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工作流程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跟踪审计工作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审计;制度;
一、建设工程审计
建设工程审计传统概念是基本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审计机关或社会、内部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有关的方法、政策和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单位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或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严肃财经纪律,如实反映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跟踪审计实行已经好多年了,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规定,但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支撑。
2.2实地取证及记录不够积极主动
因为审计人员已经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习惯成自然了,时间观念薄弱。到施工现场的审查拖拖拉拉,通常情况下需要建设方多次催促,延误了施工进度;晚到的工作人员记录不到之前的内容,甚至需要重新挖开进行查看。当施工过程中使用定额以外的新技术的时候,没有详细计算人工、机械、材料的成本,从而无法按照工程的需求分析要补充的金额,也无法为审核本工序成本的时候提供相应准确的资料。
2.3缺乏较强的审计力度
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对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涉及到的环节和专业也较多,需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水平的人参与完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审计部门本身来说,还是从建设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来讲,对现有跟踪审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审计机关内部及社会审计一则人员有限,审计力量明显跟不上工程建设的需要;二则执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造价成果质量存在较大差别。
2.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
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行为
应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本地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例如:跟踪审计项目工作流程。跟踪审计质量责任制等,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监督工程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在跟踪审计工程中,及时总结不足,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跟踪审计流程,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3.2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3.3要强化审计力度,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跟踪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且其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化审计力度,并提升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工作,才能够推动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说来,要形成多部门的配合,将审计工作贯穿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审计部门需要扩大自身影响,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建设部门则需要进行全过程的服务,通过和审计部门的共同合作解决棘手的问题;政府部门则需要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及时的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并要对整点的工程强化审计力度,并增加审计资金的投入,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力量。
3.4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体系
科学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能够更好的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和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建立起完善的跟踪审计体系。如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确定好跟踪审计的综合目标,并对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方案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意见以及竣工决算报告出具相应的规程,并明确潜在的风险问题,以确保整个跟踪审计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制度体系的支撑。
3.5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
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
3.6统一认识,争取各方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就跟踪审计的作用、目的、审计程序、审计依据等内容,向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讲解和宣传,使参建各方对跟踪审计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定位,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使参建各方知晓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不是监视、是评价不是批判、是提建议不是提意见。消除部分单位或个人的消极抵抗心理,使审计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建设项目取得预期效益。
四、结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和初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智华.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信息,2010,(1):287.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对于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的总结和研究,谈谈我在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经验总结,概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跟踪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制度。它是伴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审计问题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并不是应用于市政工程建设,而是首先在其他建设项目中发展而来的。跟踪审计本质上就是实时审计。跟踪审计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传统结算审计的模式。采用跟踪审计的模式,可以更好地确保市政工程的资金安全,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避免国有资金的不合理流失。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跟踪审计发展的比较早,如今的跟踪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流程,在市政工程的审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概述和特点
1.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来说就是实时审计,这种审计方法又被叫做市政工程的同步审计(Follow Audit)。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就是指审计机关以我国的法律和法规为根据,运用现代最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同步的跟踪审计,保证各个环节的资金流向和支出符合工程预算,这些环节具体包括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环节、设计环节、招标投标环节、施工环节和竣工验收决算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资金方面的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和监督,保证市政工程的资金流向符合预算,维护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效率,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减少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
