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学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平移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论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审美经验和感官体现上也发生了变化。对艺术设计类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更是针对创新和美的探索的课程,其改革创新是学校教师共同研究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是与时代精密结合的。平面设计也被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其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合并表现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以及文字,传达出想法和讯息。所以平面设计一般指的是制作设计的过后才能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在发展的新时期,平面设计非常的常见,比如商标和品牌,杂志报纸以及书籍、书面的广告、海报等等。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创意、构图、色彩。对于平面设计的学习,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了:结构设计,学生要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并且通过实训进一步的提高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计算机的内容,主要是设计软件的学习的应用,比如当前比较常见的制图软件Photoshop的操作,并且能够独立的利用制图软件完成设计。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了设计的概念、创意以及编排和图形表现等。

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的教学现状

1.传统思想的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创新不断的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本质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的改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传统教学和新的教学观念的矛盾中,因为长时间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对新的教学方式还没深入的了解,所以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内。而且艺术设计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对于创新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创新才能使艺术行业进一步的发展,而灵感就是创新的必备点,灵感也是设计的灵魂和基础。所以在教学上,也要重视学生灵感的培养,但是设计灵感不是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培养多维度的思维当时和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忽视了人文教育,也缺少人文学科的教学课程,限制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看待世界和事物的角度和方式。

2.课程的设置问题和设计理念

首先分析课程设置问题,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平面设计是视觉上的传达,其沟通的渠道是通过时视觉来完成的。就比如对于广告设计,呈现给人们是视觉上的享受,让人们通过视觉了解,针对一个产品的设计,广告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产品的认识,是否会在第一时间差生兴趣,或者是产生的购买欲望。但是在实际平面设计教学中,大多数还是采用素描以及色彩等一些基础的课程作为平面设计的重点,但是对于实践应用并不是具有很大的效果。虽然设计基础很重要,但是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肯定是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不需要特意的强调对绘画基础,这样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理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体系,因为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容的设计理念,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体现也是不同的,不同时间段,所流行的美学艺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设计理念也是要不断的创新的,但是在当前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严重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对于现今的理念引入不足,也体现在了教学与实际的发展不符合,很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中,才发现自己的所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缺少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的实践性非常的强,其教学结果是培养学生拥有设计产品并应用结果,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经验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中,缺少实践教学,没有实践的机会,理论教学多余实践,这就到学生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也没有完全探索到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教学的整合。

三、在信息时代下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1.信息时代对于教学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也包括了教育行业。那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影响:(1)新媒体的普及,扩展了平面设计的市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信息的处理都得到加快,平面设计对于视觉信息的传播,以前还是需要依靠印刷媒体,但是现在,一些智能设备的出现,拓宽了平面设计的市场,网页设计、软件商合计都成为了新型的领域。(2)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别的普及,先进的信息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像是计算机、收集等,在信息时代下,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就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微课程、翻转课程等,另外还能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想学习的局限性。(3)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化的实践教学,随着平面设计市场的扩展,新的设计领域增生,而且传统的设计行业也开始了向着计算机的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实践教学,提高实践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把信息技术利用基础教学过程中

平面设计的基础性教学,新媒体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对于课程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更是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的优点。在授课之前,老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能够利用先进的信心技术来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扩展和丰富教材的内容,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程资源,并制作课程课件,比如PPT。在讲课的过程中,把所有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传递出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节约可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形式比教材上的固定知识,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之后,老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分享一些相关作品以及知识,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展学习资源。就比在学习色彩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收集优秀的作品,在把这些作品进行一个整理,制作成课件,然后由浅到深的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色彩的纯度以及不容色彩的变化通过结合教师提供的作品形成对比,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到色彩的相关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法涌现,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的尊重、相互平等以及相互讨论的一个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的教育,就必须可以开展主题式的色彩构造教学形式,在讲授色彩构造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就比如关于“绿色”为主题的,那么就可以选择大自然来探讨的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绿色作品,对于大自然呈现的,其实是五颜六色的,但是如何把绿色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分析自然所呈现给人们的特点等,扩展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的视野。微课,主要是一些简短的视频,老师可以把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把课程的内容制作成微课,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编排就某个知识点开展精炼的知识讲解。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的观看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带着课前预习的疑问学习,精益的深入掌握知识。另外开可以对这些视频进行储存,作为后续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4.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平台是在新时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的学习平台,主要是创建移动学习平台,成了一个学习系统,比如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借助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以微信为平台,构建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不受学习时间空间限制,可以灵活地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可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利用微信群,分享教学资源,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移动平台,实现任务的布置,文本、图片、课件、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的推送。推送教学资源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利用微信群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指导和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结语

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首先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了阐述,然后是分析了当前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是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时代下的教学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平面设计的特点,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体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芳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94.

