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融资性担保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大面积地收取少量担保费,来覆盖可能发生的小面积的代偿风险,以获取利润。它的出现最开始是源于大多数需要借款的中小企业或是不满足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或是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对其而言过于复杂和拖沓,其借款或急需借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其有别于银行较为死板的授信标准,对满足其要求的企业进行信用补充,作为担保并承诺被担保人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下对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以帮助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参与的信用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不愿涉及的风险较大的部分,它代替商业银行承担了风险,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起信用的桥梁,从而引导银行资金顺利流向中小企业。但是,风险本身并不能因此消除,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只是由银行转嫁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靠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有别于银行或者说优于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减小自身的风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资性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担保风险是指在执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担保业务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当被担保企业由于营运能力有限、资本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流断裂等问题难以履行合约责任,或因企业实际控制人道德素养问题不愿履行责任时,担保公司就将履行代偿义务,代替被担保企业还款,从而造成公司自身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融资担保业务面临的市场利率、货币供应、国际热钱流动等都会影响到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影响担保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经济周期变化所导致经济基本面走坏时很可能导致多数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从而极大地增加违约的数量和可能性。而融资担保集中于某一行业时尤其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冲击。譬如煤炭行业由于经济冬天的来临,全行业亏损,其本身资产体量又非常大,涉及的担保资金相当大,一旦危机爆发,将使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受到冲击。
(三)操作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做大做强的冲动。为了拓展客户规模,为了做够合作银行的授信额度以期拿到更高的授信额度,业务部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开拓新的业务。而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由于逆向选择,在积极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更可能接到劣等客户的担保项目,使得风险增大。在担保业务运作中,若是没有专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判断,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和具有较高金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没有按照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不实,判断不准,决策失误,担保项目便可能面临失败。
(四)其他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还会面临来自政策、法律等其他方面的风险。如多部委2010年3月联合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以获取经营资格。新规定使得过去没有拿到特有牌照,而实际进行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企业面临政策上的压力。事实上,担保行业可分为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区别了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按照现有的法规条文划分,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需要去省级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并由金融办进行年审,其经营范围包含多项担保业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只须依据《公司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即可成立,其经营范围不包括贷款担保。在此之前发生的大量担保公司跑路的大多数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它们多是由民间资本组成,很多行为不符合现在的法律规范法规,比如涉足房地产等禁入行业,违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状况。《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将最低注册资本金提高到了1亿人民币。这就使得原有的部分中小担保机构由于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而面临洗牌。又如,当被担保人逾期债权被转移给担保公司后,由担保公司去向被担保人追偿,如果企业实际控制人逃避债务,转移公司财产,致使破产后没有足够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担保人将抵押品重复反担保后,担保公司在与同业者同时追偿时又会出现顺位认定纠纷。而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既会产生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也会受到我国对于融资担保行业并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掣肘,公司的业务成本都会显著上升。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将使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极大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公司遭遇亏损。
(一)对公司战略目标及经济趋势认识不清
众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公司战略目标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急于扩大规模,用较短的时候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公司担保的项目多却不优,形成代偿率过高、入不敷出的窘况。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公司决策者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同时,公司决策者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对信贷规模与经济形势之间的相关性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二)超额担保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可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的10倍。同时银监会也要求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由于第三方监管不足,公司自身风险意识薄弱,银行在流动性充沛时放款冲动强烈,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实际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公司自身资本十倍甚至数十倍。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很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不足支付代偿款,致使公司破产。
(三)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缺失
被担保人向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说明其自身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签约担保前,必须在仔细确认被担保人已有的信用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然而,现实中,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轻视了资格审查和担保可行性研究,实际操作人员或是对企业运营不甚了解,抑或碍于朋友情面,或收受回扣,不恰当的担保了该项目,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而一些公司在担保业务实现后,疏于对被担保公司发展状况的关注和跟踪。一旦被担保对象经营等方面出现问题,还款风险初现矛头时,不能第一时间排除或降低风险。
(四)缺乏健全的反担保措施
对于部分授信额度较大,或者被担保对象资信较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要求被担保对象提供反担保措施。但在现实中,担保公司对反担保措施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在反担保抵押物出现问题时,表现十分无力。如担保前对抵押品的估值过高或是被担保对象违约发生代偿后要求抵押品时才发现抵押品已被法院查封、冻结、扣押。
(五)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风险计量不科学,财务管理混乱,风险识别评估失效,内部控制和奖惩机制失效,企业文化培育缺失等等。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失去主方向,也就难免出现风险和问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积极研究风险和问题的特点,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业务效率和规模,降低风险损失和代偿率。
(一)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对内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公司决策层要能较为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法律的变动,讲究顺大势而为,且要有较强的应对力。对内,公司决策层应充分评析自身,如对注册资本,流动性,担保责任余额,代偿损失率,各类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比例等情况清晰掌握实时分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公司战略清晰,战术得当。
(二)落实风险准备金
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或由于银行间沟通不足,或由于实际操作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可能会超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限定。实际操作中,除了民生银行及少数银行要求2%到5%的风险准备金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此项要求,只是根据担保机构历来信用状况进行授信额度的确定,如信用良好则追加授信额度。但历史不会重复,过去的良好信用不能代表将来的零风险。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而言,如果某笔担保业务发生违约,公司需承担代偿责任,就可以动用风险准备金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防止公司资金周转和财务出现困难。因此,风险准备金的落实将大大增强国家对于担保放大倍数以及信用债权的总量确定,增强全行业的风险控制力,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
(三)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能够向中央人民银行建立的征信系统提供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如今,针对部分企业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或破产前资产被转移,破产后无可执行的情况,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单单将违约信息上传企业征信系统,更是上传到个人征信系统。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融资性担保业务违约,逾期无故不缴纳欠款时,融资性担保机构会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违约信息录入个人征信系统。而个人征信系统的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老赖”们以后的贷款,授信,出行甚至子女升学带来麻烦。2015年1月5日,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成为首批试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新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的引入,全面的征信系统的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上传下载信用信息,将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极大降低代偿率。
(四)重视保后监管
保前科学准确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判断固然能减少风险,但却不能将所有的风险消除。保后监管同样十分重要,如果放任不管,任由风险滋生,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在保后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变化、反担保状况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可以及时提示风险,做好应对准备,也可以协助企业发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追偿手段有效得当
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尽可能挽回损失。首先可以与被担保人联系,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对其企业可执行的动产不动产进行详细调查,如果还款能力不是短暂缺失或者还款意愿不强,可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护。如果遇到公司资产已被转移,应向法院申请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财产予以冻结和执行。整个追偿流程需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法律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以在追偿过程中最大可能获得第一顺位的赔偿或是避免手段不当而使自身承担法律责任。
(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风险控制
