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研究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建构理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体育地理学 理论体系 构建研究
一、前言
体育地理学是一门横跨体育学与地理学的新兴学科,在具有所有学科门类通性的同时,也有着其学科本身的个性。研究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体育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概述体育地理学着手本课题的研究。[1]
二、体育地理学概述
1.体育地理学的概念
体育和地理学界的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体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到现在为止体育地理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之一,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竞技方面,对于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这两个研究领域还处在一个不够深刻的层面。
2.体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体育地理学是体育学、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综合性的学科之一。根据地理学和体育学本身固有的待殊的性质,既属于人文科学又属于自然科学,所以,体育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限,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区域性是体育地理学与其他体育科学区别的根本点。休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与体育科学交叉的学科,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属于社会科学。起源于地理学和体育学的体育地理学从诞生之时就具有学科综合性特征。[2]
3.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根据体育地理学的特性,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研究两大类。自然环境的研究主要是体育活动的主体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活动项目符合当地的,校本的课程资源。如: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差异,地理环境差异等不同的人类生存环境对人类体育发展的制约性,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依赖于生存环境,影响人们的人文环境的研究主要是活动的项目与当地的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发展和传播。不同的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人文精神丰富,有些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保留的很好,这就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开发人文环境资源作为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
三、体育人文与地理环境的研究
人类文化形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联系的,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与地理环境的发展相联系,甚至其依赖地理环境的程度远大于其他文化形态。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形态的一种,当然也深深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质,民族文化又深深地规范着,体育文化的内涵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体育运动的风格、美学观、价值取向都深深地反映着这个民族或地域文化的特征。
目前,关于体育人文与地理环境的内在关系也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郑勤在2012年从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地理环境与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关系研究,探究世界体育文化空间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所在,研究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运动项目的产生、规范着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对体育文化空间扩散具有一定的直接影响。王秋娥从现代体育与人文环境之间进行了相关讨论,认为体育与人文环境有着本质和逻辑上的联系,一方面人文环境是现代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它以内化、同化和默化等多种形式制约人们对体育本体价值的认识水平,进而制约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现代体育的发展是人文环境优化和净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丰富人文环境内涵最生动最直观的媒介之一。段文彬等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从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势和地形条件、水域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体体格、文化背景与民族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上探讨了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朱梅新等就新疆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新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体育文化;而绿洲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及产生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呈现出各区不同的特征。[3]
四、体育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及构建过程
该功能主要用于获取体育原始数据,保证体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值逻辑一致性与正确性等。一般而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占整个系统建设投资的70%或更多,并且,这种比例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信息共享与自动化数据输入成为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扫描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实现扫描数据的自动化编辑与处理将是体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获取研究的主要技术关键。我国体育数据库的建立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区域性的数据整理工作目前还仅限于部分领域,如体育场地、体育人口等等。例如,国家体育场地设施普查可以得到城市体育场的整体情况,但是,在城市中的具置、交通、住宿、饮食等基本相关信息却基本不再统计之列。因此,今后应考虑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统计体系,编辑数据也要充分考虑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将获取的原始数据按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的各种转化。初步的体育统计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格式化、转换、概括。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组织方式,在GIS中数据表示方式主要有栅格数据、矢量数据及栅格矢量混合数据。数据概括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概括功能极弱,与制图综合的要求还有很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
3.数据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步骤,涉及到体育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在体育地理数据组织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为一体。初步研究认为,可将二者分开存储,再通过公共项(如编码)来连接。这种组织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数据的定义与数据操作相分离。目前,诸如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设计都在努力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五、结束语
通过对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以其学科特点为基础,深入研究该门学科的精髓。有关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体育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构建出最为优化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严艳,吴宏岐.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12):58-65.
