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基础护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90-02

在医院的抢救治疗中,icu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常常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倘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则会加重,甚至会引发患者的死亡。所以,在ICU临床治疗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准确、更细致的护理要求。细节管理是ICU护理工作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临床应用效果较优[1]。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细节管理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ICU综合床位8张,每年大约收治大型手术、脑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患者600例,床位应用率为100%,患者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6±3.3)d。综合ICU共有26名护理人员,年龄19~48岁,平均(30.7±6.4)岁;其中有4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状况,制定出ICU细节护理措施,并对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另外,随机抽取40例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患者,在患者入院前3 d采用常规护理,后续治疗采用细节护理,对比分析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

1.2 方法

(1)建立细节管理小组。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的方式选举出一名资历较高、能力较强的护理管理人员,对细节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对科室的细节护理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安排。(2)完善管理制度。对ICU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应用细节管理理念制定出ICU护理的各项管理流程,让ICU护理的各项护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以规范ICU护理工作。(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对笔者所在医院ICU护理工作的总结,并结合科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与管理;另外,在培训时还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ICU护理操作流程、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以增强ICU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法律意识。(4)完善ICU护理工作时存在的细节问题。细节管理是ICU管理方法的基础,良好管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日常ICU护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为此笔者科室结合ICU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探寻了ICU护理工作问题产生的缘由,并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①完善护理流程。ICU护理管理人员要具有护理管理理念,对所有ICU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具有皮肤压疮患者要进行登记报表,以方便后期治疗与护理;对于未发现压疮患者,也需对患者的皮肤危险系数进行评估,以便于对患者翻身、按摩等预防护理。②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化管理。要对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撰写进行规范,对书写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书书写要做到准确、及时、真实地进行记录;另外,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文书书写进行检查、督查,以对文书书写进行逐步的规范管理。③对护理问题的反思。由于ICU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所以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同护理环节、不同护理时间段的工作管理;对于特殊患者、特殊的护理时间段,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率,做好对患者的重点护理管理[2-3]。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分别对ICU患者入院前和入院治疗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评估内容为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和护理文件书写[4]。满意度评估:满意度评分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5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细节护理实施前基础护理评分为(93.21±1.07)分,细节护理实施后评分为(95.87±1.12)分,护理前后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在细节护理实施前,不满意患者12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28例,总满意率为70.0%;而实施细节护理后,仅有不满意患者3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37例,总满意率为92.5%;细节护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12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强化洗手观念,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81-02

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重症监护室(ICU)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ICU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也是细菌高度耐药区域,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频繁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医院感染机会增加,延缓了治疗进程,增加了抢救难度,甚至最终导致抢救的失败。为了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医院感染的1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以探讨控制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1月-2010年12月ICU收治的1873例患者病例,其中男性1128例,女性745例,发生医院感染124例(6.6%),男78例,女46例年龄18~90岁,其中60岁以上91例。其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2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医院感染的患者发生年龄在60岁以上达73.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基础疾病情况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居多,致病菌以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多,见表1-4。

表1感染年龄分布情况表

表2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表

表3感染基础疾病分布情况表

表4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情况表

3 讨论

3.1 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我院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达73.4%,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肺功能受损,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加上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功能退化,机体防御机制严重损害,抵抗力差,易发生医院感染。

3.2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42.7%,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达26.6%,在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分别占30.6%和21.8%,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12.9%。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易导致切口感染;因惧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使痰液淤积肺部导致肺部感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常伴有昏迷、呕吐、误吸,造成正常生理功能受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在ICU的重症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如血管内置管(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都是造成患者院内感染的直接因素,造成机体防御屏障的人为破坏,也是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入口与繁殖基地,它既可以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以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侵入性材料使用很容易引起细菌粘附,同时侵入性材料置入时间长短与患者的易感性成正比[2]。

3.3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因为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 由于ICU频繁、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得ICU环境中存在的耐药菌株增加和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二重感染,给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要加强ICU环境管理,定时通风,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4 护理对策

