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1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企业执行行政管理,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其次有助于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最后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五、总结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2

[关键词]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常态化

一、内部控制管理曾经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设计院)开展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前,主要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规章制度建设系统性不强,整体规划及顶层设计不够。各类规章制度累计250余项,涉及行政管理、党群管理、财务管理、人资管理、资产管理、纪监审计管理等18个方面。另外,规章制度多以文字为主,制度内容可读性差、知晓率较低;部分新兴领域制度不健全。二是制度执行常态化监督力度不足。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仅依赖于干部职工的自觉性,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及考核机制。对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监督管理,往往融入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效能监察、巡视巡察等工作中,未能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干部职工违反制度的成本过低,有时出现明显违反制度的行为,无法严肃处理。三是制度制定修订废止程序不严谨。部分制度的制定、修订或废止未经立项,起草仅仅机械照抄照搬上级制度原文,内容明显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部分制度前未经审议、会签流于形式、未经法律审核等。各制度归口管理部门未定期对制度的适用性进行评审,制度修编自由度较大,造成制度的适配性存在问题,实际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二、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常态化的新举措

基于上述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湖北设计院内部审计部门2016年至今每季度定期开展专项内部控制审计,选取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业务活动的某些环节开展审计。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包括某项业务活动的制度建设情况、制度设计缺陷情况及制度执行异常情况等,报送院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并将专项审计情况依据经济责任制纳入绩效考核。

(一)拟订年度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年初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上年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列明的控制缺陷以及企业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中列明的主要风险点,明确重大风险业务,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范围,并确保年度内实现审计全覆盖。2019年湖北设计院以季度为周期,确定一季度专项审计范围为市场经营管理,二季度为总承包项目管理,三季度为综合行政管理,四季度为分子公司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将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列入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并同步。

(二)编制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方案。每季度初,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编制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对象,针对各季度侧重点确定专项审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涉及的管理部门与规章制度。以某季度总承包项目管理专项审计为例,具体分为项目策划管理、分包管理、勘测设计管理、费用管理等7项业务,涉及7个部门。针对每项业务流程涉及的规章制度,审计组在拟订审计方案过程中,认真梳理制度中的要求、审计资料清单以及审计要点,形成审计检查表。以分包管理中的《国内总承包项目分包管理办法》为例,经梳理列出制度中可供审计检查的相关规定,对应的审计资料清单及审计要点如表1所示。

(三)“横纵结合”组织实施现场审计检查。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实施分为横纵两个部分。“横向”审计类似制度执行审计,按照审计方案列明的制度规定情况,以部门为主,列明部门涉及的主要制度,对照制度内容开展审计检查,说明检查异常情况;如未发现异常情况,在审计底稿中列明检查情况。“纵向”审计是指以业务流程为链条,纵向贯穿业务管理各个环节,覆盖经营、生产、管理各个领域,以此督促各部门单元不断优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还要全面考虑被审计业务是否存在制度缺失问题,是否存在制度设计缺陷问题以及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以某季度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为例,审计发现企业海外工程项目投(议)标业务、海外工程合同管理业务、国内工程议标业务暂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审计人员依据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将业务关键控制要点进行还原,如表2所示,并督导相关部门制定有关制度,规范运行。

(四)多角度结合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四年来每季度定期开展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探索实践,湖北设计院固化形成了“5+4”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即正文5个部分的内容以及4张附表,分别为:第一部分介绍本季度专项审计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受审部门以及规章制度。第二部分统计截至本季度年度制度修编计划的完成情况,依据年度计划,动态监控、督促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第三部分为本季度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包括制度缺失问题、制度设计缺陷问题、制度执行及监管问题及合理化建议。第四部分为上季度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专项审计以季度为一个固定周期,每次均对前期发现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审计建议落实到位。第五部分是各部门内部控制考核得分情况。湖北设计院将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绩效考核,每季度根据专项审计情况对各部门进行加分或扣分。一般情况下,针对制度缺失及制度设计缺陷的问题,不予扣分,但会由内审部门督促责任部门列入制度修编计划;针对审计发现的制度执行(监管)不到位情况,会依据重要程度进行扣分处理;针对审计过程中各部门提出的内部控制合理化建议,依据采纳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审计报告包含4张附表,分别为本季度内部控制加(扣)分情况一览表、各部门本季度内部控制考核得分表、本年度制度修编完成情况表、本季度内部控制情况检查表。

三、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常态化的成果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3

