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急救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些年来,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海啸、泥石流等)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交通事故、爆炸、房屋倒塌和环境污染等)时有发生,常常在短时间内同时有大批伤员急需救治。由于时间集中、伤员多、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救援工作难度增大,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而后引起的海啸、核泄漏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而,有效地组织管理、准确地伤情评估和及时开展护理工作,对节约抢救时间和伤员的抢救、转运、心理支持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通过伤员护理经验的总结,回顾护士参与成批伤员护理的实践工作,介绍在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事件中成批伤员的救护要点。
1 救护要点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在不影响伤员救治的情况下,把伤员放于安全舒适的,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可以使伤员最大限度地放松,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检查患者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若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应首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除分泌物及积血,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应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注意其呼吸频率和幅度,为下一步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1.2 迅速处理出血伤口:凡是出血的伤口都要止血,伤口出血可大致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常采用加压包扎法,将无菌敷料覆盖于伤口后用绷带或三角巾以适当压力包扎,松紧以止血为宜,一般情况 20 min 后即可止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也可用钳夹结扎止血;对于头、面部、颈部和四肢的出血,可用指压止血法,用大拇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表浅动脉,阻断血液流通,以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对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头皮出血比较严重,因为头皮的血管比较丰富,出血量自然比较多,要立即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头部受伤造成的七窍流血,有可能是颅底骨折的结果,此时用填塞止血,会使原本能从耳、眼、鼻、口流出的颅内出血积攒在颅内,导致脑疝。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试图填塞止血,应利用变化让其彻底流出来。当然,颅底骨折是很严重的颅脑外伤,现场还要考虑有无颈椎骨折,一旦颈椎骨折,变换就容易造成截瘫;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 怀疑是骨盆骨折时,应立即用宽大的棉织品或三角巾紧紧捆住臀部,将骨盆切实固定起来,防止骨盆继续出血,并使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上软物,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所有的包扎一定要快 、准 、轻 、牢,松紧适宜,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不可过松,以免脱落或移动[1]。
1.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各种损伤如大出血、体液丢失都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伤员十分重要。首选静脉留置针,既可保证液体快速通畅进入体内,又可防止病员在躁动、改变和转运中针头脱落,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原则和部位。
1.3.1 心肺复苏病人:心肺复苏病人应选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上肢大血管距离心脏路径短,用药后能够通过上腔静脉系统迅速进入心脏,发挥复苏作用,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一般避免下肢静脉,建立1~2条静脉通道。
1.3.2 失血性休克病人:接诊后应立即建立3~5条静脉通路,对输液通道合理分配,快速补血、补液、应用药物;疑有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病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经其补充的液体可通过破裂静脉漏入腹腔而达不到复苏目的。首选及应用套管针最大限度的快速输入液体、血液等,对于烦躁病人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争取抢救时间[2]。
1.3.3 多发性骨折病人:根据宜固定、观察、抢救、不影响手术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尽量选择上肢,对于四肢骨折,可选择深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置管等,并固定骨折处,保证检查、治疗、操作方便。
1.3.4 脑外伤病人:这类病人意识不清、烦躁,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宜用套管针并建立在易于固定的下肢血管。
1.4 病情评估与判断,做好一切院前抢救工作:当意外伤害发生或伤病员突发急症时,救护人员应及时准确收集患者病史,通过目击者或家属对患者病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解,尤其侧重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血压、脉搏的改变,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兴奋或烦躁不安等早期休克表现,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应认真详细地做好各种记录[3]。
1.5 及时与急救院方沟通:现场急救另一重要条件是院前抢救小组与即将转送医院之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首先利用通讯工具与转送医院详细通报病情以利于医院做好接诊的准备工作,到达医院后护士和医生应向急救院方汇报对患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用药情况,并详细说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总之,院前急救大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和优越的条件,一定要分秒必争,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患者身边,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将患者转送到急救医院进行救治。