[2]刘辉.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0):226-227.

[3]柯逸涵.基于现代传媒技术的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7(5):26-29.

[4]梁遗鹏.探究信息技术化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J].智库时代,2018(39):169+179.

[5]方君若.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8):244+294.

[6]李雅楠.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8(5):52-53.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原则

1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设计的目标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是一个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Android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进行设计开发,以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为中心,提供移动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等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移动学习平台。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以满足社区内一般居民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为目的,针对城中村改造后所形成的社区中居民的再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整体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导的开放、自主的移动学习平台。在对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工作者需求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各类需求的描述,同时结合对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示范区各类学习平台的体验与对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目标如下。(1)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单易学、用户使用方便。(2)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类型丰富,包括图片、PPT、文本、微课以及各类Flash动画等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习惯。(3)课程资源的内容符合社区居民真实的学习需求且分类清楚明了,并具备查询功能。(4)社区居民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的时间、地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打破传统社区教育形式对社区居民时间、空间的限制。(5)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与自身实际需求情况自主选择课程并可以将自己需要的课程进行收藏,方便下次登录后继续学习。(6)社区居民可以实现在线提问、在线交流、学习情况反馈、学习需求提交等个性化的学习功能。(7)移动学习平台能够将社区教育线上与线下的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进行。(8)移动学习平台能够激发起社区居民的自主学习欲望,使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当中。

2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设计开发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学习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和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真正将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应用到社区居民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社区教师、社区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当中,应当在设计开发的最初阶段阐述清楚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从而确保设计开发出来的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能够稳定、高效、正常地应用到社区教育中。

2.1从学习者角度提出的设计原则

2.1.1易学性原则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群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手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移动学习平台应该适用于不同操作水平的使用者,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教师和社区教育管理员,因此要求移动学习平台的界面架构尽可能简洁明了,导航设计清晰易理解,后台的管理和维护等操作尽可能简单、直接。通过界面元素的表意就能让用户清晰地知道操作方式,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实现无论社区居民、社区教师和社区教育管理员有着怎样的文化、受教育背景和计算机、手机操作水平,都能够在进行简单的培训和学习之后就可以很轻松地使用本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和维护、管理工作。

2.1.2实用性原则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倘若没有从社区居民用户和社区教育工作的的使用角度去考虑,而一味地追求功能的繁杂和各种复杂技术的堆叠作为设计开发的重点,那么开发出来的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必然会是浮而不实的,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为了尽量为社区居民进行学习提供方便,同时也降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尽量减少移动学习平台的内容层级以及深度、实现实用效率的最大化才是设计开发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关键点。

2.1.3内容优先原则

从根本上来讲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是服务于社区教育活动的移动学习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在设计时要遵循内容优先原则。首先,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中所提供的课程资源要具备完整性和丰富性,每一类课程资源必须要承载居民所学该类课程的所有内容,这样当居民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能够完整地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才保证了社区教育的权威性、维持社区居民的使用黏度,便于开展下一步的教育活动。其次,课程资源的内容应符合移动学习的要求,例如:每一类的课程尽量提供高质量且内容清晰易懂的“微课”或简短的Flash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使居民的学习活动能够随时随地的发生。最后,课程的内容应符合社区居民的认知特点,知识层次分明、传递应由浅及深、逻辑清楚,便于居民将课程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升华为自我的知识经验,从而完成对社区居民的再教育或职业培训。

2.2从开发者角度要遵循的原则

2.2.1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根本功能是用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在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中的体现主要是指移动学习平台中所提供的课程资源、知识的传递等活动要讲究客观真实性,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支撑,确保社区居民学习到的课程知识是相对权威和正确的。系统性原则在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体现主要是指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作为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性知识的移动学习平台,其所提供的课程资源内容绝对不能是随意拼接的网络信息,而是通过筛选、编辑构成系统化的知识内容,每一类课程资源都应如同一本结构完整的教科书一般,具有系统的层次、归类和完整的内容。

