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培训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措施

0引言

对于农业发展来讲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是确保农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给予其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来。但当前农业机械技术还有待完善,需相关人员做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云南德宏地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具体如下。

1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现实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科技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利用,其中包括农业。对于农业而言科学技术不但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还改变了农业运营模式,从原本粗放型农业变为了集约型农业,增强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科技的重视力度,注重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创新。就当前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应用农业机械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这便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创新,使农业机械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身为一项具有较强系统性、技术性的培训活动,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农户应用农业机械的实际能力。通过创新与培养新农业机械技术,不但能够延长其应用年限,还能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效率,将其存在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2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现状

德宏州位于云南西部,辖三县两市,国土面积1.15万km2,人口121万,全州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6.87万hm2,拥有农业机械总量25万台套,全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2.1欠缺对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认识

参与培训的人员对日常培训重视力度不足,欠缺应有的态度以及端正的行为,以消极的心态去应对培训。在应付的思想下,很难获得预期效果,还会耗用大量时间。在对机械进行实际应用时,不恰当的操作会使机械发生故障或是出现安全隐患,影响农机手生命安全。因缺乏认识,无法掌握机械机理,导致疑难增加。比如,在维修农业机械过程中,将能够继续应用的配件当成了废品,导致资金浪费。参与培训的人员,科技水平并非是最优。在日常培训过程中,技术员未将其当作提升自我的途径,而是一种任务。这便使技术人员的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2.2创新与培训的方式陈旧

日常的机械培训,需将其针对性与新颖性凸显出。若是缺少创新框架,很难对技术人员应用机械进行有效指引,进而缺少吸引力。对于农户来讲,便很难起到指引的作用。对机械技术进行培训,未创设比较新颖的框架,欠缺培训结构。对于培训流程,依然处于单调的状态。未能切实按照区域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培训与创新工作。

2.3缺少相应的配套设备

对于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来讲,欠缺有效的支撑。此种支撑的欠缺,具体体现在技术方法。以往的培训布局,只针对陈旧的内涵。未提供新兴设备,相应的积极性并没有显著提高。连接的多种环节皆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勿对其有任何的忽略。应融入新兴技术,创建配套支撑。

3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

近些年,农业机械化拥有了更多支撑,如政策支撑。此体系支撑,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农机机械技术培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如农机手水平低下,未参与培训;培训内容单一,整体架构陈旧等。对于这些问题,需制定相关策略将其切实的优化掉。

3.1转变创新与培训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机械化原本水平有所提高。诸多区域农户,缺少高级别的文化水平,综合素养也相对较差。他们熟练掌握的农业机械技术,具备的滞后性较强。对于农户来讲,参与机械技术培训十分重要,其是丰富农户机械技术与素养的基础。当地政府可以组织关联业务培训活动,由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一同进步。此种培训形式不仅丰富了原本农业机械技术,还加强机械技术的应用水平。培训部门需不断吸收新兴技术,增加新内容,添加更多优质服务。正常的农机培训都能服务农户,选用的培训授课方式及流程,皆需要同用户实际需求相符,基于此,农户才能明确农机具体操作流程,加强自身涵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农业生产效率。

3.2探究区段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段所具备的特性有所差异,比如气候、土壤等。基于差异的状况下,如果设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就会导致培训的效用大大下降,减小培训的实效性。基于此,需融入精细化这一理念进行指引,做好因地制宜。明确地段差异,进行日常培训,研发新的授课流程。加强农业成效,降低农户劳动负担。选取合理的方式、科学的培训渠道,充分考虑现代化社会下村镇的具体状况。乡村的面积比较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果想要培训效果达到最佳,需保证实事求是。切勿直接引用其他区域的经验,可以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课程及内容,促使培训效果实现最优。