2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及各种突发灾难事故发生的增多,自然灾难的院前急救已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急救人员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应及时与急救院方取得联系,及时通报患者病情,做到安全、及时、顺利地将患者送到急救院方。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然灾害和突发卫生事件成批伤员医疗救护流程,使抢救过程紧张有序,使全部伤员得到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傅一明.急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02
关键词:院前 急救 特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57-01
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要接受区域性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与指挥[1]。区域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就急救电话中提供的患者病种与病情等信息,按照就近原则与医院的救治条件统筹调度急救站出车实施救治,其中急救站是各院的急诊科。医院急诊科不仅担负着院前急救工作,还负责提供院内紧急救治与急诊观察及急救用药等工作,医院急诊部门运转便形成了“一套班子,两个招牌”的机制模式[2],其中重要一环便是院前急救。当前,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应该在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特点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进措施方能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水平。
1 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院前急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院前急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认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主要基于医护人员的科学、准确判断及护理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这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也是整个院前救治工作的关键及目标。笔者基于院前急救工作经验着重总结了院前急救工作特点。
1.1 工作性质急,时间是工作开展的关键。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主要是接受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与指挥。区域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参照急救电话中提供的患者病种、病情及患者要求等信息,参照就近原则,在了解各医院医疗救治条件的基础上统筹调度急救站出车实施救治,这个过程需要把握时间最短原则,并且保证调度工作的科学、有效。同时,该环节也是院前救护工作开展的前提,是保证院前救护工作的基础。同样的道理与原则应用于医院急诊科,医院急诊部门不论何种时间或情况下,在接到出车救治任务后便要即刻安排救护人员与救护设备、车辆等,为出诊救治做好准备。院前急救工作具有工作急的性质,这些准备性的工作需要医院急诊科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做好规划,时刻保证急救设备的齐全与性能正常,保证院前救治工作的快速、顺利。基于院前救治工作时间要求特性,院前急救出诊时间要越短越好,国家对此作出了最长时间限制即出诊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院前救护车到达现场的用时不可超过10分钟[3],严格遵照时间便是生命的原则。
1.2 救治病种具有多样性与随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运作活动都会带来意外事故,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化的灾害因素,各个社会领域中的意外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事故一旦发生院前救护工作便要尽快展开。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各种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中毒性突发病,也会包括传染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均包括在急救范围内,增加了急救工作的救治难度与复杂性[4]。院前救治病种的多样性与随机性决定了救治设备与药物的齐全,还要保证救治人员中医生、护理工作人员的齐全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3 急救器材与药品的多元需求性。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器材与药品需求的多元性是由院前急救病种多样性与随机性决定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刻,急救电话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急救车出诊时可能无法全面了解出诊急救疾病的确切情况,以致急救工作中所用急救设备、药品无法满足急救工作需求,这会影响到急救工作的开展。基于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为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要保证急救器材的齐全与多样,急救药品的数量充足与多样,这是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关键保障。
1.4 院前急救工作对秩序要求。一般而言,急救现场具有混乱性。事故发生时事故当事人恐慌哭喊、家人的喊叫哭声、围观群众的喊叫声等噪音,部分场地还伴有警车等机动车辆的警报声等,这些噪音作用下会加重现场的混乱度,秩序陷入混乱是一般事故现场的明显特点。而事实证明,混乱的秩序会阻碍急救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也十分不利,于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院前救护工作对救治秩序便提出了新的要求。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以前需要先维持杂乱环境秩序,便于救治工作流程的开展,同时院前救护工作的开展多是在救护车上进行,这需要救护设备齐全的同时,被救人的家属全面配合,以共同推进紧急救治工作的开展。
