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6-27.

[3]华危持.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3):136-139.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2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体现和落脚点,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课程设置模式是 教育者对课程体系以及其中各要素关系和时间顺序认识的几本框架[2]。 根据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护理教育研究框架,我们把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与吉林北华大学(以下简称北华)护理本科课程(除去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三个主要的学习层面即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进行初步比较。每一个层面主要比较课程内容、授课学时、授课学年、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5个方面。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理大共开设 32门课程、总学时2561学时;北华共开设 44门课程、总学时3102学时(见表1)。由于缺乏对两校课程的深入了解,所以教学活动和学习结果方面,不能够做深入比较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下面主要就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和授课学年做一个比较分析(见表2)。

1 “知识”层面的课程:形成护理思维

1.1 理论和实际内容

1.1.1 生物科学课程

理大只有5门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开课时间基本相同都在1年级,学时数共171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6.67%。教学活动中实验课明显不足只有微生物有实验课。北华的生物科学课程门类较多,共11门课程64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0.89%,且每门课程均有实验课,强调重基础。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4.22个百分点。

1.1.2 人文科学课程

理大开设应用心理学和卫生社会学两门课程都在第1学年开设,共84学时,占总学时3.28%。北华开设护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选修科,集中在第2学年,共126学时,占总学时4.06%。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78个百分点。

1.1.3 护理学课程

两校的课程名称和课程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理大护理学课程主要以护理治疗学为主,其中包括临床内、外科、中医、神经疾病、皮肤、五官科等专科疾病的护理内容。同时也开设产科和家庭护理、儿童和青少年护理、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健康护理等课程。开课时间从第2学年到第4学年都有开课,每门基本在42到45学时,总学时476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8.57%。而北华的护理课程主要按照临床各护理学科细化课程,主要集中在第3学年授课,总学时59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9.08%。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51个百分点。

1.2 认知训练课程

两校课程有明显不同,讲授的内容、理念、护理思维训练等差异较大。理大开设5门课程,即健康和护理基础概念、护理研究、护理中的领导角色和管理功能、关怀概念、临床推理和优秀学生提升计划。开设学年贯穿在第1到4学年中,每门课程42学时,共252学时,占总学时9.83%。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基本概念、专业思维、专业理念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第4年开设专业认知的强化训练课程,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文献回顾的研究拓展学生临床调查,运用评判性思维学习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的质性和量性研究,掌握基本的护理科研 方法,并能够写出一定的研究项目计划,并使学生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出研究分析和结果。相比之下,北华的认知训练课程明显不足,且专业性不强。除护理学导论、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和护理管理学内容与理大课程所涉及知识点部分相同外,其它如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流行病学则专业性不强。主要集中在2、3学年,总学时198,占总学时6.38%,少54学时,显示专业认知训练明显不足。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3.45个百分点。

2 “技能”层面的课程

两校均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的结合训练。理大的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主要有护理基础治疗学(I、II)和临床学习(I、II、III、IV、V)共6门课程。从第1学年开始贯穿整个4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训,共1538学时,占总学时60.0%。北华主要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急救护理和护理英语五门课程以及毕业实习,主要从第2学年开始,共1436学时,占总学时46.29%。第1学年学生对于专业的概念是空白的,而第4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缺少专业理论再上升训练。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17.11个百分点。

3 “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课程

理大开设“医疗卫生的伦理和法律局势”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批评性地评价医疗卫生行业中复杂的伦理要求、表达他们的看法,在专业实践中认识伦理和法律的责任。第3学年开设,共42学时,占总学时1.64%。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和个人的发展”的个别辅导。北华的“道德和伦理”课程相对就比较丰富,有护理礼仪、护理论理学、卫生法学、护理与法和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就业指导”,主要在第2、3学年开设,总学时102学时,占总学时3.29%。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6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学时比率可以看出,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本科课程在“认知训练”和“技能”两方面分别比北华大学多出3.45和17.11个百分比,尤其是技能训练方面远远超过北华大学的课程。而在“理论和实际内容”及“道德和伦理”的课程方面,北华大学均比理工大学高,“知识”层面的课程高出12.42个百分点,“道德和伦理”方面高出1.65个百分点。可见,两校对于培养本科护理专业人才所注重的层面有所不同,香港理工大学较注重“技能”层面的培养,而北华大学较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

虽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只做了这两个院校课程的初步比较,但这两个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和普通的护理教育课程。 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何调整我们的课程结构,使其更具专业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保健大环境的需要,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更确切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护理的专业性,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思考的。经过近十年的护理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如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创立了新的“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4]、第二军医大学开展了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5],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上还缺乏力度,不少院校的护理课程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3]。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6]。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叶自雯.深化护理教育改革 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2001,4:18-20.

