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方案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学环节[1-2]。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献查阅与利用、沟通及总结能力,能够系统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安全学科是综合学科,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社会科学,安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设计环节尤为重要。以工学-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文献检索、数据调研、论文写作及严谨逻辑表达能力外,还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化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化工生产和工艺设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化工类工作岗位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1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来自高校内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呼声和方案较多。我校在这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增设两类题目,一是以企业运行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为题目,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以达到检验学生利用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校科研项目子课题为题目,以学生参加项目组工作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可以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形式,亦可同步检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目前来看改革效果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以安全评价化工类毕业设计方向为例,分析2013-2017年化工安全评价毕业设计情况,反映出学生应用能力较好,但专业基础欠缺。具体见化工方向安全评价毕业设计内容框架体系(详见图1),学生在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对策措施部分完成较好,说明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能够为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奠定必要基础;而系统情况简介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部分,则普遍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理化特性、化工设备情况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掌握不足,这直接影响后面定性定量评价、对策措施完成质量,导致整体毕业设计完成欠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化工类基础课程开设数量少。目前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化工类方向只开设了一门化工安全工程,基础薄弱。该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方面主要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虽然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但也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此外,近年来听课效率低,课堂授课质量不好也是导致专业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较少,课堂授课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可想而知。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针对化工类毕业设计反映出的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笔者建议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院校培养模式大体分为行业型培养模式和通用型培养模式[3-5]。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建议进行强化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基础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一直到专业选修课均强调行业性;例如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强调化工行业特色。既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开设普通化学,又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开设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还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开设分析化学[3]、化工安全。该培养方案能很好地凸显行业特色。同时针对容易导致学生的安全基础学科知识面窄等问题[6],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同时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改革后培养方案既可满足学生行业基础知识培养,又能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达到行业专业基础能力强,学生就业适应面广,较快适应安全工作的目的[3]。

2.2教学模式改革

2.2.1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解决大学课堂听课率低问题[7],可依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用优质教材,思考教材符合哪些人用,达到什么样计划。提倡精英教育,学生适应课程;而非普及大众化教育,课程适应学生。考虑教材不仅是知识堆垒,还要考虑教与学,以前少数人上大学为了求知,现在人数众多上大学是为了工作。不要纠结学术、专业和应用职业,教育在教育过度和教育不足中徘徊,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定制,重视技能和能力,在知识不再垄断时代,技能和能力仍需通过学校培训才能获得。理论知识和直觉知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看你更强调谁,目前这种传输性教学+教师权威性占大学主导的学习模式应该改变,联合国教改组织目前提倡:①参与式学习,学生积极学习者,而不是旁观者,目前好多学生都是旁观者;②个性化制定学习,人文主义教育核心,教材应体现个性化;③项目/问题导向化学习,项目问题和课程目标相关,引领精神、学习地点应灵活,不局限课堂;④兴趣引导式学习;⑤友爱式教学(最高端的),正确的师生关系。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培养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技能和人民生活水平成正比,并非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应转化成技能才可以服务人民生活,培养后大学生具有以下能力:①批判性思维能力(审辩思维求真思维);②解决问题能力;③协作能力;④沟通领导能力;⑤创业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包括不依赖,惯性思考,敢于冒风险,创业心理,高阶思维能力);⑥高阶思维能力;⑦数字化公民;⑧多元文化。2.2.2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程教育多元化已成必然性,中国也将走入这一天,云课堂,无黑板教学,云终端、微课,慕课都终将走入大学课堂。以后的教学将实现教学综合平台,学术综合平台,学生自主式,探究性学习平台等多平台结合,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享受其他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可以避免个别优秀生学习能力强,全体学生授课情况下知识量吃不饱情况,满足他们学习主观性,成为精英教育途径。2.2.3《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课堂+课后+文献-论文提交-小组评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同时进行案例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网络在线式、微课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听课率。

