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培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培训教育范文1

领导干部不仅仅是各项政策的制定人员,同时也是各项政策的执行人员,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以往我国干部的教育培训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干部教育培训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统筹性较差,教育培训管理较为薄弱,对于干部培训教育成效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就是对加强培训统筹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水平不断发展。

关键词:

培训;统筹性;干部;培训质量

0引言

新时期我国对于干部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对于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干部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人员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路径。所以对于加强培训统筹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统筹的重要意义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是我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能够有效地化解多方存在的矛盾问题,也是我党一直坚持的科学工作方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能够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具有的统一性。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观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融合,提高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使得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理念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仅是以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传统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不足的弥补,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需要坚持的原则

如果想要将加强干部培训统筹性的重要意义充分展现出来,保障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坚守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发动自身的创新思维,积极的进行探索,有效地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同时还需要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各项事物进行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干部工作与教育工作的良好结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在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的过程中,要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向,尊重干部人员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一定要从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出发,对于不同教育培训区域、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有层次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因材施教”,保障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并取得良好成效。

2.2系统性原则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涉及到的内容众多,该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可以说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教育培训机构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对参与教育培训的干部人员进行组织,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对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进行规划,还需要相关财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想要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除了需要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满足实际需求、教育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参与教育培训的干部人员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之外,还与干部教育培训考核体系、干部人员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机构对于干部人员的选用制度等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想要不断地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那么就必须要理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众多要素之间存在的区别,考虑众多要素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系统性,保障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2.3继承性原则

新时期我国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绩,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了能够提升我国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中央提出了需要不断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这是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内容。这一理念提出并不是在否定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所取得的成效,也不是代表以往的干部教育工作开展并不具备统筹性。想要不断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需要积极的优化和改良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并且依据现阶段发展的新形势,适当的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性计划。

2.4动态性原则

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需要立足于现有的培训体制,对于工作开展进行周密的计划,并且考虑干部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干部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也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而且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本身就是对教育资源不断进行整合和优化的过程,有着动态化的特点。所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需要依据变化不断对培训工作开展的目标、方式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3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

3.1处理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其它工作之间的联系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大局观,为我党政策、方针的落实服务,要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不能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只是流于形式。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需要让步于其它工作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例如在干部人员换届选举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就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合理、科学的缩减干部人员培训规模。在干部领导人员换届选举结束后,需要对参与教育培训的干部人员进行规划,利用有效的措施扩展干部教育培训规模,与其它众多部门建立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可以创建干部教育培训领导部门,将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落实,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2不断的协调干部教育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取得良好成效的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问题。例如,我国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扩增参与培训的人数,对于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降低了学员进入的标准,放松教育培训力度吸引生源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所以想要不断加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就必须要消灭这些不良办学风气,不断的协调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规模、教育培训机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划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守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性的原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人员无论是对教育主题的选定,还是对教育方式的选择,都需要提升重视程度,考虑到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要有层次的进行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不能只是理论知识宣贯,而是需要不断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干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干部领导人员的岗位工作为基础,对我党的政策方针进行深入的分析,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就要遵守按需培训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考虑,确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培训完成后还需要对培训成效进行考核与评估,进一步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成效和质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干部人员、不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4结语

我国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也受到了社会的密切关注。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干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所以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不断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作者:赵玉霞 单位:新疆石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江华.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102-105.

培训教育范文2

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战略人才、培养优秀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从全局来看,几乎每个企业都会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就活动所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后员工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显示出较大的提升,这与基层企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基层企业要提升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发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

2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3.3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法

培训教育范文3

一些发达国家教师远程培训的相关举措

英国非常重视通过远程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通过高校与相应的培训机构提供教师远程培训的相应课程,如在英国开放大学、莱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都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层次的在职教师培训。以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为例,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培训分为全日制学习和业余学习。业余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1~3年内完成学业,教育学院为业余学生提供了网络课程,大部分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来完成。这些远程课程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练习及学科教师的各种需求,学生可以添加自己的网页,可以进入小组讨论和论坛。网络课程平台提供课程信息、导师信息、课程文件、作业评价、讨论板块及与该课程相关的各种外部网站链接等。这些网络课程都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单元内容、学习方法指导、媒体使用指导等。此外,英国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专门开设了在线学习网站,为教师教育者、培训人员和受训教师提供大量网络培训资源,以便将教师教学经验广泛传播,在整个东部乃至国家层面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框架。该网站保障每个学期为每个县的教师教育者和受训者提供及时信息,保证一年3次教师教育者参加论坛会面、交流等。伦敦大学领导的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Lon-CETT)也专门建立培训网站,相关信息并开发网上教师培训资源,此外也定期举办会议并与其他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研究、出版、推广最好的教师培训实践方式。

