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绿色经济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1

1、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了解肤浅,其有效需求的数量有限。

当前,众多的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更谈不上需求,这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障碍。有的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对建筑物进行装修绿化,是大量投入资金的建筑,大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是房屋的价格,而对于建筑的成本节约性和舒适性却很少关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购买就显得牵强。因此,国家要重视绿色建筑的思想宣传,使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的益处,从而提高在建筑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绿色建筑的需求创设积极的氛围。

2、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产业不健全,影响绿色产业的发展。

建造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产业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各方面产业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就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首先,专业的人才匮乏,技术开发缓慢就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就相对较少不能适应该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资金研发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影响绿色建筑的普及。其次,绿色产品的研发比较落后,难以适应该产业的推广。绿色建筑对于材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高端的技术材料做支撑,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对于该产品的制造还相对较少,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绿色成本的提高,不利于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政府对于推广绿色建筑所采取的的经济激励策略

1、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政府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来鼓励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具体就是减少绿色建筑纳税人的税费,以此来提高绿色建筑纳税人的收益,这是我国政府对绿色建筑行业的直接扶持。

2、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对于绿色建筑的帮扶。

财政补贴是是指政府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和财政贴息的方式直接对绿色投资者进行帮扶,增加绿色投资者收益,对于绿色建筑更是一种鼓励。

3、在信贷资金上实行优惠。

资金是建筑行业的命脉,没有充足的保障资金,绿色建筑行业将无从起步,为了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真正优惠,政府规定了该行业在信贷过程可以实行优惠政策,包括贷款的数量、担保、利率等方面都相比其他建筑行业有所优惠,目的是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早在2007年我国就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对于节能减排的绿色经济在提高资金融资方面要优先考虑。

三、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措施提出的建议

相对于发达国家过而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其发展也是比较落后的,我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于绿色建筑的帮扶投入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机制,但是,其形式是比较单一的,某些经济激励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困难,不能够将一些好的激励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致使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为此,我们应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真正春天。

1、通过强制性税收政策,积极引导非绿色建筑产业的改革。

政府可以通过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的投资者实行高标准的收费,来引导其向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例如,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加大了对于污染企业的的惩罚力度,并严格了各项标准,这促使投资者向绿色产业发展。

2、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各项规则,并积极落实到位。

不同的政策引导作用会引起不同产业发展,我国在绿色建筑行业采取了多种经济激励机制对于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但是,其激励机制并没有形成一种长效的规则,在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更大的力度,去落实好这项有利的政策,使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力度。

为了加大对绿色建筑行业的扶持力度,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法规来促使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如《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等,这完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只有这些标准和细则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逐渐加大对细则或者标准的监督力度,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管理并行前进,不可偏废,这样才能够真正使绿色建筑行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4、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越来越完善,但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律的制定很难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需要我们逐步去填补绿色建筑等领域方面的法律漏洞,尽快制定和出台绿色建筑的有关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结语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2

(一)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对企业管理的认知还比较懵懂,大多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理念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深刻,很多理念并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这造成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落后。绿色发展的管理理念自提出以来,更是难以得到大多数企业的真正重视。各级政府对于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的扶持和领导缺乏力度,这制约了我国绿色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不成熟的企业管理可以在其管理制度上体现,管理制度的缺陷可能源于缺少人本管理、制度建立不够细节化、操作困难。中国企业管理刚刚起步,还缺乏经验,因此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并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企及,为了企业迫切地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建立适合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管理制度。企业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视是贯彻并落实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坚实基础,在招募优秀人才的同时,企业还应加大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实施,发现、修改和完善现制度下的缺陷。

