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案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信用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应用实践

0前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本分散、孤立的电力行业开始逐渐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统一化的发现发展,大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各级省市地级县的电力企业开始先后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1]。但是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却远远不如预期,存在众多的问题。而虚拟网络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电力企业中的信息化网络建设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成为了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中新的趋势。

1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现状

就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信息网络建设技术落后是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电力企业的建设重点放在实体电网建设,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没有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设资源不充足是导致信息网络建设跟不上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主要原因[2]。此外,由于电力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就不得不在一些偏远山区等地进行电网建设工作,这些地区受到自身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等限制,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也就迟迟得不到较大的推进。且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员耗费较长的时间周期去进行,没有专业化的信息网络建设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导致电力企业无法迅速建立起完善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2虚拟网络技术

2.1基本含义

电力企业中的虚拟网络是指在整个企业中的公共网络平台上搭建属于各部门、各单位的专属网络。虚拟网络技术(VirtualPrivateNetwork)是指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在这个公共平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专用网络的一种技术[3]。

2.2工作原理

虚拟网络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中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企业借助相关的隧道等技术,以公共网络这一平台为基础,而不再需要企业自身去搭建其他的建设平台,就可以从中搭建出电力企业自身的专属平台。这样,不仅为企业节省了信息平台建设的成本,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的便捷性,此外借助公共网络安全性能高的优势还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虚拟网络的安全性。正是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的这些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所青睐,而将其运用到自身的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中去。

2.3相关技术

(1)身份认证和安保技术

一般的公共网络平台为了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因此都缺乏对使用人员身份认证的安保技术,这一技术漏洞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用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来获取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信息资源,使得电力企业中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和漏洞。而虚拟网络技术是公网中的私网,它为了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加大对内部信息的保护力度,而在系统内设置了身份认证等相关安保技术。用户在访问电力企业的网络时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身份认证,只有具备访问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够通过认证,进入到虚拟网络中,获取到相关的信息。而不具备访问权限的外部人员则就无法进入到其中去,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如拨号连接、IP分配等都是常见的用户身份认证方式[4]。

(2)加密解密技术

加密解密技术是提高虚拟网络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使用隧道技术,在两个设备之间搭建一个专属的信息通道,两个信息端口也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在自身的设备上添加加密解密选项,只有知道使用密码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进入到信息网络中去,而将一些不法分子隔绝之外。如IPSec等就是常见的加密解密技术。

(3)隧道技术

虚拟网络技术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隧道技术,它既可以帮助两个端口之间建立起专属的信息数据通道,同时还能够对建立好的通道进行拆除,所以在虚拟网络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隧道及时可以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而分为端口到端口和点到点这两种,端口到端口主要是对已有的两个局域网进行连接,实现两个局域网之间的信息沟通;而点到点主要是用于两个电脑主机之间,在两个设备之间搭建安全通道。

3电力企业信息网络中虚拟网技术的应用

3.1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电力企业控制软件为基础

虚拟网络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应用需要以企业原有的控制软件为基础,因此各电力企业在引进相关的虚拟网络技术的时候,应该要充分的从自身的信息网络建设实际出发,然后再结合虚拟网络的相关特性,引入合适的虚拟网络技术。如果不能够依照电力企业原有的控制软件基础,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引入的虚拟网络不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原有网络的相互融合,导致其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同时还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造成电力企业成本的增加。

3.2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电力企业当前的信息网络建设现状为依据

不同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和发展进程是大不相同的,大中型的电力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金等各方面的势力较强大,因此其信息网络建设就优于许多中小型的电力企业。所以各个电力企业在进行虚拟网络技术在信息网络中的建设工作时必须要从自身的发展建设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虚拟网络技术,而不能够为了图先进而引入不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此外,由于电力企业中部门较繁杂,有许多的分支机构,各部门、单位、机构的工作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也就有所差异。鉴于此,在进行虚拟技术网络平台建设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部门、机构和单位的工作特点,设置相互独立的信息虚拟网络平台,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提供的针对性,为信息获取人员大大的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3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性和虚拟网络技术使用的规范性,有必要在电力企业内部设置规范的安全认证策略,将虚拟网络技术的使用步骤以条款的形式确认下来,以提高工作人员使用时的规范性,同时在设置加密和秘钥功能时也要符合企业实际,不能太过简单或复杂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5]。此外,各部门、机构应该加强对虚拟网络技术使用的监督,一旦发现违规使用虚拟技术的现象必须要严加惩治,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规范性。

