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雕刻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木雕雕刻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东阳民居是几百代亦工亦农的建筑工匠,经过辛勤劳动、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时也是民间工艺的杰作。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在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记载了木雕装饰的技艺。明清时期,木雕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民间建筑与装饰都突破了朝廷的规定和限制,东阳虎鹿镇厦程里村“位育堂”建筑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建造者程用祁,是一个既无功名又无官职的布衣乡民,凭其9个儿子34个孙子的势力建造五开间大厅、五进深院并有209间房的大宅地。六石镇下石塘德润堂一反中国古建筑单一发展的传统,以五纵三横设轴,形成“千柱落地”的独特家园。天井院落十八个,有隔有通;大面积外墙与外界隔绝,形成外实内静的神韵。“德润堂”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成于咸丰九年,即公元1859年。从明代开始,东阳木雕的从以前的用于宗教用品向建筑与家具装饰领域发展,将平面浮雕作为建筑雕饰的基本技法。造型粗犷、构图简洁、神形兼备。江浙一带很多衣锦还乡的朝廷命官及一些从商的富绅都会在自己的家乡修建家园,据记载都会邀请东阳的木雕艺人为其进行木雕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有很多艺人被选进北京进行宫殿的修缮。
东阳古民居除当时的一部分贫民之外,大都进行了木雕装饰,一般都是精雕细刻,把建筑的每一部件都进行了雕刻。说明在这一时期能竖屋(东阳方言,指造房子)的人都是有一点经济基础,基本上都是地方的豪绅士族,或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富商。据当地老人讲,主持造“德润堂”,是当时靠卖豆腐为生的王老太婆。每天以换豆腐过日子,有一天有一个老大娘向她换豆腐,可这位老大娘没有黄豆可换,无意中拿了家里的花钵来换,王老太婆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打碎了花钵,花钵里竟埋了白花花的银子。接连几天,到老大娘处换豆腐,以喜欢养花为由,只要花钵换豆腐。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爆发户,到处去看竖屋,花了十几年建成。“位育堂”的建造者,号北麓,人称北麓公,北麓是东阳巍山与虎鹿一带的一个总称,这人当时无官职无功名,那肯定是当地的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卢宅的肃雍堂,则是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雅溪卢氏第十四世孙卢溶主持建造的,卢氏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望族。他们在建造房子本身就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甚至可以违制建造。在装饰上,由于明清时期东阳木雕行业的兴盛,普通采用木雕装饰,从建筑构件,如梁架、牛腿、琴枋、斗拱到檀、雀替、荷包梁、船篷轩之项面,以及门、窗、裙板和格扇的格花、花心、花结等都是经过精雕细刻,设计巧构、装饰华丽、雕梁画栋。常以镂空雕结合半圆雕技法立体深雕,风格鲜明。梁的形制通常分月梁和直梁两种,月梁两端阴刻“龙须纹”或“鱼鳃纹”。清末营建的南马上安恬存义堂斗拱全由镂空花板替代。马上桥“一经堂”的一对牛腿包容了完整的一幅亭台山水人物的传奇故事图,其雕镂要在百工以上。精湛的木雕技艺,同时也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色彩。
明精暗简是东阳古民居运用木雕装饰的一大特色
东阳古民居非常注重外表可见部位的装修雕饰,特别精细、讲究。一般楼屋的檐廊部位,如轩顶、梁枋、月梁、牛腿、栏杆、门窗都施以精细木雕,最简单的装饰也要把月梁、牛腿、门窗施以木雕。题材丰富、寓意深刻,基本上都是训教育人方面的故事传说、花鸟鱼虫等。不上色,只上清漆,保留原木色的清水白木雕施于建筑装饰是东阳民居装饰的一大鲜明特征。[1]在雕刻装饰上首先要考虑牢固,结构坚实,装饰注重整体效果,不能支离破碎。同时根据建筑物不同的部位,艺人们会采用不同的雕法,房顶一类高处的雕刻,设计时就应注重动态造型,装饰时采用形体简明、线条粗壮、镂空玲珑的深雕、透空雕等技法以适应远视,而且还必须具有便于仰视的艺术效果。中间可以细巧透剔些,如门窗、挂廊等,一般是平视的,所以雕饰要细致些。由于门窗接近地面,容易受尘,所以门窗雕刻一般采用浅浮雕装饰,使其便于保洁。这是东阳木雕先辈艺人的经验所得。有关这一点,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2]相传分水县造城煌殿装饰活,由东阳班和本地班各承一半,互相比赛。开雕大梁之后,前来观赏者不少。在接近雕成时,大都赞赏本地班雕得精细,嫌东阳班太毛糙。东阳师傅听了,没有理论,只是笑笑。双双都雕好后,装贴到高处的大梁上。观赏者蒙了,东阳师傅所雕双狮戏球,活泼可爱,清晰可见。而本地班所雕看上去模糊一片,分不清是鸡还是凤。原因就在于东阳的木雕艺人考虑到人们观赏时从下往上的视距,这样便获得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反之,本地班不考虑视距,在天花、大梁、屋架上精雕细刻,人们观赏时视距远,反而视而不清,图案模糊一团,效果并不好。
“德润堂”是明间抬梁式彻上露明造的建筑,采用望板垫瓦的屋面做法,在桁枋上雕有花草等图案,中间的是三面雕,边上是下方施雕。楼板采取加大穿栅截面,增加楼板的厚度,挑檐部分构成井口天花,刻有简单的花卉,刀法粗旷大气。外檐结构在牛腿支掌的琴枋上增设刊头、花拱,多用深浮雕技法,雕刻立体形象很强,前檐柱麒麟牛腿,次间鹿形牛腿,采用镂空雕与圆雕相结合,雕刻精致。轩顶采用在月梁上再设雕饰的荷包梁,沿两侧梁枋,每隔两尺左右对装椽,椽下铺钉薄板形成半圆穹顶,再在板下粘贴锯空雕花,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船篷轩”。扇形雀替饰人物故事,月梁饰以龙须图样。门窗的雕饰更为精细。根据人的视线的高低与角度进行雕刻,近细远粗的原则进行设计。离视线越近越精致,越远越粗旷。“马上桥花厅”位于湖溪镇马上桥村,又名“一经堂”,是当地富商吕富进的住宅。建于清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宽11.6米,进深8.2米。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门厅后檐出廊,装饰狮鹿牛腿、井字纹美人靠,扇形雀替饰花草、山水和楼阁。花厅内部建筑构件都精雕细刻,把日常生活所见通过木雕艺术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雕刻了大量的回纹、龙纹、水纹等纹饰,门窗花格的款式用胜多,构图灵活,格调高雅。正厅采用轩蓬顶装修,镂空雕的山水楼阁人物群图牛腿、高浮雕的狮子蝙蝠檐檩、圆雕群狮戏球荷包梁、锁壳纹榫卯相连的船蓬轩。是整个建筑木雕装饰最具特色,同时也是东阳木雕鼎盛时期的杰作。这一些木雕在民居中都体现着近细远粗、明精暗简的规律。#p#分页标题#e#
门窗是古民居运用木雕装饰的一大重点
东阳的木雕先贤们能根据不同的建筑构件,采用不同的木雕技法,创造出雕工精致、造型生动的装饰纹样。门窗是水平线首先引人入目的重要部位,俗称“门面”,是木雕艺人们自古以来重点装饰的地方。门窗的装饰图案也是千变万化的,对于设计构图艺人们也是非常讲究的。房主人也是愿意花代价使门面、窗口搞的气派一些,以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修养及权势。