作为一个企业,取得一些特定的资质,必然有一定的人员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资质管理的规定。取得一定的资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注册人员,一定数量的高级技术人员,配备相当数量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结合大量的基层技术人员。组成一个企业的合理人员结构。因此,一个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均具有一定且必须的人员结构思想理念,保证单位(企业)的经营资质;而在人员不够或人员结构有所欠缺时,及时补充招录相关人员。正常情况下,一个合格单位,合理的人员结构,核心技术层(注册人员)与主要技术人员及基层技术人员的搭配比例,应为1∶3∶3;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技术人员合理的搭配比例应达到1∶2∶5。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也相当重要。它既是新来职工的岗前教育培训,也是职工工作中工作能力技能培训,再教育培训,这项工作做好后,能使职工对一个单位有所依恋,增加归属感,还能提高职工的成就感。同时包括企业员工业务能力、交际能力、情商系数与官商系数的培训,职工的孝心教育,对稳定职工队伍,对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收入是至关重要的。培训过程还包括企业法人(当局决策者)的现代管理理念学习培训,全局观念培训的内容,只有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全面提高,才能确保航船永不沉没。

二、企业的技术与创新

存在就是合理的。一个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生存,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经过历年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各企业形成了自己单位的技术特色,持续改进,发挥每位员工的活力。技术的管理,首先是一些技术规范、规程、规章的管理,包括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成熟的规范规程,本单位多年来制定的有效规章制度。这些规定,包含了多位学者的智慧,是难能可贵的,必须严格执行。其次是上述规章制度的学习理解、培训,重要的是贯彻执行。各企业往往把学习过程安排到职工岗前培训、过程培训、进修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候,对于培训教材,考题考卷的编写,就显得尤其重要。政策和策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最后,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再好的制度,没有人来执行均是无法实现的。政府各行政机关均设有执法大队就是这个意思。对于一个中小企业,可能无法做到设立“行政执法大队”,但也且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对一些规章制度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对质量及法律的执行,最少也要达到一个项目不少于一个人,且这个人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

三、项目管理

如今社会实行市场经济,中小企业靠各种关系找来项目,实施和完成项目,结算收回成本,赚取利润,成为一个单位项目的全过程,均需要技术人员、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寻找项目及项目设计阶段,需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跟综,使谈判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程,符合常用术语。在保证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甲方与工程的应用要求。而在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及结账过程中,尽量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相关变理数据的说明,追加费用的解释等内容,更需要技术人员头脑清楚,思路清晰,以达到企业的最大收入。这些过程,均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

四、结语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4

关键词:工业;物流;绿色

近年来,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迅速发展,而循环经济概念在物流中的实施方式也迅速发展,绿色物流已成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它还将成为再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许多目标必须通过物流过程来实现。这是关于促进工业改革,逐步建立以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结构重要方向。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我们的目标是沿着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同时确保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这对绿色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减少环境风险,同时净化物流环境,充分和有效地利用物流资源,包括绿色运输、绿色仓库、绿色包装和反向物流。绿色包装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因为情况危急,2018年的销售量为500亿吨,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600亿吨,总回收率不到20%。绿色包装旨在促进无害环境的、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改善包装材料的回收,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和防止污染。在再循环经济中建立绿色物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供应链中的企业生态精神;第二,企业之间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网络的共生关系;第三,扩大生产链,建立反向供应链和加强反馈机制。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考虑到原料采购、产品设计和制造、产品销售和运输、产品使用和产品再循环的整个过程,实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标,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在产品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能源利用和供应链系统的总体效率。

二、工业物流绿色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政府规章制度不健全

政府关于绿色物流的立法和规章制度不足,规章制度不足,支助政策不足。没有具体的一般准则和执行规则。在执行过程中,许多政策文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执行,因此,这些文件的执行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我国工业物流绿色化发展之所以缓慢,是因为位置不确定,决策方向不确定,政府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鼓励绿色物流的政策,企业参与绿色物流的动机不大。

(二)消费者对生态的认识低,缺乏绿色文化

有些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不足,缺乏知识,而且整个社会没有能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所有人参与的环境。环境意识薄弱,而且常常被不加区别地放置在垃圾桶中,尽管有些人愿意对垃圾进行分类,但由于营运人缺乏回收包装的基础设施,他们也难以这样做。

