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原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绿色化学原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1

关键词:环己烯;催化剂;绿色化学

“环己烯的制备”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一个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该实验可以使实验者进一步理解蒸馏、分馏的基本原理,掌握蒸馏、分馏的基本操作,了解液态有机物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以及分离鉴定所得产品的能力;了解常用检测仪器的使用;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习惯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1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由醇脱水制备烯的原理和方法(2)初步掌握分馏和水浴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3)练习并掌握分液、干燥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4)掌握有机化合物产物制备的产率计算方法

2实验原理

环己烯可以由环己醇为原料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经分子内脱水而制得。其主要反应如下:

3实验步骤与方法(以磷酸作为催化剂为例)

在50mL干净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g环己醇(10.4mL,约0.1mol)、4mL浓磷酸和几粒沸石,充分振摇使之混合均匀。安装分馏装置,用50mL三角烧瓶作接收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小火加热混合物至沸腾,控制分馏柱顶部馏出温度不超过90℃,慢慢地蒸出生成的环己烯和水(浑浊液体)。若无液体蒸出时,可把火加大。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量的残渣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加热。全部蒸馏时间约需1h。将收集的浑浊液倒入小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去水层,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振摇后静置分层。放出下层的水层,上层的粗产品转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至液体完全澄清透明。将干燥后的粗环己烯滤入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后用水浴加热蒸馏,收集80℃~85℃的馏分。

4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产量3.8~4.6g,产率46%~56%。在有机制备中,产率的计算式如下:理论产量是指根据反应方程式,原料全部转化为产物的数量(即假定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没有损失)。实际产量是指实验中得到的纯品数量。

5绿色化学理念下催化剂的选择

目前,国内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环己烯的制备”是在浓磷酸或浓硫酸催化下环己醇液相脱水来实现的。此种方法虽然经典,但是存在污染严重,产品收率低,硫酸腐蚀性强,炭化较严重,操作不方便等缺点。磷酸虽比硫酸的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不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代替传统的有毒或腐蚀性较强的催化剂以满足绿色合成技术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笔者总结了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各种催化剂,为以后探寻合理有效的制备方法

6结束语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创设情境;构建知识;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探索未知,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应该成为化学教学的常态。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三大作用

1.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过程。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设置恰当的情境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1]。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情境的真实性,是其他情境无法替代的。以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情境为载体而引出问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1:人教版必修1NH3的还原性教学片段。情境素材1: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情境素材2:将分别集满NH3和Cl2的两个集气瓶口对口(用玻璃片隔开)立于桌台上,氯气在上(氯气密度大于氨气),氨气在下,如图1所示。快速抽离玻璃片,让两种气体混合,立即看到集气瓶中出现大量的白烟。引出问题:为什么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氨气的哪些化学性质?创设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白烟)的知识储备,通过创设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推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必然升高,从而构建出NH3具有还原性的事实。将现实生活中工人用浓氨水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漏气的真实事例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设置为直观的实验情境,很自然地引出了问题,直奔教学主题。

