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品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2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20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2±1.2)岁,其中24例子宫肌瘤,21例为子宫腺肌症,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恶性肿瘤,16例宫外孕,17例妊娠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4.3±2.1)岁,其中23例子宫肌瘤,22例子宫腺肌症,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恶性肿瘤,17为宫外孕,16例妊娠期并发症。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如日常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实验组
采用品质管理圈的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相应的品质管理圈组织首先对圈长和成员进行评选。然后进行分组,每组保证有1名护士长和2~3名的护理骨干。(2)组织学习参观。医院根据本院情况组织妇产科护士长、护理骨干以及护理人员集中学习我国卫生部相关文件《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以及《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尽可能做到“服务好、医得好、管理好”的护理质量。(3)整体护理。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由1名护士负责8~10名患者,并且能够根据护理患者多少适当的调整比例,保证每一名患者有固定的责任护士。(4)妇产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实施APN连续排班或自主排班形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服务范围。对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登记,并定期随访,了解医院优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改正。(5)妇产科在实施优质护理时必须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并且为每一名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评估表,并且评估表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6)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产妇而言要根据其情况对产妇进行孕前、孕中、分娩等不同时期健康教育,从而满足产妇不同时期的需要。同时指导产妇如何护理新生儿,如喂奶、新生儿日常活动等。(7)做好绩效考核。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考核依据,对那些护理压力大、节假日及周末加班多的科室多进行绩效分配,真正地将按劳分配的规律体现出来,并充分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让其以更为充沛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其中。
1.3评价指标
评价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包括操作技术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及服务总体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关键词]品质管理圈;妇产科;优质护理
妇产科属于医院一个重要的科室,接收的对象均为女性,患者疾病的类型比较复杂,且孕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妇产科的护理中,其工作往往比较繁重且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一套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效果[1]。研究通过选取在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品质管理圈优质护理),探讨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时间段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选病例为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分组情况: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纳入标准为:无严重器官障碍、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家属及病患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有手术禁忌症、镇痛镇静药物过敏、有精神方面的相关疾病、有语言交流障碍等。分析两组资料:对照组年龄范围23-58岁,平均年龄(41.5±6.3)岁;为该组别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范围22-59岁,平均年龄(42.3±6.4)岁;为该组别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品质管理圈优质护理。比对分析两组年龄等,其资料存在的差别性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具体为:入院后对其实施相关的基础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环境护理、病情观察、生命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组:品质管理圈优质护理模式,具体为:(1)成立品质管理圈组织:由妇产科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圈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交流,实施相关培训及考核,使其明确品质管理圈的相关知识及操作规范。(2)查询问题: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会议,查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有效改善护理质量。(3)实施整改护理措施:第一,定期召开会议,讲解护理工作要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其责任心;第二,完善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制度,及时更新及补充资料库,让护理人员接触最新的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健康宣教,比如设置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举办健康教育宣讲会等;第三,加强心理护理,患者会因为其自身病情,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让其感受到人文关怀,减少孤单、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第四,改善环境,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将室内的灯光调成适宜的程度,保持室内的安静,杜绝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加强消毒隔离、抢救仪器设备及科室相关物品的管理[2]。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可采取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进行评估,评价项目涉及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以及护理管理五项内容。每一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护理管理质量越好。
1.4数据处理
针对研究的全部数据,主要通过SPSS19.0版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可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如对比结果差异小,则表示为“P>0.05”,说明其不具统计学意义;如对比结果差异大,则表示为“P<0.05”,说明其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技术大大提高,健康意识也得到不断的加强,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更广了,很多病患对于妇产科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品质管理圈是通过圈内成员集思广益,发现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全员参加及现场管理的模式,有效对工作质量进行持续性改进的方法[3]。该种管理方法原本是应用于企业,实现基层员工的品质管理与自主管理,提升管理质量,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效益[4]。最近几年,品质管理圈在医疗领域应用越发的广泛,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该种管理方法,通过成立品质管理圈组织、查询问题、实施整改护理措施等,能持续性提出问题,渐进性解决问题,充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滕军.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16):60-60.
[2]田洪,何丽霞,陈月明,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40(28):655-657.
[3]白雅娜.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9):118-119.