在融资担保公司的日常运营中,小微担保业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业务组成类型,通过小微担保业务可以促进融资担保公司持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并且逐步摸索全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给融资担保公司带来更为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与前景。而在小微担保业务中如何有效实现风险防控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对于其中的风险防控则有助于促进融资担保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市场运营效率以及水平,使融资担保公司稳步向前发展,确保融资担保公司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
一、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意义
小微担保业务在融资担保公司中是一项重要的业务组成,通过小微担保业务不但可以拓展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空间,同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水平,使之持续性拓展市场空间,摸索全新的市场发展道路。而针对于当前市场当中的各项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其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方面特点,所以小微企业的市场生存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其在融资中存在较大的难题,一旦出现较大的市场波动便有可能给小微企业带来经济运转困难,因此如何保障小微企业顺利实现融资也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企业以上方面特点也给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带来一定的难题,能否有效防控小微担保业务当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质量,所以便有必要具有针对性地展开小微担保业务的风险防控,深入分析以及探索小微担保业务当中存在哪些风险类型,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风险防控,从而将小微担保业务当中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难题的同时也能够拓展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转型升级。
二、小微担保业务界定及其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小微担保业务概念界定。小微担保业务所指的是融资担保机构对于小微企业单户担保贷款金额在 500 万元以下的业务类型,在此阶段融资担保公司承担着中介的属性,其通过自身的金融影响力为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提供担保,不但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样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当中,我国工信部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承担小微担保业务具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措施,以此帮助小微企业在融资阶段能够获得担保,并且有效降低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担保风险,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够给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带来更大的便利性。
(二)小微担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在融资担保企业展开小微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对象便是小微企业,而又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其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也给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的展开带来一定的风险。总结来讲,小微担保业务存在的风险如图 1所示。(图 1)第一,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融资担保公司在展开小微担保业务阶段所面临的首要风险类型,该项风险主要产生于小微企业层面,属于小微企业本身所带来的固有风险。在实际中,小微企业与市场当中的大企业相比存在业务量不可控、现金量相对较小、库存量相对较少、管理水平不足等方面特征,而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小微企业发展的最为关键性因素。所以说,小微企业在市场融资阶段只有担保机构介入才能够获得融资贷款。与此同时,由于以上方面因素的存在也导致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中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一旦出现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业务发展中断等方面问题便有可能致使其无法偿还贷款,甚至出现一部分小微企业恶意拖欠贷款,所以说给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同时也并不利于促进融资担保公司的高质量运营以及发展。第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同样也是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期间的一项重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小微担保业务造成了阻碍以及制约。在实际当中,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所以融资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身盈利水平,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接洽各种业务才能维持自身的发展与运营。而通过该项举措则在一定程度上给融资担保公司带来了发展弊端,导致在小微担保业务当中存在的风险随之而增大。在实际当中,一旦出现小微企业经营不善的问题便有可能出现违约,因此有可能会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资金流动造成较大的压力,小微企业若是无法及时偿还贷款也有可能会给融资担保公司的信誉造成影响,一旦这种问题恶化甚至有可能导致融资担保公司破产倒闭,并不利于融资担保公司持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第三,内控风险。内控风险同样也是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当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该项风险的存在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与建设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融资担保公司自身会存在内部管理体系,其通过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框架展开运营以及发展。而若是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人员队伍当中出现专业水平不足、专业素养较差等方面问题,便有可能给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带来内控风险,一旦无法科学展开该项业务当中的风险控制,便有可能导致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质量以及效率受到制约。实际当中,若是融资担保公司缺乏足够的科学手段支撑亦或是对于小微企业担保抵押物并未进行客观的评估,一旦遇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便有可能给融资担保公司的运营以及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而这也是小微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的主要来源,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与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防控的紧迫性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持续性向前推进,社会上各个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之下,社会上各个大、中、小型企业相继在市场竞争之中出现,并且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局面的产生全面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持续性走向繁荣。而在社会当中的中小型企业发展阶段,融资问题则是其中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类型,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其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所以说,有必要充分借助融资担保公司展开贷款融资过程。因此,融资担保公司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获得了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服务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创新改革。从 2006 年发展到 2018 年,全国范围之内的融资担保公司数量总和逐年上升,由 2006 年的 3,000 多家发展到 8,000 家以上,在满足了社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图 2 为 2006~2018 年我国融资性质担保机构数量以及增速统计图。从图 2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当中融资担保机构的数量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而融资担保公司数量的不断上升也势必增强市场竞争。所以说,一部分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快速适应市场,便会大力拓展小微担保业务,从而通过该项业务来迅速占领市场,适应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能够给融资担保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面对社会当中浩如烟海的小微企业类型,如何有效实现对于其中风险的有效防控也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一旦出现对于小微企业担保抵押物评价不客观、对于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判断缺乏科学性、担保业务经验不足、担保质量控制不严、违规操作等方面问题,都有可能给融资担保公司带来较大的生产经营风险,不但有可能降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效率,同样也有可能导致小微担保业务全线崩溃,同时也给融资担保公司带来较大的市场信誉损失,并不利于融资担保公司持续地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图 2)
四、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防控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促进融资担保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保障融资担保公司能够顺利展开小微担保业务,便有必要加强对于小微担保业务当中所存在各项风险的有效防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且规范的发展举措,促进融资担保公司持续地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使之能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同时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循环而贡献出绵薄之力。在实际中,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适当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防控:
(一)加强小微企业经营动态监督。在融资担保公司的日常运营以及发展中,加强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防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有效防控小微担保业务风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融资担保公司运营以及发展的效率,促进融资担保公司实现高效率运营。所以,首要任务便是加强对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动态的监督,通过该项举措能够及时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运营以及发展情况,充分了解到小微企业在发展期间的各项信息,掌握小微企业发展期间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以及资金需求,随后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工作规划,针对于符合担保资质的小微企业便可以展开后续的小微担保业务,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资金的高效率运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注入活力。除此之外,针对于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需要进行前景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预测,若是小微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目标,即使其能够提供抵押物,也需要进行慎重考虑,用以防控其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切实保障融资担保公司的市场信誉。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融资担保公司展开小微担保业务阶段,从内部展开风险防控是一项根本性举措,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有效促进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并且逐步摸索出全新的业务发展渠道,保障整个小微担保业务在展开阶段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首先,需要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建立起专门的小微担保业务审核部门,由专业工作人员对于小微担保业务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且防控其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尤其是针对于小微企业的抵押物需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以此保障小微担保业务能够顺利展开;其次,同样也需要在融资担保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的风险以及业务培训机制,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强化内部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并且向内部员工传授更加专业的金融知识,使之能够在展开小微担保业务阶段致力于防控风险,促进融资担保公司高效率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小微担保业务稳步向前迈进。