1.2探究原理,理解本质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内容繁多,学生难以掌握。尤其是化学变化中涉及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没有理解反应的本质过程,靠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而设计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判断,体验认知思维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培养实证推理的思维品质,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案例2:人教版必修1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教学片段。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吗?反应的速率、剧烈程度一样吗?为什么?探究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浓度均为1.0mol/L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0.5mol/L的稀盐酸。实验操作步骤:在分别装有5mL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①分别缓慢滴加两滴浓度均为5mol/L的稀盐酸,观察;②分别快速加入一滴管稀盐酸,观察;③再分别快速加入一滴管稀盐酸,观察;④同时振荡两支试管,观察。探究原理:步骤操作①中,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生:HCO3-+H+=H2O+CO2↑,在碳酸钠溶液中发生:CO32-+H+=HCO3-(H+不足),前者立即产生气泡,后者难以看到气泡;在步骤②中,由于是快速加入一滴管的盐酸,造成局部H+浓度较大,在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HCO3-继续与H+反应,产生少量气泡;在步骤③中,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由于上层的HCO3-被H+消耗,其浓度降低,只产生较少量气泡,而装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上层生成了较多量的HCO3-,再滴加盐酸时,立即产生气泡;在步骤④中,振荡使上下层液体充分混合,由于碳酸钠溶液中所加入的H+已被消耗,无明显气泡产生,而碳酸氢钠溶液中,下层的HCO3-与上层未反应完的H+混合,反应产生大量CO2。设计意图:通过控制盐酸的滴加量和滴加速率等操作而呈现出来的不同现象,学生获取了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和感知,并从宏微关系中探究反应本质,构建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的认知过程。同时,进一步促成“变化观念”的形成: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条件的可控性。通过本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学生对于解答相关知识迁移性问题,就变得容易了。例如,将20mL1mol/L的Na2CO3溶液缓慢滴加到10mL1mol/L的HCl溶液中,与将10mL1mol/L的HCl溶液缓慢滴加到20mL1mol/L的Na2CO3溶液中,现象一样吗?会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CO2吗?

1.3改进实验,训练思维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有其原创性和经典性,但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教学阶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一定具有统摄性,甚至个别实验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实验从操作和药品仪器上进行改进,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原理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发散思维的培养。案例3:人教版必修1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片段。教材第60页这样描述:“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呢?这是因为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在实际操作中,往亚铁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图2)时很快变成了灰绿色(只有几秒钟),学生难以观察到白色沉淀。同时,也很难看到试管中的灰绿色沉淀变为红褐色,在课堂中几乎不能实现(耗时长达2h以上)。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对比实验,将灰绿色的悬浊液分为两支试管,一支静置,另一支振荡,振荡的那一支试管中可看到灰绿色很快变为墨绿色,粘附在试管上壁的墨绿色物质,较快变为红褐色(约5min)。由此说明,颜色的变化快慢与空气接触的程度有关。由此,学生自然萌生出问题:“若让氢氧化亚铁隔绝空气,不就能长时间看到白色了吗?”引导学生讨论达成此目的的实验改进方案,可以用植物油(原料易得)将反应物与空气隔绝,用长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挤出NaOH溶液(图3),结果很清晰地看到了白色胶状沉淀。进一步设问:FeSO4溶液难以保存,我们能否从制取FeSO4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出发,设计出让生成的FeSO4溶液在非氧化性氛围中与NaOH溶液反应而得到稳定的Fe(OH)2呢?通过步步引导,设计出如图4、图5所示装置。依据探究目的,从化学反应原理出发,运用实验对比,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改进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化学实验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2.1直指问题生成

在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中,设计的视角、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过程操作层面设计,也可以从知识原理层面设计,但无论怎样设计,实验设计的实施过程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要有利于指向性问题的生成,要目标明确,紧扣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2.2以冲突驱动探究

产生的现象和引发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问题的意义和探究的价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3符合最近发展区

化学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实验设计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阶,问题的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选取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熟知的药品仪器,以降低探究的起点,有利于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让实验设计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具有层次性。案例4:人教版必修1关于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本内容是高一学生系统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道“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于是,设计了如下情境: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思维方式上属于演绎规律中的演绎—预测。学生基于已有认知,预期实验现象是应该有紫红色的金属铜产生,但实验结果是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上、产物组成上分析。从产物组成的视角分析:氢氧化铜中的铜离子由硫酸铜提供,氢氧根离子从哪来呢?从反应原理来分析,由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应该是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所致,由此,提出猜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生成了氢氧化钠。进而设计实验,探究钠与纯水发生反应。通过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变红,说明确实产生了氢氧化钠,至于另一产物氢气,从理论上可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钠失电子价升高,金属钠作还原剂,水中的氧为负二价,不可能得电子,只可能是正一价的氢得电子,故还原产物为氢气,也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气体进行检验。上述关联性的实验设计,唤醒了学生的已知,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演绎、推理等思维。

3结语

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实验设计,有待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以促成学生有效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3

(1)绿色化学发展观.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即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和永续发展做贡献.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控制,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废物排放的减少,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的实施.目的是实现自然、经济、社会这个三维复合系统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实施绿色化学观教育旨在追求学生在知识、科学、技能方面的综合提高,深刻认识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2)绿色化学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就是指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观念、看法、观点.转变我们以往以人为中心判断物质利害观念为以人与自然平等和谐观念,以绿色化学原理指导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即要掌握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对人的危害以便进行防止.高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个长远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科学战线和化工战线的任务更是整个化学领域的任务.

