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问题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0-0145-02

1 背景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使得社会信息化对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新要求,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来讲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十分重要,其是高校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高校需给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效用充分地发挥出。当然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依然存在些许问题,为了保证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制定相关对策至关重要。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教育行业开始注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为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更换计算机设备,丰富教学环境,增强网络建设,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相比诸多方面皆有了明显提升。许多高校都开始重新修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课程知识建构不断去陈推新,具体体现在程序设计方法上,包含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等,还适当了添加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并且诸多高校了除了设置必修课以外,还针对了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发展分别设立了辅修专业,设置了诸多选修课程,比如,办公自动化、课件制作、图像处理以及信息检索等,十分受学生喜爱。

3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

3.1 教学内容落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更新相对缓慢。当前,各个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皆利用同一教学教材及内容,一些实践操作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脱离,与社会实际应用也不符,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没有太大关联,无法满足自身需求。

3.2 教学对象良莠不齐

高校学生入学时具备的计算机水平有所差异,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室所面对的教学对象良莠不齐。在城市中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学的计算机水平明显优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这是因为城市地区的中学所具备的教学条件较好,并且学生家庭条件也相对优越,使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多,因此他们计算机基础较好,但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这便使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巨大挑战,若是教学起点太低,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受影响,如果教学起点较高,会使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下降。

3.3 教学模式不佳

高校计算机教育主要分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这两种。对于理论课,教师所利用的教案大都是复制粘贴过来的,十分枯燥,欠缺新意,另外教案更新速度慢,导致教学质量受影响,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讲,时常做一些同课堂无关的事。而对于实践课,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上机自行操作,欠缺任务驱使,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并且还会使实践的实效性无法发挥出,诸多学生在实践课上看电影、打游戏等同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致使计算机实践课成为活动类课程。

3.4 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

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而各个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单单靠一张试卷,并且所测得内容多半为死记硬背的知识,缺少上机操作,只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优化具体问题的能力。外加当前用人单位都要求毕业生拥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导致学生只注重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对其他知识概不理会,甚至部分同学还没有上完计算机课程便已经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

4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的优化对策

4.1 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计算机教师需加大对学生学习状况与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分析力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基础性,在保证基本技术、方法及概念清晰阐述的同时,确保其实效性与先进性,让学生学到完整且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但要包含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硬件知识,还需要包括各种程序设计的编程知识,有静态图形处理、数据处理、文本处理、动态图形处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各类软件知识。并且计算机教师需根据学生与专业制定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同学生专业知识相贴合,进而满足学生自身实质需求。

4.2 展开分层教学

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合理应用分层教学十分重要,其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计算机教师只有给予其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其存在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分层教学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条件与实践机会。当学生入学之后,高校需对学生的进行摸底考试,了解各个学生计算机掌握状况,之后再进行分班。对于那些不够了解计算机的学生,需从基础教学开始,争取达到班级平均水平。计算机教师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之中,为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做铺垫。

4.3 转变教学模式

受教育改革所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及地位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需给予学生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切实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加强小粗而生独立分析问题、优化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内的计算机教师需将计算机具备的处理符号、动画、文字、视频、图形等多种性能充分发挥出,从色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为学生创建与当前教学主题有关的情境,制定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带着任务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让学生浏览课件与看书等方式来找到优化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优化问题。

4.4 完善教学评价

由于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评价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才培养所需。这便需要高校计算机教师完善教学评价,从原本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如除了平时作业得分和期末考试之外,计算机教师还需定期组织一些计算机操作比赛,把比赛的成绩加入到学生的期末总评之中,如此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对巩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需加大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力度,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学生信息素养,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依据。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发生了一定转变,为了能够推动现代化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高校计算机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江富强.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15(14): 143-144.

[2] 张艮霞. 慕课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上册).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5(5).

[3] 黄玲, 王晨. 浅议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6(5): 93-94.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2

1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

现如今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与应用,部分中小学生已经接触计算机,甚至部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现在很多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一样,造成踏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层次不同。大一学生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天壤之别。有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娴熟的操作计算机,甚至有些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有部分同学,来自偏僻落后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目前院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水平能力层次有差异,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基础扎实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不需要认真听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听得云里雾里,逐渐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2教学目标不能和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衔接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除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外面,其余专业的学生都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模块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等。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过于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广泛。非专业的学生本身相对薄弱,学习起来十分费劲。并且该课程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能很好地衔接,这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如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方式普遍是由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接着操作演示,最后才是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但是在理论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不乐意学或厌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操作部分,E-learning教学系统陈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及视频演示,所以,学生就根据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练,其操作结果近乎相同。这样,学生无法开发想象力,以及拓展与延伸学生的知识点。