关键词:创新创业;食品品质管理;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观念培养,其目的是培养有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及意识的人才。我校借助国家法令的相关规定,成功构建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且专业课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努力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多种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在专业教育当中。而食品品质管理这门课程里有着一些创业基础技能以及理论的相关知识,需要在教学改革时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类课程与食品品质管理课程的结合。
一、食品品质管理学课程开设现状
食品品质管理是对那些为了提高和保障食品生产的工程品质以及产品品质所做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些活动包括反馈、处理、检查、控制、协调、计划、组织、调查等等。食品工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处在一个产业提高、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品质问题。另外,社会以及相关的食品企业在部分食品安全事件被相继曝光后也明白了,只靠检验这一个环节来管理食品安全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而应该在整个食品链的管理中来控制食品品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我校与其他高校一起相继开设了食品品质管理课程。比起其他课程而言,食品品质管理完全属于一门新的学科,而且其中的品质管理学的部分工具以及重要理论还是产生自过去几十年,相关的发展并不成熟,而且还缺乏在食品行业中的实践经验,所以目前本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食品品质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优化食品品质管理课程的内容分类
食品品质管理学是在品质控制以及食品安全里应用品质管理学的一门学科,其课程研究的主要是品质控制以及品质管理的原理以及方法,另外还有实际应用于食品加工生产的相关知识等,并延伸向整个食品供应链。食品品质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了5S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性评价、HACCP、SSOP、GMP、影响食品安全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应的预防措施、企业危机措施、品质成本管理、食品品质的控制以及管理工具等等内容。不过,由于在国内受到开设的历史时间较短的影响,各大高校在这方面所积累的经验都不多,食品品质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在各个高校之间有着多个版本存在,其教材案例、顺序、结构以及内容等等都没有统一,而且各大高校对这门课程所设置的学时基本上都不多,其中,我校在这门课程的学时上设置的范围是18~30个学时,具体学识根据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内容多但是学时少的情况下,相关的课程教师就有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那就是需要事先将教学内容的难点以及重点彻底地研究并确定好,并能够在这种课时少但内容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课程时间向学生完整地教授这门课程的精华。通过全面了解这门专业课程并结合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校顺利地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分为了三类:一类是要学生重点学会并掌握的部分。这些内容有食品企业危机管理、食品品质成本管理、抽样检验、品质管理工具及食品品质管理学理论中的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既要让授课教师重点讲解及详细介绍,又要理论结合具体实际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第二类是要学生理解并熟悉的部分。比如说食品卫生品质管理监督、品质保证,以及品质管理体系的认证等等,这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讨论和研究,并将结果做成PPT来汇报。学生对结果进行补全,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研究结果。第三类是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包括HACCP、SSOP、GMP等在《食品卫生学》以及《食品安全控制》中就有的内容等。这些内容只需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来完成就可以了。
(二)通过举例讲解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参加食品品质管理的积极性
学生缺少对品质管理学的认知,初次接触的学生没有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混学分,带着不端正的态度来上课。因此,在向学生介绍完品质管理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将食品品质管理学的知识结构内涵以及概念掌握牢固,并把握住这个机会介绍一些相关的名人的事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戴明以及朱兰两位美国品质管理专家对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再介绍一些与食品品质安全有关的大量案例来让学生了解食品品质安全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以此端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上课态度。总之,食品品质管理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相关任课教师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起携手努力,做好食品品质管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吉华.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价值的文化性阐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9).
关键词:物业机电;设备安装;设备品质
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项重要的分部工程。此分部工程的建设品质,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状态,因此,需要在工程建设期间,针对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积极展开品质管理工作,并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品质管理工作措施、方案,由此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效能,改善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工程项目的高质量落成。
一、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原则
第一,技术性原则。需关注各项安装操作技术的实施效果,并将规范技术操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现行的规定、标准,有条不紊地完成技术操作,由此减少技术操作失误、错误给安装工程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合理性原则。在品质管理中,需提前做好现场勘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并注意与其他专业的施工队进行沟通,由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安装施工,以免后续的施工环节或环境因素,对安装工程完工效果产生影响。第三,专业性原则。安装工程施工对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管理时,应当确保各类负责重要操作的岗位实现持证上岗,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工程品质风险。
二、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的研究
(一)做好交底工作
