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母婴护理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为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属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支持与服务,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围生期的保健工作,指导产妇如何科学的进行母乳喂养,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了优质护理新模式的改革创新[1,2]。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证实该种护理方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实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12月在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1±2.9)岁;经阴道分娩2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7.9±3.1)岁;经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18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护理,主要为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沐浴、抚触由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室完成,产妇及家属全程不参与。对于如何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由护理人员在病房统一为其进行讲解与解答。研究组给予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具体:①一对一的科学宣讲,让产妇在分娩前全面、理性的认识分娩过程,特别是临产前的宫缩反应及产后母乳喂养的意义,在分娩结束后对产妇细致的讲解产后恢复保健、新生儿护理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妇能够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护理期间,要了解产妇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为其提供特殊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舒适度[3]。②按照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实际需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的床旁沐浴和抚触、床旁新生儿疾病筛查、床旁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床旁脐带护理等。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要一边操作一边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和保健常识,教会产妇对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正确的更换尿布。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优秀护理人员及先进医疗设备的数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母婴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4]。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护理期间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产妇自我管理情况、母乳喂养时间情况。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评价包括沐浴、抚触、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等内容。产妇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包括洗漱、如厕、下床活动、母乳喂养等内容,采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抚触掌握程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86,P<0.05);研究组沐浴掌握程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75,P<0.05);研究组脐部护理掌握程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77,P<0.05);研究组皮肤护理掌握程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9,P<0.05)。

2.2两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研究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97.1±5.6)分,高于对照组的(84.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641,P<0.05)。

2.3两组产妇每天母乳喂养时间比较

研究组产妇每天母乳喂养时间为(6.2±2.6)h,长于对照组的(3.1±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14,P<0.05)。

3讨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优质护理模式,其与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不同,其在整个护理期间,除了医护人员参与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外,家属也要参与其中,进行实际的操作,而且所有操作均在床旁进行[6,7]。通过给予产妇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增强了产妇的自我保健及新生儿卫生保健的意识,促进母乳的成功喂养,提高了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护理人员提供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及时帮助产妇及家属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保障了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帮助产妇快速适应母亲的角色[8-10]。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97.1±5.6)分,高于对照组的(84.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641,P<0.05)。原因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将母婴护理范围限制在产妇床边,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科学教育,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皮肤护理等操作,使产妇及家属真正参与到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研究组产妇每天母乳喂养时间为(6.2±2.6)h,长于对照组的(3.1±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14,P<0.05)。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通过床旁的一对一现场示范、讲解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与宣教,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新生儿喂养、保健等操作技能。综上所述,通过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显著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卫生保健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小雅.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89-2791.

[2]冯祺荣.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0-111.

[3]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512-2516.

[4]黄小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1):1639-1641.

[5]高云燕.优质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2585-2587.

[6]张兰英,章玉玲.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旬刊,2012,10(2):51-52.

[7]吕琳.观察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健康之路,2013,12(10):453.

[8]王利平,张亚楠.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196-197.

[9]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大家健康旬刊,2013,7(7):132-133.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目视管理;外科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院护理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各医院日常工作的重点。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对于外科这样一个收治疾病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的科室来说,运用有效的护理模式保证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自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实施目视管理以来,我院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逐渐提高,受到了广大医患的认可[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为例,探讨目视管理应用在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外科实施目视管理后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目视管理前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实施前110例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在15~68岁,实施后110例患者中男55例,女55例,年龄在18~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目视管理前,我院外科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加强巡视、遵循医嘱及出院指导等措施[3]。实施目视管理后,以目视管理方法改善护理质量。目视管理方法:①成立目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目视管理知识培训、管理方案定制和完善及落实方案实施、监督和检查[4]。②开展知识培训。组织全部外科护理人员对目视管理的概念、理念、内容、要求、方法及意义进行学习,掌握并了解目视管理与护理的关系[5]。③调查外科护理现状,拟定对策。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当前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商讨问题整改措施,讨论对策,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6]。④设计制作管理工具。根据讨论出的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制作看板、梯形板、告示板、标识。将日常护理所需的药物、器材、用品等的种类、数量、型号存放在固定的位置并明确标记,为护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指示。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于患者床头安放防坠床、药物过敏、防导管脱落等提示牌,病区开水房、过道、用电开关等位置应放置相应的警示语[7]。在护士站工作墙面安装告示板,用于记录患者入院、出院、手术时间、病危情况、特殊操作、备注等内容,每日由当班护士对告示板情况进行更新[8]。告示板中留有的空白区,可以作为对患者定时用药、加药、医嘱、外出检查加药等提醒内容记录区。根据患者使用导管的类型、留置时间及作用用导管标识进行注明;采用外用药物的患者应用药物标识进行标记,确保其与常规的静脉用药患者区别,增加可辨识度[9]。