1.5 院前急救工作对人员配备的需求。院前急救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病种,救治工作配置的工作人员应该包括医生与护理工作人员至少各一人,而且对医护人员的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也有较高的素养要求。救护车辆中配置的救护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这是急救工作开展的基础,科学的判断力与急救处理能力是急救工作开展的前提。医生在工作开展前需要大体规划救治方案,并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紧急处理的基础上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体征。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也需要具备综合化的医学专业素养,并具有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具备全程配合医生急救工作开展过程中提出的各方面要求,医生与护理工作人员急救工作中的配合默契度是整个救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积极面对紧急救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院前急救工作对急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紧急救治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核心环节[5],院前紧急救治与护理工作开展水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护理工作的开展更是能够影响到紧急救治效果。因此,应该结合院前救治工作的新特点,着重提高紧急救治护理工作的水平。
2.1 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敏捷的反应力。紧急救治工作中的护理人员应该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与敏捷的反应力,在救护工作开展前应该做好救护工作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救护工作所需要的药物、器材、救护工作所需要的工具等物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并熟悉救护车上各种药品、器材等物件的基本位置与数量,在医生展开救护工作的同时为医生救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指导与参考。这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是节省救治工作时间的关键,能够为被救治伤员的晟敏体征的维持提供保障。救护车上的护理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加强紧急救治工作提供系统的救治管理,如定医疗设备、定药品数量、定物件位置、定管理人员等,护理人员应该争取全面提升救护车辆护理水平。
2.2 护理工作人员判断力要强。院前救护工作中配置的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基于专业的医护知识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或事故伤员机体问题,必要的时候提醒医生注意,并启发医生制定全面的紧急救治方案。救护人员还要全面掌握疾病紧急治疗的系统化的标准与程序[6],能够及时对医生做出的救治决定提供参考意见,全程推进紧急救治工作的开展,为紧急救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证。医疗护理人员还要具备混乱局面下落实护理流程的能力,伤患者意识能力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伤患人员还要适当安抚患者家属,争取为紧急救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护理人员还应该切实推进护理流程的落实。院前护理工作的总流程包括转送途中护理、途中监护护理及伤患心理护理等,其中护理人员应该在简单的紧急救治工作后配合医生做好家属解释工作,以解释的方式获得伤患人员家属的支持与理解。护理工作中要基于伤患者生命体征的保证为患者取正确、舒适的,并及时做好与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员的联系,为生命的救治争取最佳时间。途中伤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是为患者实施紧急救治的基础,途中的监护也能为门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毕国庆,赵磊.急诊急救工作场所的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6(3):160-160
[2] 张芸,姚波.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21):229-229
[3] 王中明,李建华.浅谈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97-397
[4] 赵春,李小静.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4(9):106-107
1 方法
①设专人管理,对急救用物的完好率负责。②在电脑中绘制一张表格,将药品及无菌物品的名称、剂量、基数、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绘制成一张表格。③当药品或无菌物品过期或使用后,及时替换或补充,保证药品数量不变。以药品为例,见表1。④规范急救车内物品放置,在电脑中用红色注明即将过期的无菌物品或药品。⑤护士每天交班查看表格是否有过期物品、药品,清点急救车,然后在交接本上签名。⑥各班护士如使用急救车内无菌物品或药品应在备注栏内注明使用情况并及时补充。⑦负责护士常规每周检查1次,使用后随时检查物品、药品使用情况,并及时电脑中表格上更新并打印。⑧护士长每周及节假日前检查急救车1次,并在交接本上签名。吸引器、复苏板等急救物品每班检查交接。⑨加强救护车物品的消毒工作。压舌板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每次使用后都要擦拭消毒。
2 优点
①节约了护士交接班的时间,既达到了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要求保证了急救物品的质量,又减少了护士每班交接的工作程序。对于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缺乏的状况下,实行新的管理方法,使护士将有效的时间用于病情观察及护理服务上,而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了急救物品的完好率,利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每件物品、药品的有效期都一目了然,因此不会发生因疏忽未发现物品、药品过期的现象,从而使急救物品的完好率100%。③保证了急救药品及器材按照管理要求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洁、增补,为有效抢救患者提供了安全保证。④传统的交接急救车,各种物品及药品由于多次接触,药品标识及物品的磨损加大,如安赔上的字迹不清等,此方法减少了接触物品药品的次数,提高了利用率。而且将即将过期的物品有计划的提前使用,节约了科室成本。
3 总结
由于急救车药品种类繁多,每班交接时清点药品名称、剂量、数量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花费了护士一定时间和精力。护理质量管理将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设专人管理、规范急救车内物品放置、对急救车及急救物品每天清查、班班交接、出诊完毕及时补充物品;每周落实常备工作,每月大清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院前急救救护车及车载物品的规范化管理,节约了护士交接班的时间,既达到了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要求保证了急救物品的质量,又减少了护士每班交接的工作程序。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有利于保证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窗口形象。我科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微艳.S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J].现代护理,2005,01.