>> 浅议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观的理论与艺术教育实践的特征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危机传播的理论体系建构与研究展望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旨趣、内涵和时代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探析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 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 论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体系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研究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浅析 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反思与展望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体系初探 继往开来的价值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刍议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愉快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小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教育中到底什么最重要?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者都无法绕开的话题。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其实就是为了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即教育的最终用途。本研究从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出发,辨析“教育价值”与“人的内在价值”的真正含义,从而探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框架,由此进一步完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关键词:价值主义;教育价值;人的价值
一、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教育价值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其实是为了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即教育的最终用途。由此可见,教育价值是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心。所谓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
(二)人的内在价值
教育既有现实价值又有理想价值,既有个人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既有内在价值又有外在价值。虽然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并不完全排斥教育的使用或功绩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张扬它的使用性和功绩性,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这便说明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提倡教育促进个人实现其内在价值。所谓个人的内在价值是指人的潜在价值,它包括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德性,在它未发挥出来之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潜在力量,相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种潜在价值3。
二、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坚持学生的内在需求驱动,满足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性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4,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生存性需求,其他三者属于发展性需求。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从宏观角度看,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样分为生存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从微观角度看,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包括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人际交往、学习指导、社会实践以及就业择业等涉及学生成长各个环节的需求。因此,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将关于学生自身需求的内容融入其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涵是关注学生的生命、生存以及生活三个方面。
首先,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强调教育要提升学生生命与生存的价值。生命价值是个体生命对于个体自我及社会需要的满足, 它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辩证统一。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待生命及其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在此阶段的青年一方面处于变化、探索、生机勃勃之中; 另一方面又处于多种忧虑、问题的压力之下, 这在现今的社会里显得更为突出5。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刻不容缓。
其次,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提倡教育要切实走入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社交、学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将爱岗、敬业等核心价值观要素的解读与解决学生的择业问题、生涯目标问题结合起来,始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谋福利,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学习课程之中。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落脚点是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和谐发展。
大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对于感性的直观事物更易接受,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将学生生活中的要素融入课程之中,不但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利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它提倡用“简、易、微”的活动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要让有关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成为“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的身边事。
(四)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理论的实践者是学生,教育应该让学生觉得“能做主”。
黑格尔曾说:“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在当代社会,我们可用“以人为本”来阐释这层含义。学校是发现人、培育人、成就人的地方,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应是教育的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完成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必要条件。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应是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说教;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
第一,价值主义教育思想除了要融入到严谨的课堂教学中,更要体现在丰富生动的课余生活上,在课余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生命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将舞台还给学生,将机会让给学生,将成长留给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收获成长,体会幸福;第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具体实践,使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从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到自觉的理性思考,将生命的价值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卢梭著 李平沤译[M].上海:商务印书局,2012.
