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强化护理措施

icu是集中收治各科危重症患者的一个重要部门,患者病情较重,免疫功能下降,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上升,且医院感染的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1]。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ICU医院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状况。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强化护理措施对降低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重症监护医学科2012年与2013年收治的患者进行监测,住院天数分别为6181d与6357d,主要诊断为:多脏器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2012年与2013年收治的ICU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诊断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强化护理措施:①感染管理科每周监测:感染管理科采用ATP快速环境检测仪,1次/w对该科室10个病室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加以监测,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地方应该马上指出,应进行二次消毒处理。护士长每周与感染管理科之间进行协调、沟通,并注意查找相关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次日晨交班,向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传达,以引起他们的重视;②科室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抗生素的配置时间应该严格根据医嘱加以处理,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是引起ICU内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显著地增加了患者的耐药性以及抗药性,增加了患者的感染率。ICU尿路感染一般发生于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对各类抗生素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熟悉,并掌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的效果;③科室应注意定期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及卫生知识培训等。定期随机抽查各类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对此,应该动员所有医护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加强他们手卫生意识;④进行有创操作时,备齐用物减少频繁进出操作区,以确保医护配合到位。注意严格控制病室内的工作人员,减少观摩人员的数量。会诊转入患者时,应注意提供必要的口罩、帽子以及手套等物品。限制探视人员,提前对其家属进行培训以及告知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012年1~12月ICU目标性监测人数共569人,ICU住院患者住院总天数6181d,使用呼吸机总天数3539d,中心静脉置管总天数3777d,患者带尿管总天数5777d;2013年1~12月ICU目标性监测人数共540人,ICU住院患者住院总天数6357d,中心静脉置管总天数4610d,患者带尿管总天数5721d。观察组呼吸机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尿管相关性感染、ICU感染等千日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大部分患者均需要采取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等操作方式[2]。国外研究者发现,87%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86%VAP与呼吸道侵入性治疗相关,95%尿路感染患者与导尿管的使用情况相关[3]。

在ICU,VAP是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达9%~27%,病死率则在25%以上[4]。在抗生素应用不当的病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死亡率则高达70%以上。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率72.17%(4588/63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26%(3539/6181),提示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尿管相关性感染、以及ICU总感染的千日感染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蔚晓燕等[5]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提示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各类千日感染率,提高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因受到样本对象来源与数量的限制,且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是否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这均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文琴,章复湘,张茹,等.医院传染病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07-3109.

[2]王松岚.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35-236.

[3]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某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82-2584.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 ICU病人;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我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自2006年1月成立封闭式的ICU病房,开展全护理工作六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两年来,通过病例筛选,对急诊入院收住ICU病房、意识状态清醒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归纳,目的在于通过分析ICU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应用于临床,有效减少和预防ICU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睡眠障碍、谵妄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将观察的60例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ICU患者60例,意识状态清醒,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心肺功能不全病人11例,严重创伤、多发伤病人18例,急性中毒病人15例,急性心脑卒中病人12例,其他4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焦虑、恐惧

2.1.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身体疼痛不适;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不确定性;对诊疗环境的不熟悉;经济负担过重,疾病造成的对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的影响等[1]。表现为病人缺乏安全感,孤独无助,烦躁不安,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病人接受信息和沟通的能力下降

2.2 抑郁、怀疑

2.2.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由于不知情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对于患病后可能会失去健康、生活工作能力等,缺乏信息传递和对治疗的信心而感到不安、抑郁,表现为:悲观、绝望、忧愁、冷漠、情绪低落、与医护配合程度下降等[2]。

2.3 精神谵妄

2.3.1 原因及表现 封闭式管理的ICU患者,因探视的限制,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身体约束和活动受限,频繁、未经允许的肢体接触和个人空间的侵犯,持续的照明,持续的高噪音水平等,导致病人发生精神谵妄,感觉失衡和定向障碍。表现为病人出现幻听、幻视,思维无序,脾气固执,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存在攻击、伤害、拔管倾向,无法通过沟通进行安抚。

2.4 睡眠紊乱和昼夜节律失调

2.4.1 原因及表现 睡眠障碍表现为患者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睡眠丧失、中断等,是ICU病人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不能减轻的疼痛、烦躁和焦虑,身体约束和活动限制,高噪音水平及光线刺激,连续不间断的治疗护理等,是睡眠紊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身体疲惫、疲乏,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低下,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3]。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减少探访限制,延长陪伴时间。病室内摆放家庭照片、物品,创造一个较少不适的环境。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播放喜欢的音乐,进行治疗性肢体接触等[4]。

