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icu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icu置管;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

ICU室是医院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均会留置各类导管,护理难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非常高,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随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ICU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我院对收治的ICU置管患者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置管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2.5)岁;14例意识清醒,26例昏迷、智力障碍、躁动;13例气管插管或切开置管,35例留置胃管,37例静脉留针置管,22例留置尿管。参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76岁,平均(43.8±2.2)岁;13例意识清醒,27例昏迷、智力障碍、躁动;14例气管插管或切开置管,34例留置胃管,36例静脉留针置管,21例留置尿管。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比如置管前进行置管宣教、固定并标识管道、防止管道扭曲或折弯等。在参照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士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有医疗小组长、管道护理小组长、消毒隔离小组长等。制定每位小组长的标准,并将职责明确到各个人身上,每周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分析发生或潜在的不良事件及其原因,找出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整改措施。

1.2.2风险评估 护士长应根据相关标准对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若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认知及视觉异常、躁动或使用特殊药物,即可作为高危对象。对于这类患者,应意识到随时可能出现管道滑脱的风险,对患者进行床旁交接后,注意采取体化的防范对策。

1.2.3管道护理 护士长应每日评估患者的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与否、标识清晰与否、是否有管道脱出或者误拔,通畅与否,有无置管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并严格交接班,认真做好相关记录,然后体现在护理记录单上,并把它挂在患者床尾。

1.2.4心理干预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置管情况实施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尽可能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置管前,先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原因、作用及置管时应如何配合;置管时,积极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不安情绪;置管后,进行各种管道管理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保护管道的方法及脱落后应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1.2.5改进管道固定方法 管道滑脱风险的发生与管道固定牢固与否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以往管道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妥善固定导管,如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固定方法。该方法固定牢固,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预防损伤。

1.2.6加强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于意识不清晰或者出现躁动的患者,应将其约束改为新型约束套。该约束套由棉纱、棉布、棉垫制作而成,具有透气、柔软与吸汗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患者手指可随意伸展与握拳,还可预防过度屈曲,不易脱落,可有效防止拔管。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各种管道的护理合格率与滑落率进行比较,包括气管插管、鼻饲胃管、留置尿管及静脉留置针管。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的管道护理合格率对比 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Р

2.2两组的管道滑脱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Р

3 讨论

ICU病房是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场所,而置管是该类患者的一大特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ICU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因此,加强对ICU置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非常必要。护理人员对潜在或存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称为护理风险管理[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参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实验组的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及静脉留置针管等管道护理合格率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参照组。这表明,通过对ICU置管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如风险评估、管道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管道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导管固定操作,导管固定良好,合格率较高。从表2则得知,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滑脱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这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管道保护与固定意识,导管妥善固定,且平时注意预防管道脱落,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脱事件的发生率。这与相关文献[4-5]阐述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较高。

总而言之,ICU置管患者发生护理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在ICU置管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管道保护意识,管道护理合格率高,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脱的发生率,对预防各种管道脱落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旨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君君,贾灵芝,徐德臻,等.ICU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评估及防范策略[J].全科护理,2014,12(19):1799-1800.

[2]石慧.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的合理控制与护理管理[J].黑龙江医药,2015,28(06):1372-1374.

[3]李希西,曾登芬,杨文群,等.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5):81-83.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ICU;睡眠障碍;原因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生理过程,由中枢神经系统主动调节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过程有重要的意义[1]。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ICU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多。ICU的老年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自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ICU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ICU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60~90岁。

1.2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两次调查问卷,均在入ICU的第3d,及采取护理措施后第3d进行。

1.3结果 入院前2d有38例老年患者有睡眠障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3d 29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消失。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住院时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由于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患者的睡眠状态[2]。

2.2环境因素

2.2.1噪音 ICU常见噪声包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机械运转声、患者痛苦的、电话声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走路声构成了ICU病房内的噪音。国际噪声协会建议ICU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傍晚不超过40dB,夜晚低于20dB[3] 。