(3)绿色化学教育观.绿色化学根本上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使自然环境得以保护.在高中化学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将其化作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化学教学中,是因为绿色化学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很多,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化学新知识,真正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承担绿色化学的宣传和教育,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4)绿色化学道德观.这一观念是传统人类道德观念的延续和继承并且得到广泛的发展,由于当前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类与环境关系日渐突出使得其产生并且迅速得以发展.这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是人类环境意识有史以来发展的最高阶段,体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自从新课改以后,中学化学课本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充分考虑了绿色化学原理,例如:限制了常见实验固体液体试剂取用的数量;删除了有害的实验气体如:硫化氢、苯磺酸等等的制备;科学介绍闻气体的方法;实验中遇到事故的紧急处理;试剂保存和使用的方法原则尤其是特殊的试剂;强调某些实验尾气的处理等等.新课改有益处也存在缺点,为了符合绿色化学观的发展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实验以增强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首先,大力推行化学微型实验操作.简单的对常规实验进行缩微或者减量并不是这里所指的微型化学实验,实际的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条件下,重新设计和探索实验,旨在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得最多的化学信息目标.微型实验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仪器装置微型化和试剂少量化,操作简单,药品节约,污染减少,是未来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可以使用身边的废旧物或者自制的简单仪器进行一些实验,更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其次,正确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的操作规范务必严格进行,例如:称量药品、取用试剂、连接装置、倾倒废液废渣等等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规范的要求操作,因为这样进行的实验,不仅对药品、试剂、能源节约了,而且实验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减少了,自然污染也相对减少了.然后,寻找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的替代品.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员和教师要在实验结束时,将用过的各种废液如:酸类、碱类、盐类等等必须倒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切勿私自随意倒弃.对于废弃物,要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置或分解或中和或燃烧或循环利用等等.对于用后的金属片要循环利用交到指定的管理员手中.另外减少环境污染的另一种有效措施是加强对尾气的吸收和处理,这也是实现化学实验末端绿色化的要求.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4

关键词:化工专业;技术创新;绿色化学;纯碱;绿色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崛起,创新创业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要求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等等。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未来占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制高点,推进科技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紧密结合,需要及时加入该学科领域新动向、社会发展新需求等内容,从而起到良好的引导、推进作用。以化学化工领域来讲,绿色化学无疑是该领域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对当今中国工业污染的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绿色化学(GreenChemisty)又称清洁化学(CleanChemisty)、环境友好化学(EvironmentaiiyFriendlyChemisty),是在全球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下,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化学新兴领域。其核心内涵是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化学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绿色化学试图利用一些化学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总产值达1099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8%,化工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今重大环境公害与二氧化硫烟尘、光化学烟雾、甲基汞、二氧化硫煤尘、多氯联苯、铬等化学物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使得绿色化学成为未来化工生产的必然选择。在高等化学化工专业领域,绿色化学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融合,使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专业教育具有了思想指导,使素质教育具有了实际内容,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创新能力。纯碱,即碳酸钠,俗名苏打,广泛应用于纺织与印染工业、石油工业、医药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玻璃工业、肥皂工业、塑料工业、钢铁工业等领域。其制备工艺先后主要经历了勒布朗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三个阶段,在工艺革新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绿色化学思维。本文以“纯碱制备中的绿色创新思维”为案例,探讨化工专业技术创新教育与绿色化学教育的融合教学中学生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创新能力的培养。