3.2 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中的应激原 通过镇痛、镇静治疗、的改变、保温及降低病室光亮度,保证患者睡眠。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保证至少有一段持续90分钟不被打断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的噪音:医护人员工作做到四轻,使机械声、报警声、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解除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和活动限制。增加患者对护理及环境如照明、洗澡时间、饮食的控制感。给予重复的、频繁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定向力指导。确保患者能看到窗外,并沐浴阳光。

3.3 ICU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运用 强调首诊护理责任制,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进行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做好床旁护理,鼓励病人描述并表达恐惧心情。与患者进行对话时语气应平静,语速缓慢。护理人员每班交接时要正式向患者打招呼或道别,每次给予治疗性的肢体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每日3-5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自尊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全身暴露的时间、次数。建立“安静护理时间”段如下午2-4点,在这个时间段将环境中整体的光亮和声音尽可能降低,同时避免可能增加患者应激的操作(在这段时间内,皮质醇与其他与应激相关的激素的分泌水平最低)。

4 讨论

ICU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怀疑、睡眠障碍、精神谵妄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非是单一出现,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效应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护理工作量。通过对收住ICU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早期、充分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因素对心理影响的应激原,将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到ICU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阻断ICU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因素等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病人生理应激反应水平,减少应激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最大程度地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带来的实惠,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不断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杜绝了护患纠纷及投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兆秀,王宗兰,等.精神科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45.

[2] 李凤玲,高诚,李秀玲.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4.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间在ICU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实施目标性监测,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对所选的53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拧分析,感染率为13.16%;日感染率为23.51%;调整日感染率为5.54%;在ICU治疗的患者中最多见的仍是下呼吸道感染,占80.85%,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36%。

结论:对医院感染实施目标性监测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监控感染的意识,而且对可能出现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并及早进行有效干预,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7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26-01

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了各个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同时也是医院内容易出现感染因素和易感人群的场所,其出现感染的几率比其它科室均高[1]。为了对ICU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间在ICU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间在ICU住院的532例患者,期间有70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

1.2 调查方法。对ICU医护人员实施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目标监测方法、表格填写方法以及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对目标监测的目的进行明确,同时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对入住ICU的患者监测其医院感染,转出ICU后对其进行48h跟踪随访,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对于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认真填写病例报告卡,医院感染科工作人员每周对病房进行2~3次的检查,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每月将所得的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医院感染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2-3]。

1.3 监测内容。①基本资料: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监测月份、诊断疾病等。②医院感染情况:感染诊断、感染日期、感染与浸入性操作的相关性、药物敏感结果、医院感染检出病原菌名称。③患者情况:现住患者数、每天新住进患者数、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临床病情分类与分值、使用呼吸机例数等。

1.4 诊断标准[4]。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病例。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日感染率及调整日感染率。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间在ICU住院的532例患者,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共70例患者,感染率为13.16%;日感染率为23.51%;调整日感染率为5.54%;见表1。

3 讨论

ICU住院患者的病情多较重,需要进行多种侵袭性操作,这就使得其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比一般的普通病房均高。通过对ICU实施目标性监测,能够对感染情况进行真实、及时的反应,总结出现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降低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5,6]。通过本次目标性监测,首先应对ICU工作人员组织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严重性的认识程度,进而有效的控制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7]。

通过对所选的53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分析,感染率为13.16%;日感染率为23.51%;调整日感染率为5.54%;在ICU治疗的患者中最多见的仍是下呼吸道感染,占80.85%,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3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这主要与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以及病情危重有关,此外,还与患者需要留置插管等器械,对身体造成侵入性损伤,进而导致感染率增高。另外气管切开等也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影响正常菌群,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几率[8]。例如病房空气和环境被细菌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呼吸治疗器械被污染,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不彻底以及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等都会引起细菌间接传播,导致医院感染。应根据这种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这种情况,我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控制和预防导管感染的操作规范,特别是应用呼吸机时引起的肺炎,这是医院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措施,制度制定后就需要管理部门监督各科室执行,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医院感染实施目标性监测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监控感染的意识,而且对可能出现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并及早进行有效干预,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24(02):845-846

[2] 薛利霞,周铁丽,石娜,舒雪琴,温鸿,陈永平.重症监护病房MRSA感染暴发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0(18):41-42