以木构架承重的东阳古民居,墙只起围护的作用,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都安装格门或?扇代替墙面,起到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有作用。?扇中间的条环板为腰板,最上面的行话称为天头痛,腰板以上为格心,束腰以下为裙板,装饰门窗多在格心、绦环板(又称腰板)、裙板等。在东阳古民居中的门窗主要有?扇门式、?扇门窗式、板门?扇式、棂窗等形式。堂屋采用的是六扇或四扇的?扇门式,普通民宅基本上两扇或四扇?扇坐中,两侧设板门,或一侧设门,别一侧设板壁,外墙上多用以方棂木拼接的棂窗,形状各异,开口较小。有些堂屋等公共空间也有用景窗的,起到一个采光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防盗意识。门窗雕刻技法一般有“锯空双面雕”、“拼斗雕”、“斗嵌雕”、“纯斗雕”等。艺人们对门窗图案的组织可是费尽心机,归纳起来主要有“六角拼花”、“八角拼花”、“根滕拼花”、“马字拼花”、“锁壳拼花”、“十字拼花”、“水纹拼花”、“长方格子拼花”、“六角、八角破格拼花”、“透空雕嵌边拼花”、“透底贴雕拼花”等几十种手法的运用。腰板与?花心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多采用线条明晰、立体感较强的浮雕和镂空雕或双面雕,每扇有一独立故事人物,全樘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在东阳农村所保留的一些民居中,“八仙”、“四君子”、“春夏秋冬”四扇用的较多。雕的人物与花卉,根据不同的部位,繁而有序;天头多以镂空雕为主,题材丰富,有雕刻人物故事,有山水、有花卉、动物,都有着一定的寓意。有很多还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以门窗为载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意蕴。在一些豪宅中还有通身雕刻而成的?扇门窗,甚至一扇?扇窗用工一百,俗称“百工窗”也屡见不鲜。这种门窗上的图案较为复杂,以装饰功能为主。如厦程里清代建筑“慎德堂”,在门窗构架上总共雕有200多幅戏曲画面。一座房子,就像是一部戏曲百科全书。
一些较为普通的百姓人家基本上都是井格窗,雕饰图案较为简单,或直接没有雕饰。根据不同的需要,经常会在木?扇的后面可增加一薄替板。又不妨碍通风、换气、采光效果。夏天热时可抽掉替板可透风,冷时可插其板,此外还可以起到阻挡视线、围护的作用。
[关键词]木雕;装饰;室内设计
一、木雕装饰艺术的实用性
木雕这种装饰元素,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审美需求,还需要一定的实用价值。它的艺术感大部分体现在其材料、图形、统一性和整体的比例协调的采用上。自古以来,中国一些传统的建造形式都以木结构为主要构架,以前的木构建筑在人们的审美形态形成之前,一直不具有装饰效果,搭配着木刻、手绘、艺术品的镶嵌等的显现。木雕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材料、图案、比例、统一的审美规律的运用上。其主要的构件以实际的价值为主,从而变化为既有使用价值又要具有装饰效果的组合体,可分为大、小木雕两种形式,指在梁乔,雀替,牛腿等构件,还有家居生活中的雕刻。居住环境中的建筑,镂空的木雕艺术品中,最有创新风格的是《唐肃宗宴客图》,在安徽宏村县的承志堂口的前厅横梁上。这张“唐肃宗夜宴图”刻在约六十厘米的横梁上,运用了浮雕和镂空雕刻组合的方法进行雕刻。
二、镂空木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一)室内空间界面的艺术表现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室内空间,其设计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不断创造一个灵活可持续的空间。审美的追求,简单的模式和中国古代的是同一个自然的过程,呈现出一种含蓄美,这离不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空间的划分上,通常用窗、隔断等元素,或直接利用空间中的家具,既能保持整体和局部的整体和谐,也可以创建深度的空间变化,发挥过渡与和谐统一的空间作用。通常,一个简单的分区可以包含要表达的信息。在界面的提取形式上,首先要考虑人们的要求,然后添加装饰元素,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和功能,造成空间过于简单或复杂化。在室内设计中,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室内空间界面在可持续应用方面进行了细化,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提升,在满足空间的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装饰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镂空的木雕装饰形式不但可以再家居室内空间中作装饰,还可以让各种各样的镂空木雕艺术,通过不同的形状和装饰形式,丰富了室内空间效果。1.门窗。一个窗口,不仅是室内外空间分割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具有历史文化和当今装饰效果的界限,这个窗口,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私人的空间,所以我们做的另一种风景之外的空间。窗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空间装饰形式,一般的装饰艺术设计中,窗使用的面积很大,作为装饰木雕的一种艺术,它不仅附属于窗户本身的装饰,而且在现场形成了“参照”的表现手段。从内到外到雕花,外面景色的不均匀分割,内外空间的交融,与景物的分离不仅将周围的空气连通,吸收了室外的风景,看到院子里的绿荫也有了一种“含蓄”的美,这意味着我国传统表达特点的含蓄美,并结合意境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完善程度,这将构成一个浪漫的若隐若现的巧妙的空间,看到从外到内的美,空心木窗的装饰会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和其他饰物交相辉映在我们想要的植物,呈现出高度的艺术运动和艺术空间。这种“参考”的方法可以在室内和景观中看到,值得学习和参考。2.隔断。如今的现代装饰设计中,隔断被区别为四大类:无形隔断、活动隔断、隔墙隔断和隔断墙。看不见的分区使用半隔断的形式隐形装饰,分割功能和装饰空间的效果,其特点是装饰性强,更换方便,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使用隐形分区广泛;活动可使空间分区划分为若干区域或把小正则空间大,具有可动壁的一般功能。它具有稳定、隔音等特点;分区,分区和内部空间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它的特点是安装方便,更换容易,缺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容易松动或变形滑动,这种情况出现在分区中,通常可见的是餐厅或家庭改造;隔墙是一种非承重墙,这是最常用的将室内空间划分方法划分前几种类型相比,隔墙的要求更为严格,如抗震要求、抗冲击要求。
(二)室内家具陈设的艺术表现
