程中学习和掌握了知识,但却不能有效联系起来达到归纳应用。比如说,在爆破工程这门课上,学习了炸药及其爆炸的基本知识、爆破器材与起爆方法、岩石爆破原理与方法等详细内容,却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在采矿过程上的实际运用。这样,学生最后虽然在各课程中都学了不少内容,但却缺乏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没有办法把学到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中各课程的联系,也可以尝试多学科联合考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整体运用起来。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