2.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以往的市政工程审计,一直是采用概(预)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这两种审计方法,针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这些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市政工程的审计频频出现各种问题,市政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耗费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因此,有必要创新一种新的审计方法,从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以后的市政工程建设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它是采用现代建设项目的审计理念,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具有体系性。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的内容包括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即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结算这一整个过程。
其次,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时效性是指市政工程的审计始终和市政工程的建设一致,他们是同步进行的。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灵活的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方式,使审计步调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保持一致,从而达到对该项目的资金流向监督和管理目的。
再次,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还具有预防性。过去的审计方式大多数是时候审计,跟踪审计是实时审计,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对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审计问题提前预防,以免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此外,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还具有效益性。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合理的解决问题,促使市政工程建设优化,更好地实现市政工程的的经济效益。
三.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经验介绍
我国在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中已经取得许多很好的成就,这些成就将是以后市政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经验,现就有关跟踪审计的经验作如下介绍:
1.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实现了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将市政工程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纳入跟踪审计的范围之中。我国目前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已经将市政工程的财务、投资、施工、设计、竣工等各个步骤很好的衔接起来,对各个环节的审计,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审计流程,对市政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巨大作用。当然,我国的跟踪审计并不是单一的,它还将绩效审计结合起来。绩效审计是市政工程利用资源的财务性、经济型、环保性、社会性进行总额和评价,它是跟踪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市政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对于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涉及面广的市政工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监督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充分合理的分配资源,实现了市政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审计的目标。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是我国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重要经验,对于以后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将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借鉴。
2.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市政工程一般都是公益性的工程建设,通常只具有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几乎没有。但是,我国的哦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已经实现了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跟踪审计通过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实时的监督,保障了市政工程的资金流向的合法,同时也促使市政工程质量得到了提高。
与以往的市政工程相比,现在的市政工程建设就相对来说省钱的多,因为它将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预算控制的十分合理,同时市政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了市政工程的成本,这些都是其实现的经济效益。
3.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实现了完善的审计监管体制
跟踪审计实现了以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监督职能为主的监督体制。加审计机关加强了监管,提高了监管质量为目标,修改并完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剥离原来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由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改变长期存在的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监督“三位一体”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彻底分离。同时还理顺了市政工程项目审计监管体制的内部机制。形成了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关系,使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形成监督合力为目标,确立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的地位。
4.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实现了全方位审计监督模式
改革了传统的市政工程项目审计监督模式,建立起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三同步”的全方位监督模式。一是注重对项目决策、立项程序的监督,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把好决策关口,向决策要效益。二是注重对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等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责、权、利的统一,把好管理关口,向管理要效益。三是注重研究制订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程序、方式方法、处理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统一标准和口径,以严格的程序、有力的手段,加强审计业务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把好监督关口,向监督要效益。
【关键词】 跟踪审计;审计机关;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6-047-02
跟踪审计最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欧美兴起的,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较晚,直到2005年,中国审计学会才明确将跟踪审计认定为我国当前绩效审计的四种模式之一。跟踪审计的提出是我国开展审计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1 概述
跟踪审计在我国当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内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工程项目上。有的学者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从建设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决算包括资产交付使用与投资效益分析等全过程的审计。[1]还有的学者认为跟踪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运用审计技术对国家建设项目全过程或重点环节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工作进行及时的审查、监督。[2]笔者认为,跟踪审计是指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机关及授权委托组织对被审计项目审计监督,进行包括项目基建项目进程、经济责任追究、专项资金流向、财务收支情况和整改运行情况等多方面审计。根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点,我们把跟踪审计分为三类: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审计内容广泛,由于跟踪审计以资金的流向为主线,因此涉及的项目环节是广泛的,其中包括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以及项目的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方面;[3]审计实效性强,区别与传统的审计方式,跟踪审计是提前介入式监督,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便改进完善,有效避免了事后审计“虽然查出问题,但己既成事实,纠正起来难度较大”这一难题, 防止了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浪费,提高了项目的管理及成本的控制。
2 跟踪审计的作用