[2]杨超.现代德育人本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54-156.
[3]马斯洛著 许金生,刘锋等译.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4]刘建荣,陈延斌.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国外旅游集散中心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末。国内相关研究伴随1998年首个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认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旅游网络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目的地网络展开研究: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目的地旅游流的网络特征,进而探讨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叹②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兼顾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规划及其社会嵌人性问题,③关注城市内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空间布局。研究的不足在于:忽略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设施属性,跨城市合作网络设计缺乏必要的定量依据;设施网络选址理论与旅游的结合有待加强。
2)设施网络整合方面。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当前,针对基础设施网络化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其网络整合与功能提升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不足在于:过于强调物理设施整合,对设施与组织网络的有机结合关注不够。而且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作为一种设施网络,定量分析其设施整合的研究极少。
3)组织网络协同方面。组织网络协同具有非线性、多模块特征,属于复杂性网络管理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学者就致力于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管理问题,形成了管理学研究中的网络范式。为分析解决复杂网络系统管理问题,学者提出协同管理理论。旅游学者也关注了协同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成果较少,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群、旅游目的地营销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不足在于:缺乏设施网络与组织网络的融合研究,没有综合考虑设施整合与组织网络融合带来的整体功能提升;现有成果中也尚未发现有关综合考虑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与组织协同作用的成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在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协同等相关领域取得很大进展,同时在旅游网络、旅游集散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直接有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成果较少,特别是研究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的成果则更少。
2.理论框架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设施和组织实体的复合,其功能属性是准公共服务。“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是由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线(各种联系)构成,表示旅游集散中心在不同城市间以及城市内部,依托基础设施及其他媒介发生联接时而建认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体现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表现为设施网络和组织网络复合,二者与网络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皮亚杰(JeanPiaget)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Lev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v)的“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并逐渐建构的结果。在研究儿童认知结构发展中,他还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当个体受到外部环境刺激时,用原来的图式去同化新环境所提供的信息,以求达到暂时的平衡状态;若原有的图式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将通过主动修改或重新构建新的图式来适应环境并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即顺应。个体的认知总是在“原来的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向较高的状态发展和升级。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科恩伯格(Kornberg)对认知结构的性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滕伯格(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主动性的关键作用,并对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探索;维果茨基从文化历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与“活动”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最早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所有的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筛选、整理和重组,并实现学生对所获得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其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也就是说,我们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因此,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应注意:首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问题还给学生,引导他们独立地思考和发现,并能在与同伴相互合作和讨论中获得新知识。其次,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建构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最后,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忠实支持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教师一方面要重视情境在学生建构知识中的作用,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放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去体验活生生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自我创造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另一方面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取得进步时,要给予肯定并指明新的努力方向。数学教学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数学教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由数学教师担任组织者和辅助者,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在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与之融合,从而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同时,也帮助和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实现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对已获取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所教的2014级铁道通信信号和铁道运输管理两个专业的20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中考数学成绩、数学学习的兴趣、上课态度、学习现状、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未来的期望等。