[2]陈妙霞,谢巧,陆慕真.院内转送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中存在问题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01.
[3]魏红云,方玉桂,鲍光欣,等.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01.
[4]肖晓玲,胡秋秋,唐唯佳.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5,06.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要点;意义
【中国分类号】 R6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44-0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有着与院内部分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它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急诊医学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死亡率,因此,院前急救及护理也成为院内急救的前提。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成立于2007年1月20日,院前急救部分设有指挥中心,有3个急救分站,共有救护车7辆,医护人员30余人,司机11人。指挥中心设有GPS全球定位系统、葫芦岛市的电子地图、车载电台、车载电话、电话录音、急救预案电脑系统等设备,使救护车可以随时与中心保持联系,中心可以通过GPS为急救车指路,并能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提早做好院内抢救准备。2010年,共出车6024次,接诊急救患者5663例。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出车时间最快半分钟,最慢5min,平均3min。到达现场时间最快2min,最慢20min,平均10min。抢救成功率达96.84%。
2 讨论
2.1 院前急救工作特点:(1)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病种多样性,重大事故或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救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掌握全面。(2) 紧急 一有呼救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3) 流动性强 院前急救服务区域广,可以是就近的工厂、学校或居民点,也可以跨区、跨县,对重大灾害事故进行增援。(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有时在路边,有时在事故现场及运送途中,光线、噪音、震动会给听诊、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护理操作带来困难。(5)病种多样且复杂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科常见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2.2 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的护理:(1) 病人的放置 根据病情的轻重与不同,采取相适应的。原则上是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适的,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使病人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2)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吸氧、清除痰液及分泌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最终保持呼吸道通畅。(3)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对于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各种休克进行心电监护,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电除颤及体外心脏按压,及时开放静脉,尽量选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选择较大静脉穿刺,固定牢靠,使病人在烦躁或搬运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保证液体快速而通畅的进入体内。(4)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应用药物或其它方法,进行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5) 心理护理 要注意对清醒病人不要反复提问,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给予安慰性语言,应尽量使病人能安 静休息并减轻其心理压力。
2.3 院前急救中转运和途中监护的护理:(1) 转运时的护理 搬运动作要轻柔,搬运脊柱受伤病人时要保持脊柱轴线水平稳定,准备好后,喊一、二、三,同时搬运。休克病人,将担架水平位或头部稍低,下楼时,前面抬担架者将担架举高,使担架保持平衡。上车时,病人头在前,脚在后,并固定牢靠,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宜。途中转运,既要迅速又要安全,尽量避免剧烈颠簸。 (2)途中监护的护理 途中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用药时要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剂量、浓度和用法,并保留空安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在医院急救中心工作之后,我接触到急救最前沿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更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院前急救护理这项工作对院内急救及所有急诊病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挽救更多急诊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主编,极危重症护理学杂志,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诊医学;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对院前急救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急救护理的对象通常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工作环境差等特点,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全面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 院前急救护理的特点
1.1 病情急及突发性 院前医护人员在急救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时间紧迫、病情紧急等情况[1]。而院前急救对象多为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患者;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抢救而突发产生的护理风险更加难以预测识别,护理风险随时可能突然发生,甚至措手不及、难以防范。
1.2 病种涉及多学科 院前急救的患者涉及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发生重大事故进行现场救护时,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2],这是院前急救十分重要的特点,要求救护人员掌握全科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自然地应对各种急诊患者。
1.3 急救环境不稳定 院前急救现场复杂多变,伤员多在家里、公共场所、路边、工地等事故现场,现场环境往往光线暗淡、空间较小或是人群拥杂的马路上,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后车辆震动和马达噪声等原因,都会使护理工作执行起来难度加大,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和熟练的技术水平。