1“纯碱制备中的绿色创新思维”教学设计

1.1指导思想

以传统化学的绿色化创新为核心,结合高职教育突出应用的特点,用典型案例作指导,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创新能力、绿色产业化能力。并从著名科学家身上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1.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化学工程系某班级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绿色化学基本理论,绿色创新方法有了一定基础,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1.3教材分析

本门课程暂无教材,授课以教师自编讲义为主,以其它绿色化学类教材为参考。参考教材多侧重理论性,应用性薄弱。本节课程教学案例主要参考如下资料:①訾俊峰主编《绿色化学与现代生活》。②蒙红平,李晓庆主编《无机化工生产技术》。③参考文献“苏打制造史话”、“侯氏制碱法中的绿色化学思想”、“从人生3个片段透视侯德榜先生的爱国情怀”等。

1.4教学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难点是纯碱制备方法革新过程中绿色创新思想、绿色创新方法的应用。结合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课程微信群辅助教学,提前将教学内容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预习,复习;课堂讲解主要采用讨论法,对比法分析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缺点,指导学生依据绿色化学理论、原理理解纯碱制备方法革新过程中蕴含的绿色化学思想、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绿色创新能力。

2“纯碱制备中的绿色创新思维”授课要点及设计意图

2.1课前准备

将勒布朗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图,“苏打制造史话”、“侯氏制碱法中的绿色化学思想”、“从人生3个片段透视侯德榜先生的爱国情怀”等参考文献发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课下学习。

2.2知识点回顾

回顾绿色化学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以及绿色创新方法(设计原子经济性反应、使用绿色原料、绿色试剂、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设计绿色产品,能量的绿色化等),使课程前后衔接,为学生下一步理解奠定基础。

2.3新课导入

介绍纯碱、纯碱工业发展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帮助学生学生理解纯碱工业制备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2.4新课内容讲解

重点介绍纯碱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引导学生应用绿色化学基本理论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体会三种方法变革过程中蕴含的绿色创新思维、学习绿色创新方法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

2.5课堂小结

总结纯碱制备的三种方法,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基本理论分析纯碱工业制备方法不断改进过程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教育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绿色化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结合侯德榜先生在祖国困难的时候毅然回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制碱工艺公之于众的博大胸怀、对全世界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其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探索、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6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结合绿色化学理念、解析侯氏制碱法中的绿色创新思维、方法、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创新能力。

3教学反思

经典案例在化工专业技术创新教育与绿色化学教育的融合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系统性、社会性、示范性,对总结、提炼、反思绿色化学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绿色化学教育中的关键点与创新创业的能力点进行对接互融开发经典案例,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01,(1):1~4.

[2]訾俊峰.绿色化学与现代生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0~92.

[3]肖养恬.苏打制造史话[J].化学教育,1994(6):5.

[4]白玉山,侯氏制碱法中的绿色化学思想[J].化学教学,2004,(9):47~49.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5

关键词:STSE教育;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

引言

在STSE教育视角下,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教学要求。通过探究STSE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的应用,可以优化化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提供新的方向。

一、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现状研究

(一)绿色主题不够明晰,功利化严重

在开展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活动过程中,其功利化形式越来越严重,很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注重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采取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凸显绿色主题的特点,对化学绿色教学思想内涵的分析和掌握较差,没有深入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绿色主题,没有灵活地应用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教学,导致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不够,缺少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引导[1]。

(二)缺少创新力,绿色主题不够突出

现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STSE教学模式的关注度不高,对该模式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尝试。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绿色主题教学时,没有积极设计主题,对教学解题策略指导的重视度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主题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影响,制约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二、STSE教学视角下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探究