1.3观察指标

回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就其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分为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及护理服务五项内容,每项满分2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好。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患者对医疗服务感到满意,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操作。不满意:护理人员对医疗服务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目视管理后,外科护理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及护理服务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目视管理后,110例患者总计发生2例不良事件,占1.82%;实施前110例患者总计发生9例不良事件,占8.18%(P<0.05)。

2.3实施前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目视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97.9027%(107/110),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0.00%(99/110),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满意度(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收治的6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入研究对象的均为产后患者,且新生儿均在母亲身边,产妇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0岁,均为愿意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思维正常的患者。

1.2方法:

将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母婴安全的专项护理措施,包括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验证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提高母婴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

1.3效果评价:

对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针对性护理组:非常满意280例,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患者满意度为99%;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240例,满意39例,不满意21例,患者满意度为93%。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母婴同室虽然能够增强产妇与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便产妇及时按需哺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产妇和新生儿健康,但由于母婴同室病房的特殊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针对母婴同室病房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医院感染防范等几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性,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及临床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3.1查找、分析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产妇及新生儿抵抗力低,医源性因素及母婴同室病房探视家属较多均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②母婴同室病房安全设施的隐患:病房布局不合理,护士站、抢救室及医师办公室距离较远,不便于处理紧急情况;安全通道不畅通;病房走廊无监控或监控探头少,有监控死角等。③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医护人员缺少工作经验,患者及家属喂养知识缺乏,宣教不到位等。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病房环境比较复杂,不断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规章制度有待更新。

3.2针对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3-5]。

①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a.手卫生的管理:医务人员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人选,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医务人员按照六部洗手法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中断交叉感染。b.安全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产生。b.强化病房管理,做好消毒隔离: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患者被服每周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出院、转院进行终末消毒。②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病区安全:a.加强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降低临床使用风险。b.确保病房的用电安全,禁止在病房内使用电器。c.确保安全通道通畅,禁止堆放各种物品,每天按要求检查。d.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消防演练,告知消火栓及灭火器的位置及使用方法。e.护士站设在靠近科室大门主要出入口并与抢救室及医师办公室相邻处。便于紧急情况下疏散患者及开展抢救工作。f.病房走廊安装监控,避免有监控死角,便于对病区情况观察,防止偷抱新生儿及偷窃物品的行为。g.护士站与病房装有传呼系统,方便产妇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意外发生。h.病房门口安装门禁系统,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及探视时间,做好相关登记,确保病区环境安全有序。③强化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a.定期组织开展例如消防安全、交接安全、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讲座。不断强化安全意识。b.对刚入科的实习生、进修生、低年资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告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c.产科涉及母婴双方的安全,科室要时刻提高警惕,尽量减少意外发生。d.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大宣教力度,按时巡视,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e.认真使用各种宣教卡、展板、视频资料等,落实健康宣教制度,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④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a.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产妇及陪护人员不得将新生儿转交医护人员以外的其他任何人。未经医护人员允许,家属及陪护人员不得将新生儿抱离母婴同室。b.新生儿交接制度:新生儿由产房入母婴同室时,交接双方应该认真核对新生儿的相关信息,双方无异议后,方可签名确认。c.新生儿查对制度:对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及办理出院时,应该认真核对新生儿腕带上的母亲姓名、住院号、性别等信息。d.母婴同室探视制度:加强陪护管理,严格落实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尽量减少陪护。限制探视人员及人数。⑤加强健康宣教,落实告知义务,提高安全意识:a.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常识。b.主动告知产妇和家属医院有关母婴安全的规章制度及措施。

作者:陈丽 单位: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79-80.

