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母婴护理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1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4级八年制贯通培养护理本科1班共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备用床与麻醉床的示教与练习”作为项目教学的范例。课前对学生分组并下发项目任务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设计展示内容,课中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课后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讲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结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由“演说家”转变为“导航仪”;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听众”转变为“演员”。结论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更有趣;以任务为核心,使课堂更有用;以教师为主导,使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

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中力求推动有趣、有用和有效的“三有”和谐课堂。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依托,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应该转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项目教学法所主张的“在做中学”的观念,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成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按照临床实际工作情景,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选用2016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研中的优秀课例“备用床与麻醉床的示教与练习”作为项目教学的范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实践中的体会和建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

以本校2014级八年制贯通培养护理本科1班的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考入本校的中考成绩均在460分以上,且均为北京生源。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2研究方法

2.1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结合临床工作需求,将护理思维与教学进行整合,构建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学习情景,由临床一线护理专家按照笔者给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制订项目任务单,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2]

(1)确定分组。以自愿原则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将全班共分为8组。(2)播放视频。课前一周将临床一线护理专家下达的项目任务视频发到本班学习微信群中。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自学、查找资料,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课上进行项目展示。临床专家根据“铺备用床和麻醉床”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布置任务:任务一:铺备用床时如何做到省力?任务二:迎接一位新入院患者如何准备床单位?任务三:患者外出做检查时如何整理床单位?任务四:患者正在就餐、治疗或其家属探视时可以完成铺床法操作吗?为什么?任务五:术后患者铺麻醉床时枕头如何放置?为什么?患者强烈要求用枕头时如何解释?任务六:迎接全麻腹部术后患者回病室,铺麻醉床时应该如何加铺橡胶单和中单?为什么?任务七:铺麻醉床时椅子应该放在床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如何协助医生将患者移至病床?任务八:手术后回病室的患者床边如何准备麻醉护理盘?目前临床还使用什么监护设备?(3)网络答疑。课前一周,笔者通过本班学习微信和QQ群接受学生提问、答疑,启发鼓励学生自学,同时到医院拍摄病房中铺好的备用床和麻醉床及抢救设备的图片,讲课当天发至本班学习微信和QQ群中,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临床一线护理专家提出的项目任务。(4)布置任务。课前3天,笔者按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布置的任务,安排好各组的任务内容:1~4组实施铺备用床操作;5~8组实施铺麻醉床操作。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或到医院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新进展。(5)手机在线。开课5分钟,笔者制订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让学生进行手机在线分组学习、讨论。学生打开手机,进入本班学习微信和QQ群,观看临床一线护理专家下发的项目任务单,再次确认本堂课中各自的具体任务,并观看笔者在课前到医院拍摄的各种铺床法的实际效果图片及抢救设备图片。(6)任务展示。8组学生分别派本组代表展示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可采用口答、操作示范、情景再现等形式,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本组代表展示结束,如有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补充。小组任务展示期间,其他小组成员和笔者可以根据项目内容进行提问。小组展示完毕,上交项目任务的学习笔记,由临床一线护理专家进行讲评。(7)师生互评。每组任务完成后,先由本组学生进行自评,再由笔者指定任意一名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最后由笔者总结归纳。本组代表成绩即本组成绩,以激发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3结果

3.1教师由“演说家”转变为“导航仪”[3]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教学中,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制订项目任务单,把传统章节的知识点设计为实际的工作任务,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融入仿真的工作情境中,把拍摄的医院实际操作图片装进了学生的头脑中,缩短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使教师由原来讲台上的“演说家”变成现在课堂中的“导航仪”。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2学生由“听众”转变为“演员”[4]

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时,在项目教学法的引领下,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完成,避免“吃太饱”或“吃不饱”,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要靠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我成就感均可得到提升,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原来教室中的“听众”变成了模拟临床工作情景中的“演员”。对学生而言,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围绕项目任务主动地、有计划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4讨论