2.2.2光线 ICU病房白天和夜间常需持续照明,可导致患者对时间丧失正确认知,从而生物钟发生紊乱,加重睡眠障碍[4]。此外过多的视觉刺激还可导致危重患者的感知障碍。

2.3疾病因素

2.3.1疼痛 疼痛原因包括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慢性疾病的疼痛等。外科手术切口的疼痛刺激、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前区疼痛、重症胰腺炎剧烈的腹部疼痛等,由于危重患者的身体状态不能充分表达这些疼痛,如医务人员对疼痛估计不足,就会加重患者的焦虑、躁动和谵妄,引发严重的睡眠障碍[5]。

2.3.2舒适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管道和监护仪及治疗设备,使患者有一种捆绑感,患者不敢活动,害怕管道脱出而产生紧张和压力,身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使其产生睡眠障碍[5]。

2.4医护人员因素 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工作特点,解释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目的,有关报警的原因,向患者解释如何活动躯体不影响监护和治疗,并随时将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观察,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6]。

3.2改善ICU环境

3.2.1降低噪音水平 加强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噪音知识的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移物轻。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种仪器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放置仪器时尽量避免靠近头部。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报警范围,夜间减小报警音量[7]。要定期检查维护仪器设备,将转运声降至最低。另有研究显示[7], 夜间使用耳塞的ICU患者,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3.2.2改善光照 减少光线的不良刺激,调整室内光线,病房的灯光应使用相对柔和的光线,不要直射患者面部,关闭窗帘及走廊的灯光,应用加罩的壁灯或地灯,使夜间病房保持在较暗的状态,易于患者入睡,必要时提供眼罩,现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患者佩戴眼罩能有效改善睡眠[8,9]。白天应拉开窗帘,让房间保持足够的亮度,尽量使患者白天清醒,使机体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性。

3.3合理应用镇静与镇痛药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去痛剂联合应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往往需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以治疗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疼痛,保证患者舒适度。近年来,镇痛与镇静治疗成为ICU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以达到保持重症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3.4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尽量在患者清醒的时间里安排干预性操作,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患者睡眠的打扰。如无特殊情况当患者入睡时尽量少打扰患者休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白天应与患者多交谈,尽可能减白天睡眠。

3.5其他方法 研究显示[10]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夜间的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应合理穿插于患者的自然醒觉时进行,努力减少打扰患者的次数。

4 讨论

ICU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 睡眠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8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CU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较差,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能起到改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应重视ICU老年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测量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出个性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重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11]。因此,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秀丽.新生儿异态睡眠与疾病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86-1188.

[2]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188.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4]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44-45.

[5]张洁,丁艳琼,冯锦茶.全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后早期ICU 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18-2919.

[6]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7(21):127.

[7]于静.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修[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2):56-57.

[8]Richardson A,Allsop M,Coghill E,et a1.Earplugs and eye masks:do they improve critical care patients'sleep [J].Nurs Crit Care,2007,12(6):278-286.

[9] Hu R F,Jiang X Y,Zeng Y M,et a1.Effects of earplugs and eye masks on nocturnal sleep,melatonin and cortisol in a simu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J].Crit Care,2010,14(2):R66.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护工;ICU;安全;防范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64—02

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全院危重患者的监护工作,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无家属陪护,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大,实行护工服务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1]。在很多医院,护工承担各种标本的送检、物品器械清洗,患者出入院的终末处理,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等工作,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是医院目前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由于护工每天与不同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物密切接触,穿梭于各病床,在护工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2—4]。如何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避免护工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工在预防医院感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辅助作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当前护理模式下护工存在的问题

目前没有一所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也没有全国统一的专用教材,护工基本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就上岗[5]。这就造成当前医院的护工陪护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文化水平较低

护工多来自农村和下岗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些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给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

