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1

【关键词】 小儿;预防保健;辨证论治;中医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由于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工作发展,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科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难治病有了新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难治病的存活率。21世纪如何增强小儿体质的防病保健将是社会的极大需要。时下小儿中医保健药和食品有不根据儿科特点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泄热药的现象。根据学习和应用中医药十几年的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两者的关系。

1 “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西医学引用新技术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则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 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一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受到传变。预防要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一整体”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随四时气候变化、外界环境不同加强保健防病措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有根据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 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应用

3.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 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运、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专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弱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

3.1.2 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以上均说明祖国医学对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均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辨证进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维生素D以外,多嘱咐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型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中医食品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中医书籍从未记载一药、一方、一位医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 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或年幼儿童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3.2 已病防变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2

【关键词】农村;常见病;预防;保健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保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在农村区域,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并且方法也需要科学化[1-2]。对此我们根据一定的人群采取了一定的疾病预防保健干预,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符合条件的两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0到6岁的儿童68人,平均(3.6±0.3)岁,20到50的女性162人,平均(41±2.1)岁,60到80的老年人128人,平均(58±1.7)岁。对照组分别为72人、157人和122人,平均年龄为(3.3±0.5)岁、(40±1.7)岁、(59±2.0)岁。两组人群性别、年龄、气候条件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儿童将该组儿童家长尽量均分七组,以授课的形式给家长们讲解流行性感冒、胃肠炎、发烧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然后请家长总结并谈论自己的经验看法,最后总结一套适合儿童的科学的预防保健方案,并帮助家长实施。

1.2.1.2妇女将该组人群均分成五组,每组42人,讲解关于阴道炎、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的一系列症状、预防措施及保健,并注意和患病者交流沟通,然后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1.2.1.3老年人该组人群尽量均分成十组,聚到一起,讲解关于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保健,若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思想意识有问题,做到户指导或给其子女、伴侣讲解。应注意的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要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讲解指导,并注意特殊情况的采集记录。

1.2.2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指导。

1.3观察指标将两组人群中儿童的感冒恢复时间、胃肠炎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发烧人数及程度,妇女的阴道炎、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的程度,老年人的高血压并发症及猝死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d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3

1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体弱者等人群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3 麻疹。主要发病对象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暴发。专家建议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送医院诊治;学校应加强凭证入学检查,及时做好补种工作;对满月龄以上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可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

4 水痘。好发于冬春季,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

5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对儿童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是最佳的预防方法。

在预防措施上,人们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洁的空气质量;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如出现类流感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日常消毒;对易感儿童可接种流感、腮腺炎及水痘疫苗进行该病的免疫预防。此外,由于温差变化大,一些体质较弱且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亦应注意预防疾病的复发。

口苦怎么办 邬正良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4

【关键词】小儿肺炎;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防治

小儿肺炎主要指婴幼儿常得的支气管肺炎,多在感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易发生,又以春冬两季为多。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儿科常见疾病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1]。本文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儿科临床经验就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因、症状、防治等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因分析

诱发小儿肺炎的原因比较复杂,结合本人多年的行医经验及参考部分书籍结果,现将其常见原因概述如下。

1.1小儿自身体质因素

小儿先后天营养状况不良、贫血、及各种疾病如佝偻病、先天性心脏功能不全、先天性糖尿病及脑发育不全等致小儿自身机体抵抗力、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1.2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诱发病因[2]。诱发小儿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有以下几类:1、病毒,在临床上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2、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临床上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细菌,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4、衣原体,霉菌。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常见的如气候骤变所致温差波动大、小儿住室通风不足或通风不良、室内空气不洁净等。

2小儿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的常见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小儿肺炎在初期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轻症阶段,多数有感冒症状。可见发热和明显的鼻部症状如流鼻涕、鼻塞、喷嚏。小儿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有痰,嗓子呼噜有声现象。开始为频繁的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此外在轻症阶段除了上述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出现烦躁不安、精神状况萎靡、食欲减退、打颤、呕吐腹泻等全身性症状。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到重症阶段时除轻症肺炎表现加重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等症状严重,且伴有其它脏器功能损害。如可发生心肌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脑病、有时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最终危及婴幼儿生命。

