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常规管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学常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生 教学管理 策略
教学管理指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管理者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管理决策民主化、运行规范化、监督系统化、管理人性化。
一、教学管理内容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价管理、教学研究管理,以及学科、课程、实验室、校风、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因此,要想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既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以优化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工作有序运行。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教学管理。
本轮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将“理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起来,刚柔并济,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刚性管理”,指学校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要“刚”,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师生,要坚决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以树立制度的权威性;所谓“柔性管理”,指学校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人要柔和,要从细节上体谅师生、关心师生,如教师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用集体力量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而在这样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下,教师必然会用积极工作回报学校善意。
2.转变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中,“分数管理”、权力至上、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充斥在管理模式之中,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管理者应努力转变管理模式,以科学民主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健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初中学校管理者应该主动探索分层式管理模式,即第一层是由校长组织成立的教学管理决策层,具体制定学年、学期、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活动开展与落实,指导、协调、检查、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第二层是由教研组长组织成立的基层管理系统,该管理层主要负责安排落实学校的教学计划,利用集体备课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样层层把关、分层落实的管理模式对落实目标,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落实教学工作的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涉及教学常规、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研组管理、教师管理、技能考核、监督制度及教材、图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而在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学校管理层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所谓稳定性,指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学校的管理层要始终坚持以保证我国教育发展的统一性;所谓灵活性,指学校管理层要根据教学形式和社会形式的变化,及时删减一些不符合现行教学发展趋势的制度,并及时补充一些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管理与时俱进。
4.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
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具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进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是否具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教学管理者一方面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狠抓、严抓教学常规,鞭策师生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以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切忌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可操作性,让校领导在管理中感受到教学常规方便抓、方便管,让教师在执行中体会到具体实在的管理效果。
5.完善教学监督,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监督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范围广泛的综合体系,而这一体系主要由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和教学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教学信息监控通过对师生教学反馈的收集和监督,控制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监控是通过建立各种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验收;而教学管理监控则是管理层利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决策的执行力。三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的管理整体。
三、结论
总之,初中教学管理改革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性和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建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社会实际的初中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他校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便为初中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一、加强初中质量监测,科学构建质量评估方案
我区充分发挥质量目标的导引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评估结果的激励功效,根据江苏省、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结合秦淮区教育局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对照《 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 》,结合初中教育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认真谋划全区每年提升初中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策略,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制定了“全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确定了“中考参考率、总均分增幅、全科合格率、达第一批次比例、中考差分率”五项教学质量发展性目标。
1.评估方案的设计
“全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设计的政策依据是省市建设高水平义务教育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意见和《 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 》,确定了学生发展(300分)、教师发展(200分)、学校发展(100分)三个评价维度,总分600分。涉及遵纪守法、身体素质、学科特长、质量评价、师德建设、教育科研、课程开设、办学影响八个方面,并将评估工作的重点落在学生发展上,其中学生发展中包含质量评价200分。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还制定了评分细则。同时还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学先进个人与教育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加强了教师个体的质量评估。
2.评估方案的落实
每学年初,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学教学校长与教务主任例会上下发“全区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的通知”。各学校对照评估自评表,进行写实性评价,并填写相关表格,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料复印,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发展性评估材料。
3.集中进行评估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教育局中教科、区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校和部分高中校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评估组围绕评估方案,认真研讨评估细则,仔细核对各学校评估材料,进行细致评分,并形成评估意见。区教育局综合评估的意见,确定每年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表彰名单。
4.评估流程的进一步规范
从评估过程和实践操作看,各初中对质量评估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一。为了进一步推进评估工作,把评估作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区设想在今后的评估中,进一步规范评估的流程。做好评估前的动员与文件解读,强化学校办学成效的自评总结,规范评估资料的准备,严格评估的程序。首先,建立评估专家组,完善评估方案,召开评估动员与文件解读会。其次,学校做好办学的自评总结;专家组听取学校汇报办学情况,并进行专家质疑答辩。再次,到学校进行材料审核与现场评分。最后,汇总评估情况,召开评估反馈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规范评估流程,有利于提高评估的规范化,也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激励性。