在品质管理中,做好设计交底、技术交底,是保证安装工程施工效率、质量的基础。其中,设计交底主要是指施工、建设、设计、监理这几方,通过共同审核、优化设计方案,以排除设计中不合理因素的工程前期工作。落实好此项工作,能够避免设计频繁变更对工程品质的影响。因此,在品质管理中,需要将设计交底工作视为管理重点。在此过程中,应当督促参与的各方积极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必要时还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获取更加精准、详尽的现场资料,以更全面地了解现场情况,由此及时、准确地找出、修改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后,待设计方案确认后,施工方还要围绕设计方案,编制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作为安装工程施工依据,再进行技术方案交底。在交底过程中,需组织施工管理者、技术人员,对现有的方案进行研讨,借此让技术人员、施工管理者就该技术方案在理解上达成一致,以免理解上的冲突,导致工程品质水平无法达到预期。为此,在品质管理中,也要将技术交底定位为管理重点,并将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到技术交底中,借助三维模型来呈现施工技术方案,将技术方案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班组管理者,使其迅速理解技术方案内容,熟悉各项安装工程施工环节的具体做法,提高安装施工的准确性,保证工程品质,由此达到品质管理的效果。
(二)强化设备产品质量检查
在工程中,机电设备及其附属配件、管线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安装工程的品质,因此,一直以来,机电设备产品质量检查都是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就目前来看,常见的物业机电设备类型如表1。而在安装工程中,各类设备均有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所以,在质量检查中,需要遵循现行规范,于安装之前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查,以测试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保证安装工程品质。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进行调试检查之前,应当按照之前的设备采购合同,对运抵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及附带的技术资料进行核对检查,必要时要让供应商提供质量检测报告,为设备的质量提供保障。此外,如果运抵的设备在安装之前需要存放一段时间,那么就应当在正式开始安装施工之前,再对设备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仔细检查设备及其配件有无锈蚀,连接件有无脱落等情况,确认设备无问题后,才能将其加以安装,由此保证安装工程的品质。
(三)提高施工团队专业水平
根据上文论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对安装操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所以施工团队的专业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的品质。因此,在品质管理中,也要注重施工团队专业水平建设,以深入优化安装工程品质。为此,在物业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加强人才招聘考核力度,并根据现行的规范、标准,保证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而对于普通的施工岗位,也要注重考核应聘人才的受教育水平、经验、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理论掌握情况等,以确保所录用人才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由此从源头优化施工团队专业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并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促进其迅速掌握各项安装做法,深入优化其专业水平。在培训中,考虑到培训组织成本比较高,大部分安装工程的施工人员培训频率均比较低,使得团队专业水平建设效果较差。因此,应当在现场演示培训的基础上,创建线上培训模式,并创建一个专门用于培训的群,将施工技术知识文本、安装操作演示视频等培训资料发到群中,让施工人员自主观看学习,省去线下培训组织环节,提高培训效率,由此持续推动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培训中,还可以建立一个阶段性考核机制,督促施工人员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增强施工团队专业水平建设效果,为安装工程的高品质落成提供保障。
(四)健全品质管理制度
在工程品质管理中,配套的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依据,配套制度越详尽,管理工作就越精准。因此,在管理中,需重视配套制度的建设,并根据安装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设置健全的品质管理制度,由此规范化、标准化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品质管理工作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在配套制度建设中,应当围绕各项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现行的规范、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品质管理制度,并借助制度条款,表明施工品质检查的侧重点,以及检查方法步骤,由此增强制度的指导性,让管理者可以精准地完成品质管控,同时也能够使施工人员抓住技术操作要点,提高安装施工的准确性,增强品质管理效果。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需要按照各个施工班组的负责范围,对配套制度进行细化分解,让制度具备针对性的安装施工作业指导效能,为品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开展条件。此外,也可以考虑在制度中引入奖惩机制,并针对重点施工环节,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条款,或者直接将品质检查评估结果计入责任人的绩效中,以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由此达到品质管控的效果。
(五)完善品质管理机制
在物业机电安装工程中,应当专门设置一个品质管理机制,让各项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由此保证品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机制确立中,首先,应建立一个品质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为组长,各班组的施工管理者以及技术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例会讨论,及时解决各项影响工程品质的问题。同时,也要负责不定期地在施工现场进行巡检,督促施工人员规范作业,保证工程品质。其次,各班组管理者应明确划分工程品质责任范围,并秉承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品质责任分配,构建出一个品质责任机制,深化品质管理工作的落实。最后,各个班组施工管理者,需要组成一个施工品质自检小组,负责在提交监理工程师验收检查之前,进行品质质检,确认无问题后再提交验收申请,保障工程品质。
(六)严格落实安装施工验收检查
一直以来,验收检查都是保证安装工程品质的有效手段,通过严格执行验收检查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优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工程完工的最终品质。在验收检查中,工作者应当结合安装施工记录,以及现场目测、调试检测等手段,来评估工程的品质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对工程的表观质量进行检测,查看是否有连接件松动、管线排布混乱等问题,然后查阅安装施工记录,对一些隐蔽的工程部分,进行品质检查,确认施工程序、方法,以及表观品质无问题后,再进行机电设备系统的整体调试,查看各项机电设备功能的运行情况,由此评估当前安装工程的使用性能状态,以确定其品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在上述过程中,一旦发现工程存在表观质量问题、安装施工步骤或方法问题,以及性能问题,均要立即整修或返工,直至验收检查结果达到要求,由此保障安装工程的品质。
(七)加大安装施工技术方案审核力度
安装施工技术方案是围绕设计方案编制出的阐释具体设计实现方法的方案,也是安装施工的开展依据,因此,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的品质。基于此,为了保证工程品质,必须要加大对技术方案的审核力度,及时优化方案中的不合理问题,夯实工程的高品质落成基础。在审核中,审核人员应当提前前往施工现场,结合设计方案,对现场的情况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由此才能准确地审核出技术方案中的不合理问题;而且还要积极引入BIM技术,利用BIM模拟软件,进行技术方案的模拟,再根据模拟结果,优化技术方案中潜在的缺陷,由此更严格地完成审核工作,为各项安装施工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依据,增强工程品质。