3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

小儿肺炎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及时诊断做好小儿肺炎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临床上小儿肺炎的常见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1、白细胞检查,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白细胞的异常情况又有所不同。细胞性肺炎,其数量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小儿体内白细胞数目反而减少。而对于病毒性肺炎,其白细胞数目未表现出明显变化或仅出现部分减少。2、支原体病原学检查。3、C反应蛋白试验:在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时此检验结果值未出现明显升高。对于细菌性感染肺炎此实验结果上升,且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4、显微镜检查,应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弹力纤维等。5胸部X线检查,为小儿肺炎确诊的最常用手段[3]。

4小儿肺炎的预防

要维护婴幼儿健康,降低小儿肺炎的发病率 关键在于做好肺炎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儿肺炎的预防工作。

4.1远离疾病原

婴幼儿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在流感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少带孩子串门,并尽可能少去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并及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父母感冒时应尽可能少接触年幼子女,在接触时最好带上口罩。

4.2做好儿童的计划免疫

加强传染病的防接种工作 在麻疹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期 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儿童感染,从而防治继发性小儿肺炎的发生。

4.3加强小儿生活护理

为小儿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积极提倡母奶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证供给婴幼儿充足的维生素和必需的蛋白质 以保证小儿正常生长的各种营养需求,同时加强婴幼儿锻炼,增强其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5小儿肺炎的治疗

5.1西医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小儿肺炎的首要原则是应用消炎药物,快速杀灭病原体。根据不同的病原体的特性选用敏感的抗感染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有1、抗生素类,常用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重症感染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在利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及联合用药。2、病毒抑制药物类,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金刚烷胺等。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不同,在应用时应根据引发小儿肺炎的病毒种类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4]。3、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能够改善人体的炎症状况,减少炎症因子的渗出,改善血管通透性,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机体微循环功能。常用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此类药物可使机体反应性、免疫系统能力下降及其它一些副作用,并且能够掩盖原发疾病的性质,因此临床上应避免滥用。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药,有痰时给予止咳化痰药物。

5.2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属于外感咳喘范围,主要由六淫外邪引起,其中以风寒、风热、热毒为主[5]。辩证可有风热犯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及正虚邪恋等分型,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散风清热、宣肺止咳、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清热化痰为主,并且还要结合婴幼儿自身体质、所感外邪和疾病具体情况的差别,在基本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辩证治疗,具体在肺部郁热者宣肺泄热、有痰者首应涤痰,喘咳甚者应先止咳平喘,病程久损及自身气阴者宜补气养阴。

参考文献

[1] 陈晓培.小儿肺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

[2] 石月,贾凤英等.小儿肺炎190例病因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116.

[3] 王长敏.浅谈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健康天地,2010.4(8):26-28.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5

【关键词】 佝偻病  误区分析  预防措施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所获得的营养不仅仅要维持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机体生长越快,需要的钙越多。所以,处于生长发育极为旺盛的婴幼儿则需要更多的钙。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营养学知识,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仍是婴幼儿期多见的营养缺乏症,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2]。作者在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中存在诸多误区,现分析如下。

        1.存在的误区

        1.1 孕期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应从胎儿期开始,大多数女性怀孕后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高,饮食丰富,根本不会缺乏维生素d,因此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钙和磷丰富的食物;而怀孕后的大部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因而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不能经常晒太阳,结果导致外源性和内源性维生素d的缺乏,为先天性佝偻病[3]埋下隐患。

        1.2 婴幼儿期未补充维生素d或补量不足:婴幼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特别是婴儿期。营养需要与成人显著不同,他们所获得的营养不仅仅要维持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家长虽然注意给小儿在食物中补充了外源性的维生素d,或有时晒太阳,但两者补充的量远远满足不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从而导致小儿发生不同时期的佝偻病。

        1.3 只注意药补,忽略了食补: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现在的家庭只要是饮食多样,食物搭配合理,并在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儿期补给充足的维生素d和丰富的钙、磷食物,注意晒太阳,一般是不会患佝偻病的,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城市的家长,不注意从食物中补充这些物质,而一味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而忽略了食补。

        1.4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全面的认识:一些家长认为本病为“缺钙”,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维生素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 

