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的要点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1

早“点”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出“点”汗: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一次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护“点”脚:冬季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有条件的话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点”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防“点”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要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调“点”神: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感到压抑。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当然也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通“点”风: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多“点”水:众所周知,夏天活动大、出汗多、排尿勤,为了防止脱水和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量减少,一般来说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细胞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每日补水量一般不少于2000~3000毫升。

饮“点”茶:茶是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可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2

2014年11月7日,立冬,亦代表冬季的开始。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表示着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冬季食疗,因而也成为了这个季节最佳的养生方式之一。

冬季进补 需找准原则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气温偏低导致人体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的冬季,找到正确进补的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冬季进补 御寒是关键

立冬后,天气愈发让人感到寒冷。寒风瑟瑟中,人体只有多进食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才能更好的抵御冬季的寒凉。具体来说,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进补食物应有以下特点。

多吃主食,适当吃些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都富含丰富蛋白质及脂肪,热量多,御寒效果好。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内维生素代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

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吃辣可以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Tips 冬季进补小方

黑芝麻粥(《本草纲目》):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黑芝麻炒熟研末,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同煮,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本方补益肝肾,滋养五脏。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本草拾遗》):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老鸭放入锅中煮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加以上配料和水适量,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

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菜品推荐

三块砖位于窄巷子1号院,在宽窄巷子越发喧嚣的氛围中,它不刻意模仿、不假意迎逢、更不矫揉造作,在只做自己的过程中,还原了历史和人文的活性,寻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韵味,推出了健康养生的美食生活理念。在稍显寒冷的冬季里,这里的大厨们,更是推荐了不少适宜冬季食用的美味佳肴,希望能在这样一个季节,能让你暖身更暖心。

玛卡炖土鸭

点评:虽然鸭子性寒,但在被各种温热食材包围的冬季,偶尔吃上一次却能起到平衡体内阴阳的效果。加之玛卡具有调节内分泌、平衡荷尔蒙、补肾壮阳、增强免疫系统等多种功效,从一定程度上再次弥补了寒凉食材对身体的影响,因此这一鲜美的汤品,无疑成为了冬季众多食物中的宠儿。

桂花山药

点评:桂花自古以来就是养生的佳品。桂花酒被古人认为是百药之长,有着“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桂花茶可养颜美容,舒缓喉咙,改善多痰、咳嗽等症状。当桂花在冬季遇上有着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功效的山药时,便如同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一般,一切都成为了最美好的相遇。

青椒爆黄甲鱼

点评:这是一道地道的川菜,当甲鱼的鲜味与青椒的辣味同时进入口腔,没有品位过地道川菜的人一定不能明白其中的绝妙。甲鱼具有滋阴凉血、补益调中、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作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记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因此,这绝对会成为一道你不可错过的美味。

水果泰国水晶虾

点评:雪白的虾肉在冬季里的呈现,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好,如同阳春白雪般,一点点的滋润着你的心房。淡水虾性温味甘、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因此从冬养肾的角度而言,冬季吃虾想必那是极好的。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3

防寒保暖,除了添加衣物,还可以通过饮食调养,那么,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达到保温,御寒的目的?

冬季饮食6原则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1.养肾为先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要关注肾的调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3.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4.增加热能供给

要注意多补充热源食物,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5.补充蛋氨酸和无机盐

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另外,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很有关系。所以冬季应多摄取含无机盐较多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

6.补充维生素

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则包括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红心红薯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季5大病症巧应对

到了冬天,人们往往会出现诸如怕冷、手脚冰凉、腹痛等病症,而这些病症可以通过台理的饮食进行调养和治疗,下面介绍5种病症的应对之策。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4

1.1 顺时养生的理论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养生之法尤为重视, 《庄子内篇养生主》有言: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 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 是《庄子》首次提出养生一词。养, 即保养、补养;生, 即生命、生长。养生, 就是基于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 达到顾护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养生理论, 包括饮食药物养生、起居运动养生、针灸推拿养生等方面[1]。《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其一章中就有大段养生理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顺时养生, 是基于天人相应的理论, 使人体顺应自然四季、昼夜的变化规律, 保持机体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及其自身阴阳平衡的养生方法。其中, 四时阴阳变化明显, 物候差异较大, 对人体影响尤为突出。所以,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 调节自身脏腑气机, 使之适应自然节律、顾护形神的四时养生之法更应当引起重视。《素问宝命全形论》道: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基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客观规律, 四时物候存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人欲健康长寿, 防止疾病的发生, 也应遵循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调摄精神, 保全形体, 达到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春夏阳气易泄而消耗正气, 因此, 春夏二季应顾护人体机体中的阳气;秋季收敛、冬季封藏, 秋冬之际阳消阴长, 万物内敛闭藏, 故秋冬季节人应该保养体内的阴精防止其外泄太过[2]。此《灵枢本神》所谓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 长生久视。