共发出问卷208份,实际收回208份,问卷收回率100%。其中,中考数学成绩折合为100分满分(见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0%,说明学生数学基础大多处于中偏下的水平,且基础差异大。对数学课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只占20%,课堂能集中精力听课20分钟以上的学生仅44%,不到总人数一半,无抄作业现象的仅占7%,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比较满意的占25%,而对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满意的占38%,希望教师改变目前教学方式学生占到7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浓,且对数学学习有消极心理,超过一半的学生上课状态不好,照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现状和对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更喜欢开发性的教学模式,希望数学课能像人文素养类的课一样,趣味性多一些,能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希望教师能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能少讲一点,让学生多做一点,教师在引出新的问题后,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希望教师不要一味地赶进度。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尝试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构建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和忠实的支持者,教师可以虚拟逼真的情境,也可利用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形式,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和概念转换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口,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历史”,自己去“发明”新知识。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趣味性的特点,因为只有有趣的事物才能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亢奋的学习状态,并驱使其有积极探究客观事物规律的欲望,这样,学生可以乐此不疲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二)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突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性别差异、年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任务设计的起点和要求不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已获取知识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理解形成反馈信息,鼓励学生创新,以自主探求独特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情境化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要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因为越生动、逼真的情境越能唤醒学生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将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中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数学教学而言,情境的创设要新颖、感人、有典型性,要有丰富的资源,也可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创设。1.应用实际生活背景创设情境我们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背景材料,使学生能通过概括的数学化过程重组和建构数学知识。如在讲《向量的加法运算》时,引入了这样的实例:在校“火车头杯”足球比赛中,如果某班的甲将足球从A点踢到B点,乙将足球从B点踢到C点(其中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该球移动的位移和是多少?很多学生认为是AB线段长度加上BC线段的长度,但却忽略了位移是向量,求向量之和还要考虑方向的问题。2.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情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我们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清晰的演示出来,可以将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在多媒体动画的色、音、图等感观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认识很容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如在《旋转体》一课中,先用多媒体演示“矩形绕其一条边旋转所成的图形即为圆柱”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将柱体的概念教给了学生,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圆柱体的性质及相应的面积、体积公式。3.运用实际操作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将得到的结果形成书面结论。比如在讲《椭圆》一节时,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纸板、绳子、铅笔、图钉等工具,依照书上的步骤绷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椭圆;同时,要求学生找其中的两个定点、一个动点及定直线的关系,列出相应的等式,并按小组形成书面结论。教师也可以用教具模型给学生演示,比如讲《正弦型函数》时,可以搬来沙摆装置、白板、装有沙的漏斗等,给沙摆一个外力让它摆动,让学生们观察沙摆的运动轨迹,其实是一条波浪线。4.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通过扮演电视节目、小品等形式来呈现数学问题。讲《函数》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营业厅销售手机电话卡的问题,营业员重复着电话卡的收费要求,小品中涉及到几位顾客选择最实惠的电话卡问题实际就是分段函数的函数值问题。(四)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纵观历史上的数学家们的成果,均离不开交流,信息的共享。而学生的个人学习也是如此,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教师的讲授及同学之间的交流都会对个体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个体的学习是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由旧知识的变革到新知识的构建。我们选择的问题要有探索性、趣味性、开放性,也要考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在探索、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要积极与同伴之间形成学习小组,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通过聆听别人的意见或根据别人的正确见解来修正自己的观点,相互鼓励,相互影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四、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案例实施
本文以《任意角的概念》一节中任意角概念的介绍为例,以所教的2014级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某班为教学对象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按照数学基础能力互补、男女生相间的原则,教师将本班学生预先分组(每组约6人),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一位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调整教室座位,原则上每组成员的座位排在一起。