[2]郭素婷,王颖.母婴同室管理中存在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71.

[3]蔡英如.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65.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4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二、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以及解决的方法

90后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又有着许多优势: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同时,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三、小结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产妇;母乳喂养;技巧;结局

围产期内产妇生理及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分娩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及情绪不稳定[1],如护理不到位容易影响母婴健康。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也是目前我国产科推荐的最科学的育儿方法[2]。部分产妇对母乳不了解会害怕母乳或产妇母乳喂养技巧不合理导致新生儿无法吮吸等均会严重影响母乳喂养,不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3]。全程优质护理是一种较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经证实对住院患者的负性心理、自我护理能力有价值[4]。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围产期内给与全程优质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1.24±4.57)岁,孕周41~43周,平均(39.68±2.07)周。初次生产31例,再生产1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1.82±4.59)岁,孕周41~43周,平均(39.61±2.12)周。初次生产36例,再生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产妇;(2)自愿参加产妇;(3)单胎产妇。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基础疾病产妇;(2)精神病产妇;(3)乳腺类疾病产妇。

1.2方法。常规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指导、产后功能锻炼、母乳喂养指导等。观察组产妇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及任务。护士长指导及培训护理人员产科护理技巧、沟通技巧,叮嘱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心理及生理反应,重视产妇隐私、自尊,让产妇在接受护理期间感受到优质、高效、温暖、幸福、尊重的护理理念。(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着整个围产期。产前以消除产妇恐惧、焦虑、抑郁心理为主,方法包括沟通法、冥想法、瑜伽法。产中心理干预及鼓励产妇积极面对生产,克服生产疼痛、恐惧心理为主,方法包括励志法、音乐干预法。产后心理干预以鼓励产妇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为主,方法包括教导法、案例分析法、鼓励法等。(3)母乳喂养干预。产前护理人员积极与产妇及家属取得联系,向其进行母乳健康宣教,鼓励产妇使用母乳喂养新生儿。纠正产妇及家属不正确的喂养观,普及科学喂养价值。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及新生儿基本护理方法。(4)饮食护理。饮食内容要根据产妇饮食结构、营养需求及生产情况合理安排,原则是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指导产妇科学选择营养餐等。

1.3评价指标。(1)纯母乳喂养情况:产后3d、1个月、3个月统计两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2)母乳喂养技巧:参考Latches母乳喂养评量表在产后3d、1个月、3个月评价产妇母乳喂养情况(0~36分),得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技巧越好。(3)护理满意度:产妇出院前1d由专业人员指导采用我科室自制护理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选项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4)母婴结局:统计两组产妇母婴结局。

1.4统计学方法。产妇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3.00软件分析,产妇年龄、孕周、母乳喂养技巧得分以均数±标准差(x珋±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护理满意度、母婴结局使用(%)表示,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母婴结局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3d、1个月、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得分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3d、1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技巧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产妇母婴结局比较。观察组产妇母婴结局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品,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发展、营养吸收[5-9]。部分产妇因害怕母乳喂养导致的疼痛、身材走样会拒绝母乳喂养,不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10-13]。及时干预能有效纠正产妇错误我认识,促进母乳喂养发展[14]。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程序性高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根据产妇需求会自主调整护理对策[15],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1全程护理干预纯母乳情况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随访3个月内的纯母乳情况情况较好,92%的产妇已经实现纯母乳喂养。说明全程护理干预在提升产妇纯母乳上有价值。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会更积极主动向产妇进行母乳健康知识宣教在,在指导产妇泌乳上也更尽心。同时产妇被时时刻刻监督,会不断深化自己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从而影响纯母乳喂养率。