美国的SRIInternationalTAPPEDIN计划从1997年以来,已经利用网络为9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图书馆人员、研究者、教师教育者和职业培训人员提供远程课程和学习服务。通过TAPPEDIN计划,教师可以参加网上课程,并可以把自己的学生带到网上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实验或开展研究,参与社区活动等等。美国国家教师培训协会TheNationalTeacherTrainingInsti-tute(NTTI)为教师提供如何灵活运用视频、因特网等技术进行教学的观点、策略和资源,其网站提供了在线资源、互联网使用策略、课程设计案例及在线工作室,并根据一定条件征招当地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经过培训管理工作室,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实现了网络培训与线下交流的紧密结合。在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方面,既有以专门成立的大学为主体推行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也有以传统大学为依托,通过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还有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与分析这三种不同的实施模式。第一,以专门成立的大学为主体推行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美国曾实施教师网络培训新计划,专门建立了美国西部管理大学,成立网络教师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资助职前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希望利用它的无线电通讯系统优化职前和职后教师培训的课程。除此以外,一些基金会、合作企业、联邦教师教育基金也都为此提供了资助。网络教师培训计划将向职前和职后教师提供大学和研究生程度的学术性研究,包括阅读、数学、科学、技能和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可能得到来自联邦的财政资助。大学也将给学习合格者颁布教师资格证书。除了发展自己的优势课程,该大学还和全美其他的学院、大学、社团和培训机构合作,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网络资源。第二,以传统大学为依托通过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以美国佐治亚州为例,其规定教师每5年必须或接受不低于100学时的离职(脱产)培训,或者需要获得10个教师专业化发展学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分根据参加职业发展的学时与取得的成绩确定。10个小时的职业学习相当于1个学分。学分的获得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或者是面授学习获得。但网上学习必须要保证期末考试成绩达到80分或者以上,且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佐治亚州的肯尼索州立大学专门开发了45门教师专业发展学分课程,其中35门为网上课程。课程对应的学分、持续时间以及需要支付的费用会公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相应的课程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又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开发了针对教师的网络培训课程TFU(TeachingForUnder-standing),教师在教练、讲师及其他学员的指导下,设计并修改自己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共分6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教师学习新材料,而后尝试新策略,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体会,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探讨。每个单元都要求学员完成相应数目的作业,培训者对作业提供反馈意见以便于学员的自我评估及相互评估。课程总共45学时,任何完成35学时及以上的学员将获得由WIDEWorld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联合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第三,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如美国肯塔基州CEO项目:CEO项目是专门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持续时间为1~4年,具体完成时间由教师自己决定。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5个阶段:建立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学习在线课程———实施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制作教学档案袋。教师通过在线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并最终完成在线测试。在线课程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后面均有一个在线测试,便于形成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必须成功完成每一部分的学习与测试才能够进入下一部分课程的学习。肯塔基州教育委员会每个月举行一次研讨会,教师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和评价,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加拿大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二,但是,其人口仅仅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由于其人口密度低,且过于分散,对于偏远地区而言,通过远程方式开展教师培训非常合适。各省均将远程教育看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再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政策层面,政府十分重视偏远地区教师的培训,安大略省、阿尔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都有专门的拨款机制,政府出资建设硬件、软件,保障偏远及农村地区在技术条件、资金配套方面与城市一致。安大略省教育部开设专门网站,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培训偏远地区的教师。阿尔伯塔省教育部同时为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学校提供与“超级网络”(Supernet)的连接费用,使城市与农村学校享用相同的带宽,确保62个学区之间全部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连接,这有助于为偏远地区的教师与学生建设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此外,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构也较多元,一方面可以由加拿大的单轨制(只以远程方式开展教学)或者双轨制学校(既有面授方式也有远程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在职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各个省政府部门组建或者与社会机构合作组建的门户网站也成为了教师培训的重要阵地。如TELUS电信公司资助开展了致力于提高公立教育质量和教师职业水平的项目,十几年来培训成果颇丰:陆续建设了适合幼儿、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家长等各级各类用户的网站9个。这些网站不仅仅在加拿大地区的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加拿大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的教师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p#分页标题#e#

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在实施教育改革计划时,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学习开放教育的理念和方法。1999年,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开设了针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网上课程。此外,韩国开放大学还联合LG电信、Hanbit网络成立了Eduville网络联盟来实施以网络为媒介的继续教育计划。在开放大学,每周都会针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部分通过课本讲授,部分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完成。要求学员在家或者在自己从教的学校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同时他们可以到网络上提问,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专家、技术专家等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进行回答。除了网络课程以外,为了实现实时双向的视频协作,学校还经常举办连接14个地点历时3个小时的视频会议。此外,韩国国立开放大学还提供了面授与远程学习相结合的三层培训系统。首先由国立开放大学的教师员工和兼职教学人员开办面对面的讲座或者研讨班,其次教学人员提供离线以及在线的辅导,最后开放大学的教师在各地的教学中心巡回,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讲座或者面对面的研讨。

国外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培训教育范文4

1.1行为层

在实际岗位工作中,依据受训人员培训后的行为变化,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这就是行为层评估。考查培训效果的过程中,行为层是一项最重要的测评指标。对行为层进行评估,往往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在培训前后对受训人员的行为差别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上级、同事、下属或客户等对受训人员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观察。对行为层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对于受训人员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等,下属和同事往往会进行对比。

1.2效果层

对受训人员的行为效果进行评估,这是将评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将重点考核培训对经营成果做出的贡献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涉及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通过分析这些组织指标,便于企业了解培训产生的收益。

2、准确评估培训的效果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洛丝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请受训人员填写相应的评估表。②让受训人员在开始培训之前谈谈希望学到什么。当培训结束时,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同时对学到的什么进行讨论。③让受训人员通过不断的提问,阐述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④通过小测验对讲完的每一项新技能或新概念进行测试,确保这部分内容被每个受训人员所掌握。⑤对培训结果进行回顾,让受训人员对取得的培训成果进行证明。⑥培训结束后,让受训人员在5-10分钟的时间内书写如何运用培训成果,以及何时用。⑦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使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情况进行观察。⑧对培训前后员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⑨让受训人员写下在工作中哪些培训内容最有用,哪些培训内容最没用。⑩给受训人员安排一项工作任务,要求他们使用新知识和新技能。任务完成后,与每位受训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学习。