(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将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混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效率,有管理漏洞存在的可能却无法检查、制约、调整,使得企业无法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及其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来华建厂,本土企业的数量也呈一个较快的加速度增长。在收获财富的同时,大规模兴建工厂的弊端也逐步呈现。建厂对环境的破坏以一个不可逆的态势侵蚀着居民的生活环境。随着世界对于绿色发展的概念的提出,中国政府也逐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开始完善各项环保法令。而企业建立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还是树立企业形象的一个途径。我国居民深受环境污染所累,如果企业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多企业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是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分出一部分金钱保护环境将会提高产品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然而,绿色企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是由于具有制度优势的传统模式下的企业经营没有反映出真实的环境成本。于短期来看,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是竞争不过传统模式下的企业,但随着消费者对于企业形象的认知、消费需要以及政府对于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的鼓励政策的颁布,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摒弃以往线性价值实现模式而采用循环价值链的经营模式,这有助于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其他企业、政策制定者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循环价值链模式,企业可以减少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成本,此时,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使企业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政府都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并能够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三、绿色生态模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绿色生态模式是新形势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使企业在绿色生态模式下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企业需重视绿色生态文化、绿色生态技术以及绿色生态生产这三点。

(一)绿色生态文化是构建生态模式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想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必须先使全体其员工包括领导层充分理解绿色生态文化的含义、目的、内在要求,使绿色生态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使员工有意识地节约资源。在日常中运用起绿色生态硬件设备,可以时时将绿色的的思想传达给员工,帮助他们在日常办公过程中注意绿色环保。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广泛地使用着打印机来作为记录信息的方式,这将造成很大的碳排放以及纸质浪费,更多新型产品的问世及推广体现着我国对于无纸化办公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适当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组织,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地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在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情况下,企业绿色生态文化将是企业形象的一个体现,接受了企业绿色文化的消费者的态度将会在企业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生态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随时更新产品,而在这个绿色管理盛行的时代,企业首当其冲需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绿色技术。绿色生态技术可以使企业每单位产出的投入减少,浪费减少,更加有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在提升企业利润的同时还能减少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硬件设备绿色生态的同时,软件技术也可以为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有些生产经营是需要大量地实验,等达到最终效果了才能着手生产的,而这个实验的过程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资源。使用有效的软件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为企业带来利润。不具备独自研发绿色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合资经营或是独立购买的方式获得相关技术。虽然前期投入的成本可能比较大,但这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技术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合理性、安全性。

(三)绿色生态生产是实现企业实行绿色生态模式的基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应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想要摆脱这样没有效率又危害环境的现状,绿色生态生产的问题亟待解决。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技术设备以节约资源,减少生产污水、废气、噪音的产生,保护环境;生产时使用无毒无害、易分解的洁净产品,保证产品绿色生态;开展循环回收系统,加强对生产废料的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完善合理的生产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失和泄漏;对于企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加强整治力度,减少污染外泄。不仅仅是生产实物产品需要绿色生态,技术类的生产也可以做到。新形势指的不仅仅是时代、观念、政策的新,还指技术的新颖。互联网的时代早已来临,办公不一定要在公司进行。不需要特殊设备的生产经营完全可以让员工自己在家完成,员工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充分地运用起互联网来实现异地办公、异地会议等。这样做,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如办公室水电费、环保费等管理费用以及员工上下班交通的补贴费用。在做到网上办公的公司还应注意建立企业绿色文化,这里的绿色文化指的不仅是让环保的概念深入员工内心,还包括全体员工团结一致,这样才能让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四、结束语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生态环境问题也伴随而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经济发展也非常不利。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物流管理绿色化方向发展,在物流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中国的绿色物流起步比较晚,烟草行业物流具有区域性特点,生产与销售分离,以零售居多,这就意味着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积极探索绿色物流管理策略,充分考虑到烟草品种分散、订单小的特点,以使得物流行业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基本界定

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就是在物流行业发展中避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采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主要的目的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降低,使得物流环境得到净化。绿色物流是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在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实现绿色化。与传统物流管理方式相比较,绿色物流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对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绿色物流可以将资源消耗量降低,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满足了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绿色物流理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伦理学提出的,长远角度而言,绿色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现代意义

(一)绿色物流管理与绿色环保要求相符合。绿色物流管理响应了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号召,支持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确保绿色物流管理模式有效展开。物流业实施绿色化管理,使得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管理更加科学、先进,逐进入的奥现代化发展阶段。

(二)绿色物流管理可以优化管理效果。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的物流行业蓬勃发展起来。为适应当前的绿色环境,物流业业采用了绿色管理方式,使管理效果得到优化。在物流行业的运营中,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废物的排放量也逐渐减少,能源消耗量大大降低,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以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同时还创造了生态效益。