3.2全程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技巧的影响。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较高。提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产妇母乳喂养能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帮助产妇了解喂养技巧,耐心解答产妇疑惑,增加了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

3.3全程护理干预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观察组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更为满意,表现在96%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其中84%的产妇非常满意,表明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古浪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优质护理;母婴结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妇产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有研究提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母婴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1]。鉴于此,我院从2014年开始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工作中,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护理方案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在甘肃省古浪县妇幼保健院学习期间,选取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根据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9±5.3)岁;孕周31~38周,平均孕周(34.6±2.5)周。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5±5.5)岁;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5.4±2.3)周。

1.2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优质护理:①优质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积极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健康宣教,积极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其能够正确认知疾病相关的内容,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②优质心理护理。在护理进程中,护理人员要与产妇进行深入的交流,站在产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基于产妇的实际情况,充分围绕其病情、需求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得产妇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③优质饮食干预。综合参考产妇饮食爱好、饮食习惯以及病情实际来制定饮食方案,在保障饮食合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④休息与活动干预。治疗过程中,产妇必须要保障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护理人员应当协助产妇进行体位的变换,同时给予适当的肢体按摩,使得产妇能够获得躯体的舒适感。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分别包含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早产。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早产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易发于妊娠20周左右或者产褥早期,轻度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上腹不适等症状,重度患者主要变现为视觉或者神经障碍、持续性头痛以及上腹部持续性不适等症状,倘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对母婴结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为进一步保障母婴顺利分娩,提升母婴质量,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当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优质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的护理方案,其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3]。

本研究中,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各项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提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母婴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银桂梅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泗水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陈淑花.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A3):232+234.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①夯实基础护理服务,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临床、贴近产妇、贴近社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减轻产妇分娩前的紧张情绪,同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产妇和家属了解围产期保健知识。②营造良好的产科环境,保持产科病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严格限制陪护人数,如条件允许,可在产科病房内配备的多媒体器材上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或轻音乐,以帮助产妇舒缓情绪。③在围产期护理方面,提供一些特色服务,如产前允许产妇参观产房,产程全程导乐陪伴等。另外,我们发现,为产妇准备护患联系卡也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护患联系卡上内容包括护理组人员姓名,围产期饮食建议及主管护师联系方式等内容。④在优质护理实践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对产妇及家属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每周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及护理组成员通过例会的形式来处理反馈信息,并针对反馈信息,在工作中作出相应调整。

1.2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对两组产妇的产前产后心理症状水平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两方面,产前测量时间点为预产期前一天,产后测量时间点为胎儿娩出后6h,使用《产妇心理健康评价表》进行,每项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产妇心理症状越严重。②对两组产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母婴保健知识、母婴保健意识和母婴保健技能三个方面,使用《围产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进行,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③对两组产妇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前者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WHOQOL-100量表进行,后者使用我们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反馈卡》进行,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产妇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前、产后心理症状水平的比较观察组产妇在产前及产后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观察组产妇在母婴保健意识、母婴保健知识和母婴保健技能三个评价围产期健康教育效果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产妇在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在新的医疗背景下,也应作出一些改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其不同于其它科室,产科的服务对象自身并不存在疾病,所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相比于其它科室,具有更为迫切的需要。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人群对于分娩的认识和对新生儿的认知水平也是有很大变化的。有研究显示,我国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生育质量,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的发育水平。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是存在一定不平衡现象的,我们实在无法做到对每一位产妇都面面俱到,这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医疗资源现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在全科室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进而满足产妇及家属的医疗服务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产前及产后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优质护理,降低了产妇围产期的心理症状水平,使产妇的心理更健康,这对于整体提高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产后的恢复,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察组在母婴保健意识、母婴保健知识和母婴保健技能三个评价围产期健康教育效果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教育发挥的效果更好,其不仅可提高产妇的母婴保健意识和知识,还能提高产妇对于母婴保健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这对于产妇出院后的长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改善了产妇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并提高了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而后者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总结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科服务质量,降低产妇心理症状水平,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提高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董建平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医院妇产科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每天消毒,定期更换床单,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心的环境,同时充分调动责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提供整体优质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拉近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院方的人文关怀。