二、着眼办学行为规范,持续推进区域质量提升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近年来我区持续组织各初中学习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要求,厘清政策界限,领会政策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坚决不做不能做的事,认真做好可以做到的事,扎实完成必须做的事。从实践角度看,全区初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质量呈现整体提升状态,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新”中。
1.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新认识
规范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落实课程管理,更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全区各所初中都严格遵守“五严”规定,主动加强课程管理,做好“三表”上网上墙。各学校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同时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力争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为了稳定教学秩序,维护课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区始终加强课程常规执行的检查与反馈。一方面保证课程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避免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具体地说,课程管理的检查不仅要强化反馈的真实性与及时性,而且检查时顶真、较真。目前我区各学校已建立“每日巡课”制度,规范了教师调课制度。有的学校不仅建立了教务人员巡课制度,还建立了校长“一日巡课”制度。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较真的管理,定期反馈,内部形成了“人人重视常规、人人遵守常规、人人落实常规”的风气。
2.强化质量管理,实现新增长
(1)规范、严谨落实关键性考试的过程组织。全区加强了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区教育局中教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期中、期末考试“专项督查和随机抽查”制度,重点督查学校是否规范考试管理,教师是否规范监考,考场是否环境清洁,教师是否严格阅卷标准,规范登分程序,保证阅卷工作有序进行。从督查情况看,全区各学校考试组织规范,阅卷的流程规范,工作井井有条。
(2)及时地、科学地进行关键性考试的质量分析。为了发挥数据的教学诊断功能,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的科学管理,扎实做好期末学科的质量分析非常关键。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学校做好校内考试数据的处理、分析,要求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将考试数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考后自我学习诊断的分析。在考试数据的分析环节,要求各学校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教学诊断分析、着眼于成功经验的梳理、着眼于学科后续环节改进。各学校本着“要让数据会说话”的要求,认真落实关键考试相关数据的科学分析,保证各类数据分析细化到年级、班级、学科和学生个体,在纵向、横向比较中发现问题、总结得失,进一步解释数据背后蕴藏的典型问题和成功经验。
(3)持续地、适时地进行毕业班关键性考试的质量监控。初三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我区引导全区毕业年级紧紧围绕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推进,补齐学科“短板”,保证参考率,提高合格率,实现全区总均分的持续增长。为此,强调把毕业班作为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学校加强校内关键性考试的质量跟踪,认真分析薄弱点,把准增长点,落实到人头,建立帮扶档案,切实保证学生各科均衡发展。
(4)公开、公正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考评。结合绩效工资的落实,要求各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制度,明确考评方案,明确考核措施,明确奖惩办法,努力营造人人思进、公平竞争、优绩优酬的质量氛围。从总体来看,我区初中在质量推进与管理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强化质量持续推进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初中质量管理作为三年一个整体来抓,不仅抓起点,也重抓过程,更重抓终端;细化过程质量监控的反馈意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意识进一步明确,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举措越来越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全局、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进一步稳固,各学校领导与教师凝神聚力抓质量已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形成了“质量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基本共识。
3.落实“五严”规定,呈现新面貌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区进一步规范学校自主办学行为,坚定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信念。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落实“五严”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做到:①规范质量评估,加强质量发展性目标的落实。②坚持“健康第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杜绝出现初中节假日补课现象。③加强课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接受社会监督。④加强考试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招生管理。⑤依法办学,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从全区近两年督查的效果看,总体情况较好。
二是强化减轻课业负担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全区规范落实“五严”规定,另一方面正确确立“减负观”,并努力在更新观念上求突破。既注意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又不脱离教学实际抽象地去谈“减负”。
4.强化常规管理,落实新举措
常规管理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全区全年以常规管理为抓手,通过制度约束,活动引导,常规视导,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比如:通过充分调研,全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颁布了“全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与检查要点”。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以“落实常规执行力”为主题的教学常规管理区域推进系列活动,细致诊断教学常规管理执行环节中的缺失,进一步推进“常规执行力”的落实。
5.推进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区在推进初中质量建设的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初中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注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①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估,每年1月组织全区毕业班中考学科教师开展“中考解题能力测试与竞赛”。②加强新青年教师年度转正考核。通过新教师专题培训班,加强课堂评价与专业能力考核。③推进学科全员培训。每年暑期组织全区初中学校开展三天全员集中性培训。④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参加市学科带头人评选提供相应的培训。⑤加强名特教师专业示范和人才引进。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区学科中心组,发挥名特教师的示范引领,同时加强名特教师的引进。⑥加强校长的出国学习。我区主动争取机会,安排校长到新加坡、美国等地进行访问和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校长的办学视野。⑦积极参加高水平教学竞赛。全区通过岗位练兵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着眼区域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初中办学品质
1.着眼区情,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推进举措
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和“南京市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具体包括:
(1)改革招生制度,推进入学机会均等。一是严格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努力控制公办学校的择校率低于10%。二是结合“全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以及“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合理调整学区,规范招生流程,落实两个确保,即确保本区务工民工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公平配置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改变资源平均配置的方式,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二是合理布局学校。初中学校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利用部分高中重组后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布局更为合理、规模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格局,为高中教育的优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落实分类发展。促进优质初中学校的创新发展,主动创建省内知名品牌学校,加快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扩大结对帮扶的途径,并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四是推进资源重组。发挥初中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借助合并重组,组建教育集团,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快信息化保障。加强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网络、资源、服务对象全覆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促进队伍均衡,提高培训实效。一是适度加快干部的定期交流。结合学校文化和管理需求,从全区角度进行干部的调配,推进校长的定期轮岗。二是稳步推进教师的轮岗实践。坚持稳定队伍与合理流动相结合,尤其是结合教师的个人主观愿望和工作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建立教师校际交流实践制度,通过在全区、片区或学校联盟(集团)内试点,运用托管、设置分校等方式,探索多样化教师交流模式,分层次、稳步推进区内名优教师有序流动,搭建校际之间名优教师专业互动、资源共享的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的作用。组建名特优教师工作室,通过人才孵化,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四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具体做到创新教研形式,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完善“菜单式”培训,做好全员暑期寒假的全员培训,创新区学科中心组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品质建设。五是积极拓展培训途径。继续选拔区内优秀教师和校长到海外培训研修基地,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素养。适时推行区内校长结对帮扶,拓展校长“影子式”培训。六是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鼓励在职教师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为教师学历提升提供时间保证和经费支持。2015年,要求全区初中教师98%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