三、工业物流绿色化发展对策

(一)改善政府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各国政府应在发展绿色物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各国政府应积极促进绿色物流立法,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并通过制定和执行绿色物流公司的行为守则。完善绿色物流政策的规章制度,研究与开发、提高我们绿色物流的技术水平,采用强制性废物分类制度和垃圾排放定价制度,干预消费者行为,提高公众对生态的认识,创造一种有利于所有人参与环境监测的社会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发展绿色物流的环境。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立和改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利用系统,积极促进废钢、纸张、塑料、轮胎、废旧家用电器、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和再循环包装等,建立一个无害环境的消费体系。在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和提高公众对绿色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同时,政府主动购买无害环境产品,如可再生产品。在建立无害环境的采购制度的同时,鼓励使用这些产品。

四、结语

在21世纪,物流行业必须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地球环境的保护置于发展议程的首要位置,从生产到处理,这是一个全新的过程。信息流动与材料流动循环绿色物流系统。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尽力促进绿色物流,将其作为物流发展的优先事项,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物流方面的专门技术研究。目前资源匮乏和环境退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威胁着我们的出口工业,所以我们需要加速实施绿色工业物流,优化工业结构。

参考文献:

[1]胡江虹.绿色物流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8-16.

[2]干隹.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战略措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4):44-52.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5

赣西公司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这六年来内部审计所揭示的问题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经营管理问题的发展和变化趋势。目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财务管理问题上揭示了以财务处理、资金管理综合反映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业务管理为主,以具体工作操作不当为主转变为业绩考核人为因素为主。六年来,财务处理、资金管理、基础管理等问题所涉及到的金额逐渐下降,问题也不断减少,但仍然存在预算编制刚性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部分预算资金没有细化;二是不同的项目资金相互挤占。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突发性、季节性因素等难以准确预计或需要集中处理的事项,部分单位为保证重大任务或临时性任务的及时完成,出现项目支出超预算情况,只好临时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其次是从不同单位的个性化问题为主转为多数单位的共性问题为主。

六年来,工程完工程度问题及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问题呈增长态势,且转化为多数单位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管理要求风险。一是为遵守程序规定而影响预算执行进度。如有些部门基建类项目与科技项目、技改项目执行进度不理想,这些项目预算之所以执行较慢,除了部分项目属于事前调研、实施准备不充分外,更多是因涉及到物资采购、招投标、协议签订、价格变动等以各专业化分公司内部控制为抓手,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梳理,围绕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科学性、完整性进行评价,发表监察审计意见。在监察审计过程中对相关专业化分公司和县公司,在营销、生产、采购、服务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监察审计,挖掘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科学制定考核制度。一是提高上一级单位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化解因基层单位执行困难而出现的问题,扫除基层单位执行政策路上的“地雷”。监察审计部要围绕公司管理层关注的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经营审计,全方位关注风险和弊端,发挥监察审计在企业战略决策、管理控制、作业执行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作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二是强化制度的实用性和执行力。没有制度,就谈不上发展;有了制度,不认真抓落实,再多的制度亦于事无补。因此,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强化制度的实用性和执行力。制度要有实用性,即管用,要避免制度冗长,难以执行。制度要简单易懂,便于员工理解,让员工意识到这是一种工作需要,不能造成员工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工作;而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三线”——制度就是红线、底线、高压线。另外在强化制度实用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其执行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对现有各类规章制度进行甄别、梳理、修订、补充、完善,形成一套科学权威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注意做到“五性”:

1、时效性。实行制度动态管理,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业务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并准确把握政策规定,对不适用、不完善、缺失的制度,及时予以废止、修订、补齐,使制度管理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需要,避免控制滞后。

2、适用性。要把国家电力法律法规,有关业务管理条例、规定、办法等,转化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性操作规范,使制度既全面贯彻上级有关政策、方针和要求,又切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

3、全面性。既要健全业务管理制度,覆盖电量管理、电价管理、工程结算管理等各业务领域,又要健全电力管理制度,覆盖办公运行、财务后勤等内部管理各领域,使每项工作、每个行为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4、可控性。把对各项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细化到每项工作、每道程序中,科学设定岗位及其权责,“自控、互控、监控”制衡严密。

5、约束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考评、奖惩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执行约束。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严格追究、严格处罚。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6

技术应用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保障:规章制度是保证一个行业规范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对煤矿行业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有良好的监督,才能有效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与操作符合相关规定。但由于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且规模大小差异性较大,往往监督管理让其有漏洞可寻,执行力度不够发挥不了效用,煤矿企业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到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管理层忽视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引进,只顾眼前利益:一些煤矿企业眼光过于短浅,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肯将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引进中,只关注生产的数量。而作为高危行业的一种,若只强调产量而忽视安全,虽然短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企业的发展将停滞不前。