4.1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更有趣

项目教学中,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就要围绕任务查阅相关资料,自学相关内容和独立思考,回顾以往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分工、交流、协作完成本组任务,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如准备任务展示的道具、设计任务展示的情景、PPT制作等。如果任何一个小组成员不配合或任务展示中某个环节失误,都会影响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学生在课堂任务展示之前,教师再次明确各组任务,规定各学习小组有5分钟准备时间,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这5分钟。指导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教室内准备本组进行展示的教具。这既是小组任务展示前的热身,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前准备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分钟准备时间结束后,学生自行将手机统一放到小组的收纳盒中,让学生把手机当成一种学习工具,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弥补了学生上课随意玩手机的不足,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笔者认为学生分组尤为重要,分组可以尊重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均衡搭配。无论采取哪种分组方式,教师都要给小组中的每个组员明确分工,防止个别学生出现依赖或逃避心理。项目任务的准备和成果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习中的成果和乐趣。

4.2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使课堂更有用

任务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选择的项目任务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应该以“学”为前提,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以学生的角色改变为前提。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笔者认为任务选择必须与教学大纲紧密相关,并将知识点作为布置任务的依据。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实习医院的行业专家搭建教学通路。课前与临床一线护理教师沟通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临床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贴近临床实际的护理工作任务。行业专家将项目任务视频下达后,学校教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调控课堂的节奏和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考虑学校教学环境和模拟教具是否可以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并引导学生按照临床护理思维制订解决任务的方案。

4.3项目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使课堂更有效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看似教师的任务减轻了,其实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课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临床一线,去发现和体验临床一线实际工作程序与教材中的不同,然后与临床行业专家沟通,制订出适合教学使用的项目任务单。课中,各组学生在进行项目任务展示时,教师要随时启发、引导学生。课后,教师要总结出本次课各学习小组任务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记录学生的优缺点,对个别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下次分组时给予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关注学生任务展示时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模拟操作时护患沟通是否有效,对教材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是否掌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较高的责任心和热情。教师需要对本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与临床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有效完成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作者:张丽威 卢桂霞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颜学荣.关于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30-131.

[2]马文华,王慧玲,陈巧力.项目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99-100.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应用

药物应用护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学生掌握每个药物或每类药物的各种知识,包括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措施及用药护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授知识和经验,它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虽然有互动和交流,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校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是,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包括最初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的具体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其核心内容是:教师不再把掌握的现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寻找答案,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1)确立项目。课前,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和学生一起讨论后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的选择主要依据两点:一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二是结合临床实际,真实生动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能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很好地整合。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评估。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后,教师根据项目的形式设计和评估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总结各组的特点。学生之间亦进行客观、公正的互评。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促进其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5)结果应用。将项目工作方法的结果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3“项目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选用药物应用护理中“青霉素”药物作为教学项目。

3.1提出病例、明确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护理中的应用谢燕玲(重庆市护士学校401320)病例:患者,女,8岁,因发热、咳嗽加重,入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小儿肺炎。医嘱:青霉素钠160万U,静脉滴注,皮试阴性,当静脉滴注3分钟后,患儿即全身发绀、面色苍白、冷汗、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随即昏迷,呈现严重的休克状态,立即进行抢救,无效死亡。根据此病例学生分组讨论确立项目:1)患者用药后发生了何种不良反应?2)如何避免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3)青霉素应用过程中必须准备的抢救药品是什么?