3.3整改教材内涵

农机的不断转变,需应用新兴技术。由于其更新频率快,有必要开展培训工作,这便适当的添加一些新的教材内容,将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知识删减掉。授课的机械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换。通过此种方式,才能确保培训效率,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培训部门,采购新兴设备。在日常授课中,需选择易被接受的课程,并适当的添加一些实例,使原本十分枯燥的教授变得十分有趣,促使农户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兴技术。除此之外,还需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组织农户动手操作,感受更加繁杂的农机技术。

3.4加强技术研发

降低机械制造业对农机技术研发的难度对于采购农机的村民,国家可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额度,或是给与些许作业的油料补助。政府机构需加强对农业技术研发重视力度,为农机制造研发业提供些许优惠政策,推动更多的机械制造业开展农业机械研发工作。但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研发农业机械中需确保以质量为中心,这便需要农机制造企业具备较强的工艺,如此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质的产品,为保证农业机械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5增强培训人员综合素养

第一,身为培训农业机械技术的工作人员,需保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当自身熟练掌握以后再教授给农业机械使用人员;第二,技术培训人员需增强环保意识,在教授技术的同时需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第三,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应用移动终端,能够实现高效率传输,为农户提供了新兴的学习渠道。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但当前该技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有关部门需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实效性,为开展好农业生产工作做铺垫,进而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梅茜.浅谈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路径[J].南方农机,2017,48(17):21,25.

[2]王德勇,姜富年.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J].乡村科技,2016,(21):92-93.

[3]范志杰.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J].南方农机,2017,48(9):21,24.

[4]苑东明.研究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方法[J].广东蚕业,2017,51(2):29-30.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2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技术;创新;培训

1加强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展40年后,我国的经济、科技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飞跃,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式进入经济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转型升级。科技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2]。目前,我国农业也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科学技术与大机械生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对机械技术的掌控能力。因此,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工作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必然要开展的工作。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农业机械的操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这就给农业机械的普及带来了可能。然而,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大多数农民在接触到这些机械后并不能轻松掌握。这就需要进行专业的农业机械培训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安全性。农业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薄弱的状态,这与农业生产活动占用大量的人力有着密切关系。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大机器生产在农业生产活中的重要作用。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人们从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

2农业机械技术应用现状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部,东靠泾川、灵台两县,西与华亭县接壤,北连平凉市崆峒区,南与陕西省陇县毗邻。全境南北长41.5km,东西宽35km,总面积849.47km2,气候属暖温、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0.7℃,日照2296h,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90d左右。自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实施以来,崇信县主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为精准扶贫村和“双联”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机械化程度快速提升,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246台(套),其中:100hp以上的拖拉机达到18台,73.5kW(100hp)以下的达到118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3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5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到2048台(套),其中:深松机达到12台(套),深耕深翻犁达到1008台,旋耕机达到667台,各类播种机达到242台(套),秸秆还田机等其他农机具达到119台(套)。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助推了机械化进程,也为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冬小麦是本县主产粮,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7.8%,其中:机耕达到90.9%、机播达到86.4%、高效植保达到51.2%、机收达到68.2%和秸秆回收利用达到92.2%。主要农作物基本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3农业机械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稀缺,技术指导跟不上时代步伐;二是农业项目的单一性影响和制约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特别是机耕道路无保障影响和制约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三是农艺、农机有效融合机制不健全,影响和制约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四是农业专业人才短缺,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大部分已转移进城,融入城市经济建设,农民的小农意识影响和制约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4措施建议

4.1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大农业机械的科研力度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事实上,近年来的农业机械发展迅猛,一批又一批的优质机械先后投放市场。对此,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必须与农业机械的发展相结合,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及时添加新技术,淘汰落后技术,确保群众在接受培训工作后能够在生产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同时,必须加大崇信县推广部门的农业机械采购力度,为培训提供充足的条件。加大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是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对此,崇信县当地政府部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农业技术研发提供更多优惠的政策,促进农业机械技术的调整与发展[4]。在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机械质量的提高。通过提高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生产工艺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降低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免税等手段刺激消费,真正让农业机械走进农户。