1.2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 对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一, 未病防病。《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维持机体正气充足, 阴平阳秘, 脏腑调和, 气血运行通畅, 则外邪不得入侵, 防止疾病的发生。二, 既病防变。《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外邪或内伤初起如若治疗不及时或误治, 会经卫气营血、六经传变, 或因脏腑的生化制克而传及它脏, 故要在疾病发生以后及时预防疾病的传变。顺时养生是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 在预防疾病发生、防止疾病传变及疾病愈合顾护的过程中, 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内经百病始生》言: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中医认为人体只有在正气虚弱加之感受外邪时才会致病, 因此从对发病的认识上强调顾护正气、治未病的重要性。

2 四时藏象特点

《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肝主春, 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 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 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 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 足少阴太阳主治开腠理, 致津液, 通气也。阴阳消长, 四季变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各个季节有其气候特点。与之相应, 各脏腑也有其主之时, 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里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 以此来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去主动适应季节的变化特点, 保持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协调。

2.1 肝应春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对肝应春的功能和特性描述为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通于春气。肝是在春季机体对环境起主要适应和调节机能的脏腑系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描述到:东方生风, 风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肝生筋, 筋生心, 肝主目。其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 在地为化。化生五味, 道生智, 玄生神。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 在体为筋, 在藏为肝, 在色为苍, 在音为角, 在声为呼, 在变动为握, 在窍为目, 在味为酸, 在志为怒。怒伤肝, 悲胜怒;风伤筋, 燥胜风;酸伤筋, 辛胜酸。肝应春, 主生发, 肝的疏泄功能在春季增强, 并居于主导地位。在春季, 肝的疏泄作用对自身肝系统及其他脏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 协助其他四脏维持机体稳态。若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 则会出现春季多发疾病[3]。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言:肝病者, 两胁下痛引少腹, 令人善怒, 虚则目盳盳无所见, 耳无所闻, 善恐, 如人将捕之, 取其经, 厥阴与少阳, 气逆, 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

2.2 夏应心脾

中医学上的夏包括夏和长夏, 在五脏关系中分别与心、脾相对应。《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对心应夏有具体的阐述: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通于夏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描述到:南方生热, 热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心生血, 血生脾, 心主舌。其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在体为脉, 在藏为心, 在色为赤, 在音为徵, 在声为笑, 在变动为忧, 在窍为舌, 在味为苦, 在志为喜, 喜伤心, 恐胜喜;热伤气, 寒胜热, 苦伤气, 咸胜苦。心为阳中之太阳, 阳气充盛, 二者在五行中同属火, 其性炎上, 心的各项生理机能与夏天炎热的气候特点相似, 且暑湿亦会对心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即暑易伤心神[4]。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 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取其经, 少阴太阳, 舌下血者。其变病, 刺郄中血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述脾的生理特性为: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土生甘, 甘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脾主口。其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 在体为肉, 在藏为脾, 在色为黄, 在音为宫, 在声为歌, 在变动为哕, 在窍为口, 在味为甘, 在志为思。思伤脾, 怒胜思;湿伤肉, 风胜湿;甘伤肉, 酸胜甘。脾喜燥恶湿, 夏季暑湿之气严重, 易阻碍脾阳, 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病者, 身重善肌肉痿, 足不收行, 善瘈,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 飧泄食不化, 取其经, 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素问藏气法时论》) 。因此, 夏季应调养阳气, 顾护心脾[5]。