(八)确立安装施工品质评估指标体系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品质管理效果,可以考虑确立一个品质评估指标体系,对安装施工的各个阶段,加以过程评估,以明确当前的品质管控成果,由此及时发现、优化品质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推动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品质管理需求,确立量化评估指标项目,如质量检测次数、安装误差等指标项目,并设置合理的指标权重,由此构建出一套健全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增强管理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该指标体系与信息化的现场施工监测系统联合应用,并借助现场施工监测系统获取基础数据,然后利用基于该量化指标体系的评估算法,直接得出动态的量化评估结果,由此更好地观察工程品质情况的变化,以及时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品质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借助该指标,设置一个品质预警系统,并确立一个固定的指标值标准,如果测得的品质指标值超出了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的品质管理中存在问题,为工作者采取针对性的品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九)强化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把控
就目前来看,在机电设备安装领域,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开始逐步投入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机电工程领域的发展。但这些工艺、技术、材料在应用方面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导致新工艺、技术、材料的应用很容易引起质量风险。为了规避该质量风险、提高品质管理效果,应当重视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把控,并提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案,然后提交给监理方进行核查,待确认无问题后,才能将其投入使用。此后,在工程建设阶段,也一定要严格按照之前审核通过的方案,进行各项应用操作,严禁擅自改变操作细节;同时,还要加强对此部分施工操作的检查核查,并尽量采用旁站的方式,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失误操作;而且在重要工序完毕后,应要求施工方自检,确认无问题后,再由监理方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才能准许进行下一个程序的操作,由此保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规范化应用,减少应用期间的不确定性,以防给工程建设品质带来影响,增强品质管理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展开预测、预控工作,并委派专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管小组,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积极运用PDCA循环的方式,实现品质管理,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建设品质水平能够顺利达到预期。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本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为多层住宅物业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工程中需要安装的机电设备包括变压器、公共照明、载人电梯等。为了保证项目能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管理者运用了上述工程品质管理方案来管控工程品质,以期可以深入优化工程建设效果。
(二)品质管理措施
在品质管理中,监理方牵头组织了设计交底,并提出了需要参与各方到现场勘查的要求,而且还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获取了项目周围的资料,帮助参与各方充分了解了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设情况,以及地基、地下管线埋设现状。此后,施工方运用BIM技术,组织了技术交底,让技术人员、施工班组管理者迅速理解了技术方案内容。之后,施工方又按照上述方案,提前编制了完善的品质管理制度,确立了健全的配套机制。在开工之前,进行了机电设备及其辅助部件、管线的质量检查,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施工团队培训,强化了施工团队的专业水平。最后,在施工过程中,也采用了巡检、旁站、完工自检等方式,进行了工程品质的把控。
(三)品质管理结果
在上述的工程品质管理下,工程的设计、技术变更较少,基本没有对安装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各个施工阶段均未出现返工情况,最终的竣工验收也顺利通过。此后,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均未出现故障问题,后期运维管理也比较简单。由此可见,借助上述管理措施,案例工程具备了较高的品质。
(四)结果分析
【关键词】物业服务;品质管控;问题;信息技术
1引言
自1981年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在深圳市成立,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已发展近40年,其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为我国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巨大帮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力。近年来,物业服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我国物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根据中研普华《2021-2025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至2020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数量高达24.4万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规模达到957.3万人,物业管理面积不断增长,2020年达到了217.2亿平方米,同时,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突破2万亿元,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物业企业数量的增加,物业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品质管控是一项关键因素。很多物业公司都成立了品质部,在项目公司设置了品质专员,通过集团公司总部的品质部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了对物业项目品质的有效监管,但是其仍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品质管控中的现场品质坚守难、各项目公司品质核查不一致、反复问题关联难、问题整改跟踪难、员工短缺、人员流动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物业行业的发展,这些都与品质管理有关。在对多家物业公司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物业品质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终提出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品质管控系统来解决相应问题。
2物业管理品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业行业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然而,物业行业的快速发展本质上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城镇化进程为物业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物业企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大动力。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高品质、专业化的物业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于是在物业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品质管理。通过对多家物业企业的调研,分析出以下物业管理品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1现场品质坚守难