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2.预防措施

        2.1 佝偻病是一种容易预防但经常被忽视的疾病,适当日照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由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窗,所以冬天要开窗晒,夏季日照也应少穿衣,不能过分遮挡紫外线。日照应适当,以不损伤皮肤为度。佝偻病的预防要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平时多晒太阳。多食用维生素d及钙、磷丰富的食物。如不能做到以上者,应在妊娠中、晚期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800 iu,或每月一次给予维生素d 5~10万iu,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2 婴幼儿的预防:小儿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11ng/di)。 但专家提示要注意日光的影响因素,如:季节、气候、空气污染、环境因素、生活方式、衣着、皮肤类型等;夏季要注意防晒伤。近年来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可能导致过多儿童健康问题,故不主张过多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线疗法。如不能晒太阳者,纯母乳喂养婴儿建议生后2周摄入维生素d 400 u/d至2岁,混合喂养婴儿可延长至满月后摄取维生素d 200-400u/d至2岁。人工喂养婴儿每日摄入500ml配方奶粉。可摄入维生素d 200 u/d,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可酌情减少维生素d滴剂的补充量,甚至可不添加[4]。平时注意多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还是完全可以顶防的疾病。

        2.3 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一l000 u/d,3个月后改为400u/d至2岁[5]。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d(vitd)每日供给量:0~6岁儿童为400u/d,7岁以上为100u/d[6]。

        2.4 增强体质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及加强体质对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佝偻病是一种容易预防但经常被忽视的疾病,因此应该大力宣传防治佝偻病的知识,得到每个家长的充分合作是预防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2.

[3]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57.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191.

儿科常见疾病预防范文6

【关键词】万全; 育婴四法; 优生优育

【中图分类号】R7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136-02

明代医家万全禀承世学,学验俱丰,其中尤以儿科及妇科见称,对小儿养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万全在《育缨家秘》中提出了“育婴四法”, 即预养以培其元, 胎养以保其真, 蓐养以防其变, 鞠养以慎其病。此四法从父母孕前的调理到母亲孕期的保健再到产时的保健,最后到小儿生后的养育,充分体现了其优生优育的思想。

1预养以保男女气血盛衰、小儿健康长寿

万全在《育婴家秘》“预养以培其元”中论述道:“ 天地, 万物化醇。设使阴阳偏胜, 则不能成变化而生万物矣, 男女亦然。故男之无子者, 责精之不足也; 女之无子者, 责血之不足也。”“ 若男女禀受皆壮则多子, 一有怯弱则少子。”“女人自少多病, 服燥药无节, 使天癸耗动, 且早夭, 终身无子。””无子之因, 多起于父气之不足, 岂可独归于母血之虚寒。”可见万全认识到男女气血乃小儿生命之根本,男女气血旺盛则有利胎儿孕育, 只有在男女身体健康, 阴阳和谐的情况下受孕, 才能为胎儿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男女精、气、血不足, 则不孕、不育或早产或流产或小儿多病体弱。若孕前男女饮食起居无规律, 身体虚弱,阴阳不和, 则胎儿的先天之本亏虚。”父少母老,产女必赢;母壮父衰,生男必弱”,此亦体现出父母生育年龄适宜在孕育健康小儿中的重要作用。“生子之道, 不在于药石也。设使之感不节, 变合之神不交, 虽汤丸兢进无益也。必于平日, 男子清心寡欲以养其精, 女子忍性戒怒以养其血, 至于交会之时, 男悦其女, 女悦其男, 两情欣治, 自然精血混合而生子也。”。此观点已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吸烟、酗酒、劳倦、情绪不佳等因素对数目、活力有很大影响, 甚至导致畸形以及染色体异常, 从而引起不孕、难孕、易流产和胎儿畸形等问题,不利于优生优育。

可见,预养是培育男女气血及小儿先天强盛,做到优生优育的基础和根本做法。预养以培其元有助小儿先天之本, 有利胎儿健康长寿。

2胎养以防止流产,使胎儿美好、健康聪慧

胎儿在母腹中的生长全赖于孕母气血的滋养, 孕妇气顺血充, 则胎儿安康。孕妇气血不畅或不足, 则胎动不安甚至流产或患先天愚疾。因此,万全提出“胎养以保其真”。意即保养胎儿的精、气、神。