4.2充分了解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问题多。每一个地区因为自然条件与风俗的不同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缓解崇信县农业项目的单一性,应鼓励农民学以致用,做到学用结合。崇信县也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型优秀人才。据回访统计,受训学员领办、创办和投资入股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产业园、种植专业协会和电子商务平台等产业的学员达到2600人。这些优秀学员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但是对于崇信县从事机耕工作的农民,则应加大农机操纵员培训比重。当前,随着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机产品从种类和科技含量方面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遥控飞机、机器手、机器人和智能化管护平台等农业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维护操作,为此,要把培训任务向农机操作技术培训方面倾斜,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崇信县机耕路和防洪渠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将机耕道路和防洪渠建设列入农业项目之中,加强机耕道路和防洪渠建设,统一规划,路渠分离,建立健全机耕道路和防洪渠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机耕道路畅通,助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4.3将农艺、农机有效融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农艺、农机没有配套的统一政策,各司其职,也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受到了影响和制约,因此,建议当地部门将农艺、农机有效融合,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艺、农机管理机制和制度,助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自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实施以来,崇信县主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在完成每年示范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和“双联”行动,为精准扶贫村和“双联”村深松整地233.3hm2,为精准扶贫村和“双联”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配合全县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了农机深松新技术,深松土地0.1万hm2,为全县油用牡丹产业推进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配合全县果产业发展,深松果园面积800hm2,为全县果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农业机械化支撑。开展了土地复垦和梯田改造深松整地作业,实施深松整地1033hm2,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4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工作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因此,必须树立农民群众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其对于机械技术的重视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则要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到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此,崇信县各级部门可以组织实施青年农民培训,进一步整合资源,改版升级,确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同时,充分利用村内先进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增强人们群众的认知,增强说服力,提高宣传效果。在农业机械技术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群众大多受自身知识水平与思想观念的限制。要切实做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则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3]。针对原有农业、社保、工会、妇联和林业等各块培训进行整合,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名额,资金保障和培训计划。筛选出有资质的农校、林校、农机学校和职业技校来承担培训任务,因此,培训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到规范教学管理,扎实施教,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全心全意为农业发展、为农民群众服务是农业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的必要内容,为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5结束语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依托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相关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通过加强健全农机管理机制,培育新型农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工作,使其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晓玲.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2):47.

[2]余国河.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J].河南农业,2015(15):60.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3

1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生产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规模越来越集中,生产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合理。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农业机械化不仅推动了农村大规模生产,还再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农业机械化在全县甚至全市范围内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参与进来为推动农业机械化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这就为平邑县农业机械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此外,农业机械技术又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技术,因此要及时为农户提供相关机械的指导和安全预防。

2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在普及农业机械化和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基层农户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农村培训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培训过程中机械资源缺乏以及基层群众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农业机械的培训受到了农户的轻视,有的甚至抱着应付的态度。还发生了数起安全事故以及机械设备损坏问题,严重阻碍了培训的进程,更是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2.2培训没有创新性

在开展全县机械化进程的培训中,使用的培训内容、方法等过于陈旧,大都是沿用典型的、传统的旧技术,难以跟得上全新设备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开展全县机械化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站在农户的角度上全面考虑。选择有针对性的、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借以吸引农户,从而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机械化培训达到想要的效果,促进机械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2.3培训工作的设备不足

在我县的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是要进行实践操作的,目前以我们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达到在培训过程中给每一个村庄配置硬件设施,这就导致了培训只能局限于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有的村庄甚至没有固定的用于培训的地点、时间和培训教师,这些都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平邑县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难,要想在当前发展下,跟紧时代的节奏,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3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方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同样,平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由于培训本身枯燥无味的特性,这就导致了培训难度的大大增加。但是,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提高耕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此就该大力促进机械化的推广。目前平邑县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我们大致已经了解过,下面我们从创新的角度谈谈我们对未来机械化发展的规划。

3.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力度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目前我们县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上,这是不可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仍然是农业科技研发。为此,县政府应该根据具体发展情况,结合有关部门,发挥一切资源和优势,带头搞农业科技研发。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吸引优秀的农业领域人才。为今后平邑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3.2政府应该积极组织相关方面的活动