2.1 促进项目的规范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模式都也有了质的提升,若想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传统的审计模式是事后审计,跟踪审计分为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4]具有了介入前移的特点,由传统的被动寻找转变为主动需找问题,正是弥补事后发现问题无法弥补的缺点,及时发现隐患并纠正。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被监督单位可以吸取监督者的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完善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突出了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审计作为监督方式,要注重其在制度上的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2.2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传统的审计采取的是事后审计的模式,存在滞后性、低效率的缺点,虽然查出问题,但己既成事实。跟踪审计的出现正是很好的解决了一个难题,可以及时的发现项目的问题,缩短审计信息反馈回路,提高审计信息反馈效率。在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能够避免建设环节资金闲置以及资源浪费、资产流失、重复建设等现象出现。对项目的时间建设效果进行监督,做到保证以最少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项目建设的效果性、效率性的提高。
2.3 遏制腐败行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5]跟踪审计弥补了传统审计模式的滞后性、低效率的缺点,完善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规范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跟踪审计有助于揭露项目建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起到防腐败的作用。跟踪审计以资金的流向为主线,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以及项目的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方面,可以及时的发现违纪现象并查处纠正,避免因观念滞后、决策失误和执行偏差等人为原因造成的挪用和违规占用、资金闲置以及资源浪费、资产流失、重复建设等现象出现。从根本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难看出,跟踪审计可以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考评,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人为控制和影响,使得行政权力实现“阳光下运行”,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发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3 跟踪审计目前的发展状况
3.1 由于跟踪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较晚, 2005年,中国审计学会才明确将跟踪审计认定为我国当前绩效审计的四种模式之一。因此,我国的跟踪审计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3.1.1 相关法律不健全。作为一种在我国新生的审计模式,必须要在法律层面上加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尤其是在跟踪审计的内容、范围、审计取证、程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操作规范性。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于审计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对有关绩效审计的规定尚不明确,对跟踪审计基本上没有提及。纵观审计法的整个内容,不难发现,有关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只是针对财务审计有明确规定,并且限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较小,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这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的。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会导致审计工作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
3.1.2 管理机制不完善。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现行的审计机关接受双重领导机制,造成了中央和地方的审计机关矛盾日趋凸现,在此管理制度下,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易受到地方政府领导个人意志左右,不能公正的独立开展工作,即使是有些审计机关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在开展跟踪审计,也难逃“自我检查”之嫌。除此之外,审计机关内部的分工不够明确,有的很难全力投入到某些项目的跟踪审计中,有的地方审计机关甚至无力进行跟踪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出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
3.1.3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我国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目前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体,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而跟踪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采取多种审计手段。而我国审计机关的工作队伍存在着人员短缺、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的特点,不能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要求。缺少具有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知识的复合人才是制约我国跟踪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关于完善跟踪审计的对策建议。
3.2.1 健全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到达审计的目标,应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订工作,明确绩效审计、跟踪审计的相关内容,保证跟踪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同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指南,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方式及定位,将跟踪审计规范程序化、具体化。此外,应注重审计工作成果总结,坚持变审计、边提高,及时调整审计工作方案,保证跟踪审计工作的程序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2 完善跟踪审计管理机制。由于跟踪审计在我国是新生的审计模式,相关理论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管理制度上应该大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改变现有的双重复杂的领导机制,科学的合理的分工负责,明确领导的权限,整合人力资源,将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达到审计目标,充分发挥出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
3.2.3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需要具有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知识的复合人才。因此,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跟踪审计的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加强人员培训,在审计单位内部多开展培训课程,可涉及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等相关内容,丰富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②引进人才,同过引进先进人才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③公开招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协助审计机关实施跟踪审计。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跟踪审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跟踪审计工作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从法律、管理机制、人员建设等方面努力,才能保证我国的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斐.论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J].建设投融资, 2006 (4)
2 陈完美.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 J]·江南论坛, 2005 (6)
3 秦荣升.深化政府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治理机制[J].审计研究,2007(1)
【关键词】 工程审计; 优势; 区别; 建议
【 abstract 】 below the author expounds mainl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udit tracking audit problems, detailed track audit and tells the traditional auditing difference of method, advantages and carry out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track audit.