“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生男女多鄙贱不寿而愚顽。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其强调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对胎儿的影响。故孕妇在妊娠期间,凡是接触美好的事物,就能够陶冶性情,开阔胸襟、旷怡心神,使一身气血和顺,能够对胎儿未来智力与性格等发育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影响。

中医认为,母子同病,母安则子安,母病则子病,母热则子热,母寒则子寒,母壮则子壮,母弱则子弱。因此,胎养即调养孕母,孕母调养得当则胎固。实践也证明,重视孕期的保健,重视孕母的身心健康,既能预防妊娠病,还能使后代优生、优形、聪慧。

“凡孕妇无疾, 不可服药同。设有疾, 只以和胎为主, 其疾以末治之。中病即已, 勿过用剂也。”现已证实,许多药物对胎儿有明显的损害,如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妊娠呕吐的维生素B6和保胎的黄体酮,如果用量过大、疗程过长,可造成胎儿的畸形。故孕妇用药不可过量,能不用者尽量不用,即使用之,亦应谨慎从事为妥1。

孕妇在妊娠期应身心愉悦, 合理饮食, 调节冷暖,防止跌仆, 劳逸结合, 勿滥用药, 这样才能使胎儿发育良好, 生长健康, 智力聪颖。万全上述论述与现代临床强调孕期保健, 注重护胎, 提倡胎教是一致的。因此, 胎养对防止流产、早产及小儿先天愚疾具有一定意义。

3蓐养以防产伤,预防初生诸疾

万全《育婴家秘》优生优育观体现在第三个方面即是“蓐养以防其变”。是指分娩时应掌握接生、护产的方法, 使孕妇顺产, 这样才能避免产伤及其传变导致的疾病。“儿初生,稳婆急以绵裹指,拭儿口中恶物令净,方可浴秽,若不急拭,啼哭一声、咽下,则生百病矣。”通过拭口, 除去口中污秽之物, 以免吸入肺中致吸入性肺炎。此法与现代儿科小儿出生后立即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以防窒息的护理方法是一致的。“临月预备甘草一钱切煎, 以绵裹指, 蘸甘草汁, 拭其口中令净; 次用黄连细切五分捶碎, 绵裹放甘草沸汤中, 同浸泡汤,如上法拭口;非独能解恶秽之毒,亦可安神免疮疹惊风之疾。”用黄连、甘草汁拭口及五枝汤沐浴, 可除胎热、胎毒, 早期应用祛胎毒法, 可以改善初生儿的体质状态,减轻胎毒, 其后发生热毒病证的可能性减少, 甚至免发胎疾。

4鞠养以防患多种婴幼儿疾病

万全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对小儿生理、病理及发病特点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提出“鞠养以慎其疾”。鞠养者, 育婴之教也,指按照正确的喂养护理方法养育小儿, 则可防患多种婴幼儿疾病。“衾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小儿初生,肌肤未实,不可暖衣,暖甚则令肌肤缓弱,宜频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肌肤脆软,易得损伤。”“天气和暖之时,宜抱向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易刚,肌肤坚实,可耐风寒,不致疾病。若藏于帐帏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小儿“阳常有余”,因此万全强调要使小儿安,须留三分饥和寒。若暖衣厚被,则令儿汗出,汗出则表虚,风邪易入也,故小儿易感冒。同时强调要在无风之日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 多吸收新鲜空气,多见阳光,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这与现代儿童保健中强调充分利用新鲜空气、日光来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增强体质的观点是一致的。“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至于能食, 犹当节之, 不可纵其所好, 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 因小儿脾常不足, 故喂养勿使过饥过饱,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才能不致损伤脾胃,保证小儿健康。“育婴家秘无多术, 要受三分饥与寒。” 万全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应乳食有节,寒温适宜,则可预防后天多种疾病,体现出其优育的观点。

万全的”育婴四法“实质上加强了小儿先天、后天之本。即先天强调优生,优生是优育的基础,而父母精血充沛又是优生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孕前的预养、孕期的胎养、产时的蓐养到生后的鞠养,始终都贯穿着独到的、行之有效的优生优育观,为后人所用,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