4.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管理,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在原则上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操作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坚决杜绝一次性物品的重复使用,定期监测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必须达到合格率100%。ICU应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对传染性疾病患者给予隔离,在床尾做好隔离标记,ICU采取封闭式管理,一般情况下谢绝家属探视,我院是每日下午4点允许家属通过封闭的玻璃窗探视病人时间限定为半小时,工作人员进入ICU穿规定工作服,换鞋,戴好帽子和口罩。

4.2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吸痰时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一次性吸痰管,导尿的患者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对深静脉穿刺处皮肤应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敷贴,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1次空气培养,使菌落数≤200 cfu/cm3。督促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能有效防止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3]。

4.3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这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有关[4],所以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根据患者血液、痰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5],并及时停药,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加强环境的管理。

4.4 加强基础护理: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2 h为患者翻身、拍背1次,使痰液及时充分排除,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湿化瓶及湿化液每天更换。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瓶、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1次。

4.5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和ICU管理制度,通过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医院应尽量配备足量的ICU护士,非特殊情况下不得调离ICU人员,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安排弹性的排班制,这样既能保证护士的精力充沛,又能保证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5): 314.

[2] 袁永梅,王红,姚登福.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预防.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79

[3] 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1): 78-79.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level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CU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120 cases of ICU patients 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f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control group 60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 60.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all the indicato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da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CU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ICU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为了提高ICU科室的医疗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与管理质量便显得极为重要。层级护理管理是一类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护理、管理有效融为一体,从而使ICU护理在整体上得到有效强化[1]。本次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科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120例ICU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我院,进而以所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3岁,年龄均值(42.8±3.2)岁。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年龄均值(42.9±3.1)岁。另取我院ICU科室28名护理人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工作,针对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2.1层级的合理设置 对ICU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统筹起来,进而分为五大层次,即为:护理组长组、高级护理组、中级护理组、初级护理组、助理护士组。与此同时,将全部护士统筹起来,进而分为三个组,每一组都需配置上述提到的五个层次护理人员,三组所采取的轮班制度为8h制。

1.2.2工作流程的合理制定 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进而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以文字的形式打印出来,在患者床边放置,以备护理人员即时查阅。需设置的流程内容涵盖基础护理内容、患者心电监护以及用药指导等。另外,需配置抢救流程。

1.2.3层级管理策略 以护士不同层级为依据,进而完成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及护理指导工作,具体内容为:①护理组长组:对于护理组长来说,主要对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加以负责,针对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能力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措施。②高级护士组:高级护士主要需做好护理查房工作,针对中级护士、初级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进行护理指导,通过“理论+实践”的指导,使下属层护士的护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③中级护士组:中级护士需对ICU监护的重要性加以认识,基于ICU抢救护理期间,需做好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工作,了解各类抢救仪器,懂仪器操作方法,并能够对各类抢救药物有足够的认识。④初级护士组。对于初级护士来说,主要需采取专科护理管理,同时需对初级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管理方面的考核,包括是否了解一般的检查方法,能够充分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科学等。⑤助理护士组:助理护士需懂基本的护理操作,有足够的护理安全意识,能够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ICU科室护理管理规程制度严格遵守。

1.3判定标准

1.3.1层级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五项: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每一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3]。

1.3.2采取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成,然后由评价小组收回问卷,进一步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本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收回120份。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三项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x±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评估 ①观察组中,基础护理评分为(96.49±2.21)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1.82±2.11)分、病房管理评分为(94.16±3.21)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96.86±2.11)分、护理操作评分为(94.86±3.29)分。②对照组中,基础护理评分为(82.92±2.34)分、健康宣教评分为(84.12±2.14)分、病房管理评分为(78.19±3.29)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86.92±2.14)分、护理操作评分为(86.37±3.26)分。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评估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46例、满意1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2例、满意15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科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较多,大部分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期通常需在ICU科室观察一段时间,在观察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临床证实:针对ICU患者,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确保护理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另一方面能够使ICU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4