1.4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担任此课程的没有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不熟悉,更不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情况,这样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很难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很难准确的定位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造成教学效果欠佳。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及时更新软硬件资源

软、硬件教学资源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先提条件,故为了顺利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务必要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资源。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力争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2.2采取分级教学

新生入校之后,教务处组织全校计算机基础测试,依据测试成绩进行划分班级,依据不同的班级,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应略有不同。在教育教学课堂中,依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授课进度尽量放慢些,要详细讲解知识模块,然后再让学生实践操练,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还要腾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而对于基础扎实的班级,除了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拓展及延伸知识点。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教学课堂效果。

2.3加强教师培训

针对担任此课程的教师要定时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网络信息最前沿的知识,十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个系部属于考查课,期末总评成绩由授课教师依据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得出,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采用无纸化考核,但是没有及时更新试题库的知识,知识点比较陈旧。学校应该针对这一门课程设计开发出标准化考试系统,针对传统纸质考试的不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智能化,设计开发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标准化考试系统,采用标准化考试系统,建立知识点试题库,对试题库进行科学、高效、经济、灵活的管理。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试系统操作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受到青睐。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贾遂民,张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7):71-73.

[2]朱鸣花,赵铭伟,赵晶,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33-35.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策略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求职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究讨论。

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充分的认知

想要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结合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度并不一致,部分比较偏远的山区进入高中阶段才接触计算机基础教育,少数学生甚至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之前没有接受过计算机基础教育,由于这种生源地的差异,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地区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好,农村地区相对较弱,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要能够考虑到这一问题。此外,尽管部分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但相对于基础应用知识而言,他们对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等更感兴趣,因此许多学生在上机训练时玩游戏,对于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不感兴趣,这也是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初期,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也可以通过入学测验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简单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将其划分为A、B、C不同教学等级,开展分级教学模式,其中A等级表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强,可以适当增加基础知识教学难度,B等级表示一般,C等级表示学生基础较弱,实际教学中应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授,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在日常学习中,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督促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计算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与基础较差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由能力较强或者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下发教学任务,由全组人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小组学习期间,由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组内其他成员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帮助。为了更好的激励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自信心,并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的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从而切实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是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这种考核模式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局限于应试教育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时,要将计算机应用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高等教育学生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毕业后的求职,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求职压力较大,熟练掌握办公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竞争力,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完成word教学之后,让学生制作一份求职简历,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学科知识的作用,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四、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将本学期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然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比,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参加校级比赛。教学任务的选择应以本学期知识内容为主,但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为学生留下一定的创新设计的空间,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科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这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结束语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求职工作十分有利。本文主要从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基础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等四个方面就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樊园园.浅谈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科技资讯,2014(05).

[2]郭艳光.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一般来说都年龄比较小,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习特别好,因为家庭条件差,选择这类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不好,来中职拿一个文凭。这些学生经过简单的学习,就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可以说学习紧,任务重。而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遍。因此我们教学,一定要整体分析学生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任务,课堂要多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讲,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几方面一同改进,使学生在更快的时间内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差距过大。一般本科院校都是全国招生,学生有来自于城市、县城、农村、偏远山区。通过笔者了解,有的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基本的汉字或者英文字母的输入都没有掌握,对于他们来说,理论课还基本能听懂一些,上机实习课就被远远甩在后面,考试成绩几乎都是不及格。有的学生来自于中小城市,这些城市追求高考升学率,所以在校期间应该开设的计算机课都被高考课程占去了,所谓的计算机成绩都由校方统一处理,学生都是通过去网吧或者在家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些初浅的了解,计算机基础课所需要的前导知识掌握量不够。

(二)教材选择不甚合理。很多院校开课的同时也在给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做准备,由于国家计算机考试涉猎的范围比较广,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时有限,因此选择一种大杂烩的教材。(三) 注重教材内容,忽略拓展知识。 教材通常是经过系统地调研而编写的,其不仅是知识的讲授,也包含丰富的思想和方法。但教材是针对比较广泛的地区或比较大的学生群体而编写的,里面的内容往往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冲突。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不同的学校或专业可能用同一本教材,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就容易形成教学“一刀切”和知识面太窄的局面,毕竟教学脱离了教学自身的实际情况。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对对策