(三)绿色物流管理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行业除了在国内世行中需要提高竞争力,还要积极面对国际化竞争。物流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就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对于物流银行业而言,绿色物流管理更适应当前的绿色环境发展要求,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对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倒也是物流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物流市场的竞争力非常强,在各种新挑战面前要立足不败之地,就要在物流管理中走绿色化发展道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绿色物流管理可减少资源投入。物流运行的过程中,中间环节实施非常复杂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会造成大量消耗,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中间环节得到简化,而且不会造成大量消耗,资源投入少且利用率高,物流企业的经济利润也大大提升,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绿色物流管理一体化。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就是要发挥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作用,将绿色因素向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渗透,诸如物品的包装环节、物品的运输环节等等,对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物流运行中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物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在企业物流管理中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机制,实施共同配送,不仅能够提升运输效率,而且运输成本,避免浪费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中要合理应用运输工具,使得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确保物流运输获得实效性。但是,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而且有污染物排放。为了使得物流运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就需要合理规划运输方式,优化物流路径,确保运输路线科学,使运输路程尽量缩短,运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优化,以有效地控制运输成本。当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第一,的情况下,最好是一次运输,将污染排放量减少,实现物流运输走绿色化发展。在物流的包装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特别是处于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使得物流包装更加经济,降低包装成本,满足有关的环保要求,就需要合理选择包装,做好是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或者是能够降解的包装材料,避免污染环境。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选择包装,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造成包装破损的问题,导致物品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破坏,对物流作业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际物流运输中,由于经历的环节多,运输的环境复杂,很有可能造成产品挤压的问题,这就要求包装要结实,将货运损失率降到最低。在物流装卸环节,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用于装卸物品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多重类型,而且功能不断优化。所以,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比如,使用自动化分拣设备,运行机器人等等,使得装卸效率提高,而且保证装卸质量,避免由于人工搬运导致包装损毁,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色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物品装卸的过程中,要将绿色管理工作做到位,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使得装卸中工作人员能够做到轻拿轻放,由此减少资源浪费,物流企业的绿色形象被树立起来。

(二)对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中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将各种运输方式建立联系,将综合性的绿色物流体系建立起来。此时,在运行信息系统的时候,要使其呈现出良性运行状态,就需要优化配置车辆,使得车辆有较高的使用率,物流运输配送更加有效,不仅能源消耗量减少,而且运行运行成本也会降低,由此增加了经济效益,并获得了环境效益。绿色物流管理中要获得显著成效,发挥智能设备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将物流企业应用的各种设备融入智能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量,而且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会降低。使用无人送货车、无人仓库,都可以将绿色环保优势发挥出来,对物流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无人售货和无人仓库运行中,出错率比较低,而且减少了能源损耗量,使得物流管理符合绿色要求,且保证管理质量。

(三)对先进的物流技术积极研发。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在保证物理管理质量的同时,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物流企业的运营需要强大的物流技术发挥支撑作用,使得物流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所以,需要积极研究绿色物流技术,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发新技术,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予以技术创新,以符合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需要。比如,中国的物流企业与国外的物流企业合作,推进物流技术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在物流管理中更好的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使得物流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积极引进新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等,使得物流管理工作得到技术的支持,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展开,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处于科技环境下,中国的物流企业对于新机遇要紧紧把握,合理应用绿色物流技术并提高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生态环境问题也伴随而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经济发展也非常不利。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物流管理绿色化方向发展,在物流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中国的绿色物流起步比较晚,烟草行业物流具有区域性特点,生产与销售分离,以零售居多,这就意味着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积极探索绿色物流管理策略,充分考虑到烟草品种分散、订单小的特点,以使得物流行业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基本界定

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就是在物流行业发展中避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采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主要的目的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降低,使得物流环境得到净化。绿色物流是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在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实现绿色化。与传统物流管理方式相比较,绿色物流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对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绿色物流可以将资源消耗量降低,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满足了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绿色物流理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伦理学提出的,长远角度而言,绿色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现代意义

(一)绿色物流管理与绿色环保要求相符合。绿色物流管理响应了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号召,支持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确保绿色物流管理模式有效展开。物流业实施绿色化管理,使得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管理更加科学、先进,逐进入的奥现代化发展阶段。