1.4 感染几率高 院前急救的对象大多数是突发事件,往往病员量大、病情复杂、危重[3],在急救中往往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常常会因为采取紧急措施而忽视无菌操作,继发性感染等问题,一些侵袭性操作,破坏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导致伤口感染,但因条件有限无法彻底清创。而作为转运主要工具的救护车空间小,每天接送不同病种患者易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加之出诊任务繁重,难以对救护车进行完全、彻底消毒处理,也易致患者感染[4]。
2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分类及产生原因
2.1 接警时常见的风险 值班护士接听电话不及时、不详细或者服务态度差,如语调生硬、未询问清楚病情、发病地址、伤病员数量等;对现场没有进行确切的评估;地方方言不熟悉难听懂;
2.2 现场急救护理风险 仪器储备电能不足;急救车上药品、物品配备有限;护士责任心不强,交接班时未认真检查;部分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配合能力差,易引发延误抢救时机的护理缺陷;现场环境恶劣,暴露患者不充分,评估不全面,救护措施不当;在现场急救时,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精神紧张、动作慌乱、导致穿刺失败,引起患者家属不满;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沟通,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患方对抢救预后毫无心里准备,一旦出现不满意的结果将引发医患纠纷。
2.3 转运途中的护理风险 ①转运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5]:如道路颠簸,对患者未做妥善固定,或由于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制动等从而医源性的导致患者意外受伤或加重损伤;②脊柱外伤患者搬运或固定不当,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输液和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引起患者病情变化[6],增加了患者疾病危险性的风险;③部分院前急救人员及家属有转运越快越好概念,未经初步现场救治,病情未相对缓解,仓促转运,致疾病恶化[7];
2.4 护理文件书写的风险 ①记录时间与治疗时间不一致。院前急救患者的急救治疗护理在现场和转运途中进行,护士忙于完成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急救护理记录;②家属知情记录不全。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病情急、危、重,护士易忽视告知家属病情以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患者出现意外导致家属误解;③护理文件记录不详细,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记录不详细,未及时记录所用抢救药物,未测量体温等。
2.5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理工作处于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对临床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缺乏法律知识,不了解护患间存在的法律责任。
3 院前急救护理的规范化管理及防范措施
3.1 加快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院前急救系统是集医疗性、社会性相统一的紧密救助体系,是防范院前急救风险的物质保障。加强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急救通讯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急救工作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建设急救站,有效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保证急救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加强管理,规范院前急救市场。
3.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①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②急救操作技能:加强急救操作技术的培训及考核,提高急救操作技能;加强抢救设备使用及保养的培训考核,熟练使用各种车载抢救设备及仪器。③重视护患交流:强化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意识,重视护患交流,文明用语,把护患交流作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治疗性沟通,治疗操作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操作时主动与患者交流,使用通俗语言,给患者适时关怀和鼓励,通过护士良好的态度、语言、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④落实告知签字制度:院前急救相对于院内抢救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情况更为紧急,现场抢救条件差,缺乏客观资料,患者和家属缺乏思想准备,救护人员体力消耗大等。故对医护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除肯有娴熟的急救技术外,还要对病情作为科学评估,最后作出是就地抢救或转运到附近医院或是上级医院的决定,对不能搬运的患者要向家属交待患者的病情和搬运过程中的危险,待家属签字同意之后才可以转运[8]。
3.3 建立通讯调度员管理制度 固定人员24 h轮流值班,急救电话做到专线专用,随时检查网络情况,保持急救电话24 h通畅;熟悉掌握全市的地形、交通路线及区域标志性建筑,为行车提供最佳路线;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当班的医、护、驾人员情况及车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迅速准确调度;规范文明用语,回答问题措施严谨,认真询问呼救信息,做好记录;接听重大突发事件电话后及时上报,以便迅速组织后备急救力量。
3.4 规范院前急救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是临床实际工作的总结,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有力证据,要做好随车记录。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新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值班人员的沟通,注意各项记录的同步性。完善患者转院后各项工作,做到无缝交接。
3.5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随机性强、任务重及环境差等特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对护士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医院在完善院前急救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出诊护士的业务熟练程度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三班制,增加一组以缓解其工作压力,使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现状得到改善,以此提高急救效率。
3.6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隐患有效手段,因此,护士要有针对性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每们护士学法、知法、守法,牢记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面对特殊急救现场和某些特殊救护对象,护士要有快速应变能力,做好自我保护。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病情危重时向家属说明并落实知情签字制度。
4 讨论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高、责任大,通过对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防范,是保证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不仅能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与医院间的纠纷。除此以外,在完善的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还应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叶静.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护理与康复,2010,09(12):1029-1031.