木雕艺术在家具陈设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变。对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代表是明清的明式家具,其中的木雕体现在简单的雕刻时期。清朝中期的时候,缕空的木雕风格家具精细复杂的收缩方式,人们又进行了精致的雕刻和大体积的进行点缀。古老的室内装饰,多以暗红色的木制家具为主,颜色深,显得优雅端庄,从木材的传统家具的典雅,色彩,密度、质地等方面考虑,在晚清时期这种要求更加突出,木材家具的颜色要求均匀,种类单一,甚至有些家具需要直接一根料木凿,为后代提供了众多珍贵文物的详细参考,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依据。当今的设计中,人们抛弃了清代的繁琐雕饰,喜欢简单朴素的装饰,这使得木质家具的材质和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在室内环境中浅色木质家具尤为多见。根据功能性家具的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桌椅类、床柜类、陈设类。1.桌椅类。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形成,对室内家具的影响反映在一些空间的家具上,木雕的装饰性,自然和传统家具结构有序的密度组成,相互补充,构成一种内在美。各种各样的现代桌椅,椅子的形态和材料都发生了变化,木雕艺术演变成了一种创新。这种装饰艺术,增添了室内家居风格的个性化。2.床柜类。在柜子上,木雕一般都装饰在柜子的栏杆、转角等处。明清时期,连橱柜都用木雕装饰。晚清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橱柜受到西方潮流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储物柜,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传统的家具中的木雕要求精致、也是时代的要求。一个中式空间装饰性的橱柜家具雕刻,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室内设计、家具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架子上。
三、木雕镂空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
(一)镂空木艺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
木雕艺术是中国古老的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风格中,常以木雕为装饰元素,其中以中式的调子为主。随着当今设计潮流的发展,许多设计师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木雕艺术中,精心设计出适合现代家居装饰风格的各种形式和内容。木雕室内装饰设计对传统木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今设计中的缕空的木雕装饰艺术,通过“以小见大”的组织,静态的古典氛围做创新,古代与现代装饰艺术的结合,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内涵。现代中式家具大多以木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家具由于形式感强,大方厚重,深受购买者的喜欢。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木雕装饰艺术效果也增加了室内空间的一些魅力。它存在不仅美化了空间的层次,更体现了美感。
(二)空间关系
环境中的空间以适应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位置,它需要人流活动和空间的统一,木雕装饰经常出现在空间划分、家具的分界面上,在室内空间的隔断和家具可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和完全通透型。软隔断,即把活动的和静止的隔开,通常用于现代室内的装饰,这种镂空的木雕特性是通过雕花呈现出“视线”,同时给人一种缓冲效果,构成一种审美体验,是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划分的木雕艺术美学特征。
四、木雕能划分空间
(一)木雕划分空间的形式与功能
用木雕将木材分割成空间,对室内空间意境的营造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自由地组织和分割空间,又不破坏室内空间的整体感。它能使室内的艺术效果增强,文化品位提升。在室内空间的组织与分离、空间的艺术构思等方面,不同的隔断形式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首先,最直接的分隔空间形式就是木雕屏风。木屏风本身就是精美的造型艺术,并且在心理上会体现出艺术效果。主要作用就是是给人的眼睛一种缓冲,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体会,在神秘的半遮半显现场展示中与众不同。在当今的装饰效果中,利用各种造型的折叠型屏风可增添空间的灵活性,能给人一种心理感受,给空间增添灵性。木雕窗应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以窗为框架,借景到室外自然景观,体现出一种了具有中国特色意境的艺术空间,穿插呼应巧妙,内外交融的和谐。从内部可以看到绿荫和庭院通过雕刻的木制窗户,吸收室外自然景观,内外空间的分隔和连接,“藏”中有“露”,或实或虚,所以使心情有更微妙的体验,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哲学和室内设计的一种微妙结合。采用木雕通透这一特点,所以光的接收性能好。而其他室外植物和格子在视觉上更具动感,在设计中可以更好的引用。
五、木雕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一)在室内公共空间的运用
作为人们交流情感和思想的空间场所,是整个室内设计的焦点。不同的材料可以加工成实用的和装饰性的部件。客厅和餐厅的功能不同,所以他们可以使用传统的木材进行雕刻,可以用木雕在客厅与餐厅隔断处,空间是灵活的、多变的、装饰的、漂亮的。传统的木雕装饰主要用在各种隔离格栅,电视背景墙,传统的木雕装饰天花板,木雕的雕花木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仿古地砖和传统家具的搭配,可以形成古典中国式装饰风格的特色。
(二)在室内实用性空间的运用
实用空间指厨房、卫生间等。在这些的空间设计中,第一要考虑到的是实用性,这就需要人们满足人们的方便和实际需要。厨房和卫生间是使用率最高、设备和生活用品较多的地方,实用性和装饰性配套,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环境。木材具有腐蚀性和不易清洗的特点,设计师在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中应尽量少用木制家具和装饰品,只在一些细节处布置木雕装饰。例如,在浴室的盥洗台下可以用木雕板做装饰。所以传统木雕在空间中的应用要简化,重点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感觉。
参考文献:
[1]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7.
[2]苗红磊.木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93.
[3]方炳海.艺林拾珍化书———木雕[M].上海: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
[4]左克厚.中国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荆其敏、张丽安.中外传统民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01.
[6]金伯松.东阳木雕的地域文化之缘[J].浙江工艺美术,2007,(9):5-7.
[7]杨竖平.潮州木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80-81.
[8]任小林.徽州木雕[J].收藏家,2007,(3):30.
[9]孔键.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0]陈乃明.明清徽州建筑中的木雕艺术[J].包装世界,2008,(9):101-105.