(二)绿色物流管理可以优化管理效果。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的物流行业蓬勃发展起来。为适应当前的绿色环境,物流业业采用了绿色管理方式,使管理效果得到优化。在物流行业的运营中,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废物的排放量也逐渐减少,能源消耗量大大降低,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以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同时还创造了生态效益。

(三)绿色物流管理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行业除了在国内世行中需要提高竞争力,还要积极面对国际化竞争。物流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就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对于物流银行业而言,绿色物流管理更适应当前的绿色环境发展要求,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对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倒也是物流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物流市场的竞争力非常强,在各种新挑战面前要立足不败之地,就要在物流管理中走绿色化发展道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绿色物流管理可减少资源投入。物流运行的过程中,中间环节实施非常复杂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会造成大量消耗,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中间环节得到简化,而且不会造成大量消耗,资源投入少且利用率高,物流企业的经济利润也大大提升,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绿色物流管理一体化。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就是要发挥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作用,将绿色因素向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渗透,诸如物品的包装环节、物品的运输环节等等,对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物流运行中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物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在企业物流管理中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机制,实施共同配送,不仅能够提升运输效率,而且运输成本,避免浪费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中要合理应用运输工具,使得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确保物流运输获得实效性。但是,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而且有污染物排放。为了使得物流运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就需要合理规划运输方式,优化物流路径,确保运输路线科学,使运输路程尽量缩短,运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优化,以有效地控制运输成本。当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第一,的情况下,最好是一次运输,将污染排放量减少,实现物流运输走绿色化发展。在物流的包装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特别是处于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使得物流包装更加经济,降低包装成本,满足有关的环保要求,就需要合理选择包装,做好是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或者是能够降解的包装材料,避免污染环境。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选择包装,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造成包装破损的问题,导致物品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破坏,对物流作业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际物流运输中,由于经历的环节多,运输的环境复杂,很有可能造成产品挤压的问题,这就要求包装要结实,将货运损失率降到最低。在物流装卸环节,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用于装卸物品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多重类型,而且功能不断优化。所以,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比如,使用自动化分拣设备,运行机器人等等,使得装卸效率提高,而且保证装卸质量,避免由于人工搬运导致包装损毁,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色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物品装卸的过程中,要将绿色管理工作做到位,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使得装卸中工作人员能够做到轻拿轻放,由此减少资源浪费,物流企业的绿色形象被树立起来。

(二)对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中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将各种运输方式建立联系,将综合性的绿色物流体系建立起来。此时,在运行信息系统的时候,要使其呈现出良性运行状态,就需要优化配置车辆,使得车辆有较高的使用率,物流运输配送更加有效,不仅能源消耗量减少,而且运行运行成本也会降低,由此增加了经济效益,并获得了环境效益。绿色物流管理中要获得显著成效,发挥智能设备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将物流企业应用的各种设备融入智能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量,而且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会降低。使用无人送货车、无人仓库,都可以将绿色环保优势发挥出来,对物流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无人售货和无人仓库运行中,出错率比较低,而且减少了能源损耗量,使得物流管理符合绿色要求,且保证管理质量。

(三)对先进的物流技术积极研发。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在保证物理管理质量的同时,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物流企业的运营需要强大的物流技术发挥支撑作用,使得物流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所以,需要积极研究绿色物流技术,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发新技术,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予以技术创新,以符合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需要。比如,中国的物流企业与国外的物流企业合作,推进物流技术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在物流管理中更好的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使得物流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积极引进新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等,使得物流管理工作得到技术的支持,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展开,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处于科技环境下,中国的物流企业对于新机遇要紧紧把握,合理应用绿色物流技术并提高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5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沿用传统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依靠粗放经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并在一段时期内带来了繁荣,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人口膨胀、能源紧张、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面对日渐脆弱的生态环境,很多发展中国家进退两难,已走入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现有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已成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的唯一出路。城市作为人类重要的聚居地,承受着沉重的人口压力,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在经历了以自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转变之后,再次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向进化。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两难境地,走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大力倡导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思路。