小矿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矿技术无法合理应用:我国的煤矿企业过多,且规模不等,一些中小矿场普遍存在着缺乏技术人才的问题,很多技术购买了但是应用能力不足,造成了设备闲置、技术浪费。还有则是矿工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缺乏对采矿知识和技术的系统学习,多是凭劳力,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避险,保证自身安全。

解决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问题的具体对策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采矿技术的应用规范化: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行业的规章制度,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具体工作目标和内容设定系统的规则并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保证了整个行业的有序性,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的规范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实行有效的激励体制,引导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一些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只关注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没有为整体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提高为环境方面、社会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考虑,且研发高新技术需要付出一定的额人力、财力和物力,企业担忧价值收不回来。因此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激励工作,可以有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技术创新的鼓励。从而平衡两者之间的管理,即促进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又保护支持了企业发展。

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素质:很多矿工在煤矿企业和煤矿生产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多的是重劳力者,他们缺乏对采矿知识和技术的系统学习,更多的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而现今的形势,企业需要的是能掌握新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知识能力和业务素质,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队伍,从而保证采矿技术的科学应用和生产安全。

几点思考

重视采矿技术向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现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是我们在进行煤矿生产时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而由于采矿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采矿技术向无废料、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对于保护煤矿地质环境质量要高度重视,要致力于研究能保证煤矿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煤矿采矿技术,以及将废料、废水等各种垃圾变废为宝的技术探索。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煤矿采矿技术的数字化进程:这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煤矿采矿技术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在采矿工程设计、生产调度、监控和灾害预报、救援服务等都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监测系统能24 h监控对井下情况进行掌握,一有异常及时处理,而人员定位系统能在出现事故时准确掌握救援情况,更好的科学调度和救援,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煤矿采矿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最终实现高度信息化和生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采矿。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7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新形势;问题;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机遇,而且面临着发展挑战。国有企业需要认识当前自身所面临地发展环境,并构建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以便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会对国有企业经营运转,经济效益等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构建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促进自身稳定发展。

一、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21世纪,社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下,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产生了发展变化。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具备了新特点,具体如下所述。一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协调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二是当前,互联网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与融资活动两者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网络融资成为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得到了企业的关注。如今,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增加,融资规模逐渐扩大。三是企业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并产生了科研成果,所以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增加。四是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无形资产是以知识为基础形成的资产。在新形势下,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了诸多的财富。而无形资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强弱关系到国有企业经营运转水平,发展实力等。因此,国有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着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而成本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了解与控制成本支出,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财务报表分析,这样就可以及时获知经营运转信息,进而以这些信息为构建经营运转方案、战略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获知财务管理情况,发现财务风险,进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二)财务管理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国有企业经营运转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其需要合理地投入资金,并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则是确保国有企业经营运转活动获得可靠资金支持的保障。主要表现在,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而且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之下,国有企业就容易降低筹资难度,提升筹资水平。

(三)通过成本信息来有效监督财务活动。从成本信息中,国有企业可以获知自身成本支出情况,并通过成本支出情况监督财务管理活动。针对不合理成本支出的事项,不仅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而且需要探究成本超支的原因。若是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则需要对相应人员实施惩罚。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一)规章制度存在问题。规章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为此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开展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当前,国有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制约财务管理行为。其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一是缺乏把财务管理工作与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影响财务管理质量。二是规章制度涵盖的财务管理内容的范围广度不够,不利于科学地推进财务管理工作。三是缺乏对规章制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问题。

(二)监管工作不到位。通过开展财务监督活动,可以更好地发现财务风险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控制财务风险。但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监管工作存在不到位、风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进而增加了财务风险。比如,出现的利润与销售收入严重不成比例、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失控等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产生了经济损失,不利于保证其稳定发展水平。

(三)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国有企业需要应用先进、多样化成本控制手段,全面地把控成本控制工作。而单一、落后的成本控制手段会影响成本控制效果。虽然国有企业认识到采取先进、多样化成本控制手段对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的价值,但是其没有完全改变自身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的现状。

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以此指导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涉及的工作如下所述。一是明确财务风险管理责任人。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类型,划分财务风险管理职责,把财务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要明确指出划分责任边界,保证责任执行效率。二是建立追责机制。如果相关人员没有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职责或者工作任务落实水平不高等,就需要对其进行追责,以此制约其工作行为。三是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以及现实发展情况,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提升制度建设水平。比如,完善奖励惩罚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执行要求,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等。与此同时,要把财务规章制度贯彻到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之中,充分地发挥财务规章制度的作用。