(三)构建小微担保业务风险分担与转移机制。加大力度构建起小微担保业务的风险分担以及转移机制同样也是融资担保机构在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小微企业风险的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顺利展开。如,融资担保机构可以与政府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池由地方政府出资,一旦担保项目出现代偿便可以由资金池以及担保机构、银行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担,通过该项举措有效建立起小微担保业务的风险分担与转移机制,不但可以降低融资担保公司所面临的小微担保风险,同样也能够促进融资担保公司的高效率运营。
(四)建立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问责机制。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同样也需要建立起小微担保业务的风险问责机制,通过该项举措来保障其中工作人员充分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并且注重在展开担保业务阶段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防控集中风险。在实际运营当中,需要由各个小微担保业务的负责人进行风险因素的分析,同时针对于担保业务经营风险较大以及周期较长的业务需要负责人及时了解到对应小微企业的运营以及发展情况,充分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一旦其中产生风险便需要对于负责人进行问责。如,需要分别针对于担保部、风险管理部追究不同的责任,这样不但保障了小微担保业务风险防控阶段的职责明确、责任清晰,同样也能够保障各个环节之间实现相互监督、互相配合,从而共同促进融资担保公司小微担保业务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有效地防控小微担保业务当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类型。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水平,确保融资担保公司能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有必要针对其中的小微担保业务展开风险防控,具有针对性地防控其中各项风险,以此在促进融资担保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给社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循环,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贡献出绵薄之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蒋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面对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新型融资担保应运而生,它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是解决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为保障融资担保行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2014年国务院召开的融资担保行业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国务院相继于2015年下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2017年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18年决定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机构管理和业务经营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和有效规范。但是,融资担保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由于历史沿革原因,在会计核算实务操作层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融资担保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融资担保行业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并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其会计核算制度也历经多次变革。在新准则颁布之前,融资担保公司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遵循国家统一的担保行业会计核算制度。新准则颁布实施后,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按照有关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再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按照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及对外披露相关信息。该通知的施行,将融资担保公司会计核算比照保险公司会计业务处理,反映了两者相似的金融特性和风险特点,比如都具有保障功能、履行债务上具有不确定性、责任免除结果相似等。就现有业务规范而言,保险业务会计准则在实务操作中能够对融资担保业务的会计核算起到参照规范的作用。同时,融资担保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实现了担保公司会计核算的国际趋同和等效,使融资担保行业会计核算理论和实务操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于遵循担保业务规律、防范控制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二、融资担保会计核算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
融资担保公司作为其他金融企业,虽然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具有相似性,但是担保业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风险方式、风险责任以及赔付条件等方面还是与保险业务存在明显差异,如果简单照搬保险业务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不能完全满足担保业务会计核算的需要。而担保业自身制度的规范条文大多来自于行业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制度层面因而出现较多漏洞,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地方性经济间的差异,反而加剧了会计制度的不统一。另外,担保公司如简单套用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容易造成数据信息失真,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能准确反映担保行业的整体状况,也不利于政府监管、银行合作和担保行业的风险控制。
(二)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
从实务操作上看,由于新旧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差异,而且制度层面未作有效统一,导致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在会计核算中仍然采用原会计核算制度的科目内容和核算方法,或者在理解执行新规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会计核算实务操作中出现许多模糊认识和不同做法。比如准备金的计提,保险公司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计提,而融资担保行业主要通过新准则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及财税部门文件的约束,显得有些交叉混乱,同时也未明确准备金具体差额计提方法和使用管理办法,只是要求由监管部门另行制定,在执行中缺乏规范性。
(三)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如面向科创企业的投贷保联动模式,打破了传统业务边界,将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融资担保等相关业务有机结合,此类业务显然无法照搬保险企业相关会计核算内容。由于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融资担保公司仅依靠自身实现商业可持续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建立融资担保基金、财政代偿核销、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予以扶持,但目前没有相应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四)会计电算化水平落后
目前,融资担保公司发展不均衡,相当部分公司规模较小,或者从小公司兼并重组、增资后发展壮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自主研发使用财会软件,因此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未形成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和系统。同时,市场上购买的融资担保行业财务管理软件开发不充分、不成熟,往往一套软件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共享性较差,导致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会计手工和半电算化核算现象较为普遍,给会计核算人员带来巨大业务量,也不适应融资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
(五)会计人员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融资担保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会计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不匹配现象凸显。特别是目前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尚未出台,有关规范化核算要求散见于不同的文件和通知,更需要会计人员依据新会计准则依法合规进行会计处理。但在实践中,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显然未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导致融资担保公司不同程度存在会计核算方法陈旧、核算科目不全、核算口径不一、财务报表格式不一、会计披露信息失真等问题。
三、完善融资担保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统一规范的融资担保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国内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重视和大力推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完善监管,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业务的发展更迫切需要担保业会计核算更专业化,因此整合目前颁布的各类通知和规定进行统一规范,并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担保会计核算制度势在必然。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会计监管,加强担保行业公信力。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性
在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出台前,建议应着重对以下事项予以规范。一是规范收入的分类及列示,如资金运营收入是现阶段融资担保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来源,对于以低费率为标志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甚至超过担保费收入,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本质上属于担保公司的经营性收入,应参照新准则作为营业收入子项列示。二是规范资金运营科目核算,对存出保证金、资金拆借、委托贷款、银行理财、其他投资等项目规范科目核算和项目列示。三是规范准备金的计提和使用管理。未到期责任准备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计提,是即期担保费收入匹配远期未到期责任风险,主要功能是平衡收入和支出配比,前提是担保公司享受税前列支,实行差额计提,不直接用于弥补风险损失。担保赔偿准备金按照不低于当年年末责任余额一定比例计提,并设置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比例上限,超出的实行差额提取,并出台差额提取和冲减代偿核算处理具体规定。一般风险准备金按照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作对冲因不确定性而发生的非预期风险损失,应明确计提的比例和使用管理规定。四是规范财务报表格式。建议采用新准则通用格式,在符合新准则前提下,结合我国融资担保实际情况,着重考虑会计科目列示和信息披露,便于集团内部合并报表的编制,也有利于行业内外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
(三)增加会计核算内容
在发展过程中担保行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业务,如政府出资、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资、再担保等作为投融资形式;各级财政风险补偿、代偿核销、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等;担保公司资金运营模式及收入;反担保措施形成投资的会计核算问题等,都需要会计核算办法与时俱进,设置相应会计核算科目和账务处理规则。还有如新颁布的《融资担保公司责任余额计量办法》对担保责任余额按各项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对应权重加权之和计量,势必要求担保公司对担保余额进行风险分类管理,反映在会计核算上将会给准备金的计提基数造成影响,需要予以进一步明确。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担保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应加快实现自动化,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推行会计核算信息化,实现会计信息自动处理和实时共享。有条件的担保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具备开放的数据接口功能,建立与业务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业务信息和数据的共享,通过会计电算化实现财会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
(五)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素质
面对担保行业快速发展,亟需加强对担保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建议通过各级担保行业协会统一组织会计业务知识培训班,快速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也可以组织相互交流学习等方式,探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疑难会计核算问题并及时统一规范。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等方式拓宽用人渠道,招揽专业人员。总之,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视,融资担保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新型融资担保具有政策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因此加快建立科学合理、适应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财会核算制度并规范开展会计核算,对促进融资担保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万素霞.浅析担保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9):22-23.