2.2.2用户体验良好性原则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指社区教育相关人员包括居民、教师、管理员在使用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时感受到的服务,是否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达到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而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目的就是让用户进行实际的操作、使用,因此用户必须得到较为良好的使用体验。为了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就要求移动学习平台在设计时要遵循快捷性、互动性两点具体原则。快捷性就是指移动学习平台系统设计的界面导航明确清晰、功能简单实用、服务器响应速度快、后台数据处理速度快,从而使用户能够很便捷、快速、精准地在移动学习平台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尽量节省用户的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互动性是指用户能够在移动学习平台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知觉、视觉、听觉以及心里感觉良好的使用体验,从而保证移动学习平台用户的使用黏度、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2.2.3稳定性原则

任何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在设计开发出来之后都需要保证用户能够进行持续访问、反馈从而不断地改进功能和服务。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主要用户是不同社区内的社区居民,由于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等因人而异,所以社区居民使用移动学习平台的时间段也因人而异且不固定。为了充分满足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都能够使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需求、获得社区教育相关人员的支持、进行深入应用推广,就要求移动学习平台一旦投入使用,就必须具备可长期、可靠运行的能力,所以势必要保证平台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正常运行。

2.2.4可扩充性原则

我国社区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的实验深化阶段当中。因此考虑到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要保证在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之后,依然可以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扩充、升级,来满足社区教育新的要求和形式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所以,在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做好功能扩展的打算,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模式、预留出一定的接口,从而保证移动学习平台的可扩充性。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基于WAP2.0技术的成人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研究[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08.

[2]李金艳.成人移动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5-157.

[3]董同强,马秀峰.创客视角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4):70-77.

[4]董同强,马秀峰.面向大学生创客的微信学习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2):25-31.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平面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均开始加强了对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以及人才的关注和培养。现阶段,我国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处于严重短缺的趋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研究。

一、一体化教学与平面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位重要依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其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其能够转变教学场地,有效避免传统教学场地的不足。在这种优势下,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平面设计,又称视觉传达设计,其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达的高度融合,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其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现阶段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中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一直以来,平面设计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均是教师演示、学生模范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的。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十分严重。这就导致教师演示缺乏意义。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二)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

在平面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以教材为主,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不会有过多内容的展开和设计。例如,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平面设计专业尽管已经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进行了合并,但其整合的深度以及广度却还有待进步的提升。目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仅有少部分时间是在练习。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等方面,其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无法满足时代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革平面设计专业教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培养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例如,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项目以及教材的基础上,将其与实际的岗位需求进行结合,设计实际的可行的教学项目,包括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等教学项目,以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注重完善并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包括视频、动画、可见以及行业信息或参考资料等等,以为学生提供学习途径,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利用多种沟通方式,如微信、微博或QQ等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沟通,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进而完善教学效果。总之,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国通交流,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第一,采用现场的教学模式,即在专业设计室或制作室进行。教师仅用一小部分时间用于演示,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但为确保学生能够将时间有效利用,教师应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指明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最后上交作品的方式,以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将教学过程“任务化”,即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企业的实践进行结合。也就是说,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依据岗位工作过程中,将其涉及的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为做到这一点,可与其他模块进行结合,如与网页设计、软件类课程等进行结合,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加速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应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目前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等等。因此,未来还应更加注重从这几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魏会廷.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6,35(6):143-146.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4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以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分别从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及效果等方面,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指导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达到师生有效互动,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

网络平台;中医外科学;互动式教学;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普及到各级学校,它具有形象、直观、高效的参与交互功能,促使教学方式向满足新信息时代的需要方向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逐步引导教学模式转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差、信息量小、师生互动差、功能单一等缺点,引发了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疾病具有较为直观的临床表象,丰富的局部征象,治疗上强调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发展,一般通过文字的表述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表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多停留在简单问答的层次上,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外科学直观的特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期望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有益转变。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的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师生之间交往和沟通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现象,实现了教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让彼此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它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要求,更利于发挥中医外科学的直观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2-3]。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达到这一目的呢?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由被动、静态学习到主动、动态学习,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自21世纪以来被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日益流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共享性、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5]。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目标和内容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研究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6]。