3、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的方法

作为完整的职业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培训的内容,调整培训的模式。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企业只在反应层和学习层进行培训评估,根据新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评估。结合上述理论,本文加大了以往培训工作的估力度,同时应用了新的方法:

①培训结束后,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反应层进行评估,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培训科目、教员、收获大小等,在上述方面要求反应层做出真实的评价。

②根据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采用笔试或者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培训效果通过成绩进行评价。

③组织教员和学员在培训结束时,针对培训的内容和收获展开讨论和总结,学员之间彼此交流培训的心得,同时为今后的工作制定行动计划,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对于收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的完美,最后要求参训人员写出相应的思想总结。

④通过回任工作考核的方式对行为层进行培训。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其回到工作岗位半年之后,随机选择一些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培训效果通常情况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训人员回任后的工作表现。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回任人员进行考核。培训部门派人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学员所在的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提前设计考察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直接领导对其进行口试的方法评估,同时对该员工的领导、同事,以及本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便于了解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详细地了解其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对于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员工本人、同事、上级、下属等;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方面的进步情况,有无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提高了业务能力等。

⑤结束培训评估后,将评估结果在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员工的直接上级和员工本人了解培训评估结果。通过了解培训评估结果,管理层重新设计或调整培训项目中不足的部分。

培训教育范文5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4号)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70号)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时间及考核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某科研院所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某科研院所已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培训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风险辨识与控制、应急处置与避险自救能力息息相关。根据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识别出以下13类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全员、特殊作业人员(包括火工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及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干部、科研项目负责人、新员工、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相关方人员等其他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科研院所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和素质较高;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比较重视,能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有制度文件对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学时作出要求;基本能按要求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培训记录包括“培训人员签到表”、“培训评价表”“、培训内容记录表”“、培训考试卷”“、培训成绩单”等。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该科研院所安全教育培训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发现了问题和不足。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中部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例如新员工“三级教育”中“班组级”的安全教育。

(2)缺乏系统、长远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虽然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很大,但停留在如何完成国家及上级部门要求,如何满足检查要求,比较流于形式。

(3)缺乏意识形态的培养。目前安全教育培训是被动式、灌输式的,缺乏主动性。

(4)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要求达到100%,但由于用工形式较多,有的临时工不受控,所以很难达到100%的覆盖率。

(5)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及培训讲师。目前只有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和火工危险品培训教材,其他培训资料多来源于上级部门的各种临时性要求,缺乏体系化、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培训讲师大多根据以往惯例选择,尚未形成具有专业特长的讲师库。

(6)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7)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较难评估。目前只是有主办单位和学员按照“授课内容”、“理论水平”、“知识面”、“课堂效果”、“培训效果”和授课讲师进行评价,未能体现学员学习的效果。

(8)对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从业人员、相关方人员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难以深入和控制。

(9)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激励效果不明显。

4、改进措施和建议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新员工“三级教育”为例,责任制中明确规定“三级教育”分别由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新员工所在部门、新员工所在班组按照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严格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水平。

(2)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构成体系化、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对基层单位逐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具体的、流程式的指导。

(3)通过开展安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自上而下的重视是培养良好安全意识的前提。

(4)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实时掌握各类人员信息,尤其是临时工。安全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要求用人部门在支付临时性工作人员工资前必须提供安全教育培训的相关书面记录。

(5)建立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和讲师库。针对不同类别人员编写针对性的教材、试题库、评分标准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建立讲师库,将每年的安全考核优秀单位的领导和个人纳入讲师库,把好的经验和大家交流。另外可以将每次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建议汇总成册,编制《常见安全问题手册》作为全员培训的内容,对于基层单位的实用性比较强。

(6)完善培训记录。安全培训记录至少应该包括培训人员名单、培训课件、培训讲师;有考试的,应该包括样题和成绩单。教育档案应包括花名册、姓名、年龄、性别、工种、接受教育的种类、时间、考试方式、成绩以及考试卷、教学质量评价资料。可以通过制作标准的培训档案模板,避免各类人员的培训记录“五花八门”,做到只要有安全培训就有规范的记录。

(7)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衡量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位应该是员工在培训后是否有明知故犯的违章行为。只要发现了违章行为,就要求启动某一层级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留下书面记录,要有当事人的签字,形成闭环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等构建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

(8)通过对基层单位统一格式化的要求,达到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学时和内容的控制。国家及上级部门要求对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从业人员及安全相关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在基层单位,具体实施也在基层单位。考虑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复工和变化工种员工及“四新”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流程中,制作统一格式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并要求基层单位对当事人的培训是否合格做出结论。例如制作《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培训记录表》对培训的内容、学时,参加的人员及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将有关要求作为备注说明。

培训教育范文6

(一)以各级党校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抓好各类主体班次的培训工作

1.不断加大干部外派培训力度。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面,提高培训实效。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培训117人次、参加省直属部门及地直部门调训1578人次,选派257名干部参加地委组织部调训。

2.积极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科学制定了《青河县2011~201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根据地区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青河县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明确要求各单位2013年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完成全部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二)以拓宽干部培训渠道为重点,积极探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针对仅仅依托各级党校为培训的主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干部教育工作要求的实际,青河县积极探索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尽可能地满足干部日益增长的培训要求。2010年,我们又逐渐将讲坛活动的主讲人由各单位的人员转化为邀请、聘请疆内外专家到青河县授课,使全县各级干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较高水平的讲座。