[2]陕西非公有制经济会计研究会课题组.新准则下融资性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实务问题探讨[J].西部财会,2016(1):31-33.
1.1来自合作银行的风险
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如若小微企业违约,小微企业偿还一部分贷款,银行要求担保机构承担贷款其余部分的偿还责任,这将大大降低银行审核和监督贷款的积极性。因为即使项目失败,银行承担的损失也微乎其微,于是银行可能会放松审核要求或后续监督管理,这样将直接引致银行放贷人员的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在整个融资担保贷款过程中只承担极小责任或“零责任”,将酝酿某些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贷款项目成功了,银行获利;失败了,银行也不遭受损失。这样就激发了谋取私利的动机。如若某些银行员工违背职业操守,与被担保的小微企业串谋或勾结,恶意放贷,这将给担保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来自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
资金规模小和乘数效应会引发流动性风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担保公司对外担保额可以放大到自有资本的10倍。然而资金倍数的放大也就意味着风险的放大,另外,担保机构往往资金规模过小,难以抵抗流动性风险。通常担保公司会制定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客户才提供担保。但在现实中,一些担保机构没有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代偿制度,债务追偿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等;很多担保机构的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做到系统化和全面化,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严格执行,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
1.3来自政府的风险
1.3.1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潜藏风险随着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然而后者的速度却落后于前者,这使担保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在1995年10月就已颁布了《担保法》,然而其部分条款和相关规定过于宽泛笼统,无法适应多样化担保业务活动的需要。随着2010年银监局等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我国担保机构的准入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然而不同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存在个体差异,操作标准参差不齐,离整个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仍有很大差距。
1.3.2政府不当干预或政策不稳定导致政策风险由于体制因素影响,我国担保行业的区域性质和政府性质明显,各个地区对担保行业制定的政策差异较大,并且多较为分散,有些不恰当的干预,包括无视担保业务条件,挪用担保基金,进行“指令担保”等,这在长期内不利于担保市场的发展。担保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尤其是财政支持,因此,政策的不稳定将使担保机构面临巨大的风险。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或在经济机构调整期间,政府势必会调整小微企业及担保机构的支持政策,增加或减少担保机构资金的投入,甚至放宽或加紧担保业务的审核条件等,这必然会影响担保机构资金的稳定性和经营的安全性,带来担保风险。
2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2.1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当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实践已大大超前于国内立法的步伐。尽管政府颁布了《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它们大多缺乏法律刚性约束,对许多具体事项没有提供实质性安排和考核标准,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市场准入、行为规范的监督和惩罚、法律责任和风险承担等方面,制定适用性和操作性都满足市场要求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体两翼四层”的信用担保体系。其中,“一体”指明担保体系主体为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和中央预算拨款,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两翼”形象地描绘了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互助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的辅助地位,以这两者为补充,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四层”指的是国家、省(市)、城市、县(市)四级担保机构,基层担保机构直接服务于辖区内被担保企业,而省级及以上担保机构负责对下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中央相关部门对整个行业实施监管。
2.2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完善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担保机构要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明晰“三会一层”的职责边界,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确保经营决策的独立性。通过制定各种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科学、实用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等。恰当运用各种风险规避措施。包括:①保证担保资金的现金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比率进行管理,提高风险防御能力;②限制资金放大倍数、担保金额及单笔业务担保比率。担保机构资金的放大倍数即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的比例,放大倍数的大小也决定了其代偿风险的高低。因此,担保资金放大倍数的确定在考虑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风险的控制;③采取反担保措施。为增强申保企业的责任心,担保公司应要求主要股东或企业法人提供个人财产抵(质)押,或提供信用保证,采取反担保措施,保障担保机构在事后实现追偿。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信用分级评估系统,对申保企业进行信用评价。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性,将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列入参考指标,建立涵盖申保对象资信、经营、财务、管理、发展前景等各种信息的综合评价系统。
2.3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要采取多种方式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根据我国国情,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银行和担保机构各自应承担的风险比例,并形成成文规定;应加强贷款银行承担贷款责任的激励机制建设,强化其对申保企业的责任感;加强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间的协作关系,将授信审查与信用担保审查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1)建立再担保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再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机构解决省内各地(市)担保机构的再担保问题,而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再担保问题由全国性再担保机构解决。国家应对再担保机构的担保比例、担保费率等做出规定,制定出合理的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对于再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可规定大于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并可随担保业的成长,逐步提高。(2)建立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间的合作机制,以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目前,国际上成熟的担保机构都同保险公司进行了合作,运用大数法则原理来分散风险。(3)建立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投资机制。担保投资是融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的一种有机结合,是指担保机构在为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尤其是有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同时,附加以认股权(期权)或转换权形式的一种对担保企业的风险投资活动。
2.4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信用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行业外部信用补偿机制,这种补偿机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机制。对政府设立的担保机构,政府要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并对担保机构部分业务承担有限赔偿责任,以恰当的风险代偿率对其进行风险补偿,以保障其代偿资金来源;②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制定科技担保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补贴、小微企业融资保险财税补贴等措施,激励担保行业服务于科技型小微企业;③建立社会捐助、其他主体投资等多元化的外部资金补偿渠道,不断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程序,规范风险补偿行为;建立惩罚机制,对恶意骗取风险补偿金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5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监管体系(1)建立自律性融资担保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在于:作为政府和行业、市场对接的桥梁,及时向政府反映行业的要求,对会员贯彻政府下达的相关法律政策并监督其落实情况。制定担保业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实现自我约束,促进自律发展。促进同业的内部交流和信息共享,建立受保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2)建立担保机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内控报告、评价和纠错机制,实现对担保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效果的及时检查和定期评价。担保机构内部的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应积极参加对各项业务经营状况的检查,对担保机构自身的收支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和各种风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3)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融资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经营范围、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担保基金的保值状况、担保机构再担保情况、从业人员任职资格、风险准备金提取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并对相应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报告、公示,以防范担保风险。监管部门应对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担保机构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财务报表,保证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全面。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视角;融资担保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能够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提升国民经济的活跃度。2013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旨在完善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困局。2016年,国务院提出了产业扶贫战略,目的在于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时至今日,由于组织结构、融资理念的局限性,加上外部融资环境和金融政策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示,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这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战略支持。基于此,研究信贷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及应对策略,有效弥补大型企业的不足,不断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一、融资担保特点及地位