【 keywords 】 engineering audit; Advantages; Difference; sugges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区别
1.1审计介入时点与审计状态
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或同步介入建设项目,深入现场,对从项目决策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审计,是对同一项目不同时点多次介入,多次审计,体现了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审计的内容、资料明显多于竣工决算。传统竣工决算审计一般是事后开展的审计,审计范围一般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且是一次性静态审计。
1.2审计效果
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1.3 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2.1 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
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2.3 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2.4 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
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
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2 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作开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3.4 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
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4.2 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3 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
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4.4 争取参建各方的理解、配合以及建设单位的重视与支持
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可能对跟踪审计、审计模式还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在开展跟踪审计之前,有必要就跟踪审计的作用、目的、审计程序及审计依据等内容,向各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讲解和宣传,使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建设项目加强投资控制、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与建设各方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审计方式,它是随着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由审计部门对其投资、造价、管理等事项进行同步审计的方式,是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为做好我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提高建设经费使用效益,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我们开展了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情况如下: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章可循
我们先后制定了《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建设工程审计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程序及要求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奠定了基础。
二、优选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实施委托审计
我们根据平时工作接触、考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中选定责任心强、人员素质高、社会信誉好、工作质量优、管理严谨规范、能让人信得过、真正能起到为我们建设经费把关作用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承担我公司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任务,并对其实行合同管理。凡参与全程跟踪审计的公司,都提交翔实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包括跟踪审计方案和结算审计方案,包含内容有:审计人员名单及专业、资质、职称和本人近三年来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审计的业绩等;对施工期间工程进度、设备材料认价、工程变更的审计、确认等环节分别实施哪些审计程序;采取哪些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对甲方的承诺等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竣工结算审计等。要求制定的方案切实可行、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三、对工程造价实施预防性控制
审计人员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和精确度,防止工程量清单因工作内容描述不完整而引起的索赔;审核建设工程合同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防止因为合同签订的不完善而导致工程结算时公司蒙受经济损失。
四、对施工过程实施跟踪审计
我们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试点的基础上,将跟踪审计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在公司所有建设项目上进行全面推广。审计人员必须参加工程例会,定期、及时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确认工程变更,审核隐蔽工程、材料价格等。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审核经监理公司审核后的工程款支付方案,审核结果与业绩挂勾。跟踪审计细化到了结算审计水平,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在无变更的情况下,跟踪审计结果就是结算审计结果,将审计关口前移,强化了跟踪审计人员的责任,防止了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提高了审计效果。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到现场确认工程变更的工程量,并在变更签证上签字。审计人员隐蔽工程在封闭之前,到达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实施审核,完整地记录隐蔽工程实际发生的情况,及时签署有关证明。审计人员对工程变更部分的材料进行签证,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审计人员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当月工程量完成统计报表及月度工程款结算书,对已完成的工程量予以核定确认,并填写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证书。