二、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地不断创新,人们极大拓展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使得在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资源使用的持续性。循环经济正是在“3R”原则下,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另外,它还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提升了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高效性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经济质量。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城市不再将发展的速度单纯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偏向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城市各要素间是否科学、合理,以期从全局出发,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立足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改变了传统低水平生产方式,恰好适应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循环经济理论实践的转化要求

为保证循环经济理论更好地在生态城市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应对该理论实施提出如下实施要求:

(1)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如果不加以改善,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由于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思路,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地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确立和完善绿色消费制度。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消费方式,直接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程度。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方式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传统消费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单纯地建立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满目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消费意识,无视消费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绿色消费则是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人类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企业、大众的积极参与,而且还需要政府的正向引导,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制度,在整个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消费模式。

(3)转变GDP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以此反映出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仅单纯地获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国内生产总值(GDP)并没有将这种负面效应计入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统计方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增长模式摒弃了传统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综合评价国民经济时,应该引入可反映生态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以此客观地评价循环经济理论下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

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城市建设途径

(一)发展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环保产业

(1)大力推行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生态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降低白色污染程度,构建良性的大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2)积极发展生态工业。

工业发展应该坚持低环境破坏、低资源消耗,减少重复性建设。对于某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立足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采取关闭、停业、并购等一系列措施。新上马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应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并实行集中布点,使其处于远离城区的下风位置,以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向城市的排放量。

(3)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生态旅游业最基本的条件是维护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利用的现状。

(4)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并合理立法,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及提高社会各部分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对于个人,政策应增加个人污染的处罚力度,强化个人污染的约束性;对企业而言,政策可从企业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正向强化企业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另外,还需提高城市建设者的环保意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深度。

(二)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强化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不但涵盖生产过程,而且与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有紧密联系。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法律层面建立有关法令、法规,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第二,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使人们从道德上意识环境资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建立长远的消费激励机制,保证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三)大力推行住宅生态化

现阶段,房地产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住宅概念顺应而生。生态住宅鼓励资源节约利用,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着眼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统一、协调以及人性,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大力推行住宅生态化,不仅顺应了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而且对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开展也具有突出意义。

(四)补充及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产生费用及效益,这也是许多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应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予以补充,加入企业绿色资产、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绿色利润等核算项,以详细反映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各重大层面问题。在循环经济核算体系未来发展中,应重点突出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充分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四、结语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6

1.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注重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首先确保了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的深层价值,提高了利用效率。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多方面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无疑很好地改善了环境问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着重指出了节约的重要性,采用低投入、低开采、低排放的发展模式,做到最少资源的最大利用。最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很好地调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模拟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与方式,在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确保了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各项工业百废待兴,经济发展更是停滞不前,促进经济的增长成为当时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采用了高投入、高开采、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但是由于思想理念以及科技手段的落后导致了低效率的弊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给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客观性来讲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提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采用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1.2传统经济理论向低碳经济理论的转变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但是就其根本的理论观点来看经济理论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仍然停留在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要想获得生产,首先必须要经行人力以及货币的投入。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任何商品都具有价格以及价值,但是自然资源天然、流动的特征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认为是没有价值性以及价格性可言的。这种传统的理论导致生产者对于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采,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这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完成传统经济理论向低碳经济理论的转变。在低碳经济理论中,资本的投入不仅仅包括人力以及货币的投入,自然资源的投入将成为很大的投入部分。因此环境要素与经济的建设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参与到了各项经济活动中,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重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走新型工业道路,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转变

2.1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所谓的清洁生产指的是企业通过对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内部的循环、工艺的改革以及技术的管理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这种清洁生产模式能够很好地将传统的“资源消耗—工业产品—污染排放”单项流动的生产模式转化为新型的“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这种封闭的可循环利用的生产流程。通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能够很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扼制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大力发展低碳型新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大力做好循环回收与利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财富”,做好资源的循环回收与利用无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较好的着手点。完善资源的循环回收与利用首先需要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以及节约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建立。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区域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将废弃的生产、生活垃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区域内的生产活动,更是整个社会,整个地球家园的经济活动,所以要想做好资源的循环回收与利用,在完成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循环与利用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在低碳经济活动中的精华之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理念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向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