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融资机构推出了相应的融资解决方法。担保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通过担保协议,降低合作方违约可能造成的风险,由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相应履约保证措施。在签订担保协议后,如果债务人无法履行约定,债权人就可以执行担保,其流程如图1所示。从种类来看,融资担保主要分为间接担保和直接担保两种,间接融资担保包括借贷担保、贸易担保,比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商业票据承兑、应付账款保理等;直接融资担保包括基金担保、债券担保、资产证券化担保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担保的有效应用可以缓解资金缺口,通过财务杠杆放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模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融资担保在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推动创新型产业有积极作用。
二、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自身先天缺陷。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经营者大多素质不高,且管理和决策权相对集中,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财务状况透明度较低,账目设置混乱、核算费用模糊,财务管理风险较大。二是缺乏有效抵押物。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小,且轻资产所占比例较大,银行融资所需的土地、厂房等有效抵押物不足。三是信用建设滞后。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服务时比较重视服务对象的信用,中小企业经营者大多信用意识薄弱,在经营活动中质量不合格、拖延交货时间、违反合约等情况屡见不鲜。此外,金融机构放贷时要求提供相应的财务基础数据,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不惜对财务信息造假。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贷款坏账,金融机构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控制力度,在放贷时管控更加严格。财务报表内容残缺不全、缺乏有效抵押物、信息数据可信度低,鉴于中小企业自身先天缺陷,金融机构大多选择“惜贷”、“慎贷”。
(二)融资渠道单一。在融资渠道上,大多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是通过金融贷款和民间借贷,大的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整体效果不容乐观。首先,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畏贷”的心理。当前形势下,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警惕性较高,通常情况下受信贷审批权,这无疑抬高了贷款门槛,导致很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受到限制。其次,缺乏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资信评定机制,政府对企业进行资信评定的作用较为薄弱,中小企业在资信方面得不到有效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最后,中小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多元经济模式和市场的冲击,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三)融资环境不佳。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大型企业建设上面,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全面,主管部门之间协调性差,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标准和统计达不成统一。随着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发展中小企业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中小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内源融资局限性大。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内源融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强,但是受融资规模和股利分配影响较大,难以对中小企业提供可靠支持。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稳定性差。在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受阻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以手续简单、期限灵活等优势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但是民间融资不稳定性较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难以有效预测资金变化,资金链存在随时断裂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信贷视角下融资担保应对策略
(一)以现代管理为目标,优化企业经营模式。中小企业经营者管理思维相对单一,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单一的管理弊端就会暴露出来,经营者要强化建设力度,弥补自身的先天缺陷。一是不断健全财务制度。中小企业要在合法经营的基础上,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化自身结构治理、提升经营信息的透明度,注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发展,避免弄虚作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客观地反映自身经营状况,提升财务信息可信度,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强化自身信用制度建设。企业经营者要秉承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展售后服务范围,提升企业本身的信誉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对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财务报表,让放贷金融机构对自身经营信息有了全面了解,巩固和金融机构的互利互惠的关系,避免挪用贷款、恶意拖欠债务等失信行为。
(二)强化金融供给,完善融资担保制度。以政策为导向,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作用,在开展适度竞争的同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一是依托法律强化金融融资供给。通过开展政策指导和财政扶持等方式,提升民营资本在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加大中小企业考察力度,收集、分析和整理非财务相关的信息,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理,提升自身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优化担保方式。在自然演进的推动中,形成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以增加有效担保物为着力点,在法律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制度激励。不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供给的灵活程度,学习和借鉴先进金融改革模式,支持企业采用多种经营权、生产要素以及中小企业的衍生债权作为抵押或质押物,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路径。
(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一系列问题。一是加大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可以通过减税、免税等措施,还可以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和税务负担。不同区域结合当地情况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时跟踪金融措施执行情况,确保政策执行的实效性。二是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当地的中介机构、担保组织等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体系,评定企业商业信用、产品信用和信贷信用,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担保抵押、金融贷款以及政府资金扶持的重要参考,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三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政策服务要体现公开、透明,同时开展有效的协调和指导,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桥梁,推动各项政策的良性发展。
(四)积极拓宽金融渠道,完善融资制度。就当前的融资担保业务承担方分析来看,为企业贷款的主要源头仍然是各大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较少仍是制约信贷的重要原因。当中小企业满足不了金融机构的相关要求时,融资可能就无法实现。在网络技术背景下,要注重互联网融资渠道的灵活运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天使投资、债券投资等方式都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在追求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制度建设,确保融资方式的合法性。其可采取的手段如下:首先,必须要以融资政策为基础,在遵循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加紧完善金融平台。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在这项工作上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其要对金融融资平台和职责分工予以明确划分。建立健全机制体制,以此来保障融资行为。同时也要树立创新意识,致力发展新模式,来助力互联网融资发展。可通过银行、企业等机构间的相互合作来促进融资,减少融资成本,减缩融资程序。
四、结束语
关键词:淘宝村;融资困境;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农村经济
一、淘宝村的发展现状与融资困境
(一)淘宝村的发展情况。阿里研究院认定“淘宝村”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生产经营地点在农村,全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同时,全村100家以上或者10%以上农户有活跃网店。依据此标准,淘宝村从无到有,到2019年达4300多个。现有的淘宝村涉及全国25个省约400个县共计2.5亿人口,近一年网络销售总额超过7000亿元以上,占全国农村网络销售总额近50%,活跃网店数达到244万个,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0万人以上。据阿里研究院数据统计,国家级贫困县的淘宝村也逐年增长,到2019年达63个,电商交易额接近20亿元。淘宝村就像草根创业孵化器,在产生和发展壮大过程中,吸引在外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把农村变成创业的热土,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淘宝村的产业情况。淘宝村根据主营产品和服务类型,可以分为工贸型、农贸型和纯贸易型。工贸型淘宝村数量最多,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产品类型几乎涵盖了全部日用轻工产业。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2019年淘宝村销售额排名前几位的产品是服装、家具和鞋等,这类淘宝村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淘宝村主要依托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农贸产品和传统手工艺产品,由于农产品上行困难,所以农贸型淘宝村总数比较少。