实施委托审计后,我们在规范管理、监督指导和保证审计质量上严格把关,多次召开培训会、工作交流会,并做好相应的组织协调工作。为了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控制,我们将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复审,各造价咨询公司的审计结果须经得起复审的检验。
五、工程竣工结算审计
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最后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审计人员根据工程施工合同、材料设备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和施工现场签证等有关资料,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全面审计。在全面审核无误后,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审计机构三方签署工程造价审核定案单,最终由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
六、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为了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结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如下要求。
1.审计流程。施工单位报送的进度款结算书及形象进度表交监理审核后,报送给工程项目甲方代表,该资料必须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签字盖章,甲方代表审核后交跟踪审计人员。跟踪审计人员审核完成后出具工程款支付证书,并经三方签字盖章后,交甲方代表。
2.审计时限。跟踪审计人员在收到甲方代表交付的进度款结算书后,必须在10日内完成审核并做好资料的交接记录,以分清责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跟踪审计人员应提前计算下一形象进度的工程量,待监理提交后即可核对。为确保按时完成进度款审核,甲方应及时确认材料价格。
3.审计范围的界定。施工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对进度款支付表审核的形象进度要一致,并以形象进度的文字描述为依据。为便于计算,双方协商后报量可滞后但不能超前,即施工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须大于或等于报送的形象进度。
4.认价及签证。施工单位提交的进度款支付证书中,如有单独列项的变更、签证内容,跟踪审计出具支付证书时也要单独列项,并注明变更、签证编号或日期。跟踪审计人员收到的认价及签证资料签批手续应齐全。
5.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须以阶段审计审定的结果为依据,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审计单位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对此竣工结算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如果送审的结算金额和阶段审计汇总结果有差异,要分析查找原因,并写出书面报告。
总之,由于我们的审计措施适当,协调有力,我公司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取得了良好地成效。工程跟踪审计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而且规范了各方的行为,强化了工程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审计职能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控制的转变,这对于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基本建设投资;投资审计;研究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更加复杂,面对越发复杂的审计形势,审计机关必须切实分析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原因,努力探索和使用新的投资审计模式,而跟踪审计模式是审计工作一大重要创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审计工作出现的弊端,有效控制了以往审计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审计作用,从而控制基本建设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一、我国建设投资审计的发展脉络及现状
基本建设投资是国家政府的主要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极大的改善了社会生活,由此基本建设项目不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基本建设的投资审计工作,建国以来,历经了三个阶段:其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投资的合法、合规性予以审计。其二,整个90年代,这一阶段投资审计取得一定的发展,审计工作朝着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方向发展,由此极大的控制了投资浪费情况,对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1]。其三,90年代末直到今天,由于超投资、高估算、投资浪费等问题严重,审计工作的重点转向管理和制度的审计,进一步强化了预防性审计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程跟踪审计,项目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方法[2]。虽然现阶段的审计工作大大加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本建设投资相关问题依然存在,最为严重的是投资市场混乱、组织管理不到位、低水平重复建设、决策失误,管理缺失造成的投资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对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传统基本建设投资事后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收缴决定缺少法律支持
按照国家颁布的《合同法》《民法通则》《招投标法实施细则》的法律条款的规定,中标单位订立合同之后享有法律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按照合同中确定的价格获得相应的工程款[3]。在此情况下审计单位不能对合同中确定的内容实施审计和处理,同样禁止在订立合同之外的变更工程款采取任何审计和处理。如果审计发现了工程项目存在问题,也只能追究甲方责任,而追缴相应的工程款可谓难上加难,由此审计机关只能任由国有资产流失。假如审计单位想要追缴工程款,在此过程中引发的诉讼问题,法院不会予以支持。在此类案件中,审计单位最终基本都会败诉,审计单位的权威遭到极大的挑战。理智的分析,法院做出的判卷也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合同中确定的工程款预期相应的商品价款具有的性质相同,不可以因为事后审计单位察觉总价款中含有不合理部分就将其,更不可能将已经支出的工程款进行回收。不然的话,合同永远无法实施下去,没有人能确定审计单位组织事后审计的具体时间。