(一)创建绿色课堂,融入STSE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开展STSE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晰绿色主题,开展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游戏扮演、焦点讨论、问题探究、互动分析等方式丰富主题课堂活动内容,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生动、民主平等的生态课堂氛围。化学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化学情境教学的优势,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2]。STSE教学模式主要是由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构成,强调科学性教育与社会、环境及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和指导化学教育的新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应用STSE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教学主题,探寻各种问题,比如,在生活中,大家知道哪些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的例子吗?大家对能量转化的效率提升以及热能应用问题有什么看法?大家能否描述一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前景?能量之间的转化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凸显绿色化学主题,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量转化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学生通过思考,结合化学实验过程,探究化学反应出现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比如,是否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铜片和锌片上发生的反应。在讨论后,教师让小组派出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并阐述该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应用于哪些方面?如何通过化学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除此之外,在化学能和光能转化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分析太阳能和化学能的应用前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其学习能力。

(二)合理设计绿色主题实验,提升实验探究有效性

在STSE教育视角下开展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实验方法,设计并完善绿色主题教学活动,以凸显绿色主题为目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升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多种化学药品,这些药品中会含有很多强酸、强碱以及重金属元素,在实验过程中,化学药品之间作用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酸碱混合物等物质,或造成重金属污染物,会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应注重药物的选择,突出化学绿色主题,并通过反复试验来完善实验环节和所用原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例如,在制备乙烯相关实验中,化学教师结合教材采用乙醇以及浓硫酸作为实验原料,虽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使用了NaOH溶液的洗气瓶,但是在空气中依旧会弥漫着较浓的气味,洗气瓶中的反应物也会变黑,产生碳渣,虽然乙醇大量耗损,但是产出的乙烯却较少,在实验结束后清理洗气瓶时也较困难。因此,化学教师应加强实验操作以及实验验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改善实验,提升实验效果。教师在实验中加入磷酸,可以降低硫酸浓度,减弱氧化性,且磷酸是中强酸,能够用醇脱水来合成烯烃催化剂,产生的炭渣较少,刺激性气味也较少。

(三)借用绿色媒体,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现代传媒是推进STSE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借用绿色媒体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提升绿色教育效果,为化学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教学中的绿色媒体指应用互联网、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资源,以及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微课、Flash动画等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化学教师应充分应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媒体,深入绿色主题开展教学,以提升STSE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STSE教育视角下,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应凸显主题内容,教师应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紧扣主题,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序开展绿色主题教学环节。融合STSE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细妹.STSE教育视角下高中化学绿色主题教学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18(24):99.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6

一、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1.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但是,在化学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事实上,没有一种化学物质是完全良性的,因此,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目的是用化学方法在化学过程中预防污染.所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就产生了.

2.绿色化学对初中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教师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化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推进化学教学的改革

绿色化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将其引入课堂中.现如今,绿色化学在教育中还没有被更多人熟知,但这并不能阻碍教师在课堂上诠释绿色化学.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持续发扬这点,把知识点融入到绿色化学中.

二、在初中化学课程讲解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措施

1.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繁琐、抽象的化学知识用生动灵活的图片或者视频表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提供有效手段和措施.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重威胁师生的健康.因此,教师可以将那些不易课堂操作、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发生的过程,达到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2.加强教师培训,树立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

初中化学的核心就是实验,所以说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上就是实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依据原理做实验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化学实验情景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很直观的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必须积极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充满实验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充分理解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及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绿色化学理念传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3.引进微型化实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这样做不仅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还可以减少污染源,除此之外,微型化实验还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推广和实施绿色化学是教育界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主题及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建立绿色化理念,加强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从本质上讲它是人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对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不仅使绿色化学理念得到有力的宣传,还可以让学生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服务.