3.4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不同的虚拟技术生产的虚拟网络技术性能各不相同,因此电力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虚拟技术与企业的原有设备之前接触不良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企业在购买的过程中提前对虚拟网络技术的特性进行了解,之后购买合适的产品,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4结语

虚拟网络技术因其便捷性等优势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而其在电力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应用,为各实体电力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连接纽带,推动了各电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通。一方面,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的调配内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虚拟网络技术有为电力企业规范化、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加快推动企业朝着现代化的发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翠,王晨臣,闫娟,张晓宇.安全隔离技术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

[2]关兆雄,刘胜强,庞维欣.虚拟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移动生产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

[3]明星.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剖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

[4]李海锋.基于EPON的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电力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5.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档案信息化管理;具体内容;信息化利用

一、引言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档案资源予以长久的保存,同时还可以更好、更多地保证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以其便捷性不断地延伸档案发展空间、查阅方式,拓展其发展方向。然而,很多事物的转变都需要一个探索和实践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文书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企业只有从思想上转变档案管理理念,从模式上创新管理内容和方式,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融入市场经济当中,与时代接轨。

二、大数据环境与企业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因此实质上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信息的一种形式。当今社会数据是一种生产因素,已经逐渐深入到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人们对这些数据的需求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逐渐增大。通常来讲,对数据的掌控并不单纯指的是它的来源,重要的是在来源的基础上对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从中发掘潜存的附加价值。从最初的实体物质到当前运用网络技术的数字、数据交易,都说明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互联网则成了直接载体,这个环境和趋势就是大数据环境。

(二)企业文书档案是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包括了工作记录、人员资料、业务往来信息数据等人事和财务方面的事项,表现形式大多是图片、表格、文字、录像或音频等。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有必要保存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审核,然后留存起来以备随时查阅和利用,这就形成了档案。而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这些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排列、储存、传达、查阅、开发和利用,让这些资料通过网络载体从形式上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化,既能够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三、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数字化管理。大数据环境下,档案已经不再用传统的纸质形式来记录和保存了,而是利用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信息资料等转化为数字形式,作为电子档案予以管理。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了很大的缩减,但储存的数据却是越来越多且井然有序,同时也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在整个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需要根据相应的数字去准确地选择恰当的资料,而不是在众多的资料中逐一核实和审查。企业文书档案作为大数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网络化管理。对经过数字转化过的档案资料的管理还需要利用庞大的网络平台,通过处于联网状态的计算机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那么这些已经联网处理过的数据资料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用户随时随地地进行查阅和利用。同时档案资料在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用户只要在管理系统的网络平台上输入需要查找的检索内容,检索引擎就会自发检索,这对于实现网络查询便捷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利用都十分重要。

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利用

从企业文书档案的含义中可以得知它所囊括的范围涉及的都是企业的一些机密性活动所产生的一些资料,像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人才基础、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经营成果等。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生产与经营的价值,也为企业的发展保存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因此文书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可以为企业、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档案资源服务,并根据使用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只要有网络存在,用户可以随时下载、查询,增加用户对企业文化、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能对某个档案进行实时跟踪服务,从而将开放性的服务优势完全地展现在了用户的面前,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实现档案资料的价值。

五、结语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建设也已然成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活动内容。而财务管理关乎整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思想,积极创新,构建优质管理团队,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马红梅.试论大数据环境中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20):176.

[2]库俊平.大数据环境中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利用[J].创新科技,2013(9):50-51.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3