为更好地进行品质管理,物业公司的集团公司会成立品质部,由品质部为客服、工程、环境、秩序等各个专业制定执行标准,然后由项目公司的品质专员负责将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传递给项目公司的各个专业负责人,并监督其按照标准执行任务。通过这种由集团公司制定标准,项目公司按照标准执行任务的方式和举措,实现了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品质监管,从而保证了物业服务品质,为公司品牌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人员流动率较高导致新入职员工对标准不清晰,执行落地有偏差,同时,存在大量补签、频次不达标、对标准不熟悉就凭感觉办事、清楚标准但是没有按照标准执行等情况。以上种种情况导致项目公司坚守现场品质的难度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2.2品质核查不一致
各项目公司各专业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品质标准执行后,每隔一段时间项目公司会进行自我核查,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分,然后将执行情况和自评得分上报城市公司,再由城市公司安排专员进行核查评分,最后将相关材料和相关得分上报到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安排巡查小组进行最终评分。通过三次评分自下而上地保证项目品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但是中国100强物业公司的项目基本遍布全国,各个项目公司因为所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同,在核查各个专业的过程中标准就会不一致,各个城市公司核查各个项目公司的标准也会不一致,最终导致集团进行巡检核查后给出的得分与城市公司、项目公司的得分存在差距。
2.3反复问题关联难
当客服、工程、环境、秩序各专业的员工执行任务时,如果发现项目上存在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进行上报,但是同一项目公司不同专业所巡查的区域极有可能是相同的,当其他人员发现这个问题后同样会进行上报,所以经常会有某个问题被反复上报,这些反复问题因为是不同专业的员工上报的,很难将它们关联在一起。这导致同一个问题进行关联拉通时工作量大,往往只有通过人工方式去建立联系,效率低下并且准确性低。
2.4问题整改跟踪难
对于员工上报的问题,项目公司管理者会根据问题整改难度、重要程度等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前去解决问题,但是当集团管理者、项目品质专员要对问题整改的过程进行跟踪时难度是非常大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无法直接关注整改结果以及整改效率。这会导致集团公司无法及时有效掌控项目整改情况,完全依赖于项目公司自己提报才能知晓。
3通过品质管控系统解决品质管控问题的对策
管理面积是衡量一个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体量越大意味着企业的实力越强。但是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加,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从事物业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即使企业不断支付高薪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依然无法解决物业管理这一传统服务业遇到的管理难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迎来了巨大变革,之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得到了合理的解决。物业行业发展的40多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为物业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样在物业管理的品质管理中存在管理难、坚守难问题,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品质管控系统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品质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品质管控、降低管理难度,帮助一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由系统替代人工来完成相关工作,让项目坚守品质变得容易。
3.1品质管控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很多物业公司都通过自研或者项目外包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品质管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供集团公司、城市公司、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使用的电脑桌面版品质管理平台,用于制定标准并监督执行结果;第二部分是各项目公司中各个专业的一线员工使用的APP,用于完成分配到自己身上的任务工单或上报项目问题;第三部分是统计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统计各个城市公司、各个项目、各个员工的任务完成率、合格率、平均完成时间等指标,企业能够实时动态地掌握各项数据,针对有问题的项目公司及时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品质管控系统通过以上三大模块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难度,管理者只需要在品质管理平台和统计分析平台制定统一标准、关注品质情况就可以远程进行品质管理。在之前一线的执行人员完成任务需要先纸质记录然后转换为电子文档,电子文档最终转换为统计数据,整个流程耗时长、效率低、易失真。一线员工每天重复这种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思维惯性和厌烦的情绪,导致任务执行落地有偏差、人员流动率增高,最终使得品质坚守变得非常困难。而现在有了APP和统计分析平台,一线员工只需要通过APP软件完成任务即可,省去了纸质记录、电子文档记录和人工统计环节,大大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使得坚守品质变得简单且容易,也缓解了人员流动率高带来的压力。
3.2品质管控系统的管理系统
随着管理体量的增大、业态的增多,物业公司营收和利润逐年破纪录的同时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品质管理方面更为突出,管理者既要提高公司品牌形象,又要提高业主的满意度,还要控制投入的成本。这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具备这种能力,也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品质管理当中,而品质管控系统的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管理者为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高效的品质管理,同时,降低管理者的管理难度。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品质管理系统中所拥有的权限也是不一样的,集团公司、城市公司的管理者拥有高级别的权限,可以在品质管理平台为全国各地的各个项目公司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作业频次、作业步骤,并强制要求所有的项目公司必须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频次和步骤来为各专业的一线员工分配任务。除此之外,集团公司和城市公司还可以为每个项目公司制定抽查规则,系统会根据抽查规则定期为项目公司的管理者生成抽查任务,每个抽查任务会按照规则随机关联各专业一线员工执行的任务,让项目公司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检查一线员工执行的任务。项目公司的管理者具有的权限相对较低,只能按照集团公司、城市公司制定的作业标准、作业频次、作业步骤来制定任务模板。任务模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新入职员工和对作业标准不熟悉的员工能够根据模板来完成任务,只要全体员工都根据模板完成任务,那么任务的合格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避免了因每个人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任务执行有偏差的情况。项目公司管理者的另一个主要权限就是完成系统根据集团公司配置的抽查规则生成的抽查任务,项目公司管理者通过管理平台检查抽查任务随机抽取到的各专业一线员工完成的执行任务就可以实时掌控项目品质情况,而不必委派专人到现场去巡查,既费时又费力。无论是集团公司的管理者还是项目公司的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品质管理平台实时跟踪问题整改进度、核查任务执行情况,对于任务完成率较低、任务完成时间较长的员工可以进行及时的指导、批评。反之对任务执行完成率较高、任务完成时间较短的员工可以将该指标作为其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