[2] 李秀英.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护理研究,2007,21(7):634-635.
[3] 何秀凤.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研究,2005,19(6):545-546.
[4] 于小杰.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医学信息,2011,24(12):591-592.
[5] 李燕.院前急救中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2042.
[6] 李患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224.
1 基本资料
本院2012年院前急救1740人次,其中内科782人次,占44.9%,外科886人次,占50.9%,现有急诊科护士15名,聘用男护士4名,占急诊科护士总人数的26%,年龄22~26岁,均为大专毕业,工作年限最长4年,最短2年。
2 院前急救的特点
①社会性强、随机性强院前急救活动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是个未知数。②时间紧急它面对的患者病情急、危、重,所以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分秒必争,要迅速到达现场,严格按照现场急救原则运用"快捷"、"有效"、"合理"、"安全"的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最迫切和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③急救环境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群拥挤、嘈杂,有时事故现场的险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员再损伤。④体力强度大如急救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途中颠簸,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若现场在高楼又无电梯时就得辛苦爬楼梯,若现场在救护车无法开进的小巷或农村田埂就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急救人员须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后又要边指导边搬运伤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伤员病情,上述每一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体力。
3 男护士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优势
①生理方面。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体格强壮,比女护士更加适合院前急救的工作,比如骨折患者,体重较大的患者,由体格强壮的男护士来搬动,会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②工作方面。研究表明,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愿意面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有更强的压力承受能力、优越的体力和精力,男护士更容易与患者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2]。③心理方面。如果遇到患者和家属有过激行为等突发事件时,男护士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思维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更显其优势。
4 对院前急救男护士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训
4.1基本素质培养 ①向新入科男护士介绍环境、各种急救管理制度。特别强调院前急救工作性质、特点,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和护理职业必需具备的慎独素质。②专人带教培训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抢救配合、现场急救措施、转运与途中监护救治,掌握"120"网络院前急救病历维护技能。③进行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护士长应为新入科的男护士讲解当前医疗环境,树立法制观念,对医疗安全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4.2基本技能的培训 ①要充分调动男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对救护车上轻巧的急救器材,如手提式除颤仪、人工呼吸机、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要特别掌握。②专项培训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五大现场急救技术。③专门培训批量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及抢救工作流程。
4.3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①在临床工作中要培养男护士确认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且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过学习、实践逐渐了解护士在临床中的角色[4]。②医院对于男护士的肯定,也能够从侧面给患者传递一个可以放心的信号,只有医院自身给予男护士各项技术,品质的肯定与保证,患者才能够打消疑虑。③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把握问题关键,男护士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敏捷刚毅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平淡化。当这些特质可以成为有效熟练的沟通法则后,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小结
由于人类寿命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业、交通事故不断上升,需要急诊的人数大量增多,而威胁生命的突发急诊多数发生在院外,因此说明了院前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男护士加入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优化院前急救护理队伍,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在护理日常工作安排上,应该结合男女护士各自的优势进行分配,体现男女护士各自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3]。
总之,重视院前急救男护士的培养,管理者必须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探讨适合男护士性别特点的培养方式。只要管理者正确引导男护士巩固专业的思想和知识,使他们很快融入到院前急救护理队伍中,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护理质量,推动院前急救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Cassidy M L. 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 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1990,(5):l11-129.
[2]杨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 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 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