(一)数学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角的概念、角的类型以及角的画法。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小声地讨论,并已拿出笔和纸开始画图了,但有几位无精打采地坐在那一动不动。教师活动:老师现在站在讲台上往后转一圈(开始转圈),请问老师转了多少度?学生活动:360度。教师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随即在班上任意找了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为大家示范,并继续提问,请学生1和学生2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向后转一圈,请问他们转了多少度?学生活动:还是360度,大家觉得可笑,先前想睡觉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教师活动:怎样区别这两个角?学生活动:大家兴趣高涨地注视着两位示范的学生,而后各小组展开了激烈地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亲自示范和学生参与示范的情境入手,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学生能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去认识和探索任意角的概念。教师活动:在教室巡视,聆听小组的讨论,并适时进行点拨。学生活动:经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结合亲自转圈的体验,大部分学生认为用转的方向来区别两个角。教师活动:如果转两圈呢?边说着,教师边在讲台上开始转了两圈。学生活动:再一次卷入小组讨论,随后小组甲的代表认为是720度,而小组乙的代表认为还是360度,小组之间展开了更激烈的争论。设计意图: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问一层一层地推进,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对锐角、钝角、直角的概念扩展到任意角的认知。
(二)任意角概念的建构教师:如果转了两圈以后旋转的角度是720度,那么转3圈呢?学生:1080度。教师:现在我们理解的角中最大的角是多大?学生:任意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把这种角称为任意角,那么,怎样去判断它的旋转方向呢?学生: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教师:非常好。我们规定,逆时针方向的角为正角,顺时针方向的角为负角。教师板书标题,并打开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向学生演示任意角的旋转方向。小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让学生最终能做到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独立建构新概念。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在这期间,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一:体育课上在教师的口令下,某同学由正前方向左转体,请问他转了多少度?学生1回答:正90度。问题二:跳水运动员向内转体两圈半,转了多少度?学生2回答:负900度。问题三:如果手表慢了10分钟,想将它校准,分针应该旋转了多少度?学生3回答:负60度。效果较好,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小结:让学生分组学习进行探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本次教学试验效果较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能主动参与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因此,将建构主义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可行,还值得推广。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境,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教学中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的问题要呈阶梯式递进,并以学生认知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关键词:法务会计 法务会计理论体系 实施办法
一、法务会计的起源及动因
法务会计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主要与当时的内部股票舞弊案以及储蓄信贷行业的丑闻有关。这些舞弊案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会计造假来实现的,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挫伤了社会公众对经济秩序的信心。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对这些经济丑闻专门进行司法调查和处理,这就是法务会计的兴起。可见,法务会计的产生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和法制观念强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现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经济犯罪与纠纷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而且都与会计和审计有关。事实证明,在用法律手段来规范来市场经济行为的过程中,由于法庭因缺乏足够相关的专业知识,面对复杂的财务事项往往不能客观公正的做出裁决,导致经济案件处理的尴尬局面。如我国“渤海集团”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案件中,原被告双方对于重大遗漏算不算虚假陈述、虚假信息和股民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关于重大性的判断等都存在较大的分歧。由于目前我国仍没有统一的鉴定准则,因此,法院无法认定相关责任人员的民事责任,最后以对渤海集团有关责任人予以警告处分不了了之。可见,法务会计产生与推动有其客观的环境。
二、法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一)法务会计的定义 1982年FrancisC.Dykeman在其专著中将法务会计限定为注册会计师使用会计技术和方法,为客户及律师进行诉讼提供专家证词。1998年3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召开主题为“舞弊与法务会计”的研讨会上,把法务会计定义为“通过对财务技能的运用以及对未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将证据规则与此相结合的一种会计学科”。美国会计学家G.Jack Bologna and RobertJ.Lindquist,对法务会计作了简单的解释。认为法务会计是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关系进行解释与处理,并为法庭提供相关的证据,不管这些法庭是刑事方面的还是民事方面的。我国是从20世纪末开始引入法务会计概念的,但理论界对法务会计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喻景忠认为:法务会计的实质是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法定经济标准和经济界限规范过程和报告结果进行计算、检验、分析、认定的运用型学科。戴德明、周华认为:法务会计是关注会计职业界如何更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业权利,通过提供现有法律框架内一切有利于规范和保护会计职业界的法律依据,强化职业规范体系的约束力,帮助会计职业人士或组织主张合法权利,减轻由职业风险而引致的法律责任,支持会计职业界发挥社会赋予它的角色作用。李若山等认为,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技术与调查技术,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一门新兴行业。我们认为法务会计的概念可以从学科理论和实务应用两方面来理解: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和法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实务的角度来看,法务会计是两大中介平台――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桥梁和纽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法制规范的需要,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基础,处理涉及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或者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提出专家性意见的技术方法。
(二)法务会计的目标和职能法务会计的服务领域非常广泛。李若山等将法务会计服务领域归纳为:政府、警方、私家侦探、律师以及其他方面(如个人)等;而盖地则简单概括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司法机关及国家审计部门;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科视角对其分类,如企事业单位的法务会计又可以分为税务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理赔会计等;中介机构的法务会计即社会公正会计,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开展的法务会计业务;公检法机关的法务会计即是司法会计。不同领域的法务会计有其不同的目标。企事业单位的法务会计目标应尽可能与财务会计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做到符合或不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社会中介机构的法务会计目标是对受托单位的合法性、合规性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公检法机构的法务会计是对受理案件从法律角度进行会计鉴定,准确判定法律责任。法务会计的目标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约束会计职业行为使之符合恰当的法律规范;二是保护会计职业界使之免受不公正的制裁。根据李若山教授的观点,按照法务会计的主要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程序,法务会计的职能可概括为:确认财务问题、调查财务问题、收集财务证据、解释财务信息和表达测试结果;简言之,法务会计的职能可归纳为专家证人、咨询和鉴定。当法务会计具有专家证人的职能时,其目标是为客户服务,提供有利于客户的证据;当其具有咨询职能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咨询意见;当具有鉴定职能时,其目标是为法庭提供判决依据,出具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的鉴定书。也有学者认为,法务会计经常被聘来用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分析、说明、汇总和介绍有关经济和财务问题,因此,法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调查和诉讼协助。