(二)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国有企业需要增强财务监管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财务监管工作,逐步建立纪委、风控审计、财务三位一体的大风控模式。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财务监管工作。一是合理编制权力清单。通过编制权力清单,有利于明确财务监管责任,防止出现财务监督缺位的问题。在编制权力清单的过程中,相应人员需要注重梳理权利与责任,合理地划分管理权限。对于国有企业员工来讲,其需要积极地履行承担自身在财务监管方面的责任,切实推进财务监管活动。二是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事前、事中和事后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的重要实施阶段。所以,国有企业需要从这三大阶段,科学地开展财务监管工作。事前:国有企业需要应用合理地监控手段,对自身经营运转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掌握自身经营运转信息,并对经营运转工作进行预测,获知未来市场发展情况,之后则需要构建科学的发展运营战略,以便规避经营运转风险。事中:在执行发展运营战略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做好财务控制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物料库存成本、物料采购成本等是国有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重要的支出事项,而过多的成本支出势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开展物料库存、物料采购等工作,进而控制生产运作成本。事后:事后财务监管控制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事后财务监管控制大体包括两项工作,首先,要归纳整体财务监管问题,深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财务监管经验,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进而指导财务监管工作。其次,要根据财务监管工作情况,优化完善财务控制文件,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经营运转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三)改进成本控制手段。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改进成本控制手段,保证成本控制效率与质量。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成本控制手段,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在现代社会下,国有企业有必要应用成本控制软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展成本控制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全面地掌握成本控制信息,而且可以缓解人工处理成本控制工作的压力。另外,国有企业可以应用价值链分析法探究经营运作过程中、各大部门成本支出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经营运作、部门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水平。此外,要全方位地控制成本,保证自身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比如,要着重在后服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各个方面,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由于成本控制反馈与评价机制对于促进成本控制管理沟通,优化成本控制工作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反馈与评价机制,以该机制指导成本控制反馈、评价工作。国有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搜集成本控制信息,掌握成本控制实际情况。若是相应管理人员发现成本控制问题,就需要建立成本控制问题解决方案,避免成本控制问题的扩大化,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工作方法,加强对目标成本法、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的研究,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优化选择成本控制工作方法,强化成本控制效果。

五、结语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范文8

关键词: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精密的仪器,这些精密的仪器需要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正常发挥功能。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盛装以及运输的设备产生腐蚀,不仅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产生安全隐患。所以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由于化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所以对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所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化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虽然能够意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的引导,所以在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系统的流程,责任不清,经常会出现漏管,找不到相关负责人的现象。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直接降低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利用率,影响到化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1.2管理和维护人员不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工企业的生产需要,化工企业中的机械设备在结构上越来越复杂,并且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所以这就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管理和维护过程中,部分化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人员不够专业,对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不够了解,所以在管理和维护时就会因为不够专业而影响到管理和维护的水平。如果化工机械设备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维护,就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维护不及时的情况下,机械设备带病运行,就会因为安全隐患的存在而影响到生产的安全进行。

1.3管理和维护工作执行不到位

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应该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在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后,应该有强有力的执行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够确保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效运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会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润滑油是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重要物质,对于不同的机械设备而言会有不同的润滑油,并且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有些管理和维护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使用符合要求的润滑油,就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低下,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2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措施

2.1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规章制度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保证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从机械设备的采购开始,就需要有专业的采购人员以及对材料设备的质检人员,保证各种设备在采购和质检环节就有明确的责任人。在机械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责任人,主要负责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高效利用,应该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在规定的周期内对设备进行维护,并且详细规定维护的主要内容,避免漏检,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在机械设备领用以及淘汰时,应该做好登记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职责明确。只有对机械设备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够保证每种机械设备都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和维护,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2.2建立专业化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队伍

为了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水平,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要具有专业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熟练了解每种机械的运行原理,能够根据每种设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维护,能够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维护水平。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工作态度、职业素质以及认知水平的提升,能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化工企业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提高管理和维护的执行力

在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后,还需要高效的执行力才能够确保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效运行。加强对执行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加强对基层执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每种设备应该按照规范要求使用什么样的维护手段,对润滑油的基本属性及使用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在检查机械设备时,严格按照检修任务单执行,不要漏掉每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管理和维护水平,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所有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只有高效的执行力,才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管理和维护水平。

3结语

机械设备是化工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水平,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对所有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提高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执行力度,确保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效率,为促进化工企业的高效稳定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文军.基于化工设备管理的化工机械维修保养技术探析[J].化工管理,2015-03-11.

[2]刘东.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