一、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的表现形式
永州地处湖南南部的丘陵山地,建筑构造多以青砖外墙和木质板墙(内部分隔空间用)为特点,呈现出一种整齐、均衡、和谐的美感。外墙上的主体石雕大门和砖雕漏窗以及内墙上以木雕为主的门窗,将审美与实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善于就地取材。石雕和木雕以本地盛产的青石和杉木、香樟木、椿木为主,砖雕则以黏土烧制的青砖为主。石雕线条凝练,细腻流畅,富有力度,主要用在外墙大门和过道石门的装饰上;木雕质朴率真,简约含蓄,灵秀生动,主要用在木质板墙的各类门窗装饰上;砖雕古拙生动,粗犷质朴,主要用在外墙上的漏窗上。永州古民居的大门一般分为开在中轴线上的正门和开在侧面的边门。正门一般都比较高大,有一整套的装饰手法,由门罩、门楼、门斗及门廊四部分组成,气势威严,是当时贫富贵贱的等级标志。大门因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屋宇式大门和柱廊式大门。门扇下部设下槛,上部设中槛,在中槛上加门簪,中槛以上为走马板,走马板上为上槛,再上为正心檩,门心板上钉有门抠和门跋,又称“铺首衔环”,这种大门称为屋宇式大门;另外还有一种大门主要用两根或四根柱子支撑上面的屋顶结构,支柱的材料一般为圆木柱,下面形成一个空廊,称为柱廊式大门,在永州古民居建筑群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周家大院的周崇傅故居大门(图1)。大门一般有较高的台基,台基由方整石料砌成,中间做重点雕刻,具有防雨防潮和以示尊贵的作用,两边均设有门墩石雕。另外,门簪雕刻也是主要装饰之处,多用木雕,表现花鸟鱼虫或乾坤八卦,以寓吉祥,用来支撑匾额。
在永州古民居中,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繁有简,主要起采光、通风及分割室内外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视觉中心。外墙上的漏窗以砖雕为主,通常成圆形、方形、八角菱形和扇形(图2)。室内的槅窗以木雕为主,按其开启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向左右推开的,称为平开窗,一种是分成上下两段的,上段可以向上推开,下段可以摘下,叫支摘窗,还有一种是固定的,叫直棂窗;按其功能还可以分为花窗、隔扇窗等;[1]室内装饰以天井四周隔扇门窗为主,槅窗与槅门大多结合成一体,常用的门窗隔扇形式一般是由竖向的边梃、横向的抹头组成框架,内芯由格心、绦环板(亦称腰花板)、裙板等组成。装饰门窗时多在格心、绦环板、裙板等表面雕刻丰富而生趣的纹饰。(图3)
1.形式多样、灵秀生动的表现手法
永州古民居现存的门窗雕饰主要承袭了明清两代的装饰风格,既有明代雕刻的朴拙古雅与简洁洗练,又有清代雕刻的精巧缜密与灵秀夸张。雕刻手法既有明代的平雕和浅浮雕,也有入清以后的深浮雕、圆雕以及透雕、线雕和嵌雕工艺等方式。其中运用到门窗木雕上的大多是圆雕和透雕,运用到大门石雕上的大多是圆雕和浮雕,运用到外墙漏窗砖雕上的大多是透雕[2]。但从整体来看,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通常因材施艺,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使雕刻层次丰富,且极富韵律节奏之美。周家大院是永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永州市零陵区何仙观镇的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7),历经26代近600年,由六个大型宅院组成,分别为“老院子”“、红门楼”(周希圣故居)、“黑门楼”“、新院子”“、四大家族院”和“子岩府”(周崇傅故居)。其中前三座建于明朝,后三座建于清朝,其门窗雕饰表现出由简洁到繁复,由朴拙到精巧的装饰风格[3],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的艺术特色。以“四大家族院”中隔扇窗上的木雕为例(图4),其整体窗格的构成采用传统对称的吉祥纹样,如万字锦、团万寿、回纹等。其单体植物、动物、人物或图案纹样多用圆雕加透雕,也包含有贴雕或线雕等。由于隔扇窗的通透性,所有的雕刻无法依附于任何背景,因此采用透雕、圆雕与贴雕比较多。根据需要雕刻地方的大小,或是先根据某一构件局部的要求,采用深浅浮雕与圆雕拼接一起的方式,进行逐一雕刻,构成层次错落有致、来龙去脉交代清晰明了、疏密变化自然得体的深浮雕或多层透雕,雕刻完成后再贴到相关的位置。另外还有一些在雕刻中因失误而无法弥补的部位,或是一些很小的局部难以通过其他的雕刻方式来完成,就通过贴雕的方式来补充。这样把变化各异、大小不同的形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雕刻造型具有三维立体效果,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构图饱满而又透着灵气,和谐统一,宾主尹建国谢荣东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有序,疏密有致,装饰性与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各个单体形象的雕刻造型,生动逼真,神情姿态栩栩如生。不同刀法朴实娴熟,抒情凝炼,令人叹服(图5)。
2.匠心独运的构成语言
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中表现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但又在具象的造型中注入抽象概念,并大胆采用我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的表现方式与虚实相生、层次分明的线性表现语言,刻画出活泼、夸张和浪漫的形态,使形象充满生气与神韵。雕刻工匠借助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术,利用点、线、面的构成与穿插,把自然界的物象与人物刻画成为画面的主体,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如根据窗棂要求的隔与透,工匠们创造出形式多样的隔扇门与窗棂,如冰裂纹、万字纹、回纹、流云纹、祥云纹、如意纹等;画面中利用格条连接大、小不同形象“点”的装饰图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把不同场景和造型组合在一个画面;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突出线条的艺术魅力,把线性的形式感置于作品的主导地位,使线条从含蓄的意境中迸发力量,最终通过点、线的连接来实现隔扇门与窗棂面的隔与透,这样既达到了窗棂的装饰效果,又使窗棂的实用功能尽善完美(图4)。
另外,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深受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讲究“经营位置”与“应物象形”。门窗雕饰讲究对称均齐、组织紧凑、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刻画细致,善于运用传统图案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使整个画面相得益彰。如周家大院“红门楼”中的圆形隔扇窗所雕刻的花卉(图6)就采用了对称的构成形式,左右对称,上下均衡,具有聚心、向心或辐射全局的效果,与装饰图案的适合纹样如出一辙。还有隔扇门绦环板上的八仙图、农耕图、三羊开泰图等,也都是适形而作,体现了雕刻艺人们在传统绘画影响下处处匠心独运的创造力,同时也表现出我国民间传统美术的审美共性[4]。#p#分页标题#e#
二、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的艺术内涵
1.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
常见的装饰材料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吉祥类象征性图案,如连(莲)年有余(鱼)、平(瓶)安如意、五福(蝠)临门、喜上眉(梅)梢、龙凤呈祥以及福、禄、寿、喜等;二是道德教化类题材,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忠孝节义、二十四孝、渔樵耕读、连中三元等;三是生活题材,反映永州本地的风俗风情,包括耕种、收获、纺织、商贾、爱情、读书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还有大量飞禽走兽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类,如周家大院对莲花图案的特殊钟爱就源自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用以勉励子孙后代,洁身自爱[5]。
2.简约含蓄的意象造型
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受宋代以来文人画的影响较深,画面含蓄,意味深长,追求“画外之境”,更多的是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在取景构图方面,往往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如表现屋内就只取门窗,表现阁楼则悬空出现栏杆,表现外景或用山头、或用树木,祥云表示天空,浪花或水纹代表流水湖泊;刻画人物,不注重五官表情,不注重细节的雕琢,也不拘泥于人体比例结构,而着意于表现人物动态的传神写照.造型稚拙,刀法简洁,动态夸张,画面构图运用散点透视法和戏曲均面式构图,强调整体神韵的把握,赏心悦目,极具装饰效果与寓意表达。如周家大院“老院子”隔扇门绦环板上一幅幅生趣盎然的画面,粗犷而不粗糙,细致而不繁琐,简练而不简陋,生机勃勃,意蕴深刻(图7)。