(三)法务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法务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其主要特点是与法律联系密切,主要帮助解决会事项后所发生的经济纠纷问题,与其他会计分支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对于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的学科属性,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司法会计在执行人的立场、行为目的和作用的结果等方面与法务会计存在着差别。法务会计的活动领域较司法会计要广得多。另一种观点认为“Judicial Ac-counting”与“Forensic Accounting”是指同一种社会活动,二者均可翻译为司法会计,并无实质上的差异,因此,按照约定俗成,对各类诉讼中涉及的会计检查或会计鉴定活动应当统一称谓“司法会计”。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务会计包含司法会计,司法会计鉴定是法务会计的内容之一。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当法务会计履行鉴定职能时,是司法会计。具体关系如下(表1)所示。二是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的基础。法务会计仍与传统会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都需要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目标不同。法务会计的目标是向委托人提供其委托的某一特定事项相关的会计、法律、诉讼帮助方面的信息、证据等,提出专家性意见。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其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
位或组织;法务会计则没有这种主体假设,它不是某一特定单位的会计,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目前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关服务。再次,方法不同。财务会计大量使用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法务会计则不仅使用这些方法,还大量使用统计、审计以及法学的证据理论、收集证据、分析证据的方法等,有时还需要用到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来开展业务。最后,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与普通的财务人员相比,法务会计人员须具备更高的基本素质。法务会计是运用会计知识来解决法律问题,承担着向法庭提供关键证据与专家证言的责任,所以需要具备非常扎实的会计、法律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法务会计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会涉及到不同单位的商业秘密,所以法务会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得私自将涉及的相关内容有意或无意泄露给无关的单位或个人。三是法务会计与独立审计。法务会计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审计技术,还要精通法律调查等技术,进行法务会计业务需要更深层次的审计知识,因此审计准则还不能满足法务会计的要求,还无法应用到法务会计业务。法务会计与独立审计的比较见(表2)。
三、西方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一)西方法务会计的学术研究现状美国除了有专门的法务会计刊物发表大量的有关文章外,在一些重要的会计、审计刊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与法务会计有关的文章和著作发表,此外,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少与法务会计相关的网站。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法务会计专业性期刊《法务会计:审计、欺诈、税务》创刊于2000年,该刊物的主旨是为法务会计研究者提供独立的国际论坛,以促进法务会计的交流与发展,其中既有理论文章刊登,也有实证研究文章发表。下面是该刊物自创刊以来发表的所有论文类型,见(表3)和(表4)。此外,就法务会计教材及著作而言,目前在美国影响比较大的书籍有:《财务调查与法务会计》George A Manning;《欺诈审计与法务会计:新工具与技术》G.Jack Bologna,Robert J.Lindquist;《面向非专家的法务会计与欺诈调查》Howard Silverstone,Michael Sheetz;《财务报表欺诈:预防与侦查》Zabihollah Rezaee;从以上学术研究来看,美国会计界对法务会计的研究是非常务实的,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法务会计的定义、原则、目的等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对实务的探讨。对法务会计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职务欺诈、专家证人、诉讼支持等问题上。
(二)西方法务会计实务发展现状在美国,法务会计不仅在政府部门如联邦调查局、国内税务署实行,而且在银行、保险及一般企业也得到广泛运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开展了法务会计业务,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各大会计公司都在发展法务会计业务以跟上时代的步伐。1995年到1997年,毕马威将法务会计人员增加了一倍;德勤在美国的各大城市都设立了法务会计办公室,并雇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前任首席财务官来支持华盛顿的法务会计实务;在近两年中,安永的法务会计人员数量增加了近90%,但其仍然宣称将继续增加财务调查人员;1997年,普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0%的法务会计人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预计法务会计收入将由原来的20%增长为30%。世界上最大的侦探事务所Kroll公司,由于发现法务会计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也在与会计师事务所讨论合作事宜,希望探索双方共同发展的新领域。
(三)65-法务会计教育及培训情况据了解,目前在美国至少有9%的大学或学院开设了法务会计的课程,一些学校还提供法务会计硕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有的是面向在校学生的,更多的则是面向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在一项对500名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调查中,94.2%的人认为他们更愿意雇用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法务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人才,而且对法务会计的这种需求在将来会逐渐的增加。在加拿大,目前唯有多伦多大学罗特蒙管理学院提供的法务会计教育和文凭最权威,因为它得到了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授权,其颁发的教育文凭是任何一名特许会计师成为特设调查与法务会计专家的必要条件之一。罗特蒙管理学院的法务会计教育计划由以下被称为“高级法务会计专家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组成:包括调查与法务会计概论、调查与法务会计实践问题、法律程序-Ⅰ、调查的相关问题-Ⅰ、损失的计量-Ⅰ;法律程序-Ⅱ(高级教程)、损失计量一Ⅱ(高级教程)、调查的相关问题-Ⅱ(高级教程)、法务会计高级专题、调查方法与技术高级专题。这些法务会计教育项目的师资主要由大学会计学、审计学、法学教授、会计师事务所资深特设调查与法务会计专家和资深律师组成。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网络远程教育与短期面授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习有较大的自主性。会员有26%来自“四大”,23%来自其他会计师事务所,6%来自律师事务所。可见,目前国外已经建立起了高水平的,能与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相联系的法务会计教育培训体系。