[关键词]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应用

0前言

安全管理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环,从狭义上理解就是在工作流程、生产决策、制度设置、资源分配、现场生产等方面进行安全监督管理,为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保驾护航[1]。广义上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在维护企业生产的同时,规避生产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中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支撑,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而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使用,企业运营的观念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都在内部催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安全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技术保障。结合当前的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无论是站在安全生产的发展角度还是企业管理监督的工作要求,企业都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管理设备建立稳定、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安全发展的当务之急。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流程的确定、现场生产作业的安全决策、生产责任制的划定三方面。为规避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风险,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需要在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中进行风险预估,利用生产资料的数据分析,评估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结合风险的大小,设定合理的目标值。当生产值超过既定目标时,事故风险就会显著上升,而生产值低于既定目标时,虽然风险显著降低,但随着生产能力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明显降低。因此,在产生安全目标的设定中,企业需要注意生产的风险评估,结合数据分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而在现场生产的安全决策上,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分析,项目主管要根据技师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报告分析,构建完整的生产计划。一方面,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预防机制,当生产环节脱离计划时,工作人员可以依照紧急处理预案,及时处理,避免事故损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风险。另一方面,计划内容结合各生产部门的信息材料,从设备施工、工人操作等工序流程方面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制度。用制度保障现场施工生产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生产材料的配置比如物资、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查,企业都需要通过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督。并根据责任规划落实安全管理机制,做到工序有条理,事故有处理,监管有道理,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从安全管理的发展角度,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保证,急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整合功能。2017年,国家的十三五计划中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融合入企业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安全标准统一的唯一途径。各企业部门必须通过网络系统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头检测、应急处理预案都纳入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无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可以说,借助信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工作流程[4]。从工序规范、制度规范、意识提升、岗位责任制等角度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系数,将一切危险的事故源头扼杀在摇篮中。而通过数据化处理手段,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设备安全管理、生产目标值的设定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企业生产的精准化、高效化、安全化。从安全管理的模式转型角度分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企业需要从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将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向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管理人员的安全信息化技术普及,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工,避免各监督管理环节的交叉。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企业经理或是总工程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策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从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于网络覆盖,将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输送到相关的人员手中,节约了信息反馈的时间,构建了一条更为安全、便捷的沟通渠道。每一个安全监督人员可以将安全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主管部门,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有效规避生产风险,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内在催化了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变革,简化了安全管理结构,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5]。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技术的使用克服了人工信息管理的局限,减少了人工数据处理的失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控制运行成本。

3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

3.1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信息化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会创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队伍[6]。上至领导层面,下到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所有人员都会根据具体的操作内容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定点统计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从制度建设、工艺流程、现场操作等方面进行信息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决策和组织方案。那么在队伍的建设上,一方面,各管理阶层的员工会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变更强化技术革新,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确保人员掌握基础信息化技术,并能持续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变得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比如,企业通过建立安全培训信息平台,建立员工培训系统,每一个员工的培训记录、培训考核都可以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档案。这种信息化培训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了员工的学习地位,帮助员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弥补了传统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的缺憾,提高了员工的培训热情,为安全管理工作打造一支优秀的组织队伍。

3.2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

安全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从源头控制生产风险[7]。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法律标准要求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设备、现场施工、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板块进行风险分析。基于风险分析,对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高危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在数据化的显示下,及时调制设备健康系数,将生产严格控制在稳定健康的运行环境中,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说信息化的风险监控转变了传统专人负责的监控手段,利用数据分析,形成永久执行机制,对负责区域进行全方位地监控,减少监督盲区,有效保障安全监督的全面落实。

3.3安全数据的信息化

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涉及很多方面,无论是生产设备、管道线路,都需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温度、压力等数据的安全稳定。在信息技术不断渗透的今天,很多企业已经初步达到了自动化生产,但在自动化程度上,我国企业刚刚起步。很多生产环节还需要依赖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尤其是在生产高峰阶段,随着操作员工增多,工作强度的增加,违规操作的行为也会直线上升。因此人员操作的增多不仅增加了生产安全的风险,也从管理角度增大了安全管理难度。那么在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上,利用数据化安全分析系统,通过设备参数设定,提高设备的安全使用系数。比如当员工进行违规操作时,生产设备会根据安全参数的设定及时停止运行,这从根本上控制了生产事故的产生,消除了安全隐患。数据化分析系统不仅能提高设备的安全使用系数,在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企业可以将违规操的视频图片转换为数据信息进行资料存储。再配合生产监控录像等技术手段,当发现员工出现类似操作行为后,系统可以随时进行警示,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提醒,有效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可以说,数据信息处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

4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市场竞争的催化下,企业纷纷走入信息化建设之路。在这条漫漫探索之路中,可清晰地看到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将信息技术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融合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下国有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想要紧跟市场的步伐,推进国有企业的经济转型,落实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从信息化建设入手,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大鹏.发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初探[J].环球市场,2017(14):143,145.

[2]车科杰.陕西能源集团企业安全生产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77-79.

[3]王世莲.烟草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45-46.

[4]张道斌.基于HSE管理构建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个性化预测预报系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5):139-144.

[5]张迈.可靠性管理视阈下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J].社会科学前沿,2018,7(2):206-209.

[6]赵国军,吴维军.利用ECC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认证[J].控制工程,2018,25(7):1262-1266.