无论是农业科技的发展研究,还是硬件设备的生产、购买,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脉。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在机械设备的购买上,县政府应根据农民的具体收入建立完善的优惠补贴政策,鼓励使用机械耕作以提高耕作效率、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农机科技研究方面,由于目前购买的机械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时而忽略了机械本身的性能和质量。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严格监控引进、购买的机械,保障农户能拿到性能高、性价比高的机械。

3.3技术培训方面的改进性建议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4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迈入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创新发展的途径,以防止被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近十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步幅度也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创新发展的模式。随着各类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更新换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就表现为如何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逐步完善,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双重提升目标的同步实现。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长,但如果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在创新施工技术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程度和文明进程的基本准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基础,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地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良的能力,要将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作为主要努力方向。   1.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1.3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行业的竞争都呈现出了白热化的态势,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一旦沦为弱者,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入面临市场竞争时,若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跟不上,智力资源分散,管理水平下降,专业化水平降低,企业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而失去了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索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若想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则应该坚持以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在实现施工技术创新目标的同时努力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筑的开发手段、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培训和引进等方面,逐步建立适合建筑企业实际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同时积极地将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   2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2.1强化树立创新施工理念   市场经济是相对开放的竞争性环境,在此环境下经营的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具有其特点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来说,发展施工技术创新就成为了一种有有力途径。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要想具有持续性的开发高品质产品的能力,不仅需要资本作为基础,还需要建筑工程中各项技术作为支撑。在扩大自身资本运作实力和强化资源积累的同时,坚持创新施工的理念作为引导、加强建筑施工基础管理,促进施工环节技术创新,并试创新的科学策略,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创新以及其经济实现。如果不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任何高品质的研发和生产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就不能放弃技术创新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持续获利,保持较大的利润点,就必须坚持高效率的创新理念,这种高效率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强、速度快,而且表现在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强、速度快。   2.2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当今世界是各类信息与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格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进步,使我国并逐步形成了以科技知识为引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期内,所有的而生产建设发展都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并紧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因为如果背离了该发展原则,建筑企业将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取得生存。如何通过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完善来促使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非常值得探讨和关注的一个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坚持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不仅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的力度,同时也应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诉求,即以经济提升为根本目标,平衡经济效益与创新程度,构建战略发展目标,完善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在针对外墙施工缝的问题上,砼导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通过取消砼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要完善自身创新机制,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搭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灵活性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施工技术创新上有自己独特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根本无法满足高创新性的组织的专业化、技术化和正规化等要求,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引进,更要加对已在工作的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施行,加强他们专业性的培训和培养,重点放在灌输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绝不仅仅简单的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另外也要加强经济、法律和管理等其他相关方面知识的灌输,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养有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建筑施工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促进行业的持续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带动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先驱,最终实现打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发出企业具有适应性的综合发展潜力。坚定以施工技术创新来加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性的理念,紧密联合施工创新与市场发展的双向性,汲取其他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建筑行业的标杆企业作为榜样,首先要学习它们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然后要在企业内引入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大量引入创新型科技人才,最后要以构建适应自身企业的创新制度为支撑,才能保证在自主的技术创新研发与实践应用中,紧跟行业先驱者的步伐。#p#分页标题#e#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例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结合全国范围内权威建筑技术研究部门的共同合作提供的理论依据,以及建筑施工单位的操作践行,使得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领域已经渐入佳境,在未来发展的形势上有较好的前景。当前我们最大的难题便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集中注意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创造出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用技术施工创新的理念夯实内部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施工技术创新成为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的强力支撑,并通过自自主创新的技术或是原有技术逐步的改良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创新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为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便是当前众多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创新施工理念的最直接体现,既能体现施工工艺的艺术性,又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自然诉求,在简化操作施工环节的同时使施工及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再以外墙施工缝的处理为例。近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全现浇砼结构施工中,墙体大模板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施工质量也相应提高。但是,在对外墙楼层处的施工缝的处理上,仍一直沿用在楼层处墙体内做导墙的老方法。这种做法外墙每层只需支设一次模板,施工缝也只有一道。就是此处砼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其缺点被很多专家质疑。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取消砼导墙,改在外墙楼层处安放铁板作为模板的技术创新策略就可以完全解决此问题。   4结论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水平尚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原因在建筑施工企业尚未树立起全面的技术创新意识、打造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进行配套的人才培训及引进工作。建筑工程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水平,除了积极采纳和实施上述三个方面的策略及监理,还应积极汲取行业内施工技术广信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理念,逐步完成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5