3.3品质管控系统的APP软件
对于项目公司各专业的大量一线员工而言,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比较低、重复性较高、工资待遇也处于较低水平、晋升空间较小,所以导致人员流动较大。而新入职的员工对品质标准认识不准确就会存在执行落地有偏差、凭感觉执行任务的问题。最终导致现场品质坚守难,无法对现场品质、任务执行质量进行高效的管控。品质管控系统APP就是专为一线员工设计的办公软件,通过该APP每个员工都能看到当日需要完成的执行任务,任务当中包括执行时间、执行地点、执行方式、执行步骤,一线员工只需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并上传完成结果资料即可,对任务标准不熟悉的员工或新员工可以查看任务在线模板,根据图文并茂的任务模板来完成任务。同时,员工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APP直接上报,系统会自动关联问题,不需要员工人为地关联问题,也不需要管理者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前去解决问题,上报的问题会自动分配到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者只需关注执行结果即可。如果一线员工执行的任务被抽查系统抽中,那么该任务就会被安排给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当管理人员通过品控管理平台对该任务进行检查后,任务的抽查结果和相关评价会通过消息推送的方式推送到员工手机上。员工可以及时查看自己执行的任务的结果,如果任务被判定为不合格,员工可以通过APP软件查看任务问题的详细信息并及时整改,下一次执行任务时就能按照整改后的标准进行操作。对于合格的任务也可以看到管理者的评价。通过该APP软件可以大大地提高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减轻人员流动大带来的压力,将所有相关数据都存储到系统中,完成初步的数据采集后为后续的报表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3.4品质管控系统的统计分析平台
随着任务完成数量的逐渐增加,海量数据被采集到了品质管控系统中。于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下到每个员工、每个专业,上到每个项目公司、城市公司的任务完成率、合格率、平均完成时间等指标,并以报表的形式实时为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提供报表数据,从而帮助管理者对物业管理的品质进行有效监督和高效管理。物业行业虽然整体发展强势,但同时也存在品质坚守难、人员流动大等问题,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引入品质管控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上的难题,使品控管理的每个环节正规化、标准化、计划化,让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能自动运行、自行控制,从而不断提升项目现场品质。同时,该系统能降低培训难度、缓解人员流动压力,新人快速入模,业务流程标准化,作业任务执行清晰。自动推送任务到执行人,从“人找事”智能化地转化为“事找人”,在提高用户满意度、优化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高品质、专业化的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根本,要完成物业管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4结语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品质管控系统来进行品质管理可以实现品质标准可视化、执行结果可追溯、管理品质易管控、项目品质稳步提升。图文并茂的作业和检查标准让检查过程和标准得到统一,使得集团公司、城市公司、项目公司对检查标准理解一致,从而让品质标准可视化。品质管控系统自动关联了反复出现的问题,让管理者可以及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执行结果变得可追溯。品质管控系统也可以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控制,通过品质检测离散度,反向校验检查质量,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掌握现场真实一手数据,更加容易管控物业服务质量。最终推动企业项目品质的稳步提升,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满足客户高品质的居住需求,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研普华.2021-2025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深圳: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21.
【2】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完美服务———严格品质管控助推传统物业服务升级[J].中国物业管理,2013(7):2-3.
【3】邱刚.以物业服务为切入点走平台型企业发展道路[J].中国物业管理,2018(6):28-29.
【4】曹东海.智慧社区助力物业成长[J].中国物业管理,2018(6):30-31.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管理;因素;改进措施
0引言
科技水平的高速增长也推动了机械加工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机械加工对零件加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产品性能越来越完善。但是企业在不断追求高水平机械加工技术、高质量机械加工产品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导致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高端技术人才和先进加工技术水平实现高端产品生产,但是由于企业缺乏系统、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服务体系,导致生产处的高端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不符合产品市场潮流。因此要提高机械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不仅仅要加强机械加工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更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机械加工生产背景,首先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和完善措施进行梳理总结。
1机械加工品质管理问题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是参与机械加工的直接要素,与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息息相关。目前,很多机械加工企业就职的员工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学习不到位,加工出的产品报废率很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不合格产品的加工过程分析报告中指出,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人为因素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操作,例如计量单位错误、计量数据读取错误、工件划线错误等。报告中指出,这类错误与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无关,是由于操作人员忽视产品质量管理学习、工作态度不严谨导致的。另一方面,不同部门在交接加工工序、产品质量需求等工作对接时存在信息偏差,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制造出的产品质量、尺寸不符合客户需求。这种情况是由于企业的职能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基层员工承担了很大产品加工风险。
1.2设备因素
设备是机械加工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要素,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开发、引进、应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但是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与目标加工产品很好的匹配到一起就需要企业从设备管理角度去入手。当前,机械加工企业关于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如下:①机械加工设备随意更换,没有特定的审批、工艺设计校验流程,导致设备与产品需求不匹配;②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配件,由于采购部门和设备检修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采购部门采购回的设备配件不满足设备检修需求;③设备的日常检修、校准、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保养,设备实用性能降低,产品质量也会不达标。