[3] 李卫光,秦成勇,王一兵,朱其凤,马立新,迟蔚蔚.山东省12所综合性医院ICU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36(04):847-848

[4] 居福美,孔三美.ICU医院感染控制目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8(06):415-416

[5] 林江,刘淑俊.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03):642-644

[6] 丁晓萍,张燕萍,姜燕南,袁咏梅,许波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2(21):528-529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救护理; 应用

Subbe等[1]在2001年提出一套应用在急诊急救系统以及对ICU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系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这套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并且取得业界的认可,可以在国内急救领域进行探讨使用[2]。笔者采用MEWS对院内急诊内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评分,及时采取不同级别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2月厦门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分诊确认进入抢救室的内科患者410例,男232例,女178例,年龄15~91岁,平均(41.12±10.24)岁。排除年龄

1.2 研究方法

1.2.1 人员培训 需要对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组织学习,了解MEWS系统以及MEWS的评分使用意义。向护士说明MEWS评分表的使用流程,并且开展相关的流程模拟演示训练。目的在于能使得护士能较好的掌握MEWS表的使用规范,并且能根据不同的评分效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1.2.2 处理流程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按照MEWS标准由接诊护士在MEWS评分表(表1)上填写,并在各项目相应数值上打“√”表示所测数值并及时评分。需要从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体温等进行MEWS评分。其中需要根据患者病例中的体重等折算出患者的意识状态。其中神志清醒属于正常;对声音有反应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浅昏迷是能对疼痛做出反应;无任何反应则属于中度、深度昏迷[3]。

收集410例患者,按0~4、5~8、9分以上设置3个分数段,根据评分并参考其它检查结果制定个案护理计划,设置特别标识,分别给予或相当于二级、一级、特级护理,并追踪去向及病情转归,并比较分析不同分数段患者的救急情况、去向、病情转归。

2 结果

2.1 NEWS分值与去向 本组病例中,227例的评分为0~4分,其中124例转入专科病房(hingdependency unit简称HDU),103例在急诊留观治疗1~2 d好转或治愈出院。5~8分147例,12例急诊留观,108例收住HDU ,27例收住ICU。9分以上36例,18例收住HDU病房,18例经急诊救护后直接送入ICU(或手术室),16例在急诊抢救无效死亡。见表2。

2.2 NEWS分值与预后 NEWS评分在0~4分的治愈好转率为100%。5~8分的患者入院后死亡8例(5.44%),治愈好转率94.56%,9分以上的患者在急诊死亡有16例(44.44%),入ICU18例,入专科病房18例,治愈好转20例(55.56%)。

3 讨论

准确并且及时识别这类“潜在危重病患者”,并且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将急、危重患者分流到相应的留观室、住院部、抢救室或ICU等医疗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有效的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可以明显减少临床急诊医护人员的误诊、误治或漏诊、漏治等情况,提高治疗治疗。MEWS将患者病情危重度变为更为直观的分值化, 其特点在于能够快速、简捷并且科学及对病死危险性进行提前的预测 [4],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将其应用于急诊内科抢救室中,能有效的正确地识别“潜在危重病情”患者,在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前采取必要的医疗干预。

MEWS主要作用对象是急诊内科进入抢救室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NEWS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收治到ICU或者是专科病房的概率越大,相应患者的病死率越高。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是在MEWS分值5分,≥5分的患者病情出现恶化风险较大,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重病风险,并且患者需要入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风险也会较大,对于此类患者应该给予重视,特别是MEWS分值≥9分者,其死亡风险较高,待患者送抢救室紧急救治,病情稳定后应该要尽快收ICU监护治疗。对急诊患者进行MEWS评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经验判断,能提高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治疗, 护士能明确知道患者的情况,有重点、有层次为每一位急诊患者开展服务,并能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制定护理计划依据更充分,个性化更强,实施护理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Subbe C P,Kruger M,Rutherford ,et al.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in medical admissions[J].OJM,2001,94(10):521-526.

[2]王常永,周青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11(1):459.