关键词:回流人力资本;靶向培训;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1农村人力资本回流的影响因素

回流主要指人口从迁入地回到迁出地的迁移行为,具体到城乡迁移,回流主要指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后又重新返回农村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受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及二元体制等因素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陆续进入城市务工,同时也有农村外出劳动力由于各种因素,无法长久居留于城市而返回农村,在城乡之间做“钟摆运动”。通常将回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暂时回流。由于未能就业、节假日、农忙等其他原因暂时返乡,过一段时间再外出务工,或由于照顾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结婚生子等家庭因素回流的行为。(2)永久回流。农村外出劳动力结束外出务工或经商,返回家乡且不再打算外出的回流行为。综上,文章认为回流人力资本是通过医疗健康、教育投资及技能培训等其他因素的人口,以集聚的形式从农村迁入城市,再由城市迁回农村,并且对农村产生重大影响的有形或无形资本。石智雷等[1]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外出务工使回流人员提升了技能,同时也积累了资金资本。劳动力迁出的目的是为了在外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源,为回到迁出地后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压力的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会更加倾向于返乡。从地域上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外出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有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占农民工总量的54.8%;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有6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增长2.4%,占农民工总量的21.0%;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有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239万人,增长4.2%,占农民工总量的20.8%[2]。影响人力资本回流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已有成果,文章认为,可用促使人力资本回流迁移的古典劳动力迁移理论中的“推拉”理论分析“推力”与“拉力”。从推力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城镇化进程中,外出务工人员渴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分子,希望能够得到认可。另外,其较低的专业素养又决定了他们只能从事较低技能水平的活动(如体力劳动),对城市中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而言,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知识水平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面对城市中就业的不确定以及与城市人口的基本权益之间的差距带来的距离感,他们被迫回到农村。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或工作。(2)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为了获得非农收入以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而城市高房价、高支出、低就业、低保障的现状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此外,个人及子女教育方面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公办学校手续多,私立学校费用支出较高,与其收入不成比例,个人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同样也得不到保障。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购买住房的占19%,租房居住的占61.3%,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占12.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3]。在进城的农民工中,2.9%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1.3%租赁公租房,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1.6%自购保障性住房。(3)户籍制度因牵涉诸多城市机会及利益分配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目前仅停留在居住证制度层面。从拉力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农村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其返乡的主要原因。(2)家庭以及乡情的归属感。乡土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烈,促使外出人员回乡。

2靶向培训的概念及特征

“靶向”来自医学用语,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设计出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使癌细胞死亡,且不会破坏周围的正常细胞[4]。靶向培训则指企业针对某一产品的特殊性定向培训员工,与其他传统培训相比,靶向培训具有明显的区别性。靶向培训主要具有以下四点特征。(1)动态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产品的开发与迭代更新不断加快,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对其投入量增加,则会带来资本产出量的增加;反之,则会减少。(2)替代性。优先获得培训的劳动力,可获取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弥补其他资本的不足,同时也会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新的事物,从而实现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节约企业的资本。(3)后天性。人力资本的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不断培训与积累获得的。企业必须加大该部分的投入,才能获得劳动力技能上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4)战略性。对企业而言,靶向培训是长期、全局的。企业的固定资本,如设备、原材料、资金等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获取,但这都是短期、短效的,靶向培训不能立即获取,需要企业投入资本。