2.3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工业生态原理以及低碳经济理念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项全新的生产形势。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主要是将一个企业的副产品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进行投入生产,或者通过废物交换获得自身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资源。通过交换的形式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的生产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钢铁、机械、石化、煤炭等高消耗的产业来说,往往都是通过资源高投入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改造能够很好地帮助这些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2.4建立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国家社会地位的稳定。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投入过度,效率极低,环境污染问题更是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经济理念,构建绿色节约型生产消费模式。建立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做到全面发展、良性循环,让生态文明开出绚丽的花朵,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结出丰硕的果实。

3结论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7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是基于20世纪全球高速推进的工业化所形成的一种单向度、线性的“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增长模式的一种反思,是对过度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一种自觉的克服和抵制。在循环经济理论视野下,经济活动被理解为一套物质资源循环往复的流动过程,即“物质资源—劳动产品—消费产品—循环资源”,而这一过程所遵循的是“节制开发,高效利用,限制排放”的原则。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顺应了现代社会文明、集约型发展的大气候,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可多得的创新思路。我国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完全有必要顺应这一形势,在迎接工业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内涵式增长。   一、循环经济理论对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循环经济理论指导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实现   “循环经济理论摒弃单线程发展理论的那种完全以经济效益实现为唯一目的的思路,而以全面的、可持续的视野构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共同实现目标。它所主张提倡的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是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关系格局,而实现这一格局的基础在于要求节制资源开发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次数和效率、对资源废料的回收利用等。”[1]从这个角度来讲,西部地区要实现三大效益,就必须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的指导。首先,西部地区开发过程中由于要严禁至少尽量减少对原生态自然资源的破坏和过度低效利用,要秉承一种保护性开发的态度对待生态资源,并通过强有力的措施诸如一票否决制等进行严格控制,严肃惩治那些因一时经济利益和政绩冲动所引发的随意开发行为。这是从旅游资源的提供方而言。其次是针对旅游资源的消费方,也就是广大旅游观光者。循环经济理论也能够教育他们形成一种文明、节制的消费观念。一般而言,旅游消费从顺序来讲,包括交通、餐饮、住宿、游玩、购物、休闲等等,每一个消费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的耗费一定的资源,尤其是在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消费,如若消费观念不健康,以不文明的方式消费固定的生态资源,必然会在日积月累的效应下造成生态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失序。而循环经济理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塑造作用,让游客形成文明的旅游观并指导文明的旅游消费。可以说,循环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力求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目标,是建立在一个全过程基础上的,包括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工程环节、设计和营销生态旅游产品环节和循环利用“后”资源工程环节。   (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支撑系统的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野中,生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决定于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市民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对于繁复庞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工程,必须要有一个事无巨细的支撑系统。“在循环经济理论视野下,这套支撑系统从微观讲包括经济政策支撑系统、法律法规支撑系统、专业评估支撑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等,都对西部生态旅游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2]基于我国西部地区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上存在的宏观政策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专项评估能力弱及不到位、科技及创新能力不足、公众参与不积极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灵活掌握和运营得到解决。比如,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理论中常用的绿色核算系统来构筑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的整体经济指标评估体系,用以整体上、宏观上把握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的量化程度,从而深刻而直观地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实实在在的效益。而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有必要将循环经济理论中的技术元素活用到生态旅游建设中去。比如一些比较普遍的技术类型,废物利用技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等污染类型的治理技术等。