[3] 黄文祺,何庆.比较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的应用价值[J].华西医学,2009,(8):2044-2046.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ICU;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ICU病房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ICU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因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尤其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2]。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预后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我院对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ICU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45-83岁,平均70.5岁。入住ICU时间:5-21天。入住ICU平均时间8.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2001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均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排除标准:排除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排除转入ICU前已经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2结果

2.1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大于60岁的患者有49例(占89.1%),小于60岁的患者仅6例(占10.9%)。

2.2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2周的患者有45例(占81.8%),

2.3本组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3例(占5.5%)死亡,32例(占58.2%)加重原发病情。

2.4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本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55例患者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占23.6%),革兰氏阴性杆菌40例(占72.8%),真菌2例(占3.6%)。

3护理体会

3.1加强基础护理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如痰液呈黄色或绿色,或体温升高的患者,均应警惕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3]。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要经常协助其翻身,更换姿势和叩背等,以帮助患者排出痰液。翻身要到位,每次翻身时均进行拍背。对昏迷患者要定时吸痰,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吸痰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吸痰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③吸痰时应注意患者的面色、心率、呼吸、心电监护等,如患者出现面色发紫、心率增快等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氧气吸入。待患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吸痰[4]。每天两次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时特别注意清洁咽喉处的分泌物,以降低口腔内菌群的寄生和繁殖,达到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根据口腔分泌物pH值的高低为患者选择适当的口腔清洁液,保持口腔处于清洁湿润状态。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均要洗手并消毒,已达到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的目的。对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的规则。

3.2呼吸机的护理呼吸机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使用呼吸机前必须对呼吸机的各个管道进行严格的消毒,做到一人一换,以预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②护士应经常检查呼吸机有无发生漏气、各个管道有无接错,从而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运行。③对连续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士应每日拆下呼出回路的管道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更换已经消毒的管道继续使用[5]。

3.3加强ICU病房管理护士应注意对ICU的环境加强管理,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出入,要求进入ICU必须要更换隔离衣、换鞋及戴口罩帽子等,每2天进行一次空气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空气质量。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对抵抗力低下的高度易感人群进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将其搬至相应的隔离区域[6]。

3.4合理应用抗生素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应尽可能的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规范使用抗生素,以避免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7]。

综上所述,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避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秦毅.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J].2011,30(10):78.

[2]张艳莲,付秋冰.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94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65.

[3]于秋菊.浅析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护理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145.

[4]赵粉莲.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15.

[5]吴珊珊.ICU病房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1285.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的是患者在放置导管时或将导管移除后48h内出现细菌性或真菌性血液感染的情况,ICU患者病情重且复杂,需要实施有创监测及有创治疗,加上抢救和监护的需要,约80%的患者常需各种导管留置。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1],这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有效控制ICU感染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ICU发生的20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患者351例的病例资料,将发生感染的2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146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05例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年龄20~54岁,平均(36.4±4.5)岁,对照组146例中男性88例,女性58例,年龄20~55岁平均(36.6±5.2)岁,两组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于无明显潜伏期、入住ICU48h治疗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带有各种导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351例患者均符合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采集感染患者年龄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等数据。统计不同部位感染及发生合并感染的分布情况,计算经人工气道、留置尿管、血管内置管、纤维支气管镜等途径导管致的感染的发生率。探讨有效的应对方法。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置管种类 研究组的置管种类以人工气道,胃管留置,尿管留置为主,其中以人工气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P

2.2置管时间 研究组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2.25)d,对照组为(7.36±3.05)d,两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侵人性操作 ICU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较多,是监测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包括气管插管、动脉测压导管、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导管、留置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这些侵入性操作同时存在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及削弱黏膜屏障,为细菌侵入 机体及正常菌群的移位提供有利的条件。而ICU患者一般呼吸功能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操作常见,且导管留置时间长,肺与外界相通,长期使用呼吸机等,导致炎性分泌物滞留,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与留置导尿有关,留置导尿不仅损伤尿道黏膜。还影响尿液对尿道的保护作用,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和黏膜损伤。并且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使部分正常菌群生长,从而使某些真菌大量繁殖,形成菌群失调吲。我院ICU收治病种患者多为重度肝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严重、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3.2环境因素 ICU是各种病原菌高度集中的地方,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易受病原菌感染。1CU人员流动性大,带有病菌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不能及时清理,且温湿度适宜等因素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不能大量转运,无法使环境得到彻底消毒。

4对策

为降低ICU患者感染发生率,除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4.1加强对ICU管理 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订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的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

4.2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手部清洁 这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的执行程度可降低50%的感染率[4]。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治疗前后都要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在执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等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的湿化瓶及湿化水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h更换消毒。

4.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导管置入;必须置人时应加强监控和管理。

4.4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 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预防并发症。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感染发生率高,与诸多因素有关。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进行干预,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交叉感染;制订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控制和减少ICU院内感染,对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纯,姚展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诵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6(3):13.

[2]熊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