(三)以严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纪律为重点,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为严肃培训纪律,青河县严格落实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把未参加培训或培训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干部作为重点调训对象,实行点名调训。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学时、内容和在培训期间的政治表现、考核成绩、党性锻炼等情况记入干部日常档案管理的内容,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二、青河县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析

(一)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凸显

首先是对各级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缺乏系统的分析,存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现象,对干部的培训需求缺乏分层、分类的科学分析。其次是教育培训的标准不够明确,对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分工的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区分不明显。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形式、内容相对比较单一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输送到各级党校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1)重理论、轻实践。县党校举办的绝大多数培训班,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2)重抽象、轻实例。教学培训中往往是就书论书;很少就工作实践进行案例分析。(3)重宣教、轻实效。枯燥的政治理论灌输多,关注学习实际效果少。培训渠道和内容的单一,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形式的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

(三)干部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

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虽然干部在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

(四)学员认识不够,工学矛盾问题突出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具体抓,少数单位主要领导人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工作繁忙、人手短缺、经费紧张为由少安排或不安排人员参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严肃性;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过分强调工学矛盾,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三、对青河县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理性思考

(一)适应与时俱进的需求,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1.要着力加大培训思路创新。

根据干部的职业、年龄、学历层次、心理特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在组班方式上要体现针对性。要针对工作实际,采取按人员结构和知识需求两种分类方法组织班次开展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干部要分类别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办学单位必须树立以学员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办班前要先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培训对象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针对干部发展需要,分别实施培训,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一般化教学。

2.加大培训模式改革创新。

(1)坚持把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贯穿培训始终,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现代知识培训课程;如党政机关干部,其工作岗位一般都比较重要,用宏观战略解决中观和微观层次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党政干部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对科级干部的培训,要突出“综合素质”的重点;对后备干部的培训,要突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点;对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训,要突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妇女观的教育”的重点;对一般干部的培训,要突出“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能力的学习”的重点。

(3)大力推行“三三制”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上,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讨论→演讲交流→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积极开展自主选学,不断满足干部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高层次培训的需求。

(二)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多样化的需求,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根据成人的认知规律,创新培训方式。干部培训方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要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方式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让教师围着学员转,突出培训对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开设一些“相互交流”“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思维训练“”拓展训练”实际观摩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考察、实践、调查报告”相结合,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三)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干部培训学习备案及学习档案制度。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规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干部教育进行有效约束。培训与使用相结合要坚持做到“三不”原则:

(1)现职领导干部任职期内不按要求参加党校培训和其他培训的,一般不能连选连任;

(2)年轻干部未经党校脱产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般不能提拔使用;

(3)各级组织部门研究干部提拔任用时要上报干部参加培训情况,未经组织培训的,一般不能提拔。

(四)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科学的培训评估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改正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培训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效益化。首先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是通过对干部培训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出教学质量的优劣。其次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对他们进行理论更新的基础上,通过挂职锻炼、参与县委、政府重大调研课题研究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性,便于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五)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干部培训考核机制

培训教育范文7

摘要:

根据供电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培训问题,从抓好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开展结对帮扶、加强实战培训、树立学习标杆、发挥内训师作用、应用信息平台等方面,探索如何提高供电企业教育培训质量,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供电企业;培训质量;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强化电力职工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其业务水平显得日益紧迫。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关键是做优做强教育培训工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内部培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班组自主培训积极性不高、工学矛盾突出、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年轻员工动手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以下结合有关案例,来探索如何提高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质量。

一、工作思路

按照“锻炼技能,提升素质;树立标杆,鼓励先进”的思路,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送教送培工作,以练促考、以考促培,完善结对帮扶模式,常态化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创建一流团队。

二、建议或做法

1.持续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一是按照“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思路,持续自主开展员工岗位练兵工作,通过普考、抽考等方式检验基层练兵质量。重点引导基层做好“自我培训”,常态化组织专业部门人员下基层检查,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对于评价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将标准答案和作业流程拍摄成视频课件下发至各供电所,让基层员工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此外,结合每年上级下发的技能抽考计划,细化本局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采取本局选拔、局外邀请等多种形式组织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指导,促使考生有效提高技能水平,提高抽考合格率。例如,台山供电局连续多年组织基层班组员工按照配电运行维护班、抄核收班、营业班三大类别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普考,聘请兄弟单位内训师作为考评员,有效提升了基层员工的技能水平。经过连续几年的“以培促学、以考促学”,该局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合格率从2013年的62%提升到2016年的89%,共有376名技能人员获得中级作业员及以上资格,占所有技能人员的88.1%。二是差异化应用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例如,台山供电局从2014年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成绩排名前50名的人员中,择优提拔了22人担任供电所负责人以及专业部门一般管理岗位负责人,比例占了44%;共有18人在2014年度的个人绩效考核中获得A级(优秀),比例占了36%。对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排名前10%的员工,将作为派选代表参加上级技能比武的依据,以及作为下一步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调整的人选。对于连续两年在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中成绩排名后10%的员工,组织他们与分管局领导“面对面”沟通,了解其日常培训情况,咨询其培训效果,听取其培训需求,并组织其与本班组内训师结对学习,强制性参加强化培训。通过以上结果的应用,带动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各类评价和考试,主动参与培训,切实提高了其岗位胜任能力。