1.3原材料因素
机械加工是将各种合金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征尺寸、形状、结构组成的产品,原材料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原材料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原材料标示、辨识出现混乱,则会出现原料材料与目标产品要求错位的情况,导致加工出的产品不符合产品质量需求。有些企业原材料质量管理没有执行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材料的入库、出库、领用、返还等没有执行物资管理体系,导致材料经常会出现冒领、误领的情况出现。有的企业存放原材料的库房没有对对原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整理,如按照原料材质特性、原料入库时间、原料使用计划顺序等,导致库房材料堆积混乱,造成较差污染。除了原材料库房管理出现制度缺失以外,采购部门也是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关键部门。采购部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时,往往依赖于供货商的合作经验,没有对每次供货材料进行质量核验,导致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时,责任划分不清晰。
1.4工艺因素
有些机械加工作业承担的项目较为简单,或者项目合作次数很多,因此加工组织管理人员忽视了生产指导流程,在加工生产前没有组织项目技术学习,也没有按照组织生产流程下发技术指导文件。虽然有经验的员工可以适应这种情况,但是一些新员工在没有生产文件指导时盲目加工,就会出现机械设备校准不合格、选择参数不合理、加工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缺失。有些员工为了赶进度,随意提高机床的给料量和加工转速,也会降低产品的合格率,甚至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其次,很多机械加工项目作业时间跨度较长,有时需要根据客户临时更改的产品需求要对机械设备参数进行调整。而受到质量管理水平不足影响,产品质量更改要求文件和产品加工工艺文件不能够同步,产品的技术状态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制造出的产品存在滞后性。
2机械加工品质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强化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意识
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控制不仅仅依赖于机械设备加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整个企业的员工都参与到机械加工生产当中,从提高科学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几方面入手。针对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机械加工实际生产需求和企业现状,制定并完善岗位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管制度,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监督岗位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涉及到机械加工生产部门,企业要积极开展教育讲座、技能培训、专业考核、产学研结合等活动,采用不同体系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技能强化。制定严格的奖励、激励、惩罚制度,提升绩效考核工资站工资总额的比例。在绩效考核中,不仅将绩效考核工资与个人的加工产品数量挂钩,还要与产品质量、批次产品合格率挂钩。质量管理部门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加工产品数量、批次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设定不同的加权系数,得到最终的绩效考核奖惩工资。
2.2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策划
在完成一次机械加工项目生产周期初期,首先与合作方确认好产品技术指标以及产品质量检测责任义务。确认好后,企业要组织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等核心部门对产品的加工生产进行规划,对涉及到原材料材质需求、原材料数量需求、机械加工周期、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前的机械设备校准等做出详细的规划,并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技术方案。如果生产的产品,机械加工部门没有足够生产经验,在组织生产规划前,开展局部生产调研工作,以确保制定技术方案的准确性。形成的生产技术方案不仅是指导机械加工生产的重要参考,它还需要对不断加工出的产品进行质量评估,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机械加工工艺。所以,生产技术方案是动态变化的,即时在全面开展机械加工工作期间,也要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不断优化技术方案。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产品质量优化,技术方案调整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产品质量检查、生产监督控制方面。①根据项目需求对产品进行抽检,制定程序文件对产品质量进行存档、公示,既作为产品交接凭证,又是奖惩考核依据。②要对加工出的产品进行分类保管,做好入库出库统计工作确保产品数量质量符合合作方需求。③质量管理部门要确保最终的生产技术方案落实到指导生产中,及时组织产品质量检测部门、设计工艺部门与生产部门协调,确保各个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性。④要强化机械加工生产工艺,确保各个机械性能、工艺参数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动。
2.3加强产品生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机械长时间加工周期内产品质量的统一性,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制度和技术生产方案对产品加工过程中进行管控。定期组织开展技术讨论会,整合机械加工生产情况、产品质量、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信息,分析总结信息,形成产品整改报告。此外,经过长期、高强度加工作业,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都容易产生疲劳感,工作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既会导致对应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管理部门要根据项目生产规划情况,合理制定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安排,确保员工的基本劳动权利。
3结语
除了机械加工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技术人员水平,机械加工生产的产品质量管理也是决定机械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关乎到企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否具有继续发展壮大的潜力。本文,从当前机械企业关于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提出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改进措施。然后,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了解各个部门反馈信息,不断整合信息完善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切实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明.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4):120.
[2]罗猛,王晓云.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5):68-70.
[3]张振海.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4):199.
[4]王东升.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探析[J].石化技术,2018,25(3):300.
[5]张世君.全面质量管理在机加工分厂的实施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56-57.