(三)淘宝村的融资情况。淘宝村的产生与发展壮大过程一般是由当地农民依托本地区的产业基础、特色资源或特色产品,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在政府资金帮扶下,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然后带动周围更多的模仿者参与创业,一步一步将普通乡村变成淘宝村(见图1)。现阶段淘宝村的发展呈现家庭作坊、中小微企业和若干工业园混杂状态,其中以农村中小微企业为主,经营主体都是当地农民。淘宝村农民创办企业初始启动资金需求量较少,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和向亲朋好友筹借,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资新项目、新工艺和产业升级需要,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淘宝村的中小微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农村亲朋好友筹借也不可能太多,政府资金帮扶有限,虽然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但淘宝村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和必要的担保,加上银行贷款资格审查严格且程序繁琐,企业很难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其它非正规融资渠道又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风险,所以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淘宝村产生和进一步升级发展的瓶颈。
二、淘宝村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对农村中小微企业针对性不强,虽然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有配套政策,但主要受益者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惠及农村中小微企业的十分有限,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是我国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国家虽然成立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国务院也出台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同时,银保监也配套出台了相关四项制度;随后,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但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基层地区却难以落地落实和不走样执行到位。三是有关中小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出台了法律来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但涉及贷款、担保、上市等融资方面的相关条款却很少,极少涉及农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淘宝村的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企业,企业领导者多为农民,综合素质大多不太高,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生产经营行为多为短期化,也缺乏先进的融资理念,难以做出优质的融资规划。二是淘宝村企业成立时间都不太长,大部分是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财务一般都是任用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经营数据真假难辨,加上企业信誉观念淡薄,信用等级不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的信任度降低。三是淘宝村企业的产品多以轻工业产品和农贸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一旦出现生产经营运转不力,将会导致现金流量不足,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差,违贷风险较高,更加剧了企业融资难度。
(三)金融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出于对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率考虑,有严格的审核指标,如企业的财务报表、征信、负债等,淘宝村中小微企业难以达到既定要求,贷款审核程序和额度自然受到影响。二是为农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主力军是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它们财政依赖度高,资金来源有限,加上调查和审批贷款的管理费较高等原因,对农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偏高。三是金融机构实施贷款有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对中小微企业一般采用抵押贷款,对抵押品的认可认定主要是不动产,淘宝村中小微企业不动产资产较少,所以较难达到银行抵押要求。四是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审批贷款时谨小慎微,调查环节过多,审批时间过长,即使通过审核要求,贷款额度通常也不高,期限也较短,难以满足淘宝村中小微企业用款急且用款频率高的需求。
(四)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担保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和民营为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财政依赖度高,而农村中小微企业贷款违约率相对较高,实际运作中代偿风险较大,担保机构容易亏损,会导致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和展业能力减损,挫伤开展担保业务的积极性。而民营担保机构数量非常有限,运营过程中不够规范,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二是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以及农村中小微企业之间还未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三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支持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评估体系不完善,需要通过担保获得融资的企业,通常是因为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直接获得贷款,此时的担保机构更加需要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估。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担保机构无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地掌握和评估,担保风险无法真正有效得到控制,这也制约着担保机构功能与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淘宝村融资纾困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领和扶持。国家要从政策层面加大针对农村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政策普惠农村中小微企业。一是针对农村中小微企业精准施策,出台符合其特点的金融政策,并完善政策的下行传导机制,确保地方政府和基层金融机构对政策的执行不走样。二是切实减少农村中小微企业税费,加大对其贷款利率的补贴力度,真正使农村中小微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创建良好的融资法治环境,完善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融资环境的安全稳定,避免融资风险。四是完善监管体系,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对农村中小微企业风险进行管理、指导和监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引导农村中小微企业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
(二)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水平和融资能力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淘宝村企业通过融资加速发展,同时又通过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核心竞争力来提升融资能力。一是淘宝村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经营实力。二是淘宝村企业要逐步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三是淘宝村企业要加强自身财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出合理的中长期融资规划。四是淘宝村企业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要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外提供真实有效的经营数据,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各项财务指标能够得到全面的展现,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难,用良好的信用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金融机构改进体制机制。金融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农村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金融机构要下沉普惠金融服务重心,增加县级以下级别地区的基层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促进基层金融体系的完善,推进基层中小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要改变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给予其更大的杠杆调控空间,给予一定的利率制定的灵活自主性,加大对其贷款风险损失补偿力度,鼓励其扩大对农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范围,充分调动其放贷的积极性。三是为农村中小微企业建立专门贷款通道,提供更多低息贷款,适当放松贷款限制,充分考虑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差异性,制定多元化的融资标准,相应地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措施,同时要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加快贷款审核速度,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四是改变对农村中小微企业的偏见,增加对企业的信任度。由于农村中小微企业很难满足资产抵押品的要求,为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出信用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产品,为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种类的选择,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