2.3 肺应秋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通于秋气。肺主气, 主宣发肃降, 在四时中对应秋季, 肺在秋季时其肃降功能增强, 并且处于支配地位。肺与秋在五行中同属金, 与秋季气候干燥、寒凉、敛降的特点相似。《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描述到: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肺生皮毛, 皮毛生肾, 肺主鼻。其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 在体为皮毛, 在藏为肺, 在色为白, 在音为商, 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 在窍为鼻, 在味为辛, 在志为忧。忧伤肺, 喜胜忧;热伤皮毛, 寒胜热;辛伤皮毛, 苦胜辛。肺病在秋季借助清肃、明润之气可得到缓解, 但与此同时, 秋季肃杀, 燥邪盛行, 故肺在秋季宣发卫气津液的功能下降, 护卫肌表失司, 易使腠理开泄不固, 发生呼吸系统疾病[6]。《素问藏气法时论》有:肺病者, 喘咳逆气, 肩背痛, 汗出, 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 耳聋嗌干, 取其经, 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2.4 肾应冬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到:肾者, 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为阴中之太阴, 通于冬气。中医肾应冬是指肾是机体应时而变在冬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调节系统。肾气与冬季封藏的特点相通应, 在冬季, 肾藏精、主纳气的功能加强, 并起主导作用, 防止冬季机体精气外泄, 维持温煦功能和气血津液来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冬季其肾阴渐长、肾阳则渐消, 表现为机体的生殖机能下降、小便量多、体温下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描述肾的特性为: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咸, 咸生肾, 肾生骨髓, 髓生肝, 肾主耳。其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 在体为骨, 在藏为肾, 在色为黑, 在音为羽, 在声为呻, 在变动为栗, 在窍为耳, 在味为咸, 在志为恐。恐伤肾, 思胜恐;寒伤血, 燥胜寒;咸伤血, 甘胜咸。若肾应冬不符常态, 则肾病者, 腹大胫肿, 喘咳身重, 寝汗出, 憎风;虚则胸中痛, 大腹小腹痛, 清厥意不乐, 取其经, 少阴太阳血者 (《素问藏气法时论》) 。

3 中医顺时养生之法

3.1 四时饮食养生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医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此五者, 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 或散, 或收, 或缓, 或急, 或坚, 或软, 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也。饮食水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根据脏腑机能的节律特点合理饮食, 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素问五藏生成》认为不同色味的饮食物对应不同脏腑: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 赤当心、苦, 青当肝、酸, 黄当脾、甘, 黑当肾、咸。故白当皮, 赤当脉, 青当筋, 黄当肉, 黑当骨。

在春季, 肝急拘紧, 在饮食上, 宜服用甘柔之品柔肝养血、疏肝理气, 如郁金、枸杞、桂圆等。春季肝气过旺, 肝病易传脾, 故应在疏泄肝气的同时养益脾气, 可用辛甘发散、清淡的蔬菜水果来助人体阳气, 不宜食酸涩收敛、油腻、寒凉之品, 防止伤及脾阳, 影响脾胃运化。此遵《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夏季心脾当令, 应避免辛辣油腻之物, 防止心火上炎、阻碍脾胃运化。夏季炎热, 可饮用辛凉可口的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解渴。但忌过度贪饮寒凉之物, 防止伤及脾阳, 造成腹泻。此遵之《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

肺为娇脏, 秋天干燥的气候特点易对肺造成损害, 故秋季应忌用辛辣苦燥之品, 宜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之物, 如山药、梨、百合等[7], 益气养阴, 滋阴润肺。及乌梅、山楂酸性食物, 以应秋季收敛之性。此遵之《素问藏气法时论》: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补之, 辛泻之。

冬季寒冷, 腠理密固, 人体各项机能水平下降, 出汗较少, 所以可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取量, 减轻肾化气行水的负担。寒冷的冬天应多食辛温之品, 温养脾胃、驱散寒冷, 可选用羊肉、韭菜、桂圆等温肾补阳之物。此遵之《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 致津液, 通气也。但同时因冬季阳藏于内, 也勿过食温燥辛辣之品, 以免损伤脾胃, 痰浊内生, 郁而化热, 而致大便秘结、温病、鼻衄等火热病, 同时也不宜吃得过饱, 以免气血运行不畅[8]。

3.2 四时情志、起居养生

中医认为, 养生应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 和喜怒而安居处, 调节自身气血运行, 使之与自然界气候变化相适应。

第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言:春三月, 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春季万物生发, 阳气逐渐上升, 在情志方面要保持精神的舒畅, 防止暴怒忧郁导致肝气郁结。此外, 春季应夜卧早起, 这样有利于机体阳气的生长。

第二, 夏三月,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夏季腠理开泄, 应顾护阳气, 防止起外泄。夏天应当注重对心的调护, 宜晚睡早起, 切勿大怒, 使精力充沛, 体内气机宣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述到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心在志为喜, 心气虚则悲, 实则笑不休。喜易伤心, 大喜易使心火亢盛失去抑制, 从而对血脉造成损伤, 导致心脏疾病的产生[9]。

第三, 秋三月, 此谓容平。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肺在志为悲, 悲则气消, 因此在秋季要注意保持乐观和开朗的心态, 调畅身体气机, 防止秋季肃杀之气损伤机体脏腑气机。在起居方面, 提倡早睡早起, 以利于阴精的收敛和阳气的舒张。