作者:周云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广勤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效率也就很低。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努力思考,不断地在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重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这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首先,实验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会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实验中,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进行问题研究,让学生快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

三、重视实验演示的作用

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首先,教师要利用实验演示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演示中了解到实验所需具备的知识,学生操作化学实验才会更加有效。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演示步骤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从而提高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对于化学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能够稳步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国喜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策略与实施方案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众所皆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对于正处于身心高度发展时期、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较为深奥的学科,看上去有些高不可攀,许多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种莫名的畏惧心理.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尤其是进行化学探究实验的兴趣激发,通过一些五光十色、耀眼夺目的化学实验现象,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的畏惧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探究实验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教师可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的书面讲授模式转变为“实验探究+师生讨论”的先进模式,以更为形象直观、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将以一些趣味性实验来替代教材中的一些常规实验,通过积极创设趣味性实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与热爱.例如,在学习常见指示剂的颜色反应时,倘若只是用常规列表的方式将某种试液与某种试剂相遇变成某种颜色等要点一一列出,学生很容易一扫而过,未能在脑中留有清晰印象.为了强化学生记忆,笔者通过演示一个“白纸现字”的趣味实验,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眼球.在课前,笔者首先取两张白纸,一张用酚酞试剂写上“趣味化学”,另一张用稀淀粉溶液写上“魅力化学”,做上标记,分别晾干备用.在课上,笔者故作神秘的说:“学生,你们知道如何不写字,就能让白纸现字吗?今天咱们就来变个魔术,让白纸现字.”笔者取一张事先用酚酞试剂书写的白纸,将其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处,学生惊讶地发现白纸上慢慢出现红色的“趣味化学”四个大字,将变色后的纸张置于通风位置留用;然后将另一张事先用稀淀粉溶液书写的白纸用碘水涂抹,发现白纸上出现蓝色的“魅力化学”四个大字,将该纸张放在火焰上方烤,蓝色又褪去,而原先置于通风位置的变出红字的纸张竟然又变为无色.在实验现象的认知下,学生知道这是因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

二、注重开展家庭小实验探究

家庭小实验由于具有有趣生动、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是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能够知道课本上未提及或生活中易忽略的化学小知识,在很好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而在展开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参与,有效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进步,创设了和谐的家庭氛围;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则很好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好促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良好实现.基于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在探究实验中的重要地位,精心编排并合理设计一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化学实验探究.例如,在展开有关“酸和碱”这一重要章节内容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自行查阅资料,自选材料与装置,共同制造出酸碱指示剂.一位学生简单讲述了他的实验探究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方案.学生预习课本上“酸和碱”这一章节内容,同时上网搜寻资料,充分掌握实验原理,然后同家长一起选择出一些常见的、易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第二步:选购材料.该生所选择的材料主要为:胡萝卜、紫苞菜、各种花瓣、植物叶子.首先去卖场将胡萝卜与紫苞菜买回,然后在楼下小区花园内搜集若干不同种类的花瓣与植物叶子,确保原材料的充足.第三步:操作实验.该生与妈妈一起动手将这些材料洗净、晾干.然后将这些样品依次捣碎,分别装于不同瓷碗内,用浓度不等的酒精浸泡充足时间,随后用纱布将样品中浸泡出来的汁液用力挤出,将它们分别加入蒸馏水(可将瓶装纯净水煮开摊凉后备用)、肥皂水(弱碱性)、白醋溶液(弱酸性),观察颜色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第四步:实验结论.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紫苞菜、月季花、喇叭花的浸出液能够充作酸碱指示剂,能够有效区别出酸、碱溶液;胡萝卜、菊花、叶子的浸出液则无法充作酸碱指示剂,不能有效区别酸、碱溶液.化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还能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实验的热情.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比单纯的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或者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更能激发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热情.

三、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这些也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探究,不仅给予学生个性的良好拓展空间,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有效形成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整体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初中化学社会实践探究.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社会实践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身边中河流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就某条污染河流的水质情况、污染原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给出一份详细报告.某小组经过认真准备、实地调研、现场取样、水质测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诸多流程,给出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人翁姿态,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化学实验探究之中.