3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从外部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技术型人才缺失。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企业的大部分人才并不固定在某一个企业中,且大部分无法提供相应的技术研究场所、资金以及设备等。(2)融资有难度。农业大部分受制于气候天气及动植物发病率的影响,还有市场价格不匹配,再加上产权不明、有效资产的不足或缺失,导致担保机构或银行团体无法提供担保,融资难成为主要问题。当企业遇到资金短缺,在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高息的借贷团体,影响了农业企业的正常运行、规模的扩大与发展。(3)扶持力度具有较大的偏向性。尽管政府出台相应的一些政策保障农业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但就目前的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现有的政策支持仍主要倾向于重点农业企业、示范性农业企业等,其他企业很难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从内部看,主要有两个方面。(1)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创新经济学开创者熊彼特先后提出了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型。彭纪生等[5]曾指出主要工业国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已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企业、企业家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技术创新工作长期由科研所、高校人才及研究人员负责,导致社会公众一提到技术创新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该类人群。因此,从宏观层面上看,企业是整个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创新资源带来的产业绩效是企业追求盈利的最大目标。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在各类技术创新行为主体中企业家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组织实施的,以企业为载体,为实现企业设定目标而开展的活动。(2)农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率低。长期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时无法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以改变自己的生产模式,从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率低下,大部分企业仍然以自身拥有的技术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和未来的发展上考虑技术创新。

4回流人力资本靶向培训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1世纪以来,人力资本要素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增效增值的必要途径,人力资本的靶向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而回流的人力资本对农业企业发展又有着强有力的补偿性。

4.1靶向培训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增值方式。人力资本贡献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本潜力的挖掘与开发程度。回流人力资本为了挖掘员工个人的潜能,就必须对人力资本开展相应的针对性培训。针对性地培训员工,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员工认为得到了重视,就会愿意接受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回馈企业。企业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换来的是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技能的提升,进而使企业的产能增加、业绩增加,最终获得增值。这既有利于个人的提升,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5]。

4.2靶向培训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靶向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目的是将员工个人具有的知识在企业内部的靶向培训中转换成企业最核心的知识储备,进而以企业知识库的形式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资本,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Wemerfelt[6]及Prahalad等[7]均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精准培训,使企业普通人力资本变为专用人力资本(专用人力资本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及不可模仿性),人力资本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

4.3靶向培训是对人力资本专业化的补偿手段。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进行补充,然而教育资源的分割导致了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专业性的技能培训既是公共事业,也是经营事业,因此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流人力资本通过在外学习,积累经验技术,为当地农业企业带来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同时为企业人力资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带来新鲜力量,既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又能提高企业生产率。

5回流人力资本靶向培训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大智移云”时代下,越来越多企业利用大数据能力整合有效信息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它已成为除人力、资金、创新过程管理外重要的创新投入。为评价其技术有效性,企业应当在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大数据能力指标,结合人力、资金和创新过程管理等常用研发投入指标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

一、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投入资源并形成创新产出的过程,为满足企业盈利目的,相关活动应当符合效益原则。为避免发生资源投入过多形成浪费或产出不足减损企业价值的情况,企业应当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绩效评价作铺垫。

(一)人力资源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人,技术创新萌芽于人的思维,产生于人的劳动。优质的人力资源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源包括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以及相关职能人员。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人物,他的创新素养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方向。关键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执行者,他的行动提供了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相关职能人员是企业活动运转的基础,支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二)资金资源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资源。资金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动能养料,企业资金流越稳定越充足,越能支撑长久的研发活动。无论是直接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活动,还是用于职工薪酬鼓励研发人员发明创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都有显著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流部分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利润和股东投入,部分来自于政府补助和金融借款,因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内部资金流和外部资金流。

(三)创新过程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创新过程管理。创新过程管理即相关职能人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保驾护航的过程,包括创新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反馈和控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过程管理可以把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控制好船舵驶进创新成功的港湾;相反,则会打乱创新计划,最终研发失败。