3.2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将全班分成10个小组,小组根据确定的项目任务和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增强其学习的针对性,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

3.3查找资料、实施计划

让学生围绕项目主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取有关信息,以帮助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只作为教学的主导,全程监督过程的进行。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项目任务中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回答“青霉素最严重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及个人生活经验回答“过敏性休克,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深一点难度继续提问“该患者家属述说患者一周前曾用过青霉素,要求不作皮试,作为护士应如何回答”,学生可通过翻查教材资料,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答案“连续停药三天以上就必须重新做皮试”,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继续把青霉素的所有皮试要求归纳总结出来。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学习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3.4学生汇报、检查评估

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汇报完后,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并解答,分享查到的资料及方法。最后教师对各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给予评价和纠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进步。

4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理论与综合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由松散的个体变为团结协作合作小组,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当然,此种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第一,中职学校教学课时数不够,操作时间比较紧凑;第二,中职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因此,项目教学法在现有的中职护理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需要进一步制定更详细完善的操作步骤以适应现今中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项目教学法[J].企业导报,2011(10).

[2]杨冬梅.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Html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界,2016(72).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妇产科;护理带教

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科室部门,而对妇产科护理而言,对护士护理实践能力具较高的要求,需确保临床护士能符合临床工作需求,培养出实践性护理人才,因此给妇产科护理教学带来极大挑战[1-2]。传统教学法仅是按照护理内容大纲进行带教,但无法调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临床带教效果[3]。项目教学法起初是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教学方法,且结果显示儿童独立性、自主性、团结性明显增强[4]。自2001年,项目教学法逐渐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取得显著效果。该文通过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次研究,以该院实习护士5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项目教学法,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妇产科实习护士50名,两组实习护士均知情该次研究,自愿参加该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名,实习护士均为女性;年龄最小在18岁,最大在24岁,平均年龄在(21.74±1.19)岁;中专学历11名,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4名;观察组25名,实习护士均为女性;年龄最小在18岁,最大在24岁,平均年龄在(21.75±1.20)岁;中专学历10名,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5名;两组实习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临床带教为传统带教法,按照妇产科护理工作内容,行常规带教,实习护士每天与带教护士共同参加护理工作,积极参加每天护理事件,积极解答护士所存在的疑问,指出实习护士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观察组:实习护士临床带教为项目教学法。①确定项目。根据本院妇产科所需的专业护士、课程标准,按照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以及妇产科护理工作,详细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②项目评估。先评估实习护士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基础知识,明确护士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护理职业基本技能及护理操作方法,开展有效的护理教学。其次评估本院及妇产科资源,使实习护士能反复学习及练习,带领护士参加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等护理工作。选出每周最佳案例,带领护士参加病例讨论。定位评估病例基本情况,学习胎势、胎先露、胎方位概念,正常胎方位种类,足月胎头等知识,明确产前检查各项护理操作,确定妇产科检查操作内容及操作流程。③项目教学内容。根据妇产科护理中每项护理,确地护理项目,制定针对性护理内容。先确定认知目标,使实习护士掌握四步触诊方法,准确听取胎心音,掌握胎心音位置;通过网络、学案、视频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及文献,并建立小组分析。比如“异位妊娠的诊治”项目,成立多个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确地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并收集、整理及分析患者资料,通过多个渠道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诊断及治疗方法,明确治疗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将治疗方案交给带教教师审查,同时组织每位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开展讨论大会,使每位组员参与讨论,并运用各互联网技术调动实习护士的主动性。④教学评价。针对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内容及实施情况,让每位护士能自我反思及总 结,记录临床护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问题,明确护理解决方法,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同时由小组成员各自评估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讲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及缺点,并对护理工作予以反思。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实习护士护理实训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进行考核,由该院自拟考核调查表评价,每项指标考核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实习护士护理实训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越高[5]。②评价两组实习护士的护理个案分析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实习护士护理个案分析能力越高[6]。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内相关数据。对呈均数标准差(x±s)表现的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士护理实训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考核情况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士护理实训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护士护理个案分析能力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士护理个案分析能力(93.42±3.75)分,对照组实习护士护理个案分析能力(82.52±4.68)分,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8,P=0.000)。