(4)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一是不断提高规范办学的认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研讨,进一步形成共识,切实强化规范办学行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程意识。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力。三是不断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同时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四是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区初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案”,促进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发展进行多元评价。五是扩大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争取对外交流的机会,加强学校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学校的办学视野,增进学校的国际理解,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5)创新教育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加快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评估方案。通过定期评估和教学成果的表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制度的落实。三是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对初中学校的服务型教育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创设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的条件和工作氛围。四是加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局长、校长听课讲评制度,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质量监测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科学评估。
2.正视问题,致力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的解决
一是恰当处理好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在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时,不是单纯地落实省市有关的目标要求,要考虑本区所制定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是否适应和满足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是恰当处理好优质均衡发展和区域内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即在确定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措施上,不仅要考虑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区域内优质学校的特色发展。
论文摘要:初中学校机房的科学管理,既是对学校的公共财产维护,也是对学校教学效果、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保障。怎样实现初中学校机房的科学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对此的看法,希望对此的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渗透着社会的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中要实现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离不开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计算机信息课程已经成为当今初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初中学校机房学生操作实践计算机信息的重要场所,学校机房的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初中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是否能够正常进行,亦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实现初中学校机房的科学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对此的看法,希望对此的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一、初中学校机房管理的重要性即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的教学要求。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深入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强烈的学习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动手学习能力非常强。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如果单凭借教师的讲授和演示,课程是枯燥的、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机房的实践课无疑是重要的良好教学方式,是初中学生所期待的动手课。而初中学校机房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其关系到计算机信息教学课程的实践课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关系到每一个操作的学生是否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保证教学硬件设施,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教学课程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科技课程充满兴趣、自主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才能保证达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可以说学校的机房无疑是学生操作实践计算机信息科技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科技课程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要地。
二、科学管理初中学校机房
学校机房的科学管理,既是对学校的公共财产维护,也是对学校教学效果、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保障。其攸关初中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是否能够正常进行,亦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实现科学管理初中学校机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结合初中学生学习阶段、年龄阶段特征制定学校机房使用规章,并要求初中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初中学生求知欲很强,动手实践能力很强,但同时初中学生又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甚至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而对他们的德育需要付出更大的劳动。初中学生大多对计算机信息很感兴趣,进入学校机房学习是他们很期待的,而让他们了解学校机房的管理规章是非常必要的,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让其明白如果做了不该做的操作会有怎样的后果,会给其他进机房学习的学生带来怎样的不便,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的基本维护中来,增强其责任感,爱护学校公共财产,使得机房管理人人有责、人人监督。
其次,制定相应的机房管理规章。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员职责、管理员工作内容、日常工作责任、机房的安全防范制度、软件及时维护、机房硬件定时检修、机房数据资料、机房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实验任课教师注意事项、学生上机操作注意事项、机房违规处理制度等。使得管理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再次,积极引导、正常操作,明确机房上课教师责任。初中生到机房学习、实践时是由任课教师带领的,任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说明相关的机房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言明利害。在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当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疑难问题。具体操作比如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爱护机房设备,正常开关机器,有问题及时报告老师,不擅自插拔配件,不擅自使用自带软盘或USB等等。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将电脑故障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供维护人员参考。
一、总则