(四)大数据能力与信息资源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资源。人的思维创造能力不是凭空想象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客观基础。强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源源不断的为企业研发人员提供创新灵感,也带来了形成研发雏形的现实基础。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资源数据库转变为大数据服务中心,即利用大数据能力整合、分析处理海量的信息。企业日常研发活动中,快速有效的获取、整理和分析关键信息资源往往决定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成败,因此利用大数据能力获取信息资源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技术创新绩效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效果关系,其评价体系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投入指标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中确定,包括人力资源指标、资金资源指标、创新过程管理指标以及大数据能力指标,前三类指标是常见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而大数据能力指标是本文要引入的指标。创新产出指标通常从效率效果两方面确定,有效果类和效率类指标。

(一)创新产出指标

创新产出指标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反映企业创新产出成果的包括直接反映效果的产出数量或绝对价值指标,也包括反映效率的相对价值指标。效果类包括技术更新产品淘汰产品数、专利申请数、改进产品线数、新产品数量及产值等,效率类包括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利润率、新技术产品服务的销售增长率以及占市场份额等。

(二)创新投入指标

人力资源指标、资金资源指标以及创新过程管理指标是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常见的研发投入指标。1.人力资源指标。从影响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因素分析中可知,人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对创新活动十分关键。企业要推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必须投资建设三种人力资源,确保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三种人力资源包括管理者、技术人才以及相关职能人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通常选取技术核心管理者人数、企业技术人员数、员工培训费用占收入比、研发人员工资增长率和研发项目相关职能人员数等作为人力资源投入指标。2.资金资源指标。从影响技术创新的资金资源分析中可知,高水平的创新产出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流。企业的资金流包括利润留存和股东投入,也包括政府补助和金融借款。资金资源指标通常包括费用化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占管理费用比例、资本和支出占无形资产比例以及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很好的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研发投入中政府补助的比例和金融贷款的比例等指标来反映企业外部资金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投入情况。3.创新过程管理指标。从影响技术创新的创新过程管理分析中可知,有序的创新过程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偏离计划、目标,可以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可以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创新过程管理指标通常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指标等。其中预防成本指标是指预防研发活动达不到预定标准而发生的成本,包含创新制度制定费用、研发培训费用和创新奖励费用等;鉴定费用指标是指为了保证研发活动达到预定标准而发生检查成本,包含检测研发人员及其研发工作的费用;内部失败成本即内部研发失败的成本,包含废料、返工以及变更设计等费用;外部失败成本即研发产出流入市场存在缺陷发生的成本,包含问题产品返修退还、处理顾客投诉与不满发生的成本以及失去销售市场等费用。

三、引入大数据能力指标

(一)适用性分析

大数据能力是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能力。区别于传统统计工作的样本调查和信息滞后性,大数据能力可以实现时效性高、覆盖面广、记录准确精细的总体调查并进行可视化。从影响技术创新的大数据能力与信息资源因素分析中可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是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海量的信息资源、先进的分析技术以及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大数据能力对技术市场的密切关注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创造了更为优越的创新条件,避免企业盲目活动大大提高了创新效率。在“大智移云”时代下,企业纷纷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能力获取信息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大数据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投入资源。因此,为了综合全面的考核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效果,引入大数据能力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投入指标具备理论意义和适用性。

(二)大数据能力指标

在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大数据能力投入指标,通常从技术、人员、决策以及预测四个维度展开。1.技术维度指标。大数据能力的技术维度是指企业搭建的大数据服务中心,即用于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以及可视化分析的软硬件设备。大数据能力技术维度指标通常为开发或从外部引进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成本。2.人员维度指标。大数据能力的人员维度是指大数据平台服务人员,包括领导者、专业分析人员和技术应用人员等。大数据能力人员维度指标通常包括核心领导人数、专业分析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率以及人员学习培训费用等。3.预测维度指标。大数据能力的预测维度是指大数据能力挖掘出的技术发展、产品进步的新概念数和新需求数。大数据能力预测维度指标通常包括技术发展与产品进步的新概念数、掌握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新需求数以及客观的预测成本。4.决策维度指标。大数据能力的决策维度是指利用大数据能力整合出的决策改进数和重要的数据资产。大数据能力决策维度指标通常就包括决策改进数和重要数据资产数。