2.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一是将青年员工与老员工结成对子,由青年员工指导老员工计算机及生产系统基本操作技能,老员工指导年轻员工专业实操技能,帮助青老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二是组织技能薄弱人员与所属单位的班组内训师结对,签订师傅协议,由内训师对落后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培训,促进技能薄弱员工有效提高。根据薄弱人员的技能提升情况,以及上级抽考结果,对表现优秀、贡献较大的内训师进行通报表扬,并推荐其参加上级评先工作、外出交流学习等。三是组织近五年新进员工开展登杆作业、挂接地线、起立电杆等的实操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内训师对其“十个规定动作”进行观摩指导,务求动作符合规范,提高年轻员工的基本技能。四是积极推行差异化培训,引导基层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员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最终达到“向老员工、低效率员工要效益”的目标。

3.将“考证”与“实战”相结合

一是鼓励员工持高证、持多证。人事部门组织各基层单位编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表》并悬挂上墙,明确辖下员工近五年的发展规划。人事部门定期统计技术、技能人员的持证信息,提醒、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参加考评,组织本局具有高级技能或职称的人员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辅导和帮扶,鼓励低学历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学历学习。将人才发展指标列入各单位每年的年度组织绩效和岗位责任书,要求各供电所及时做好基础薄弱人员的“本地化”帮扶,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晋升指标。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战式”培训。通过提供更多的现场锻炼机会,多措并举提高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年轻员工的动手能力,积极向技术技能专家靠拢。将城区供电所中的一个运行维护班调整为检修班,专门负责开展设备消缺,把技能薄弱人员安排至检修班进行实战型的技能锻炼,定期轮换,以此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4.树立标杆典型

一是将优秀的技术技能专家树立为标杆典型,加强宣传,组织广大员工向标杆学习,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技术技能尖子到管理优秀、科研发达的单位取经;邀请先进单位到本局交流,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授课培训,取长补短,提升队伍素质;三是将技术技能尖子与年轻员工结对参与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全面推进职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5.多措并举发挥内训师的积极作用

一是系统梳理本单位师资库,结合实际划分为局层面内训师以及班组内训师,按照“一班组一内训师”的标准去配置,规范师资队伍,每年对表现优秀的内训师进行表彰奖励。二是通过举办内训师培训班,加强授课技巧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组织教练团队下基层巡回授课,进一步提高基层培训质量。三是鼓励内训师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员工需求,制作培训课件,向班组员工培训授课,这不仅使内训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业务知识也得以巩固,同时也在基层营造了一种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氛围。四是将教育培训经费分解到各基层单位,赋予其培训自主权,推动培训模式转变,使各供电所和班组真正成为培训的责任主体。鼓励各层级内训师积极投身教育培训工作,支付一定的酬金,肯定其劳动成果。

6.充分应用各类信息平台

大力宣传“考速通”“掌上学院”“培评系统”等信息平台,组织基层员工应用信息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和练习,合理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组织员工在线学习岗位相关课件,逐步培养员工通过信息平台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习中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要求记录下来,将问题进行集中反馈,然后由班长或者内训师形成培训资料组织再培训。

三、结论

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供电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教育培训质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抓好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开展结对帮扶、加强实战培训、树立学习标杆、发挥内训师作用、应用信息平台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基层培训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广大用电客户。

作者:梁建煜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李芝山.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Z3).

[2]仲田田,国.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员工培训[J].中外企业家,2016,(7).

[3]滕年勇.新形势下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与管理探究[J].科教文汇,2014,(4).

[4]徐莉.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2).

[5]封延君.职工继续教育———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第二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思考

人才是企业兴衰之基,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职工素质,疏通企业育才渠道,为企业提供坚强人力支持,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而企业人才的接续问题已成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务之急,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谋远虑,努力探索,开展好职工教育培训,使企业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充分认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认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意义,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力资源的滞后将会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理想提供广阔平台,带动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源之水。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的更新,工艺的改进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已不单单是为企业输送高端人才,将逐渐演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对外彰显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多少存在着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力度不强,造成走过场的现象严重,甚至于有些企业以此当作职工休假、旅游的快速通道。看是皆大欢喜,实则是对企业和职工的不负责任。

(2)从职工自身需求来看,由于文化层次的区别,专业的不同,岗位需要的不同,许多职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从培训形式来看,基本上还是会议听、课堂讲、现场看的“老三样”,过于单调简单,没有创新性,提不起职工对学习的兴趣,起不到关键作用。

(4)从培训效果上看,由于培训期间措施不严,培训后的监督考核不严,对职工培训后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不能跟踪落实,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起不到真正提升职工素质的目的。

三、解决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方法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企业作为具有主导作用的一方,应因地制宜,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管理,明确主体责任。企业要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培养放在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首位,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的同时,坚决保证教育培训责任主体落实到人,培训内容要规范;要不断扩大培训工作覆盖面,可以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后备人才超前培养”的工作思路,建立各类人才库,形成“培养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人才循环机制,着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明确、规模适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大培训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培训考核专项机制,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有空档、培训效果不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做到严肃问责。

(2)完善制度,紧跟发展实际。没有好制度的培训工作将会乱成一盘散沙,要结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企业管理潜能,总结好的教育培训经验,建立健全一套适应企业的培训工作制度,形成“培养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人才循环机制。同时要紧跟企业发展的需求,提前预控,超前准备,针对行业特点,进行精细划分,按照常规、专业、单项、特殊等类别制定详细培训单项制度,同时还要将职工教育、经历、培训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