随着清末民国初年,的兴起,至新中国建立,到浩劫后,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口增长,乡村城市化,住宅商品化,旧有的家族观念和聚族而居的传统被打破,我们失掉了建筑雕刻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徽州文化引领“时尚”约800年之久,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刻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徽州三雕艺术题材丰富,饱含丰厚的社会伦理学积淀。伦理美学思想是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基本,以礼仪为行为规范,重视审美的精神理念和伦理道德的结合。儒文化背景哺育着徽州三雕,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艺术风格;同时徽州雕刻又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三雕背景多为儒家文化,通常出现的内容有中庸、崇礼、忠义、读书、及第等。还有“马上封侯”、“寒窗苦读”、“子孙满堂”等儒教宗法伦理道德的范畴。此外如“醉打金枝”、“三顾茅庐”、“关公送嫂”等文学戏曲典故,深切表达儒文化精神。民俗文化是其发展的另一背景,如“福禄寿”、“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和“郭子仪祝寿”等。再有渔、樵、耕、读、捕鱼、撑船等生产劳动场景。现代社会对古文化传统的漠视,或西方文化的完全介入,使得建筑变成了住宅的机器,装饰多余。儒学变成了“经典”读物,劳动仅仅是生存方式。现代的徽州地区以及各地的农村人口大量入城打工,仅农忙时节回家。没有了儒商发迹之后回乡光宗耀祖的建筑,没有了家族聚居以及乡绅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失掉了存在三雕的文化背景。徽州三雕成了仅存的被保护起来的,作为旅游者凭吊古文化的对象,成了学习者观瞻古文化的残存记忆。
技术与艺术
徽州三雕具有区域化特征,虽有流派之分,但艺术风格相似,各地区的雕刻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官方艺术、民间艺术、传统艺术在雕刻中充分融合,雕刻广泛推广,技法日益丰富。徽州雕刻历史悠久,产生及流行的时期是元末至民国初期。徽州雕刻其风格朴实,刀法简练,人物形象夸张生动。至清代,各项艺术趋向繁复,雕刻追求完美,精雕细琢。手法上,出现了从绘画中吸收养料的“画工体”和侧重传统技巧的“雕花体”。除明代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又增加了混雕、剔底雕、多层雕等,有的多层雕多至十层。画面边框出现了多种形式,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纹样装饰组合。三雕艺术善于处理使用材料本色或单作髹漆,注意工艺的精巧,但不炫富不夸耀,融于建筑整体中,清新淡雅,和谐统一。现代社会技术虽然高超,但制作出来的雕刻,只能当作旅游景点或仿古空间中的品鉴,并非真正生活的需求。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却制作不出具有人文韵味的古式雕刻。
非为美而美
关键词:徽派元素;家具;设计;传承发展
家具承载着人文、历史等大量文化元素和信息[1-2],现代家具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3],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细节,如节省材料和避免环境污染等[4]。设计时要考虑材料特性、人文历史、结构与制造方式等[5-7],家具设计与制造更加倾向于天然材料的利用与改性,侧重绿色及模块化设计及制造[8-9],对满足使用者情感上的诉求与倾诉方面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需要。工作及生活上的压力使现代人更加享受简单的生活和愿意贴近自然气息。徽派家具以其原木材料的绿色环保、天然的纹理美感、富有人文气息的雕饰造型、贴近自然的设计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现代家具设计要引入徽派装饰元素,通过对徽州古家具进行“扬弃”来阐释传统文化并应用到现代家具上,对徽派家具进行传承与发展。
1徽派装饰元素及其特点
1.1传统徽派家具特点
明清时期,徽州木工在造型、原料、制造工艺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经过中原文化与徽州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衍生出“徽州帮派”。徽州古家具也成为了安徽地区独具代表性的家具,徽州古家具造型上尽显质朴秀丽,配上精湛的雕刻技艺,恰到好处的装饰使人心情舒畅,有洗尽繁华之感。徽派古家具的形成与徽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环境一脉相承。以古家具为载体,借助符号语意来探索徽州古家具形成因素衍生出了具有徽州特色的徽派文化[10]。徽州古建筑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体表现在造型、功能、装饰、自成一格等因素的融合上。古徽州选址多依山傍水,充足雨水孕育的木质偏软,所以家具部件会被加粗来增强家具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更加透露出质朴感,而且质朴中透着清秀。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派家具受此影响,也更加倾向于天人合一,亲近自然,家具也多就地取材,不拘泥于家具的种类,无论家具材料名贵与否,都能够最大化地加以利用。在有限的空间内,在家具上面雕刻装饰,节省原料又可以传承徽州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徽州人许多年少时便离乡经商,浓厚的宗族情感促使他们回乡后兴建祠堂及屋舍,受政治社会等级的影响,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设计投入到了家具的装饰和细节上,使徽派家具被赋予更多的儒学色彩,处处透露着雅致文人的气息。
1.2徽派装饰元素的特点
由古徽州人的智慧与思想观念凝集而成的徽派家具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木雕工艺的高度融合[11]。徽派木雕与徽派砖雕、石雕并称徽州三雕,砖木石的特殊结构形成了特殊的建筑风格。徽派家具多注重天人合一,亲近自然,与徽州三雕有异曲同工之处。徽州人注重家具的设计,将徽州建筑的特点渐渐融入到家具中,赋予家具特定的文学色彩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徽州建筑多倾向于对称平稳,变化丰富,注重形式的美感。精雕华丽的木工装饰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结构,彰显出徽州人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以徽州建筑为根基的徽派家具也注重花纹形式的变化以及对称手法的运用,堆叠重复使得徽州家具木雕精细而又落落大方,给人身心上的舒畅愉悦,家具像画卷一样把徽州文化记录下来。徽雕直接作用在家具上,其图文可以更好地与家具融合在一起,节省了空间又起到了调节明暗的作用,从视觉上将家具更加立体化,营造出特有的明暗效果,使得雕刻效果更好。徽派家具木雕多选用祈福纳吉、伦理教化以及驱邪挡灾三类题材[12]。如图1所示的浮雕花瓶,瓶插三把三方戟,代表平升三级,通过谐音与雕刻形象来表现美好的寓意,瓶中有扇子,寓意平生积善积德,中有荷花代表家庭和睦等,雕刻精美且富有深意,用美好寓意来表达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更有对于伦理道德的表述,如图2所示。看徽州木雕就像在读一本中华故事集,徽雕记录内容多而广泛,且寓意各不相同,放到现在也不失雅致。木雕的装饰性较强,可以将家具和花纹装饰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构件的特色。
2徽派装饰元素在传统家具上的应用
2.1马头墙在传统家具上的应用
马头墙因为其形状像马头故得此名,如图3所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马头墙白墙青瓦颜色的搭配,朴素明朗,使得建筑本身就带有一种岁月的沉淀感。起初马头墙是为了防止群居村落人口密度过大导致火灾而建,徽州居住密度较大容易发生火灾,相邻邻居有火灾发生时马头墙可以阻隔火源。游子们外出在外不能回家,马头墙也成为他们思念家乡的精神寄托,之后渐渐演变成对读书做官的美好向往。提取马头墙上的“座头”作为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家具设计中,如图4所示太师椅家具,其展示出徽州人对儒学尊崇,注重程朱理学,对文人墨士很尊敬,也有读书做官的需求。马头墙的造型即可解读为步步高升,也暗含人们对步入仕途的美好向往和需求,于是马头墙渐渐步入家具的设计当中,成为徽派家具的重要特色。
2.2木雕在传统家具上的应用
徽州木雕的花纹通常取材于道德伦理等纹饰,其应用如同讲故事一样把历史文化,甚至把神话通过木雕呈现在家具上。木雕题材广泛,花鸟鱼兽,山水风光都可以独立成画。明朝时木雕开始运用到家具上,通过浮雕、透雕等手法用在床榻、床牙等处,雕刻龙凤等寓意吉祥的图纹,美人榻家具如图5所示。雕刻上采用纹饰重复,床榻四面床牙多利用浮雕龙等图案,表达出人们美好的愿望。
2.3美人靠在传统家具上的应用
宋代以后,家具不再局限于低矮形,慢慢向高型家具转变,室内空间因为家具转型也相应变得高大宽阔,这种建筑和家具的转型设计逐渐发展成熟。徽州民宅多设天井,用来通风、防雨防火和防晒。天井下四周建美人靠用作休息场所,美人靠的曲线设计非常符合人体轮廓。古时深闺妇人少女不允许抛头露面,只能倚栏瞭望,因此得称“美人靠”。美人靠因为结构特殊,像从天井飞过来的椅子,故美人靠又称“飞来椅”。美人靠也是天井建筑的一部分,实用性强,既可用于分隔空间,又可以作为家具供人休息,作建筑构件可使建筑形式更加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巧妙的设计和艺术韵味至今仍被延续使用。
3徽派装饰元素与当代家具设计的结合方式
现代徽派建筑以古徽派建筑元素为原型,设计出符合现代气息的文化符号,再将这种文化符号融入到当代家具设计中。以圈椅为例[13],如图6所示,其设计中能够直接体现出和谐统一的徽派元素。椅圈造型为弧形,用材协调,多用圆材。制作时多用光素手法,在靠背中间做雕刻纹饰,或用镂空技术,背板采用曲线设计,“s”或“c”形弧度设计,坐起来舒适度良好,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大体现。徽派更注重天人合一,圈椅圆宛优美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徽派元素的包容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增强了人们对圈椅所处环境的亲切感。椅子上面的雕刻图案运用了徽派的木雕工艺,用精美的纹饰来寄予美好的愿望。当代家具设计更加注重徽派元素的人性化及和谐化设计,家具的传承性通过简单的复制符号来进行。