3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科室部门,其护理工作复杂,所面对的意外情况也较多,此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提出较高要求。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妇产科实习护士,在临床教学带教工作中,多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教师带领和指挥下,对实习护士行各种诊疗工作,以教师为教学主题,实习护士被动接受各种护理及治疗工作[7-8]。而在此学习期间,各实习护士缺乏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意识,进而会影响实习效果。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是由临床医师指导下,由实习护士亲自参与护理实践,使每位实习护士能掌握护理教学中的内容,并使每位实习护士互相合作,共同处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故而能提高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9]。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实习护士在接受项目教学法临床带教下,实习护士的护理实训操作技能、护理知识及护理个案分析能力明显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在妇产科护理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实习护士的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具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妇产科临床带教工作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确定项目课题及课题内容,确定每位实习护士的工作责任,寻找资料,分析思路,均以实习护士作为护理内容的主体,使实习护士能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具较高的合作性及趣味性,能够显著提高实习护士的护理操作能力及护理专业知识[10]。鉴于此笔者认为,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妇产科临床带教工作中,能够激发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能显著提高实习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利于实习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需有效结合临床实践及临床理论知识,将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案例操作,通过结合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及护理理论知识,可提高实习护士的专业能力及适应能力,具较高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牛倩.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5):266.

[2]梁琼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卫生学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3):150-151.

[3]曾晓霞,刘可仪,祝青.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的应用[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4):612-613.

[4]付玉静,翟建军.项目教学结合探究性学习在全科医师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4-15.

[5]李冬宁.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与护理项目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87-189.

[6]崔宇红,李静,李芳.项目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5):379-381.

[7]张路.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2):31-33.

[8]陈文,李婷.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45.

[9]张丽威,卢桂霞.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53-54.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

0引言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以特定项目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处理完成一项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内容。项目教学法最先由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共同著作的《项目教学法》一书中所提出,它主张以学生自主行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思想,整个过程包含五个方面:提出创意、设置方案、制定计划、课堂展示、反馈结果。与传统纯理论式教学方式不同,项目教学法巧妙地将学生所学与实际所用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注重技能培养和开发学生思维探索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1]。学生通过组织参与设计实施项目的各个步骤,一方面强化其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学习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医学学科,具有篇幅大,晦涩难懂,理解起来较难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单纯的讲授教材知识不仅教师难以把握内容传达的效果,学生也不易提起学习的兴趣。项目教学法较好地改善了这一情况,它具有让学生更多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应用,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本实验旨在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价值,选取我校护理专业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比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校18级护理专业1-2班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男同学15名,女同学85名,年龄16-18岁,两组性别,年龄,初始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1班50名学生进行传统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式,即以理论教材为基础,多媒体和常规教学工具为辅,由我校指定教师进行授课,各项考核由特定人员监督记录。(2)观察组。观察组2班50名学生采取项目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可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3]:①提出创意:首先教师根据当章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给定学生几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主题为背景自行讨论创意点。②设置方案:学生依据主题和创意点,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之下,设置可行性方案。③制定计划:在方案完备之后,着手准备方案所涉及的具体人员分配分工、实验材料等,制定详细的计划实施步骤。④课堂展示:学生以方案计划为本,在课堂上进行演练操作,教师给予评价。⑤反馈结果:学生根据课堂展示教师所提出的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巩固记录在整个项目实施前后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的,通过小组讨论再进行个人思考归纳。理论教材、授课教师、考核方式和监督记录人员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内理论考试成绩(60分制)、实验操作能力(40分制)、思维思辨反应能力(10分制)、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10分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数±标准差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中所占百分比率,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项目教学方式的两组别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理论成绩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思维思辨反应能力低于观察组学生,且观察组对项目教学法的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内科护理学隶属于临床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理论授课为主,在学生动脑思考以及实验操作方面的培养有所欠佳。项目教学法则是在传统理论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将知识的被动学习接受转变为以项目作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索思考学习模式[4]。上述实验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项目教学法的满意度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和知识探索总结能力[5]: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驱动为特征,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其自主去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项目步骤计划的制定实施进行知识的探索,极大地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能动性。②增加学生合作沟通和思考思辨能力: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其思考思辨能力,这对日后进入临床工作相互之间的护理合作打下良好基础。③建立学生将护理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思维[6]:项目教学中项目主题的拟定是以临床实际为准,学生根据主题设置项目内容也是需要联系实际情况来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建立学生临床实际思维具有先导性。