1.2 护理知识薄弱

护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需要懂一些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否则满足不了患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更适应不了当前医疗市场改革后患者的高质量服务。

1.3 防护意识淡薄

在ICU病房,由于危重症患者集中,护工常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容易遭到各类患者微生物的感染,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1.4 卫生观念不高

护工自身无传染病,但是经常接触患者分泌物,未洗手又去帮助患者进食,细菌以护工的双手为媒介,容易带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2 加强ICU护工管理的几点措施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避免ICU患者因医院感染而加重病情,针对ICU护工管理这一环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6—9]:

2.1 做好选聘工作

要求护工具备暂住证、身份证及健康体检合格证,小学以上学历、年龄20~55岁、过往从事过护工工作或家中照顾过老人,有一定护理经验的人员优先,使护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

2.2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护工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护工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如《聘用护工协议》、《护工工作职责》、《护工工作要求》、《护工工作奖惩管理制度》、《陪护人员工作行为规范(十不准)》等,合理的制度不但可以规范护工的工作,还可以保障护工的劳动权益,解决护工的后顾之忧。

2.3 进行岗前培训

护工上岗前要熟悉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方法,掌握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等知识,加强个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培训方式根据护工的特殊性,采取通俗易懂、口语化、问答式、实地操作、演示等易记易掌握的形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2.4 提高专业知识

护工上岗后,由责任护士亲自指导,先教会护工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家属放心满意并得到支持。在日常生活的照顾及简单的护理操作中,注重现场培训、实时培训、床边指导,使护工能基本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

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对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提供优质的生活照顾;对部分生活能自理的患者,要设法让他们运用自身的残存能力,努力实现自立,为重返家庭创造条件。

2.5 规范工作细节

对工作细节予以规范,不讲与患者病情治疗相关的话,避免与医护不一致导致纠纷;不讨论患者的隐私,无故离岗;每护理一个患者后要洗手、换手套;不可戴手套为患者倒水,为患者倒水之前一定要冲洗水杯;指甲剪一用一消毒、胡须刀一人一用等,严格按制度规范行为。

2.6 加强防范意识

组织护工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及医院、社会的重要性。

2.7 在职继续教育

定期对上岗后的护工进行操作技能、生活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医院感染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护士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同时,注重实际操作,自觉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增进其健康行为。对护工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

2.8 合理安排护工

有需要护工陪护的老年患者,先经护士长初步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适宜陪护患者的护工条件,安排合适的护工上岗工作。危重患者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工照顾,而病情较轻、生活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则安排工作时间短的护工看护。如情况允许,可将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使新护工在老护工指导下,较好地完成对患者的照顾,相互之间还能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各尽其才。

2.9 提高护工形象

护工良好的形象、工作面貌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经聘用后的护工,应先进行岗前培训,参加护工学习班,由护理部指定两名以上护士长进行授课培训,主要进行职业道德、制度职责、礼仪、消防、医院感染、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护工都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最后经过考试合格者,发给统一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上岗。

2.10 创造人性化环境

护工在临床辅助工作中,从事着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为护工创造一个“人性化环境”是对护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支持及生活上的关心,使护工和医护人员之间有同等的地位,减少护工的流失,确保了护工人员储备,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

总之,针对ICU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目的是为医院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护工队伍,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同时,充分保障了护工的权益,从而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莉.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9):144—145.

[2] 宋巧仙. 护工存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08,7(8):618—619.

[3] 黄丽琼. 加强护工管理减少医院感染[J]. 西部医学,2006,18(1):123—124.

[4] 冯爱素.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J]. 护理与康复,2004, 3(6):413—414.

[5] 罗彩花,胡杏娟. 护工存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86—88.

[6] 姚丽英. 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3—854.