(一)教学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中医外科学课程目标,确立和优化相关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取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电子版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通过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转化为电子版立体化教材,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又利于实现的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建立。

尝试构建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网络虚拟互动考核评估学生。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

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基于校园课程中心的临床医学院学科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先后尝试在中医皮肤乃至中医外科全学科进行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维护在课程中心系统基础上建设及完成。在相关课程中心教学网络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网络平台设计结合本课程实际加以调整共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教学日历、教学录像、教学资料、互动栏目等7个功能模块,包含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介绍、交流讨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小的板块,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公布相关课程进度、课程预习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前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校园网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相关课件,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对重点基础知识部分的阅读和练习,能够迅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为课堂的案例分析及疾病串讲奠定基础。课后则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深入探讨及答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及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则有所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6-10人一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倾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小组间水平接近,小组内各成员保持合理的差异。如是重点疾病,预先告知学生下堂课将要讨论的病例(根据教学要点及重点、难点内容给出病例),组织案例式讨论;如是非重点疾病,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资料收集、授课课件准备,组织课堂学生试讲。各小组的组长组织,派出1名代表(非组长)进行观点的阐述,各组间可进行提问、辩论。最后由老师由病例人手,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刚刚课堂上讨论激烈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各小组展示成果的情况,总结学习的效果、闪光点、有待完善之处以及启示等,由此形成网络平台应用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的转变。利用多媒体网络,构建中医外科学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拓展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式、大容量传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网络平台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取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外科学形象化、直观化等优点,通过真实病例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引入,引导学生从临床实际角度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在病例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提高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入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带着兴趣和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反复观看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课堂及网络资料互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习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并有效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网络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基础知识、技能和临床实际案例的逐步深入,老师教授和自我学习的良性促动,强化学生对正确诊断及处理相关病例的能力的锻炼,为进入临床实践打好坚实基础。在互动的交流讨论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师生交流,解疑释惑,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互动,体现临床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多维性。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类专业的临床必修重点课程,与学生后期临床实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创造出能有效支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作者:宋瑜 陈红风 李咏梅 潘一滨 李晓睿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启平,马军,袁志刚,等.多功能型医学遗传学动态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0.112.

[2]杜娟.浅谈“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33(3):66.

[3]李敏,王平均.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98-199.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1-31.

[5]UijtdehaageSH.DennisSE,CandlerC.AWeb-baseddatabaseforsharingeducationalmultimediawithandamongmedicalschools[J].AcadMed,2001,76(5):543-544.

[6]张欣荣,柴逸峰,罗俊,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44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二手车;实践教学;设计

二手车评估与交易实践教学是综合汽车及饰品营销、汽车性能检测、汽车及零部件理赔等专业知识,对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各环节进行实践练习。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定位

1、岗位描述。二手车评估与交易这门课程的岗位是二手车评估师,及二手车销售顾问,二手车评估师首选要根据车主提供的原始发票、原始证件等材料来判别车辆是否是盗抢、非法拼装及走私车辆,之后通过静态检测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位来判别汽车是否发生事故,仪器辅助检测汽车尾气、前照灯的发光强度等汽车安全环保性能,以及动态的路试检测车辆的整体汽车技术状况,最后根据汽车的性质选定评估方法、及车辆的损伤估算,最终算出一个公平公正的价格。2、课程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二手评估各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会运用专业知识来鉴别汽车的车况,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及解决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根据二手车评估的理论与原理,按照企业的实际评估与交易过程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进行企业各项实践工作环节的模拟制定。从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及二手车销售顾问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按岗位重构和重组课程,并将二手车评估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之中,进行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改革。2、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的课程目标,设计了9个实训项目。3、教学设计每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过程,以车辆的静态检测为例,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准备:通过微视频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课程中将要学的内容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印象会更深刻。教学内容:1)引入:观看某品牌二手车技术鉴定视频,观察检查的细节。向学生提问:①在进行二手车收购之前要进行哪些识伪检查?②二手车的检查应从哪方面着手?教学方法:下发任务工单,描述学习任务,提供车辆信息学生活动:分组让学生现场实操,寻找其他车辆的VIN代码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任务工单,相关学习资料与任务工单相结合。2)示范:教师示范静态检测的步骤,检测项目,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教学内容:①甄别车辆来源、验收车辆手续、单据;②车辆静态检查的项目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用实车示范检测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学生列出检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考虑时间、组合、合作、管理等因素,讨论方案(头脑风暴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任务工单相关学习资料,与任务工单相结合3)练习:项目实训的过程中,学员占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此项目的实训,使学员能够掌握掌握车辆识别技术,能够识别车辆的来源以及对车辆单据的鉴定;学生通过对试验车的鉴定,使学生掌握车辆识伪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二手车的静态车况的鉴定。教学内容:①甄别车辆来源、验收车辆手续、单据;②鉴定车辆外观(漆面、钣金)、底盘。③检查车辆发动机机舱、内饰;教学方法:检查路线及检查点项目确定:确定检查路线,制定出检查路线及检查点,确定检查点上的检查项(小组合作法)。学生活动:项目检查:学生利用工具独立完成检查项目,并与技术参数对比(项目教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完成检查项目表格(作业表及评估鉴定表)。4)检查:教师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完成。教学内容:①监控学生的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演示法)。学生活动:演示与汇报:学生分组对所做工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演示和汇报。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质量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完成(操作演示法、评价法)5)评价总结:在此环节,教师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学内容:①对各小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②提出改进意见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老师对互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各小组及其成员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讲解法)。学生活动:学生对本任务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讨论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其他组做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讨论法)