[2]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

[3] 朱玲玲,姜安丽.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J].护理杂志,2005,11:52-53.

[4]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 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4,35(10):613-615.

[5] 徐燕,王志红,李家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7):47-48.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礼仪培训;护理;培训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亲切友善的休养环境,以促进患者康复的医疗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还需要懂得一定的礼仪。各卫校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员的摇篮,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医疗需要,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培训。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要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礼仪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礼仪培训不仅对护理人员顺利开展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缓解医患关系。

一、开展礼仪培训的重要性

1.礼仪培训对个人和卫校的重要性

(1)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学习。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护理的艺术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艺术,尤其是处理与患者关系的艺术,这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护理专业并不局限于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专业的学习,领悟护理的核心精神。因此,开展形体训练对促进护理专业学习也有重要意义。

(2)适应就业形势。卫校护理专业礼仪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目前就业市场的适应,同时也是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职业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倾向于选择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护理专业主要是向医院等医疗机构输送人才,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与医疗机构的需求相一致。当前,护理工作逐渐从物质技术层面向技术与精神相结合方向上转变。据了解,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的面试中,更多的是从护理礼仪和职业形象去判断专业思想和各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因此,护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求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调节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上升到精神阶段。具有良好修养,知书达理的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树立较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欢迎,因此,得体的言行举止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可获得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形体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修养,补充礼仪知识,对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是有较大作用的。

3.有助于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增加经济效益

礼仪培训是医疗模式转换时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医院是一个特殊服务型的行业,医院服务的总流程是由多个不同的服务流程组成的,一个流程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总体服务质量、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展礼仪培训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礼仪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仅仅通过实践操作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讲授也是礼仪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礼仪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礼仪也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礼仪的内涵,只是机械性地操作,有的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礼仪培训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礼仪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实际模拟,才能够熟练行礼、随机应变,做到恰如其分,而不至于生硬呆板,起反作用。

2.基础与专业相结合

礼仪培训也需要基础性与专业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培训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所谓专业性也就是在培训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基础性礼仪是学习专业礼仪的前提,只有懂得一些基础性的礼仪,才能更好地学习领悟专业性的礼仪。而专业性的礼仪是针对护理这个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在特定的场合,对待特定的人群的时候使用的。

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很多传统礼仪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而应立足传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立足传统的同时也要面向现代。首先,礼仪培训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其次,教学也要面向现代化。礼仪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护理专业开展礼仪培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据相关调查,护理人员的礼仪对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机构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同时,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改进。结合上文所述,培训方法要贯彻“三结合”。相信在较为科学的培训方法的指导下,卫校将能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姚红瑛.礼仪培训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

[2]艾华.加强礼仪教育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6).

[3]闫丽范.护士礼仪培训的方法及其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3).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技能培训; 考核;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2] 吴水琴,姜文莉.《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消化内科;层级培训;护理;建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护理人员27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4岁,平均(35.7±5.32)岁;学历:本科9名,大专15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13名,护士10名。纳入标准:身心健康,无心、脑血管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护士,合并脑器质性疾病,参加调查的依从性不高,以及进修和实习护士。

1.2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实施常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实施层级专科培训模式,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

1.2.1组建层级培训小组,制定培训计划

由科室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骨干护士成立层级培训小组,负责消化内科层级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效果考核等工作。小组成员根据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特点、护理人员的结构层次以及以往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护理人员的岗位安排、学历层次以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制定详细的层级专科培训计划,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标准与要求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开展定向培训[1]。

1.2.2层级专科培训内容

根据科室护士层级岗位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每个层级护士的专科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沟通技巧、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每个层级的护士除了核心能力培训外,接受各自级别相应的岗位培训,只有在切实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后,才能进入下一级培训。

