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1

一、前言

近几年,儿科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逐渐从单一的临床治疗向综合性治疗方向发展,其中儿童保健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由于儿童保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儿科学的发展,自从拓宽儿科学的研究范围之后,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儿科医师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儿科医师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儿科学的发展。

    二、儿科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儿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儿童的疾病种类增多,甚至有一些疾病严重威胁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比如儿童呈现出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肥胖症人数逐渐增多,许多儿童养成了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甚至艾滋病等传染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髙,这些疾病都影响到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提髙了儿童的死亡率:其次,儿科学研究范围增宽。在儿科学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儿科学模式逐渐显露问题,该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涉及心理行为保健等较多领域,只有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渗透,才能做好儿科学的工作。

三、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势

3.1儿科学有向预防保健方面发展的趋势

保健的方法主要是预防,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才能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比如做好孕早期的预防工作,可以降低儿童先天性缺陷的发生率,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能够有效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儿童疾病的预防需要社会做好保健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的社会医疗健康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儿童保徤意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目前儿科学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儿童保健学还存在脱节的现象,但是多数家长在希望孩子生病时候得到及时治疗的同时,还要求了解更多相关的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由此就需要儿科医师同时具备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知识,从而将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传达给家长以及儿童,进一步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所以,儿科学向预防保健方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3.2儿科学有向综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儿科学的综合性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融合了纵多学科的知识内容,由此一些学者逐渐认识到儿科疾病的治疗不能只是依赖实验室的方法以及临床实践总结,而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分运用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等知识,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奥秘。同时学者们还认识到医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儿科学与儿童保健学完全分离,否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科学的发展。儿童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容易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至今为止,许多相关儿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在预防儿童疾病的研究上,需要综合各个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宏观的分析。儿童保健学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与专家的关注,儿科学向综合方向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需求。

3.3儿科学有向增强儿童体质、加快素质发展的趋势

    儿科学除了重视疾病的防治,同时更加注重儿童健康以及素质发展的问题,因此营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越来越重要。儿童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指心理上的健康,当前有些儿童不仅因为家庭破裂等外在因素出现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方式,并且心理上也出现了抑郁、偏执、孤独等症状,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学习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还有一些儿童不注重身体锻炼,身体极其虚弱,为了能够改善儿童的体质,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需要从营养、社会、环境等方面改善。

四、新时期儿科医师应当掌握的基本能力

儿科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治疗儿童相关疾病到防治疾病,以此降低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适应当前儿科学的发展趋势,儿科医师应当掌握以下的基本能力:第一,儿科医师应当全面了解儿科学发展趋势,具备基本的职业精神能力,充分认识医患之间的关系。日常工作中诊疗对象只是儿童,但是现在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非常疼爱孩子,儿科医师只有更全面的了解儿童保健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第二,儿科医师应当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儿科医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取世界先进的髙质量医学信息,掌握各个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熟练的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从而提髙诊疗质量;第三,儿科医师应当了解社会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儿童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给病人制定科学的诊疗计划,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第四,儿科医师应当学会运用循证医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循证医学主要是以大宗病历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疾病的诊治进行分析,从而为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法,运用循证医学于临床实践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质量。

结束语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防病意识;疾病认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7-02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的防止早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保健预防门诊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1]。如今,我院采取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增加了家长正确的对疾病健康教育认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地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笔者现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家长的防病意识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9±3.02)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在给予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及家长的疾病认识程度以及防病意识。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的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疾病检查的方法;观察组采取有效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方法对儿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直接有效,讲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的各种异常因素,并对异常的孩子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发放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小册子,告知家长正确的开发智力与护理的各项措施;讲解正确的婴儿喂养方式及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设立专门的电话回访,直接对孩子的健康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制定一对一的详细健康查体表,准确记录与存放,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采取早发现早解决的手段。举办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解有关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1.3 评定标准 针对两组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种调查问卷,其中一种关于常见疾病的认识程度,另一种是关于常见的防病意识,两种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观察组的儿童及家长的常见疾病认识程度以及常见的防病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3.1 新生儿时期对家长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门诊的新生儿进行听力与NBNA的筛查[2],并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护理与照顾;指导在新生儿时期正确的母乳喂养,告知进行纯母乳喂养对孩子及母亲的优势,如母乳喂养不足,指导正确使用配奶;告知家长按时进行疫苗的接种,满六周后的新生儿,来院进行体格检查,使家长了解儿童的健康知识以及保健的意义。

3.2 婴儿6周后对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满六周后的婴儿,全面的对生长发育检查。并发放口服的维生素A、D,为了预防和减少佝偻病的发生;早产婴儿应在生后2周给予口服。建立健康档案,将每一次的检查结果与相应的早期预防措施做好记录并妥善存放,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与有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指导家长正确的使用声音以及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心理及性格的健康发育;指导家长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训练,以增加孩子身体素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3 婴儿3-12个月时对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3-12个月的婴儿,应采取常规的运动评估以及相关的五十二项检查,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正确的了解,如果发现孩子发育情况出现障碍,应使用特殊的儿童健康评估方法进行检查,对于怀疑以及异常情况,应及时的给予早期的健康干预措施。