积极采取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清洁耐用的生态旅游产品,从而真正实现高产出、低投入和少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循环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理论,必须要大众化和通俗化,才能成功的吸纳广大社会民众的真正认同、参与和践行,才能真正促进生态旅游的真正有序发展。特别是要通过生态旅游教育以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游客,使西部生态旅游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   (三)循环经济理论指导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指导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地进行经济维度的生成。首先是可以指导其生态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功能实现。“循环经济理论认为GDP增长不仅有数量的增长,还有价值的增长,而对于生态旅游发展而言,尤为重视这种价值的增长,即内涵式增长。”[3]因此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指导下,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对其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其产品质量内在所体现的生态旅游功能,包括观光游览的旅游功能、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的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和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等。而只有真正将生态旅游的各种功能落到实处,找到抓手,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精品的升级和创新性塑造。其次是可以指导其服务品质的提升。旅游业本身就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产业类型,而生态旅游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则要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优化处理。这种产业升级具有一个重大的社会意义,即推动社会结构从生产型转向了服务型。   二、循环经济视野下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因此从产业结构和整体产业链的角度来讲,要先从宏观上构筑一个完整的、贯通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各产业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高效利用,并从产业类型形成一种补给与攀升的此消彼长的常态发展模式。首先在生态工业建设上,通过文明、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实施,率先在企业层次实现循环经济,通过各种生产模式创新和变革,从根本上限制生产对生态的不利影响。通过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积极循环利用各种工业废弃物,在工业生产体系内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模式,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生产目标底限。其次是在生态农业建设上,主要遵循“立体式农业系统”,即“太阳—沼气—耕地—畜牧业”和“鱼塘—鸡鸭鹅”共生的多层次农业系统,以及各种形式多样但遵循生态规律所开展的有效的农业耕作模式。最后是在生态旅游业的“总结式”综合发展上,在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上进行整合式、联动式的发展,以文明、集约、节制的态度对待待开发利用的生态旅游资源,要适度、有底限、有分寸地开发,要始终在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进行挖掘利用。同时还要不遗余力地修复和补偿被破坏的生态资源,以尽量小的代价去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转化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p#分页标题#e#   (二)建设循环生态文化以促进西部生态旅游的全方位宣传   “文化是现代企业体制下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和动力源,而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无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营销方还是消费方,都能够逐步培养出文明、集约、有序的循环生态旅游意识,这就是循环生态文化作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产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张扬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稳定发展的文化,自然是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兴旺的不竭动力。”[4]“从微观上来说,循环生态文化包括旅游城市的整体面貌、城市风情与风格,还有城市以及地区市民的循环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循环意识在体制文化、社会风气方面的具体体现。”[5]可以说,构筑循环生态文化系统,是西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对产业自身的一种凝练和超越,是进行产业升级的质变动力。   现代旅游业已然构成了西部地区的振兴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支柱性产业。“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的双重限制下,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势必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常态繁荣的首选路径。”[6]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整体产业结构均不相同,发展背景、发展需要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时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限制。因此当前就应该构建一种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项机构介入和全体市民参与的综合发展机制系统,通过旅游循环经济园区、绿色旅游企业、环境友好型旅游城市等形式来大力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坚持整体推进、示范带动、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机构提高环境建设意识,集中力量进行循环社会的建设,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将各类生态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民众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旅游县域的发展,最终形成和谐的循环经济型生态旅游县域。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8