(3)认识到位,把握培训内容。企业要结合不同岗位,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深入现场调研,把握企业动态,从思想、素质、技能、安全等各方面精编教案,满足企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对每年新招员工,学习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员工行为准则、劳动纪律、企业制度及管理规定、计划生育政策、贯标及体系运行、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劳动合同等企业各方面知识。通过学习,使他们尽快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做好心理调整,以便更好地明确自身专业和岗位定位,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自身和岗位的有效结合。同时要积极灌输一些企业文化内容,以及企业特有的一些沟通交流方式,使他们较快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来。

(4)形式多样,确保培训效果。培训主要是抓人的工作,通过培训要让人变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才是培训效果的真正体现。企业要注重培训实效性,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在讲授式教学基础上,根据培训内容灵活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多种方法开展培训,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企业也可以搞集中课堂培训,也可以搞现场培训,也可以搞案例培训,还要针对所缺人才分专业、分阶段,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与各高校、各专业培训机构强强联合,签订人才培育协议,分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开辟更为宽阔的途径,构建开放灵活及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赵雪峰 单位: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干部教育培训铁路改革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校作为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来,北京铁路局党校就以主体班干部教育培训为抓手,不断加大党性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力度,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了“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强化作风养成、全面提升素质”的培训主题,为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铁路改革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指出:“应该认识到,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决定性条件。一个干部的党性强,即使其他素质有所欠缺,也比较好弥补;其他素质虽好,如果党性不强,就难当大任,如果丧失党性,甚至走向反面,那么其能力越强,负作用就越大。”缺乏坚强党性支撑的行动,是难以持久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信念之源,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党性素质在党员干部素质全部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理所当然地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这既是“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办学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所在。围绕这一点,北京铁路局党校始终将“党性教育”模块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对原著和经典的导读、讲解,同时邀请高端的校外师资力量进行“充电”,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央精神、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为了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特色,一方面,紧密围绕党的工作部署开展培训,坚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龙头任务,抓好“学”的基础,落实“做”的关键。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党校姓党”的具体实现形式,积极实践如研读经典、升旗仪式、班前歌曲、课前分享、每日学习感言等模式,注意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并用制度固定下来和坚持下去。通过党性培养,使铁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从理论上武装头脑,从实践上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发展,从精神状态上凝聚党心、提振民心,为铁路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推进形势教育,创新改革思路,为铁路改革指明方向

铁路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特别是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面临极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铁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清形势并理清思路,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才能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因此,推进形势教育,让领导干部树立起“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就成为党校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是构建“形势任务”模块,明晰改革形势。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北京铁路局党校本着“贴近企业实际、指导工作实践”的原则,设置了“形势任务”模块。通过开设“京铁大讲堂”,增设《国际形势与报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创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等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新形势下党的政策方针以及国企改革发展理念。通过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感受到市场的严峻和挑战,认识到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明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现实,引导干部解决当前铁路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二是创新“形势教育”模式,理清改革思路。为了使形势教育深入人心,切实指导改革工作实践,北京铁路局党校大力创新培训模式,紧紧围绕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和全局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北京铁路局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和新措施展开研讨。针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依赖思想和创新意识不强的观念问题,我们创新性地开设了“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大班论坛,通过讨论,使各级干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树立起“转变观念闯市场,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大胆创新管理方法、大力开拓市场,为实现全局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三、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作风养成,为铁路改革提供动力支撑

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否具有优良的作风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作风建设既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北京铁路局“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的工作要求已经明确,要想做到抓落实、求实效,关键在于作风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党校要充分发挥干部培训职能,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作风保障。针对在铁路发展中干部存在的“动力不足”问题,北京铁路局党校开设了《传承和弘扬铁路精神》《发扬三种精神,迎接市场挑战》等课程,大力弘扬“振奋、担当、创新”的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局职工奋发图强、开拓前进。一是弘扬“振奋”的精神,其内涵实质就是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定要有充分的信心,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不回避矛盾、不绕着圈子走,始终保持工作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解决好“不想干”的问题。二是弘扬“担当”的精神,其内涵实质就是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深入推进改革过程中不干就前进不了,干了也有可能出错,必须倡导敢于负责、敢闯敢试,解决好“不敢干”的问题。三是弘扬“创新”的精神,其内涵实质就是面对快速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

四、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能力,为铁路改革提供素质保障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党校系统向来重视素质培养,并将其作为长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长此以往会使学员产生意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因此,在实践中,北京铁路局党校注重借鉴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培训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式教学”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科学设置研究主题,确保研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主题的确定是研究式教学的灵魂和导向,也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前提。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两头”,即上级的要求和基层的需求。对上,紧密围绕上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紧贴组织部门的干部培训目标和总体计划安排,以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培训目标;对下,根据不同主体班次的培训对象层次和特点,贴近企业实际,发掘出领导干部广泛关注的可供研究的课题,使课题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确保研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二是创新融合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研究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能够贯彻研究性理念,无论案例式、答疑式、讨论式、模拟式、论坛式等,或者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的融合,都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北京铁路局党校采用自学、专家解读、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素质拓展、情景模拟、庭审观摩、辩论比赛、参观考察、考试考评等形式,实现培训教学的形象化和全面化。通过开展研究式教学,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领导水平、科学思维和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真正培养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干部职工信得过”的企业高级管理领导人员,为深化铁路改革奠定了坚实的能力素质保障。

作者:杜琳琳 单位:北京铁路局党校

第四篇: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改进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职工教育培训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铁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者,应适时改进现代铁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成效,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铁路事业的良好发展。本文针对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改进

0引言

现阶段,铁路已转型发展为相对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对铁路企业的全体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此,职工教育培训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积极调动职工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意愿,加快职工专业知识、实作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铁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如何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强化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迫切需要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1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