【关键词】 优质护理; ICU;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99-03

2010年全国护理会议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为落实活动要求,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也由点带面已经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2]。优质护理成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笔者所在医院ICU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封闭的救治环境,收治的患者急危重,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的吃喝拉撒全由护士承担。根据科室特点,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为医院综合ICU,有编制床位7张,护士20名,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年龄20~47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护士4名,2~4年护士9名,4年以上护士7名。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2名。学历层次:本科8名,大专3名,中专9名。

1.2 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理念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整体护理转变,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要求护士在注重患者治疗同时,也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人文”观念,尊重患者的权利,满足患者“医疗+舒适”的需求[3]。科室根据自身特点,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包括专科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各项护理内容。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1.2.2.1 重视新入科护士的岗前培训 由于ICU工作特殊性,每一位入科护士需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多,如ICU工作制度、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操作、抢救配合、病情监护、护理文书书写及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所以科室制定了周密的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业务娴熟、专业知识较强的老师带教,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以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ICU护士角色,努力提高自己,保障上岗后的工作安全。

1.2.2.2 制定并认真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ICU护士即有医院的分层培训,又有科室分层培训要求,达到基础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提升理论操作水平。

1.2.2.3 多途径开展专科业务学习 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如每周的护理制度学习,每月的护理业务讲课、护理查房,每季的院感知识学习。科室遇疑难病、少见病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与护理水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交流沟通,就疑难、重点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以便做到查疑补缺,有效地杜绝了医疗隐患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4]。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外出学习培训,学习专科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以带动科室护理工作的进步发展。

1.2.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1.2.3.1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日常工作中扎实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每周认真清理抢救箱并登记,为抢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3.2 加强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ICU护士既承担危重患者抢救、病情监护与治疗用药,又要落实各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管路护理,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认真做好,不能流于形式。同时科室将这些细节工作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督促检查,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3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经常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如意外导管拔除或脱落等,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1.2.3.4 严抓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按照江西省护理文书书书写标准,认真做好科内两级质控。督促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色,提高记录内涵。

1.2.4 重视基础护理,增进患者舒适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无生活自理能力,基础护理成为ICU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康复。笔者所在科护士按时为患者进食进水,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为患者口腔护理2次/d、尿管护理2次/d,擦浴1次/d,床上洗发1次/周,必要时随时清洗。及时修剪长指甲,翻身拍背1次/2 h,随时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救治环境,尽量降低病区噪音,医护人员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患者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心情舒畅,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5]。

1.2.5 注重护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1.2.5.1 重视语言沟通 工作中强调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每天花时间与患者交流,抓住时机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话语,给予患者持续有效的精神心理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痛苦的信心。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特别是使用各种约束时,向其解释使用的必要性,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受,取得患者配合。尽量避免在床边讨论病情,对昏迷患者的用语也要谨慎。在抢救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患者,拉上隔帘或屏风遮挡,同时给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5.2 应用非语言沟通 有些患者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暂时出现语言沟通障碍,护士通过其他方式如采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指示牌等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诚恳,注意力要集中,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增进交流效果。在各种操作前适当触摸患者的肩膀或手臂,以示打招呼,增添了患者的温暖感和亲切感,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1.2.5.3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多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常处于恐惧、愤怒、焦虑的负性情绪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爱心,带着爱去工作,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指导下,懂得关心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5]。护士应态度和蔼地向家属进行入住ICU宣教,告知家属ICU病区的特殊性,介绍探视制度,以得到家属理解与配合。注重探视时间与家属的沟通,沟通时注意语言艺术,除了坦率地向家属告知病情,讲明患者的潜在危险性,同时又要让家属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是积极的,为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还可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解答家属疑问。