根据**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指标要求,加强我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全市中小学布局,解决好集中办学与就近入学的矛盾,特制定《**市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下及实施方案。
《标准》是本市进行规划、设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标准》规定的各项建设标准是本市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全市各普通中小学校对照《标准》并在符合相应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并逐步升级达标。
实施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
二、标准要求
(一)学校选址
学校选址应当符合**教育总体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并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二)学校规模
小学要不低于“两规”或“高双低单”,每班学生不超过45人,在校学生不低于400人,初中要不低于“四规”,每班不超过50人,在校学生不低于540人。学校的适宜规模如下:
学校类型适宜规模班额
**小学每年级2-4班,合计12-24班≤45人
普通初中每年级4-10班,合计12-30班≤50人
(三)校园规划与设计
校园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的效果。
(四)学校用地标准(≥,单位:平方米)
1、关于学校用地标准的说明:
**小学一般占地不低于30亩,初中一般占地不低于50亩。如条件允许,在进行学校用地规划时应考虑学校发展预留用地。
2、建筑用地指标
学校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
①学校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屋前后零星绿地、建筑群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
②体育运动场用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小学12班、18班、24班均应设置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初中12班应设置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18班、24班均应设置300m环形跑道田径场。中小学应设置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一般中小学必须具备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地,有条件的学校宜按6个班配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其它类别体育场地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建设。
③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中小学绿化覆盖率应不低于30%。
中小学建设用地面积
学校类别及规模建筑用地
(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平方米)绿化用地平方米合计(平方米)平均每生用地面积(平方米)
其中
小计
游戏场地环形跑道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场地
**小学12班60211505394608286643832401569929
18班78141505394608572100682440501868823
24班1009315053941216572150748243202189520
初中12班75005394608572150672436001782430
18班10038915012165722001113845002567629
24班12844915012165722001113860002998225
注:**小学、初中未含学生宿舍用地面积
(五)校舍建筑面积标准
1、校舍用房的组成
中小学校舍用房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A、**小学:设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语音室、劳技室材室等13室)。
B、普通初中:设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物理仪器室、物理准备室、物理实验室、化学仪器室、化学准备室、化学实验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准备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语音室、劳技室材室等19室)
中小学校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管理用房。
②生活服务用房
寄宿制中小学应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配电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设置学生宿舍、锅炉房、自行车棚等用房。
2、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指标
①**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单位:平方米)
小学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m2)136218082387
办公用房使用面积(m2)188249312
生活用房使用面积(m2)509736971
使用面积合计(m2)205927933670
建筑面积(m2)343246556117
注:上述基本指标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每生5平方米
②普通初中校舍面积指标:(单位:平方米)
初中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m2)182623732950
办公用房使用面积(m2)271359447
生活用房使用面积(m2)71010541396
使用面积合计(m2)280737864793
建筑面积(m2)467863107988
注:上述基本指标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每生5.5平方米
**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
名称间每间使用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小计平方米
普通教室54
科学仪器室14040
科学实验室16060
微机室16060
多媒体教室17070
音乐教室16060
美术教室17474
体育器材室13939
图书阅览室261122
卫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语音室16060
劳技室15050
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
名称间每间使用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小计平方米
普通教室61
仪器室345135
实验室370210
准备室345135
微机室18080
多媒体教室18080
音乐教室18080
美术教室18080
体育器材室15050
图书阅览室275150
卫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语音室16060
劳技室16060
(六)装备条件标准
1、常规教学仪器
各类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按《**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省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配齐配足数学、科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学科的教学仪器设备,保证两平行班能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具体要求如下(供各类学校选择):
学校类别一类二类
小学一人一组二人一组
初中一人一组
2、实验(专用)室内部设备
详见《**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省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中各实验(专用)室配置要求,配备数量以一个室为单位制定。
3、图书资料
学校类别项目一类二类
小学
生均图书(册)3025
报刊(种)3020
工具书、教参(种)10080
初中生均图书(册)4035
报刊(种)3025
工具书、教参(种)150100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视听、音像资料、电子读物。有条件的学校可建数字图书馆。新书应逐年递增,生均图书年增0.5-2本。
4、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计算机数量
学校类别项目一级二级
小学人机比10:112:1
初中人机比8:1
(七)队伍建设基本标准
1、干部队伍建设
①校长的任职条件: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执行外,乡(镇)**小学以上的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
②领导班子的配备:学校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配备校级领导3-4人;24-35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12个班级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
2、教师队伍建设
①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1:18,其中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为91%;普通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1:16,其中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比为85%。
②教师资格、学历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岗教师均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小学、初中教师应分别具备中专、大专毕业学历,并逐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到20**年,小学教师专科毕业率达8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90%。
③教师结构和素质
全市所有中小学要严格按照教育教学所需配备学科教师,且职称、年龄、性别结构合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劳技等学科要配备专任教师;应具备合格的普通话水平;教师要按规定参加岗位培训。
(八)学校管理与质量标准
1、教育管理
①重视加强德育工作
各中小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德育主管领导,德育管理队伍健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德育基地,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②大力开展团队工作。团、队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经常且活动效果好;学生诚信守纪,文明礼貌,穿着打扮整洁大方,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犯罪行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100%。
③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
2、教学管理
①教学常规