四、我国法务会计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现状尽管我国在法务会计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有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涉足这一崭新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李若山等学者分别对法务会计的定义、特点、功能、报告模式及其对我国未来会计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构建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框架;这些研究对推动我国法务会计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至今还未形成系统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更谈不上对实务的支持。在实务中,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多集中在刑事案件中,目前一般称为司法会计,当事人各方聘请专业会计人员协助收集有利于己方的证据,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程序、鉴定标准,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各执一词,往往无助于法庭的公正判决。司法会计未来将会逐步朝着法务会计其它职能过渡,它是发展我国法务会计服务的雏形,为我国开展法务会计业务提供了蓝本。此外,在法务会计教育方面,云南财贸学院会计专业率先设立了法务会计方向,公、检、法系统也开始组织有关干部学习会计知识;渤海大学也设置了法务会计专业;中国政法大学民商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合作于1999年开展的跨学科项目,该项目的内容包括:引进美国哈佛大学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的会计规范和实践,编写法务会计教科书(包括基础教程、高级教程和案例教材);在该校正式开设《法务会计》课程,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该项目的目标在于使我国法律专业人士能够将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运用于法律问题分析和法律实务操作,以适应现代市场“交易金融化”和“交易行为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当前,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还面临很多误区。在学科上法务会计学科的名称还没有得到统一,有的直接称之为“司法会计”、“法庭会计”等。在学科性质和地位上,对法务会计是归属于会计学还是法学也存在争议,本文认为法务会计不仅为法庭服务,而且具有管理咨询服务的性质,因此归属于会计学更有利于法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另外,
在我国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信息的虚假问题、故意与过失行为的判定、帮助当事人计算赔偿范围与损失以及对当事人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认定等既没有相关的鉴定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作为指导,难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此,构建我国法务会计理论体系迫在眉睫。
首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是实务的指导基础,我国的法务会计理论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除了确定法务会计的目标和职能之外,还要开展以下方面研究:第一,制定我国法务会计法律规范。法务会计要对经济事项所涉及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判断,提出意见,就必需有判断是非、优劣的准绳,这个准绳就是开展法务会计业务的依据。简言之,法务会计依据是提出法务会计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的客观标准。法务会计的法律规范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法律、法规、惯例、标准。具体包括:一是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我国作为法务会计的依据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程序法等专业法律外;还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外合资(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统计法、会计法等经济法;另外还有企业所得税条例、增值税条例、消费税条例、营业税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企业部门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这里的技术经济标准根据制定的适用性和制定的单位不同,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经济案件的诉讼活动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等,种类不同法务会计适用的标准也不同。经济犯罪案件鉴定的依据主要是有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及规章;经济纠纷、经济行政案件的法务会计鉴定标准主要是财务会计法规、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等。三是国际法中与会计职业界相关的部分。我国政府签订的国际协议、条约,其法律效力优于一般国内法。如《WTO协议》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就是对会计界颇具影响力的多边协定。四是国际职业惯例和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对于那些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领域里的某些崭新的会计事项,可能国内会计法规尚未来得及制定针对性的规范,这时可考虑选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同时应着手研究国内外司法解释与司法判例。第二,明确我国法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任何业务的执行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和权威的标准,要有统一的业务规范、执业水平和业务质量衡量标准。法务会计也需要制定相关准则,以明确其任务和职责,规范从业者的行为,保证其工作质量。根据惯例,法务会计职业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一般准则包括法务会计的定义、特点等基本理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分别用来指导具体实务的开展和撰写法务会计报告的相关要求等。另外,还可以实务公告或者业务指南的方式对具体工作准则中的法务会计事项进行规定,针对具体实施情况进行额外的解释、补充和删减,结合我国的行业特点和司法实践,制定出我国法务会计执业准则。现阶段作为过渡,可以先参照独立审计准则或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一些具体准则,如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8号-错误与舞弊、第12号-与管理当局的沟通等,结合法务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来指导法务会计业务工作。但是从长远考虑,我国必须制定独立的法务会计执业准则及道德规范基本原则。在制订具体准则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原则:一是公正性原则。由于法务会计的目的是提出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者用于法庭作证,因此法务会计人员应独立于根据调查结果,在行使职权,对案件中的会计资料进行查验和收集时,应本着秉公负责的态度,不能公报私仇,也不能,要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使法务会计的程序、方法和目标公正合理,使法务会计报告真正成为法律鉴定或法庭判决的依据,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经济秩序。二是合法合规性原则。法务会计人员在实施业务时,要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左右。法务会计的人员组成、内容、程序和方式手段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对于财务会计已经确认、计量和记录的会计事项,若财务会计的规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法务会计则要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调整,以满足法律鉴定的需要。三是成本效益原则。与审计业务一样,法务会计同样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法务会计人员接受客户的委托,就必须对客户负责,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客户委托的任务,这就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如要取证某项经济行为的合法性,采用最优的方案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既耗时又费力,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鉴定,则可转而收集质量较低的证据予以替代,只要它仍能满足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财务事项的处理都可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某些重要的财务事项,就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技术来收集证据。第三,建立统一的法务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当前,我国有关机构从事司法会计鉴定时,依据的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同的法务会计人员对这些法律、法规理解必定不同,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就会出现多头鉴定、当事人各执一词这样的状况,势必影响到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无助于法庭的公正判决。因此必须有专门、统一的包括鉴定证据的提取标准、对比检验标准、综合判断标准、鉴定结论出具标准等在内的法务会计鉴定标准。否则,仅以收集到的会计证据作为鉴定的依据,而没有法务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作为衡量尺度,就无法对是非曲直进行比较和判断。