1.2.5.4 做好临终关怀 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同时通知家属,以切实的抢救行动和言谈举止,稳定家属的情绪。在不影响治疗抢救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允许家属探视,为生离死别提供时间和空间,释放家属沉重的悲情,以达到疏导心理情感的目的[5]。当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要以尊重、严肃、同情的心理,劝慰家属正视现实,节哀顺变。同时尊重家属的习俗,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2 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为0。日常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增进患者舒适感,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疏导患者恐惧、焦虑的负性情绪,做好入科宣教与探视管理,通过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工作,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落实各种举措,使患者及家属明显感受到了优质护理的好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84%提升到98%。

提升了护理质量,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为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强化护理细节管理,注重基础护理工作,使ICU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压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ICU患者病情重,管路多,治疗护理工作繁重,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注重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意识的提高,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保障了患者安全。

3 讨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在ICU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了和谐医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承芳,任巧花.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6.

[2]胡坤,徐小民.浅谈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43-344.

[3]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98-99.

[4]肖晓玲,张东华,高建智,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联合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35.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ICU; 护理缺陷; 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医护耦合性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89-03

doi:10.14033/ki.cfmr.2016.7.048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操作规程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导致患者伤残等不良后果和纠纷,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护理管理中,如何有效做到质量控制,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护理缺陷的过程和原因,持续质量改进,减少失误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到了根因分析法,取得了满意效果[2-3]。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对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系统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从而改进系统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4]。为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ICU从2015年起采用RCA对2013、2014年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护理缺陷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探讨防范管理对策,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ICU常见护理缺陷

2014年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的《ICU常见致命性护理缺陷》,囊括了十二大类的共性ICU护理缺陷。通过对2013、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ICU的护理缺陷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缺陷责任者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学历结构、工作年限及专业职称,详见表1。按护理缺陷类别大致可分为执行医嘱不准确、管道脱落、基础护理不到位、交接不清、病情观察不及时、护理操作不当、危重护理记录不规范及岗位职责履行不全等,详见表2。

2 ICU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排除ICU环境因素、医疗费用高、家属期待值过高;排除护理专业人文学科教育缺乏、护士法制观念教育薄弱等因素,基于根因分析法对ICU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剖析。

2.1 工作压力大

ICU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5]。如表1所示,低学历、低年资的初级职称护士造成的护理缺陷均占较高比例,ICU护理缺陷主要发生在两类护士中,一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理念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法律意识淡漠及缺乏慎独精神;二是工作时间短、专科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仪器设备及操作技术不熟悉。

2.2 工作量大

按照《中国ICU建设与发展纲要》,ICU床位护士比为1∶(2.5~3)以上,并配备一定的护理员[6]。基于笔者所在医院新ICU投入运营,床位由2013年前12张增加至22张,护士却没有及时补充,护理缺陷多发生在夜班、危重患者多、重大抢救及接收新患者且上班护士相对不足时。此外,ICU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承担,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时,往往由于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缺陷,表2显示基础护理类护理缺陷达到13.16%,占较高比重。

2.3 护士专业素质欠缺

ICU新入护士未经系统的专科培训,重症监护知识欠缺,易发生差错事故,表1显示了工作1~2年的低年资护士造成的护理缺陷高达75%。同时年轻护士知识经验缺乏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有效观察和发现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应对,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护理缺陷,表2显示病情观察不及时护理缺陷达到了7.89%。

2.4 医护耦合性差错

医护耦合性差错,也称医嘱相关性差错,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是客观存在的,占各类差错事故总数的6%~29%[7]。这类差错往往是医疗缺陷在先,护理差错在后,虽然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规避一些医护耦合性差错,但在ICU仍有多发趋势,表2显示执行医嘱不准确护理缺陷为19.74%,为首要的护理缺陷。