3.4 满1岁后对家长及孩子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满1周岁的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对于牙齿生长不良等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评估以及检查,及时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功能以及表达能力,如有缺陷及时早期进行心理开导,让孩子在生活中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问题,有效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5 3-6岁时对孩子及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此时期对于孩子及家长讲解某些常见的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关于预防常见的传染病的相关知识[3],使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或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此期还要加重对孩子讲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由上所述,对于儿童及家长给予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的增加儿童及家长的防病意识,能够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儿童的生长健康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程志明.探讨儿童保健在社区门诊的临床疗效[J].河南出版社,2011,10(15):33-40.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 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 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 结果

2.1 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见表2。表1 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 表2 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 问题及对策

3.2.1 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 对策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4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大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宣传普及手足口病与儿童预防工作科学防病知识,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科学、理性的防控手足口病,保护广大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基层的原则。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和督导评估工作;做好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材料发放、使用等工作。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优势,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组织对目标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二)目标人群。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及乡镇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及儿童家长等。

(三)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乡镇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业务人员组织开展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趋势、预防知识要点、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提高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2)各疾控中心负责对本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相关人员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技术培训,每一所幼教机构及学校要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以下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3)托幼机构、学校要通过组织召开家长会、课堂、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儿童、学生及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儿童及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4)各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要发挥技术、公共卫生服务等优势,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做到: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要结合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预防保健站等要充分发挥基层网络的作用,通过专栏、展板、横幅、有线广播、网站、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5

关键词:预防接种健康儿童护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8-02

预防接种是人获得特异性的免疫途径。它主要是通过在健康人的体内根植如疫苗接种,并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得抗体产生。它的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有种痘预防天花,预防肺结核,接种卡介苗。这是按照国家和省级的计划免疫接种的医疗单位的规定,并且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让合格的接种单位和专业人员对适宜的接种儿童进行科学的接种疫苗。其目的是提高接种儿童群体的免疫水平,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控制。

1健康儿童要按时接受预防接种疫苗

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我国卫生防疫部门设置专门的防疫机构,其目的是方便我国儿童严格按照合理的程序接受接种疫苗。这不但有利于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有利于卫生免疫机构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同时促进健康儿童获得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如此,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自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几十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儿童按照固定时间到防疫机构接受接种疫苗的宣传工作已经家喻户晓。

1.1对于接种疫苗,相关的医疗单位派发了《儿童预防接种证》。所以,家长应详细了解其相关的内容,知道接种疫苗应适用的年龄阶段,知道疫苗的作用,可预防什么传染病的种类。同时,家长应该知道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次数。尤其值得家长关注的是,有些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因为诸如此类疫苗必须在每年的五月进行疫苗接种。

1.2对于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家长必须了解清楚,诸如孩子是否有疾病在身,利不利于接种疫苗,如果能接种疫苗,那么在疫苗接种前是否吃过药物等情况,应详细告诉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接种疫苗,从而使医疗人员检查以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计划安排被认为是孩子的最佳接种疫苗时期,但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使用的规定中有明确要求,孩子处于疾病状态,不应该接种疫苗。例如高烧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的肝脏,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化脓性皮肤病,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其他的症状或疾病的婴儿应暂停接种。

1.3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家长更应该值得注意。目前,一般情况下,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因为各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可能在接种疫苗过后会在机体产生的免疫过程中产生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各自体格的差异存在明显的特征,所以,对接种疫苗后反应情况就不一样,如果出现发烧,注射部位发红等。孩子体温在38℃,这属于正常的反应,一般情况下,两到三天就会好起来。相反,如果在38℃以上,并且同时出现针扎部位红肿,并且出现不良反应在一周以上。那么如此接种疫苗后应该立即向有关单位反应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就诊治疗。现在一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接受预防接种,就认为那是安全的,绝对不会有传染病的感染,这是错误的观念。免疫接种疫苗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对传染病免疫的效果,因为儿童身体状况不同,其接种免疫效果不同。

2儿童健康的保健原则

2.1婴儿护理。婴儿时期的增长率比新生儿期缓慢,尤其是在体格发育的成长。他们活动的范围变大,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加,智力发展更快,提高语言能力,思考和行动,但危险识别能力的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儿出现意外损伤和中毒。饮食已从牛奶到食物,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止缺乏营养和消化系统疾病。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和自身免疫系统低下,是传染病发病率的高峰期,所以预防是保持健康的重中之重。

2.2幼儿护理。在学龄前这个时期,儿童的体格发育相对较慢,而智力发展相对较快,并且在此阶段求知欲表现强烈,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简单的劳动,和卫生习惯,做好上学的准备。学龄前儿童预防能力有所增加,但随着接触的各种事件增多,依然可能会有传染病发生。因此,学龄儿童也应该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2.3学龄儿童保健。学龄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大脑已经基本完善,智能发展较为成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提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发病率要比以前低,但是要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的发生,纠正孩子坐,立、行姿势,安排规律的生活和锻炼,营养和正常的休息都要保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孩子进行安全健康的护理保健工作,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身体逐渐强壮,学习生活才会充满活力。

3总结

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时期的孩子的健康非常担心。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各个方面是否健康,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发育受到影响。因此,科学地采用方法养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少生病。如果孩子生病,那么护理得好,身体恢复就快。一般情况,身体的抵抗力是痊愈疾病的重要基础,而吃药打针只能是协助身体抵抗疾病。所以,护理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担心。而儿童健康护理是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安全保障,以及相应的护理依据。

参考文献

[1]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2]杨锡强.儿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235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6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盖范围较少 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 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 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 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 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 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 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