4结论

项目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教材理论转为项目导向、由课堂为主转为实操为主,在保证学生理论成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增强其实验操作水平和思维思辨反应能力,全面发挥学生的“智”,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实践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南颖东.在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9):224-226.

[2]刘红伟.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78+182.

[3]严超.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175-184.

[4]陈若冰.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81-83.

[5]刘涛,梁春光,崔慧霞,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5):334-338.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5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统一教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6

目的:探讨在外科“伤口护理”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三年制中职护生120人,实验班60人,对照班60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程结束一周后,对护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班护生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关键词]

外科护理;项目教学法;伤口护理

“伤口护理”是外科护理学中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伤口的愈合对疾病的治愈有着关键的作用,能有效缩短疾病的治疗周期。通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伤口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为培养中职护生外科技能操作能力提供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项目教学法是以护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使护生主动学习并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河源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3级以往各项考试成绩及班级综合测评成绩相近的三年制中职护理2个班120人,均为女生。随机选择其中1个班为实验班,1个班为对照班。2个班理论及实验课均为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考核采用同等难度的教考分离试卷进行闭卷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为“伤口护理”,评分标准及监考教师均相同。

2方法

2.1对照班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示教“伤口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伤口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护生模仿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选取一组学生进行演示。然后,教师对此操作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2.2实验班

2.2.1设定项目

一例小腿外伤伤口的护理。

2.2.2制订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给出一个相关病例,来完成一例小腿外伤伤口的护理;然后设定模拟病房,确定操作流程:核对患者、解释目的-安置舒适体位-观察伤口-消毒-换药-绷带包扎-记录。

2.2.3实施计划

护生在教师示教后,全班分成15组,四人一组。每组成员根据项目任务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病例,通过角色扮演及角色互换完成“外科伤口”护理操作。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护士,剩下两人负责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按照已确定的病例及操作流程完成后,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指出各自操作的优缺点及人文关怀程度。

2.2.4成果展示

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若干个小组分别上台演示。

2.2.5评价总结

主要根据每个护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护患关系及护理成果进行评价。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教师对此项目理论及操作进行考核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评价结构差异的原因。

3结果

3.1两班考核成绩比较

统计学方法将考试成绩录入Excel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班比较。采用t检验,P

4讨论

4.1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护生的操作技能及理论考试成绩

通过护生成绩考核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都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护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任务驱动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理性知识,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

4.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爱伤观念及团队协助精神

护生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加强了护患沟通能力。同时换位思考,对待患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在交流中充分体现了爱伤精神。所有项目的完成都是多人相互配合协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3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中职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教法新颖,尤其是初次使用时,学生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新奇感,满足了护生的好奇心。同时,通过模拟病房,操作贴近临床实践,护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高度活跃,学习效果更佳。

4.4提高护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项目教学法强调从护理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病例作为教学内容,护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护生的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共同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明显高于普通的传统教学法。因此,它提高了护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护生的操作技能及理论考试成绩,培养了中职护生理论联系实践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和职业能力。

作者:赖慧蓉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7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护用药理