2.5 护理管理不善

(1)护理流程不合理、工作职责不明确。护理流程不详细或不合理,是出现护理质量缺陷的常见原因[8],ICU部分护理流程完全同步于医院,缺乏专科特点和实际操作性。护士长分管太多,事无巨细,不能合理分工,工作职责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组长和相关岗位组长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将ICU中的专科资质护士打造成专科护理质量团队。(2)缺乏质量标准、监管不到位。护理工作缺乏质量标准或标准不明确,护士容易主观臆想,护理质量无法保证或制定了标准却不能定时定人检查督促改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落实下去,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缺少执行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护理缺陷再发生。(3)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落到实处的奖励机制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人员的创造性,体现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没有一个明确的惩罚机制警醒护理差错行为及个人。

3 ICU护理缺陷防范管理对策

基于根因分析法,针对护理缺陷收集资料,寻找近端原因、挖掘根本原因,分别对引起护理缺陷的两大原因拟定防范管理对策。

3.1 发挥护理缺陷质量控制小组作用

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ICU由护士长和专业组长、护理组长组成质控小组,制订并遵循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依据标准实行护理质量全面监督管理、检查评价,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尽量将缺陷消除在事前。每月组织人员对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公布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意见,落实奖惩。

3.2 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通过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不断修订完善ICU护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通过每月对查对制度剖析、查对行为强化训练等措施,避免护士凭主观印象、凭经验盲目自信、查对不认真或根本不进行查对等而发生护理缺陷。规范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每位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交代清楚各种情况,以便患者得到连续性护理。

3.3 强化专科知识学习培训

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和ICU专科护士的作用,每月组织开展危重症基础理论、学科前沿信息以及新理论新技能的业务学习培训;定期开展业务查房及病案讨论;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同时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和ICU护理亚专业的培训[9]。

3.4 加强护理管理

(1)强化岗位职责管理。完善和强化岗位职责并定期学习,各班各岗位职责明确,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养成良好习惯。实习生、规培护士、轮转护士、新入护士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理论扎实,特别是取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证的护士带教,定期进行业务授课和操作培训;护理人员必须通过ICU相关培训考核才能独立管理危重患者。(2)强化薄弱环节和薄弱人群的管理。根据ICU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特殊需求,合理调配人员和分配工作任务,在危重患者多、特别是同时抢救或接收多个危重患者时调派应班护士加班;对责任心差、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弱的护士进行个别诫勉,针对性培养;对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操作不熟练的护士采取辅助管床的跟班形式。(3)落实相应的奖罚制度。制定并落实ICU绩效管理制度,每月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对未发生差错、无投诉及患者满意度高的护士适当提高绩效奖金比例;对发生缺陷者,根据发生的类型、产生的后果、造成的影响、责任者的态度进行适当的处罚。(4)重视细节服务,强化基础护理。ICU的性质决定了细节服务是影响患者及家属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为此强化6S细节管理,不遗漏任何细节问题,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时刻关注患者的清洁舒适等;另外,注意ICU护理弹性排班,弹性选择每天定时、定班次及定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规定实施基础护理的内容,确保做好基础护理。(5)鼓励差错积极上报制度。鼓励ICU护士发生差错积极上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将缺陷引发的损害降至最小。在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及时补救的一般差错采取“护理差错无惩罚报告制度”,以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报、正确面对、主动分析、及时补救,不断提升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RCA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管理者理清事件的症结点,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10]。笔者所在科在护理缺陷管理中应用RCA,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安全,但是基于ICU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等特点,护理缺陷的情况有可能再次发生,今后护理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发现潜在的根本原因,同时对残存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要积极探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优化护理服务,达到更高的质量目标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ICU护理缺陷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第二版)[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7.

[2]乔艳,纪成莲.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47-748.

[3] Slakey D P,Simms E R,Rennie K V,et al.Using simulation to improve root cause analysis of adverse surgical outco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14,26(2):144-194.

[4] Upppal N,Batt J,Seemanqal J,et al.Nosocomial tuberculosis exposures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A root cause 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42(5):511-516.

[5]占荣贵.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4-95.

[6]张中伟,曹丽丽.重症医学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J].西部医学,2013,25(12):1761-1763.

[7]盛冬娟.医护耦合性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71-172.