三、结论

二手车实践教学设计结合了汽车技术检测和汽车营销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高加泉,林宁.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J].环球市场2015.

[2]霍汝锋.高职院校“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教学改革[J].求知导刊.2016.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微信;教学设计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临床及科研单位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预防评估和发病机制的探讨均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临床检验已经从“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使检验专业从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从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临床上对于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向着高素质、高层次方向转变,要求检验专业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差,再之,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跟不上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造成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微信自诞生,即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的青睐[2]。利用微信作为移动微课堂,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将会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

1免疫学检验教学现状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理论性强,抽象难懂,概念繁多,各章节之间存在交叉,新知识、新技术发展迅速,增加了教学难度[3]。对于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理论是基础,有了理论基础,才可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在理论课上,教师是一对多地进行讲解,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接受情况,很多学生由于紧张、害怕和羞涩,不理解的问题也不会主动提出来,课下也不主动找教师沟通。随着免疫学技术和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的免疫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免疫检测技术、流式细胞分析等。由于学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介绍所有的检测方法,高职高专院校的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大多都是经典的检测项目,新的免疫学技术仅在课堂上介绍,并没有实际操作,所以实验课教学远远无法满足临床开展的检测技术。每年实习生返校也会反馈这个问题。另外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自主思考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2微信应用于免疫学检验的可行性

随着4G网络的应用、WIFI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教育、网络医疗、网约租车已成规模,有力地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4]。有数据[5]显示:在校大学生微信的使用率达到100.00%。其中48.39%的学生保持随时接收信息,43.55%的学生经常使用,偶尔使用的学生仅占8.06%。超过九成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甚至保持全天在线的状态,表明微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微课堂教学辅导是可行的。许多学校已经实行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届时将为教师和学生方便快捷地使用微信教学提供网络保障。所以应用微信进行教学活动具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微信和学习都不陌生,但将微信和教学结合起来,可能是个新鲜事物,这和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个性相符合。

3微信结合免疫学检验教学实施设想

3.1开通免疫学检验公众号

开设本课程的课堂资料、实验视频、课程通知、常见问题、疑难解答、教学反馈、实验技术、科研进展等栏目。教师将课堂的PPT、资料、复习题等上传至公众号,学生随时随地打开公众号,即可进行学习、复习及预习。在公众号的教学反馈中,给出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讲课情况,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由于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较快,临床上许多仪器设备在学校不一定能见到,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技术这一栏,任课教师可临床上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供学生学习浏览。这样,实习时即使在学校未操作过的仪器,再见到时也不会觉得特别陌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科研进展一栏,由教师筛选免疫学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和科研素养。