4徽派装饰元素在当代家具设计的创新应用
受国际风格的影响,中国家具的现代家具设计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外为内用,完全按照国际风格,不加吸收地完全照搬[14-15];二是古为今用,完全保持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材及结构的照搬,不做任何的改进。如在徽派家具设计中仅用简单的符号进行复制,缺乏新意。如今,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家具设计更注重于家具本质功能及家具质朴的感觉,这种理念更接近徽派装饰的特点。以美人靠为例,其既是提供休息的地方(家具),也是建筑构建的一部分。在雕刻纹饰时,不必照搬徽派元素的对称美。美人靠因其外形限制,多用于园林中,但可以在外形上进行变化,将东方的传统艺术元素与国际的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用现代的加工技术确保木材的良好品质[16]。将美人靠搬入家中,改良为木质沙发,如图7所示,在花纹上沿袭精美的徽雕素材,但不拘泥于对称,结合东西方文化中富于变化造型,使大的建筑家具变得小巧精致。雕刻工艺也除去不必要装饰材料的浪费,采用家具本身作为装饰材料,符合绿色设计要求。
5小结
1、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是将文化看成是人、自然、环境、社会整合的系统结构,强调以上诸因素的共生关系。生态文化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见识、态度和直观感受,即通常所说的真、善、美三个维度,它包括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中国生态文化传统是在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传统,这些生态文化思维在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民居建筑中得以完美体现,它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为人类建设生态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刘青霞故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文化思维 刘青霞故居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青霞女士的故居,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存的刘青霞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开封市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一处是坐落在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及西院。因为刘家宅院保留较完整,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刘家宅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生态文化思维。 2.1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知识思维 刘青霞故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知识思维主要体现在装饰功能方面,反映在其内外檐装修的部位。装修是指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门窗格扇,按其所处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2]。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间隔物,因其位于室外,易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故在用材断面、雕饰、做工等方面较为坚固、粗壮。内檐装修则是将建筑物内部分成若干部分的间隔物,与室内家具陈设一起,在用料、做工、雕刻等各方面更加精细。 2.1.1外檐装修 刘家宅院的外檐装修主要包括宅院大门、隔扇门和窗。宅院大门为攒边门,属板门类的一种,门的四边用较厚的边抹攒起外框,门心装薄板穿带,因其形状象棋盘,也称棋盘门。门心板是两扇略凹于门框的可开启的板扇,门框与抱框间的余塞板及上槛和中槛间的走马板均为固定扇。隔扇是唐以后出现的门(清代称隔扇),宋代称“格子门”,门中间镶嵌通花格子,安装在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空间。刘家宅院房屋正门均用两扇开启两扇固定的六抹隔扇。隔扇由槅心、绦环板、裙板加上竖立的边梃、横向的抹头组成。格扇中的槅心采用龟背锦棂条花格,是隔扇中透明通气的部分,也是最富装饰与变化的部位。宅院中与隔扇配套使用的外檐装修还有一些辅助部分,如横陂、门帘架等。横陂是隔扇装修的中槛和上槛之间的窗扇,起亮窗作用,为固定不开启扇,数量比隔扇少一扇。门帘架是附在隔扇上用来挂门帘的架子。两边的边梃与隔扇同高,上部有抹头两根,中间为龟背锦棂格的帘架心,下部是门洞。在帘架边梃上下两端分别用荷叶栓斗及荷叶墩安装固定。 2.1.2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是用来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构件,形式多样灵活,可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变化随意变换。由于在室内,制作精巧秀丽,与室内的家具、陈设互相配合,形成很舒适的环境气氛。因其在用料、做工、雕刻各方面更加精细,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内檐装修一般包括室内的隔断、隔架、花罩、博古架、阁楼、仙楼、天花、藻井以及匾额、对联等。刘家宅院的内檐装修主要有室内雕花木隔断、板壁、天花等。其中厅堂宅院的室内空间比其它房间要高大,要求装修精美,分割灵活。因此在其明间两前金柱之间和西次间进深方向的柱子之间,采用了一种实中带虚的中性隔断。这种形式的隔断和外檐装修的门窗相一致,只是尺度较外檐隔扇小巧,做工更精细。这种隔扇式的隔断所分割成的房间在清代称为“碧纱橱”这种称呼是因为“格心”上多半是糊纱而来的。碧纱橱隔断的装饰性很强,其上可绘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或题写诗词格言,与书画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犹如精美的工艺品。由于“碧纱橱”用的是一色格扇,很是壮观、大气,遇有大宴会等重要场合或是重新分隔房间的时候,隔扇可以随意活动搬移,对室内空间的划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2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审美思维 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审美思维主要反映在装饰材料、手法和部位等方面。宅院建筑物表面的装修都是独立装饰的对象,从门、窗、墙、柱、檐到棚、地板、砖、石块、瓦等都作为装饰的对象和部位,由于对象的不同,材质、性能、形状、位置也有所差异。装饰手法也很丰富。如:雕刻、油漆、彩绘等,这些都可说是建筑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宅院的装饰是利用砖、石、木等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石雕、砖雕、木雕、灰塑、涂饰等手法来体现装饰艺术美。其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区别,形成了质感、纹理、韵味、风格等各种效果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宅院砖雕集中于屋脊、封护檐、窗楣及山墙墀头处。宅院屋脊造型简单,正脊平直,两端不施脊兽,简单叠涩外挑即可。后檐墙的封护檐及外墙面的窗楣多以砖雕装饰。宅院中砖雕应用最多的地方还有山墙墀头。宅院厅堂山墙砖雕墀头盘头,中间加一层线脚,形状简洁朴实。在这些重点装饰部位,宅院处理都很简单,特点鲜明。 木雕是宅院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雕饰。木材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可以雕成各种粗、细、直、曲、凸、凹的纹样图案,利用不同的材质和雕琢技法,在不同的部位采用各种丰富变化和精细的图案,充分体现木雕的艺术特征。木雕的种类很多,有线雕、隐雕、透雕、贴雕等。多位于梁架、门窗、隔扇、檐部、罩、家具等部位。室内的隔扇、木窗、隔断、二门檐部及过厅檐部倒挂楣子采用木雕。檐下倒挂楣子由花牙子雀替演变而来,属河南民居地方特色之一。 2.3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伦理思维 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伦理思维主要反映在宅院的装饰题材上。装饰题材多以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及富贵平安选材为主。宅院大门抱鼓石上雕刻的仙鹤;帘架的荷叶栓斗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蝙蝠;门扇裙板上的汉文寿字雕饰及雀替上的龙与寿字雕饰等,均表达了主人对贵寿无极、富贵无边的向往。房门裙板上雕饰梅、兰、松、菊、牡丹、莲花等图案,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而且还表达了主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楚辞》以香草比之君子,拟人格之高洁;诗人陆游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北宋周郭颐《爱莲说》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花中君子者也”。由植物的生态习性、枝干姿态、叶容花貌等形象所引发的感情来认识植物的性格和习性:松的永恒苍劲、梅的玉洁雅韵、竹的清秀挺拔、菊的操介清逸、兰的秀质清芬、牡丹的高贵富丽等。以此表达主人的理想、意向和趣味。#p#分页标题#e# 3、结 语 刘青霞故居的建筑装饰依托于建筑的内外檐装修与装饰,体现了建筑与环境和功能完美结合的生态知识思维。在内外檐装修方面,宅院的外檐装修将房屋的整个明间全部做成隔扇,次间全部做成隔扇窗,加大了采光面积,使建筑形体表现得通透、明快。而宅院的内檐装修在标示室内功能性格、渲染室内空间氛围、表征室内生态文化思维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装饰艺术方面,利用砖、石、木等当地材料,通过石雕、砖雕、木雕、灰塑、涂饰等手法,处理都很简洁朴实,特点鲜明,体现了装饰艺术追求朴实的生态审美思维。在装饰题材上,以追求君子之道及富贵平安选材为主。通过雕饰有梅、兰、松、菊、牡丹、莲花等各种植物图案,来表达主人崇德幕贤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的生态伦理思维。由此表达了刘青霞故居建筑装饰艺术形、色、质完美统一的生态文化思维。