1.1教育培训效率偏低

铁路企业的整体运营涉及到了各个部门,所以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的多级管理模式。职工的教育培训需要根据不同运营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但从目前的教育培训状况来看,效率和质量偏低,缺乏明确的教育培训主导,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无法统筹规划,阻碍了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高效开展。

1.2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内容

据相关调查表明,铁路企业的有些单位在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前缺乏对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规范化、系统性调查,存在随意性。负责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的部门或领导没有深刻领悟和解读上级培训文件精神,甚至未经本路局或站段的细化、分解就组织教育培训活动,针对本单位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哪些专业技能需要加强、哪些人员需要教育学习等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无法准确把握培训目标,也就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还有有的教育培训部门工作态度不认真,没有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制定本阶段的培训计划上,重演以往的培训计划,极大地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1.3培训意识薄弱

目前,有些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一些领导没有深刻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过分注重生产实践中的安全、效益问题,缺乏必要的培训意识。虽然铁路总公司一直都在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但具体贯彻落实到各级单位,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单位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大部分都是在走形式,造成了大量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并且职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未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严重制约了教育培训效果的提升。

2改进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有效策略

2.1重视职工培训

①领导层面要强化领导管理层对职工培训的重视,加大职工培训的投入力度,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等方面。在人员配备方面,要尽量结合现场实际选用与现场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以保障培训内容符合职工的岗位作业要求,提高职工培训的实效性,体现职工培训的重要价值。同时,还应将其纳入铁路企业职工教育长期的发展战略中,严格贯彻落实,为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服务,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高。通过企业制定的职工培训计划以及实施,使职工感受到强烈的存在感,继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当前,职工培训教育已经被列为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其实行力度代表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因此铁路企业也应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加大职工培训教育所需的人力、物资、设备以及资金。②职工层面要充分重视及正确认识培训活动的意义,转变培训态度和行为,积极主动的适应和参与培训,努力通过培训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总之,企业为职工提供了生存发展空间,职工的作业行为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进步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2.2结合职工具体情况,明确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要的前期工作,只有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明确培训需求,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首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要真正落实单位领导带头组织,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培训部门实施的模式,切实提高各级职工的培训意识,使职工深刻认识到教育培训在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增强铁路企业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让职工重视起教育培训。其次,充分了解员工对于培训的实质要求,需要将员工个人与相应的岗位相联系,做出科学、客观的需求分析,要求培训需求在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量化统计的方式收集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员工所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另外还要考虑当前及未来需要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对职工知识技能的要求,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以此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2.3优化培训方式

合理的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开展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可以在原有的培训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职工生产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培训活动。第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基地重点进行大规模的专项培训,其他培训则可以在现场一线进行。根据需要利用工余时间在站段、车间、班组和岗点进行分专业、分岗位的教育培训活动。第二,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考试系统,实现网络化的在岗培训。应不断完善各工种技能要求的培训考试题库及学习资料,方便职工网上练习,同时考试应实现网络远程评分、分析、评价,逐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第三,采用网络教育、模拟实训、案例教育、实作演练等多种形式,根据铁路专业特点,按不同的岗位,分运输、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通信、车辆等系统,提供各工种相关培训资料、课件、在线作业。

2.4构建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评估体系

铁路企业应采用与时俱进、动态灵活的培训机制,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包括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与内容、培训实施和评价反馈几个阶段,其中培训评估反馈环节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应在培训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和意见反馈,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受训员工应及时反馈给培训组织人员,以调整培训内容及侧重点;培训组织和管理者对受训员工的考核成绩和反馈意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根据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方式等,以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方案来考核员工的培训效果。通过建立“培训、考核、实用、收入”的培训机制,加强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加大职工的危机感,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为铁路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铁路企业的稳步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还存在教育培训效率偏低,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铁路教育培训部门应重视职工培训,结合职工具体情况,明确培训需求,构建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切实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为铁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韩国俊 单位:太原铁路局太原北站

参考文献

[1]朱端豪.浅析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57+89.

[2]薛皓,袁云兵.现代化的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优化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7-38.

[3]周青青.浅析矿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改进与创新[J].科学中国人,2015,26:294.

培训教育范文8

关键词:;“丽水之赞”;教育培训;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经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压力,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越趋紧张。21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任务和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是负责任的大国,如何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中找到平衡点,尤其是保护生态资源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任务。党的召开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新任务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次表述,把“美丽”作为新的内容增加其中,就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呼应和要求,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和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素和必然要求,即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带给我们人类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重视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调研时说:“从长远的眼光看,丽水的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而在2018年4月,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更是直接表扬了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主要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的探索,总书记给予肯定和表扬。按照国家部署,丽水市把“丽水之赞”的发展经验推广出去、复制发展。并着力加强所有致力于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推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单位干部的培训工作。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工作来看,“丽水之赞”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均不明晰,这里的核心逻辑是挖掘其中的培训资源,需从理论源头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两山”重要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从实践的需求上对“丽水之赞”中丽水探索和实践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内容进行剖析。所以,本研究拟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丽水之赞”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其中可为其他城市所推广的工作样板,进一步从“丽水之赞”中提炼可供继续教育培训使用的培训资源,增强“丽水之赞”的推广效果。

一、“丽水之赞”的基础条件分析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的西南部山区,市域1.73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面积约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1/6。丽水的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是浙江省的先行区和优势地区。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先后8次来到丽水视察工作,并寄语山城丽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市之所以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之一,其基础条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丽水是美不胜收的生态名城