1护理品管圈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我院于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引入了科室护理管理体系建设之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科室成立了护理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与任务: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管理知识普及与宣传,开展品管圈专题培训;对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立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和呼吸机脱管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主题;组织座谈、交流,对圈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将文献报道与圈员意见、建议相结合,探讨确立意见、建议的落实;对护理品管圈工作质量与进展进行监督、考评。
2护理品管圈实施成果
2个护理品管圈经过半年运行,共提出护理改进意见197条,经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研究、论证,采纳了其中的105条,包括改进管理的意见30条,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意见75条。这些意见与建议被应用于管理与护理操作中后,经实践证明83条切实可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科室共计27名护理人员,实施前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为85.19%,实施后为96.3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每一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人员均提出了1条以上的意见、建议,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了零突破,实施半年来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是近5年来的总合;科室将防跌倒、坠床和防呼吸机脱管等几项品管圈活动主题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并列入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品管圈管理实施前12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86.99%,实施后1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97.66%,有显著提高。
3护理品管圈实施中的经验体会
3.1护理品管圈实践经验
科室在将品管圈引入护理实践的同时,在组织上加强了对品管圈工作的全程监管,科室将加入品管圈活动和提供合理化建议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量化评分内容,此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参加此项活动的积极性,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家积极进言献策,创下了科室进言献策的最高记录。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4],量化考核调动起了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护理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科室认可,并被应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与护理实践操作中,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和肯定,职业荣誉感得到了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管理实践活动使得既往影响护理质量提升的一些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护理质量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在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中不断提高,护理品管圈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科室护理科研的开展。
3.2护理品管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2.1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受按部就班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护理实践中缺乏质疑精神,对一些明知不对或不妥的问题不想改、不愿改、也不敢改,总以为以前多少年都这样干,大家都干顺手了,内心缺乏开拓创新的动力。因此,对于新方法的引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思想上尚缺乏革新意识。
3.2.2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平时忙于应付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信息量掌握不够,导致其在品管圈实践中找不出问题,找不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不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3.2.3活动组织不够严密。品管圈作为一种以自觉、自愿为原则的活动方式,圈长主要由圈里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圈长管理经验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活动主题的实施缺乏一个严密、完整的计划,导致资料收集不够完整详细;活动缺乏严密规划,常常发生活动与工作冲突的现象,影响活动正常开展。
3.2.4人员结构不合理。品管圈活动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圈员在实施中需要进行选题设计、查阅文献及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并运用简单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其对人员的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5]。由于品管圈的人员组成形式以自愿报名、自行组合为主的组圈形式,因此,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管圈工作效能的发挥。
3.2.5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创新性。护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具体工作,平时靠着惯性工作,对工作中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品管圈活动主题的选择方面常常显得无从下手,选出的主题对科室工作缺乏指导意义或者缺乏新意。
3.3对提高护理品管圈活动质量的几点体会
护理品管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活动小组,其活动主题主要围绕护理工作而展开,其提出对护理问题的改进意见将会涉及到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运行,因此,科室必须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①做好品管圈活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要让科室护理人员熟悉和了解护理品管圈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的意义、实施方法与步骤,提高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的认知。加大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使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去审视和思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培养独立自主的判断、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护理人员选题能力。②将品管圈主题与科室科研立项相结合,将品管圈活动主题作为科室科研立项的储备库,经过品管圈活动论证与实践验证的主题可优先进入科室科研立项,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参与品管圈的积极性。开展课题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品管圈工作效能。③科室应对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审核,对品管圈主题活动中提出关于护理操作与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在经过科室审核后方可实施,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④科室要将品管圈活动纳入个人量化考核,实行加分制,即按照参加、提建议条数及采纳条数,列入科室科研立项等情况进行加分,在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积极行动的同时,使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发挥。⑤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积极优化品管圈人员结构,实现人员能力、经验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提高品管圈的活力、创造力与效率。⑥科室要为品管圈提供好支持与保障工作,提供活动场所,合理进行人员工作调整,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4总结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了一股革新的强大力量,不仅解决许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瓶颈问题[6],更重要的是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医护特色、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医疗机构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医护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7]。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护士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内医疗机构而言,品管圈活动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3],只有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品管圈真正成为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有力手段。
作者:赵颖 巩建丽 单位: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19):1761-1762.
[2]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本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3]卢芳燕,江南,赵锐?.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5]林郁清,史定妹.护理品管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0):51-5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医院妇产科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施优质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品管圈联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妇产科;优质护理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团队合作模式,是同一工作场所内部人员自发组成,自我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质量[1,2]。选取2016年1~8月医院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优质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8月医院妇产科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施优质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品管圈联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50±4.70)岁;本科14例,专科20例,其他学历6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为21~44岁,平均年龄为(28.80±4.90)岁;本科13例,专科21例,其他学历6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患者入院后针对其特点,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观察组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优质护理中,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划分队员,投票选出组长和副组长,整个活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3]。根据PDCA循环法,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包括计划(Plan,P)、实施(Done,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一个月为一个周期。(1)建立标准:在妇产科内部确定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的评估标准,涉及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理整体等多个护理服务方面。(2)发现问题[4]: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组长深入病房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掌握患者情况及妇产科常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态度,询问患者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健康宣教等情况。并将患者及家属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还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每月组织1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针对重症患者应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稳定交接班,有序地完成护理计划。(3)分析问题[5]:通过查房、询问患者,了解优质护理工作情况,并与评价标准比较,分析其中问题,常见的护理问题为护理服务资料分类不详、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护士名字、健康宣教力度不足等。(4)应对措施[6]: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体学习护理先进理念及措施,整理护理实践经验,明确护理制度中的缺陷,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制定应急预案,限制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护理人员应满足患者的正当需求,了解并掌握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及体征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护理差错(错漏医嘱、给药错误、采样错误)发生率。制定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7],从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方面评估护理服务,由患者自行填写,发放80份调查卷,收回80份调查卷,收回率为100%,每项评估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制定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表[8],由患者自行填写,了解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其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知晓度=(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
2.2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
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
2.3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
见表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3讨论
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9]。另外,品管圈活动还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也有利于护理管理的不断规范,使护理管理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10]。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能提高患者对妇产科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使其意识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韦东梅.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38-439.
[2]李婵婵.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88-289.
[3]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25):109-110.
[4]矫克云.品管圈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21-322.
[5]李红英.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5-6.
[6]余亚君,孙秀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妇产科患者健康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4):563-564.
[7]王静英.品管圈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128-130.
[8]程秀娟.品管圈活动在分娩室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49-50.
[9]卢海燕,卢静.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