关键词:案例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 工商管理 价值
目前,在工商管理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一直饱受人们的争议,虽然它和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被人们称之为工商领域中三大研究方法,但是大多数人们已经将其视为一种非主流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批评言论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重新让案例研究方法被列为主流,提高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中的地位,我们就要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历史进程进行考证研究,证明案例研究的实际价值。下面我们就对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批评
自案例研究方法产生之日起,人们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批评言论在不断的增加,主要认为这种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断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就导致案例研究方法的不科学性越发的明显。除此之外,大多数学者在批评案例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还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外部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也是案例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它不宜于通过实证来对其进行研究,只能利用构筑理论以及归纳式的研究方法,对其工商管理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案例研究方法也不例外。它虽然有着许多明显的缺点,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否认的价值。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
要对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我们就要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它在工程管理领域中的贡献程度进行考证,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们对案例研究方法有新的认识。
从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最早的代表就是教学案例学派和经济主义学派。而在20世纪初期,人们就将案例教育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商业的教育过程当中,这就有效的推动了案例教学理论的发展,并且在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案例管理教学文集,这也为案例教学研究方法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在以后的30年中,案例教学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直到20世纪中期,在福特基金会的帮助下,案例研究方法才等到了一定的推广。而在我国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高校中教学过程中的广泛的传播。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开办了许多案例培训机构,来促进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
从工商管理发展史来看,当前存在的许多管理理论,并不全是通过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出来的,其中存在的极大部分管理理论都是通过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而来的,因此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当中,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也如相关学者所说的,在工商管理领域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其中有绝大部分人是学界的权威人物。
由于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人们对工商管理领域有着新的认识,而且通过对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人们认为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就必须建立一个该框架系统,通过明确的表述,对组织之间的比较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适当的结论,为了企业的工商管理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据和实践经验。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比较研究方法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并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但是,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当前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人们将演绎法、归纳法以及其他相关的科学理论应用到其中,进而增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力度,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构建突显本国管理文化特色、具有更高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本土”管理理论,有管理学者指出必须采取扎根理论来进行研究,这使得颇具研究本土特有现象、深人解释现象背后本质的案例研究方法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的研究结论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主导性价值观、组织气候等。以沙因教授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认为,这些研究观点均没有触及到文化的本质。他运用不同于主流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手段,以其为之提供咨询服务DEC和CGC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类似于心理医生对待病人的临床方法去研究组织文化,主张采用现场观察、现场访谈等咨询行业常用研究工具,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独到见解,并探讨了组织成长阶段和文化变革机制。这一见解集中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着作《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中受到了人们争议,但是从它的价值和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来看,案例研究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工商管理领域当中,不要只是一味的对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批评,我们要从其价值观和发展意义上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对案例研究方法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工程管理理念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