(二)事后审计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组织事后审计并没有看到项目具体的建设施工过程、建设设施的进出、拆卸、安装等过程。更多是根据验收单、签证单、进货单等本来应该进行审计的资料组织审计活动,而相关资料涉及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审计之后,转变成了合法行为,由此违法违纪行为更加猖狂,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审计风险。
(三)难以抓住审计关键点
降低审计实效除了合同确定价款无法追回以外,现阶段,管理缺失、施工不合理、设计问题、监理缺陷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有资产流失情况。审计机关在组织事后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建设已经完成,监管等问题根本无从审查,即使查找到一些问题,多数也无法进行补救。事后组织项目预算执行审计和项目完工进行决算审计一样面对极大的困难,只能针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简单的事后评价。即使审计单位将实际超预算情况进行揭露,这些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也根本无法变回现金。所以,该审计活动基本属于“马后炮”审计,无法补救已经既成的事实。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概述
要想发挥项目竣工决算事后审计优势,更加高效的执行审计职能,改善审计效果,使得审计约束作用得以发挥,需要转变更加合理的审计模式,积极的创新审计流程、方法、类型和内容等。只有这样,审计单位才可以有效的应对困难,推动项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指的是选择跟踪审计模式对项目实施审计,可以实现项目的建设效率,提高审计的效果。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对于改善传统审计模式的作用
(一)避免了与合同法的冲突
项目采取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将以往简单的合同执行审计进行延伸,拓展到合同订立之前,对所要订立合同各项条款进行严格的审计,规避不合理条款的出现,防止建设投资的损失。此外,把“审计结束之后才可以进行最终结算”写入合同条款中,确保合同内容同国家审计法相协调,同时可以作为审计开展的根据。采取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对工程结算进行分期审计,经过审计之后再进行工程款项的支付,由此可以规避工程超额支付现象的发生,彻底规避了工程款多付无法回收的问题。
(二)降低了审计检查风险
采取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可以时常进入施工现场,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建设设施的安装、施工物资的运输、项目的施工等过程。可以及时审计项目涉及变更事项是否合法,由此可以显著控制由于审计人员不熟悉项目情况而造成的检查风险。
(三)遏制了高估冒算问题
在进行审计跟踪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对工程财务和结算进行定期的审计,严防施工单位投机取巧的行为,由此可以控制高估冒进的问题。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核减额多是由于项目变更引起的,只有加强审计的及时性,跟踪现场实施情况,才能提高审计监督效率和效果,遏制高估冒算的问题。比如我国南方某市自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以来,全年组织35个项目的审计工作,共查处违规金额共计4267万元,处理不规范金额共计312384万元,核减投资额共计5324万元。通过开展了严格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大量不规范金额被严厉查处,由此也对高估冒算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障了工程财务工作的规范、有序,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这些年来,项目完工决算审计对于违法行为的揭露收获了一定的效果。审计工作移交之后,追究了部分违法分子的党纪、刑事责任等。但是在进行总成绩总结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事后审计模式所存在的监督不到位其实是很多违法分子侥幸范围的一大诱因。而采取跟踪审计模式,使得审计单位可以提前进入建设中,由此对相关权力形成了极大的制约和平衡,进行严格的监督,进而可以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一定的威慑。不但可以对个人形成保护,还保护了国家资产,防止了资产流失,提高了审计的预防性,从源头上很好的规避了腐败。
(五)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责任主要在施工、建设监理等各方,并非审计部门。而采取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及时发现了问题也无法将其解决。选择实施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进入施工现场,充分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审计人员采取先进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发现相关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人员问题;建设物资问题;施工操作工艺问题;项目设计问题等。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及时进行就地整改,严防质量问题的出现。例如某省加强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对基本建设项目采取全程审计,进入建设现场进行严格的审核,实时检查工程建设情况,由此保障了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当年该省水利建设项目总计72个,正式动工建设64个,工程动工率为88.9%。项目竣工数量为22个,竣工率为30.6%。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审查,认真有效的整改。通过一系列严格高效的审计工作,当地的工程质量监管效率大大提升,工程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获得当地领导的赞赏。
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
(一)更新传统的审计观念