2.3考试模式改革

近段时间常有网络微博讨论大学课堂考试成绩该严该松问题[8-9],似乎厌学弃学大学生居多,考试成绩分数低劣,关于应该继续要求还是放水通过的言论此起彼伏。笔者认为导致考试成绩低劣的原因之一还有考试模式问题,目前很多课程都在临近考试前画复习题,考试内容多是记忆名词解释、简答题多半为记忆内容。既然高校教育中不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灵活应用,培养技能和能力,那么考试模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事实已经证明人的记忆能力远远不如计算机,可目前还有好多教师强调学生背诵定义,这种做法只会事与愿违,学生在手机上、电脑上轻松搜到名词解释,他为何要听课,在教学模式改革重在培养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考试模式也应进行改革,重在考核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名词解释,而重在分析试题,计算试题,应用试题上,甚至可以效仿国外论文考试办法,使学生课下完成考试,在完成论文、完成课题的时候督促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考试内容由记忆类型向应用类型的转变,考试形式由课上考试向课下论文的转变可很好的配合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听课率,提高学习热情,促成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化。例如《化工安全》考试模式改革,考试为平时考试+期末考试+应用考试三部分之和。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日常测试;期末考试包括计算试题+应用试题;应用能力以近期发生事故(例2015.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调研分析报告作为考试题目。平时+期末+应用三部分成绩总和作为最终考试成绩,避免“一试成败”现象,重在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与教学模式改革相互呼应。

3结语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反映出的问题,研究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调研及对一些高校常见的听课率低等问题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在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考试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为从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行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20-12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3-16.

[3]牛金成,许放.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5):83-88.

[4]吴超,杨书宏.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讲: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上)[J].劳动保护,2011(1):116-117.

[5]徐锋,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59-161.

[6]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3(4):10-15.

[7]魏连江,唐俊,方宗武.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5):41-43.

[8]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2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使得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由过去以研究生产领域问题为主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大大拓宽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安全科学与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安全学科的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安全科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和90年代初期的徘徊后,在新世纪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安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这说明科技界已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了安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渴望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置的新学科和热门学科,2001年只有30所,而2004年就有68所大学招收安全学科本科学生。为了培养安全科学领域急需的各种人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努力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有的侧重于采矿、化工、航空等行业工程技术,有的侧重于消防、空调等公用工程技术,极不统一。这样由高校一厢情愿地培养的特定行业或某一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非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同时还使某方面的人才短缺。可见,安全科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二、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内重点发展的骨干大学,其下属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矿山安全技术、采矿技术、爆破技术和地质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涉及安全工程的许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研究,都有坚实的基础。

河北理工大学于1958年建校就设立采矿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在安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大型工业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监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厂矿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与除尘、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

三、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实现“五个明确”:明确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思想,明确扎实够用、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稳定与灵活的课程设置结构,明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并行的教学模式。

2、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力度,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课内课外等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和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开设如数学模型、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要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习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相结合的转变,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与实施(2002年)以来,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采用“一减少、两增加”的方法,即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和增加新的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灵活培养为原则,跨学科组织教学,横向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分流限选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基础等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30%。

(2)公共基础必修平台:包括各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机械类、力学类、计算机类和电学类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平台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占理论教学总学时33%。

(3)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律法规等,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4%。

(4)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按照专业特色设置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工安全三个模块。其中矿山安全模块设置矿山地质学、采矿学、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消防安全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暴、消防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安全模块设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课程。每个模块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0%。

(5)任意选修模块:包括专业任选课和校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任选课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的以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为目的的专业课,此类课程为任选课;校公共选修课是为学生提供的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设置人文、艺术、社科类、计算机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环境类等多方面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5学分。

(6)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单独开设的综合试验、专业实习、金工人士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同时为更好的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指对第一课堂以外所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学分。凡在各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及文学作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