一、本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

本着这一理念,把本课程采用案例化课程的模式设计,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必需的知识和技能[3];解决问题之后得出结论;最后让大家交流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化的学习和拓展。护用药理学课程章节繁多,学生记忆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将教材章节分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内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内分泌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通过案例导入把知识点连接起来。其中传出神经系统的用药护理包括胆碱受体激动药的用药护理、胆碱受体阻断药的用药护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用药护理、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用药护理;中枢神经系统的用药护理包括麻醉药的用药护理、镇静催眠药的用药护理、抗癫痫药的用药护理、抗精神失常药的用药护理、镇痛药的用药护理、解热镇痛药抗炎药用药护理;内脏系统的用药护理包括利尿药的用药护理、抗生素的用药护理、呼吸系统用药护理、抗结核药的用药护理、消化系统用药护理、组胺及抗组胺药用药护理;心血管系统的用药护理包括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护理、抗心绞痛药的用药护理;内分泌系统的用药护理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用药护理、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的用药护理、胰岛素的用药护理。

二、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很缺乏,对所学课程兴趣不高,这些都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项目教学法是把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实施,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如,在护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用药是否合理,或者可以让学生按照讲的重点药物自己设计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倍感成功,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基本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的实施过程有教师布置任务(包括课前、课上及课后)、同学自学(包括查询资料和看教材)、项目实施(包括案例导入、讨论等)、小组汇报、点评总结(包括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总结)等几个环节。通过上述环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认真负责、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而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对学生要求的基本素质正是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6]。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好方法。

(三)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则是以教师教授为辅,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为主导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改革。另外,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教师是项目计划实施的设计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协作者与引导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付出足够的备课时间,准备好大量的供学生用的相关资料,而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所以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必须要提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必须做好有效课堂建设,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7]。

三、项目教学法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制定项目计划

对一个整体的项目进行细化与分解,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任务内容计划好、分阶段完成内容与完成时间,并在学生实施项目做任务的时候,教师主要负责监督与指导,使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课前任务中教师给出预习题目,学生收集项目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料,同时分析预测项目展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施计划

对于项目的实施要符合实际,切实落实好。随机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自行分工与合作,对相关的目标资料进行收集,激发学生思考及团队精神。在学习护用药理学时,利用项目教学法将繁杂的知识点整合分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内脏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内分泌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五大模块。首先利用学习通软件随机分组,学生首先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各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子项目中采用案例化课程的模式设计[8],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为解决问题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之后得出结论;最后让大家交流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化的学习和拓展。

(三)项目检查评估

最终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评价时应注意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首先可以组内对自己的设计、工作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小组间进行互相评估,好的设计及实施可以互相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不足之处可以进行反思;最后由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大家的项目设计客观公正的点评,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重点注意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是否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直接问老师[9]。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及思考性。

四、“项目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提出案例,明确项目任务

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用药护理中镇痛药的用药护理为例,教学案例如下:患者吴某,男,58岁,胸壁手术切口及胸骨部位出现持续性重度疼痛1个月,活动时疼痛加剧。患者4年前诊断为肺癌,近期胸痛加重,疼痛难忍。经检查诊断为肺癌综合治疗后复发。已进行多次化疗和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给予复方氨酚羟考酮(泰勒宁)(盐酸羟考酮5mg和对乙酰氨基酚325mg)2粒,口服,每6小时1次,剧烈疼痛时给予吗啡注射。

(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学习通”下发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学习通”完成课前预习。通过查资料、看教材等方式了解4个问题:⑴疼痛的分类,每种类型疼痛常用镇痛药有哪些?⑵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⑶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⑷镇痛药的用药护理。

2.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及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利用“学习通”软件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并针对回答情况给出分数作为期末考核成绩。这样的随机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

3.案例导入

了解疼痛的发生病因及分类。教师播放视频(导入案例),根据视频给出诊断,并总结疼痛的分类及用药情况。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视频了解镇痛药的使用范围。了解到疼痛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疼痛又是一种主观感受,易受心理因素及强烈暗示的影响。疼痛可分为两类:⑴急性疼痛如创伤、心肌梗死,复发性疼痛如癌症的疼痛;⑵慢性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痛经等,宜用解热镇痛药。