(一)经济学理论根据

GDP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比较依据,GDP作为经济学主要研究课题,也让许多人对经济学产生了误导,许多人认为,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国家GDP上升的学科。实际上,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经济学模式,经济学不仅是对本国经济发展进行关注,也要对世界整体性的发展进行关注。而其中,低碳经济所关注的并非本国情况,而是全球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各国商人处于商业联邦状态下,而所谈的大多为世界经济发展,从事经济研究人员,就是要使全人类获得发展,与政治经济理论相悖。政治经济,也是各国为改进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所需要遵循的国家发展政策,全世界商业自由的原则,是其责任所在,而经济学研究,应该立足于世界。经济学研究是为国家一切利益,也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财富为人类享受物质的象征,也是让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然而,政治经济学只是为让少数人致富,学者提出,应该更多对社会大众的福利进行关注,应该将政治经济学作为人类增强幸福感的重要内容。累积国家财富并非政府成立的首要目的,政府应该是让所有公民、大多数公民都可以享受财富,并感受财富所带来的乐趣。这些经济理论,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源头。

(二)相关学科比较、继承

生态学为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研究复合体,对其功能、结构、发展规律做研究的学科。根据自然系统的循环性,与能量流动模式,构建成有规律的经济系统,可以让经济系统和谐融入自然系统中,从而形成全新的经济模式,这种循环经济,本身也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使用生态规律,指导人们做社会经济活动。绿色经济概念是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其主要在于对人类生存患者进行维持,对能源做合理保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利于人体健康的经济模式,可将其看做为平衡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是在资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状态下,转向为资源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状态。生态经济理论主要是顺应生活发展规律,经济服从于生态系统。循环经济这一循环手段将经济活动实现生态化。而蓝色经济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损耗后的国内剩余生产总值。绿色经济主要侧重于资源再利用,主要追求于绿色GDP。低碳经济为二氧化碳排放威胁人类生产条件下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强调于,经济发展需避免以二氧化碳的上升为主要代价,应该将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形成相互平衡的关系。以本质来讲,低碳经济也隶属生态经济的范畴,低碳经济要比其他经济更能将目前在经济发展所出现的矛盾问题反映出来,从而达到高碳转向于低碳的状态。低碳经济是抓出矛盾,解决问题的思想为主。而这样的经济思想,是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破坏情况下,所作出的反省总结,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两者间应是相互补充关系,并非排斥关系,内含不同,但其构建和理论体系可以相互借鉴。天气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气候经济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理论。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其不亚于在世界大战时的经济萧条,气候变化后,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出预期所想。以气候角度,将经济与气候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而低碳经济主要是将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情况做分析研究。两者间,从内含而言应该是一致的,针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表述方法。目前,许多专家认为,低碳经济学的理论原型便是气候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对其中做合理调节的经济活动、环境间物质交换规律进行探讨。能让经济活动,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环境效益。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污染损伤估算,其中也包括人体健康损害、间接精神伤害、物质损失。对环境治理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进行估算,其中也包括拯救污染所形成的效益损失,间接所形成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制定污染罚款制度,根据其排污实际情况实施收费标准进行制定;资源环境经济学是对资源价值做阐述,讲解缓解损害成本,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核算与解决途径。高碳所造成的环境损失,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也有相互补充的内容,而资源环境经济学已经成为较为完整的学科,低碳经济学可对其理论构建进行借鉴,从而对低碳经济学理论体系做进一步完善。

(三)低碳经济学构建设想

低碳经济学为经济学分析,以经济学原理解决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从而对环境、经济发展进行协调,以本质上而言,低碳经济学为生态经济学的衍生。低碳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应用不同角度,对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二氧化碳排放,两者间的矛盾问题做平衡。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其本身就已经涉及许多学科,需要横跨多个学科才能形成综合视野。研究主要以三方面进行:对传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做继承,如结构分析、边际分析、总量分析、均衡分析等分析方式,也包括不同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制定标准做分析;对其他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借鉴,环境经济中波及分析,效益、成本分析,也可对生态学中的碳足迹分析进行借鉴,国际贸易、金融工程、循环经济等做借鉴。制度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因有些国家污染气体过度排放所致,其影响却早已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的波及,而这也是经济学向外延伸的意义;气候本身为全球公共物品,对于如何保护这类全球公共物品,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制度经济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妥善方式。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解决国际经济合作困境,完善国际经济学体系经济学家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进行解释。而这些理论都是以国际经济合作为出发点,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经济总量进行提高,贸易为主要手段。单以经济角度去理解,采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可有利于对各国产生合作剩余,对合作双方皆有利。以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国际合作则更多产生负效应,出现更多环境问题。目前,各国经济合作主要为发达国家的曲线两端,曲线地段转移至欠发达国家,而欠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有流动性,可对全球环境造成影响,产生温室气体所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合作经济剩余,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困境。目前,经济合作经济学理论中对这一情况无法避免。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发展经济思想,能对目前国际经济合作中所存在的困境进行解决,化解困境。从另一角度看,低碳经济可在国际整体经济角度看到全球经济发展,应该将其纳入国际经济学领域,从而对原本狭义的经济学进行扩展。

(二)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工业时代前,经济活动范围小,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可被生态系统自身进行调节。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远远超过生态系统本身的负荷能力,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影响,威胁人类的生存。传统经济以物质财富为主,而现代经济则是以提升GDP为职责。近年来,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开始逐渐被认可,但其中都为设计低碳原理。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所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而其根源则是因不合理经济活动所致。对这种经济状况进行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没有理论为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而低碳经济完善的理论体系,是转变经济模式的有力支撑,以经济模式的转变,可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做指引。

(三)消费模式转变所有的经济模式,都可归结为消费模式,以物质消费和国际消费来带动经济循环。以目前经济情况而言,再增加消费,势必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控制物质消费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低碳经济不仅能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也能改变消费方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