(四)健全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能为农村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使企业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为投资方提供有效的投资决策依据。一是积极完善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融资担保机构设立担保风险准备金,建立融资担保损失补偿机制,降低担保机构的资本风险和业务成本,提高担保机构的展业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快再担保机构建设,通过风险分担模式,为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和增信服务。二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支持各级各地政务系统为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设立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对接,同时建立信息定期报送机制与业内信息共享机制。三是积极发展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建立针对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活动的相关风险评估模型,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资产、信用等级等做出客观评估,精准地为农村中小微企业挖掘信用数据信息,提供具有客观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报告,以消除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国家主席在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我们要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如何为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建设合理完善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将为成为未来工作中的重点。江苏省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达到近300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更是名列全国首位。中小企业的快速良好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增加财政税收,另一方面也为地区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然而中小企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固定资产整体比重不高、财务管理欠规范和资金需求不稳定等特点,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也比较难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获得资金。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但是昂贵的利息成本其实是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面临资金缺口的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厘清融资现状并不断进行融资方式的创新,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江苏省13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2019年暑期课题组成员基于校企业生态研究中心对江苏省13市中小企业进行随机问卷调研,包括填写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所回收问卷中只保留了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依据“2011年6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并对问卷进行梳理,最终得到1653份有效问卷。调研的中小企业所属行业覆盖范围比较广,包括了纺织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等。从企业规模和从业人数看,1653家调研企业中包括223家中型企业和1430家小型企业。从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看,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有715家,成立时间5-10年的438家,3-5年以内的372家,2年以内的128家。可以看出,调研的中小企业多数成立时间都较长,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具有一定的经营稳定性。
三、13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特点
(一)融资需求较为低迷。在调研的1653家中小企业中,2019年上半年企业融资需求比2018年同期增加的有213家,持平的836家,减少的有604家。中小企业对2019年下半年的预期也并不乐观,预计下半年本企业融资需求比上半年增加的仅有193家,持平的850家,减少的610家。(见表1)在上半年融资需求已经较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对下半年的预期融资需求更加弱。受宏观环境影响,中小企业在2019年的发展中更加倾向于保守经营,较少的企业有扩大规模等改变,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弱。
(二)实际融资规模较为平稳。在调研的1653家企业中,2019年上半年企业实际融资规模比2018年同期增加的有209家,持平的913家,而减少的达到531家。调研的中小企业对2019年下半年的预期融资规模变化不大。预计2019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增加的有195家,持平的有939家,减少的有519家。(见表2)可见2019年度实际融资规模虽然有部分企业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整体较为平稳,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企业实际融资规模都能保持不变或增加。
(三)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1.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由于调研想要研究的是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不考虑企业通过自有资本金和每年的留存盈余获得的内源融资方式,因此在调研问卷中共提供了11种外源融资选项(包括没有,银行贷款,债券,委托贷款,民间集资,股权融资,信用担保,私募,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和小贷公司)给企业选择,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图1中有693家企业只选择一种融资渠道,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选择跟企业规模和企业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有关,这显然会限制企业的实际融资规模,有可能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而448家企业相对有较多的融资渠道的选择权,能够采用两种及以上融资渠道来满足资金需求。只有这部分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会选择多种融资渠道,可见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整体比较缺乏多样性。2.银行贷款依赖性较高,直接融资占比低。进一步对中小企业选择的具体融资渠道进行分析后发现,1653家企业中有940家选择了银行贷款获得融资,其中有555家企业仅选择了银行贷款一种融资渠道,而其他385家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资金,银行贷款依赖性较高。结合现场访谈的情况发现银行贷款还是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选择的融资渠道,且部分企业在银行贷款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会结合其他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但在调研中发现只通过发行债券一种方式获得资金的企业有7家,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基金的企业有45家,在所调研的总体企业中占比较低。而在不同的融资渠道中只要选择了发行债券和股票的企业共有296家,仍然占比较低。3.民间融资渠道成本较高,缺乏信用担保机构。对比鲜明的是在1653家企业中选择了民间集资的企业有120家,其中只选择了民间集资的企业仅有45家;选择了信用担保的企业有204家,其中仅选择了信用担保的企业仅有9家。这说明企业很难只通过民间集资或者信用担保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通过调研数据和现场访谈发现,企业想要通过民间集资获得经营性资金也很困难,民间集资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受。而各地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即使当地有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自身资产规模等原因也很难获得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
(四)融资成本变化不大。在调研的1653家企业中,2019年上半年企业融资成本比2018年同期增加的有323家,持平的有863家,减少的有467家。预计下半年比上半年融资成本增加的企业有301家,持平的有933家,减少的有419家。(见表3)多数企业认为下半年融资成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也有约四分之一企业比较乐观,认为下半年融资成本会减少,这种预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其下半年的融资需求。但同时多家企业表示虽然融资成本看似变化不大,但是其承担的融资成本较高。如果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四、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建议
(一)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机制,加强支持力度。从政府的角度可以规范信用担保机构业务操作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放宽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使得信用担保行业能够形成良性竞争业态。信用担保机构应该尽量合理降低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门槛,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简化担保业务流程,并且应该提供更多的专业意见,从而提高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参与度,能够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获得其服务。信用担保机构可以进一步进行担保业务创新,拓宽担保抵押物范围,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获得信用担保贷款。同时信用担保机构也会面临多种风险,因此自身应该要加强风险控制,这样才能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信任并且选择信用担保贷款。
(二)重视企业经营,提升盈利能力。中小企业自身应该重视企业经营,规范业务发展的同时,能够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优化,进而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样既可以保证自身的资金需求较为稳定,也能够加强自有资本金的积累。这样即使在难以获得外源融资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有资本或者留存盈余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而且提升盈利能力实际上能够为获得外源融资提供保障。
(三)积极应用直接融资渠道。从江苏省13市中小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中的融资渠道特点可以看出其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非常有限。而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不断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资本市场发展机遇,主动去了解当地直接融资市场的优惠政策,探寻直接融资市场融资的流程等。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有直接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上市辅导力度,还可以通过采取优惠方式引入各类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性资金支持。
关键词: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1引言
中小企业中至少95%是小微企业,中型、大型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例较少,甚至只能达到1%~0.1%的比例。小微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且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可以达到60%以上,新增90%左右的就业岗位,开发了82%的新产品。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大批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有的倒闭,有的处于倒闭的边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提升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
2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1问题
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更接“地气”,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可以解决大量闲置人员就业问题。[1]小微企业数量多,且对经济社会贡献大,主要为非公企业,大部分处于初创成长阶段。小微企业主要经营传统行业,集中第三产业,经营抗风险能力差、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会计信息不准确、不真实,经营理念落后、公司治理不清,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很难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等缺陷。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缺乏可信度,披露不足,信息沟通方面存在障碍。资金需求旺盛但资金满足率低,融资成本高,推动了市场资金价格的上升,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2]直接融资比例低,加剧了已经存在的资金紧张的矛盾,产生资金链缺口。偏好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民间借贷、典当融资等,资金融通适应“短、小、频、急”的特点,资金使用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较少,担保机制不完善。[3]