3.2建立班级免疫学检验理论学习群和实验学习群

首先,建群时规定:每个人只可传播正能量,在群里只发与免疫学检验学习相关的话题,不得发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在免疫学检验理论学习群里,教师可将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及时做公众号中的复习题,检验学习情况,鼓励学生针对答案模糊的题目在群里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讨论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既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彼此间的感情。即使当时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看到大家的发言,耳濡目染,也增强了学习效果。另外。对于课堂上未听懂又无法和教师当面讨论的问题,也可在微信群里直接向教师提问,教师随时随地给予回答。对于那些相对腼腆的学生,可直接向教师发微信提问,教师可单独讲解,既保护了隐私,又解决了问题。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师可提前在微信里将实验内容发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视频在公众号里,学生自行预习,这样可解决教师在课堂上示教时,部分学生看不到操作细节的问题。另外,实验课学生可自行建群,实验结果组内分析后,拍照上传至群里,分组发言,解释自己的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并将自己的实验报告拍照上传至实验课微信群里,这样可督促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报告,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及时做出总结,并以文字形式发至微信群中,供学生及时反思及复习巩固。

4总结

综上所述,如果将微信应用于免疫学检验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6],建立免疫学检验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学习群,公众号使课堂得到延伸,既可提供理论课的学习资料,也可提供实验课的操作视频,还可将免疫学检验技术及科研进展推送给大家,这样不仅可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提高免疫学检验学习效果,也可缩小临床实验技术和教学的差距,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微信群里,学生不仅可随时随讨论学习,也可和教师即时沟通交流,教师也可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环节,既快速高效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免疫学检验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提高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整合网络资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因此,微信和免疫学检验相结合,作为一种微学习手段,可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12-14.

[2]郭文涛,赵青,温雯静,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69-774.

[3]许晓玲,王彩虹,高基民,等.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0(1):21-23.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R].2015,北京.

[5]陈丹蕾,方敏,邹甲伟.浅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10):110-111.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教学设计

一、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

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由2000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启动了“MobileEducation”(移动教育)的项目开始的,自此,国外教育界和无线电开发商都开始关注“M-learning”的研究和实践。国内也对移动学习展开了研究,但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发展成熟以前,移动学习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建立移动学习服务站,并由移动项目研究机构给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的设备,这时候的移动学习还被技术的发展局限着,能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人群也是少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移动学习在技术和接触范围上不再存在障碍,学习得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那么国内的学习者是否为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做好了准备呢?根据企鹅智库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一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一小时的用户比例是81.5%,而每天超过3小时的重度用户比例为46.6%,说明在今天中国的用户已经基本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这也为移动学习的推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纵观目前的移动端学习现状,各种学习类手机APP大行其道,例如,用来背英语单词的手机应用“百词斩”,拍照搜题的手机应用“作业帮”,都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和粉丝口碑,新浪更是推出了“在线教育APP风云榜”,每周对各类教育类APP进行排名。但此类APP的开发和维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内容研发团队,对于优质内容的生产者而言技术进入的门槛较高。除了各种手机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各种学习类公众号也是移动学习的一大阵地之一。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截止到2016年共吸引了8亿注册用户,更有数据显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是社交软件,可见,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学习的载体是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的。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设备获取知识,搜索引擎在此过程中给予了学习者大力支持,而社交网络的兴起更是改变了学习者信息接入的渠道,据2016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高达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网站来获取新闻。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数据,但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国内的手机用户使用社交渠道来获取信息的数量不会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各类社交软件中,微信更是其中的领头羊,这就意味着在移动学习的“阵地”中,微信平台不可缺位。

二、基于微信端的移动学习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除了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用以外完全免费,除此之外,微信支持IOS、安卓等五大手机操作平台。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跨平台的兼容性都使微信一跃成为国内用户群最庞大的即时通信类手机应用。目前微信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首先是信息的传输。微信可以传输的信息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和视频。除了点对点的传输方式之外,微信还支持群组功能,方便多人集体讨论。其次,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分享。随着微信用户群的扩大,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为了众多用户的信息入口,并且形成了路径依赖。除了以上两大常用功能外,腾讯公司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服务,作为开放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号的应用广泛,其中不乏大量教育人士利用微信公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微信公号俨然已经是移动学习领域里又一次新的探索。针对微信平台开展的移动学习究竟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移动学习一直致力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使知识的学习不受教室和课时的限制,让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来自行安排学习任务,基于移动网络的终端设备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在信息的传递、交流方面表现出色,随时随地的信息传输使学习时间和地点变得更加自由。其次,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拼图模式学习知识。微信信息短小精悍,通常一篇文章只包含一个小知识点,学习时间自由且碎片化,能合理利用时间却不会引起学生反感,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完成知识的拼图。