按部颁计划开课设节;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常规工作和教师听课、评课均有明确要求,并有检查落实和考评办法;课堂教学评价合格率达100%。
②学生课业负担
节假日不组织学生成建制补课;不统一发放规定以外的教学辅导资料;课外作业量符合国家和省教育厅规定。
③学籍管理
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学生异动手续齐全;班额符合要求,其中小学原则上不超过45人,初中原则上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小学和初中段标准执行。
3、教育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机构健全,教研活动经常,校本培训规范有序,有50%以上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或课题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
4、行政管理
①财经管理。财经管理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学校经费收支合理,定期审计并公布结果。
②安全保卫。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③后勤服务。后勤管理制度健全,食堂商店从业人员健康证等齐全。
5、教育质量
①教学质量。小学各年级学生学科质量评价合格率达100%;初中各年级全科合格率在80%以上,学生毕业率达95%以上(农村学校以上比例可相应降低5%)。
②体、艺、卫工作。坚持开展“两课”、“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初中毕业生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其他年级体育达标率达85%以上;开展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定期为学生体检,学生常见病发病低于2%,近视眼新发病率低于4%。
③普及程度。学生年巩固率达到要求(农村小学达99.5%以上,初中达99%以上;城区小学达100%,初中达99.5%以上);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比例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新晨
(九)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德育和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气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工作要求
各学区、市直学校要开拓创新,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展合校并点工作,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布局调整,打造精品学校,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建立相应机构,给予资金保障。
四、实施的步骤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学生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实现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目的。
初中班级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结合初中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初中教育目标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指出“班级是一种集体”;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二、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以他所带班级的成绩为硬指标,结果造成传统学生管理体制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的矛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没有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较少,没有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
三、实现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赵自新认为 “班主任不能片面强调管理者的权威,用较生硬的规章条例约束学生,造关怀的失落” 。程四清认为,“班主任要发挥主导地位的作用,搞好班级管理” 。我国的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强调 “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
(一)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心、肺等内脏功能迅速增强,脑的发育进入加速生长的时期;性的成熟与第二性征出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个方面都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二是他们具有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而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十分依赖。三是初中生感受着种种成长有的心理压力和烦恼,行为和心理存在偏差。
(二)正确处理好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1.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以班级管理为基础。因此,班级管理应与学校的总体工作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然后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
2.班级管理与班级目标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心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因此,在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
3.班级管理与班级教师的关系。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班级的整体情况和个别问题多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让任课老师多了解自己的班级;同时经常倾听其他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4.班级管理与班级学生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要体现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初中班级管理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学校教育要培养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重在社会思想道德内化。因此,初中班级管理要重视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用一定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调节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为什么”和“为谁做”,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去做。
(四)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定班集体建设的质量。现代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和学生精神的关怀者。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
(五)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师要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制度建设。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2.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
3.建立健全班委会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面对“自我觉醒”的初中生,通过建立健全班委会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初中班级管理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既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化“以生为本”的意识,通过多方合力,实现初中班级的有效管理。
1赵自新:《中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兰州,甘肃日报,2007年6月6日。
关键词:初中教学;班主任管理;管理措施
目前针对初中这种自控力差、好奇心重、比较活泼、贪玩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就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就对初中班级管理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缺点,创新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质量,为教学铺好道路。
一、端正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打造良好的班集体。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是认真学习的基础。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制订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其次就是要在班级成立一个监督平台,让学生互相的进行监督,指出学生的缺点,并让学生进行改正,这比教师指出学生的缺点更有可行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给班级制订目标,并鼓励学生积极奋进,为班级争光,以班级为荣,树立班级的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班级目标的建立要建立在班级氛围基础之上,如果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氛围,学风不正,班级中常常出现问题,就是一盘散沙,那就不会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常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师生感情,学生之间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的管理,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
总的来说,初中生比较活泼,思维比较灵活,思想丰富,但是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重,难以管理,因此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端正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明确的目标,让每一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班级中,提高管理质量,为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