[7]王今,马海群.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的数据开放与安全协同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9):12-18,23.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4

关键词: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作用;优化

引言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逐年升高,民众在社会生活工作期间,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互联网信息技术。而企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水平、保障自身在当前时代得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依据。但现实情况是,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一些企业存在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象,无法理清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导致将重点放在信息化硬件的升级完善上,在软件防护、网络风险防范方面的技术力十分欠缺,最终造成企业管理效能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效益也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的情况发生。

一、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其与企业管理

创新的内部逻辑联系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旨在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行效益,使之能够对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进行高效采集、管控、传输,从而实现加速企业各运转环节信息处理质量和传导速率,同时突出数据精准性、透明度、即时特征,达到内部资源可随时共享的目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看作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期间,安全管理必不可少。企业管理创新效果直接会对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进程产生明显影响,过去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标准要求,甚至会变相影响到企业后续信息化应用实效性。所以明确安全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紧密联系,做好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变得十分必要[1]。

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于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于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也比较明显。专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网络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使后续管理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而从现实角度来看,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品质达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管理核心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在安全管理信息化投运过程中往往需要接入企业网络用户端予以实时监测管控,借助相关网络技术便可有效防止身份不明的访客进入企业内部网络,未经允许用户一经发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会对其做全程跟踪监测,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其所具有的显著功能特征也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依据。比如在对企业内部用户监督管理过程,外网用户进入行为会受到警报指令分析,出现异常或非法行为时必须对其做及时制止防护;针对网络病毒可做有效过滤,网络破坏,像黑客入侵、发送异常、数据接收错误等,都可予以及时检测处理。这无疑为我国企业从传统粗放式人工管理模式转为现代化、精细化信息管理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其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基础。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各行业各领域所需关注的主流发展方向,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保障,企业要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便要时刻理清自身经营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此加速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使企业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同时顺利过渡至现代企业发展形态。

三、现阶段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较为滞后

现阶段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所存在问题较为多样,比如部分企业管理制度滞后,对当今时代环境、社会形势不敏感,对信息化建设认知度不深,主观认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期所需投入资金较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并不明显,造成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出现。如果企业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制度,其经营发展效益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持续下降。

(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达标

虽然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在安全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了较多资金和重视度,但受限于人员、认知等因素影响,对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量、规模程度没有确切概念,导致建设周期长、建设把控不严、最终建设效果难达预期的状况发生。甚至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资金后,后续建设进度始终赶不上设计标准,最后所得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企业管理创新也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管理成本反而对比之前更加难以把控,对企业经营发展综合效益造成严重损害。

(三)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限

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限,也是现阶段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问题之一。很多企业相关管理队伍人员中的缺乏必备的信息素养,无法理清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企业发展、质量管控细则缺乏客观认知,思维局限性明显,即使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受限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企业的实际信息管理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2]。

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一)革新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优化具体到实践环节,必须先从革新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做起。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是当今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传统的管理观念、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环境,企业要想存活下来并形成长效的发展模式,必须尽快转变过去的管理观念。比如根据企业自身现实情况,分析市场竞争信息,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后制定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体系,为企业管理能够持续创新、改进打下坚实基础[3]。

(二)注重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的完善性企业应注重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的完善性,突出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实际建设过程完全按照企业实况,适配企业高效运转、管理创新的形势,进行系统功能搭建,注重所用技术的专业性,投入资金、配置方案内容必须详细记录,严格把控各环节细则,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

(三)不断提升相关安全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企业必须做好对安全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引入高精技术人才,同时对企业现有从业人员制订周期性安全管理信息培训计划,全面加强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设备操作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构建综合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信息化效能,为企业管理创新能够达到预期提供有力参考[4]。

五、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实践案例

(一)设置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一,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对当今社会环境、时代发展特性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前提下,发现企业改革、安全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依据。所以其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进行改革,围绕从传统人工为主的机制转为全员参与的互动式管理形式,最后确定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来设置相应的建设方案。第二,该企业按照自身特点,前期做好充分调研策划后,先确立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功能等核心板块,同时对目标指标类型、年度目标指标、目标指标、责任项等也予以合理划定。对企业安全会议、内容附件、安全计划、年度计划、安全教育等,连同以往安全管理内容,做线上系统接入。第三,风险管理方面,按照安全风险清单合理分级,从重大安全风险、月度安全风险等分项设置层面着手,考量环境因素、维护指标等;应急管理方面,以应急预案为中心,细化项目应急预案、预案修改、审批流程。对需要检查整改的信息给予明确作业指标,对系统安全证书管理做合理划分,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台账管理、证书借阅管理权限。第四,突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训功能。该企业系统平台建成后,借助相关软件,可对企业安管人员等进行周期性系统培训计划设置,使之可以尽快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和各模块功能的交互关系,并在实践操作中对该系统平台做周期性更新完善,确保使用者可以熟练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化功能特质,及时高效地为企业管理者、操作者提供各自所需的数据信息。