四、构建引入大数据能力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和大数据能力指标分析,构建下表1(见上页)的综合全面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构建好的综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学者可以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等方法对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进行技术有效性分析,实现绩效评价的目标。

五、结论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7

1.1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生源问题

当前接受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些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抱有消极的态度,这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构成了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隐患,导致农机使用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维修频繁、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

1.2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创新问题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需要有针对性和新颖性,没有创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不能吸引广大农民接受农业机械技术的培训。

1.3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结构问题

当前很多地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知识结构、培训结构、培训方式都存在僵化问题,不能够根据区域实际切实地展开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1.4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支撑问题

很多区域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局限于传统的内容,由于没有先进的机械培训设备,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也没有了必要的保障。

2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措施

2.1树立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新理念

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要为大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要树立“为农民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理念。由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知识、农机设备的渴求不断加强,而目前我国多数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仍然偏低,所掌握的农机技能也相对落后,农机培训部门应满足农民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机培训的质量。

2.2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方式

我国农村的出路在于精耕细作农业,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方式,使劳动者掌握农业机械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者负担。因而培训地方、培训方式的选择,应该视各乡镇的实际条件而决定。

2.3创新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教材内容

要不断提升培训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从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内容上着眼,培训机构只有不断革新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机械设备,才能使农机培训跟得上农机科技发展的步伐。

3结语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8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发展,汽车使用率的提升,因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成熟,因此,随着汽车越来越多,人们对汽油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石油资源面临着枯竭现实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石油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模式,通过采用技术、手段和产业机制的创新,保证我国的石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我国经济发展受我国基本国情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经济产业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和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等问题,石油工程方面包括在其中,要想加快石油产业发展首先需要了解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存在有哪些主要问题。总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科研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而且还存在着缺乏科技资源和人才培训、技术结构体系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方面,导致了石油工程行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下降。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石油技术科研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石油工业目前仍有很大程度上是的模仿发展阶段,创新和管理不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油工程的发展。

2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2.1行业特征要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石油工程技术属于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密集型产业,如何提高其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各领域创新。随着国际市场和技术水平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残酷,如何保证我国石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处于领先水平,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进行技术创新。

2.2石油行业发展现实要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随着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其他国家的各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特别在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一些领域合作时,如何保证平等和互利,技术方面的领先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在世界上都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更加亟待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我国在石油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

2.3提高质量和效率要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质量和效率要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和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科技的发展不仅会给石油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与石油相关的一些服务业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3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途径探索

3.1组建高精端技术团队

高端技术人员是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队伍是工程技术创新的前提。在方面,必须注意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保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合理的科学整合。因此,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和待遇,招聘国内和国外相关领域高精端人才,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原有的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2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我国产业模式在创新机制上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重视和投入力度。确保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不仅在金融投资方面,而且在政策方面。在加强科研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鼓励政策创新,增加激励措施,营造更加稳定的创新环境。同时,对相关行业进行调整,确保市场稳定,加强投入工作的高效管控。在融资实力和风险控制方面,政府将加大帮扶力度,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3.3完善创新技术体制和机制

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作,因此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方面。具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组建创造性人力资源团队是必要的。二是产业创新信息的管理与交流。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对人员的评价,以确保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作出合理安排,通过培训和学习促进创新,确保工作的稳定性。我国石油工程的创新不仅涉及石油工业方面,还涉及到与石油工程相关的产业链。在尽早保证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与市场相关行业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确保创新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我国石油工程的发展面临的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创新,一方面面临的工业模式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国际竞争力的这两个问题。认识到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应更加重视科学有效的战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创新环境,迅速建立创新队伍,才能保证我国的石油工程产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

[2]杨静楠.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5(6)

[3]柴利侠.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