2.2成因
首先,政策法规针对性不强。近年来,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减少小微企业22项行政收费。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但是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偏向了质量较好的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由于协调性不足,缺乏地域性,扶持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小微企业自身缺陷,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信用等级低,缺少担保物且担保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4]最后,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制度及结构不完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仍青睐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流程不利于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不成熟,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担保机构创新不足,征信服务还不到位。
3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的建议
3.1政府政策支持
第一,加强对小微企业扶持的财政支出。从银行企业贷款数据上看,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逐年上升,并且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宏观的数据情况,彰显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部门小微企业会选择一些高利贷维持企业的运行,面对这样的现象就可以在国家的统一口径中,保持规范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时,需要政府部门结合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或者是发展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建设,完善对应的财政指导计划,提升优惠政策的落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并且加大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促进小微企基金抱团抵御风险。从全局视野下,建立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疏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中小企业促进法》,完善《担保法》。如洗钱、金融诈骗等行为,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杜绝,并且建立民间银行。[5]建立和规范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提高税收起征点,完善小微金融服务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营业税。第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需要在国家的层面上,加大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性,成立专业的部门指导,建立各项配套的优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新特色的发展企业,落实对应的优惠政策,满足当前的发展路径。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的金融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台州银行等开始给小微企业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但是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这些还远远不够。此时,就需要相关的人员或者部门秉承科学发展观,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银行,合理的建立贷款利率,建立合适的政策与风险评估机制,加大金融的扶持力度。完善财税政策,提高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效率,建立贷款的减免与重组。企业在资金不能流通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资金审核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考察力度。对企业实施贷款利息的考核中,可以对企业的贷款利息实施减免或者重组。在放宽政策的基本条件下,完善不良贷款或者恶意拖欠的问题,优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的资金流,搭建属于小微企业的股票融资平台,缓解小微企业的金融难题。第三,推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只有建立合适的融资担保体系,才可以保持资金补偿制度的有效建设,承担一定的担保责任,加速保险机制的有效发展和建设。[6]此外,还需要强化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在担保机构的基础上,提高自身与各个银行之间的关系,增加人才队伍建设,把持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商会等的合作。在财务咨询、税务筹划、担保贷款等视角给予最大化的支持,并且合理的落实基础,提高金融机构信息落实的有效性建设。第四,大力发展微型金融。在当前的发展路径中,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地方性的法人需要在合理的发展逻辑下,积极的促进企业的融资和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提高乡镇银行的覆盖率,最大限度减少小微支行、社区支行的程序,向着普惠融资的方向发展。建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区域性政策性银行,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的征信系统建设。[7]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促进信息数据共享,积极改善互联网金融融资环境。
3.2银行信贷支持
第一,加强银企沟通合作。当前发展阶段,银行信贷属于小微企业最简单易得的融资方式,也是解决融资难的关键性问题。对于银行来说,也需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性问题。银行在授予小微企业信贷等级的时候,需要做好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解决财务报表等不真实的问题。在行业市场变化下,分析职工的工资或者是企业的费用支出等问题。扩大服务的宣传力度,保持信息化的公开性,合理的统筹规划,加大基础建设,提高信贷人员的调研和服务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提高审批效率。对于银行来说,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合理的分析风险控制的渠道,结合小微企业的特点,合理开辟绿色通道。一些条件较好的小微企业,需要实施“限时办结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贷款率,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有短、频、急的特点相互吻合。第三,积极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对于银行来说,需要结合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的定制不同的需求担保方式,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主要的担保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担保公司担保、仓储担保、应收账款担保、股权抵质押担保等方式,这些都需要在国家或者是银监会的监督与要求下,有效的落实,并且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速度,促进小微企业贷款的效率。[8]第四,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问题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机制,保障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制度,提高公开透明性,降低对应的投资风险。银行还需要对一些很守信用的微小企业给予鼓励,放宽转入门槛,促进小微企业内部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和财务制度。允许金融机构对债务进行展期或延期或者是减免利息,增强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力,使用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大数据和企业所能承受风险客户的能力,设计出符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及市场需求的风控制度。
3.3企业自身完善
第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自身存在独有的治理结构。银行对小微企业放款审核时有一定的标准,微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解决不良的做法与问题。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规章制度,确定合理的规范范围,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扩大银行的吸引力。第二,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在本质上,小微企业基本上规模较小,大部分的人员素质不足,并且企业还是处于“家族式”管理方式,不仅制度上比较的混乱,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提高财务管理的培训力度,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使用信息化的方式,真实地披露企业财务,最大限度增强对应的资金使用效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第三,强化信用理念。厘清产权关系,将诚信刻入企业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增强贷款的吸引能力和承载能力。管理者要有良好的诚信思维,培育与一家或者两家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下一步的融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基本账户进行资金的结算,提升银行的监督力度,增加贷款的额度。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打造诚信企业,加大无形资产建设,合理的将诚信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当中。第四,拓展融资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需要充分挖掘和提高各个环节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才可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拓展内源融资渠道,加强内部现金流管,使用平衡留存盈余的建设方式,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折旧,加强纳税筹划。盘活存量资产,加强现金管理,加速应收账款变现,提高存货管理。增强内部债务融资,加强内部集资和应付账款融资、预收账款融资。其次,充分利用外源融资渠道,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需要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强化诚信意识,积极寻求新的担保形式,合理的使用自然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联保贷款。创新动产抵质押担保形式,有效地建立金融租赁,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存货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典当融资等方式。最后,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合理的使用股票上市融资,吸引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建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
4结论