(二)实践后企业管理创新效果分析

第一,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设置完成,最终投运实践后取得的企业管理创新效果较为显著[5]。比如该企业在管理标准推行上,过去都是依赖上下级文件发放或者员工培训、会议沟通形式体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成型后,可直接将相关政策、上下级指示经软件实时传送给企业各部门,切实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执行效率,减少人为理解因素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情况。第二,该企业借助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了结果管理模式转变为过程管理模式,使企业平时管理工作的实时性、现代化、信息化特征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到管理创新上,该企业开始将隐患排查作为重点任务,以此形成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纠察总结的全程动态化管理流程,使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对比以往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第三,该企业相关内部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及时共享,围绕安全指标由上至下使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职工能够形成双向沟通交互,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的交流效率。且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经验共享的交互形式也有助于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调整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管理执行落实力度,有效提高了该企业内控体系的专业性和完善性[6]。第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在该企业的后续实践中也进一步提升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系统平台真正实现了一切体系文件的精细管控,所转化电子版本直接在线阅读、审批、会签,不仅大幅减低了纸质版本文件打印、装订等材料资源消耗,很多记录台账也不必时时打印记录,在节约办公耗材基础上,相关存放保管费用也得以进一步减低。且除此之外的一些应对检查、日常工作台账、报表整理都可经由系统平台完成,避免人工整理数据统计期间可能出现的分析遗漏、计算错误等情况,人力资源也得到有效释放。由此可见,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加速了企业管理创新效率,还节省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支出成本,为该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7]。第五,从宏观视角出发,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运后,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对比以往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管理创新水平也有切实提升。随着时间推移,该企业的综合效益增长明显,企业形象也更加良好,自身行业核心竞争力也因此得到了全面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质上仍然是围绕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线上系统平台,信息之间业务交互关联性强,[8]可以为企业工作办理、管理措施设置、安全决策、内控管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但此期间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从业者自身综合专业素养必须到位,才能保障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企业管理创新优化效果可以达到预期的必要依据。[9]

六、结束语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造船企业;档案管理;应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信息化时代有了质的变化。作为企业历史进程的记录载体,档案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信息化建设在造船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一)对档案保存具有积极影响。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纸张记录档案信息,分门别类,再存放于档案室。然而因为档案的种类多、数量大,特别是造船企业的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图纸、资料非常重要,因此档案室的面积要足够大,才能保证档案的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资源。另外,纸质版形式的档案保存时间有限制,长时间存放容易缺失和损坏,同时查找资料非常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也容易造成资料丢失,再加上保存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档案容易出现发霉、字迹淡化甚至掉落等情况。而信息化技术建设在档案管理的应用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数量众多的资料以不同的电子文档方式存储在电脑中,不仅能节约档案室的空间,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高效化。

(二)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提高有积极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日常的存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量较为庞大,再加上时常需要对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这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显得非常吃力了,特别是像造船这样的企业,档案是技术更新、改造、修复以及借用的重要依据,因此查询和检索非常频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但在日常存储和管理方面会省时省力,而且在查询和检索方面更加便捷,只需要输入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相关资料,资料全面而且有效,这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对档案信息的优化和共享有积极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的优化和共享上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档案的科学分类,把档案资料清楚直观地体现在计算机里面,对同类的档案信息进行优化,删除重复无用的信息,避免资料的繁琐和反复出现,降低检索的效率。同时在资料共享方面也摒弃了传统的传阅方式,各部门人员在计算机上可以达到人手一份资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对造船企业改革发展有积极影响。造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造船企业的产品日趋丰富,改进船只、研发新产品、企业发展路线都需要造船企业研究档案资料,了解并掌握船只产品、企业发展的每一阶段。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可以全面、高效地提供档案信息,为产品更新、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信息化建设在造船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优化

(一)保证数据、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造船企业而言,数据和图纸是重中之重,这关乎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的经济命脉,因此在数据和图纸这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把控正确性和完整性。首先是搜集资料,管理人员不仅仅收取部门人员提供的档案信息,还要主动参与档案资料的搜集并核实资料是否准确、有无遗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其次是整理资料,要科学地分门别类,注重交叉分类,针对不同部门设计相对的档案资料,同时要注意分类过程档案丢失问题,避免档案的不完整性。最后是保管资料,在资料保管的过程中,由于是电子化信息,因此要注意资料的丢失以及被窃取,及时更新计算机的防火墙技术、提高病毒防护技术,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来保证计算机的安全。