丽水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长三角(江浙沪皖)最高的山在丽水,最清的水在丽水,最好的空气在丽水,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的源头都在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7%。2002年,同志首次到丽水,在视察了丽水生态资源后,他赞叹丽水:“秀山丽水、天生丽质”。这是丽水第一次以生态资源丰富获得总书记的赞赏,也是几届丽水市委市政府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动力源泉。

(二)丽水是积淀深厚的文化名城

丽水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地级市第一个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蜚声中外的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被誉为“丽水三宝”。全市共有3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丽水木拱廊桥、遂昌班春劝农),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造了全世界最古老拱形水坝、首批世界排灌工程遗产的通济堰;还有50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5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是华东地区古村落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的地区,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明代汤显祖曾任遂昌县令,在此期间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牡丹亭》,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三)丽水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名城

丽水全域就是一个千姿百态的大花园,9个县(市、区)各具特色,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全市有20家4A级以上的高等级景区,2725个美丽乡村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犹如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让各方游客趋之若鹜,这几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可以说,这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城市。

二、“丽水之赞”的形成与发展

众所周知,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这些真知灼见未能获得系统梳理,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未能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做出“丽水之赞”后,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也正是基于此,笔者通过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Ebsco等数据库广泛收集“继续教育”“培训资源”“‘两山’重要思想”等方面的文献,在深度剖析“丽水之赞”的框架下进一步梳理关于生态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提炼和梳理“丽水之赞”的理论内涵。2002年,同志提出“尤为如此”的理念和要求之后,丽水市委、市政府统一思想,贯彻方针,充分考虑到丽水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大前提、大基础,恰逢其时地提出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想,及时了《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这也是全国地级市中最早公布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十余年来,丽水市始终根据生态文明发展纲要的要求,践行两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其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协调有序发展,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新高地、新局面。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丽水15年来深入践行“八八战略”、12年来牢记“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探索实践“两山”转换通道,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予以充分肯定,做出了“丽水之赞”。说:“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注重表达了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三、“丽水之赞”背景下继续教育培训资源的开发

党的召开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继续教育和生态发展特别是“两山”重要思想,明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过程中,基于“丽水之赞”提炼丽水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丽水实践样板和挖掘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目的、原则、运行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丽水之赞”实践情景,进一步探讨上述研究内容中继续教育培训资源的类型、内涵、意义、运用方法、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而为相关继续教育机构和政府部分提供操作借鉴和政策建议,以推进相关研究。

(一)“丽水之赞”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开发现状

“丽水之赞”既是对丽水既往选择道路、发展成绩和积累经验的肯定,也是对丽水今后发展要引领、示范全国绿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如何将强大的精神力量转为丽水发展的行动自觉、思想自觉、理念自觉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丽水市各方面应该认真考虑、通盘研究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必然离不开开展继续学习,继续教育和继续培训。然而,目前关于继续教育的资源问题存在不足之处,丽水市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但在“丽水之赞”背景下,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系统的专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师资资源、平台资源、课程资源、合作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丽水之赞”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的另一方面是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当然,目前“丽水之赞”已开展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但是培训的力度不够,对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没有从意义、目的、原则、运行模式、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剖析,也没有形成和相关高校、机构的联系,典型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开展得不够。总之,“丽水之赞”中蕴含着丰富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是推动“丽水之赞”工作样板有效推广和复制的重要保障,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且现有研究未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丽水之赞”背景下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挖掘的建议

如何为“两山干部”充分挖掘“丽水之赞”中的培训资源,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核心概念,即继续教育和培训资源。通过概念的解释来挖掘其中的有效建议。首先,是大力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丽水之赞”为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全国范围内的学习和作为领导干部继续教育的重要素材。丽水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起源地和实践地之一,同志提出的“尤为如此”是对丽水生态发展的要求,而十几年后的“丽水之赞”则是对发展成果的高度肯定。因此,丽水市要继续坚持不动摇的发展生态环境,同时,将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提炼,形成理论成果,继续教育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一支“干”字当头领导干部队伍,以“丽水之干”担当“丽水之赞”,为全国领导干部竖起先锋榜样,提供教育培训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开创绿色发展新时代。其次,是积极拓展社会培训资源,依托“两山”理论,拓展培训市场,为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凝聚更多的发展共识。培训资源中最核心的三个方面内容为讲师(Coach)、课程(Course)和项目(Class),即3C,三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能够实现积少成多的效应。“丽水之赞”为继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首先培养了大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可以说是现成的讲师。其次,丽水市的成功就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他地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或者形成合作项目。如今是信息化引领的时代,丽水市想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基于丽水实际情况顶层设计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的优势,基于电脑网页、手机APP等移动学习终端,同时充分发挥实践的教学机会,对创新取得成效的实地调研取经,或者形成视频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全覆盖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多方面深入展开继续教育培训。总之,的“丽水之赞”是对丽水过去几十年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200多万丽水人民的激励和鞭策。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清晰了目标、把准了脉搏,是丽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诚然,总书记的“丽水之赞”也是做好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要求和总体思路,无论哪个部门和哪个方面都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但是,怎么落实?如何做到“真落实”,却是我们面临的考验,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们理解,方方面面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有差异的,有区别的,创造性地落实。就继续教育培训资源而言,总书记的“丽水之赞”是我们做好相关工作的重要精神力量、理论基础和资源宝库,我们只有认清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充分挖掘所有资源,高质量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为丽水的“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