三、微信端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1.知识内容要符合移动端认知特点。移动学习的用户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性,往往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方式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微信端推送的学习内容在体裁上要短小精悍,有研究显示,在微信朋友圈中最容易得到转发的文章长度在1万字左右,太短的文章往往过于浅显没有深度得不到传播,而过长的文章在阅读中往往耗尽了学习者的耐心。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直观理解,加深印象。2.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进行分层教学。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传播中更注重关系的构建,这样就使得信息的交流回归到网络拓扑和部落结构,一方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契机:信息在社交媒体中是流动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数字媒体消费,并按季度输出《社交网络报告》。2015年9月,GWI《2015第三季度社交网络报告》,报告数据再次显示:社交平台对用户黏性巨大。在将微信社交平台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学习者个性实施分层教学方式。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层。对于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功能建立基础知识库,方便学习者在自学过程或者特定应用场景下查询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的跨时空传递,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第二个层次是讨论层次。微信的群组功能可以帮助移动学习者形成社群,这些社群或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或是基于某一场景,社群中的成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进行实时的交流,或者形成众多社群成员的讨论,或者形成成员一对一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自身意义的建构。讨论交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文字、语音、视频等都是微信平台可以支持的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一对一沟通层次。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具体学习者的问题单独解答,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教师在照顾大多数同学学习进度的同时会忽视一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3.课程教学内容之外的泛在学习。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四、总结和思考

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如何教育和学习却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移动时代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得教学者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对学习进行了探索,微信并不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但是却对用户有着巨大的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微信作为移动学习载体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发挥微信作为信息入口的优势。本文对于微信端移动教学给出了分层教学设计方法,但该方法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教学中进行试验和总结。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变革,但是我们相信教育依靠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卓毅,李亚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3]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8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平面构成;必要性;应用措施

艺术设计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学习和观察后,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艺术的形象表达,抒发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和认知,以研究和分析的方式对事物进行二次创造,将自然界中不同的事物通过艺术的不同形式、现象和规律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从抽象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抽象将事物的本性进行理性的适度结合,总结出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体系。并通过平面构成的方式,将事物的实际情况经过艺术的加工,从而达到某种程度意义上的时代表达。构成设计虽不能完整的呈现事物的本身,但它通过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有机地将艺术通过平面的实际结合起来。单平面构成在形成整体的艺术感前,它必须经过平面、色彩、立体的视觉转换,从而达到承接艺术表达的直接构成。在专业基础上来说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我们通常液叫做构成设计。在艺术设计中,构成设计只是其中之一。

一、平面构成的形成与分析

既然说到构成设计,那么平面构成两与构成平面的具体因素与实地介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平面构成是以三维轮廓为基础在平面上通过点、线、面的形式将其呈现在二维世界。所谓的构成就是将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现象进行适当的组合、重装,以取得新的认知和呈现,因此在新的环境和空间中创造出新的事物。平面也就是应用形体在三维空间上展现出来的形象特征将其概念化、关系化、视觉化,并以自然物的运动规律和原则将其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形象按照形状、大小、色彩、位置等形成平面构成的必要元素,平面构成的三大因素即点、线、面。构成既是指事物形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一种独特的造型概念,它不但是我们人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构成方法,同时构成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平面和立体为媒介,将我们所要表达的造型活动以现代造型的手段展示出来。与此同时,平面构成的独特性还在于将不同形态,不同材料,不同构造的自然物通过人类的逻辑思维和形象阐释重新有机的结合,构成一种新的内容,并赋予它新的美学意义和力学概念。从而赋予事物以新的轮廓形象和空间记忆。前面我们说到平面构成是一种二维空间构成,这当然是基于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为基础的,要在二维世界上去呈现三维世界,就必须以我们人类所生存的三维空间作为实际的载体,在平面构成中将三维空间经过抽象而具体的表现手法,真实的传达给二维空间,以真实的反映平面构成一种真实空间的造型载体。虽然在此空间概念上它即具备了三维世界所不具备的局限性,同时它在空间的表现领域也多了许多以三维立体为基础的多层次变化和构成三维立体必要的丰富性和深度性。