(二)培养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理念。为保证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的顺利运行,强化造船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要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部门主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以便档案搜集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企业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企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工作的发展是跟档案管理息息相关的,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细节工作。最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的态度以及责任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更加认真、细致、负责任,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为保证造船企业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制度要求明确划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避免责任的缺失引起档案的遗漏或缺失。一是完善奖惩制度,对于犯错误的工作人员实施惩戒,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对资料保存准确、完整的工作人员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励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负责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二是档案的信息安全性,一方面设置权限,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设置复杂的档案文件密码,以此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另外还要加大对原文件的保护措施力度,防止文件被篡改,特别是造船企业的数据,非常重要,一点小问题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四)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造船企业的档案资料种类丰富且资料量大,尤其是图纸方面,基本上保持百万张以上,即使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难度的,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是现阶段需要做的。首先是提高档案储存的功能,扩大电子化的储存空间,保证数量巨大的资料能完全被消化,同时为后续储存空间做准备。接着是利用信息化的多功能性,科学合理设置档案分类,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招聘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利用其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出力。最后是企业创建公司内部APP,将档案中的一部分基本信息纳入APP中,以便公司人员查询和搜索,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核心档案信息被窃取的风险性。

三、结语

为顺应时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造船企业档案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且较为复杂,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档案管理的缺点,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给予了有效保障,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做好保证数据、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培养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理念、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等相关事项,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促进造船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秀丽.关于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8(06):114-116.

[2]尉永杰.对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2(13):21

[3]毕静.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8(02):141+143.

[4]姚漫春.企业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文化月刊,2012(1):35.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1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有很多特点,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动态化管理、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手工操作难度大等,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在安全方面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从此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是工程开展的关键部分,因此也是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了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但是因为建筑工程的非常复杂,施工操作难度大,科技含量非常高,因此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面广,危险点多,施工安全方面不能时时刻刻,面面俱到,因此施工安全还是不能够达其要求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安全控制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积极的推进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如今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确保安全第一,不断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对此需要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采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突破地域限制,不断地进行安全管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控制成本。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统一标准,达到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能够不断地进行施工现场动态监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以及时候的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2.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2.1.1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在施工现场需要配备专业的务工人员,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工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记录,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培育培训工作。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人员实名制资料,同时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进行工程项目承包的时候需要进行实名制记录,并做出核实。总承包企业也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整个过程的管理,并且对劳务实名登记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业绩档案的方面进行核实,保留相应的资料。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实名制登记,并递交相应的资料,办理相应的门禁记录。在现场出入的时候需要刷卡进行,无门禁卡是不能够进入施工场地。通过刷卡和实名制登记能够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也能够动态掌握工作人员的情况,了解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以及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施工安全。

2.1.2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进行日常生产管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进行现场操作管理,实时地进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人员的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危险源,时刻的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需要加强远程控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施工企业需要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人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控制,做好防护控制,更好地确保整个过程安全。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能够不断地加强安全管理,在企业考核中需要将其列入其中,公司能够随时抽查其中的视频在线率,不定期的进行监控考察,及时的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对讲功能网络,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快速导航,采用手机4G或Wi-Fi上网实现移动执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快速导航,进行现场执法,从而能够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

2.1.3实施现场移动执法

施工现场移动执法是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4G、GPS、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集成执法文书管理系统、实时联机操作,从而能够方便现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并将其打印成执法文书。执法人员在现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执法的时效性,坚持需要重点进行研究。

2.2应急救援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应急救援控制非常重要。因为每一种安全事故是不同的,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救援控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如果没有应急救援信息化管理系统,会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企业需要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完善相应的标准化应急救援体系。因为应用过程中有了标准化应急救援体系就能够在现场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同时其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能够将相关责任进行落实。例如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现场的管理人员会及时的进行讯号发送,对现场的伤亡程度进行及时报告,系统能够根据事故的级别进行应急医院的筛选,并向有关人员进行上报,从而能够及时地做出判断,由领导发出指令进行控制,确保施工安全。对此使用应急救援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反应时间,同时也能够及时地进行事故处理,更好地控制整个过程,最大程度降低伤害。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转型,使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其的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谭继承.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顾智勇.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关婷婷,于航.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241.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识别