[8]张海波,吴虹,沈玉枝.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交接流程的优化[J].护理学杂志,2015,30(4):80-81.

[9]陈娟,吴小玲,符小敏,等.护理亚专业发展对临床教师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6):1621-1622.

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6

关键词:ICU护士;分层培训;方法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患者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危重患者心理生理机能进行监测和进行生命支持,最大限定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ICU的救治水平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窗口,而培养训练有素的ICU专科护士是提高重症监护水平,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7年~2008年ICU护士的专业培训,采取了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形式,结合科内制定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现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30名护理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理师,1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理师,11名护士。其中大专11人,中专12人,工作15年以上11人,工作3~5年7人,工作1~2年5人。

1.2方法

1.2.1实施全员培训 讲课由本科护理骨干承担,经讨论后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见表1,专科内容见表2。培训前集体备课。授课学时为46学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训,做到人人达标,合格率100%。

分批到急诊科、麻醉科、心电图室进行学习,每批2人,各科学习内容见表3。

1.2.2实施层次培训 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培训的内容不同进行培训,由护士长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与不同年资的护士交流,找出不同年资护士所需,结合专业对不同年资护士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1.2.2.1对工作0~1年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以三基培训为主。三基培训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重要环节。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培训的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1.2.2.2工作1~5年护士以三基培训为辅,继续教育为主。其培训方法如下。

1.2.2.2.1专科进修:①院外进修,以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②院内进修,可分批到心电图室学习1个月,掌握心电图基本操作,识别正常心电图常见及致命心率失常的分析。

1.2.2.2.2专题讲座:学习内容主要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

1.2.2.2.3学术交流:有科内学术交流,院内外交流。5~10年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精选实例,如经典范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急诊护理技能采用分项递进式方法及群体配合急救训练,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有关人员的合作采用演示方法。

1.2.2.2.4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按学习与培训计划具体实施。

1.2.2.2.5业务学习与监护技能操作1次/w,进行业务知识讲座1次/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1次/月,护理教学查房1次/月,每日进行床头交接班查房,由护士长带领护士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共同讨论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利用晨晚间床头交接班,督促大家不断学习。

1.2.2.2.6讨论并制定学习疑难病例标准护理计划,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2.2.2.7每人必须建立学习笔记,每月对笔记进行检查。

2 结果

2.1经培训的4批共30名护理人员,其考试结果,见表4。

2.2对医生的调查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ICU病房收治多系统功能损害,重要器官移植和大手术等患者,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而我区ICU护士普遍年轻化,工作年限短,存在临床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这可能与新疆高等教育起步晚以及地域等因素有关[1]。在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方面,除了熟练掌握常见重症的临床护理,如心衰、呼衰、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衰竭和重要器官移植等。我们还加强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呼吸、循环系统的临床解剖、及生理、血液气体变化的临床意义、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心律失常的心电特征等。

3.2 ICU病房是各种监护抢救等仪器种类和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部门,我科除了要求掌握各种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知正常值、异常值的意义,我们还加强学习一般故障的识别排除和日常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处于完好状态。

3.3 ICU患者多数器官功能不稳定,医师将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来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护士必须严密仔细地监护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低年资护士时,除了能做到严密观察和判断监护的数据波形和图像是否正常,并对异常的结果进行纵横分析判断,如中心静脉压升高或降低说明什么;定时检查呼吸机的通气设定是否被意外改动。

3.4果断恰当地处理问题能力对ICU护士尤为重要。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医生不在场时,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维持患者生命赢得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培训中,侧重急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除颤起搏和先进监护设备的运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套管针等常用急救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并增加了如何识别异常心电图和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

4 结论

ICU是适应重症患者治疗建立的护理单元,具有"三集中"的特点:①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患者;②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③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这就要求ICU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抢救技术[2]。通过ICU护士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培训,采用带、帮、学的方法,做到日有提问,周有讲座,月有考试,年有交流。通过培训、拓宽和充实了ICU护士理论知识,提升和增强了专科监护技能,使ICU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