1.2.3层级专科培训的方式

护理理论知识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由科室评选出具有相应资质的护师及以上级别的护士,对下级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其中每周授课1~2次,并安排各层级护士相应的自学内容。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多变的,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使培训内容更加利于护士理解和接受。分别由培训护士对培训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护理操作技能先由培训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下级护士不断练习揣摩,通过培训老师点评和护士之间互评的方式,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切实提高专科操作技能。急救能力的培训则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急救情形进行模拟演练,锻炼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则通过专题讲座和小讲课等方式,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点环节,针对性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晨间提问、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1.2.4考核

考核方式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分为日常考核和季度考核。考核的形势包括晨间提问、闭卷考试、情景演练等[2]。理论考核的成绩≥90分为合格,操作技能的考核≥85分为合格。同时护士长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将护理质量的考核与护士的个人考核进行有机的结合。每次考核的成绩计入个人的分层培训档案,与护士每月的绩效工资、年底奖金以及个人晋升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安排补考并予以一定的处罚措施。

1.2.5定期评估和总结

护士长每月对下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修正培训计划和内容。对培训考核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护士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将发现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个月的重点内容进行培训[3]。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统计培训前(2016年6月~2017年6月)和培训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消化内科护士的综合考评结果,包括护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越强[4]。②护理人员满意度:采用消化内科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分层专科培训前后护士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层级专科培训前后消化内科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经层级专科培训后,护士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

护理专业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院;医院管理

对于目前我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级划分及岗位职责分类不明确的现状,近几年逐步完善了护士分层次上岗体制,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合理有限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促进了护理专业的较快发展。

一、分层次设岗

根据护士学历、资历、职称、专业能力,对护士按工作职责和临床角色分层次设岗,形成层状的梭形梯队架构。

1.1如何分层次设岗(1)第一层是护理员,占护士总数的10%,以生活护理为主。(2)第二层是助理和辅助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为主,一级奖金系数。(3)第三层是执行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及部分专科护理为主,二级奖金系数。(4)第四层是专科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专科护理、疑难复杂技术及护理质量的把关为主,三级奖金系数。

1.2建立准入条件

1.2.1护理员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掌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2.2助理和辅助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护理工作1a,掌握“三基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并完成护理员的业务培训任务。

1.2.3执行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满4a,具有抢救技能、教学能力。助理和辅助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执行护士,并完成助理和辅助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1.2.4专科护士具有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工作满10a,具有科研教学、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执行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专科护士。

并完成执行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二、各层次护士的工作职责

2.1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完成患者生活护理工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探陪人员的管理、宣教工作。保证入出院患者的接送,完成患者各项辅助检查陪护工作。

2.2助理和辅助护士的工作职责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及患者住院环境、饮食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完成培训要求。执行护士不在时能够胜任执行护士工作。

2.3执行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完成培训要求。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承担基础护理带教、培训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功能锻炼。指导实习生完成实习计划。专科护士不在时基本能够胜任专科护士工作。

2.4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专科护理,组织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掌握难度大的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安排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定带教计划,负责专科教学和查房。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负责患者的全程康复。护士长不在时能胜任护士长工作。

三、审核及考核

按照医院制定的审核制度与考核标准,科室每月考核、审核、汇报1次,由护理部组织的全院护理考评委员会半年及年终进行审核与考核。

四、分层次设岗的效果

4.1达到了专业能力进阶通过实行分层次设岗的管理体制,上级护士在工作中完成了对下级护士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逐渐形成了护理梯队的阶梯结构,促进护理专业能力的进阶。

4.2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实现了护理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实现护理管理模式的跨越,真正实现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减少了大量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以缓解护士人力不足,合理有限地使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

4.3在分层设岗的管理模式下,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护士的工作表现与绩效评价挂钩,护士的待遇与工作量、技术含量、风险挂钩,职称聘任、选拔护士长优先临床护理人员,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近3a护理零投诉,患者满意度均达到了98%。分层次设岗也符合“协同理念”,满足了护士和患者的需要,是一种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护理队伍的好方法。

五、体会

实行护士分层次设岗后,对护士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和晋升后以劳永逸的人事体制。高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的护士有了用武之地,使一批护理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为下一步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洁,叶文琴,周咏梅。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14216.

[2]于兰贞,高玉芳,侯桂英,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次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