1.2护理结果调查

自行设计护理结果调查问卷,按照产妇自愿的原则,对护理结果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84份,回收问卷484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的主要项目包括,护理满意率、纯母乳喂养率、日均家属陪护率及24h产后出血量。其中各数据结果的统计方法为: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出生后到6个月内以母乳作为唯一食物来源,纯母乳喂养产妇与产妇总数的比例;日均家属陪护率,每天有产妇家属陪护的人数与总产妇数的比值;24h产后出血量,将患者产后24h内污染于床单及裤子等贴身部位和污染于卫生纸的血液进行称重,计算总重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关于护理满意度及日均家属陪护率的比较在优质护理模式下,实验组孕妇的护理满意率为93.5%,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仅为80.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日均家属陪护率为93.4%,而实验组日均家属陪护率仅为62.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相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2关于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在医院护理期间,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0.2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0.7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3关于孕妇24h产后出血量的比较研究组孕妇24h产后出血量为(273±81)mLl,而对照组24h产后出血量(462±159)m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3讨论

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健康教育上,对于产科效果不明显,护患关系也越来越尴尬。为了缓解这一恶劣情况,我院在产科实行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后,不但有效缓解了护患的关系,使护理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而且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更能表现护理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所在。在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中,孕妇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待产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生理、心理的变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产妇保健的意识,加强锻炼,改正不良习惯,也可以减少产后的并发症。

优质护理模式在运用期间也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健康护理知识,使产妇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本文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科进行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分析。从研究结果可以知晓,推行该护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3.5%,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9%。实验组比对照组满意度要高,且差异显著(P<0.05)。据统计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0.25%,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0.79%,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显著(P<0.05)。

孕妇在住院待产期间,心理变化很大,又由于绝大多数产妇都是第一次分娩,紧张、恐惧的心理变化难免会出现。还有在分娩时出现出血、疼痛或者术后并发症等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本文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管床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在此护理服务中管床护士的工作不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满意,也为自身的护理工作得到了锻炼。同时可以通过患者和家属来评分进行评比,激励护士之间的竞争,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为孕妇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服务。

4总结

母婴护理知识范文8

关键词:课证融通;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月子中心、产后康复中心、托幼机构等应运而生,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但是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护理助产专门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妇服务需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为解决学历教育与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启动“毕业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X”证书制度试点。“1+X”是一个有机整体,作用互补,二者不可分离,但不是简单相加,只有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考证相融合,做到书证融通和课证融通,共同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1],才能解决学历教育与职业发展脱节的矛盾[2]。课证融通在对职业需求及技能等级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计划进行重新构建,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知识衔接,增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再获取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3]。随着群众对优质护理服务及养生需求的增加,中医文化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及喜爱,中医护理作为中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但中医护理作为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特色不鲜明,专业特点不突出,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与助产专业衔接比较密切的“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恢复”3个“X”技能等级证书,我校开展基于“课证融通”的中医护理课程知识体系改革与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课时数不足,特色不鲜明

教育部2017年《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我校《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方案中要求,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约为2500~2800个,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2018年教育部第1号文件中的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护理、助产专业实习需40周左右,且三年制高职学生在第四学期的5月份还需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助产专业学生课内学习时间很短,专业课程课时也不多。中医护理作为助产专业必修课程,总课时只有36学时,但中医护理课程内容较多,授课内容无针对性,与护理专业无差别,专业特色不鲜明,教学效果不佳。

1.2重理论、轻实践,“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随着高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越来越多,对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一部分中医护理教师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到校就任教,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内容侧重知识体系,授课过程中没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实训课时安排较少,没有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考核学生。而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本身就深奥难懂,高职大专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兴趣不浓,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1.3与岗位对接不畅,课证融合度不高