关键词:雕刻艺术设计;雕塑教学;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工艺门类的广阔性、综合性。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三年制专业。其专业特点具有较多的专业方向门类,涉及多种雕刻工艺与多种材料应用。当下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以传统式的工艺传授为主。在学制的限制下,课程建设相对比较紧凑,各种工艺种类较多,所以在客观上限制了工艺种类跨界融合。当下社会对于雕刻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的。如果只掌握一种工艺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雕刻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但掌握手工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与创作。而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要了解不同材料与不同工艺,从实际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实际产品产出,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性的素质。2.雕刻门类之间融合较少,材料与工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壁垒。雕刻艺术设计分有竹雕、竹簧、木雕、玉雕、石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在应用型高校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工艺技能。传统式的教育方式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技能与工艺的掌握程度,而现代教学的方式转变要求人才培养对企业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1]。同时“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下社会与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较高,不但工艺与技能要过硬,而且对相关产业有专业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教学的现状其重要意义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基础教学现状。雕塑在雕刻艺术设计乃至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雕刻专业对于空间与造型的要求相对更高,雕塑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在重工艺重技能的大环境下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少,课程设置重在专攻工艺与技能的培养。而显得雕塑课程结构简单,设置课时相对较少。2.雕塑基础教学对各种工艺门类的推动作用。雕塑课程的训练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观察方法,增强对作品的表现力。有效地进行雕塑的训练,对形体认识与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雕塑基础训练不同于硬质材料雕刻,泥塑的质地较软,塑形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对象快速将感性的表达投入在作品之中,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受力[2]。而雕刻的过程往往是理性的,对材料的控制把握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对比较理性,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很难将感性的表达融入雕塑当中。雕塑造型训练主要是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型训练。雕塑两种造型训练有助于学生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雕刻造型特点,并加以融合。竹雕、木雕与石雕等都具有浮雕的雕刻表现方式,虽然材料工艺技法与工具使用不同,但是在创意构图、空间压缩、线条雕刻、形体处理等方面都有共通之处。雕塑的浮雕课程训练往往就是在训练学生提升这些能力,虽然学生处于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在雕塑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与创新培养方面,已经具有能够认识并欣赏不同材料雕刻作品,在基础造型的训练上,雕塑提升学生的造型美、形体美与创意美。雕塑的圆雕基础课程与浮雕课程相一致,只是空间的表现方式与处理方式不同。雕塑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审美情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提升了学生在跨界与融合各雕刻门类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三、应用型院校雕塑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1.提升学生空间思考意识。雕塑是空间中的造型艺术,有实际存在的形体,并用某种材料所承载。在基础课之中,雕塑对形体空间的学习是其他无法代替的。主要体现在传统雕塑教学的本体语言,而雕塑的本体语言最核心的三要素概括为“空间”“形体”与“材料”[3]。空间是雕塑的第一元素,是雕塑存在的证明,也明显区别于绘画等平面的艺术种类。空间上的造型要求我们对空间理解不同于素描的基础训练,要求我们建立立体的思维方式,并具有科学的立体观察方法。在形体的造型上不以某一个角度的轮廓作为观察标准,以形体的处理和归纳为主。空间立体思维方式的建立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与造型能力都会有提升。2.拓展雕塑创作能力在雕刻作品创作中的优势。雕刻专业方向转移虽然材料不同,但在创作构思、创作表现上通过雕塑创作的教学办法与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学生培养的并不以标准统一化方式要求,真正的工艺与艺术类的教育虽然在规律上保持一致,但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以专业引导的方式进行转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雕塑创作需要对客观事物、对文化、对现实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以个人意识融入雕刻作品,呈现出不同工艺材料语言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现力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借助雕塑创作的训练模式提升学生雕刻作品的思想意识。雕刻艺术呈现出不同材料的美,所以,工艺与材料虽不同但在创作观念上融会贯通,从而学生在创作中能够自由表现,驾驭材料的属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结合工艺门类采用雕塑课程因材施教。雕刻艺术设计包含的工艺门类较广,针对不同雕刻方向的材料和工艺特点采用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例如,竹雕主要是在竹制的表面雕刻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或者文字,用竹根可以雕刻各种装饰的摆件。针对竹雕的雕塑课程应以浮雕为主、圆雕为辅,训练学生的空间压缩的造型能力,强化浮雕的创作力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竹雕工艺,将雕塑造型能力转化在竹雕的作品中。玉雕工艺不同于竹雕工艺采用圆雕与高浮雕较多,玉石不像竹子一样造型类似,每块玉石的形态不同,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在雕塑课程的设置上更重视圆雕与高浮雕课程的设计,其他雕塑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和交叉课程。