4.小组讨论

教师给出医嘱,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用药计划,教师指导总结。根据医嘱,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药理作用:第一,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三镇一抑制):⑴吗啡对各类疼痛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⑵镇静作用;⑶镇咳作用;⑷抑制呼吸;⑸缩瞳,引起针尖样瞳孔、催吐,吗啡引起恶心、呕吐。第二,心血管系统:吗啡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但颅内压升高。第三,平滑肌系统:吗啡可引起便秘、尿潴留;诱发胆绞痛。临床应用:第一,各种急性疼痛,因其成瘾性强,一般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第二,心源性哮喘;第三,止泻用于非细菌感染性腹泻。不良反应及成瘾性:第一,常见不良反应。治疗量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嗜睡、便秘等。第二,耐受性与成瘾性。吗啡长期用药(2~3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临床给药剂量逐渐加大;并且患者产生明显的药物依赖性。如果停药,患者就会产生戒断症状,如失眠、烦躁不安、流泪、流涎、震颤、盗汗、腹痛、腹泻,严重者甚至导致瞳孔散大、意识丧失、休克等症状。第三,急性中毒。大剂量使用会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如昏迷、呼吸高度抑制、针尖样瞳孔、体温下则出现休克、循环衰竭和死亡。一旦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给患者人工呼吸、输氧、输液和注射纳洛酮缓解症状。教师对学生分组展示情况予以点评总结。

5.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有以下内容:⑴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并借助simman3G模拟人,分组展示癌症患者及急性疼痛情况的整体用药护理过程。教师对学生分组展示情况予以点评总结,另外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互评。⑵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病人、护士,护士对病人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⑶护士向病人进行用药前中后的指导和宣讲。教师根据学生的用药宣传给予点评,并总结更正。

6.考核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考核。学生按照上课所学内容对病人进行完整的用药护理,教师每组随机选两名学生,角色扮演护士和病人,完成肺癌晚期疼痛患者的用药护理。

7.总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情况,留作业和布置下次课的任务。可布置作业:⑴吗啡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总结用药护理要点;⑵比较吗啡和杜冷丁作用的异同点及成瘾性;⑶完成网络平台的作业。

8.课后体会

母婴护理教学范文8

项目教学法是儿科护理中一种应用性强、教学效果好、与临床实践有效对接的新型临床教学方法。它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演示、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而将学生置于学习实训过程的主体地位上。本文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深化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大,各类护理专业备受追捧。为了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视和突出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应用。下面笔者将具体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分析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和主线来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合作者、推动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实训教学前先将每个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详细地讲解给学生,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理解、掌握、巩固新知识。学生在解决项目遇到的各种困难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和归纳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有助于革新教学模式,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在项目教学法的引导之下,教师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并在具体实践中深刻理解操作要领。这样,理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掌握和巩固,学生真正成为了实训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得益于学生主动性、自我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第二,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正式踏入护理岗位打下技能基础。在项目教学法的指引之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实训就教什么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当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到的都是今后有用的技能,大大提高了与实际需求的对接程度。

二、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安排

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有效调整儿科护理实训的教学内容。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更换尿布法、约束法等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未来趋势,所以予以删除;而相应的,需要增加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小儿心肺复苏等护理项目,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岗位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革故鼎新,去旧迎新。这样才能永葆实训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开展和实施的核心是要积极配备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完善配备设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利开展实训教学的依托。只有打造了实训环境,学生才能够更加精确的掌握实训要点,培养自身技能。游泳池、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床头灯等都是需要按要求配备的;而且,实训室的内外墙壁和挂饰等要遵循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设置,为学生提前适应做好准备。

3.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评价

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要相应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过于单一,也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因此,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之后,教学评价也需要添加学生自我评价部分,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出学习反馈和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实践。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实训当中的应用价值是极其深远的。它具有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学科建设的优势,并且笔者着重分析了项目教学法设计与安排、开展和实施、分析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护理岗位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

作者:张瑜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娜.儿科护理实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