教学培养计划全面实行学分制,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模块、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两者学分比例4:1左右,4年总学分控制在200学分左右。必修课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共青团 安全工作 创新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团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目标,立足于增强青工自主保安意识和提升青工安全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强化现场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有效地融入企业安全生产,在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中建功立业,再创佳绩。

一、坚持以提升能力为着重点,进一步加强青工队伍基本功建设

基本功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必须把提升青工正规操作能力、处理隐患能力、排查隐患能力、躲避隐患能力、监督提醒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实。

--强化青工自主保安意识教育。以"入脑入心"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安全宣讲、案例警示以及团属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青工"一封家书寄安全"、"小手拉大手、携手保平安"、"送安全、送健康、送文艺进一线"、事故案例牌板展等活动,将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不安全生产的危害向广大青工讲清、讲透,使青工深刻认识到违章蛮干对个人、对家庭、对企业带来的伤害,解决为什么抓安全,抓安全为什么的思想认识问题,做到重视安全,提高青工安全意识。

--强化青工安全理论知识学习。以"干什么、学什么"为原则,突出全员学习,一方面组织青工认真学习集团公司一系列安全文件、会议精神及《煤矿安全规程》、《手指口述安全操作要领》等内容;另一方面,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施教,采取"先考试、后培训"的方式,分专业、工种,组织青工进行安全考试,摸清青工在安全业务理论上缺什么,需要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不断增强青工安全培训的实效性。特别是针对企业外拓发展、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区分专业,引导广大青工和青年技术骨干强化对煤矿主体专业的安全业务学习,采取邀请专业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授课等形式加强培训,为企业积蓄能量、培养人才。

--强化青工安全业务技能提高。在广泛抓好青工安全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青工班前安全小课堂、青工安全培训多媒体课件学习、现场安全技能操作演练等形式,抓好青工安全技能素质的培训,努力构建启发式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实践式培训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培训格局,最大化地覆盖青工,提高广大青工正规操作能力、隐患处理能力和躲避隐患能力。坚持把新分配技校生作为安全培训的重点,以青工"导师带徒"、青岗员"一助一"帮扶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本职岗位安全基础业务知识和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业务技能。

二、坚持以规范管理为立足点,进一步加强青年安全工作基础建设

制度建设和青年安全文化建设是矿区青年安全工作的基础。用制度规范青年安全工作,用青年安全文化约束青年安全行为,是提高青年安全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加强青年安全制度建设。加强青年安全工作,促进青年安全工作科学发展,制度建设是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矿区的新形势、新变化,认真梳理青年安全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完善《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监督岗工作条列》,制定工作考核细则,做到有量化、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努力形成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符合青年实际的工作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则,注重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征求意见,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制度,就建立什么制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加强青年安全行为建设。青年安全文化是规范青工安全行为的有效抓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用文化力感染青工,教育广大青工充分认识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事故的对立面是隐患"等思想,提升青工自主保安意识;用文化力引导青工,不断加深和巩固青工对应知应会知识特别是个人岗位安全操作标准的掌握,开展"我的岗位操作标准我来讲"、岗位操作标准描述竞赛等活动,做到真懂会用;用文化力规范青工,提高青工对安全操作标准的执行能力,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加强安全有形化建设。按照"防止表面化、杜绝形式化、注重规范化、力求实效化"的要求,以"青安岗提醒您"、共青团温馨提示为切入点,抓实、用活安全有形化建设。在井下重要生产岗位、关键地点,科学、合理设置"青安岗提醒您"固定提示牌,发挥青年安全监督岗员的作用,统一配备"青安岗提醒您"流动提示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挂牌处理;在文化广场、井口等候室,借助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安全知识指示精神和亲情话语,给职工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在地面充电室、文化走廊、团情休息室等地点,设置"共青团温馨提示"固定牌,以亲情语言、安全祝福、安全理念等内容为主,时刻提醒广大青工牢记安全,遵章守纪。