(一)分层次教学。打破原有的按自然班教学的模式,校方在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就进行统一的计算机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测试,按照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二到三个层次,然后做不同的课程设置,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尽可能增加课时量尤其是实验课的课时量,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一方面引导他们把知识学精学透,一方面要求他们利用不同的软件制作相应的作品,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做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突出应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在内容上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来作为教学,以任务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计算机知识深度不同,在要求学生掌握通用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也与专业结合,确定各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具体特点,在教学中的案例和所布置作业中予以体现。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爱好,本着学以致用,重在应用的理念,我们选择开设了“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网页制作”等公共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 合理选择教材。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种类繁多,各种版本,看上去大同小异,具有个性的教材很少。既然我们的学生是分层次教学,那么教材的选择就要慎重,难易程度要有区别,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教材选择上一定要有配套的而且内容详尽的实验教材,最好要有光盘,主讲教材要侧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见的实用软件为主,尽量不选择带有抽象的复杂的计算机理论,这样会排出他们学习上的为难心里,满怀兴趣和信心地把基础知识学好,也便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提高版的教材,最好是有案例的教材,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特殊专业(比如财会专业)选择一些带有专业案例的教材,这样学生会在接下来几年的大学学习中甚至毕业论文集答辩中利用自己计算机的优势。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是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探索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可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更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五)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改进教学评价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我们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采用期末机考和平时学习过程8∶2的比例评价结合的综合方式。期末的上机考试是以证代考,侧重于考察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平时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的评价,两者有机结合就能比较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

总之,计算机网络需要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都是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奠基的。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ord 和Excel 的教授中,学生的思路要拓宽,要积极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5

 

前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也迅速成为高校必修课之一。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不过关,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入手,研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质量。

 

1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发展的机会,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教育的发展,也阻碍着学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1教学手法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教学都存在一就是个问题,那就是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没有新颖或者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法。而是沿用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法进行教学,仍然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进行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而且大多数都是使用ppt的形式。期末考试也只是书面上的内容。缺乏实际的操作和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低,这就导致了教学的质量降低。很多高校教学都忽略了实际的操作应用。这种单一的教育方法必然会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可以采取网络,视频,音频等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任务。

 

1.2教学定位不准

 

那很多高校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圣地,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实用人才的使命。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只是定位在理论上面,而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把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与高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结合在一起。很多高校都只是把计算机考试等级的成绩作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成绩的衡量标准。这种手段已经脱离了现实,没有起到很好的检测效果。很多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针对性。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定位不准。

 

1.3理论化教育过多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半实行理论化教学。导致学生的好多能力不强,从而学生不能更进一步的学习。这样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就不能够提升。理论化教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锻炼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比较难,因为涉及到数理化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堂上仅仅实施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融入一些实际性的操作。高校理论化教育过多的问题急需解决,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找出解决的方法,以便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2.1更新教学内容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都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的。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技术都是很陈旧,需要更新内容才能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领域的高端发展状况。只有进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新的有用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不落后于社会的需求。有些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其教学内容也应该不断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2.2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

 

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兴趣各异,对待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也是各有差别。那么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掌握,保证学生进行完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专业教师团队也可以采用建立开发兴趣小组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加强了教师的专业性,才能保证教育的内容是最全面最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是我国高校可以全面实行的模式。不过专业教师团队的打造需要加强教师的知识,检测教师的综合能力。

 

2.3改革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以书本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学生学习兴趣减低,自学能力不强。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低。所以想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须要改革教学模式。除了对必要内容的教学,还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就不知好,期末的最后教学成果。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则可以设置学生程序开发的相关要求。也可以改革学生的考评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考评。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很多高校中的专业都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你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采取积极的解决方略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问题范文6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课程 教学改革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了培养适应新时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容忽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搞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

1.2 课程体系。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计算机教育更新较快,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1.3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各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大。经对每年高校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查发现: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高,很多学生可以相当熟练地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各种计算机工具,如多媒体、办公软件操作等等;大多数从小城市或从农村来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学过计算机课程。

2.2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师资等条件不足。较前几年,全国各高校都大规模地扩大招生规模,教师队伍也相应地扩充了。由于部分高校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和职称评审以科研量为主要指标,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工作量大、科研含量低,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致使从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学习的教师生源比率下降得很多。基于授课教师不足,计算机基础课都采用大的合班课教学,教学采用“计算机+大屏幕”这种投影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授课为主,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在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3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自律性差导致沉迷网络。这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导致大学本科教育已不是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而变成普及式教育。伴随着扩招而来的大学生分配难等社会问题,使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加上由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方式突然过渡到大学的自主教育方式,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一时还不能改变,无法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甚至有人进入大学后缺乏学习的动力,不思进取,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

3.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3.1 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材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应该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更有利于学生较早地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3.2 完善方法,改变手段。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还是比较切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要求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学生对授课缺乏兴趣、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积极性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提高办学条件,改变授课环境。最好做到人手一机,然后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这样一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操作演示时可以对学生机进行有效控制。

(2)提高课件质量,注意精讲多练。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意内容上的要点提示,还要注意声音、图片、动画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3.3 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在实验环节上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计算机基础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在实习部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辅导方式的转变。构建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网站,将课程网站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答疑的远程教学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交流,从而使学生快速入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 改革考核方式,提出“考证促学”。为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目前,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编软)。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4.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