四、总结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7

所谓绿色化学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绿色思想,实现化学科学的真理性与人文、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绿色健康意识。绿色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备课环节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化学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模式力求绿色化,尽可能用绿色原则把握和衡量化学性质和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建构起科学有效的绿色化学分析方法。要推动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的有序开展,就要系统贯彻绿色化、绿色技术与科学指导思想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全方位、多层面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绿色化学要求在实验中遵循以下几条绿色原则:其一,尽可能开发和设计绿色实验。其二,减少实验中废物、尾气的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尽可能对实验产物进行循环利用。其三,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原料用量,实现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和小型化。其四,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的形式替代污染严重、条件苛刻或者试剂价格昂贵的试验。其五,对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微型化。

在化学实验中,尽可能减少仪器和试剂的使用,从而节约时间、减轻污染、减少试剂浪费。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微型实验课题应运而生。所谓的微型实验,并不是简单的微缩常规实验器材,它也不是常规实验的补充或者对立,它是为有效减少污染而研究和制定的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

2.实验绿色化。

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防止有害物质和气体的大量排放,加强对污染物的吸收,实现化学实验物质的循环利用。实施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尽早实现实验废弃物的零排放。因此,要加快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开发新仪器、新方法和新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

3.教学绿色化。

绿色化学原理范文8

关键词:绿色化学技术;环境治理;应用效果

1绿色化学技术概述

绿色化学技术就是利用一种无公害的化学手段对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其主要原理在于利用一种绿色环保的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然后生成一种新的无公害物质。在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实施治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切断环境污染的源头,实现有效治理和维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1]。我国长期以来倡导可持续、可循环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绿色化学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能够充分实现这一发展观念,不仅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还能够对部分废气物品进行二次循环利用,这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2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有优势分析

2.1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传统环境治理工程的开展都具有滞后性,往往在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这导致环境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另外,传统环境治理工程中不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还要调配设备、占据土地资源,因此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不合理的治理手段无法使废物、废气和废水得到彻底清洁,还会在治理的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传统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本难以得到控制。在应用绿色化学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时,主要保障反应物与有害物质的充分反应,期间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治理的成本会大大下降。

2.2缩短环境治理的周期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社会对环境治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就传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开展效果来看,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生态环境进行同步治理,也无法对环境污染做出有效的预判,从预防的角度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先发展再治理的循环模式,而治理的效率却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速度。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转变这一情况,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还能够有效缩短环境治理的周期,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前进,从而使治理的效果得到极大增强。

2.3提升环境治理的安全性

传统环境治理工程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投入的成本也相对较大,因此应用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传统环境治理工程的操作过程比较困难,一旦出现操作不当不仅无法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还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治理,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方法更加简单,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在社会上广泛推广。

3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3.1治理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治理工程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因此必须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对水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造成水污染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既有可能是生活污染,也有可能是化工污染,不同的污染源会造成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的不同,但是整体而言,被污染的水源中一般含有有机物、酸性无机物、碱性无机物、放射性元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会对水源中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态环境平衡,还会对人类身体造成极大危害,例如一些经过化工污染的水源由于含有大量重金属,因此长期使用此水源的村落人口都会大量出现癌症患者[3]。

3.2治理垃圾污染

传统环境治理技术在对固体垃圾进行处理时往往采用无害化填埋、垃圾焚烧等,这些处理办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污染,例如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要对绿色化学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目前在对社会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垃圾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热分离技术、电离气化技术,使固体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成本低廉,还能够一次性分解垃圾,并且在1-2年内对处理后的垃圾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法对固体垃圾进行处理,以微生物热反应的原理对垃圾进行降解,并将其作为化肥进行二次利用。

3.3治理大气污染

当前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汽车逐渐成为家庭普遍的代步工具,这虽然使人们的出行得到极大便利,但是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再加上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还造成酸雨现象频发。在利用绿色化学技术治理大气污染时,需要对大气中含有的污染性物质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来看,主要由以下几种物质构成,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悬浮性颗粒物等,在传统环境治理技术成效甚微的情况下,可以对绿色化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例如对金属氮化物等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避免加入催化剂是发生硫化反应,从而实现绿色环保生产,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应用效果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绿色环保的环境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将绿色化学技术应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还能够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推广[4]。

参考文献

[1]李国.关于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32):227.

[2]吴兴国,韩建治.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07):28-29.

[3]张勤芳.对环境污染治理中绿色化学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6):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