第四, 冬三月, 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肾在志为恐, 冬季应保持心态平和, 减少心情刺激, 维持脏腑气机平衡。冬季寒冷, 万物藏匿, 阳收阴长, 在起居方面, 冬季应顺应阴阳规律晚睡晚起, 注意保暖, 切忌过度运动和房事, 保存机体阳气, 避免耗散肾精。

3.3 四时运动养生

中医自古就有八段锦、导引、气功等运动养生之法, 适当的运动可通畅气血运行, 调节脏腑气机。但运动要避免大汗淋漓, 防止气随汗脱。一、春季阳气升发, 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可使肝气得以疏泄, 并助阳气的升发, 此乃肝主升发和春季发陈的特点相适应, 此谓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二、夏季可顺应太阳早出晚归的自然规律, 选择晨跑、夜间乘凉散步, 气候炎热, 游泳也是夏季养生不二的选择, 但夏季炎热, 运动养生要防止中暑, 避免阳气过泄。三、秋季温度适宜, 可选择多种健身方式, 如长跑、登高爬山、打球等户外运动。四、虽然冬季天气寒冷, 但也要适量运动, 避免气滞血瘀, 阳气不升, 机体免疫力下降。锻炼可以室内运动为主, 若在室外锻炼则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 避免在大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中锻炼或长时间外出。

3.4 四时针灸养生

《灵枢九针论》言:律者, 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四时针灸养生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 通过贴敷、艾灸、针刺穴位等方式调理机体气血阴阳从而达到养生目的方法。《灵枢四时气》提出:四时之气, 各有所在, 灸刺之道, 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 甚者, 深刺之, 间者, 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 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 取之合;冬取井荥, 必深以留之。春夏之时, 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 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针灸养生要遵守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 辨证施法。春夏阳气发泄, 腠理不密, 刺激穴位可治疗秋冬阴盛之病。秋冬阳气收敛, 腠理闭塞, 适合滋阴养血, 以治疗春夏阳盛之病。可在夏季选用三伏贴, 冬季选用三九贴调理脏腑阴阳, 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同时, 在针刺方面要可在遵循春夏浅刺, 秋冬深刺原则的基础上选用针刺养生, 根据具体病证临证取穴[10]。

三分治, 七分养, 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和治未病思想的影响下, 顺应四时阴阳五行之气, 来调节人的脏腑功能、顾护正气的四季养生方法, 是中医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肝、夏季养心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未病先防, 乃是保养身体之道。

参考文献

[1]曹娜.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1-44.

[2]邱彤, 庆慧.邱保国教授的动态平衡养生观 (二) 天人相应的自然养生观[J].中医研究, 2015, 28 (1) :27-28.

[3]陈玉萍, 马淑然, 王庆国, 等.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志, 2011, 26 (5) :1173-1175.

[4]杨阳, 马淑然, 张明泉, 等.中医心应夏理论内涵探讨[J].中医杂志, 2012, 53 (18) :1534-1537.

[5]余翔.浅谈中医四季养生[J].中国民间疗法, 2013, 21 (2) :57-58.

[6]张俊龙, 郭蕾.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 (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中医藏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76.

[7]马淑然, 李澎涛, 郭霞珍, 等.关于中医肺应秋本质内涵的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 2006, 47 (9) :643-645.

[8]覃骊兰, 蓝毓营, 马淑然, 等.关于中医肾应冬理论内涵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19 (5) :482-485.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5

1.1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自然生命成长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谈得上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到了冬季,为了抵御严寒,增强身体免疫力,就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冬练三九”,冬季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对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都非常重要,减少人们冠心病、感冒、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冬季里进行户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寒、御寒的能力,有效提高人们对寒冷的适应性。生命离不开运动,运动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从而能够以强壮的身体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因此,在北方高校的冬季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冬季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增强体能、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冬季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是对自然生命的充分尊重,从而爱惜生命珍视将康,形成冬季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继而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保证学生自然生命的健康成长。

1.2冬季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精神生命价值人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生命,自己又对生命的尊重,才有对社会的尊重。从一定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现实是,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感觉,容易导致心态的扭曲、人格的分裂,致使对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漠然处之。面对各种压力,学生们要找到能够排解的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备是在严寒的冬季,走到户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冬季体育运动中体验各种兴奋和放松;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让人学会遵守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懂得公平公正的意义,完善人格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都意义重大。在冬季体育锻炼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生命价值得以充分提升。