三、坚持以激发活力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强青年安全工作基层建设

青年安全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青年安全教育活动和青安岗队伍建设是矿区青年安全工作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范畴:一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即计算机基础教育。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向众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到了全体学生的90%以上),让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处理技能,使其具备现代化警察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1 公安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的特殊性

随着公安部“金盾工程”的逐步实施,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这就要求每个公安干警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警察”。“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也是未来警力提高的主要增长点,现阶段警务活动、执法活动对网络和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公安院校是公安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就离不开计算机基础教育。

“面向实际,面向发展,面向公安工作实际” 是公安教育的出发点。与地方院校相比,公安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在信息化的公安工作中,信息的获取、交流和处理都是围绕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而展开的。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去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就成为衡量公安专门人才的一个基本尺度。

2 培养目标

2.1 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以此为出发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应该为:

工具使用能力:即如何使用好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使学生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具备直接使用专业软件分析、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工具开发能力:即利用计算机开发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工具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可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新的三层模式,这种模式的目标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从知识教育转向了能力培养。

2.2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公安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公安实践问题的意识,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具体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操作微型计算机和利用流行软件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建立程序控制的思想,学会借助软件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建立起计算机意识,即有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了解计算机解决公安实践问题的特点和方法,懂得什么问题能用计算机处理,怎样使用计算机处理,什么问题不适合用计算机解决等等。

了解计算机在公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公安实践和技术问题的思想,敢于拓宽计算机在公安领域上的应用面。

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概念性基础:涉及各知识领域中一些主要概念和原理性的内容。

技术与方法:涉及各知识领域中一些用于实际开发工作的技术与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是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和工具。

应用技能:涉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应用性知识。

根据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包括以下几门典型课程:即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应用技术与安全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 2000,Office 2000套装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简单网页制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运用Windows 2000进行信息的传输、存储、查找,能进行软件的安装、启动等,并能对简单的故障进行处理及修复;能运用Office软件进行文字录入及文字编排、表格制作及数据管理、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会用IE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查找网站、下载资料、收发邮件、上网答疑、制作简单的网页等,要求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后能通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

(2)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

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内容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Visual Foxpro的基本概况、表和数据库的操作、程序设计基础、表单设计、报表和标签、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菜单设计、宏和工具栏等,使学生能了解VF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知识,争取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

(3)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安全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安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LAN)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局域网(LAN)组网步骤及技巧、接入Internet网络方式、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内容。在学习中加大网络安装、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的实践训练,帮助和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典型局域网组建和管理。同时从病毒防范、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网络监控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能力,以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

4 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1)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是考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考核手段能公正合理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在课程的考查目标上,对理论知识的要求较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考试方法大多采用期末集中考试,分机试和笔试,学生被动地参加考试。在有些情况下,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查,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可以制定各模块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分段检查(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只计成功,不计失败,只记录最终结果。分段的成绩作为学期最终成绩,形式可采用笔试、机试等,使考试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2)改变教学手段,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采用集中式网上教学与分布式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集中式网上教学,可以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布式网上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借助网络开展带研究性质的探究式学习,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架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电子作业、网上答疑、电子实验报告、网上讨论等多种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侧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着重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精讲”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作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能从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精讲”要讲清讲透教材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掌握的问题不讲。突出讲授目的,无需面面俱到、平均讲授内容。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讲练结合势必会减少讲课时数,教师就要努力改进教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导,多种教育形式并存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在给定课时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寻求课堂以外的教育形式。如:开设辅修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选修课,结合不同的专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举办短期培训班,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引向深层;定期进行专业讲座,及时将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新工具介绍给学生;举办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制作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

5 结束语

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我们要从社会应用的实际出发,创造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处理技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使其具备现代化警察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

[2] 李耀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年会学术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211-01