二、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必要性

1.点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严格上来说,在平面构成中,点是构成事物最小的元素。就好像水,它即无形态大小也无方向,它只有具体的位置,但它是一道实实在在的存在形态,是我们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最小美学概念元素。点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形成的立体感受也就不同,点虽没有大小,但它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上抽离出既定的位置以保证它的实地价值与贡献。在平面构成中,为了表达我们的艺术感受,同时也为了丰富我们的主题色彩与思想内容,我们总是人为的扩大或增添点在艺术表现中的特殊位置。这是由于空间概念的聚焦和重塑成为我们视觉或触觉以及味觉等不同感官的视觉焦点和构图想象,而引起人的注意,从某种意义来说起到的意义总是画龙点睛的,点的存在无论是在平面构成上的运用还是在真实世界的迁徙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2.线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线是点某种运动的载体,线的不同运功形态即是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存在形式。线的独特运动形态,是产生不同运动变化的前提和条件。线包括单线、双线、多线,它有长度、宽度、曲直、方向和位置。比如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条除白色以外的线,我们不难看出,单一的线具有分割面的巧妙功能,它可以使单一的结构发生分裂,从而出现新的画面和新的空间意向。双线具有交错切割与平行移动作用,同时也是表现画面通道最有利的的具体操作者,它具有平面构成的交通功能。多线具有丰富线性的造型效果。各种线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存在方式千变万化,我们在不同的运用线的过程中线所产生的效果与风格也千差万别。在一般情况下直线的运用显得强劲有力而简洁。曲线以及双线多线的运用具有分割时间与空间的单一感,从而显示出线条的柔美优雅来。我们在平面构成中,线的运用使大量而广泛的,线的运用也显得极其的重要。

3.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面是线在艺术表达中移动的土地,同时面也是点在某种程度上的扩充和集合,是线由小到大的运动和排列。它具有二度空间明显、完整的轮廓。面在平面构成中的积极意义在于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美学的概念。面虽没有厚度,但它有长度和宽度。就平面构成的媒介来看,媒介即是我们呈现艺术效果的平面,静止的水面是面,紧密排列的草垛也是面。它的存在即是几何的,也是自由的,更是偶然的。点与线经过不同的艺术组合和排列会各自形成不同性质的虚与实。它们或是平行而居,或是交错相遇。在实际的平面设计艺术中,它们虚实结合、强弱相生,前后连接,从而形成层次丰富、空间厚实、起伏多变和肌理合适的画面效果。

三、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策略

1.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平面构成实际运用中,平面构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物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具体而抽象的学习,增强了对于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扩大学习兴趣范围,使其在平日枯燥而繁杂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充地的展现自己的爱好和艺术才华,从而用新的感知去发现新的事物,发现新的美。因此,通过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大量的开展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任务,完善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不断形成完整的艺术和平面构成的完整性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真实的感受,产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丰富的实践,提高和增强艺术教学在文理科中的比重,进而全面的增强艺术的生存空间和范围,增加学生未来的就业道路。让艺术实践与学生自身的专业有机而紧密的结合起来。平面构成设计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开展平面构成设计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活跃他们的思维特性,让他们在千变万化的人生长廊上活出各自的安好。

2.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注重课程导入的科学性。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并把理论切入作为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指导学生学有所用,将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的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点滴中将艺术设计与教学任务有效的结合。尤其是平面构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将平面设计理论与实体存在紧密直接的联系起来,让直观和间接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有机的运用,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和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和总结学习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积极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专业能力。从点线面的不同含义让整个学习氛围由不同差异变成个性张扬的艺术特色,丰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积极有效的分享他们各自在艺术实践中的发现和心得。最终实现各自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要不断地加强公共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合理的、多样性的校园环境和训练机构,让学生乐在其中。建立不同样式的座屏交流平台,让老师指点与评价适度的得到正常发挥,让老师和学生以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及时地找出各自存在的问题,积极倡导个性发展,尊重原创性与真善美,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以后的设计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进,国家对艺术人才的注重越来越凸显出来。平面构成虽然只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郑家桢.浅谈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打散重构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11).

[2]王伟.平面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思考与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4(6).

[3]张天阳,尹红.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探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辜昕宇.数字化时代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1).

[5]肖琼.高职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材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