1.3冬季体育教学完善学生社会生命进程社会生命是指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意义的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时期,因此必须在此阶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生命情感,铸造学生们坚强的生命意义,让学生能够顺利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全人,从而提高学生们对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人相处,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继而在走向社会时能够从容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促进和加快大学生的社会生命的成长进程。

2冬季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应然愿景

生命教育应是冬季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的出发点、根本和依托,北方高校应从关爱学生生命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过程控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终提升学生们的生命意义。

2.1教学目标需求化教学目标需求化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体现身体、心理、能力和品德的有机统一。要构建全面的课程目标,必须考虑学生全面的多层次的生命发展需要,对学生而言,全面地需要包括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运动机能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表现自我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升学与就业的需要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以生命为本”的理念,贯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一刀切”,而是特别关注生命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的生命个体制定不同的目标,是有层次的。冬季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力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冬季体育的锻炼之中,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2教学设置人性化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要,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感受。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与学校的具体状况,注重学生生命教育,建立完善的冬季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则要在传授冬季体育技能的同时,不断钻研和学习,善于吸收和采纳世界教育改革和体育科研的先进成果,改革以往僵硬刻板的教学方法,以坚定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将抗、精神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有效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从而幸福地去生活和工作,提高其生命质量。

2.3教学过程对话化生命教育取向下的冬季体育教学应追求生命的“理性解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体质和技能基础,实行动态式、分层式以及“快乐”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建立复杂、开放的师生对话教学。首先,要保证师生的全员参与,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对话的主体,不能单一地追求任何一个主体的存在;其次应建立和优化冬季体育教学的对话环境,其中包括冬季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即不断改善冬季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和设施等物质环境、明确教与学的权利和职责等管理环境,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人文环境,创设生命化冬季体育教学环境。以对话引领冬季体育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并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

2.4教学评价多元化生命教育取向下的冬季体育教学评价,首先要树立关注生命的评价理念,力求通过评价来假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反馈和教育功能,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因此冬季体育教学评价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评价主体、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采用动态教学评价方法,既要对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孤傲成型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提高学生自主性创造条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健康,为生命教育取向下的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总体目标服务。

3结语

冬季养生的要点范文6

1.宜出汗少冬季宜敛阳护阴,应去寒就温。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使血压突然增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冬季穿衣要有一定件数和适宜的厚度,以质轻、保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

2.宜健脚板健脚即健身。保持脚的干燥温暖。每天坚持温热水泡脚,按摩脚的穴位,坚持每天步行半小时,活动双脚,促进血液循环。

3.宜水量足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身体器官细胞需要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尤其长时间在空调房间,水分易于隐性流失,更应及时补充。

4.宜空气好冬季为了保持室温,常常门窗紧闭,空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5.宜调精神冬季使人身心处于较低落状态。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依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可采取慢跑、散步、太极拳、体操、滑冰、打球等项目,是消除烦闷、锻炼身体、保养精神的良药。

6.宜防犯病冬季寒冷气候诱使各种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如高血压、心肌梗死、脑中风、胃溃疡、风湿病等。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也可在入冬前服用一些调理的中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

7.宜粥调养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宜多食热粥,如赤豆粥、小麦粥、红枣百合粥、胡桃芝麻粥等。晚餐不宜过饱,以养胃气。

8.宜入睡早冬季起居,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护人体阴气,使人体阴阳平衡。

冬季养生有几种错误的认识要注意避免。

1.衣服穿厚才保暖穿衣保暖是缓冲外面冷空气与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到温暖。但穿衣太厚,衣服内空气对流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减弱御寒能力。

2.冬季最宜吃火锅冬季气候偏于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阳虚者吃火锅较宜。但气阴两虚者不宜食火锅。

3.关节疼痛多饮酒冬季气候寒冷,关节伸屈不利,关节炎的病人往往病情加重,认为喝酒可以驱寒、活血。其实长期饮酒加速骨钙丢失,对关节不利。同时,饮酒加重动脉硬化、肝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此,关节疼痛患者,在冬天除正常治疗外,应充分日照,适当运动,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4.室温高好舒服人体最舒适的室内外温度是18~27℃。室温过高,易感疲劳,如空调温度过高,易引起咽喉干燥、鼻塞。室内外温差太大,外出更易患感冒。

5.冬季雾中常行走冬季是江南大雾形成的多发季节,大雾时污染物滞留于近地面的空气中,空气质量特别差,因此,浓雾天气时少出行,出行时要戴口罩。

6.冬天晨练起得早人们认为冬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出来时空气好,其实不然。早晨气温偏低,有害物质沉近地面而不易散去,不适宜晨练,早锻炼最好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