[7] 崔仕臣. 我国护工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2007,5(20):18—20.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全面护理;重型创伤性湿肺;ICU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57-02

患者在创伤后肺部发生渗出性病变在临床上被称为创伤性湿肺。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实质性损伤性疾病。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挤压、撞击、坠落等钝性伤,实际发病率为胸部钝性伤患者总人数的50%左右[1]。如果患者的病情程度较轻,通常情况下无需进行特殊的处理,但如果病情程度比较严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救治,很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该研究中出于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创伤性湿肺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的目的,对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研究对象该院收治的82例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再将其按照住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后,每组41例,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4例,女17例;年龄19-53岁,平均(31.4±1.5)岁;病程1~19 h,平均时间(4.6±0.8)h;在观察组中有男25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31.6±1.4)岁;病程1~17 h,平均(4.5±0.7)h。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双号患者入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重型创伤性湿肺病情控制效果、症状表现控制时间、肺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

1.2.2 护理方式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接受ICU全面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 呼吸功能护理;② 循环功能护理;③ 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④ 疼痛护理;⑤ 引流护理;⑥ 针对性心理护理;⑦ 积极预防并发症[3]。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肺部功能以及相关检查指标恢复至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肺部功能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偶有波动;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肺部功能以及相关检查指标依旧存在显著异常,甚至恶化[4]。

1.5 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重型创伤性湿肺病情控制效果

经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者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3%,经ICU全面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者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8%。显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表现控制时间、肺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经(3.52±0.55)d治疗后症状表现得到有效控制,经(8.85±1.92)d治疗后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2.29±2.76)d;观察组经(1.84±0.47)d治疗后症状表现得到有效控制,经(5.16±1.63)d治疗后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05±1.37)d。观察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肺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发生率为4.9%。显然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

3 讨论

重型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在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导致出现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症状,只有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通过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采用呼吸机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持治疗才能够对呼吸衰竭症状进行有效纠正。同时对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在ICU救治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充分保证患者能够平稳的度过治疗的危险期,使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显著提高,降低患者实际死亡率,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恢复健康[5-6]。该研究结果也充分说明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在该类患者ICU救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海军,钱燕宁.外科危重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0:181.

[2] 冯清耀.创伤性湿肺45例诊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256-257.

[3] 荣晓旭.36例刨伤性湿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11):133-134.

[4] 陈颖,梁熊烈,林万里,等.创伤性湿肺9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4(20):126-127.

[5] 杜伟亚,何建行,惠萍,等.压力控制通气治疗重症创伤性湿肺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9,11(17):122-123.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78

ICU为临床治疗急重症的主要场所, 往往入住ICU患者病情较重, 患者周围由各项仪器包围, 且周围患者病情不同, 且操作为大多为侵入式操作, 使得患者患有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 严重者甚至会因拒绝接受治疗导致病情恶化[1], 相关研究发现患者患ICU综合征可影响疾病愈合, 甚至由于神?紧张、恐惧、焦虑导致身体激素过速分泌, 加重病情或延长疾病愈合。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77例。实验组男39例, 女38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8.32±5.56)岁。对照组男37例, 女40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48.52±6.16)岁。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已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 排除患有肝肾衰竭、心脑血管、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避免由于参加研究影响疾病治疗的发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改善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 环境整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机械通气的原因以及其必要性, 告知患者有另外的呼吸支持系统, 并将简易的呼吸囊放在患者视线之内, 以免患者担心呼吸机出现故障。对呼吸机储水罐中的水进行及时的倾倒,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室内光线避免直射患者或光线过强刺激患者, 且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和湿度保持在50%~55%之间, 每日应更换床铺床单, 保持患者床铺整洁。②心理护理: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 适当的让家属接触患者, 可以给患者带来支持与安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 缓解患者内心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同时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成功病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多数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会产生依赖性, 在撤机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已经可以自主呼吸, 并对患者进行正确呼吸方法的指导。③翻身、扣背:护理人员应每3小时给予患者翻身, 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压力处实施按摩, 防止压疮发生, 且应给予患者扣背, 促进患者排痰以及锻炼患者自主排痰功能, 加强肺部锻炼, 每2小时应告知患者深呼吸, 自主排痰锻炼一次, 减少吸痰等侵入性操作, 若患者需要排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2 min, 避免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