0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油田企业管理力度以及决策能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均得到增强。而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油田企业大量供应石油的基础,其除了影响油田企业经济发展之外,还与企业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油田企业信息化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具有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在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合理地引进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保证油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一套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且各类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加,油田企业因此快速发展,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油田生产中发生各类事故的概率随之增加,油田企业面对诸多安全生产风险,表现出能力不足现象,造成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具体包括网络建设情况的监督工作、各岗位安全职责落实情况、安全事故处理情况、相关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使用情况等。另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涉及工作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管理体系执行等工作。由此可见,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十分烦琐,且在具体操作中牵涉多方面的内容,若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引起一连串的安全问题[1]。如当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了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的现象,虽制订了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但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未做到位,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给油田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2]。

1.2危险源识别和监控工作流于形式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通常潜在大量风险因素,且大部分油田处于偏远地区,人员配置方面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无人监控现象。正因如此,油田生产过程中,因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大部分油田企业虽围绕安全生产事故制订了应对措施,但是在风险预警、调度方面,未制订详细的程序,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从而给油田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1.3安全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围绕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制订详细的安全预警方案和安全应急方案,用于保障安全生产。但是方案制订过程中,油田企业相关人员未进行深层次调查和对生产过程的综合性分析,造成方案制订缺乏数据支持[3]。同时,大部分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在经验数据上,针对油田生产中的新安全问题缺乏应对能力,且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也十分不合理,造成油田安全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油田生产真正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安全方案无法及时遏制事故扩大化,给油田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除此之外,油田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现场信息需传递到安全管理中心,并经过安全专家系统分析,然后才能制订出针对性强且有效的处理措施,但是容易延误安全事故最佳处理时机,给油田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建立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油田生产过程中,为全天实时监控重大危险源,需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在虚拟地图上分类标注危险源,详细标注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性质、总体概况、应急预案等信息。另外,为了更好地做好油田生产区域安全监控工作,需重视安全信息收集系统的使用,用于全天候收集该地区的生产安全信息,同时密切关注视频监控中心,观察油田井口是否有异常发生(如图1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快速传递到安全监控部门[5]。这样一来,安全管理人员即可通过综合性分析这些安全信息,及时掌握油田安全生产现状,从而有助于快速自动识别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依据现行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要求,自动分级危险源,并制订出针对性强且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油田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2依据数据制订安全方案,确保方案具备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应用在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可以实时监控油田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且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订现场生产措施,确保油田生产安全进行。油田生产过程中,借助信息收集系统完整收集各项油田生产信息之后,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综合分析生产信息,后以此分析结果为依据,制订出针对性强的风险防范方案,保障油田生产安全进行。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安全方案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出应有作用,一方面油田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安全方案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现场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为安全方案顺利实施提供设施保障。同时,为了提升油田安全事故的处置效率,油田企业需重视计算机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以此弥补人工误计算的短板,且可以及时应对各类安全问题,为有效提高安全事故处理效率提供支持。

2.3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安全进行,需要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提升安全风险识别意识。同时,油田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安全评估,针对潜在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风险。在此基础上,加强安全风险发生规律研究,系统掌握安全风险发生规律,为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以此保证油田生产安全进行。另外,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规避工作人员误操作或者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应密切关注机器的使用规范情况,严格按照机器使用流程来操作,避免相关风险,详情如图2所示。同时,需构建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针对一些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且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之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紧跟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具备适应性,以此保证油田企业安全生产。

2.4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机制

危险源识别、安全管理方案等工作完成之后,需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机制,目的是及时将获取的油田生产信息进行针对性强的综合性分析,并为制订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如危险源成功识别之后,即可通过自动方式启动应急措施处理风险。同时,油田企业可建立安全工作联动系统,并构建与之相关的完善联动机制(如图3所示)。联动系统与多种前端预警、监控等设备连接起来,即可在识别危险源之后,第一时间自动发出警报,并自动切断电源、燃料源、水源等,以此有效控制油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开发安全检查信息查询分析统计子系统,针对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及时掌握油田生产现场安全状况,为油田企业领导人员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安全方案制订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以此规避更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石油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油田企业为满足社会日渐增长的石油需求,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成为油田企业生产管理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当前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中存在危险源识别和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安全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致使油田企业生产工作无法安全进行,不利于油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因此,油田企业有必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机制等,以此有效提高油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油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伟,李志红,孙军军.油田生产型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9):157.

[2]苏奎,李百利,高磊,等.现代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探究[J].化工管理,2019(9):91.

[3]张锋.关于深化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之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20):5-6.