部分专业人士指出跟踪审计并非审计活动而是一种公共管理行为,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道理。跟踪审计唯有将经营管理进行划分之后方可实施审计,针对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而言,跟踪审计依然属于事后审计。必须对跟踪审计属性加以准确的认识,转变错误的认知,才可以彻底突破原有审计模式的约束,获得一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还涉及审计效果的评价。事后审计模式下的业绩评价观指的是通过审计核减率对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核减额度、核减率高表示该项审计工作业绩良好,相反业绩较差[3]。从本质上讲,这种评价思想并不科学。对于不同项目的评价,对应的核减率是不同的,无法准确的体现审计绩效。从实际情况来看,审计工作欠缺的项目,采取事后审计,常常出现虚报情况,而且虚报水分较高,核减率相对也会更高;在审计严格的地区,采取追跟踪审计,虚报情况并不严重,相对应的核减率也会低[4]。而事实上采取跟踪审计之后项目管理水平显著调高,高估冒算情况得到了控制。与之相同,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数量的多少也无法作为审计业绩的评价标准。假如某地经常能从建筑项目中发现违法违纪行为,这也充分表明了该地区建设审计权力制衡作用并不理想,或者表明这一地区审计工作刚开始发展。审计单位唯有树立科学的审计评价思念,才可以挣脱事后审计桎梏,进行跟踪审计的转变和发展。
(二)正确定位审计重点确定权责
采取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属于建设当中一项关键控制过程。审计人员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积极的审计,时常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审计工作,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促进建设和施工方进行修改,但要注意审计权责,避免地位偏离,作为审核监督,一旦越位,审计所形成的权力制衡机制也会随之消失。所以,审计单位需要对权责进行明确,同时予以严格的执行。比如,需要明确要求审计人员不可随意为被审计方提交的问题提供意见性回答,而是应当给予适当的建议,并按照一定的审批流程进行解决[5]。与此同时,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严防审计人员出现徇私行为。
(三)充分利用合同规避法律风险
项目合同属于工程造价确定的重要根据。在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建设合同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首先,严格进行合同前期审核,规避合同内容问题而导致资金浪费和流失[6];其次,将建设合同作为审计工作一项重要根据,对于合同签订和执行情况进行相应审计;再次,在建设合同增加审计监督条款,提高审计在项目建设的地位,由此可以很好的减少审计法和合同法之间的矛盾,提高合同的利用价值。
(四)优化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跟踪审计属于审计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促使审计内容、方式、流程进行优化。审计人员也需要转变自身的审计习惯。为确保跟踪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审计单位需要严格的规范各项审计活动。应当根据我国基本的审计流程(如图1),并以实际为出发点,同时适当的借鉴现行的有关审计规范要求,确定详细的审计操作流程,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得审计工作更加规范,推动跟踪审计工作稳健发展。
(五)营造全新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属于一项新兴的审计活动。一方面促使审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会改变了被审计方接受审计习惯。比如,被审计方需要定期接受审计,同时向审计单位定期提供相关审计资料,在事后审计模式下,只有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后才进行审计。而采取跟踪审计使其配合习惯发生了改变,往往会出现消极抵触情绪。对于这种情况,审计单位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创造良好的跟踪审计环境,加强审计宣传;和被审计方进行耐心的沟通;努力争取特定区域内审计机构的配合;获得有关领导的支持,颁布相关规范等。从长远发展看,必须积极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的内外部环境。比如,某地区,以审计为民为宗旨,开展高效的审计工作,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了涉农资金、保障房、“五水共治”等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民生资金及时拨付、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如该市涉农资金专项审计获市领导3次批示,促进主管部门对全市31项“三农”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为10项,修订出台10余个制度,督促合作社将截留资金分发至农户,确保政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六)强化审计人员技能或适当聘请
审计中介机构采取跟踪审计,审计范围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审计人员如果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不足会对审计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审计效果难以提高。基于此,审计机关必须积极组织审计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努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可以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提升审计团队整体水平,更好的应对审计工作。采取跟踪审计之后,审计工作量明显增加,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加大,现有的人员无法很好的应对,所以,我们还可以聘请资质过硬的中介机构,不仅可以增强审计力量,同时可以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
六、结束语
综上,通过上文对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审计发展情况的梳理和分析,掌握了以往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因为传统事后审计模式的滞后性,对此我们提出跟踪审计模式,在明确跟踪审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充分的阐述了如何合理的应用跟踪审计模式,组织高效的审计活动,促使审计积极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同时保护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的安全,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饶斌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
[3].关于规范基本建设投资审计工作程序的探讨[J].市场观察,2016,09:85.
[4]刘颖.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05.
[5]牟仁才.分析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