助产专业中医护理课程教材是本科护理专业的缩减版,没有专门的配套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统编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护理学》,全书内容分为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中医内科病症护理、中医外科病症护理、中医妇科病症护理、中医儿科病症护理、其他病症护理6个章节,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护3个方面阐述,很大的篇幅讲述的是内外科病症,小部分内容为中医妇科和儿科,与母婴护理、产后恢复等技能等级证书中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无衔接,因与助产专业岗位对接不畅,故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医院、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不能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5]。

2中医护理课证融通改革的思路

2.1分析与课程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

目前与中医护理课程相关的“X”证书有3个,分别为“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恢复”技能等级证书,“母婴护理”X证书包含的中医保健知识点为中医食疗的药膳配制、产妇中医保健知识教育、婴儿基本的家庭推拿。“产后恢复”X证书与中医护理相关的知识点为产妇中医食疗的药膳配置、月子餐调养原则、月子餐食疗药膳配置、产褥期常见病症的食疗药膳配制、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与手法、中医外治法的知识宣教、产妇中药熏蒸调理、药浴调理、产妇穴位按摩、艾灸调理、拔罐调理、刮痧调理。“幼儿照护”X证书考核标准没有与中医护理相关的知识点。

2.2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

教学团队到株洲市中心医院等相关临床科室和产后康复中心、月子中心等实地调研,通过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调研,了解中医护理项目在科室的运用情况,筛选出使用频次较高、反响较好的项目,其中产前保胎、分娩疼痛、产后缺乳、产后腹痛、小儿发热等疾病在临床上较多采用中医护理,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刺络放血、拔罐、刮痧、耳穴压豆、中药封包、中药药足、熏洗、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手法通乳、经络调理、艾灸等,通过收集临床经典案例,用于项目化教学,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纳入实训教学。

2.3产学合作,优化课程体系

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改革要实现课证融通,关键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课程教学与医院、母婴保健机构、月子中心等企业对接,学生到医院、月子中心、产后康复机构等场所进行见习,现场示范中医护理教学,提升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聘请医院、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担任部分内容的教学,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开发源于岗位实际的中医母婴护理适宜技术配套课程资源,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对接岗位改革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中医护理实训课时,根据岗位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中医母婴护理适宜技术的能力,可以胜任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及其他不同类型医疗保健机构的母婴护理工作。

3中医护理课证融通改革的实践

3.1融通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021年我校助产专业修改了中医护理课程标准,首先课程内容与“产后恢复”“母婴护理”中级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融合,根据产后恢复师、母婴护理师所要求的中医护理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与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相融入,明确学生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6]。根据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结果,将课程标准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另外,以临床经典案例为载体,如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缺乳、小儿遗尿等,将授课内容与临床真实情景相融合。

3.2编写活页式教材,突出“三性”特点

学校与医院、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校企合作活页式教材,教材设计以母婴护理、产后恢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将临床典型案例和X证书包含的中医保健知识点编入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打造特色课程。全书分为3个篇章,分别为中医基础篇、母婴常见疾病与症状篇、中医适宜技能技术篇。中医基础篇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常用腧穴;母婴常见疾病与症状篇包括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妊娠病、产后缺乳、小儿遗尿、小儿咳嗽、发热等;中医适宜技能技术篇包括腧穴定位、耳穴贴压技术、穴位按摩、拔罐、灸法、刮痧、中药封包、中药药足、熏洗、手法通乳、经络调理、月子餐食疗药膳配置等。教材突出“三性”特点:(1)特定性,教材的内容和深度只针对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学生;(2)实用性,教材中有翔实的技能操作的步骤和项目评分标准,且可以扫码观看操作视频;(3)适应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适应母婴护理市场需求。

33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采用“理论、实操、案例、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练一体。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项目式、案例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讲授融入实操训练,将实践经验、企业或行业标准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在智慧职教平台建设中医护理在线开放课程,将课件、图片、操作视频、习题上传教学单元,供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