1. 3 判定标准[2] 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 则代表发生ICU综合征:①患者处于谵妄状态;②患者患有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智能障碍或者行为动作障碍;③其他表现, 如失眠、头痛、便秘、腹泻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3例发生ICU综合征, 74例未发生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90%;对照组患者中27例发生ICU综合征, 50例未发生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5.06%。实验组ICU综合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3]。经分析发现, 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病因与环境、疾病以及药物、心理等因素有关, 由于ICU病房内环境陌生, 且周围密布抢救仪器加上ICU病房内采用通宵照明, 患者很容易产生头痛、幻觉以及生物钟紊乱等不良反应[4]。相关研究发现, 下丘脑过速分泌激素, 可影响患者全身愈合速度[5]。患者在ICU病房内无人陪护, 且丧失与外界语言沟通的能力, 加上疾病的折磨, 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影响患者的治疗。由于患者气管插管, 可能会出现由于呼吸机调节不当而导致憋气、痰不能及时的被吸出等情况, 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不安全感, 患者很容易对自身病情过度的评估, 丧失对治疗的信心, 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 排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应告知相关恢复进程以及预期恢复目标, 协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取得患者配合, 且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应拉起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床帘, 防止各项操作被外界观看, 影响患者心理, 给予患者压力, 护理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 防止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 影响患者康复。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临床护理

对于严重气道阻塞的问题,气管切开手术可有效解决,逐渐运用至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可导致切口处病原体侵入,导致肺部感染[1]。有学者指出,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最大限度的辅助临床治疗[2]。为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将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由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各40例的两组。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6±7.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1±8.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5)。

1.2方法[3]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症状与体征观察、按时换药、等基本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施临床护理干预,内容为:①环境建立:营造干净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宜温度与适度,至少通风3次/d,早晚消毒,杜绝噪音与刺激性气体②气管切口临床护理:要尽可能保证切口及其周围的卫生,观察切口症状,对出血与化脓状态给予对症治疗,及时更换敷药,如出现痰液,应立即给予碘伏消毒;③湿化护理:采用MR850湿化仪对患者进行湿化护理,减少痰液粘稠度,减轻导管阻塞,清理痰痂等异物,如有必要,可滴加湿化液,如患者病情较轻,可采取常规雾化治疗;④吸痰与口腔护理:给予患者临床吸痰治疗,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患者口腔进行擦拭处理,调整其PH值等。

1.3检测方法 ①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由实验人员和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无生命危险即为抢救成功;在患者复查与随访过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如高烧、震颤等症状视为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率依靠医院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调查,采取10分制,评分8分以上视为满意;②两组患者护理后气管切开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由实验人员全程跟踪记录,建立数据库。

1.4统计学分析 Excel录入数据,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相关临床指标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与满意情况采用χ2分析。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评价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病患者因病情严重急需入ICU进行治疗与病情观察,因严重呼吸道阻塞而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虽有效解决气道阻塞问题,但也导致起到与外界接触,导致病原体进入肺部,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直接改变抢救的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4]。有学者指出,由于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异性,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愈发重要,通过有效的无菌护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严防切口处病变,加强切口护理,减少病菌滋生,采取有效的湿化与吸痰治疗并给予口腔清洁,可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增加其抢救可能性,直接影响治疗结局[5]。为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将我院8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加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ICU观察与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与之前学者研究结果趋势一致[6]。临床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周彩虹,郑瑞双,李乐之. 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18):5208-5210.

[2]范文慧,宋淑平,刘颖,等.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8(8):3540-3543.

[3]《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3年文题索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1-37.

[4]《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总目次[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24(3):9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