由此可见不同的材料工艺采用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对专业方向的因材施教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4.引入数字雕塑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上的教学应用。目前雕塑专业院校陆续开展数字雕塑相关的课程,数字雕塑即是将目前的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相互结合,为适应我国艺术类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的现状,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作能力与数字技术的艺术复合型人才[4-5]。传统雕塑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注重对象的写实能力,数字雕塑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模拟空间中学生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雕塑模型更容易控制和把握,而且不受教学场地和空间设备的束缚,创作时间较为灵活,学生可以在练习和创作当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数字雕塑不同于市场上面批量生产的雕刻技术设备,它更加注重设计和创作能力。学生借助数字技术课程的训练可以在软件中选择自己专业的材料,在创作之初可预览到后期效果,为教学资源和最终作品的呈现都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对现代雕刻教育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雕塑课程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雕塑基础课程的范围较广。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和材料属性设置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教学效果更具有帮助。雕塑美学的造型修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情操,提高作品品位和格调。雕塑教学强调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形成独立的造型语言,以及个人化创作构思。虽材料工艺相同但作品百花齐放,推进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班守猛.数字技术在雕塑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
[2]吕丽蓉.浅谈当代背景下的雕塑教学[J].大众文艺,2010,(13):235.
[3]律广.雕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234-234.
[4]李升.翻转课堂在高职雕塑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174+176.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元素,其中浸润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将现代设计和传统符号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使用者有种亲切的存在感。室内空间里处处散发着艺术气息,把传统符号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国外很多设计人员往往都有一点共识:“没有中国传统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现存的古代建筑使用我们的传统符号元素的室内设计例子也很多。比如紫禁城的雄伟,乔家大院的朴素或江南民居精巧,可以说集中的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室内设计元素发挥更多的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如今,现代的室内设计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的固定表面和可以移动的小品所进行的整体设计,强调全方位的视觉效果,在重视室内地板,墙壁,天花板和艺术处理的其他接口的同时,考虑到门、窗、家具、窗帘、地毯、灯具及其他细节,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审美,恰恰符合现代人对内饰设计的需求。现在的室内设计,不是仅仅着眼于休息和睡眠,而是在人的居住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性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所以说,追求个性化生活空间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潮流和方向。室内设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内部空间的考虑也是相当的重视。内部装饰的心理暗示,必须得到充分关注。由此可见,室内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就是现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主导者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哪怕是欧式的,日式的和韩式的设计。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设计毕竟生长在中华大地上,它必须考虑到中国传统符号元素。总体而言,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元素仍处于探索阶段。即认识到传统文化元素都体现在要素的文化精髓,主观意愿;但如何恰当、灵活运用是没有考虑清楚的。参照传统的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往往是肤浅的、片面的、机械的。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主要是指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如艺术、工艺、节日等。它是中国人特有的气质、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目前设计师和研究人员运用较多的传统元素有以下几种:
1.传统图形
图形又叫做纹样,是人类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形应用可以说是涵盖广泛的,如牛、马猪等动物形,如紫罗兰、牡丹等植物图形,如喜鹊、老鹰等飞鸟形。再如,独特的民间传统图案,如龙凤图案、祥云、如意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地域特色。通过数千渗透和沉淀以及传播,反映了固有的民族特质。并根据这些标志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比如笔者参与的上海市超豪华的索菲特大酒店中餐厅设计,四周采用了传统的格子(斜格子和正格子交叉运用)图案,墙脚装饰图案是经过变形提炼的菱形和扇形图案,用具有现代设计概念的墙、顶、地整体搭配。传统和现代和谐相处,中国韵味十足。当然传统图案作为手工艺模式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环境设计的新时代运用传统的图案元素,还必须对它们实施“现代化”的改装,赋予其全新的设计理念,功能和形式,使其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设计美学。
2.传统色彩
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因此,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良好地运用色彩,就成为室内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建筑在用色方面具有其自身独到的特点。它既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构成方式,也注重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肌理的构成。而现代室内设计用色方面,不仅反映出现代的时尚气息,而且还结合了传统的色彩搭配,因而显示出某种独特性。如室内的常用楠木、胡桃木、榉木等,各种肌理和色彩的石材大理石等,以及不同砖,瓦生产。各种材料穿插使用之间,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颜色和纹理效果,形成了丰富的色彩视觉冲击,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设计,在色彩的一大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笔者更倾向于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搭配(配合颜色丰富的烤漆、艺术玻璃、马赛克等),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另外一大类人工色彩,也就是彩绘。也是传统工艺运用到现代装饰上的典范。因此,发挥中国传统的特色设计,把天然色和人工色揉捏在一起。由于现代室内设计的房子结构不再是木结构为主,所以绘画不再是主基调的室内设计,而是成为点睛之笔。有时正是这种装饰使得内饰设计,彰显其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
3.传统家具及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