1对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现阶段,从我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的护理安全事件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中职都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护理安全课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学习环节和教学体系的欠缺使学生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也没有一个很好地安全防范意识。相对于现阶段我国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目前所应用的教材主要是李晓松为主编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该教材属于一本很好地护理学教材,它集合了护理学导论、护理技术、职业防护以及安全护理等多项知识,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安全护理以及职业防护等传统护理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材中对于护理安全知识体系的严重不足。

1.2授课内容分析:对于现阶段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从授课内容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护理教师也都是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而护理安全在教学中却很少涉及。而现行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授课内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了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的相关教育,这对于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的职业安全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分析

现结合我国中职护理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1],具体如下:

2.1学生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前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后期的临床教学中,由于相关法律知识上的欠缺,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比如未能重视起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从而引发护患冲突等。

2.2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务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相关工作。对于个别情况,院方护士分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由于自身原因,盲目的执行医嘱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护理安全后果。

2.3专业技能的不熟练:由于技能的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的经常出错,已经成为产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重要诱因。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管中的空气排空的问题,在对病人进行发药环节又忘记核对患者信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给药现象的出现。

2.4责任意识的缺乏:学生没有一个很强的责任意识,遇事容易冲动。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其明显特点就是过于盲目急躁,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2.5护患之间主动交流的缺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未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由于技术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出现穿刺多次未成功的情况,患者可能就会破口大骂,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3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护理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秋,孙毅恒.浅谈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安全教育[J].成功(教育),2013,24:275.

[2]李倩.浅谈中职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16-20.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电工基础;项目化;教材

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机电技术专业群的底层共享平台课程,它既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电的工作进行积淀,又为将来学生自学、深造、拓宽、创新打基础。

通过企业的调研及对以往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确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三大块:直流电路部分、单相交流部分和三相交流部分。技能目标是:培养对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等元件的识别、测量能力;电路图识图、手工绘图能力;简单电路分析、计算能力;电铬铁、螺丝刀、钳子、测电笔等工具使用能力;仪器使用能力,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度表、示波器、实验台等;电子产品说明书阅读、理解能力;常用电气产品、设备铭牌的识读能力;家用单相交流电路初步设计、安装、一般故障排除能力;一般低压电器选择、使用能力;安全用电、安全操作能力,一般电气火灾防范、扑救能力等。在素质目标是:在完成各项目过程中的培养与人交往、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按照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形成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能力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

因此我们把电工基础分为四个模块: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电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对于将来要从事电工行业者来说,安全用电就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因此我们在教材项目一设立了安全用电,主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在使用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安全,遇到紧急突况能冷静处理应对,因此在本项目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电气符号的含义;知道安全用电的要求;遵守安全电压的规定;熟悉安全接地的方法会采取预防触电的措施;知道触电的种类和方式;会分析触电的常见原因,能对触电现场进行处理;会快速实施人工急救。

电工基础项目二就是直流电路部分,那么为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我们设立了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认识电阻,能识别电阻,会在电路中使用电阻,根据色环识读电阻,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试电路中的电流及负载的电压,会安装直流照明电路并对电路进行检查;用简单灯泡进行串并联来从直觉上先感觉后计算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会安装直流电压表,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安装直流电流表,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能安装万用表,会使用万用表,检测万用表故障,进而掌握最常用的电工仪表--万用表的机构与原理,

电工基础项目三就是单相交流电路部分,室内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阻电路、电感电路、电容电路两端的电压及流过电阻的电流的波形,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串联电路(RL、RC及RLC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流过串联电路电流的波形;用万用表分别测量RLC两端及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通过对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了解日光灯照明电路常见故障排除,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及感受功率因数提高带来的效果。

电工基础项目四就是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用交流电流表测量线电流与相电流,用功率表测量功率,测量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测量三相不对称负载的功率,测量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测量三相不对称负载的功率,三相漏电保护开关的识别及安装方法,三相电度表的安装方法,三相插座的安装方法。通过本项目,使学生对高深莫测的三相交流电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教材项目化的设计,使高职教师能有个可以依托于工作实际的书本,学生能运用书中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