[4]吕明海.油田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18(8):252.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8

关键词: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推动矿山生产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生产安全性的关键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化调度,及时处理好抢险救灾工作,为生产决策提供重要指导意见,有利于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由此可见,研究信息化管理在矿山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

1.系统不完善。当前,许多矿山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高效性,所以,在技术研发与相关设备配置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加之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未有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准确,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不完善,使得矿山在生产作业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安全技术比较落后。观察目前矿山企业的生产作业状况便可发现,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技术和设施设备都颇为陈旧,已有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而且信息覆盖面很小,不能有效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需求,使得矿山生产技术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不能实现对矿山生产作业信息的全面、准确了解。另外,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如果其中的软件性能落后,研发速度缓慢,同时生产现场的监控系统布置不完善,则不能将各类资料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利用,并且还会导致矿山安全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影响[1]。最后,还可能因为安全意识较弱,矿山企业的领导人员更加侧重于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从而未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未及时对安全管理理念加以革新,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并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3.安全管理薄弱。最近几年,我国矿山企业普遍存在着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未能有效落实、企业急于扩张或改制而未能顾及安全管理工作、非公有制资本的大规模涌入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等问题,导致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出现。对此,必须要按照《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相关规范条例,有效强化矿山企业生产作业中的安全监管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实行规范化操作,全面防范与控制重大安全事故,保证矿山生产工作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信息化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已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事故都是因为人为操作的不合理、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其中违背操作章程与安全纪律的约占53%。从更深层分析,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又包含管理层的工作失误与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交汇,即信息管理工作组织不合理。所以,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安全生产作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矿山企业可以借此获得各类有效的数据信息,同时对其加以识别、分析、转换与再生。矿山企业务必以“安全第一、严格检查、预防当先”作为首要安全生产原则,结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指导系统、安全监控警报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教育规培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使得矿山企业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强化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矿山安全生产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作业技术、人才管理与调配等各个方面起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集信息安全技术、监控警报、应急救援指导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安全管理控制平台,使得我国矿山企业在实行开采生产作业中更加具有安全保障。

三、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建立完善的矿山企业数据库。矿山企业若想创建一个完善且全面的企业数据库,便需要先确定好创建该数据库的主要细节与流程。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库需要先从启动工作入手,其后再确定好技术环境与数据库的主体,再开展数据建模、数据库细节设计、数据的进一步转换、对原数据加以定义与管理、研发用于用户决策的数据分析工具、管理企业数据库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多站在安全组织管控、场地、设施设备管理、技术应用、职员行为管控等多角度加以分析考虑,创建完善、健全、合理的沟通机制,通过构建内网来满足联络沟通需求,并按照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r这两类模式来进行模型的设计。同时,要安排职员在办公电脑上安装好对应的客户端与软件,或是直接把数据库安装于矿山企业的总部[3]。在数据库的模块划分方面,首先需要区分事故登记表、事故相关人员登记表与国际表等。还需要创建其他功能更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库,例如:气候环境数据库、设施设备数据库、生产作业数据库与员工管理数据库等。由此,将矿山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全部数据都采集储存起来,若是企业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与经济实力,则可把这些数据库资源实行综合分析,构建出一个更加全面且完善的大规模数据库,为矿山企业的生产作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促进矿山的生产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矿山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矿山企业创建安全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对生产活动实行可行性、安全性分析,而且对生产流程中潜在的危险性因素实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而制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降至最低且经济花费最少的投资方案。当前,国内矿山企业采取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为定性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安全事故树分析法等。而在诸多类型的安全评价方法中,应当基于矿山企业自身的经营、生产现状,选取最为适宜的评价方法,再借助计算机技术,全面采集相关安全信息,提高矿山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安全评价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而在企业中创建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得矿山开采工作更加具有可靠性保障,降低以至杜绝在生产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最终达成降低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风险与企业经济损失的目标[4]。

3.及时对安全技术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根据上一节安全评价所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源头,并向相关人员征求意见作为参考,查阅事故与隐患出现过程的相关记录,明确引起障碍出现的主要因素,以及该因素的影响范围与作用程度,通过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调查、人机工程、管理控制、制度体系等)与硬件(设备、仪器、操作方式等)两大方面一同探究涉及事故隐患排查、方法的策略与方案。对于问题的补救则主要采取下述措施:(1)对现有技术实行更新与完善(主要是安全设备、工具以及管理系统方面);(2)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其个人专业素养;(3)颁布安全操作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对现有工艺流程实行改进;(4)判断采取某类措施的急迫性,调派人力和物力将其实现;(5)对每项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分析重要性程度高的措施是否存在遗漏与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实施期间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要情况下需要按照过往实例经验实行再评价,对补救措施加以调整[5]。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